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1200817322100
DOI 10.6846/TKU.2008.00722
論文名稱(中文) 21世紀初美國的東亞軍力部署調整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n the U.S military posture realignment in the east Asia since the 21th centur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1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柳惠千
研究生(英文) Hui-Chien Liu
學號 79326007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1-14
論文頁數 29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高成
委員 - 賴岳謙
委員 - 王央成
關鍵字(中) 全球防衛部署檢討
布希主義
可操控的不穩定
利益攸關者
千艦海軍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
不穩定弧形帶
關鍵字(英) Global Defense Posture Review
Bush Doctrine
Controllable instability
Responsible Stakeholder
Thousand-Ship Navy
USPACOM
The Arc of Instabili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美國全球軍力重新部署調整的思維,其實早在本世紀一開始,小布希第一次就任總統之後,即由前任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H. Rumsfeld)提出初步的戰略構想。後來因為「9.11」事件所延伸的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相繼開打,美國無暇顧及軍事部署調整事宜,致使此一初步構想暫時擱置。當伊拉克主要戰事結束之後,美國軍方便又著手進行經過伊戰洗禮之後的「全球軍力部署調整」。2004年8月16日小布希總統於俄亥俄州對海外戰爭退伍軍人協會的年度會議致詞中,宣佈了調整美國海外軍事力量部署的重大計劃--「全球防衛部署檢討 (Global Defense Posture Review )」。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雖然美國這次全球軍力調整的重點,仍是放在被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所指出的「全球中心舞台-歐亞大陸」。然而;這次的重心卻已經由以往的歐洲大陸,移轉至從中東到東北亞地區的所謂「不穩定弧形地帶」,特別是東亞沿岸(從孟加拉灣到日本海)這一帶極具挑戰性的地區。台灣身處此區域的中心位置,美軍在周邊地區調兵遣將,不但全球關注,東亞各國更是反應兩極,針對「中國威脅論」、「新圍堵政策」的說法甚囂塵上。美軍在此區域的任何異動,都與台灣的國家安全息息相關,不可不察。
中華民國台灣既是美國在亞太所謂「不穩定弧形帶」的台海衝突熱點所在,亦是美國冷戰防堵政策與操控東亞戰略棋局「第一島鏈」的要角。從地緣戰略層面上,瞭解美國軍力部署調整對中華民國的影響,進而發揮自我在東亞戰略價值。
英文摘要
The thinking of the U.S. military re-deployment around the world was initiated by U.S.states secretary Donald H.Rumsfeld from the beginning of 21st century. Later on it was postponed by the“9.11” tragedy until the end of war on the Afghanistan and Iraq. A post-war U.S.Global Defense Posture was established at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United States Chamber of Commerce Washington, D.C President Bush Discusses Freedom in Iraq and Middle East and made a remark on a grand planning- Global Defense Posture Review.
From a perspective of the geopolitics, although the gravity of the U.S. military re-deployment is still located on the central Asia- the center of world stage, but it is shifting to the area of “The Arc of Instability” already. Since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 is on the line of the Arc of Instability and play a critical role on the area stability, any movement and strategy being proceeding will affect hugely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and interest for Taiwa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自 序
第壹章 緒 論                                                           3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6
壹 研究動機                                                       6
貳 研究目的                                                       7
第二節 文獻分析                                                        9
壹 「新帝國主義論」文獻回顧                                       10
貳 「美國東亞戰略」文獻回顧                                       13
參 「美國全球軍力部署調整」文獻回顧                               15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17
壹 研究途徑                                                       17
貳 研究方法                                                       21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限制                                                  23
壹 研究架構                                                       23
參 研究限制                                                       27

第貳章 21世紀初國際暨東亞安全形勢變化                                 31
第一節 國際安全形勢發展                                                31
壹 區域性衝突仍頻                                                 32
貳 「霸權」主導國際政治                                           32
參 全球進行軍事革新                                               33
肆 新冷戰局勢逐漸形成                                             34
伍 中共國際地位快速提升                                           35
陸 全球武器持續擴散                                               36
柒 非傳統威脅逐步擴大                                             38
第二節 東亞安全形勢變化                                                40
壹 中共的崛起                                                     41
貳 朝鮮半島核危機                                                 44
參 台海兩岸持續對恃                                               47
