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1200700402000
DOI 10.6846/TKU.2007.00651
論文名稱(中文) 中國的文化安全問題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Problems of China's Cultural Secur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1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陳筑君
研究生(英文) Chu-Chun Chen
學號 69224025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12-22
論文頁數 16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蘇起
指導教授 - 吳漢
委員 - 張五岳
委員 - 施哲雄
關鍵字(中) 文化安全
關鍵字(英) Cultural Securi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全球化、國際交往、內部社會問題等諸多因素影響下,中國的文化安全問題,以及中國對於自身所處的文化困境將如何因應並尋求解決之道。其研究目的有三:一、探討中國文化安全問題產生的因素;二、分析中共因應國家文化安全所採取的方式;三、中國面臨且尚待解決的文化安全問題。
    本文研究範圍朔及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四代領導人,以2006年9月13日,中共頒布中國「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為研究時間範圍的終點。不過由於文化範疇過於廣泛,本文無法針對單一課題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本研究內容共計六章: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研究途徑與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第二章是關於文化安全問題的理論探討;第三章是探討中國提出文化安全問題的背景;第四章為分析中國因應文化安全問題的對策;第五章提出中國尚待解決的文化安全問題;第六章為結論。
    本文研究結果發現,中國的國家文化安全問題,外部受到西方價值輸入、文化霸權擴張、加入WTO挑戰的影響;內部則有傳統文化破壞、意識型態分歧、多元意見控管等因素。在因應對策方面,大致包括:文化創新、文化體制改革、積極創造文化產業、發展傳播媒體事業、制定有效的文化安全管理機制,並從戰略的高度位置擬定文化大國戰略。至於尚待克服的文化安全問題則有: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問題、文化遺產保護的問題、多族群的國家文化認同的問題、農村文化建設的問題、腐朽文化氾濫的問題、網路負面危害的問題、文化主權弱化的問題等。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inquiring into the security problem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which is influencing by the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internal social problem and so on, as well as China how to locate such that culture difficult position and find a way out of the dilemma. The study has three objectives :(1) to discuss the factors from the safety problems of Nature in Chinese Culture.;(2) analyzing the formal mode tha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as adopted to the national culture security. (3) China is facing with the cultural security problems which still need to resolve.
    The scope of the article study traces back the four generation of leaders of Mao Ze-dong, Deng, Xiao-ping, Jiang, Ze-Ming, and the Hu, Jin-Tao. The time point of the article study is terminated on September 13th,2006 ;tha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romulgated “the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15th culture development plan”. However, because the cultural category is too extensive, this article can't more focus on single topic to deeply research and study.
    This article content totals six chapters: Chapter 1 explicates the study about the motive and purpose, literature, path and method, range and limit, structure, and arrangement for chapters. Chapter 2 treats the security problem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theory. Chapter 3 discusse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security problem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Chapter 4 analyzes the China has adopted to the countermeasure of the security problem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Chapter 5 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that China still need to resolve the cultural security problems. Chapter 6 is the conclusion.
