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2201615200900
DOI 10.6846/TKU.2016.00678
論文名稱(中文) 擴增實境輔助教學之相關學習探討-以高職計算機概論課程單元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Augmented Reality onto Instruction – for example in vocational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Learning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1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黃秀婷
研究生(英文) Shiu-Ting Huang
學號 70274017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6-01-15
論文頁數 14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慶帆
委員 - 賴阿福
委員 - 賴婷鈴
關鍵字(中) 學習成效
學習動機
擴增實境
關鍵字(英) Learning Effectiveness
Learning Motivation
Augmented Reali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在探討學生在使用擴增實境輔助教學之後的學習動機與成效,研究者針對高職計算機概論「電腦硬體」單元,以行動載具運用擴增實境技術,結合3D模型、影片、圖片等多媒體內容,建置一套擴增實境數位教材。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以下問題:相較於傳統多媒體輔助學習,運用擴增實境於電腦硬體學習上是否更能提升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擴增實境輔助電腦硬體學習其系統的可用性及使用滿意度如何?
本研究採準實驗法,針對新北市某私立高職71名高三學生,將班級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實驗總週數共三週,並經由學習成效前後測測驗卷、系統使用性量表、學習動機量表等問卷,以量化方式進行分析及探討。
研究結果發現,擴增實境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的具有顯著效果,顯示相較於傳統多媒體輔助學習,運用擴增實境輔助學習更能提升學習成效,而學生對於擴增實境輔助學習系統抱持正面態度,認為可以提高學習上的興趣、成效及滿意度且後續使用意願高。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know what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ffectiveness student is after using the augmented reality aided instruction. This study incorporated the use of mobile carriers with augmented reality technique. The system combines 3D models, videos, pictures, and computer hardware digital contents about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In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 also finds 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Comparing with multimedia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learning by using the augmented reality system can enhanc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r not? What is the usability and satisfaction of this system?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which has seventy-one subjects of the grade twelve at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participating in, is based on quasi-experimental method . Thos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cluding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oth groups participated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within three weeks. To find out the answers of these research questions, the researcher uses quantitative research, collects data with examination paper, System Usability Scale, and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augmented reality can actually enhanc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students. Comparing those who use multimedia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type in this experiment, the augmented reality also helps students get better effect. Most of the students take positive impressions to the augmented reality aided learning system and have higher learning motivation, higher learning achievement, higher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higher continuous usage inten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目次	vi
表次	viii
圖次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6
第五節  研究預期貢獻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擴增實境	9
第二節  高職計算機概論課程相關研究	25
第三節  引導式筆記策略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2
第一節  研究方法、研究對象與研究場域	42
第二節  研究架構	45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4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9
