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2200813232700
DOI 10.6846/TKU.2008.00728
論文名稱(中文) 從尉繚子的戰略思想解析美國硬權力與軟權力的運用-以第二次波灣戰爭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An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Of American Hard Power And Soft Power From The Strategic Thought of Yu Liao Tzu-Take The Second Gulf War For Exampl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1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呂紹江
研究生(英文) Shao-Jiang Lu
學號 79426035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1-18
論文頁數 10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施正權
委員 - 李功勤
委員 - 黃介正
關鍵字(中) 智在人為
聰明權力
關鍵字(英) all actions depend on people’s intelligence
smart powe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第二次波灣戰爭在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下,於2003年3月20日美國飛彈攻擊巴格達,揭開戰爭序幕,美國避開聯合國的框架,尋求戰爭的方式解決伊拉克問題。約瑟夫.奈伊於2004年的著書《軟權力》中提到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展示了軍事實力,推翻了海珊政權,但並未能解除恐佈主義對美國的威脅,而且在軟權力上付出極高的代價,損及美國的國際聲望。
    《尉繚子》為古代獻君之策,為古代王侯尋求稱王之良策,與美國在波灣戰爭期間前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伊於2004年著書大力提倡「軟權力」,以挽救美國之國際影響力所追求之目標有許多相似之處。
    《尉繚子》中廣為討論的戰略思想是<戰威>篇中的「道勝、威勝、力勝」,但研究《尉繚子》後發現「刑、德」的「人事」、「靜勝、專勝」、「千人而成權、萬人而成武」、「王者伐暴亂,本仁義焉」等,是值得被探討的戰略思想,並以第二次波斯灣戰爭軟、硬權力的運用為背景,逐步解析。
以《尉繚子》的重要戰略思想,解析第二次波斯灣戰爭期間美國軟、硬權力的運用,不可諱言美國確實擁有無人出其右的硬權力,與豐沛的軟權力資源,但是否善用,是解析的重點。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智在人為」是《尉繚子》的核心思想,人的作為以「智」為依歸,「智」是成功的關鍵。孫子在選定將才時,以「智」為首要考量,因為戰略的本質就是鬥智,孫子的「智」是「將才之智」。兩者雖然都推崇「智」,但《尉繚子》所提的「智」,不僅僅是將才單一的智,而是戰略決策的「智」。《尉繚子》的戰略思想中,不斷強調決策的重要性。「道勝」、「專勝」、「成權」是戰略決策成功的運用,所仰賴的是「人事」,亦即在<戰威>中所提:「聖人所貴,人事而以」。而「人事」在《尉繚子》的觀點而言是以「先神先鬼,先稽我智」為首要考量。
布希政府運用的政策,在約瑟夫.奈伊的觀點而言,過度使用了硬權力。約瑟夫.奈伊所期待的是美國影響力在世界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不要因硬權力的濫用,而式微了美國影響力。因此,提出「軟權力」給當政者不同面向的思考。但不代表硬權力不重要,因為許多政策的後盾仍然需要硬權力支撐。因此,約瑟夫.奈伊在《軟權力》中提及美國若能在外交政策上,平衡的使用軟、硬權力,這將成為聰明權力的運用,再度締造美國的成功。這樣的主張與本文研究發現,「聰明權力」與《尉繚子》的「智在人為」有異曲同工之處。軟、硬權力的運用是人為的結果,而如何平衡運用軟、硬權力,決定因素便是「智」的「聰明權力」。
英文摘要
Shirking the limits of the United Nations, America sought the war way to solve the Iraqi problem. Without being authoriz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America guided missile attacked Baghdad on March 20 2003, opening the war prelude. From the book, Soft Power, written by Joseph S. Nye Jr. mentions that America couldn’t remove the threat of terrorism, paid the extremely high cost on soft power, and decreased her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Despite America had showed military strength and overthrow Saddam’s regime during the Iraqi war.
There are lots of similarities between Yu Liao Tzu and Soft Power. Yu Liao Tzu, was the best book offering methods for those ancient ministers seeking to become an emperor. Like what Joseph S. Nye Jr., the former deputy Minister of Defense, recommending “soft power” for the goal to save the American international influences.         
      In Yu Liao Tzu Art of War Chapter 4, it discusses widely, “in warfare, there are those who gain victory through the way; those that gain victory through awesomeness, and those that gain victory through strength.” Using the background of how hard power and soft power that was adapted during the second Persian Gulf War. There are still many thoughts that are worth to analyze step by step. 
 With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thought of Yu Liao Tzu. The main point is to analyze how America well use hard power and soft power during the second the Gulf War.
In the period of my research, I find that the core of Yu Liao Tzu talks about “all actions depend on people’s intelligence.” It means that what people decide to act all relies on intelligence. “People’s intelligence” is the keyword. Sun Tzu also chose a conductor by “intelligence” because all warfare need is to compare who is more intelligent. Although both of Yu Liao Tzu and Sun Tzu enthrone “intelligence”, there is still a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ir thought. When Sun Tzu focuses the single person’s intelligence, Yu Liao Tzu pays more attention on how to make strategies with “intelligence.” Yu Liao Tzu emphasis the importance of making strategies over and over in his thought. Yu Liao Tzu insists that victories in war are achieved by human effort, through one's action, but not by astrology, auspicious timing and many other superstitious things.
With the view of Joseph S. Nye Jr., policy which Bush government makes has used “hard power” excessively. Originally, Joseph S. Nye Jr. expects that America can well use its influence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Hence, he proposed “soft power” to give a different thinking way for those who come into power. By Joseph S. Nye Jr. theory” if government can use soft power and hard power equally when it comes to diplomatic policy, America will become successful again. ”And this situation is what Joseph S. Nye Jr. calls “smart power”. In this study, we can find that “smart power” has the same essence like Yu Liao Tzu’s core “all actions depend on people’s intelligenc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緒論……………………………………………………………………1

