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2201314354000
DOI 10.6846/TKU.2013.00853
論文名稱(中文) 兩岸小學社會科教科書中公民教育內涵與教學取向之比較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Comparing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 study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Approaches of Teaching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1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郭秀梅
研究生(英文) Hsiu-Mei Kuo
學號 69775007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1-16
論文頁數 17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宋佩芬
委員 - 陳麗華
委員 - 薛雅慈
關鍵字(中) 公民教育
社會科
兩岸教科書
關鍵字(英) civic education
social studies
cross-strait textbook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透過兩岸小學現行社會科教科書的分析、比較來了解兩岸公民教育的內涵,研究方法主要以文本分析與比較分析為主。本研究發現,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兩岸皆進行公民教育改革,重視法治教育與全球化教育,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公民權利,課程內容也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連結,重視學生的公民素養與能力。但深究兩岸的公民教育內涵,也發現其公民教育取向大不相同。
    台灣公民教育內涵較傾向於自由主義、多元文化主義,重視公民的個人權利與民主法治的精神,強調家鄉認同與多元文化教育,並有去政治化及本土化的傾向,缺乏國家符號與認同。中國在光譜上則呈現國家主義的趨向,公民教育的內涵最強調的是對於國家認同感的培養,希望學生要愛黨、愛國、重視集體,強調中國式的民主。
    公民教育的教學取向上,兩岸皆以傳遞公民資質取向為主,但試圖在課本中增加社會科學方法,希望學生學習應用,而反省探究的教學取向是相對缺乏的。本研究亦發現台灣的國小社會教科書以傳遞知識為主,在撰寫上力求平實理性,但讀來像是本百科全書與說明文,不慍不火,缺乏趣味與活潑性。中國的教科書在方法呈現上,似乎比較活潑多元,可以看見在教科書中力求將活動融入增加趣味及活潑性,在文字上也較有感染力。
    以上研究發現可知,台灣雖想培育具有自由民主與多元文化素養的公民,但在教科書呈現的教學取向上多以知識傳遞、灌輸的方式為主,反觀中國大陸,雖然以國家主義為中心論調,但是在方法上卻活潑多元,這是台灣可以效仿與學習的。因此本文建議,兩岸需增加反省探究的教學取向,設計讓學生具有批判、省思等能力的課程與教學。台灣需要思考如何讓教科書內容設計上更多元、活潑,大陸則須減少政治意識形態的課程內容,以增加兩岸對話的可能。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substance of cross-strait civic education through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current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in cross-strait elementary schools. Text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 The analyses reveal that, in the wave of globalization, the two sides are both doing civic education reforms. They both value the education of law and order and issues of globalization, along with concerns about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s well as civil rights. The course contents often relate to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s, emphasizing students' civic literacy and competence. However, after investigating, I found that the contents of civic education and their approaches of teaching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nature of Civic education in Taiwan is more towards liberalism and multiculturalism. It values citizens' individual rights and the spirit of democracy and law and order, emphasizing local identity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t also inclines to depoliticize and localize, lacking national symbols and identity.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shows a tendency of nationalism. The content of its civic education emphasizes cultivating a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 the most, hoping the students to love the party, love the country, value collectivity, and stressing the Chinese-style democracy.