肆 南海主權之爭                                                   51
伍 東南亞恐怖組織活動                                             53
陸 小結                                                           57

第參章 美國的全球暨東亞戰略                                            61
第一節 美國的全球戰略                                                  61
壹、美國的重要利益與目標                                           61
貳 美國的全球戰略調整趨勢                                         64
參 美國的軍事戰略調整                                             68
第二節 美國的東亞戰略                                                  79
壹 美國的東北亞戰略                                               81
貳 美國的東南亞戰略                                               85
參 美國對中共的戰略                                               90
肆 美國的台海戰略                                                 93

第肆章 美國在東亞的軍力組成結構                                       101
壹 司令部責任區                                                  102
貳 司令部主要任務                                                104
參 戰區指揮系統                                                  105
第二節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的組織與部隊                                   109
壹 參謀組織系統                                                  110
貳 聯合作戰部隊                                                  113
第三節 美國在東亞的軍力部署情況                                       124
壹 美軍在東亞的基地群                                            125
貳、美軍在東亞的主要基地                                          130

第伍章 美國在東亞的軍力部署調整                                       161
第一節 軍力部署調整的戰略考量                                         161
壹 推動新軍事事務革新                                            161
貳 強調「先發制人」戰略                                          163
參 強化「戰略主動」性                                            164
肆 維護核心「經濟利益」                                          165
第二節、軍力部署調整的具體內容                                         167
壹 美國在全球的軍力部署調整                                      168
貳 美國在東亞的軍力部署調整                                      185
參 軍力部署調整的特色                                            213
肆 軍力部署調整的困難                                            217

第陸章 美國東亞軍力部署調整對區域的影響                               233
第一節 對全球的戰略影響                                               233
壹 國際關係形成新的組合                                          233
貳 亞太軍事安全愈加失衡                                          235
參 「不穩定弧形帶」風險增加                                      236
第二節 對東北亞的戰略影響                                             238
壹 區域內國家彼此猜忌                                            239
貳 扶植日本成為區域強權                                          240
參 影響區域經濟發展                                              241
第三節 對東南亞的戰略影響                                             243
壹 迅速回應地區的衝突與挑戰                                      244
貳 東南亞國家調整對美關係                                        244
參 建構圍和式的「新冷戰」格局                                    245
肆 多邊性聯合軍演不斷擴大                                        246
第四節 對台海局勢的戰略影響                                           249
壹 從中共對美國的立場分析                                        249
貳 從美國對中共的立場分析                                        250
參 從美國對台灣的立場分析                                        252
肆 從中共對台灣的立場分析                                        253

第柒章 結論                                                           25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257
壹 美國的東亞戰略調整趨勢                                        257
貳 美國的台海政策調整趨勢                                        259
第二節 研究心得                                                       263
壹 台灣未來應有的認知                                            263
貳 台灣今後努力的方向                                            266
第三節 後續研究方向                                                   270

附 錄
附錄一: 美國國防部全球軍事基地部署與調整執行組織圖	               269
附錄二: Transforming U.S. Global Defense Posture (Prepared for Delivery for the 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                                 277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283
    英文部份                                                           291
圖 序
圖1-1: 系統理論模型                                                 21
圖1-2: 研究架構圖                                                   26
圖2-1: 南沙群島主權分布圖                                           52
圖3-1: 美國軍事戰略指導與轉型示意圖                                 71
圖3-2: 東北亞態勢圖                                                 81
圖3-3: 東南亞態勢圖                                                 86
