§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2201821331000
DOI 10.6846/TKU.2018.00652
論文名稱(中文) 臺灣推動公務人員數位學習文獻之內容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A Content-Analysis on Research Literature of Civil Servant E-learning in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1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汪定慧
研究生(英文) Ting-Huang Wang
學號 70473009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1-25
論文頁數 13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瓊穗
委員 - 黃儒傑
委員 - 廖遠光
關鍵字(中) 公務人員培訓
數位學習
內容分析
關鍵字(英) Civil Servant training
E-learning
Content analysi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2002年至2016年間,與我國公務人員數位學習發展之相關研究文獻研究現況與發展趨勢,分析向度包括文獻年代、來源、研究者所屬區域、研究對象分布情形,以及研究議題及趨勢等。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以公務人員、公部門、數位學習、線上學習、網路學習、培訓、training、e-learning等相關字詞,交互組合搜尋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系統、臺灣期刊論文索引、國科會研究報告目錄資料庫,及行政院、考試院等各級政府網站所登載之文獻,運用內容分析法針對相關國內學位論文、學術期刊論文、政府機關自行研究及委託研究報告等進行綜整與分析,期能有助於以了解我國公務人員數位學習領域的研究發展現況與發現,期望能從過去執行的經驗中,依據學習者之學習型態找出最適合的推動策略。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researches related to civil servant e-learning in Taiwan from 2002 to 2016.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for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Taiwan in this study. The analysis items include the publication year of literature, the sources, the regions to which the researchers belong,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amples, as well as research topics and Trend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bove objectives, this study use the key words of「civil servant」, 「government employee」, 「public departments」,「e-learning」, 「online learning」 and 「training」 to interactive combination to search the literature which were published by the websites of 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in Taiwan, Index to Taiwan Periodical Literature System, Government Research Bulletin, Executive Yuan, Examination Yuan and other government.
Hoping that the review and analysis on research literature of civil servant e-learning in Taiwan can help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tatus and finding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e-learning field of civil servant in Taiwan and expect to find the most suitable promo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learning patterns of learners from past experienc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數位學習  9
第二節 我國公務人員數位學習推動歷程與現況  12
第三節 影響數位學習成效之因素分析  19
第四節 內容分析法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35
第二節 研究樣本與工具	40
第三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4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5
第一節 文獻產出數量	45
第二節 文獻出版年代分析	47
第三節 文獻來源分析	49
第四節 研究對象分析	53
第五節 研究方法分析	55
第六節 研究主題分析	57
第七節 研究結果分析	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7
第二節 建議	90
參考文獻  96
中文部分  96
英文部分 108
附錄	112
附錄一 臺灣推動公務人員數位學習相關文獻 112
附錄二 臺灣推動公務人員數位學習文獻資料登錄表(本研究之類目建構一覽表) 131
 
表次
表2-1-1	數位學習的定義彙整表	11
表2-3-1	公務人員數位學習發展歷程	14
表2-3-2	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公務人員數位學習推動方案	15
表2-4-1	公務人員參與數位學習之阻礙因素  27
表4-1-1	文獻來源及數量  46
表4-3-1	文獻來源-機關學校   50
表4-3-2	文獻來源-學校系所及機關單位  52
表4-5 1	研究方法篇數分析統計表  56
表4-6 1	研究主題類目表  57
表4-6-2	文獻主題篇數統計表  58
表4-6-3	委託研究報告出版年代與研究主題交叉分析  59
表4-6-4	委託研究報告研究方法與研究主題交叉分析表  60
表4-6-5	政府機關自行研究與行政院人事行政徵文出版年代與研究主題交叉分析表  61
