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1201310524300
DOI 10.6846/TKU.2013.00834
論文名稱(中文) 以複合式互賴理論探討亞歐會議(1996-2010)
論文名稱(英文) Analyzing the Asia-Europe Meeting through the Theory of Complex Interdependence (1996-2010)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歐洲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uropean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1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許書維
研究生(英文) Shu-Wei Hsu
學號 69829004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1-11
論文頁數 12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卓忠宏(chcho@mail.tku.edu.tw)
委員 - 梁崇民(041586@mail.fju.edu.tw)
委員 - 林欽明(113922@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複合式互賴
亞歐會議
全球化
區域主義
關鍵字(英) Complex Interdependence
Asia-Europe Meeting
Globalization
Regionalis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及蘇聯共產主義的瓦解,改變了世界整個局勢,許多歐洲及美國的前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雖然殖民地獨立後大部分國家仍與前殖民國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但過去冷戰時期的兩極體系逐漸朝向多元發展,國與國之間政治與經濟互動的範圍不再只侷限在鄰國與前殖民國,因此,國與國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互相影響著彼此。
  目前所有的區域組織當中,以歐洲聯盟的整合層次最高,27個會員國可以享受歐盟四大自由流通所帶來的便捷與好處,不論人力、物資及勞務隨時可在會員國間快速通關,政策的協調與制定也呈現高度的制度化與一致性,連象徵國家主權的貨幣也逐步統一為歐元;亞洲部分因過去歷史及文化的背景差異造成區域間的歧異度大,呈現多元分歧現象造成整合困難,礙於歷史及其他政治及文化因素,缺乏一個強而有力的主導國去進行區域的整合,相較於其他地區,目前整合的腳步最慢。
    亞歐關係方面,亞歐會議的成立絕對不是憑空而生,它順應歷史的變遷與國際體系不斷的改變所發展出來,由於國際間行為者的一舉一動都可能牽動整個國際與區域體系,呈現一種特殊關係,正如Joseph S. Nye 與 Robert O. Keohane針對複合式互賴所提出的敏感與脆弱關係,使國際局勢變得更加複雜,也間接促成了跨區域組織與論壇的成立。亞歐會議是目前亞歐雙方在亞歐關係上針對政治、經濟、環境及文化等議題進行對話的論壇,在建立雙邊友好關係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議題進行意見與資源上的交換,其成立目的在於強調相互尊重、平等、促進基本權利和依據國際法的規定及義務,以間接的方式,不採取直接干涉內政的原則之基礎上進行會議,希望建立起亞歐雙方全面的夥伴關係,加強雙方的對話、了解與合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維護世界及區域之間的和平與穩定,因此,本研究透過複合式互賴理論探討亞歐會議的形成與發展及亞歐雙方互動過程策略,並探討亞歐會議對亞歐雙方的意義及貢獻。
英文摘要
With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and the collapse of Soviet Communism, the world system changed, many former colonies of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became independent, although the former colonies were already independent, most still had strong ties with their former colonial masters; the previous bipolar system, however gradually shifted toward pluralism,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action between countries was no longer limited to that with former colonial powers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which in turn blurred the boundaries between countries, and changed the way in which they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As Joseph S. Nye and Robert O. Keohane mentioned, the complex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sensitivity and vulnerability mak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s become more complex, it also indirectly contribu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regional organizations and forums. ASEM i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forum for Asia and Europe which enables dialogue on issu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bilateral friendly relations based on similar views on different topics and the exchange of resources, and its purpose is to emphasize the establishment of mutual respect, equality, 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of fundamental rights . ASEM does not take the principle of direct interference in internal affairs in an indirect way, on the basis of the meeting, they hope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partnership between Asia and Europe to strengthen mutual dialogue,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in term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creating favorable conditions which safeguard global and reg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through the theory of Complex Interdependenc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ASEM and the strategic interaction between Asia and Europ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and contribution of ASEM.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目錄i 
圖目錄ii
表目錄iv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研究途徑5
第三節、文獻評析15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24
第五節、研究架構26

第二章、從依賴到互賴探討亞歐關係29
第一節、歐洲殖民統治時期29
第二節、美國霸權與歐盟東進31
第三節、從亞歐會議成立談亞歐關係演變33

第三章、全球化與亞歐會議(ASEM)37
第一節、全球化與全球互賴37
第二節、區域間主義與亞歐會議39
第三節、亞洲對亞歐會議之立場與策略42
第四節、歐盟對亞歐會議之立場與策略47

第四章、亞歐會議制度化與發展51
第一節、亞歐會議概述51
第二節、亞歐會議之組織架構58
第三節、政治合作的策略與作為66
第四節、經濟合作的策略與作為73
第五節、文化合作的策略與作為80