圖3-4: 東南亞海上通道示意圖                                         88
圖4-1: 美軍九大司令部示意圖                                        102
圖4-2: 美太平洋總部責任區域圖                                      103
圖4-3: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指揮示意圖                                  106
圖4-4: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組織架構圖                                  110
圖4-5: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參謀架構圖                                  112
圖4-6: 軍種司令部分布圖                                            113
圖4-7: 太平洋陸軍司令部組織架構                                    115
圖4-8: 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組織架構                                    117
圖4-9: 美軍太平洋空軍司令部組織架構                                119
圖4-10: 太平洋陸戰隊司令部組織架構                                 121
圖4-11: 聯合指揮部分情況圖                                         122
圖4-12: 美軍東亞基地群示意圖                                       124
圖4-13: 東北亞地理示意圖                                           125
圖4-14: 東南亞地理示意圖                                           126
圖4-15: 關島地理示意圖                                             127
圖4-16: 夏威夷群島地理示意圖                                       128
圖4-17: 駐日美軍兵力部署示意圖                                     138
圖4-18: 硫球群島美軍基地示意圖                                     139
圖4-19: 駐韓美軍兵力部署示意圖                                     145
圖4-20: 駐關島軍兵力部署示意圖                                     149
圖4-21: 駐夏威夷美軍兵力部署示意圖                                 153
圖4-22: 駐新加坡美軍兵力部署示意圖                                 155
圖5-1:「勇敢之盾07」海空聯合演習                                  162
圖5-2: 不穩定弧形帶示意圖                                          167
圖5-2: 美國全球軍力部署國家與地區示意圖                            168
圖5-3: 駐歐美軍部署地區示意圖                                      170
圖5-4: 駐中亞美軍部署地區示意圖                                    172
圖5-5: 駐南亞與印度洋美軍部署示意圖                                178
圖5-6: 駐迪戈加西亞島美軍部署示意圖                                180
圖5-7: 迪戈加西亞島地理位置圖                                      181
圖5-8: 非洲地區國家示意圖                                          182
圖5-9: 拉丁美洲國家示意圖                                          184
圖5-10: 東北亞地區國家示意圖                                       187
圖5-11: 駐日美軍基地調整示意圖                                     188
圖5-12: 駐韓美軍基地調整示意圖                                     194
圖5-13: 駐韓美軍調整程序規劃圖                                     197
圖5-14: 東南亞地區國家示意圖                                       202
圖5-15: 關島地區示意圖                                             206
圖5-16: 夏威夷軍力部署圖                                           210
圖5-17: 夏威夷各軍種司令部示意圖                                   211

表 序
表1-1 文獻種類                                                     22
表5-1: 美軍基地歷年調整與閉閉情況統計表                            169
表5-2: 駐韓美軍人數及裝備一覽表                                    196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一、官方出版品
1.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2004年。
2.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2006年。
3.	《中華民國海洋事務法》,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海岸巡防署,2004年。
4.	《中華民國92年外交年鑒》,台北: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3年。
5.	《中華民國政府抗議近來馬來西亞政府侵佔我南沙群島之榆亞暗沙及簸箕礁,及菲律賓政府將具有主權爭議之黃岩島納入其版圖,並重申我南海主權立場》,台北:中華民國外交部官方聲明稿, 2004年8月9日。
二、專書
1.	毛建良,《美國全球軍事部署調整的難題》,北京:軍事學術戰略研究,2004年。
2.	牛 軍,《東亞安全的出路何在—大國關係在維持東亞基本穩定中的作用》,北京: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1999年。
3.	王逸舟,《西方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4.	王傳劍,《雙重規制:冷戰後美國的朝鮮半島政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5.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0版,2006年。
6.	吳心伯,《太平洋上不太平—後冷戰時代的美國亞太安全戰略》,北京: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
7.	宋文明,《當代美國外交政策-雷根政府的外交政策》,臺北:唐山出版社,2003年。
8.	李 偉,《美國反恐政策對其全球戰略的影響》,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9.	李文志,《全球化對亞太安全理念的衝擊與重建:理論的初探》,北京:政治科學論叢,2004年。
10.	李文志,《後冷戰時代美國的亞太戰略:從扇形戰略到新太平洋共同體》。台北:憬藝出版,1997。
11.	李少軍,《國際戰略報告–理論體系、現實挑戰與中國的選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12.	李少軍、李東燕,《國際戰略報告-理論體系、現實挑戰與中國的選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13.	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生智文化,2001年。
14.	李植穀,《美國軍事戰略概述》,北京:中國國防大學,1989年。
15.	李慎明、王逸舟、李少軍,《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年。
16.	初兆豐,《美國軍事基本概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17.	金熙德 《21世紀初的日本政治與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6年。
18.	施正鋒,《台中美三角關係》,台北:前衛出版社,2001年。