表4-6-6 政府機關自行研究與行政院人事行政徵文研究方法與研究主題交叉分析表  61
表4-6-7	期刊文獻出版年代與研究主題交叉分析表  62
表4-6-8	期刊文獻研究方法與研究主題交叉分析表  63
表4-6-9	博碩士論文出版年代與研究主題交叉分析表  64
表4-6-10 博碩士論文研究方法與研究主題交叉分析表  65
表4-6-11 本研究相關文獻出版年代與研究主題交叉分析表	66
表4-6-12 本研究相觀文獻研究方法與研究主題交叉分析表	67
表4-7-1	公務人員終身學習入口網站課程分類	73
表4-7 2	公務人員數位學習網站課程數量統計表	74
表4-7 3	公務人員數位學習課程需求及選讀序位	75
表4-7-4	e等公務園數位學習平台行動學習APP軟硬體設備限制 77
表4-7-5	公務人員參與數位學習關鍵阻礙因素與各文獻研究建議  79
表4-7-6 公部門訓練機構數位學習網站學習時數認證標準	8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Rosenthal, R. 著,齊力譯(1999)。社會研究的分析程序。台北:弘智。
Wager, W.(2003)。闡明學習成效-傳達您對學生的期望:臺灣高等教育部分主題探討。通識教育季刊,10(3-4), 101-114。
方德信(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透過網路在職進修動機與學習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王文科(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2014)。教育研究法(16版)。台北市:五南。
王石番(1996)。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臺北市:幼獅文化。
王舒可(2002)。企業實施網路化訓練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王裕鈜(2008)。落實推動機關內部數位學習之具體措施。人事月刊,45(3),42-47。
王詩惠(2012)。我國2007~2011年數位學習相關研究所碩士論文研究議題與趨勢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王頌平(2007)。政府部門推動數位學習策略之探討。研習論壇月刊,80,21-27。
朱志偉(2010)。公務機關數位學習平台之比較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朱彩馨(2001)。以科技中介架構探討線上學習成效之詮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行政院(2001):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方案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系列報告。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4)。「加強公務機關導入數位學習」參訪報告。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參訪報告。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5)。中央與地方公務機關辦理數位學習(e-Learning)網站及課程情形調查資料分析報告。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調查報告。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6)。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公務人員數位學習推動方案。取自https://www.dgpa.gov.tw/information?uid=2&pid=2126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7)。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第六分項總體規劃書。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計畫辦公室。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8)。數位學習 So Easy—公部門數位學習最佳指南。臺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10)。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公務人員數位學習子計畫。取自http://teldap.tw/Introduction/introduction_3_17.html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10)。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公務人員數位學習推動方案。取自http://weblaw.exam.gov.tw/LawContent.aspx?LawID=J06019100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6)。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總體規劃書(2003 年至2007 年)。取自: http://digitalarchives. tw/site_list.jsp?phase=24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0)。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取自http://www.wpeiic.ncku.edu.tw/law/%E7%9F%A5%E8%AD%98%E7%B6%93%E6%BF%9F%E7%99%BC%E5%B1%95%E6%96%B9%E6%A1%88.pdf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0)。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取自https://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n=C90548F2DB23E8B9&sms=AB593F5AE64A02BE&s=B2C0BA45A911D55B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2)。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取自https://www.teg.org.tw/files/events/2002.05.31.pdf
朱彩馨、郭峰淵(2008)。線上學習成效:思維框架觀點之詮釋研究。資訊管理學報,13(2),243-277。
何俐安、馮國鈞(2006)。組織導入數位學習:如何踏出成功的第一步?研習論壇,66,35-42。
