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1201013190400
DOI 10.6846/TKU.2010.00677
論文名稱(中文) 減低性別刻板印象統整課程與教學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n Action Research of Integrated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on Demystifying Gender Stereotyp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1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郭玉菁
研究生(英文) Yu-Ching Kuo
學號 69675019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1-11
論文頁數 18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朱惠芳(hueyfju@mail.tku.edu.tw)
委員 - 劉美慧
委員 - 宋鴻燕
關鍵字(中) 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平等教育
課程統整
行動研究
關鍵字(英) Gender Stereotyp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ction Research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性別刻板印象」是性別平等教育重要論點之一,其存在於日常生活之中,但常因習焉不察而未被重視,或即使知道要重視,也因不易改變而不了了之;然而在多元文化的教育現況,人們應減低性別刻板印象,因為在多元的文化知識衝擊下,接觸到更多不同以往經驗的文化體系,若仍存有性別刻板印象,就個人而言,易自我侷限可能的發展,更甚者,在社會中會導致不易接受多元文化,也易造成彼此的衝突、排斥與歧視。
本研究探討國小三年級學生之性別刻板印象,統整國小語文、社會及健康與體育等學習領域,設計「減低性別刻板印象統整課程」,以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之行動研究進行。
本研究結果發現:
一、主題式課程統整設計,能改善議題融入各領域的形式化。
二、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與媒體,能確實達到減低性別刻板印象之課程目標。
三、學生能以言語、行動展現統整課程之學習成果。
四、教師應整合學生生活經驗與教材,促使學生認知與行動之連結。
五、行動研究可促使教師重新檢視教材、進行反省思考、提昇專業知能。
     根據以上研究成果,建議教育機構應建立完善的影音資料庫,協助教師進行主題式課程統整,以減低性別刻板印象,落實議題融入課程之中。
英文摘要
Gender stereotype is an important theme of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It exits in our daily life but easy to ignore. Because it is hard to change, even we know it is important, we will be used to this situation. Under the present circumstances of multiculture education, we should reduce the gender stereotype. Within the impact of multiculture, people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approach it. If people still keep gender stereotype, it will limit possible future development. Especially, gender stereotype will cause conflict, repellence and discrimin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gender stereotype of elementary third graders, through the desinged and implemented integrated curriculum. 
This action research finds the following results:
1. The theme-base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can improve the social issues immersed into various learning areas of elementary curriculum.
2. With many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the designed integrated curriculum can reach the goal to reduce the gender stereotype. 
    3. Students show learning outcomes of integrated curriculum by verbalism, a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es. 
4. Teachers should integrate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materials to improve students' linking between cognition and action.
    5. Action research can promote teachers to review teaching materials, self-reflection, and increas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In order to reduce the gender stereotype, we suggest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establish audio-visual databases, and to assist teachers designing theme-base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性別平等教育........................................................................................	7
第二節	性別、性別刻板印象及相關論文探討.............................................	19
第三節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課程設計...............................................................	35
第四節	行動研究.................................................................................................	4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研究歷程...........................................................	51
第一節	研究脈絡.................................................................................................	51
第二節	研究設計.................................................................................................	55
第三節	課程設計...............................................................................................	62
第四節	研究資料蒐集及分析的策略..............................................................	6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71
第一節	減低性別刻板印象統整課程的設計歷程..........................................	71
第二節	減低性別刻板印象統整課程之教學實施歷程.................................	90
第三節	性別刻板印象的轉變..........................................................................	119
第四節	學生對課程的感受與行動表現..........................................................	122
第五節	課程、行動、我.....................................................................................	1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9
第一節	結論.........................................................................................................	139
第二節	建議..........................................................................................................	144
		
		
參考文獻	..................................................................................................	149
附件一	性別刻板印象量表...............................................................................	155
附件二	性別刻印象統整課程設計..................................................................	156
附件三-1	第一單元第一節課課前「我是小記者訪問單」.................................	169
附件三-2	第一單元第一節課課後學習單「我也來試試看」.............................	170
附件三-3	第一單元第三節課學習單「工作應徵表」..........................................	171
附件三-4	第二單元第一節課學習單「我最愛玩玩具」......................................	172
附件三-5	第二單元第二節課課前學習單「我是名偵探觀察單」.....................	173
附件三-6	第二單元第二節課學習單「真的是這樣嗎?」.................................	174
附件三-7	第三單元第二節課課前學習單「大家來找碴」................................	175
附件三-8	第三單元第三節課學習單「我是魔法師」..........................................	176
附件四	「我不是那樣的」角色扮演劇本........................................................	177
附件五	教學觀察記錄表...................................................................................	179
附件六	減低性別刻印象統整課程課後感受表.............................................	180
附件七	減低性別刻板印象統整課程實施後訪談學生大綱.........................	181