第五章、亞歐互動之策略及發展之重要性87
第一節、多元管道-亞歐會議之特色87
第二節、議題之間沒有層級差別89
第三節、軍事力量式微92
第四節、多元文化發展105

第六章、結論109
第一節、亞歐會議的影響與貢獻109
第二節、亞歐關係發展之變革110
第三節、亞歐會議之理想面評估111
第四節、亞歐會議之實際面評估112

參考文獻115
中文部分115
外文部分117
網路部分119


圖目錄
圖1-1:研究架構圖 28
圖4-1:亞歐會議組織架構圖 65
圖5-1:歐盟與亞美非洲出口貿易額 104
圖5-2:歐盟與亞美非洲進口貿易額 104
圖5-3:亞歐基金會組織圖 107

表目錄
表4-1:歷屆亞歐會議及主要議題 57
表4-2:亞歐會議政治合作 72
表4-3:亞歐會議經濟合作 79
表4-4:亞歐會議文化交流 85
表5-1:2009-2010年歐盟會員國進出口數據 95
表5-2:2000-2010年亞洲地區主要國家與歐盟27個會員國出口數據 96
表5-3:2000-2010年亞洲地區主要國家與歐盟27個會員國進口數據 97
表5-4:2000-2010年美洲地區主要國家與歐盟27個會員國出口數據 99
表5-5:2000-2010年美洲地區主要國家與歐盟27個會員國進口數據100
表5-6:2000-2010年非洲地區主要國家與歐盟27個會員國出口數據102
表5-7:2000-2010年非洲地區主要國家與歐盟27個會員國進口數據103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一)、書籍

周添城(1995),區域主義下的台灣經濟,台北:正中書局。

施正鋒(2004),歐盟的深化與廣化,台北:前衛出版社。

許志雄等合著(2004),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出版社。

張福昌(2002),邁向歐盟之路,台北:三民書局。

薩德賽D.R. SarDesai(2001),東南亞史,台北:麥田出版社。

(二)、期刊

朱景鵬(2004),「歐盟對外關係發展之總體框架與行為模式之探討」,《兩岸與國際事務季刊》,第1卷第1期,35-72。

宋興洲(2005),「區域主義與東亞經濟合作」,《政治科學論叢》,第24期,1-48。

李政鴻(2005),亞歐會議發展及內涵、台北: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論文研討會。

吳東野(2005),「從亞歐會議論區域間主義的發展」,《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3期,1-31。

吳東野(2002),歐洲聯盟對亞洲戰略發展之研究,國科會研究計畫,2002年8月1日到2003年7月31日。

洪丁福(2003),「複合式互賴 - 國際關係理論典範之變遷」,《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14期,63-88。

郝培芝(2004),「亞歐會議形成的結構性動力與意義,從新區域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與研究》,125-144。

陳超(2007),「從複合相互依賴理論看中國與東盟的關係」,《東南亞縱橫期刊》,8。

扈大威(2008),「亞歐峰會:橫跨兩大洲的橋梁」,《當代世界期刊》,37-38。

郭武平(2010),「歐中在亞歐會議的互動--從國際體制觀之」,《歐洲國際評論》,第6期,1-24。

張亞中(1997),「亞歐新關係」,《美歐季刊》,第12卷第1期,97-119。

湯紹成(1998),「一九九六年曼谷「亞歐會議」的後續發展」,《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3期,35-75。

湯紹成(2005),「亞歐基金會與亞歐文化交流」,《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1期,45-78。

蔡東杰(2005),「東協國家對亞歐會議態度與立場之策略」,《亞太研究通訊》,第3期,55-65。

羅國應(2001),「歐亞的溝通橋樑 - 亞歐會議」,認識歐洲,第9期,132-141。

(三)、論文

周琳雲(2010),歐洲聯盟與東南亞國協區域互動架構之形塑,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子妤(2004),亞歐會議之研究。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筠凱(2009),歐盟與東協之安全與警政合作,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錢有道(1994),從互賴理論看戰後美加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茵因(2012),歐洲聯盟與東南亞國協之自由貿易協定之談辦-以新加坡為例,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外文部分

(一)書籍

Danziger N. James(2003), “Understanding the Political World”, 6th,Longman Publishers.

Deutsch W. Karl.(1978),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J. Prentice Hall.

Fawcett Louise and Hurrell Andrew(1995), “Regionalism in World Poli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ilson Julie(2002), “Asia meets Europe : Inter-regionalism and the Asia-Europe Meeting”,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td , UK.

Hwee, Lay Yeo(2003), “Asia and Europe. The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ASEM”, London.

Keohane O. Robert and Nye S.Joseph(1989),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2n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Keohane O.Robert(2002), “Governance in a partially globalized world”,” Power and Governance in a Partially Globalized World”,New York:Routledge.