第一章  《尉繚子》的戰略思想
第一節	「刑、德」與「人事」…………………………………6
第二節	「道勝、威勝、力勝」的三勝觀………………………9
第三節	「靜勝、專勝」…………………………………………12
第四節	「千人而成權,萬人而成武」…………………………15
第五節	「王者伐暴亂,本仁義焉」……………………………18

第二章  美國的軟、硬權力
第一節	軟、硬權力之概念分析…………………………………21
第二節	美國硬權力之影…………………………………………27
第三節	美國軟權力之影響………………………………………38

第三章  第二次波灣戰爭美國軟、硬權力之運用
第一節	戰爭前的外交……………………………………………47
第二節	戰爭的進行………………………………………………55
第三節	戰後美國之國際、國內政治……………………………62

第四章  以《尉繚子》解析波灣戰爭之軟、硬權力
第一節	以「刑、德」探討軟、硬權力的「人事」影響………71
第二節	「三勝觀」看軟、硬權力之運用………………………77
第三節	「靜勝、專勝」解析軟、硬權力………………………84
第四節	「成權、成武」解析軟、硬權力………………………90
第五節	「王者伐暴亂,本仁義焉」與軟、硬權力價值探討…96

結論…………………………………………………………………..101

參考文獻…………………………………………………………….106






圖表次

圖1-1  研究架構圖………………………………………………3
圖2-1  三勝演變圖………………………………………………10
圖2-2  專勝、靜勝圖……………………………………………14
圖2-3  不戰而服的演變圖..…………………………………….17
圖4-1  1991年至2005年中亞五國GDP增長率曲線圖…….49

表4-1  美國的軍費開支相關數據……………………………...56
表4-2  世界恐怖活動狀況(2000年-2005年)…………….62
表5-1  2006年11月16日美國之民意調查………………….74
表5-2  美國的中東政策支持度…………………………………74
參考文獻
英文專書
Joseph S.Nye,Soft Power(New York:Publicaffairs,2004)。

