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108201016474600
DOI 10.6846/TKU.2010.01313
論文名稱(中文) 吳文英詞接受史
論文名稱(英文) The History of Literary Reception in Wu wen-ying’s Ci-Poetr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普義南
研究生(英文) Yi-Nan Pu
學號 891000027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7-26
論文頁數 33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文華
委員 - 劉漢初
委員 - 王偉勇
委員 - 顏崑陽
委員 - 呂正惠
委員 - 陳文華
關鍵字(中) 吳文英
夢窗
詞學
接受史
接受理論
關鍵字(英) Wu Wen-ying
Meng Chuang
etymology
acceptance throughout history
acceptance theori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以吳文英詞為研究對象,援用西方接受理論,探討南宋到清代約八百年間,歷代讀者之審美反應。各章論述進行方式,先考察每個時代夢窗詞文獻接受環境與傳播概況,再以此為基礎,審視各代、各家批評夢窗的論據強度與接受意義。

全文分作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第二章為宋末元初時期,夢窗人際網絡效應呈顯在筆記、詞評雖少,但卻在當時各部詞選發揮影響性。此時期沈義父《樂府指迷》、張炎《詞源》評論夢窗的支字片語,皆影響後人深遠,因此我們把此二書之評論,結合百年間詞學理論走勢去觀察。第三章為元明時期,直接批評資料最少,因此我們要追問的是夢窗詞沉寂之原因。而明末諸家書坊的夢窗詞刻選,質與量雖不足,但卻是清人重新發現夢窗詞的契機,故吾人亦詳盡說明其選源與點評價值,並闡釋毛晉刻夢窗詞的文獻依據與價值。第三章至第四章為清代,此時期夢窗詞批評文獻轉多,處理方式不採詳盡羅列,而轉以重要著作、重要詞派的討論為主。清代前期以浙西詞派、官方批評為主,兼論廣陵詞派、陽羨詞派對夢窗的接受;清代後期以常州詞派、清末四大家為主,旁涉吳中詞派、王國維等人對夢窗的接受。第六章為結論,從夢窗詞集文獻傳播與編定,以及歷代外部接受環境的變遷軌跡,以及內部詞學理論的辯證演進三方面,作出整合說明。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focuses on Wu Wen-ying’s Ci and investigates the aesthetic response of its readers throughout the eight-hundred-year period between the Southern (Nan) Song Dynasty and the Qing Dynasty using western acceptance theories. The way of conduct described in the chapters is to first investigate the acceptance environment and propagate status of Meng Chuang Ci literature from each era, and then, based on the results, inquire both the intensity of arguments criticizing Meng Chuang as well as the meaning behind its acceptance by the different schools of different periods.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 introduces the motives, objectives, methods and areas of this research. Chapter Two discusses the period of late Song and early Yuan Dynasties, when the notes and remarks showing social networks effects of Meng Chuang were few yet very influential on the tsu selection of that time. The brief remarks of Meng Chuang from both Shen Yi-fu’s “A Guide to Verse” and Chang Yen’s “Etymology” have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generations to come. Hence, we shall compare the remarks from the two books with the trends of etymology theory within a century. Chapter Three discusses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a period when information on direct criticism is the minimum. We shall therefore examine the reason for the stagnancy of Meng Chuang study. The engraved Meng Chuang Ci selections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may not be sufficient in quality or quantity; however, they contributed in the re-discovery of Meng Chuang Ci in the Qing Dynasty. We shall explain in detail the sources of selection and values of comment as well as the literature basis and value of the Meng Chuang Ci engravings by Mao Jin. Chapters Three and Four focus on the Qing Dynasty. This is the period when literature on criticism of Meng Chuang Ci increases. The way of conduct shall change from detailed listing to the discussion of main works and main stream schools. Early Qing Dynasty the main stream poetic styles were the Zhe Xi School and official criticism with Meng Chuang being accepted by schools of Guang Ling and Yang Hsien, while late Qing Dynasty the main stream preferred the Chang Jhou School and the Four Great Poets of Late Qing with acceptance of Meng Chuang  by the Wu Jhong School and poets like Wang Guo-wei. Chapter Six summarizes the thesis and concludes from three aspects - the propagation and compilation of Meng Chuang Ci literature, the changes of external acceptance environment between the dynasties, and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l etymology theory dialectic.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0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001
  第二節  研究方法……………………………………………………………...003
  第三節  研究範圍……………………………………………………………...007