19.	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美國軍事基本情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20.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年。
21.	唐賢興、《大國外交–理論、決策、挑戰》,上海:時事出版社,2003年。
22.	袁 易、嚴震生、彭慧鸞,《中國崛起之再省思:現實與認知》,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5年。
23.	郝以凡,《布希的困境—海內外專家透視美國外交政策的走向》,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24.	張 立,《美軍海外基地調整面面觀:背景與意圖》,北京: 中國國防大學,2005年。
25.	張亞中、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年報》,台北:遠景基金會叢書,2003年。
26.	張清敏,《決策的視角-美國對台軍售政策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27.	莫大華、鞠德風,《亞太安全的理論與實踐—台灣的角色與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展示與戰區飛彈防禦系統》,台北:遠景基金會,2001年。
28.	郭震遠,《國際關係與中國戰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安全戰略的調整》,北京: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3年。
29.	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一輯:美國操控兩岸牌的策略思維》,台北:秀威出版社,2004年。
30.	黃介正,《中國崛起之再省思:現實與認知 ─ 兩岸態勢評估2003~2004》,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5年。
31.	黃光國,《一中兩憲:兩岸和平的起點》,臺北:生智出版社,2005 年。
32.	楚樹龍、耿秦,《世界、美國和中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33.	趙傳君,《東北亞三大關係硏究:經貿、政治、安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6。
34.	劉世龍,《美日關係1791—2001》,北京: 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2003年。
35.	潘宏,《冷戰後美國對外用兵研究》,北京:軍事科學研究院, 2001年。
36.	蕭石忠,《美軍軍界透視 - 美國空軍》,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37.	蕭石忠,《美國軍界透視-美國軍隊總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38.	謝利高、楊紫函,《美國軍事戰略:致美國總統的備忘錄 》,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2003年。
39.	韓叢耀、高金虎,《百年戰事檔案》,臺北:世潮出版社,2001年。
40.	魏宗雷,《新威懾觀:美國海外軍事基地調整」》台北:時事出版社,2004年。
三、譯本
1.	卡普蘭,《戰之華-美國帝國主義大戰略》,台北:時報文化,2002年。
2.	Hans Binnendijk著,張台航,謝豐安 譯,《 美國軍事轉型》,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輯局, 2004。
3.	Paul Kennedy著 張春柏、陸乃聖 譯 《霸權興衰史:1500至2000年的經濟變遷與軍事衝突》,台北:五南出版社,1998 年。
4.	扎勒米•哈利勒扎德,《美國與亞洲—探索美國的新戰略和兵力態勢》,北京:中國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5.	布里辛斯基 著 郭希誠 譯,《美國的抉擇The Choice》,台北:左岸文化,2004 年。
6.	布里辛斯基,《大棋盤》,台北:立緒出版,1998年。
7.	伊沃•達爾德(Ivo H. Daalder)、尼古拉•吉索托(Nicole Gnesotto)、菲力浦•戈登(Philip H. Gordon)主編,《新月地帶的危機:美國和歐洲的大中東戰略》,布魯金斯學會出版社,2006年。
8.	伊芙琳•戈 著,汪 析 譯,《美外交政策聚焦刊文 美國用東南亞試探中國》,台北:時報出版,2006年。 
9.	吉拉爾德.科提斯,《美日關係的新觀念》,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輯局,2002年。
10.	安德魯•貝塞維奇:《美利堅帝國:美國外交的現實和結果》,哈佛大學出版社,2002年。
11.	約瑟夫.波丹斯基,《北韓危機》,台北:新新聞文化,1994年。
12.	約瑟夫-奈伊著,蔡東杰 譯,《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台北:左岸文化,2002 年。
13.	索治.索羅斯 著 林添貴 譯,《美國霸權泡沫化》,台北:聯經出版社,2004年。
14.	章家敦 著,侯思嘉,閻紀宇 譯,《中國崩潰論》,台北:雅言文化,2002 年。
15.	章家敦 著,侯思嘉,閻紀宇譯,《中國即將崩潰 (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台北:雅言文化,2002年。
16.	聶 雲 譯,《美國專家談南海問題》,台北:現代艦船,1997年。
17.	羅伯特•吉爾平 著,楊宇光 譯,《國際關係的政治經濟學》,台北:桂冠出版,2005年。
18.	羅伯特‧卡普蘭 著,杜默 譯,《戰之華︰美國帝國主義大戰略》,台北:時報出版,2002年。
四、期刊
1.	黃介正,(布希主義之內涵初探),《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會,國安(評)091-274號專文,2002年。
2.	馬丁•沃克,(美國實際上是帝國),《世界政策雜誌》,2002年夏季號。
3.	馬丁•沃克,(9•11建立帝國的一年),《全球化》,2002年8月號。
4.	沈丁立,(評新帝國論及其缺失),《國際觀察》,2003年3月號,頁21。
5.	江文漢,(美國在亞太的安全戰略(U.S. Security Strategy in the Asia-Pacific)),《國策期刊》No. 111,1995年05月,頁37。
6.	王高成,(從小布希東亞之行看美國的亞太戰略),《遠景基金會季刊》,第三卷,第三期,2002年,頁75。
7.	刁豐林,張淑賢,(論陽光政策及其成效),《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8.	張五岳,(解讀胡錦濤總書記十七大報告),《中國評論》,專刊11月號,頁43。
9.	李允武,(海洋能資源開發戰略),《中國海洋報》,第875期。
10.	夏立平,(美國重返東南亞及其對亞太安全的影響),《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08期。
11.	安德魯•巴切維奇,(布希的宏偉戰略),《美國保守派》月刊,2002年11月。
12.	門洪華,(美國霸權與國際秩序),《國際觀察》,2006年第1期。
13.	傅夢孜,(美國戰略前場應是大國合作),《環球雜誌》,2007年第一期,頁23。
14.	許 嘉,(美國新四年防務評估報告的特點),《和平與發展》,2006年02期,頁48。
15.	李慶四,(美國的東亞戰略與中美關係),《東北亞學刊》,第59期,2007年1月。
16.	金強一,(美日東北亞區域戰略與朝鮮半島問題),《當代亞太月刊》,2004年09期,頁42。
17.	楊永明,(美日安保與亞太安全),《政治科學論叢》,第九期,1998年6月,頁32。
18.	韓 鋒、張 潔,(東南亞國家不會配合美國合圍中國的戰略目的),《當代亞太》,2003 年,第3 期。
19.	許 可,(東南亞的海盜問題與亞太地區安全),《當代亞太》,2002年03期。
20.	陸建人,(亞太大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利益),《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年第2期,
21.	許 嘉,(評美國2006年四年防務評估報告),《現代國際關係》,2006年02期。
22.	徐 琳,(美國國防部駐外美軍部署調整計畫),《華盛頓觀察》,2004年第20期。
23.	李 瑋、張家棟,(新干涉主義評析),《雲南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24.	潘友木,(聚焦全球化進程中世界主要大國的軍事戰略調整),《外國軍事學術季刊》,2002年06期。
25.	魏岳江,(美軍調整海外基地部署謀求新的前沿存在),《今日世界》2004年第03期,頁32。
26.	田 武、張凌梭,(美軍插入東北亞的黑手),《軍事博覽》,2003年第7版,頁43。
27.	姜遠珍,(南韓可望2008年部署愛國者飛彈大隊),《尖端科技軍武論壇》,2006年9月。
28.	李國榮,(美軍強化關島基地對我國之影響),《國防雜誌》,第21卷第2期2002年8月,頁41。
29.	楊開煌,(綜評「反分裂國家法」),《海峽評論》,172期,2005年4月號。