    The result of the article research discovers the safety problem factors of China own self nature culture.; the external factors include the influx of Western Values, the expansion of Western cultural hegemony, and the influence which the challenge comes form joined the WTO.; the internal factors ha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destroyed, the divergence of ideology, the multi-dimensional opinion dominated, and so on. The aspect of the adopted countermeasure roughly includes the cultural innovation, the culture organizational reform, vigorously to create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ing the communication media enterprise, to formulate the effective culture safety control mechanism, and draft the cultural of the great country strategy from the high strategic position. As for still waited to overcome the safety problems of Nature in Chinese Culture such as the national minor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protective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the multi-tribal national culture ethnicism, the village 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 inundation of the Culture Rot, the network’s negative bane, the weakling cultural sovereignty, and so 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I
表目錄	III
圖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4
第三節 研究途經與方法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3
第二章 關於文化安全問題的理論探討	15
第一節 文化安全概念的背景	15
第二節 文化安全概念的意涵	27
第三節 文化安全與國家安全	36
第三章 中國提出文化安全問題的背景	49
第一節 外部因素分析	50
第二節 內部因素分析	59
第三節 中國對文化安全的提出	67
第四章 中國因應文化安全問題的對策	77
第一節 文化創新與文化體制改革	77
第二節 文化產業與傳媒事業發展	88
第三節 文化安全管理機制和文化大國戰略	105
第五章 中國尚待解決的文化安全問題	119
第一節 關於民族文化問題	119
第二節 關於文化發展問題	127
第三節 關於文化大國問題	135
第六章 結論	143
參考書目	153

表目錄
表 2 - 1:根據投資來源國家對東亞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其特點與分析	19
表 2 - 2:羅伯‧波寇特(Robert Bocock)對文化的五種定義	27
表 4 - 1:九大發展重點文化產業	90
表 4 - 2:優化文化產業佈局和結構內容	91
表 4 - 3:轉變文化產業增長方式內容	91
表 4 - 4:培育文化市場主體內容	92
表 4 - 5:健全各類文化市場內容	93
表 4 - 6:發展現代文化產品流通組織和流通方式內容	94
表 4 - 7:中國部份省市文化產業發展目標及舉措比較	97
表 4 - 8:中國國內整體文化安全態勢的監測預警結構與內容	107
表 4 - 9:國際整體文化安全態勢的監測預警內容	108
表 4 - 10:中國國家局都文化安全領域裡的監測和預警	109
表 4 - 11:突發性事件對於中國國家文化安全的影響監測和預警	109

圖目錄
圖 1 - 1:伊士頓「政治系統模型」	8
圖 1 - 2:研究架構圖	12
圖 2 - 1:國家安全建構表	39
圖 2 - 2:國家安全的基本構成	43
圖 4 - 1:中國制訂之文化產業範圍	96
圖 4 - 2:2004年中國文化產業統計資料	97
圖 4 - 3:國家文化安全管理系統運行圖	106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1.	丁建偉、趙波,近代以來中國西北邊疆安全問題研究(北京︰民族,2006年1月)。
2.	于幼軍,論中國現階段文化(香港:商務,2002年1月)。
3.	子杉,國家的選擇與安全(上海︰上海三聯,2005年月)。
4.	尹鴻、李彬主編,全球化與大眾媒體:衝突、融合、互動(北京:清華大學,2002年4月)。
5.	尹繼佐,轉型中的思考(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4年6月)。
6.	巴忠倓,大國興起中的國家安全︰第三屆國家安全論壇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2005年10月)。
7.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1966年9月)。
8.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1966年9月)。
9.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1966年9月)。
10.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1966年9月)。
11.	王良能,中共的世界觀(台北:唐山,2002年3月)。
