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2201814191000
DOI 10.6846/TKU.2018.00650
論文名稱(中文) 我國大學技術移轉機制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t Universities in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1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余柏壕
研究生(英文) Bo-Hao Yu
學號 60572005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英文
口試日期 2018-01-22
論文頁數 10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鈕方頤(fy.nyeu@gmail.com)
委員 - 張鈿富
委員 - 郭昭佑
關鍵字(中) 高等教育
技術移轉
關鍵字(英) Higher Education
Technology Transfe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採用深入訪談法以及文件分析法分別對兩所學校進行探究,了解我國大學實施技術移轉的現況與面臨之挑戰。本研究主要目的有:
一、了解我國大學技術移轉相關法令制度政策的發展趨勢。
二、了解我國大學在技術移轉的理念與具體做法。
三、探討我國大學實施技術移轉之成果與面對之挑戰。
四、給予學校或政策制定上實務操作之建議。
依其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對教授來說收入不是唯一誘因,而是可以了解產業界進而回饋
社會。
二、教授進行技轉意願低迷。
三、技轉中心三不足:資源不足,政策支持不足、主管專業度不足。
四、中心人員流動率高,影響中心發展。
五、行政作業冗長。
英文摘要
This multi-case study uses in-depth interview and document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 Taiwan’s universities .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1.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technology transfer in Taiwan's universities. 
2. To explore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 Taiwan's universities.
3. To explore the a 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in 
Taiwan.
4. To give recommendations to policymakers and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For professors, income is not the only incentive, but they can know the industry and contribute to society
2. Low willingness for professors to do technology transfer.
3. Lack of resources, effective policies and professional administrative staff.
4. Low performanc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 due to high turnover rate.
5. The administrative work takes lots of tim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高等教育技術移轉相關內涵	9
第二節 先進國家高等教育技轉實施方式	16
第三節 我國大學推動技轉之現況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9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	39
第二節 研究工具	40
第三節 實施程序	40
第四節 資料處理	42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	44
第六節 研究倫理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7
第一節 A大學技轉實施方式	47
第二節 B大學技轉實施方式	69
第三節 綜合討論	87
第五節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建議	97
參考文獻	99
壹、中文部分	99
貳、外文部分	101
附錄	102
附錄一	102
附錄二	103
附錄三	104

 
圖次
圖1-1  本研究步驟圖	6
圖2-1  美國TTO中從事技轉之數量的全職員工或其他類型之人員之變化	17
圖2-2  研究成果技轉至企業過程	18
圖2-3  技術移轉傳統進行模式流程圖	18
圖2-4  AUTM 2015年度專利調查報告	20
圖2-5  TLO技轉模式流程圖	24
圖2-6  東京大學CASTI技轉案件數變化	27
圖2-7  東京大學CASTI技轉收益圖	27
圖2-8  日本東京大學産學連携本部組織架構圖	26
圖2-9  全國研發經費總計圖	37
圖2-10 全國研發經費來源圖	37
圖4-1  A大學授權與移轉流程圖	50
圖4-2  B大學技轉中心業務	70
圖4-3  B大學技轉流程圖	75
圖4-4  B大學技轉收益分配方式	76
圖4-5  B大學技轉推廣模式圖	78
 