30.	路 遙,(伊拉克戰後新局-部署弧形基地圈-美軍全球大調整),《新台灣月刊》,2003年第377期。
31.	沈明室,(新興區域權力與台海安全),《國防政策評論》,第3卷第1期,2002年。 
32.	鄭一省,(從軍事演習看美國東南亞政策的新變化),《當代亞太》,2005年08期。
33.	曾復生,(現階段美國與兩岸關係互動的戰略趨勢),《後備部學術季刊》,2004年第二季。
34.	廖天威,(憲政架構下的南沙群島主權觀),《國政評論》專刊,憲政(評)091-410號,2002年。
35.	李紅甫,(美國與東盟國家的聯合軍演),《現代軍事》,2004年,第5期,頁56-56。
36.	阮宗澤,(新帝國論與美國的整合外交),《美國研究》,2002年第3期,第36-49頁
37.	居占傑,(西方「新干涉主義」的實質及危害),《信陽師範學院學報》,24卷5期,2004年,頁30-33。
38.	張曉慧,(新帝國主義論),《國際資料資訊》,2003年第4期,第30-32頁
39.	趙剛箴,(美軍全球兵力部署調整述評),《外國軍事學術》,2004年 8期,頁35-39
40.	廖懷安,(從美國對中國軍力報告談國際對中國崛起的認知),《戰略安全研析》,1006年第四期,頁15-16。
41.	田 越、李 彬、武德鵬,(美國全球軍事部署調整對我之安全影響),《軍事學術》,2004年第12期,頁12-14。
42.	張海珍,(冷戰後美國的東北亞區域戰略分析),《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03期,頁12-14。
43.	約翰•伊肯伯里,(美國的帝國野心),《外交事務》,2002年9-10月號。
44.	李禮仲,(掀開中共國防預算的黑盒子),《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財金(評)096-008號,2007年。
45.	錢彥琮,(美國全球軍事部署調整的戰略影響),《軍事學術》,2004年第12期,頁5-7。
46.	李文志,(亞太安全體制建構的難題、方向與台灣戰略的思考),《國策期刊》,第123期,頁3-5。
47.	莫大華,(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與海外出兵準則),《美歐季刊》,第十二卷第一期,1998年春季號,頁121-2。
48.	丁詩傳,(關於9.11事件後國際局勢的幾點思考),《國際觀察》,第二期,2002年。
49.	唐開太,(亞太戰略情勢),《中華歐亞基金會政策報告》,No.920012,93年1月,頁12。
50.	中華歐亞基金會,(圍和「中國」),專書評介,2000 年,第 3 卷第 1 期。
51.	錢彥琮,(美國全球軍事部署調整的戰略影響),《軍事學術月刊》,2004年第12期,頁5~6。
52.	趙剛箴,(美軍全球軍力部署調整述評),《外國軍事學術》, 2004年第8期。頁35-39。
53.	樊高月,(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及其影響),《外國軍事學術》, 2004年第11期,頁34-37。
54.	柯春橋、李水生,(從美國國家戰略報告和美軍戰略走向),《外國軍事學術》, 2004年第9期,頁29-33。
55.	毛建良、趙曉輝,(美國全球軍事部署調整的難題),《軍事學術》, 2004年第12期,頁15-17。
56.	俞曉鵬,(美軍主要動向述評),《外國軍事學術》, 2004年第12期,頁56-11。
57.	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編,(2006軍備、裁軍和國際安全),《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年鑒》, 2006年。
58.	林宏宇,(2006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解析),《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五、研討會論文
1.	王高成,(九一一事件後的美中台三角關係),《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美研所主辨,2002年11月23日。
2.	蕭欣儀,(有關台灣地位的際文書),《高雄醫學大學通識教育研討會》,2003年。
3.	蔡英文,(兩岸關係與我們的對策),《國際扶輪3510地區第五屆年會》,2003年3月2日。
4.	蔡明彥,(國對朝鮮半島軍事戰略之分析),《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討會》,北韓核武問題與東亞區域安全座談會引言稿,2003年11月19日。
5.	賴怡忠,(「防衛性公投」與台灣戰略安全),《2004年台灣的安全保障與民主國際研討會》,2004年1月17日。
6.	莫大華,(美國亞太軍力調整對兩岸之影響),《台灣智庫美中關係研討會》,2004年6月28日。
7.	佟福全,(美國石油貿易競爭態勢分),《中國社科院世界政經研討會》,2004年09月。
8.	陳佩修,(當前國際恐怖主義對亞洲國家的威脅與影響-以東南亞區域為例),《台灣智庫和平論壇研討會》,2004年9月16日。
9.	郝培芝,(美中東亞爭霸下的兩岸關係--後反分裂法時期的新變化),《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公開論文發表會》,2005年12月24日。
10.	蔡明彥,(中共對中亞能源外交),《中華歐亞基金會能源議題研討會》,2005年12月10日。
11.	張璉瑰,(北韓核試後之東北亞情勢與中國的應對),《中華歐亞基金會亞太問題研究》,2006年11月。
12.	羅伯特•佐利克,(從上海公報到全球利益攸關者),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鮑大可-奧克森伯格中美關係講座》,2007年3月21日。
六、報紙、雜誌
1.	《聯合報》
2.	《中國時報》
3.	《自由時報》
4.	《自立早報》
5.	《青年日報》
6.	《解放軍報》
7.	《人民日報》
8.	《中國國防報》
9.	《環球時報》
10.	《亞洲時報》
11.	《聯合早報》(新加坡)
12.	《朝鮮日報》(南韓) 
七、網路專文
1.	王旭東,《美國在韓國的駐軍問題》, http://worldhistory.cass.cn/index/world_hotnews/world_hot_news_txt/20040611009.htm
2.	左漸曉,《美軍戰略報告突出攻擊性》, http://www.pladaily.com.cn/site1/jsslpdjs/2005-04/01/content_172677.htm
3.	吳志中,《北韓核武問題與政權未來--以地緣政治的角度來分析》, 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ttt/servlet/OpenBlock?Template=Article&lan=tc&category_id=38&article_id
4.	李 明,《北韓核爆衝擊東北亞國際秩序》,http://www3.nccu.edu.tw/~minglee/northkorea_neasia.doc
5.	李明,《全球化視野下的東北亞戰略新格局》,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4/forum_us061006.html
6.	李玉峰,《新帝國主義論研究綜述》,http://www.irchina.org/news/view.asp?id=1037
7.	林芥佑,《美公佈中國軍力報告 指發展新武力》, http://www.epochtimes.com/b5/7/5/25/n1722745.htm
8.	林濁水,《十七大顯示信心與虛心》,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07/10/26/ZM-814506.htm
9.	張麟徵,《漁權談判不談主權是捨本逐末》,http://big5.huaxia.com/zt/rdzz/05-044/2005/00334589.html
10.	楊永明,《北韓飛彈試射:項莊舞劍》」,http://club.ntu.edu.tw/~yang/Comment-060706.htm
11.	楊永明,《美國新政府人事佈局與政策走向對兩岸關係之影響-對台軍售層面》,http://www.peaceforum.org.tw/filectrl/CST0101003.htm
12.	趙艷萍,《美國調整軍事部署 進攻力量進一步靠近東亞》,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42032/3468667.html
13.	劉恩東,《美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預示其外交政策新動向》,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04/19/content_4447500_3.htm
14.	蔡瑋,《美國的亞太戰略情勢》, http://iir.nccu.edu.tw/2002report/ustoasia.htm

 
英文部份
一、官方出版品 
1.	Axis of Evil, The U.S.President Delivers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Washington, 2002. 
2.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2007 -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2007.