第六節  預試實施目的與結果	8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4
第一節  擴增實境輔助教學與傳統多媒體教學對學習成效之影響	84
第二節  擴增實境輔助教學與傳統多媒體教學之延宕學習成效情形	87
第三節  擴增實境輔助教學與傳統多媒體教學對學習動機之影響	89
第四節  擴增實境輔助教學之系統使用性量表之情形	97
第五節  訪談結果分析	99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07
第一節  結論	107
第二節  建議	110
參考文獻	113
壹、中文部分	113
貳、外文部分	117
附錄一  擴增實境輔助教學教材	120
附錄二  學習成效前測	126
附錄三  學習成效後測	129
附錄四  學習成效延宕測驗	132
附錄五  教學目標與學習成就測驗(前測)雙向細目表	135
附錄六  教學目標與學習成就測驗(後測、延宕測驗)雙向細目表	137
附錄七  電腦硬體學習動機量表	139
附錄八  擴增實境輔助教學教材系統使用性量表	142
附錄九  「擴增實境輔助學習」半結構式訪談大綱	143

表次

表 2- 1 擴增實境技術的辨識方式	12
表 2- 2  擴增實境特定圖形標記技術的類型	12
表 2- 3  擴增實境技術在教育領域的相關文獻整理一覽表	17
表 2- 4 高職商業與管理群計算機概論課程	25
表 2- 5 商業與管理群之計算機概論教學網要	26
表 2- 6  電腦硬體擴增實境學習相關研究	28
表 2- 7  引導式筆記策略之相關文獻整理一覽表	38
表 3- 1 研究樣本人數	43
表 3- 2 研究設計模式	47
表 3- 3 教學實施流程表	51
表 3- 4  擴增實境輔助教學之教案設計表	62
表 3- 5  教材呈現與教學活動	69
表 3- 6  專家背景與專長	75
表 3- 7  擴增實境電腦硬體學習教材之學習動機試題分布表	76
表 3- 8  擴增實境學習動量表之可靠性統計量表	77
表 3- 9  擴增實境系統使用性量表之可靠性統計量表	78
表 3- 10  預試實施計畫流程表	80
表 3- 11  實驗組與控制組擴增實境輔助學習之學習成效前後測成績摘要表	80
表 3- 12  實驗組學習成效前後測成績成對樣本t檢定摘要表	81
表 3- 13  控制組學習成效前後測成績成對樣本t檢定摘要表	81
表 3- 14  學習成效後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82
表 4- 1  實驗組與控制組擴增實境輔助教學之學習成效前後測成績摘要表	85
表 4- 2  實驗組前後測成績成對樣本t檢定摘要表	85
表 4- 3  控制組前後測成績成對樣本t檢定摘要表	86
表 4- 4  學習成效後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86
表 4- 5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習成效前後測、延宕測驗成績摘要表	87
表 4- 6  學習成效延宕測驗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88
表 4- 7  實驗組與控制組擴增實境輔助學習之學習動機前測成績摘要表	89
表 4- 8  實驗組與控制組擴增實境輔助教學之學習動機前後測成績摘要表	90
表 4- 9  實驗組學習動機前後測成績成對樣本t檢定摘要表	91
表 4- 10  控制組學習動機前後測成績成對樣本t檢定摘要表	91
表 4- 11  學習動機後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92
表 4- 12  實驗組與控制組擴增實境輔助學習之學習動機前後測成績摘要表	92
表 4- 13  後測工作價值問題分析摘要表	93
表 4- 14  後測控制信念問題分析摘要表	94
表 4- 15  擴增實境輔助教學系統之系統使用性滿意度分析表	97
表 4- 16  系統使用性量表統計結果	98
表 4- 17  焦點式訪談學生資料表	99

圖次

圖2- 1  現實-虛擬連續流	9
圖2- 2  擴增實境運作原理	14
圖2- 3 AR在全球Google查詢次數統計	17
圖2- 4  訊息處理歷程	37
圖3- 1  閱覽室教室平面圖	44
圖3- 2  研究架構圖	45
圖3- 3  研究流程圖	49
圖3- 4  資料來源:本研究之教學整合模式	58
圖3- 5  擴增實境硬體架構圖	65
圖3- 6 硬體零組件3D模型開發圖	66
圖3- 7  Aurasma Studio後端網路管理平台	68
圖3- 8 Bar APP軟體畫面	68
圖4- 1  本研究系統使用性分數落點	9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明傑、陳玉玲(譯)(2002)。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原作者:Slavin, E. R.)。台北:學富。
米芳純(2011)。擴增實境應用於國中教學之研究-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台東縣。
吳靜吉、程炳林(1992)。激勵的學習策略量表之修定。測驗年刊,39,59-78。
李庭熒(2013)。運用引導式筆記進行閱讀理解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李鎮宇、吳欣蓉、郭慧中(2011)。數位學習科技化教學教材發展趨勢。課程研究,6(1),1-26。
沈定韜(2005)。多元化整合數位教材發展之研究-以電腦硬體拆裝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碩士班,高雄市。
周芳華(2007)。從性別與學習風格探討傳統教材與多媒體輔助教材對電腦硬體組裝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中二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學程碩士班,新竹市。
周殷菀(2011)。擴增實境與多媒體影音在PC-DIY學習成效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數位內容科技與管理研究所,彰化市。
林伯杰(2009)。擴增實境應用於教學之研究-以國小英語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數位內容科技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彰化縣。
林育如(譯)(2012)。研究方法五十個關鍵概念。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林宗毅(2013)。運用眼動分析於擴增實境數位學習系統之使用性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台南市。
林禹璁(2013)。國中學生使用擴增實境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評估-以天文學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學系碩士班,臺南市。
林清山(譯)(1997)。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原作者:Mayer, R. E.)。台北:遠流。
林寶山(1990)。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邱美虹、唐尉天(2014)。行動科技、擴增實境與3D實驗影片教學:行動科技與擴增實境在科學教育上的應用。臺灣化學教育,3。取自:http://chemed.chemistry.org.tw/wordpress2/?p=3091