中文專書
史蒂芬.路克斯(Steven Lukes)著,林葦芸譯,《權力-基進觀點》(Power-A Radical View)(臺北:商周出版社,2006年)。
法理德.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著,孟玄譯,《自由的未來》(The Future of Freedom)(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
甘邁格編(Henry Steele Commager),孫同勛譯,《不朽的美國歷史文獻》(Living Documents of American History)(香港:今日世界社出版社,1963年)。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郭希誠譯,《美國的抉擇》(The Choice:Global Domination or Global Leadership)(臺北:左岸出版社,2004年)。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林添貴譯,《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臺北:立緒文化出版社,1998年)。
李德哈特(B.H.Liddell Hart)著,鈕先鍾譯,《戰略論:間接路線》(Strategy:The Indirect Approach)(臺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
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of World Order)(臺北:聯經出版社,2006)。
杭廷頓、柏格(Samuel P. Huntington、Peter L. Berger),王柏鴻譯,《杭廷頓&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Many Globalizations)(臺北:時報出版社,2002年)。
妮科勒.施萊、莎貝娜.布塞著,陶佩云譯,《美國的戰爭》(Die Kriege der USA)(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2006年)。
哈倫.厄爾曼(Harlan K.Ullman)、詹姆士.韋德(James P.Wade)等著,滕建群、王春生等譯,《震懾與畏懼》(Shock and Awe)(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
約米尼(Antoine H.Jomini)著,鈕先鍾譯,《戰爭藝術》(The Art of War)(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約瑟夫.奈伊(Joseph S.Nye)著,張小明譯,《理解國際衝突:理論與歷史》(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Conflicts: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History)(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出版社,2005年)。
約瑟夫.奈伊(Joseph S.Nye)著,門洪華譯,《硬權力與軟權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約瑟夫.奈伊(Joseph S.Nye)著,吳家恆、方祖芳譯,《柔性權力》(Soft Power)(臺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
卡恩斯.羅爾德(Carnes Lord),韓文正、吳家恆、陳俊斌譯,《領導力》(The Modern Prince)(臺北:時報出版社,2004年)。
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蔡東杰譯,《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臺北:左岸出版社,2003年)。
約翰.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著,時殷弘、李慶四、樊吉社譯,《遏制戰略:戰後美國國家安全政策評析》(Strategies of Containment:A Critical Appraisal of Postwar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
高斯汀(Joshua S.Goldstein)著,歐信宏、胡祖慶譯,《國際關係》(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出版社,2004年)。
倪文夙、甘邁格(Allan Nevins & Henry Steele Commager),林牧野譯,《美國史綱》(The Pocket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香港:今日世界社出版社,1963年)。
路易絲‧戴蒙德(Louise Diamond)、約翰‧麥克唐納(John McDonald)著,李永輝等譯,《多軌外交》(Multi-Track Diplomacy A System Approach to peace)(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索爾孟(Guy Sorman),張台麟等譯,《美國製造》(Made in USA)(臺北:允晨文化出版社,2006年)。
馬克.葛容(Mark Gerzon),馮克芸譯,《調停者的力量》(Leading Through Conflict)(臺北:商智文化出版社,2006年)。
馬卡斯‧柯賓(Marcus Corbin),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蓄勢待發》(Honing the Sword)(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
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楊振富、潘勛譯,《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臺北:雅言文化出版社,2005年)。
富勒(John Frederick Charles Fuller)著,鈕先鍾譯,《西洋世界軍事史卷三》(Decisive Battles of The Western World and Their Influence on History)(桂林:廣西大學出版社,2004年)。
普雷斯托維茨(Clyde Prestowitz),杜默譯,《美國遊戲》(Rogue Nation)(臺北:大塊文化出版社,2004年)。
摩伊希斯.奈姆(Moises Naim)著,吳國卿譯,《誰劫走了全球經濟》(How Smugglers,Traffickers,and Copycats are Hijacking the Global Economy)(臺北:時報出版社,2006年)。
薄富爾(André Beaufre)著,鈕先鍾譯,《戰略緒論》(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羅伯特.W.杰克曼著(Robert W.Jackman),歐陽景根譯,《不需暴力的權力》(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田震亞,《中國近代軍事思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社,1992年)。
朱鋒等合著,《反恐背景下美國全球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李智,《文化外交-一種傳播學的解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李少軍,《國際戰略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余培林注釋,《新譯老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出版社,2006年)。
何蘭,《國家戰略與國家安全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
何順果等合著,《大國興起中的國家安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吳心伯,《太平洋上不太平-後冷戰時代的美國亞太安全戰略》(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
徐勇、喬國華、余新忠,《兵家文化面面觀》(濟南:齊魯書社出版社,2000年)。鈕先鍾,《孫子三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宮少朋、朱立群、周啟朋,《冷戰後國際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
倪世雄,《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倪世雄等合著,《美國問題研究第三輯》(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倪世雄等合著,《美國問題研究第五輯》(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
韋政通,《先秦七大哲學家》(臺北:水牛圖書出版社,1987年)。
孫哲等合著,《美國問題研究第三輯》(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曹宏、張惠民著,《世界軍事發展史潛艇篇》(臺北縣:世潮出版社,2005年)。
崔志鷹等合著,《國際戰略縱橫第一輯》(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鈕先鍾,《中國戰略思想新論》(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鈕先鍾,《西方戰略思想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張金泉注釋,《新譯尉繚子》(臺北:三民書局出版社,1996年)。
張錫模,《全球反恐戰爭》(臺北:東觀國際文化出版社,2006年)。
陳相靈,《武經七書與當代戰略》(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陳峰君、王傳劍,《亞太大國與朝鮮半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馮仲平等合著,《全球戰略大格局-新世紀中國的國際環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0年)。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6年)。
黃延齡,《美國政治發展的特質》(台北:歷史智庫,2006年)。
楊寬,《戰國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社,2004年)。
楊潔勉、趙念渝,《國際恐怖主義與當代國際關係》(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
鄔錫非,《新譯六韜讀本》(臺北:三民書局出版社,2006年)。
褚玉蘭、張大同,《兵法精典新解》(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年)。
顧關福,《戰後國際關係》(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趙偉明,《中東問題與美國中東政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
閻學通等合著,《東亞和平與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劉阿明,《布希主義與新帝國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