12.	王勇等譯,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約翰‧D‧唐納胡(Donald,John.D)主編,全球化世界的治理(北京:世界知識,2003年10月)。
13.	王振西譯,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大抉擇:美國站在十字路口(北京:新華,2005年1月)。
14.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2003年12月)。
15.	王逸舟,當代國際政治析論(上海:上海人民,1995年8月)。
16.	王逸舟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1999年12月)。
17.	王學成,全球化時代的跨國傳媒集團(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5年8月)。
18.	向勇主編,北大文化產業前沿報告第二輯(北京:北京大學,2005年11月)。
19.	朱炳元主編,全球化與中國國家利益(北京:人民,2004年6月)。
20.	朱陽明主編,亞太安全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2000年8月)。
21.	朱道凱譯,保羅‧赫斯特(Paul Hirst)、格拉罕‧湯普森(Grahame Thompson),全球化迷思(台北:群學,2003年11月)。
22.	朱寧譯,巴瑞‧布贊(Barry Buzan)、奧利‧維夫(Ole Waever)、迪‧懷爾德(Jaap De Wilde),新安全論(杭州︰浙江人民,2003年2月)。
23.	江宜樺,自由民主的理路(台北:聯經,2001年9月)。
24.	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2006年8月)。
25.	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2006年8月)。
26.	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2006年8月)。
27.	何清漣,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策略大揭密(台北:黎明文化,2006年5月)。
28.	吳建民,外交與國際關係:吳建民的看法與思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9月)。
29.	吳家恆、方祖芬譯,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柔性權力(台北:遠流,2006年8月)。
30.	吳錫德譯,尚-皮耶‧瓦尼耶(Jean-pierre Warnier),文化全球化(台北:麥田,2005年3月)。
31.	吳叡人譯,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1999年4月)。
32.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7版)。
33.	宋國誠,後殖民論述—從法農到薩依德(台北:擎松,2003年11月)。
34.	李小華譯,彼得‧J‧卡贊斯坦(Peter J.Katzenstein),文化規範與國家安全:戰後日本警察與自衛隊(北京:新華,2002年1月)。
35.	李希光、周慶安主編,軟力量與全球傳播(北京:清華大學,2005年4月)。
36.	李軍、李俊彥編選,2006中國文化年報(蘭州:蘭州大學,2006年1月)。
37.	李振昌、林慈淑譯,哈瑞森(L.E. Harrison)、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為什麼文化很重要(台北:聯經,2003年4月)。
38.	李惠斌、楊雪東譯,安東尼‧吉登斯(Anthouy Giddens),超越左與右:激進政治的未來(台北:聯經,2000年7月)。
39.	李智,文化外交:一種傳播學的解讀(北京:北京大學,2005年1月)。
40.	李慎明、王逸舟主編、李少軍副主編,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6年1月)。
41.	李曉東,全球化與文化整合(長沙:湖南人民,2003年7月)。
42.	李懷亮,當代國際文化貿易與文化競爭(肇慶:廣東人民,2005年4月)。
43.	李懷亮、劉悅笛主編,文化巨無霸當代美國文化產業研究(肇慶:廣東人民,2005年4月)。
44.	杜蒲譯,莫里斯‧邁斯納(Maurice Meisner),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香港:中文大學,2005年)。
45.	沈偉烈、陸俊元,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事,2001年9月)。
46.	沈進建譯,尼爾‧胡德(Neil Hood)、斯蒂芬‧揚(Stephen Young),跨國企業的全球化經營與經濟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2月)。
47.	肖佳靈,國家主權論(北京:時事,2003年12月)。
48.	周從標,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11月)。
49.	周衛東,科學發展觀思想體系研究(北京:人民,2006年3月)。
50.	季正矩、王瑾,國家至要:當代國家政治安全新論(重慶:重慶,2006年1月)。
51.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1993年12月)。
52.	林佳瑩、徐富珍校訂,艾爾‧巴比(Earl Babbie),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台北:雙葉,2004年5月)。
53.	林茂輝等譯,羅伯特‧基歐漢(RobertO. Keohane)、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權力與相互依賴:轉變中的世界政治(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1992年11月)。
54.	林啟彥、朱益宜編著,鴉片戰爭的再認識(香港:中文大學,2003年)。
55.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2003年7月)。
56.	花建等著,軟權力之爭:全球化視野下的文化競爭潮流(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1年1月)。
57.	金民卿,文化全球化與中國大眾文化(北京:人民,2004年8月)。
58.	金冠軍、鄭涵、孫紹誼主編,國際傳媒政策新視野(上海:上海三聯,2005年12月)。
59.	金惠敏總主編、陳定家主編,全球化與身份危機(開封:河南大學,2004年1月)。