何姸德 (2016)。Colourstrings大提琴教材內容分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三靈 (2006)。推動公務人員數位學習之現況與展望。研習論壇精選(第一輯), 99-114。臺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吳怡如(2013)。學習風格對混成學習成效之相關性研究—以公務人員混成學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吳佩玲(2013)。2013消費者五大網路應用行為調查系列(六):數位學習。取自 http://www.find.org.tw/market_info.aspx?n_ID=7192
吳明清(1998)。教育研究 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映青(2001)。高齡者幸福感研究文獻之內容分析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紹群(2002)。內容分析法與圖書館學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40,47-61。
吳斯茜(2009)。從數位學習前進組織變革。人事月刊,49(2),46-50。
吳昭韻(2008)。公務人員終身數位學習持續意圖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市。
李智(2012)。建立公民服務導向式數位學習平台。人事月刊,327,56-64。
李春皇(2013)。建立公務人員數位學習驗證機制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102年度人事行政研究發展徵文。取自https://www.rad.gov.tw/wSite/public/Attachment/f1394888608537.pdf
李春皇(2014)。公務人員數位學習行為之研究─以「e學中心」會員學習數位課程情形為例。行政院人事行政局104年度人事行政研究發展徵文。取自http://www.dgpa.gov.tw/public/Attachment/ 51161739456 9 .pdf
李姿青(2007)。員工自我效能,學習策略與數位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李飛龍(2007)。2000-2006年臺灣地區有關數位學習碩士論文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堅萍(2006)。自我效能與技能課程學習成效之相關性與差異性研究:以陶藝技能為例。國教學報,18,103-124。 
李業成(2001)。企業導入網路學習系統(e-learning)關鍵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李嘉娜、王裕鈜、李民實(2008)。推動公務人員數位學習。載於2008數位學習白皮書(43-48)。臺北市:數位典藏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
杜瑞澤、 邱淑萍、莊立文、朱維政(2013)。遠距教學之線上學習成效影響因子之研究。設計教育學報,4(1),30-42。
周玉涵、劉仲矩(2013)。公務員人員參與數位學習阻礙因素之研究。資訊、科技與社會學報,21,77-93。
周玉涵、劉仲矩(2012)。結合心智圖法與層級分析法探討公務員參與數位學習阻礙因素之研究。第15屆資訊管理學術暨警政資訊實務研討會。中央警察大學資管系,106。
周斯畏(1999)。網路科技對教育的影響-學習環境、學習型態、師生互動、教學內的探討。中華管理評論,3,89-96。
林子翔(2006)。影響e化訓練遷移成效之研究-以公務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文燦、葉金鉦、吳怡如(2016)。前瞻趨勢 卓越領航 --國家數位行動學院芻議(上)。游於藝電子報,179 。取自http://epaper.hrd.gov.tw/179/EDM179-0505.htm。
林甘敏(2006)。E-learning高低學習成效學員互動學習行為歷程之探討(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林伯安(2011)。教學輔導教師培訓方案之成效評估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君諭(2011)。我國2001-2010年數位學習博碩士論文之書目計量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林盈均(2009)。新竹市公務人員數位學習推動現況、困境及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炯鈺(2004)。我國地方公務員參加e-learning之現況、阻礙因素及其意願之調查研究--以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進材(2003)。台灣地區教學研究趨勢與展望。載於歐用生、陳伯璋主編課程與教學饗宴,297-340。高雄市:復文。
林雅珊(2010)。以科技接受理論評估公務人事行政體系之數位學習網站(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瑞榮(1999)。內容分析法。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教育學研究方法論文集,47-55。高雄市:麗文文化。
林榮彬(2001)。影響企業建構網路化訓練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林聰儒(2002)。e-learning輔助知識管理之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新北市。
林麗惠(1997)。成人參與在職進修訓練的自評成效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職訓局所屬職業訓練中心學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孟繁宗(2006)。影我國公務人員混成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俞翠華(2012)。影響公部門數位學習持續使用意圖之因素探討-以港都e學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正修科技大學,高雄市。
城忠志(2006)。地方公務人員數位學習之發展方向。研習論壇,71,1-4。
洪明洲(1999)。網路教學Teaching on Internet。臺北市:華彩。
范祥偉(2008)。運用數位學習推動錦囊,構築公部門數位學習新視界。人事月刊,47(3),33-37。
計惠卿、吳斯茜、曾乙嵐(2007)。公部門數位學習評量機制及訓練績效衡量之研究。公務人力發展中心96年委託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徐新逸(2003)。數位學習課程發展模式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16,15-30。
徐新逸(2004)。數位學習知識類型與訊息設計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25,5-16。