3.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2, Department of Defense, September 2002.
4.	Base Redevelopment and Realignment Manual (Installations and Environment),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Washington DC, 2006.
5.	Japan - U.S.-Japan 2+2 Ministerial,The U.S. State Department, 28 October, 2005.
6.	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Engagement and Enlargement, The White House, February1996.
7.	The 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1998.
8.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6, The US Secretary of Defense, May 2006.
9.	U.S. Pacific Command Strategic Foundation- List of Countries and Entities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United States Pacific Command,2004.
10.	The U.S Marines in Japan , The Official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2007. 
11.	Summer Pulse '04 - Fleet Response Plan Demonstration, The U.S. Fleet Forces Command ,2004.
12.	President Bush Discusses Freedom in Iraq and Middle East, The White House,2003. 
13.	Saudi Base to Close, Ops Center Moves to Qatar, Th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2003.
14.	Remarks at The Elliott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September 5, 2003. 
15.	Report on 2005 Defense Base Closure and Realignment Implementation, Department of Defense, April 2007
16.	Security Consultative Committee Document,U.S.-Japan Alliance:Transformation and Realignment for the Future,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October 29, 2005. 
17.	USFK Force Enhancement Initiatives, The United States Forces Korea, May 31, 2003. 

二、專書
1.	Military Times Media Group, 2008 Guide to Military Installations Worldwide,Hawaii-Hickam AFB, Military Times, 2007. 
2.	Isaak, Alan C.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Systems theory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The Dorsey Press, revise edition,1975. 
3.	Cooley, Alexander, Difficult Engagements: Political Lessons from the K2 Experience,, The PONARS,2005. 
4.	Cottey, Andrew. NATO: globalization or redundancy?, University College Cork. 2004. 
5.	Tan, Andrew. Terrorism in the Asia-Pacific: Treat and Response – The Singapore Experience, Singapore: 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 2003. 
6.	Merari, Ariel. Terrorism as a Strategy in Insurgency, Terrorism and Political Violence,1993. 
7.	Damon, Bristow. The Military Balanc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 Does China Have the Edg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00.
8.	Cabas, Christopher P. The Thousand-Ship Navy, Armed Forces Journal, 2006. 
9.	Prestowitz,Clyde. Rogue Nation- American Unilateralism and the Failure of Good Intentions,  Economic Strategy Institute, 2003.
10.	Nelson, Daniel N. Transatlantic Transmutation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2002. 
11.	Shlapak, David A. John Stillion, Olga Oliker, Tanya Charlick-Paley, A Global Access Strategy for the U.S. Air Force - Operational Considerations Affecting Access Reruirements, The RAND Project AIR FORCE,2002. 
12.	Easton, David.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The Political System under Stress, New York: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1965.
13.	Nuechterlein, Donald.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Interests:A Time for New Approach, Orbis,1979. 
14.	Earl, Babbie. The Basic of Social Research, Singapore: Thomson Learning, second edition,2002.
15.	Oyen, Else. The Imperfection of Comparisons-Comparative Method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ed,1990..
16.	Brown, Eugene. Japan's Search for Strategic Vision: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The U.S. Army War College, 1993. 
17.	Medeiros, Evan. The US Global Defense Posture Review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Security Architectur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RAND Corporation,2004. 
18.	Medeiros, Evan. The US Global Defense Posture Review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Security Architectur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RAND Corporation, 2004. 
19.	Vogel, Ezra F. Living with China: US-China Relationship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orton & Company,1997.
20.	Kongdan, Francis Fukuyama. The U.S.-Japan Security Relationship After the Cold War, RAND, 1993. 
21.	Curtis, Gerald L. New Perspectives on U.S-Japan Relation, Japa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2000. 
22.	Godwin, Paul H.B., Potential Chinese to US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CAN NMD-China Project, 2002. 
23.	Toft, Ivan Arreguín. Tunnel at the End of the Light: A Critique of U.S. Counter-terrorist Grand Strategy, Cambridg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02. 
24.	Pyle, Kenneth B. Japan's Emerging Strategy in Asia, London: M.E. Sharpe, 1996. 
25.	Kumar Ramakrishna, The US Foreign Policy of Praetorian Unilateralism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Southeast Asia, Singapore: Select Publishing, 2003.
26.	Campbell, Kurt M. & Ward, Celeste Johnson. New Battle Stations? The Foreign Affairs, 2003. 
27.	Sunga, Lyal. US Anti-Terrorism Policy and Asia’s Options, Singapore:Select Publishing, 2003. 
28.	Ott, Marvin C. East Asia: Security and Complexity, Current History, 2001. 
29.	Finnegan, Michael. The Security Strategy of Unified Korea and the Security Relations of Northeast Asia, 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 1999. 