表      次

表2-1-1	教育部性別平等委員會課程教學組97年度工作計畫表..............	12
表2-1-2	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論文表...............................................................	15
表2-2-1	Shaffer性別認同的發展與性別概念的理解五階段表...................	20
表2-2-2	性別刻板印象相關論文表...............................................................	25
表2-3-1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核心能力與分段能力指標表.......................	36
表3-1-1	研究對象資料與特質表...................................................................	52
表3-1-2	教學觀察教師之背景資料表... .......................................................	54
表3-2-1	教學時間規劃表...............................................................................	59
表3-3-1	課程規劃及課程內容架構表...........................................................	65
表3-4-1	質化資料編碼表...............................................................................	68
表4-1-1	第一單元課程內容轉變情況表.......................................................	78
表4-1-2	第二單元課程內容轉變情況表.......................................................	81
表4-1-3	第三單元課程內容轉變情況表.......................................................	85
表4-3-1	前、後測平均得分成對樣本t檢定表...............................................	120
表4-3-2	五面向前、後測平均得分成對樣本t檢定表...................................	120
表4-3-3	男、女學生前、後測平均得分成對樣本t檢定表............................	121





 
圖   次
圖2-4-1	行動研究階段圖...................................................................................	49
圖3-2-1	減低性別刻板印象統整課程與教學行動研究之研究架構圖.......	56
圖3-2-2	研究流程、實施程序圖..........................................................................	61
圖3-3-1	減低性別刻板印象統整課程架構規劃圖.........................................	63
圖4-1-1	初步課程設計架構圖............................................................................	73
圖4-1-2	課程架構轉變圖..................................................................................	77
圖4-2-1	第一單元課程架構轉變圖..................................................................	90
圖4-2-2	突破性別限制追求夢想的人..............................................................	92
圖4-2-3	第二單元課程架構轉變圖..................................................................	101
圖4-2-4	第三單元課程架構轉變圖..................................................................	111
圖4-3-1	男、女學生性別刻板印象量表前、後測平均得分圖........................	119
圖4-3-2	上課前、上課後對職業工作看法比較圖............................................	121
圖4-4-1		學生對課程的喜歡程度圖...................................................................	122
圖4-4-2	學生喜歡的課程內容圖.......................................................................	124
圖4-5-1	教科書中媽媽的形象圖.......................................................................	13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德隆(2002)。國民小學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的檢視。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探究與實踐。臺北:五南。
王文玲(2006)。利用繪本實施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一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姿文(2006)。九年一貫課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教科書現況之研究--以國小健康與體育領域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敏如(2004)。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對國小一年級學生性別知識與性別角色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田聖芳等(1994)。實用婦科護理。臺北:匯華。
白玉玲、王雅貞合譯(2006)。兒童發展。臺北:雙葉。
白博仁(1999)。國小學生的性別角色及其自我概念的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吳雪如(2002)。兩性平等教育融入正式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呂秀蓮(1986)。新女性主義。臺北:敦理。
呂明娟(2006)。運用繪本進行性別平等教育之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李姿瑢(2003)。團體輔導對國小六年級女學生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覺知效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美枝(1991)。性別角色面面觀。臺北:聯經。
李美枝(1996)。女性心理學。臺北:大洋。
周淑儀(2000)。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進修需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林佩瑄(2003)。教師平權意識影響其執行兩性平等教育之研究。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怡秀(1999)。國民小學課程統整模式之探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林素卿(2001)。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臺北:揚智文化。
林淑玲(2004)。性別平等教育在國小場域之實踐--從課程實施到成立教師讀書會。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柯淑敏(2001)。兩性關係學。臺北:揚智文化。
洪淑敏(2002)。國小低年級學生性別角色觀及性別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夏林清等譯(1997)Altrichter, Posch & Somekh著。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臺北:遠流。
晏涵文(2003)。兩性關係與性教育。臺北:空中大學。
馬嘉穗(2007)。國小六年級實施媒體素養教育之合作行動研究--以性別刻板印象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高景誼(2006)。性別平等教育團體對國小學童性別態度與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容敏(2007)。國小國語教科書內容分析研究--以第二學習階段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珣(2002)。性別民俗與宗教專題引言。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8,12-16。
張清濱(2002)。學校教育改革--課程與教學。臺北:五南。
莊明貞(1995)。臺灣國小社會科教科書兩性角色偏見之分析--及其在課程改革上的意涵。臺北師院學報,8,113-137。
莊明貞(1999)。「兩性教育」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綱要之規畫。教育研究資訊,7(4),28-47。
莊明貞(2003)。性別與課程:理念、實踐。臺北:高等教育。
連國欽(2001)。 嘉義縣國小教師與學生對兩性平等教育教學內涵與教學實踐之調查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郭維哲(2002)。不同教育策略對國小學生兩性平等教育教學效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玉珍(2003)。澎湖縣國小教師對電視媒體中性別意識型態的解讀與性別平等教育實施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向明(2007)。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伯璋(1990)。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臺北:南宏圖書。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1),1-13。
陳志盛(2004)。彰化縣國小六年級學生性別刻板印象與性態度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秀萍(2006)。以繪本進行幼兒性別平等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怡如(2003)。性別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以性別角色概念融入國小低年級課程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建民(2003)。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女性主義教育學融入國小班級教學之質化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喜蓮(2003)。以繪本及漫畫為素材之討論團體對國小高年級女生性別刻板印象之影響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新轉(2001)。課程統整理論與設計解說。臺北:商鼎文化。
陳瑩娟(2004)。學齡前兒童性別認知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靜琪(2002)。女性主義教育學之實踐--以「破除性別刻板印象」的統整課程設計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游美惠(2004)。一個新的里程碑。性別平等教育季刊,27,4。
黃令言(2003)。國小教師對兩性教育分段能力指標之解讀、轉化與教學活動修正之關係--以第一學習階段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政傑(1988)。課程評鑑。臺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4)。兩性教育與課程設計。兩性教育與教科書研討會(1994年5月19日)。嘉義:中正大學。
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課程取向。臺北:師大書苑。
黃書祥(2007)。國小社會教科書家庭概念之批判論述分析--以K版第一冊第一單元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國儀(2001)。兩性教育--揭開男女神秘的面紗。臺北:啟英文化。
黃麗淑(2003)。國小三年級性別平等教育融入閩南語課程教學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譯瑩(1998)。課程統整之意義探究與模式建立。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4),616-633。
楊振豐(2005)。繪本教學對改善國小六年級學生性別刻板印象效果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葉連棋(2000)。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意涵與取向。教師天地,103,21-29。
劉玉玲(2005)。課程發展與設計。臺北:新文京。
劉秀娟(1997)。兩性關係與教育。臺北:揚智文化。
劉秀娟(2003)。兩性教育。臺北:揚智文化。
劉秀娟、林明寬譯(1996)。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臺北:揚智文化。
歐用生(1987)。課程與教學。臺北:文景。
蔡文山(2001)。兩性平等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生性別角色態度、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之影響。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蔡淑玲(2002)。國小實施兩性平等教育之行動研究--以一班三年級為對象。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端(2003)。國民小學教師對學生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態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鄧滿卿(2006)。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教材之內容分析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臥龍(1997)。從兩性平等教育的觀點探討教學互動歷程中的性別偏見。教育研究,54,37-43。
謝臥龍、方朝郁(1999)。教科書性別偏見現象與其檢觀準則。兩性平等教育季刊,6,77-86。
蘇芊玲(2002)。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臺北:女書。
龔芳慧(2002)。以兩性平等觀探討圖畫書中性別角色之呈現。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教育部(2008)。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http://teach.eje.edu.tw/9CC/discuss/discuss4.php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 http://www.gender.edu.tw