卓怡君(2010)。公務人員終身學習阻礙及解決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馬信行(2002)。教育科學導論。臺北市:元照。
高新發(2002)。網際學習之理論基礎。研究設計月刊,2,82。
高瑜璟(2006)。數位學習-學習的新趨勢。網路社會學通訊,57。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7/57- 22. htm
高銘襄(2010)。影響公務人員線上學習使用意向之因素研究:以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翁興利(2002)。影響我國公部門訓練成效關鍵因素之研究。人事月刊,347,39-51。
莊瑜菁(2009)。國內公務機關數位課程實施現況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國家文官學院(2016)。文官培訓之科技運用白皮書:培訓科技白皮書。取自: http://www.nacs.gov.tw/NcsiWebFileDocuments/782f8d9f97de4a279929758cb04ce624.pdf
崔夢萍(2009)。內容分析法。載於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 2009年主編之教育科技-理論與實務(下)(理論、研究方法篇)287-310。臺北市:學富文化。
張芳全(2010)。多層次模型在學習成就之研究。臺北市:心理。
張其祿(2011)。Measuring the Acceptance of Civil Servants’ e-Learning Systems: An Application of the Decompos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數位與開放學習期刊,4,38-51。
張鈞萍(2013)。數位學習研究趨勢分析:以2006-2012 年國內博碩士論文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張瑞濱、賀力行(2003)。從訓練需求評估論公務人員訓練進修之策略。人力資源管理學報,3(1),81-111。
張書瑞(2016)。使用者涉入對企業數位學習網站持續使用之調節功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張德永、 陳柏霖、劉以慧(2012)。自我導向學習在數位學習環境的實踐。T&D飛訊,23(9),64-73。
張德永、陳柏霖(2013)。促進主動學習,改善公務人員培訓設計,文官培訓季刊,3,34-42。
教育部電子報小組(2013)。迎接數位化學習時代-掀起「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新浪潮。教育部電子報,550,1。取自 http://epaper.edu.tw/old /topical.aspx? topical_sn=767
梁佳玲(2002)。影響網路學習成效之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梁定澎、洪新原(1997)。資訊管理之彙總研究方法。資訊管理學報,4(1),54-67。
莊世爵、蔡今中(2004)。中學生對於網路學習環境觀感之調查-實際與期望之差距。南大學報,38(2),55-70。
許峻嘉、呂育誠(2016)。為了學習還是為了時數?─落實公務人員終身學習的商榷。游於藝電子報,177。取自http:// epaper.hrd.gov.tw/177/ EDM177-0502. Htm
郭昱瑩(2002)。政府機關知識管理績效衡量指標之研究。中國行政,72,57-82。
郭經華、黃心儀、王尹伶、黃宜雯、朱貞儀、吳克惟(2009)。建構政府機關數位學習服務機制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專案委託研究。
陳年興、楊錦潭(2006)。數位學習─理論與實務。臺北:博碩文化。
陳金奇(2008)。我國地方政府公務人員參與數位學習態度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俊廷(2016)。我國公務人員數位學習行為意向、使用行為與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社會科學學報,24,85-126。
陳俊廷、黃明月(2016)。社會影響因素對我國公務人員數位學習意向及行為之影響--以性別、年齡及經驗為調節變項。 文官制度季刊, 8(2),89-119。
陳姿伶、王穩淳(2006)。「e等公務園」學習網使用者學習行為之研究。行政院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委託研究。取自https://www.dgpa.gov.tw/uploads/public/Data/652416461471.pdf
陳秋政、邱琪今、黃惠娟、陳怡蘋、廖乙甄(2013)。各國公務人員終身學習制度編譯。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專案委託研究。臺中市,東海大學。
陳美紀、余昇樺、林美純、宋美妹(2010)。公務人員參許數位課程影響因素之探討。T&D 飛訊,14,19-24。
陳國明、彭文正、葉銀嬌、安然(2010)。傳播研究方法。臺北:威仕曼文化。
陳創立(2000)。網路化教育訓練。人力培訓專刊,5-10。
陳雅文(1995)。內容分析法。載於胡述兆(主編),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323。臺北市:漢美。
陳雅晴(2008)。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清雲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陳薰蘭(2004)。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知識導向文化對e-Learning 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康雅菁、林燦瑩(2011)。公部門數位學習應用趨勢。人事月刊,52(8),34-46。
曾小玲(2002)。國內企業e-learning 模式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游玉梅(2002a)。數位學習時代公務員應具備的能力與新思維。公訓報導,102,34-37。
游玉梅(2002b)。公部門的學習革命-線上學習概說。人事月刊,34(3),32-45。
游玉梅(2008)。如何成為高效數位學習者。行政院公務人力發展學院訓練佳文選粹。取自https://www.hrd.gov.tw/content/training/training05_01.aspx?sid=2。
溫金豐、謝孟蓉(2013)。訓練資源的電子化管理--數位學習與訓練管理系統。文官培訓季刊,1,46-53。
賀力行、林淑萍、蔡明春、葉旻璇、張簡琪鈺(2010)。我國公部門數位學習推動之現況分析與建議,人事月刊,51(6),34-45。
黃貝玲(2001)。從線上學習的發展看企業線上訓練。電子化企業:經理人報告,19,12-23。