60.	門洪華,建構中國大戰略的框架(北京:北京大學,2005年2月)。
61.	俞可平主編,全球化:西方化還是中國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2年5月)。
62.	俞思念,社會主義現代化與文化創新(北京:人民,2006年7月)。
63.	柳斌杰主編,三貼近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2005年4月)。
64.	段家鋒、孫正豐、張世賢主編,論文寫作研究(台北:三民,2003年6月)。
65.	洪銀興,可持續發展經濟學(北京:商務,2000年10月)。
66.	胡惠林,中國國家文化安全論(上海:上海人民,2005年3月)。
67.	胡惠林,文化產業發展與國家文化安全(肇慶:廣東人民,2005年4月)。
68.	胡惠林,文化產業學:現代文化產業理論與政策(上海:上海文藝,2006年4月)。 
69.	胡鞍鋼,中國:新發展觀(杭州:浙江人民,2004年1月)。
70.	倪健民、陳子舜,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人民,2003年10月)。
71.	唐小兵譯,詹明信(Fredric Jameson),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台北:合志文化,1990)。
72.	孫恒譯,路易‧多洛(L.Dollot),國際文化關係(上海:上海人民,1987年10月)。
73.	孫敏華、許如亨,軍事心理學(台北:心理,2001年11月)。
74.	徐嵩齡,第三國策:論中國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北京:科學,2005年10月)。
75.	秦亞青譯,亞歷山大‧溫特(Alexander Wendt),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上海:上海人民,2000年12月)。
76.	翁明賢,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創世紀文化事業,2003年1月)。
77.	郝時遠、王希恩,中國民族發展報告報告(2001-2006)(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6年5月)。
78.	馬維野主編、張士銓副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武漢:湖北教育,2003年10月)。
79.	康曉光,仁政:中國政治發展的第三條道路(台北:八方文化,2005年5月)。
80.	張幼文、黃仁偉等著,2005中國國際地位報告(北京:人民,2005年4月)。
81.	張玉國,國家利益與文化政策(肇慶:廣東人民,2005年4月)。
82.	張忠棟、李永熾、林正弘主編,文化的道路(台北:唐山,2000年9月)。
83.	張明貴,意識型態與當代政治(台北:五南,2005年3月)。
84.	張維倫等譯,大衛‧索羅斯比(David Throsby),文化經濟學(台北︰典藏,2005年4月)。
85.	張學明,冷戰後國家安全觀的改變(北京:國防大學,2003年8月)。
86.	張曉明、胡惠林、章建剛主編,2006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6年1月)。
87.	張驥、劉中民等著,文化與當代國際政治(北京:人民,2003年12月)。
88.	張驥等著,國際政治文化學導論(北京:世界知識,2005年5月)。
89.	曹泳鑫,和平與主義:中國和平崛起的思想資源和理論準備(上海:學林,2005年12月)。
90.	梁守德主編,新形勢與新國際觀(北京:中央編譯,2004年7月)。
91.	梁展編選,全球化話語(上海:上海三聯,2002年1月)。
92.	連玉明、武建忠,中國國情報告(北京:中國時代經濟,2006年1月)。
93.	郭華倫,關於研究中國大陸問題之方法:中共問題論集(台北:國關中心,1982年)。
94.	陳小強,中國跨國公司經營論(北京:中國財政經濟,2005年3月)。
95.	陳向明,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洪葉文化事業,2002年12月)。
96.	陳佩堯、夏立平主編,新世紀機遇期與中國國際戰略(北京:時事,2004年9月)。
97.	陳景彪等譯,保羅‧肯尼迪(Paul Kennedy),大國的興衰(北京:國際文化,2006年1月)。
98.	陳儀深,近代中國政治思潮(台北:稻香,1997年2月)。
99.	陸忠偉主編,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2003年11月)。
100.	陸揚,大眾文化理論(台北:揚智,2002年11月)。
101.	斯大林,斯大林選集(上卷)(北京:人民,1979年12月)。
102.	程光泉,全球化與價值衝突(長沙:湖南人民2003年7月)。
103.	黃仁偉、劉杰,國家主權新論(北京:時事,2004年1月)。
104.	黃裕美譯,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1997年9月)。
105.	楚樹龍,國際關係基本理論(北京:清華,2003年8月)。
106.	葉取源、王永章、陳昕主編,中國文化產業評論第四卷(上海:上海人民,2006年5月)。
107.	廖珮君譯,大衛‧海斯莫汗(David Hesmondhalgh),文化產業(台北:韋伯文化,2006年1月)。
108.	熊澄宇,文化產業研究戰略與對策(北京:清華大學,2006年5月)。
109.	趙明義,當代國家安全法制探討(台北:黎明文化,2005年6月)。
110.	齊思賢譯,喬‧史塔威爾(Joe Studwell),中國熱(台北:時報文化,2002年10月)。
111.	劉小林、張勝軍譯,星野昭吉(Akiyoshi Hoshino),全球政治學:全球化進程中的變動、衝突、治理與和平(北京:新華,2000年10月)。
112.	劉杰,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國家主權(北京:長征,2001年1月)。
113.	劉勝湘,全球化與美國:安全利益的衝突分析(北京:北京大學,2006年4月)。
114.	劉靜波主編,21世紀初中國國家安全戰略(北京:時事,2006年5月)。
115.	厲無畏、王振主編,科學發展觀與新一輪經濟成長(上海:學林,2005年10月)。
116.	歐陽友權、柏定國主編,2006中國文化品牌報告(北京:中國市場,2006年8月)。
117.	鄭棨元、陳慧慈譯,約翰•湯姆林森(John Tomlinson),全球化與文化(台北︰韋伯文化,2001年6月)。
118.	鄭曉雲,文化認同與文化變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2年10月)。
119.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1994年10月)。