30.	Green, Michael J.. Arming Japan:Defense Production,Alliance Politics,and the Postwar Search for Autonom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5. 
31.	Kaplan, Morton. Stability-Systems Theory, Quoted in James C. Charlesworth ,Contemporary Political Analysis,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1967. 
32.	Kaplan, Morton. System and Proces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s,1957.
33.	Hart-Landsberg, P. Burkett, M.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on Late Industrialization in East Asia: A Critical Survey, 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 2000. 
34.	Cossa, Ralph A. The Japan- U.S. Alliance and Security Regimes in East Asia: A Workshop Report, Washington, D.C.: The 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 1995. 
35.	Cossa,Ralph A. Ice thaws between Russia, US, The Pacific Forum CSIS, 2001. 
36.	Ellings, Richard J. & Friedberg, Aaron L. Stratefic Asia 2003~4-Fragility and Crisis executive summary”, Washington: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 Research,2005.
37.	Locke, Lawrence F. Spirduso,Waneen Wyrick. Silverman, Stephen J. Proposals that Work: A Guide for Planning Dissertations and Grant Proposals ,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Inc.2000.
38.	Kaplan, Morton. System and Proces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s,1957.
39.	Beer,Samuel H. Patterns of Government: The Major Political Systems of Europe , New York: Random House, Second edition,1962.
40.	Isaak,Alan C.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 A Introduction to Methodology of Political Inquiry, The Dorsey PRESS, revise edition,1975. 
41.	Spiro, Herbert J. An Evaluation of systems Theory--Contemporary Political Analysi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A division of the Macmillan Company,1967.
42.	Easton,David.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ew York:Prentice-Hall,1965.
43.	Isaak, Alan C.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 A Introduction to Methodology of Political Inquiry, New York:The Dorsey Press, revise edition,1975.
44.	Sebastian, Mallaby. The Reluctant Imperialist, New York: Foreign Affair,2003.
45.	McCready, Douglas. Crisis Deterrence in the Taiwan Strait, U.S. Army War College, 2003.
46.	Hunter, Jonathan B. Creating Strategic Agility in Northeast Asia, U.S. .Army War College, 2003.
47.	Tyche, Balancion. Nonlinearity and Joint Operations, U.S. Army War College,2003.
48.	Larson, Eric V. Orletsky, Leuschner,David T. Kristin. Defense Planning in a Decade of Change: Lessons from the Base Force, Bottom-Up Review, and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and Corp, 2001.
49.	Flournoy, Michele A. QDR 2001: Strategy-Driven Choices for America`s Security, NDU Press,2001.
50.	Prestowitz, Clyde. Rogue Nation: American Unilateralism and the Failure of Good Intentions, New York: The Perseus Books Group,2003.
51.	Record, Jefferey. The Bush Doctrine and War with Iraq, Naval Institute Press,2003. 
52.	Isenberg,David. The U.S.Global Posture Review: Reshaping America's Global Military Footprint, London: British American Security Information Council,2004.
53.	Ellings, Richard J. Friedberg,Aaron L. Stratefic Asia 2003~4-Fragility and Crisis executive summary, Washington: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 Research, 2004. 
54.	Janowski, Louis. Neo-Imperialism and U.S Foreign Policy, Foreign Service Journal,2004.
55.	Harawira,Makere. Neo-imperialism and the (mis)appropriation of indigenousness, Pacific Institute on Resource Management,1999.
56.	The U.S. Military Academy West Point, President Bush Delivers Graduation Speech at West Point, The White House,2002. 
57.	Cooper, Robert. The New Liberal Imperialism, Observer, 2002.
58.	Harvey, David. The New Imperiali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3. 
59.	Doyle, Michael. Ways of War and Peace: Realism,Liberalism,and Socialism, New York: Norton & Company,1997.
60.	Allen, Mike & Gellman, Barton. Preemptive Strikes Part Of U.S. Strategic Doctrine--All Options Open for Countering Unconventional Arms, Washington DC: Washington Post, 2002.
61.	Wohlforth,William C. The Stability of a Unipolar Worl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1999.
62.	Huntington,Samuel P.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 Foreign Affairs. 1993.
63.	Kennedy, Paul.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From 1500-2000, New York:Random House,1987.
64.	Marsh, Robert M. Comparative Sociology,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Inc,1967. 
65.	Babbie, Earl .The Basic of Social Reseach, Singapore: Thomson Learning, 2nd edition, 2002. 
66.	Oyen, Else. The Imperfection of Comparisons-Comparative Method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ed,1990.
67.	Wang,Y.M. Explaining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 Taipei: Hun Yet culture,1994.
68.	Locke, Lawrence F. Spirduso,Waneen Wyrick. Silverman, Stephen J. Proposals that Work: A Guide for Planning Dissertations and Grant Proposals,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Inc.2000.
69.	Cooper, Robert. Why We Still Need An Empire?, Observer, 2002.
70.	Kagan, Robert. The Benevolent Empire, Foreign Policy,1998.  
71.	Kindleberger, Charles P.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5.
72.	Bogusky, Richard L. The Impact of Korean Unification on Northeast Asia: American Securit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 1998. 
73.	Goldston, Robert. The Rise of Red China, Pacific Affairs,1970. 
74.	Marsh,Robert M. Comparative Sociology,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Inc,1967. 
75.	Rumsfeld,Donald H. Positioning America's For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U.S Department of the Defense, 2004. 