侯任鴻(2011)。運用擴增實境製作數位教材之探討: 以個人電腦組裝教學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亞洲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班,臺中市。
倪偉城(2010)。以擴增實境技術融入國小低年級注意力訓練課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新北市。
徐嘉壯(2007)。「增強實境」應用於教學之研究-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高雪瑩(2011)。引導式筆記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社會領域學習表現與學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屏東市。
張昊勻(2012)。擴增實境系統開發之研究:以食物鏈學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資訊傳播工程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家舜(2012)。高職生對擴增實境學習系統接受度之研究-以核子科學生活與安全課程曾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張新仁(2008)。不同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策略量表之編製(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95-2413-H-017-006),未出版。
教育部(200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取自http://www.edu.tw/USERFILES/%E6%95%99%E8%82%B2%E9%83%A8%E4%B8%AD%E5%B0%8F%E5%AD%B8%E8%B3%87%E8%A8%8A%E6%95%99%E8%82%B2%E7%99%BD%E7%9A%AE%E6%9B%B82008-2011.PDF
教育部(2015)。職業學校群科課程資訊網。取自http://vs.tchcvs.tc.edu.tw/
莊順凱(2006)。以概念圖法建構擴增實境教系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郭世文(2008)。擴增實境應用於博物館展示的初探。科技博物,12(4),25-37。
郭桐霖(2009)。結合擴增實境技術與物理特性之數位遊戲開發與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臺北市。
陳光隆(2012)。探討擴增實境應用於建築導覽之行動學習–以三角湧歷史街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士班,臺北市。
陳品華(2006)。技職大學生自我調整學習的動機困境與調整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38(1),37-50。
陳品華(2013)。大學生課堂筆記策略教學方案之成效。教育研究集刊,59(1),73-112。
陳啟明、邱政鋒(2009)。成人參與高等回流教育學習動機之量表建構與現況之
研究。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28(3),93-109。
陳涵青(2007)。淺談學習動機。翰林文教月訊,37,10-14。
陳淳迪(2012)。運用擴增實境於不同造形複雜度實體草模製作之使用性分析(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設計學院,桃園縣。
曾惠敏、高源令、修慧蘭、陳世芬、葉玉珠、王佩玲與陳惠萍(2010)。教育心
理學。台北:心理。
游志弘(2009)。應用增廣實境技術輔助國小戶外教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費納(2004)。擴增實境。科學人,特刊2,頁174-182。
廖鴻銘(2006)。STS 教學策略融入高職計算機概論課程-以「電腦硬體知識」
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工
業教育教學碩士班,彰化縣。
褚欣慧(2012)。擴增實境學習系統使用者的認知型態、學習動機與電腦態度對
認知負荷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研
究所,台北市。
蔡文榮(2007)。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台北市:學富文化。
蔡宜岑(2014)。國中歷史課程運用「做筆記」策略教學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高雄市。
蔡宜良(2012)。擴增實境式星體運動悅趣學習設計與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新竹市。
蔡孟君(2015)。行動無標記擴增實境互動遊戲結合於認知風格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研究所,臺南市。
蔡銘宏、潘愷、林佩芬、江蔚文(2013)。應用擴增實境技術建置自助診療衛材
教學系統。醫療資訊雜誌,22,2,49-63。
蕭英勵(2012)。擴增實境--在教學上的能與不能。師友月刊,545,56-60。
謝旻儕(2013)。擴增實境融入國中英語教學與學習環境之建置與應用(未出版
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博士班,臺南市。
魏楠益(2011)。擴增實境技術應用於國小數學輔助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亞洲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系碩士班,臺中市。
蘇俊欽(2004)。擴增實境應用於中文注音符號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博士班,臺南市。
Purgathofer, W.(2008)。全球最新的擴增實境技術與發展。2008 後設計國際研
討會,139-145。

貳、外文部分
Austin, J. L., Lee, M., & Carr, J. P. (2004). The effects of guided notes 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ecording of lecture content.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31(4), 314-320.
Austin, J. L., Leigh, M., Thibeault, M., Carr, J. E., & Bailey, J. S. (2002). Effects of
guided notes on university students' responding and recall of information.
Journal of Behavioral Education, 11(4), 243-254.
Azuma, R. (1997). A survey of augmented reality. Presence-Teleoperators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 6, 355-385.