120.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1994年10月)。
121.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1993年10月)。
122.	盧嵐蘭,現代媒介文化:批判的基礎(台北:三民,2006年5月)。
123.	盧燕、李亦中主編,聚焦好萊塢文化與市場對接(北京:北京大學,2006年6月)。
124.	閻學通、孫學峰,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人民,2001年9月)。
125.	繆家福,全球化與民族文化多樣性(北京:人民,2005年3月)。
126.	鍾倫納,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台灣商務,1994年4月)。
127.	韓源,全球化與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12月)。
128.	叢鵬主編,大國安全觀比較(北京:時事,2004年7月)。
129.	羅曉南,當代中國文化轉型與認同(台北:生智,1997年11月)。
130.	關中,意識型態和美國外交政策(台北:台灣商務,2005年10月)。
131.	蘇國勛、張旅平、夏光,全球化:文化衝突與共生(北京:科會科學文獻,2006年7月)。

二、期刊
1.	子舒,「毛澤東與和平演變」,黨史縱橫,2004年11月。
2.	王大為,「關於安全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4年第三期
3.	王子錫,「中共『三個代表』與文化霸權」,中共研究,第三十七卷第三期,2003年3月。
4.	王書道,「現代文化傳播與我國文化安全」,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5年第二期。
5.	王貴安,「試論毛澤東關於防止『和平演變』的戰略思想」,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第十四卷第六期,2002年6月。
6.	王逸舟,「中國與非傳統安全」,國際經濟評論,2004年11-12月。
7.	王逸舟,「論綜合安全」,世界經濟與政治,1998年第四期。
8.	王鵬程,「試論毛澤東關於防止『和平演變』的思想」,理論學刊,2006年8月,第八期。
9.	四川省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課題組,「江澤民國家安全觀的理論創新」,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總23卷第十二期,2002年12月。
10.	巨東紅,「文化全球化的成因及其發展趨勢探析」,黔東南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二十三卷第五期,2005年10月。
11.	田豐,「論文化競爭力」,新華文摘,2006年十三期。
12.	石中英,「論國家文化安全」,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三期。
13.	石之瑜,「回應中國:『反國家』論述與『東方主義』的欲迎還拒—以周恩來為例」,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六卷第十二期,2000年12月。
14.	石之瑜,「關於一國民族語文政策的省思」,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五卷第八期,1999年8月。
15.	石勇,「被『文化殖民』的農村」,天涯,2005年第一期。
16.	伊然,「江澤民的『新安全觀』透視」,鏡報月刊,1999年5月號
17.	朱傳榮,「試論面向21世紀的中國文化安全戰略」,江南社會學院學報,第一卷第一期,1999年12月。
18.	朱嘉林、王讓新,「關於國家文化安全預警機制的思考」,攀枝花學院學報,第二十一卷第六期,2004年12月。
19.	別道玉,「加入WTO與我國的文化安全問題」,荊州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六期。
20.	吳志成、朱麗麗,「當代安全觀的嬗變: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比較及其相關思考」,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5年第三期。
21.	吳新建,「文化安全是新時期公安工作面臨的嶄新課題」,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10月,第五期。
22.	宋效峰,「文化全球化與中國的文化安全」,探索,2005年第五期。
23.	李天雷,「鄧小平的文化安全戰略思想」,理論學習,2005年第八期。
24.	李金齊,「全球化進程中我國文化安全的現狀與對策」,天府新論,2005年第一期。
25.	李建平,「西部農村文化建設問題及對策研究」,經濟特區,2006年1月。
26.	李英桃,「『小人魚』的安全問題」,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年第二期。
27.	李寶俊,「中國新安全觀的提出及其主要內容」,中國外交,2001年第七期。
28.	孟祥軍、邱潔,「關於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思考」,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四期。
29.	於炳貴、郝良華,「文化帝國主義與國家文化安全」,中共中央黨校學報,第七卷第三期,2003年8月。
30.	俞曉秋主持,「非傳統安全論析」,現代國際關係,2003年第五期。
31.	姜秀敏、林紅霞、吳舒屏,「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的文化安全問題解析」,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三卷第四期,2004年12月。
32.	胡邦煒,「當代文化衝突與我國的文化安全」,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02年6月,第二期。
33.	胡惠林,「文化產業發展與國家文化安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問題思考」,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2000年第二期。
34.	韋雲龍,「跨國公司文化傳播的三大特點」,求實,2000年十二期。
35.	唐仁俊,「後冷戰時期西方國家對中共『和平演變』與中共因應策略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七卷第二期,2001年2月。
36.	孫程芳,「關於國家文化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4年第二期。