表次
表2-1  教師、技轉中心與企業界對成果擴散的動機	32
表3-1  代稱與訪談日期表	42
表3-2  訪談資料編號表	43
表4-1  專利費用分攤比率方案表	52
表4-2  無專利費用分攤比率方案表	52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偉霖(2007)。我國學術機構技術移轉機制實施成效與法律制度之檢討。科技法學評論,4(2),59-96。
王偉霖、劉江彬(2010)。國際技術移轉制度理論與實務:兼論台灣立法與產學研因應之策略。台北市:華泰文化。
江雪嬌(2005)。從大學知識產業化之觀點探討基礎科學與產業科技之連結,。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4 年度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joychiang 940414),未出版。
江雪嬌(2009)。從國家創新系統探討大學技術移轉之發展—美國、日本與台灣技轉中心之比較,中山管理評論,17(4),971-1000。
李雅萍(2001)。全方位技術移轉。台北市:書泉。
李蕙瑩(2000)。國科會研究成果申請專利與技術移轉現況及未來發展。科學發展月刊,28 (7),505-514。
吳嘉恬(2013)。國立大學技術移轉良善法制環境之建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科技法律所,台中市。
林適湖(2011)。台灣高等教育之發展與省思。教育資料集刊,52,1-22。
胡宜人(2010)。企業化經營為大學成功之鑰。淡江時報,674。
范熾文、謝月香(2015)。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化之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74-77。
科技部(2016)。學術統計資料庫。取自
https://statistics.most.gov.tw/was2/
耿筠(2009)。我國高等教育機構技術移轉業務之調查研究。商管科技季刊,10(4),625-646。
梁賡義(2015)。以色列大學的高科技創新與技術轉移。政府委託之出國報告。
張建邦(2006)。超越淡江:重塑淡江教育的核心價值。淡江時報,655。
張家宜(2010)。台灣高等教育財務經營─邁向雙一流的關鍵。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4,41-66。
教育部(2015)。大學推動衍生企業策略。取自 
https://heitoplus.edu.tw/upload/download2fs1508071912174058.pdf
許順喨、吳嘉恬(2012)。論我國現行科技法制對公立大學技術移轉之影響初探。科技法學評論,9(1),151。
彭開英(2008)。英國劍橋大學技術移轉機制-Cambridge Enterprise Limited Company之介紹。科技法制專欄,20(6),8-12。
陳澤義(2016)。科技與創新管理。台北市:華泰文化。
陳衍華(2016)。國立大學技術移轉與授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財經法律所,桃園市。
陳佩伶(2010)。產學技術移轉之研究-建構國內大學技術移轉中心管理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所,台北市。
經濟部(2016)。產業創新優化轉型。取自
http://www.moea.gov.tw/ad/ad01/welcome/index.htm。
葛孟堯(2015)。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技術移轉模式之簡介。取自
https://portal.stpi.narl.org.tw/index/article/10180
葛孟堯、劉江彬、耿筠(2011)。影響我國大學技術移轉績效因素之研究。科技管理學刊,15(2),55-82。
遠見雜誌(2016)。2016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各校競爭力全面剖析!取自https://www.gvm.com.tw/webonly_content_11454.html。
蓋浙生(2006)。大學商機─臺灣大學校院財源籌措的新策略。教育研究集刊,52(2),67-93。
蔡宏明(2002)。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來臨,劃擘兩岸產業分工的願景。台灣綜合展望,2,61-63。
 
貳、外文部分
Ashley, S. (2004). The Enactment of Bayh–Dol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9(1), 93-99.
AUTM. (2015). About Technology Transfer. Retrieved from
http://www.autm.net/autm-info/about-tech-transfer/about-technology-transfer/
Bradley, S.R., Hayter, C.S., Link, A.N. (2013).Models and Methods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Foundations and Trends in Entrepreneurship, 9(6),
571-650.
Donald S. S., David W., & Link A. (2003).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on the relativeproductivity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an exploratory study. Research Policy, 32(1) , 27-48.
Decter, M., Bennett, D., & Leseure, M. (2007). University to business technology transfer—UK and USA comparisons. Technovation,27(3), 145-155.
ITTN. (2018). Israel Innovationr. Retrieved from
http://www.ittn.org.il/news.php?cat=22&incat=0
Joshua B.P., & Eric G.C. (2005)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In Tough Economic Times. 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41(6) , 43-47.
TODAI TLO. (2016). Center for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ub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casti.co.jp/en/
UNITT. (2017). What is TLO? Retrieved from http://unitt.jp/en/tlo
Wendy C., Andy L., Donald S. S., & Mike W. (2005). Assessing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U.K.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 Research Policy. 34(3) , 369-384.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