The approaches of teaching of the two sides are both oriented in the Citizenship Transmission approach, but they both try to increase Social Sciences approach in the textbooks, hoping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think objectively. The Reflective Inquiry Approach is used the least. This study also found that Taiwan’s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narrative attempts to be neutral and rational, but it reads like an encyclopedia and expository text. They are bland, lacking fun and liveliness. The textbooks in China appear to be more lively and diverse. We can see how they strive to blend in activities to add to the fun and liveliness. The narrative is also more infectious and affective.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even though Taiwan’s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attempt to prepare liberal democratic and 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 the teaching approaches represented in the textbooks are transmission oriented; on the other hand, even though China’s textbooks focus on nationalism, the teaching approaches are more diverse and lively. This is what Taiwan can learn about. I suggest in this study that both sides should increase the Reflective Inquiry approach in their curricula and emphasize critical and reflective thinking in their citizenship education. Taiwan should learn how to make a diverse and lively curriculum, while China needs to reduce its ideological content in order to allow across-strait dialogu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公民教育	9
第二節 社會科教學的取向	24
第三節 兩岸公民教育之發展沿革與比較	30
第四節 教科書之公民教育相關研究	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6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8
第三節 實施步驟	58
第四節 資料編碼	59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60
第一節 兩岸小學社會科綱要(標準)與課程呈現的公民教育內容之比較與分析	60
第二節 兩岸小學社會科綱要(標準)與課程呈現的公民教育教學取向之比較與分析	13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6
第一節 結論	156
第二節 建議	159
附錄 研究對象單元細目名稱	161
參考文獻	163
中文文獻	163
英文文獻	170

表次
表 1-4-1研究之課程綱要/標準與教科書一覽表 ..................................................... 7
表 2-1-1五種公民資質觀 ................................................................................ 22、23
表 2-2-1 Barr, Barth & Shermis社會科內涵觀點 ......................................................... 26
表 2-2-2 Savage, Armstrongyk內涵社會科觀點 ......................................................... 27
表 2-2-3 Woolever, Scott社會科內涵觀點 .................................................................... 28
表 2-3-1 四十到七十年代台灣國小公民科的課程標準梗概 ................................... 33
表 3-4-1 教科書之公民教育相關研究一覽表 ....................................................... 46-49
表 4-1-1 台灣翰林版三年級下學期課本單元一覽表 ............................................... 63
表 4-1-2台灣翰林版四年級上學期課本單元一覽表 ................................................ 64
表 4-1-3台灣翰林版四年級下學期課本單元一覽表 ................................................ 65
表 4-1-4台灣翰林版五年級上學期課本單元一覽表 ................................................ 66
表 4-1-5台灣翰林版五年級下學期課本單元一覽表 ................................................ 67
表 4-1-6 台灣翰林版課本公民權利與民主法治相關單元一覽表 ........................... 70

圖次
圖4-1-1台灣翰林版社會科三年級教科書之說明家人及自身的權益圖像 ........... 71
圖4-1-2台灣翰林版社會科三年級教科書之學生開班會示意圖 ........................... 72
圖4-1-3台灣翰林版社會科四年級教科書之北投焚化爐興建建立共識示意圖 ... 77
圖4-1-4台灣翰林版社會科三年級教科書之多元文化生活圖像 ........................... 81
圖4-1-5台灣翰林版社會科四年級教科書之家鄉環境受污染圖像 ....................... 86
圖4-1-6台灣翰林版社會科五年級教科書之水量比較圖像圖像 ........................... 87
圖4-1-7台灣翰林版社會科六年級教科書之宗教分布區圖像 ............................... 91
圖4-1-8台灣翰林版社會科六年級教科書之彰顯世界的緊密相關圖像 ............... 93