37.	孫曉玲,「『霸權穩定論』與中國新安全觀:一種比較視角」,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年第二期。
38.	徐華炳、張勇,「非傳統安全視野下的中國文化安全情勢及策略」,溫州大學學報,第19卷第三期,2006年6月。
39.	晁麗華,「文化霸權主義的新特」,貴陽學院學報,2006年第一期。
40.	秦俊,「全球化背景下之中共外交」,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七卷第八期,2001年8月。
41.	荊萱,「法國:抵制美國『文化入侵』」,前線,1995年第四期。
42.	高恒,「多極化世界需要樹立新安全觀」,國際政治與安全,2000年第十一期。
43.	康永瑞,「中共改革開放理論基礎初探」,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六卷第八期,2000年8月。
44.	張文忠,「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文化安全」,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五卷第二期,2005年6月。
45.	張明明,「論非傳統安全」,中共中央黨校學報,第九卷第四期,2005年11月。
46.	張雲箏,「論中國文化安全問題的主要矛盾」,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三十二卷第六期,2005年11月。
47.	張裕亮,「胡錦濤近期來對大陸的傳媒管制」,展望與探索,第三卷第七期,2005年7月。
48.	張曉明、胡惠林、章建剛,「中國文化產業的現狀及未來發展」,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5年2月。
49.	張興平,「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文化安全研究綜述」,寧夏社會科學,第一期總第一三四期,2006年1月。
50.	張驥、齊長安,「網絡時代中國文化安全面臨的衝擊與對策」,社會主義研究,2001年第四期。
51.	曹峻,「論江澤民的新安全觀與國家安全戰略新趨向」,學術論壇,2005年第八期。
52.	許文勝,「試析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的文化安全」,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5年第二期,第二十一卷。
53.	陳占江、王悅,「略論我國農村文化轉型的困境和突圍」,中國農業教育,2005年5月。
54.	陳弦章,「知識時代國家文化安全問題的思考」,龍巖學院學報,第24期第一期,2006年2月。
55.	陳華,「試析鄧小平的文化安全戰略思想」,毛澤東思想研究,第十九卷第六期,2002年11月。
56.	章一平,「冷戰後世界的新安全觀」,現代國際關係,1997年第二期。
57.	彭英、胡繼慧,「始終堅持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法制與社會,2006年9月。
58.	塗可國,「儒家『中和』思想在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中的作用」,東嶽論叢,第25卷第六期,2004年11月。
59.	靳利華,「冷戰結束後文化安全問題緣何突起」,邢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二十二卷第四期,2005年8月。
60.	廖文義,「析論新世紀中共安全戰略之建構」,展望與探索,第一卷第二期,1993年2月。
61.	趙英臣,「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文化安全—西方文化霸權主義對中國文化安全的衝擊和挑戰」,蘭州學刊,2004年第六期,總第141期。
62.	趙崇明,「中共當前國際戰略指導原則之探討—『新安全觀』決策的環境因素」,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五卷第九期,1999年9月。
63.	趙越、李淑英,「非傳統安全視角下中國新安全觀的轉型」,瀋陽大學學報,第十七卷第三期,2005年6月。
64.	劉文斌,「中共研究方法之反思」,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六卷第五期,2000年5月。
65.	劉悅笛、佑素珍,「論文化全球化」,學術論壇,2002年第一期。
66.	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探討」,問題與研究,第三十八卷第二期,1999年2月。
67.	劉寬亮、岳澎,「關於文化安全問題的學理探索」,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四期,2004年10月。
68.	劉躍進,「文化的先進性是國家文化安全的關鍵」,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2卷總第四十八期,2002年第一期。
69.	劉躍進,「系統安全觀及其三層次」,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01年第二期。
70.	劉躍進,「論國家安全的基本含意及其產生和發展」,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四期。
71.	劉躍進,「論國家安全的基本含義及其產生和發展」,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四期。
72.	歐陽友權,「論入世後的中國文化建設」,桂海論叢,2002年6月,第十八卷第三期。
73.	潘一禾,「『非傳統』視野中的當代國家文化安全」,世界經濟與政治,2005年第二期。
74.	潘忠岐,「非傳統安全問題的理論衝擊與困惑」,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年第三期。
75.	鄭文靜,「當代資本主義文化輸出戰略對中國文化安全的影響」,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第29卷第二期,2006年4月。
76.	魯維廉,「中共『新安全觀』與其外交政策的關係」,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七卷第十期,1999年12月。
77.	魯維廉,「中共『經濟安全』」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七卷第十期,2001年10月。
78.	閻學通,「中國的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1997年第十一期。