第二章   宋末元初時期的夢窗接受……………………………………………..012
  第一節 「共評花索句,看誰先得」—宋末元初夢窗詞的傳播. ……………012
    一、宋末元初接受環境與直接讀者…………………………………………013
      (一)結社選刊—群體意識的深化………….……………………………016
      (二)宴遊詠物—政治民生的疏離………………………………….……021
      (三)語工律協—文學技巧的追求……………………………….………024
    二、刊選印行……………………………………………………….…………026
      (一)宋季刊本……………………………………………………….……026
         1、尹煥序本……………………………………………………….……027
         2、夢窗親書《新詞稿》…………………………………………..……028
         3、《六十家詞本》…………………………………………………...…030
         4、《霜花腴詞集》…………………………………………………...…031
      (二)詞選選錄…………………………………………………………….033
         1、存吳詞:《中興以來絕妙詞選》…………………….………………034
         2、重吳詞:《陽春白雪》………………………………………..….…037
         3、尊吳詞:《絕妙好詞》…………………………………………..….039
  第二節 「尊周」與「尊姜」—宋末元初詞論中的夢窗接受……………..…041
    一、「前有清真,後有夢窗」—沈義父《樂府指迷》對夢窗的接受………041
      (一)「尊周」代「尊蘇」……………………………………………..…041
      (二)論詞四標準與「清真之妙」……………………………….………045
    二、「詞要清空,不要質實」—張炎《詞源》對夢窗的接受………………052
      (一)「尊姜」補「尊周」……………….……………………………..…053
      (二)「清空」與「質實」………………………………………….……..060
    三、宋末元初創作中的夢窗接受……………………………………….……067
      (一)夢窗形象之勾勒…………………………………………….………067
         1、江湖友伴………………………………………………….…………068
         2、詞壇知音……………………………………………………………071
      (二)夢窗詞作之模仿……………………………………………………074
         1、仿其字面……………………………………………………………074
         2、仿其題作……………………………………………………...…….078


第三章  元明時期的夢窗接受…………............................................................…082
  第一節  湮沒無聞的三百年—元明時期夢窗詞的傳播……………….…...…082
    一、元明接受環境與夢窗詞籍沉寂…………............................................…082
      (一)北曲盛行,南音漸息……………………………………….…...…083
      (二)市民娛樂,淺俗為尚…………………………………………....…086
      (三)《花》《草》小道,主情近欲…………………………………....…091
    二、刊選印行…………...……………………………………………….……094
      (一)毛晉刻《夢窗詞甲乙丙丁稿》四卷……………………….…...…095
      (二)詞選選錄…………...………………………………….…….………099
         1、以《花庵》為主要選源者………………………………….…...…101
          (1)陳耀文《花草粹編》………………………………….….....…102
          (2)沈際飛《草堂詩餘別集》……………………………...…...…103
          (3)潘游龍《精選古今詩餘醉》………………………………...…106
         2、卓人月、徐士俊《古今詞統》………………………….……...….107
  第二節  主藝到主情—元明時期詞論中的夢窗接受……………….……...…111
    一、初學示徑—論陸輔之《詞旨》中的夢窗典範……………….……....…111
      (一)通往「極玄之域」………………………………………….…....…112
      (二)打破「質實」…………...........................................................…...…114
    二、《花》《草》範式—明人評點夢窗詞………………………….….…...…116
      (一)「豔心什九」與「秀艷」…………...………………………………118
      (二)「騷雅」與「鏤冰雕瓊」…………...............................................…120
    三、元明時期創作中的夢窗接受…………................................................…122
      (一)轉益多師—元張翥…………...……………………………………..123
      (二)雅音遺響—明張肯………….........................................................…126


第四章  清代前期(順治1645—乾隆1795)的夢窗接受..............................…130
   第一節  由北開南—清代前期夢窗詞的傳播..............................................…130
     一、清代前期接受環境..............................................................................…130
      (一)由野歸朝—文治政策與詞學復雅.................………….…………..131
      (二)律嚴道尊—崇古法式與以譜校詞................................................…134
      (三)結社選詞—交往意識與詞壇運作................................................…136
    二、刊選印行................................................................................................…138
      (一)詞譜................................................................................................…138
         1、萬樹《詞律》.................……………………………………………138
         2、王奕清等《欽定詞譜》................................................................…145
      (二)詞選................................................................................................…149
        1、浙派詞選:朱彝尊、汪森《詞綜》三十卷本、三十六卷本..................…149
        2、官家詞選:沈辰桓、王奕清等《御製選歷代詩餘》............................…152
  第二節 「道中之廣陵散」—清代前期詞論中的夢窗接受.........................….155
    一、途徑漸開—廣陵詞壇暨清初諸家對夢窗接受..................….………….156
      (一)「神韻天然處或減」—王士禎.................…………………………..156
      (二)「麗情密藻,盡態極妍」—鄒祇謨.................…………………….159
      (三)「情致纏綿,微為不足」—彭孫遹.................…………………….161
      (四)雲間、西冷、陽羨諸家.................…………………………………163
    二、附驥姜張—浙西詞派對夢窗接受.................……………………………166
      (一)「具夔之一體」—朱彝尊、汪森、李良年.................…………….166
      (二)「道中之廣陵散」—先著、程洪、許昂霄..................................…169
      (三)「未必新聲近玉田」—厲鶚、郭麐.................…………………….173
   三、「詞家李商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夢窗接受.................……….176