76.	Blank ,Stephen J. U.S. Interests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Challenges to Them, 2007.
77.	Talbott, Strobe. Three Bush Ironies: Back toward multilateralism as usual, Int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02. 
78.	Christensen,Thomas J. China, the U.S.-Japan Alliance, and the Security Dilemma in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1999. 
79.	Barnett, Thomas P.M. The Pentagon's New Map: War and Pea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Berkley Trade, 2005. 
80.	Barnett, Thomas P.M. Blueprint for Action: A Future Worth Creating, Putnam Adult 2005. 
81.	Minnick, Wendell. Threats Decline in the Malacca Strait- International Military Cooperation Curtails Piracy, Defense News, 2007.
82.	Herrmann, Wilfried A. Asia`s Security Challenges, Nova Science Publishers,Inc. 1998. 
83.	Odom,William O. The US Military in Unified Korea, 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 2000. 
84.	Tow, William T. Asia-Pacific Strategic Relations: Seeking Convergent Secur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85.	Khalizad, Zalmay.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 Toward a New U.S Strategy and Force Posture, The RAND, 2001. 
三、期刊、論文
1.	“Declarations, Statements and Disguised Reserv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 2001, 767-786.
2.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DPRK) The Nuclear Potential of Individual Countries Treaty on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Problems of Extension”, Russian Federation Foreign Intelligence Service, Appendix 2, April 1995.
3.	“United States Forces Korea”, Newsweek America's Unsinkable Fleet,Feb 2007. 
4.	Edward A. Olsen, “US Naval Strategy Toward Northeast Asi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s”,  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 12 (Winter 2000), 200.
5.	Goliath ,“U.S. wants to begin moving Army corps HQ to Japan in Nov” , Japan Policy & Politics, AUG,2004.
6.	Gurpreet S.Khurana, "Thousand-Ship Navy": The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and Analyses, December, 2006. 
7.	Immanuel Wallerstein, ”Empire and the Capitalists”, Fernand Braudel Center, Binghamto University,No.113.May 15,2003.
8.	Olga Oliker, David A. Shlapak, ” U.S. interests in Central Asia : policy priorities and military roles“, The RAND - Air Force, 2005. 
9.	Philip Pullella,”U.S. Tells Iran, Syria, N. Korea 'Learn from Iraq'” , The Somaliland Times, Issue 64, April 2003,pp.9. 
10.	Richard L. Garwin and Frank N. von Hippel, "A Technical Analysis of North Korea on Oct. 9 Nuclear Test", Arms Control Today, November 2006.
11.	Ross H. Munro, "Taiwan: What China Really Wants", National Review, October , 1999.
12.	Ross Monro, “Awakening Dragon: The Real Danger in Asia is From China”, Policy Review, No.62,1992, pp.1016.
13.	Samuel P.Huntington, ”The Erosion of American National Interests”, Foreign Affairs,25th Anniversary Issue,2004.
14.	Scott C. Truver. “Sea Change for the US Navy “. JANE'S International Defense Review, 2003, (4): 24-27.
15.	Vago Muradian,” An interview with Gen. T. Michael 'Buzz' Moseley”, Defense News, May, 2006. 
四、研討會論文
1.	Peter Brookes ,”U.S.-Taiwan Defense Relations in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Annual meeting, Heritage Lecture #808, November 14, 2003. 
2.	David Rosenberg ,”Dire Straits: Competing Security Priori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Defense Conference, Canberra, Australia.April 13, 2005. 
3.	YB Menteri Luar Negeri at the Regional Ministerial Meeting on Counter Terrorism,Bali, Indonesia 4 Feb 2004. 
4.	Peter Brookes, “U.S.-Taiwan Defense Relations in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Annual meeting, Heritage Lecture #808, November 14, 2003. 
五、報紙、雜誌
1.	Air Force Times
2.	Armed Forces Journal
3.	American Forces Press Service
4.	Army Times
5.	Asia-Pacific Defense Forum
6.	BBC News
7.	Defense News
8.	FOX News Network
9.	Military Times
10.	Naval Institute Press
11.	Navy Times
12.	ODNI news (the 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
13.	Stars and Stripes
14.	The Asia Times
15.	The Chicago Tribune
16.	The Chosun Daily
17.	The Honolulu Advertiser
18.	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19.	The Japan Times
20.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21.	The New York Times
22.	The Washington Observer 
23.	USA Today 
六、網路資源
1.	美國白宮 (http://www.whitehouse.gov/)
2.	美國國安局 (http://www.whitehouse.gov/nsc/)
3.	美國國務院 (http://www.state.gov/)
4.	美國政府出版辦公室 (http://www.gpoaccess.gov/)
5.	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 (http://foreignaffairs.house.gov/)
6.	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 (http://www.usinfo.state.gov/)
7.	夏威夷州政府 (http://www.hawaii.gov/)
8.	美國國防部 (http://www.defenselink.mil/)
9.	美國國家戰爭學院 (http://www.ndu.edu/inss/)
10.	海軍分析中心 (http://www.cna.org/about/cna/)
11.	杜克大學「三角安全研究專案」 (http://www.pubpol.duke.edu/centers/tiss/research/)
12.	美國企業研究所 (http://www.aei.org/)
13.	傳統基金會 (http://www.heritage.org/)
14.	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所 (http://www.iiss.org/)
15.	布魯金斯研究所 (www.brookings.edu/)
16.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 (http://www.pacom.mi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