79.	戴曉東,「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義與文化安全」,現代國際關係,2004年第四期。
80.	謝勝義,「當前世界兩種文化危機之分析」,共黨問題研究,第二十一卷第三期。
81.	謝曉娟,「全球化時代主權的衝突:文化全球化挑戰文化主權」,教學與研究,2002 年第十期。
82.	謝曉娟,「非傳統安全中經濟安全對文化安全的牽制與推動—兼論中國的綜合安全戰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5年4月。
83.	關向光,「文革再認識」,展望與探索,第四卷第六期,2006年6月。
84.	嚴高鴻,「全球化時代中國國家安全的戰略選擇」,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4年第六期。

三、報紙
1.	人民日報
2.	中國時報
3.	自由時報
4.	聯合報

四、網站
1.	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default.stm)
2.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3.	大紀元時報(http://tw.epochtimes.com/)
4.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5.	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http://210.240.193.70/xency/Default.htm)
6.	中國文化產業網(http://www.cnci.gov.cn/)
7.	中國文化產業網(http://www.cnci.gov.cn/)
8.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blog.people.com.cn/blog/c/cpcblog)
9.	中國法學網(http://www.iolaw.org.cn/)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http://www.cass.net.cn/)
11.	中國科學院(http://www.cas.ac.cn/)
12.	中國國際關係研究網(http://www.sinoir.com/)
13.	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index.htm)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gov.cn/)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http://www.ccnt.gov.cn/)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http://www.mii.gov.cn/)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http://www.chinasarft.gov.cn/index.html)
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http://www.gapp.gov.cn/GalaxyPortal/inner/zsww/frame.jsp)
21.	天津北方網(http://www.enorth.com.cn/)
22.	文化傳播網(http://www.ccdy.cn/index.jsp)
23.	多維新聞網(http://www5.chinesenewsnet.com/)
24.	求是雜誌社(http://www.qsjournal.com.cn/BIG5.htm)
25.	河南省工業信息網(http://www.hngyg.gov.cn/)
26.	南方網(http://big5.southcn.com/gate/big5/www.southcn.com/)
27.	國際關係研究(http://www.internationalrelations.cn/)
28.	華夏經緯網(http://big5.huaxia.com/)
29.	華盛頓觀察(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index.cfm?charid=2)
30.	新華網(http://www3.xinhuanet.com/)
31.	當代傳播學術網(http://www.ddcbxj.com/)
32.	戰略家(http://www.laocanmou.net/Index.html)
33.	瞭望新聞週刊(http://www.outlookweekly.cn/)
34.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html)
35.	藍色戰略(http://www.54479.com/study/default.asp)

貳、英文部分
1.	Arnold Wolfers, Discord and Collaboration(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62).
2.	Jessica Tuchman Mathews, Redefining Security, Foreign Affairs, Vol.68, Spring 1989.
3.	Joseph S. Nye, Jr., The Changing Nature of World Power, Political Science, Vol. 105, Number 2, 1990.
4.	Joseph S. Nye, Jr., Americal’s Information Edge,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1996.
5.	Michael Vlahos, The End of American Postwar Ethos, Foreign Affairs, Summer, 1988.
6.	Raymond Williams, Keyword(London: Fontana, 1983).
7.	Richard Ullman, Redefining Securit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8, Summer 1983.
8.	Steve Lohr, Welcome to Internet, the First Global Colony,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9, 2000, Section4, 1.
9.	Williams, Raymond, The Sociology of Culture(London: Fontana, 1981).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