英文部分
Bandura, A.(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nks, J. A.(1993). Integrating the curriculum with ethnic content: Approaches and guidelines. In J. A.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 Boston:Allyn and Bacon.
Basow, S. A.(1992).Gender: Stereotypes and roles(3rd. Ed).CA: Brooks/Cole.
Beane, J. A.(1997). Curriculum integration : 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Y : The Teacher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em, S. L.(1974). 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 Journal of Consulting Clinical Psychology, 42, 155-162.
Bem, S. L.(1983). Gender schema theor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ld development:Raising gender-aschematic children in a gender-schematic society. Signs: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8(4), 598-616.
Bourdieu, P. & Passeron, J. C.(1977). 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 London: Sage.
De Lisi, R. & Soundranayagam, L.(1990). 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of sex stereotypes in college students. Sex Role, 23, 593-611.
Dianne, D. H.(1995). Achieving gender equity. Boston:Allyn & Bacon. 
Drake, S. M.(1998). Creat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 : Proven ways to increase student learning. CA: Corwin Press.
Festinger, L.(1957). 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CA: Standford University.
Fogarty, R.(1991). Ten ways to integrated curriculum.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 61-65.
Giroux, H. A.(1998). Teacher as intellectuals: Toward a critical pedagogy of learning . MA: Bergin & Garvey.
Jacobs, H. H.(1989).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 VA: ASCD.
Klein, S. S.(1985). Hand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 MD: Johns Hopskins University.
Mischel, W.(1968). Personality and assessment. NY: Wiley. 
Shaffer, D. R.(1996).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4th. Ed). CA: Brooks/Cole. 
Tetreault, M. K. T.(1993). Classroom for diversity: Rethinking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In J. A. Bank & C. A. M. Bank(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pp.129-148). Boston:Allyn & Bacon.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