第五章  清代後期(嘉慶1796—宣統1911)的夢窗接受...............................…182
  第一節  由南追北—清代後期夢窗詞的傳播................................................…182
    一、清代後期接受環境................................................................................…183
      (一)「復古」以「求真」—樸學考據與詞學資源整理......................…183
      (二)「清空」入「沉鬱」—時勢交迫對詞人心態刺激......................…185
      (三)「寄託」到「境界」—西學思潮與傳統詞藝交會......................…186
    二、刊選印行.................................................................................................…188
      (一)刻本................................................................................................…188
         1、杜文瀾曼陀羅華館刻本................................................................…189
         2、王鵬運惜陰堂四印齋校本.................………………………………192
         3、朱祖謀彊村遺書四校本.................................................................…196
      〈二〉選本..............................................................................................……202
         1、法抉正變—周濟《宋四家詞選》......................................................…202
         2、律恪聲情—戈載《宋七家詞選》.........................................................204
         3、折衷吳常—朱祖謀《宋詞三百首》..................................................…205
  第二節  「學夢窗者半天下」—清代後期詞論中的夢窗接受....................…207
    一、寄託取向—常州詞派對夢窗的接受....................................................…207
      (一)讀者之用心—論張惠言與周濟對夢窗詞接受差異......................…208
      (二)熱潮冷思—論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對夢窗接受.........................…212
         1、調和浙常,降吳升姜…. ........................…………………………..212
         2、大醇小疵,清而未厚........................………………………………213
         3、密中有疏,自成逸品.....................………………………………...214
    二、學人之詞—清末四大家對夢窗的接受................................................…216
      (一)「檀欒金碧樓台好」—王鵬運......................................................…217
         1、主盟詞壇,闡揚夢窗..........................................................….......…217
         2、語麗意悲,晚學夢窗..............................……………….…………..218
      (二)「開徑自行」—鄭文焯..................................................................…220
         1、校詞審音,重視學力.............................……………………………220
         2、擒藻綺密,標舉技巧.............................……………………………222
      (三)「以夢窗為之神」—朱祖謀..........................................................…223
         1、擘劃規模,匯成一家............................……………………………224
         2、咽抑凝迴,託興深微............................……………………………226
      (四)「唯厚乃有魄力」—況周頤..........................................................…228
         1、緻密不琢,思力致厚............................……………………………228
         2、才子落拓,淒艷在骨............................……………………………230
   三、反彈聲浪—王國維《人間詞話》對夢窗的批評..................................…232
      (一)「不可太露」與「不隔」...............................................................…233
      (二)學人之詞與哲人之詞................................………………………….235


第六章  結論........................................................................................................…239
  第一節  選輯到校本—夢窗詞刊定過程之重新擬議........……………………239
  第二節  蒼涼而華麗—末世環境對夢窗詞的傳播影響................................…241
  第三節  南北與密疏—歷代詞論對夢窗詞的抑揚檢討................................…243

附錄一:歷代重要詞著選錄夢窗詞作表………………….………………………245
附錄二:《夢窗詞》交往人物表……………………………………………………257
附錄三:明代詞選評點夢窗詞資料……………………………………………..…275
附錄四:清代詞人對夢窗詞的創作接受………………………………………….283
附錄五:廿世紀夢窗研究論著編年資料………………………………………….319

參考書目……………………………………………………………………………332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夢窗詞文本暨研究專書

(宋)吳文英:《夢窗詞集》,清康熙六年(1667)太原張學象手鈔本,台北:國家圖書館
(宋)吳文英著:《夢窗稿》,《欽定四庫全書》本
(宋)吳文英著,朱祖謀校:《夢窗詞》,《彊村叢書》本,揚州:廣陵書社,2005年
(宋)吳文英著,朱祖謀校:《夢窗詞集》,彊村四校定本,台北:世界書局,1988年
(宋)吳文英著,吳蓓箋校:《夢窗詞彙校箋釋集評》,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
(宋)吳文英著,張壽鏞刻:《夢窗四稿》,《四明叢書》本,台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    
      1964.04
(宋)吳文英著,楊鐵夫箋釋:《改正夢窗詞選箋釋》,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6月
(宋)吳文英著,楊鐵夫箋釋:《夢窗詞全集箋釋》,台北:學海出版社,1998年
(宋)吳文英著,黃少甫箋:《夢窗詞箋》,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68.12
(宋)吳文英著,楊鐵夫箋釋,陳邦炎、張奇慧校點:《吳夢窗詞箋釋》,廣州:廣東人民
      出版社,1992年3月
田玉琪:《徘徊于七寶樓臺—吳文英詞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8月
朱德才:《增訂注釋吳文英詞》,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年
吳戰壘:《吳文英詞欣賞》,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
周茜:《映夢窗零亂碧—吳文英及其詞研究》,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
陳文華:《海綃翁夢窗詞說詮評》,台北:里仁書局,1996年
黃兆漢:《夢窗詞選注釋》,台北:學生書局,2003年
趙慧文 徐育民編著:《吳文英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7年
劉永濟著:《微睇室說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5月
馬志嘉、章心綽編:《吳文英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4月
錢鴻瑛:《夢窗詞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04月
陶爾夫、劉敬圻著:《吳夢窗詞傳》,吉林:吉林文學出版社,2000年
鄭文焯批校:《鄭文焯手批夢窗詞》,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年