Azuma, R., Baillot, Y., Behringer, R., Feiner, S., Julier, S., & MacIntyre, B. (2001).
Recent advances in augmented reality. 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 34-47.
Bangor, A., Kortum, P., & Miller, J.A. (2008). The System Usability Scale (SUS):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4(6).
Boyle, J. R. (2001). Enhence the note-taking skills of students with mild disabilities.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36, 221-224.
Brooke, J. (1996). SUS: A quick and dirty usability scale. Usability Evaluation in
Industry, 189(194), 4-7.
Carmo, R. M. C. d., M, B. S., Meiguins, A. S. G., Pinheiro, S. C. V., Almeida, L. H.,
Godinho, P. I. A., Tecnologia, A. d. C. e. (2007). Coordinated and multiple
views in augmented reality environment.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156-162, doi:
10.1109/IV.2007.38
Feiner, S. K. (2002). Augmented reality: a new way of seeing. Scientific American,
286(4), 48-55.
Hamilton, S. L., Seibert, M. A., Gardner, R., III, & Talbert-Johnson, C. (2000). Using
guided notes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incarcerated adolescents
with learning and behavior problems.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21,
133-140.
Heward, W. L. (2001). Guided notes: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your lectures.
Retrieved from https://goo.gl/59h9Fe
Heward, W. L. (2004). Want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your lectures?Try guided
notes. The Academy of Teaching .Retrieved from
https://kb.osu.edu/dspace/bitstream/1811/34578/1/Heward_Want_to_Improve_th
e_Effectiveness_of_Your_Lectures_2004.pdf.
Hornecker, E., & Dunser, A. (2007). Supporting early literacy with augmented booksexperiences
with an exploratory study. Bonn, Germany: Kollen Verlag.
Kaufmann, H. (2003). Collaborative augmented reality in education. Imagina 2003
Conference TR-2-2003-1, Monte Carlo.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555518_Collaborative_Augmented_R
eality_in_Education
Kikuo, A., Hideaki, K., & Tomotsugu K. (2005). Augmeted instructions a fusion of
augmented reality and printed learing materials.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213-215. Doi:
10.1109/icalt.2005.71
Konrad, M., Joseph, L. M.,& Eveleigh, E. (2009).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guided
notes. Educ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32(3), 421-444.
Lazarus, B. D. (1991). Guided notes, review, and achievement of secondary
learningdisabled students in mainstream content courses. Educ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14, 81-94.
Milgram, P., & Kishino, F. (1994). A taxonomy of mixed reality visual displays.
IEIC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 Vol E77-D (12), 1-14.
Neef, N. A., McCord, B. E., & Ferreri, S. J. (2006). Effects of guided notes versus
completed notes during lectures on college students' quiz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39, 123-130.
Patterson, K. B. (2005). Increasing positive outcomes for African American males
inspecial education with the use of guided notes. Journal of Negro
Education,74(4), 311-320.
Piccoli, G., Ahmad, R., & Lves, B. (2001). Web-based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A research framework and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effectiveness in basic IT
skills training. MIS Quarterly, 25, 401-426.
Pintrich, P. R., Smith, D. A., Garcia,T., & Mckeachie, W. j. (1989). A Manual for the
use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MSLQ). Mich: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to Improve Postsecond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NCPIPTAL), The University Michigan, 41-48.
Sin, A. K., & Zaman, H. B. (2010). Live solar system(LSS): evaluation of an
augmented reality book-based educational tool. Proceedings of teh IEEE, 1-6,
doi:10.1109/ITSIM.2010.5561320
Sweeney, W. J., Ehrhardt, A. M., Gardner, R., Ⅲ, Jones, L., Greenfield, R., &
Fribley,S. (1999). Using guided notes with academically at-risk high school
studentsduring a remedial summer social studies class,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36(4), 305-318.
Williams, W. L, Weil, T. M & Porter, J.C.K. (2012). The rel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lectures and guided notes lecture on university student test scores. The behavior
analyst today, 13(1), 12-16.
Wu, H. K., Lee, S. W. Y., Chang, H. Y., & Liang, J. C. (2013). Current statu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augmented reality in education. Computers and
Instruction, 62, 41-49.
Zhou, F., Duh, H. B., & Billinghurst, M. (2008). Trends in augmented reality
tracking, interaction and display: A review of ten years of ISMAR. Paper
presented at IEEE and 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xed and Augmented.
doi:10.1109/ISMAR.2008.463736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