圖4-1-9台灣翰林版社會科六年級教科書之國際組織相關圖片與說明圖 ........... 94
圖4-1-10台灣翰林版社會科三年級教科書之付費方式演進與比較圖 ................. 99
圖4-1-11大陸人教版社會科五年級教科書之母親河的圖像與歌頌圖 ............... 105
圖4-1-12大陸人教版社會科六年級教科書之不能忘記的屈辱—遭受列強壓迫圖示與說明圖 ........................................................................................ 108-109
圖4-1-13大陸人教版社會科五年級教科書之曾子殺豬小故事圖像 ................... 112
圖4-1-14大陸人教版社會科五年級教科書之說明大陸的民主生活圖 ............... 113
圖4-1-15大陸人教版社會科五年級教科書之為集體做決定,實施民主集中制 115
圖4-1-16大陸人教版社會科五年級教科書之大陸選舉狀況示意圖 ................... 116
圖4-2-1台灣翰林版社會科三年級教科書解決問題流程圖 ................................... 136
圖4-2-2台灣翰林版社會科三年級教科書口頭報告流程圖 ................................... 137
圖4-2-3台灣翰林版社會科三年級教科書訪問流程圖 ........................................... 138
圖4-2-4台灣翰林版社會科三年級教科書網路資料查詢流程圖 ........................... 139
圖4-2-5台灣翰林版社會科四年級教科書教導測量距離與估算面積圖 .............. 140
圖4-2-6台灣翰林版社會科四年級教科書簡介製作步驟圖 ................................... 141
圖4-2-7台灣翰林版社會科四年級教科書分組討論流程圖 ................................... 142
圖4-2-8大陸人教版社會科三年級教科書請學生考察社區活動圖....................... 145
XI
圖4-2-9大陸人教版社會科三年級教科書讓學生思索自己定位並計畫圖 .......... 146
圖4-2-10大陸人教版社會科三年級教科書盲人小故事圖 ..................................... 148
圖4-2-11大陸人教版社會科四年級教科書生產工具改進圖與分析活動圖 ........ 149
圖4-2-12大陸人教版社會科三年級教科書平面圖的說明與繪製活動圖 ............ 150
圖4-2-13大陸人教版社會科三年級教科書活動天地圖 ......................................... 152
圖4-2-14大陸人教版社會科三年級教科書小記者活動圖 ..................................... 153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中國南海諸群島文獻彙編(1975)。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中國時報(2009)。中時民調。2009/5/22取自http://news.cnyes.com/stock/dspnewsS.asp?fi=%5CNEWSBASE%5C20090518%5CWEB780&vi=32521&date=20090518&time=11:10:41&pagetype=index2&subtype=home&cls=index2_totalnews 
王鈺婷(2004)。大陸地區《歷史與社會》實驗課程計教材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文嵐、黃甫全(2007)。1949年以來中國大陸中小學公民教育課程發展。載於
  陳阿榮、王佳煌、鄧毓浩、洪泉湖(主編),兩岸四地的公民教育,頁67-84。
  台北:師大書苑。
卯靜儒,張建成(2005)。在地化與全球化之間─解嚴後台灣課程改革論述的擺
    盪,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1),39-76。
羊憶蓉(1994)。教育與國家發展。台北:桂冠。
江宜樺(2005)。公民理念與公民的教育。通識教育季刊,12 (1),頁 27-44。
李琪明(2004)。兩岸德育與意識型態。台北:五南。
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課題組(2008)。教育大國的崛起1978-2008。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李依茜(2008)。教科書開放政策下的自由與規範-以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科書  
    審查歷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佳珊(2011)。中國教科書中品德教育內涵之分析-以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為  
    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祁珮琳(2006)。中國大陸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科書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沈宗瑞(2000)。兩種公民觀的衝突與融合。載於國立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主
    編),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65-186。台北:國
    立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編印。
余英時(2002)略說現代中國民族主義與民主的關係—ㄧ個歷史的體察。洪泉湖、
    謝政諭(主編),百年來兩岸民族主義的發展與反省(頁1-9)。臺北:東大。
余剛式(2005)。台灣與大陸小學社會科教科書國家認同模式之分析比較。國立
    台灣師範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密察(1993)。台灣人的夢與二二八事件:台灣脫殖民地化。當代, 87, 30-45。
吳榮鎮(2007)。當代中國大陸教育制度。載於李英明(主編),中國大陸研究,
    頁333-372。台北:巨流。
宋佩芬、陳麗華(2008)。全球教育之脈絡分析兼論台灣全球教育研究。課程與
教學季刊,11(2),1-25。
周婉窈(1999)。明清文獻中「臺灣非明版圖」例證。鄭欽仁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臺北:稻鄉出版社。
周珮儀、鄭明長(2008)教科書研究方法論之探究。 課程與教學季刊,11 (1), 
    193-222。
周鳳美(2009)華人社會國民中小學教科書政策及內涵整合型計畫--華人社
    會國民中小學教科書政策及內涵整合型計畫期中報告。台北:中華民國行政
    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林火旺(2000a)。公民議題的回顧與反省。載於國立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主編),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9-144。台北:國立師
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編印。