黃東益、謝俊義(2011)。薦升簡訓練成效評估網絡追蹤及回饋機制之研究。考試院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黃笠嘉(2011)。影響公務人員接受數位學習之關鍵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黃雅苓、李瑋婷、蘇淑菁(2016)。整個城市,都是我的知識酷︰公部門行動學習推廣之世代差異研究- 以 e 等公務園 APP 為例。行政院人事行政局105年度人事行政研究發展徵文。取自https://www.dgpa.gov.tw/public/attachment/6121317124538.pdf
楊孝濴(1989)。內容分析法。載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809-831。臺北市:東華。
楊孝濴(1996)。傳播研究方法總論。臺北市:三民。
楊孟麗、謝水南合譯(2003)。Fraenkel, J. R., & Wallen, N. E.著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台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2000)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市:東華。
楊淑芳(2004)。企業導入e-Learning 進行教育訓練相關學位論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可德(2010)。公務人員數位學習的科技接受模式與相關變項關係之研究(未出之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劉守成(2007)。數位學習與公務人力培訓。考銓季刊,49,1-13。
溫嘉榮、施文玲(2002)。從網路學習理論觀點談教師在科技變革中的因應之道。資訊與教育,91,90-99。
董慶怡(2016)。臺灣 2001-2015年管理職能博碩士論文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董興國(2003)。從學習理論探討影響網路學習績效因素之研究─以銘傳大學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詹惠雯、沈順治(2008)。線上學習成效影響因素模式之探討。中國行政,79,1-21。
鄒景平(2003)。數位學習概論。資策會講師群,數位學習最佳指引,1-1-1-24。臺北市:資策會教育訓練處。
廖婉如(2009)。我國1998 至2007 年數位學習期刊論文及其引用文獻分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管倖生(2010)。設計研究方法。臺北市:全華圖書。
翟永麗(2004)。成人教育師資培訓方案成效評估. 以家庭教育講師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趙美聲(2005)。國內公務人員數位學習需求調查及具體推動策略與步驟。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託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趙美聲、陳鏗任、王玉蘭(2007)。數位學習準備度指標之發展。T&D 飛訊,64,1-20。
趙璟瑄(2001)。邁入知識經濟社會推動元年-培養公務人員知識經濟新觀念與新思為。人事月刊,323(3),29-34。
劉仲矩、覃玉如(2008)。阻礙企業員工參與數位學習原因與激勵方式之研究。電子商務研究,6(2),207-228。
樂為良譯,Bill Gates著(1999)。數位神經系統:與思考等快的明日世界。臺北:商周。
歐用生(2003)。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慧郁(2007)。成人學習者應用網路學習策略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蔡璧煌、鍾廣翰(2016)。善用學習科技提升公務人員培訓之效能:以國家文官學院學習科技之建構與運用為例。人事行政,195,14-23。
鄭明玉(2017)。國內校長教學領導學位論文研究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簡茂發(1999)。多元化評量的理念與方法。教師天地,99,11-17。
蕭克昌(2011)。國小陶藝校本課程發展與學童學習成效研究──以高雄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蕭靜芳(2001)。 知識經濟、知識管理的理念及其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39。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39/39-23.htm。
謝政彥、林家緯(2016)。「e 等公務園」數位學習網大數據資料採礦與應用初探。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人事行政研究發展徵文。取自https://www.dgpa.gov.tw/public/attachment/61213171491.pdf
薛義誠(2008)。我國公部門數位學習資源整合具體方案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託研究。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
鍾秀英(2015)。公務人員使用政府數位學習意向的影響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羅百萱(2008)。公部門數位學習成效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鐘錦墀(2002)。無遠弗屆的學習環境─e-Learning的發展趨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45(2),80-83。
欒斌、陳苡任、羅凱揚(2009)。電子商務。台北市:滄海。
 
英文部分
ASTD. (2003). Glossar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d.org/Publications/Newsletters/Learning-Circuits/Glossary 
Bauer, M. W. (2000). Classical content analysis: a review. in Bauer, M. W., & Gaskell, G. (Eds.). Qualitative researching with text, image and sound: A practical handbook for social research (pp.131-151). Thousand Oaks, CA: Sage.
Berelson, B.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lencoe, Scotland:    The Free Press.
Bersin, J. (2004). The blended learning book: Best practices, proven methodologies, and lessons learned. San Francisco, CA: Pfeiffer.