學術性期刊論文
何鑫、何正斌,<從美國經濟看其軍事戰略走向>,《國際問題研究》,4期(2005)。
安惠侯,<中東的嚴峻形勢與美國的困難處境>,《國際問題研究》(北京),6期(2005)。
李杰,<軟實力建設與中國的和平發展>,《國際問題研究》(北京),1期(2007)。
邵峰,<「顏色革命」論析>,《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邵育群,<美國中亞政策的矛盾與困局>,《國際問題研究》(北京),6期(2005)。
林明華,<越美關係淺論>,《國際問題研究》(北京),5期(2005)。
南黎明,<韓農力抗韓美自由貿易>,《亞洲週刊》(香港),49期(2006)。
孫晉忠、吳金平,<試論布希政府與聯合國改革>,《國際問題研究》(北京),4期(2005)。
姚匡乙,<布希政府調整中東政策及其局限>,《國際問題研究》(北京),1期(2006)。
莊銘燈,<菲法官力抗美治外法權>,《亞洲週刊》(香港),52期(2006)。
胡光夏,〈網路新聞學發展的契機與轉機─弟二次波斯灣戰爭中網路新聞報導之研究〉,《復興崗學報》,80期(2004)。
張斌,<試析美國新的能源政策>,《國問題研究》(北京),2期(2006)。
張家棟,<2005年世界恐怖活動評析>,《國問題研究》(北京),2期(2006)。
陳玉榮,<「顏色革命」與美俄角逐獨聯體>,《國際問題研究》(北京),4期(2005)。

報刊、非學術性雜誌
TVBS,晚間8點新聞,2007年9月29日。
林治平,<勿讓中東泥沼越南化>,《CNA NEWSWORLD》(臺北),1期(2007)。
林琳,<沒力了?很難說-美國經濟成長走緩但不悲觀>,《CNA NEWSWORLD》(臺北),12期(2006)。黃明興,<查維斯縱橫國際>,《CNA NEWSWORLD》(臺北),10期(2006)。

網頁資料
《The Pew Research Center》,http://people-press.org/。
《Project Syndicate》,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
《Foreign Affairs》,http://www.foreignaffairs.org/。
《新浪網》,http://www.sina.com.tw/。
《亞洲週刊》,http://www.yzzk.com/cfm/main.cfm。
《埃及駐中國大使館新聞處》,http://www.embassy.org.cn/eg/magazine/mblk02.htm。
中亞五國2005年經濟統計公報,www.bingtuancom.gov.cn/xinjiang/zhanhui/4078.shtml。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2007年9月22日,http://www.wtocenter.org.tw/SmartKMS/do/www/readDoc?document_id=14463。
《埃及駐中國大使館新聞處》,http://www.embassy.org.cn/eg/magazine/mblk02.htm。
《東方新聞》,http://news.eastday.com/。
《張錫模專欄》,http://www.southnews.com.tw/specil_coul/Chang/Chang_index.htm。
《自由時報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中國時報》,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page.htm。
《中國經營報》,http://www.cb.com.cn/。
《美國通》,http://www.how2usa.com/。
《國防政策評論》,http://www.taiwanus.net/Taiwan_Future/national_defence/2002/03_03/03_03_06_01.htm。
《索有百科》,http://www.soouo.com/。
《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