林火旺(2002b)。自由主義與我國的公民道德教育。載於與道德教育學會(主編),
    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公民資質與師資培育,頁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
民訓育學系。
林明華(2007)。台灣與香港中學公民教科書之比較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
    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林孟瑩(2006)。兩岸國初中公民類科教科書國家論述之比較研究。臺灣大學國
    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范利民(2001)。中國大陸教育五十年:1949至1999。載於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 
  (主編),中共建政五十年—中國大陸面面觀,頁322-346。台北:正中書
  局。	
柯華葳(1995)。國民小學社會科新課程的特色。 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
習會編,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與特色(頁147-152)。台北;台灣省國教研習會。	
施哲雄(2001)。中國大陸社會五十年來的發展變遷。載於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
  (主編),中共建政五十年—中國大陸面面觀,頁168-197。台北:正中書
  局。
洪雯柔(2002)。貝瑞岱比較教育研究方法之探析。臺北:揚智。
洪泉湖(2004)。多元化、族群認同與台灣的公民教育。載於謝均才、劉國強(主
    編)。變革中的兩岸德育與公民教育。頁vii-xxv。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有限公司。
高薰芳(2005)。全球教育在師資培育實施之研究:職前教師全球視野之培育。
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91(12), 75-117。
高健和(2007)。威權時期台灣初等教育公民科教科書之研究(1952~1986)。淡
    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光輝、詹棟樑(1998)。各國公民教育。台北:國立編譯館。
陳壽(1999)。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陳麗華(2002)。教學特性與策略。載於黃炳煌(主編)。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
    與教學策略。頁193-256。台北:師大書苑。
陳麗華、吳雯婷(2011)。形塑香港特區的國家認同——中小學社會科教科書之
    論述分析。教科書研究,4(2),25-59。
陳玉玟(2003)。教科書市場多元化的假象-以我國國中國文教科書為例。南華大
    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鏗任(2003)。香港中小學教科書公民教育內涵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國民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陸輝、周應龍(2004)。台灣民眾統獨立場的持續與變遷。東亞研究,35(2),143-186。
陳陸輝、耿曙(2009)。台灣民眾統獨立場的變遷與持續。發表於「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研討會。臺北:台灣大學。
陳彥廷(2011)。國(初)中公民教科書法治教育內涵之演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 
    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秀佳(2012)。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第二階段教科書之現代公民概念內涵分
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10)。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領域)。
    20010/11/20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張秀雄(1998a)。公民教育的意義與目標。載於張秀雄(主編)。公民教育的理論
    與實施。頁3-8。台北:師大書苑。
張秀雄(1998b)。公民教育的內涵。載於張秀雄(主編)。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
    頁27-51。台北:師大書苑。
張秀雄、歐陽教,(2000)。公民。載於國立編譯館主編,教育大辭書,975-976
台北:文景。
張秀雄、李琪明(2004)。理想公民資質之探討—台灣地區個案研究。載於謝均
    才、劉國強(主編)。變革中的兩岸德育與公民教育。頁23-56。台北:高等。
張茂桂(2002)。多元主義、多元文化論述在台灣形成與難題。 
章玉琴(1999)。多元文化論公民觀及其公民教育觀之探究。公民訓育學報, 8 , 
    343-370。
彭如婉(1998)。公民共和主義的公民教育觀。載於張秀雄 (主編),公民教育的
    理論與實施,頁107-122。台北:師大書院。 
彭煥勝(2008)。台灣政治解嚴以來國民教育的變革。載於蘇永明、方永泉(主編)。
    解嚴以來台灣教育改革的省思。頁31-74。台北:學富。
單文經(2000)。臺灣中小學公民教育與「臺灣人」意識的型塑。教育資料集刊,
    25,47-63。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
8,5-42。
強海燕,(2005)。中、美、加、英四國基礎教育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黃政傑等(2009)。華人社會國民中小學教科書政策及內涵整合型計畫--華人社
    會國民中小學教科書政策及內涵整合型計畫期中報告。台北:中華民國行政
    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楊國賜(2004)。加強社會公民教育,重建社會秩序。台灣教育,627:2-13
    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楊洲松(2009)。中國教育。載於楊深坑、李奉儒(主編)。比較與國際教育 =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l 。頁371-395。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楊深坑(2009)。比較教育的意義、目的、研究類型與方法策略。載於楊深坑、
    李奉儒(主編)。比較與國際教育 =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l 。頁17-44。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董秀蘭(2006)。全球化下的社會領域課程與世界公民資質的建構。載於張秀雄、
    鄧毓浩(主編)。多元文化與民主公民教育。頁47-64。新北市:公民與道德