Kinpping, Franz, Bunnag,Piyanart,Phatharodom,Vimolvan(1999), “Europe and Southeast Asia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Mutual Influences and Comparisons”,Baden-Baden.

Mittelman H. James(1996), “Rethinking the New Regionalism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Global Governance,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Telo Mario(2007), “European Union and New Regionalism”, Burlington: Ashgate.


(二) 期刊

Baldwin A. David(1980). “Interdependence and power: A conceptual analysi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 34, pp.471-506.

Brennan Brid, Heijmans Erik and Vervest Pietje (1997), “Asem Trading New Silk Routes,” Transnational Institute and Focus on the Global South c/o Paulus Potterstraat 20, 1071 DA , Amsterdam Netherlands, pp. 64-74.

Czempiel E.-O.(1981). “Internationale Politik. Ein Konfliktmodell“, pp. 101-104. Paderborn: Schoningh; R. Koehane & J. Nye, et. al., pp. 91-94,98.

Dent M.Christopher(2001) , “ASEM and the ‘Cinderella Complex of EU-EastAsia Economic Relations”, Pacific Affairs, Vol. 74, No. 1, pp. 25-52.

Hettne Björn(1999), “Globalization and the New Regionalism: The Second Great Transformation”, Hettne Björn, Andra’s Intoai and Sunkel Osvaldo, eds,Globalism and the New Regionalism, Basingstoke: Macmillan, pp.1-24.

Nutaporn Vititviriyakul(2010), „Der Einfluss des ASEM-Prozesses auf die ASEAN”, Tübingen, Univ., Diss, pp.42-145.

Reinicke H.Wolfgang(1997) , “Global Public Policy”, Foreign Affairs, Vol. 76, No.6, pp.127-138.

Yamamoto Tadashi and Hwee Lay Yeo(2006) ,” Japan Country Report," ASEM in its Tenth Year: Looking Back, Looking Forward,” Tokyo: Japa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p.1-12.

(三) 官方文件

Asia Strategy(2002), European Commission,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toward a New Asia Strategy, EC Commission, COM(94) 314 final, Brussels, 13.07.1994.

Borchardt Klaus-Dieter(1995), European integration : the origins and growth of the European union, Office for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三、網路

第七屆北京亞歐會議 http://www.asem7.cn/english/documents.htm 

亞歐會議官方網站http://www.aseminfoboard.org 

東南亞國協官方網站http://www.aseansec.org/

歐洲聯盟官方網站http://europa.eu/index_en.htm .  

歐洲聯盟議會http://consilium.europa.eu/showPage.aspxid=399&lang=en

歐洲聯盟對外行動處http://eeas.europa.eu/asem/

歐洲聯盟統計局http://ec.europa.eu/eurostat 
        
國家政策基金研究會 -第七屆亞歐高峰會會後觀察http://www.npf.org.tw/post/3/4997  (2008/11/14)
    
國家政策基金研究會- 第七屆亞歐高峰會的發展http://www.npf.org.tw/post/3/4847 (2008/10/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hdqzz/lhg_1/

德國外交部官方網站http://www.auswaertiges-amt.de/EN/Aussenpolitik/RegionaleSchwerpunkte/Asien/Asienpolitik-Text_node.html 

亞歐基金會http://www.asef.org/index.php/about/history 

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虛實與關鍵國家立場之分析 - 以東亞地區為例
http://www.ctasc.org.tw/05subject/s_02_07.asp (2004/05/06)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http://taiwan.wtocenter.org.tw/ 

宋鎮照,亞歐高峰會,海峽評論六十四期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64-6217.html (1996/04)

德國國會官方文獻http://dip21.bundestag.de/dip21/btd/17/085/1708561.pdf (2012/02/08)
   http://www.bundestag.de/dasparlament/2010/39/Beilage/006.html(2010/09/27)

亞歐會議企業論壇 
http://www.aseminfoboard.org/asia-europe-business-forum-aebf.html

亞歐會議組織架構圖
http://www.asef.org/images/stories/aboutus/asem-structure.jpg

國際政治智庫 - 促進投資行動計劃
http://www.tni.org/archives/asem-offdocs_ipap 

國際政治智庫 - 促進貿易便利計劃http://www.tni.org/article/framework-trade-facilitation-action-plan-tfap(1997/12/27-28)

亞歐會議信託基金如何運作
http://news.bbc.co.uk/2/hi/special_report/1998/03/98/asem_2/71624.stm(1998/04/03)

http://www.jcie.org/researchpdfs/ASEM10/thailand.pdf (2006)

張亞中,歐盟的東亞政策
http://nhuir.nhu.edu.tw:8085/ir/retrieve/9822/892414H343001.pdf

亞歐人民論壇組織架構  
http://www.aepf.info/about/governance-and-structure

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Y0000038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