Bregman, R.L. (2012), Measuring and Motivating Student Effort in an Online Version of the Core Class inOperation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11 (4), 369-385.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32-42.
Chou, C., & Tsai, C.-C. (2002). Developing Web-based curricula: Issues and challenges.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34, 623-636.
Cisco (2001). Internet learning solutions group e-learning glossary. Retrieved December 18, 2011. Retrieved from http://www.cisco.com/web/about/ac79/elearn/overview.html
Cohen, J. (1988)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Hillsdale, N.J.: L. Erlbaum Associates.
Dane, F. C. (1990). Research method. Monterey. CA: Cole.
Ding, J., Xiong, C., & Liu, H. (2015). Construction of a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6 (6), 1367-1377.
Giovanis, K. (2015). Keep It Simple: Challenges, Solutions, and Best Practices for Global eLearning Initiativ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Corporate Learning, 8(2), 47-50.
Holsti, O. R. (1969). 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Jay C. and Hamilton I (2002). The DNA of e-Learning: Beyond eLearn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internettime.com/Learning/articles/DNA.pdf
Kerlinger, F.N. (1973). Foundation of Behavioural Research. New York. Holt. Rinehand and Hinston.
Klein, J.D. (1997).ETR&D‑Development:An analysis of content and survey of future direction. ETR&D, 45(3),57-62.
Krippendorff, K. (2012). Content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 Thousand Oaks, CA: Sage.
Kruse, K. (2002).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E-Learning. Retrieved from https:// www.itsmcampus.com/downloads/The_Benefits_and_Drawbacks_of_e.doc
Neuendorf, K. A. (2002). The content analysis guidebook (Vol. 300). Thousand Oaks, CA: Sage.
OECD (2007), Qualifications Systems: Bridges to Lifelong Learning. OECD Publishing.
Pituch, K. A., & Lee, Y. K. (2006). The influence of system characteristics on e-learning use. Computer & Education, 47(2), 222-244.
Reser, J. (1990). A perspective on the causes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violence in Aboriginal communities in north Queensland, Report to the Royal Commission into Aboriginal Deaths in Custody, James Cook University of North Queensland, Townsville.
Robinson, Dana Gaines & James C. Robinson. (1996). Performance Consulting:Moving Beyond Training. San Francisco:Berrett-Koehler.
Rosenberg, M. J. (2001). E-Learning: 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Rossett, A. (2000). Confessions of an e-dropout. Training, 37(8), 99-100.
Ruth C. Clark & Richard E. Mayer (2003). E-learning and the science of instruction: proven guidelines for consumers and designers of multimedia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Pfeiffer.
Ruth C. Clark & Richard E. Mayer (2011). E-Learning and the Science of Instruction: Proven Guidelines Consumers and Designers of multimedia Learning. San Francisco: Pfeiffer.
Schunk, D. H., Pintrich, P. R., & Meece, J. L. (2008).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Prentice Hall.
Sedaghat, M., Abedin, A., Hejazi, E., & Hassanabadi, H. (2011). Motivation, cognitive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5, 2406-2410.
Shaw, J.P. and Chen, J. (2012). Transactional Distance and Teaching Presence in E-learning Environm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11 (1), 44-59.
Shih, M., Feng, J., & Tasi, C. C. (2008). Research and trends in the field of e-learning from 2001 to 2005: A content analysis of cognitive studies in selected journals. Computers and Education, 51(2), 955-967.
Singh, H. (2003). Building effective blended learning programs. Education technology, 43(6), 51-54.
Shulamit, K. & Yossi, E. (2010). Development of e-Learning environments combining learning skill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en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1, 175-179.
Smith, P. L., & Regan, T. J. (2005). Instructional Design. New York: Maxwell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Stouffer, S., Suchman, E., De Vinney, L., Star, S., & Williams, R. (1949). The American Soldier: Combat and Aftermath,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Urdan, T. A., & Weggen, C. C. (2000). Corporate e-learning: Exploring a new frontier. WR Hambrecht Co.
Weber, R. P. (1990). Basic content analysis (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Yu, T., & Richardson, J. C. (2015). Examining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Korean version of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instrument using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5, 45–52.
Zielinski, D. (2000). Can you keep learners online? Training, 37(3), 64-7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