    教育學會。
廖添富、劉美慧、董秀蘭( 1999 )。論公民資格與公民教育觀點。公民訓育學
    報, 8 , 1-13。
廖容辰(2006)。台灣與香港公民教育教科書中國家認同內涵之比較。國立暨南
    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歐用生(1991)。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劉姝言(2000)。自由主義的公民教育觀。載於張秀雄(主編)。公民教育的理論
    與實施。頁77-92。台北:師大書苑。
劉以善(2003)。中國大陸新編小學語文教材之研究。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阿榮(2006)多元文化與民主公民資質。載於張秀雄、鄧毓浩(主編)。多元文
化與民主公民教育。頁3-16。新北市:公民與道德教育學會。
劉美慧、董秀蘭(2009)。我國公民教育革新之反思-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
    計畫之研究與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7,145-162。
蔡詩欣(2008)。國小國語教科書中品格教育內涵之研究¬¬—1975年至2006年。臺
    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薛化元(1999)。臺灣開發史。臺北:三民。	
謝均才(1999)。四個華人地區的公民教育: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和澳門。教育
    學報,27(1),頁179-200。
謝均才、劉國強(2004)。導言。載於謝均才、劉國強(主編)。變革中的兩岸德
    育與公民教育。頁vii-xxv。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學報,27(1),頁179-200。
謝欣恬(2011)。臺灣與香港小學社會教科書中世界公民教育內涵之比較。臺北
    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鄧毓浩(1996)。中國大陸公民教育。各國的公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鍾延麟(2007)。中國共產黨政治崛起與發展歷程。載於李英明(主編),中國大
    陸研究,頁53-76。台北:巨流。
藍順德(1985)。我國國民小學公民教育內涵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藍順德(1986)。公民教育的內涵。高雄:復文。
藍順德(2010)。教科書意識形態-歷史回顧與實徵分析。台北市:鼎文。
蘇峰山(2004)。論述分析導論。教育社會學通訊,54,18-31。
Tim Rapley著;張可婷譯(2010).對話、論述研究法與文件分析。新北市:韋
    伯文化國際出版公司。


英文部分
Barr, R. D., Barth, J. L., & Shermis, S. S. (1977). Defining the social studies.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Chou, Phone-mei (1999). The democratization of Taiwan’s social studies curricula: A study of teaching national identiti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I, East Lansing. 
Fairbrother, G. P. (2004).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a divided China, 1949-1995.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24(1), 29-42.
Hein, L. & Selden, M.(1998) Learning citizenship from the past: textbook nationalism, global context and social change, Bulletin of Concerned Asia Scholars, 30, 3-15.
Kymlica, Will(2001). Politics in The Vernacular : Nationalism, Multiculturalism and citizenship.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ee, W. O. and C. H. Ho (2005). Ideological shifts and changes in moral education 
policy in China.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34(4),413-431.
Li Ping, Zhong Minghua, Lin Bin & Zhang Hongjuan (2004). Deyu as Moral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Ideological Fun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33 (4),449-464.
Mouff, Chantal(1995).Citizenship . In Seymour Martin Lipset , (ed.) Encyclopedia of Democracy. Volume 1.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 217-221.
Phillips, D. L.(1993). Looking backwoard: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Communitarian Thought.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ogers M(2002).Modren Citizenship.Handbook of Citizenship studies.
Tsai,Ching-tien (2002).  Chinese-ization and the nationalistic curriculum reform in 
	Taiw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olicy, 17(2), 229-243.
Yong, I.(1990). 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Zhong, M., & Lee, W. O. (2008). Citizenship curriculum in china: A shifting discourse towards chinese democracy, law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In D. L. Grossman, W. O. Lee & K. J. Kennedy (Eds.), Citizenship curriculum in aisa and the pacific (pp. 61-73). Netherlands: Springer.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