貳、文獻資料


(宋)姜夔著,夏承燾箋校:《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宋)沈義父著,蔡嵩雲箋釋:《樂府指迷箋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宋)陳起:《江湖小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元)方回選評,李慶甲集評校點:《瀛奎律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元)俞集:《道園學古錄》,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
(元)夏庭芝:《青樓集》,台北:中國學典館復館籌備處,1974年
(元)楊維楨:《東維子集》,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
(明)沈際飛評點:《古香岑草堂詩餘四集》,崇禎初年太末翁少麓刊本,國家圖書館藏
(明)毛晉:《汲古閣書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明)李開先:《李開先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明)卓人月編,徐士俊評:《詩餘廣選》,明末刊豹變齋印本,國家圖書館藏
(明)郎瑛:《七修類稿》,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明)徐渭:《南詞敘錄》,台北:中國學典館復館籌備處,1974年
(明)陳耀文編:《花草稡編》,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
(明)陶宗儀:《說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明)鍾惺:《隱秀軒集》,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
(明)潘游龍輯,梁穎校點:《精選古今詩餘醉》,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清)永瑢、紀昀等撰:《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清)朱彝尊:《詞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台北:世界出局,1964年
(清)江順詒輯:《詞學集成》,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
(清)吳衡照:《蓮子居詞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李漁,王連海注:《閒情偶寄圖說》,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年
(清)杜文瀾:《憩園詞話》,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
(清)阮元編:《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清)況周頤:《蕙風詞話》,台北:世界書局,1959年
(清)徐釚,唐圭璋校注:《詞苑叢談》,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清)陳洵:《海綃詞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葉德輝:《書林清話》,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清)劉熙載:《藝概》,台北:金楓出版社,1986年
(清)厲鶚輯:《宋詩紀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台北:漢京文化,1984年
(清)萬樹:《索引本詞律》,台北:廣文書局,1989年
(清)康熙敕撰:《欽定詞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清)戈載輯:《宋四家詞選》,景印曼陀羅華閣重刊本,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
吳文志編:《明詞話全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
吳文治編:《明詩話全編》,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
唐圭璋編,《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程千帆 嚴迪昌等編纂:《全清詞.順康卷》,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楊家駱主編:《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台北:鼎文書局,1976.08


參、研究專書


Elixabeth Freund著,陳燕谷譯:《讀者反應理論批評》,板橋:駱駝出版社,1994年6月
Stanley Fish著,文楚安譯:《讀者反映批評: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02月
于翠玲:《朱彝尊《詞綜》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方志遠:《明代城市與市民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方勇:《南宋遺民詩人群體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尤振中,尤以丁:《明詞紀事會評》,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
方智範等著:《中國古典詞學理論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王兆鵬:《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王易:《中國詞曲史》,台北:洪氏出版社,1980年
王玫:《建安文學接受史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王金山、王青山:《文學接受研究》,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5年07月
牛海蓉:《元初宋金遺民詞人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王偉勇:《南宋詞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王曉驪:《唐宋詞與商業文化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左東岭:《明代心學與詩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
田建平:《元代出版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朱立元:《接受美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
朱則杰:《清詩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朱崇才:《詞話史》,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朱麗霞:《清代辛稼軒接受史》,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1月
江合友:《明清詞譜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米彥青:《清代李商隱詩歌接受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7月
吳訥:《文章辨體》,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吳熊和:《吳熊和詞學論集》,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
吳熊和:《唐宋詞通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
李冬紅:《《花間集》接受史論稿》,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6月
李康化:《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
李劍亮:《宋詞詮釋學論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沙先一:《清代吳中詞派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2月
沙先一、張暉:《清詞的傳承與開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
吳哲夫:《四庫全書纂修之研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0年
沈松勤主編:《第四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
尚永亮:《莊騷傳播接受史綜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10月
尚學鋒、過常寶、郭英德:《中國古典文學接受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
林明昌:《想像的投射:文藝接受美學探索》,台北:唐山出版社,2009年4月
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 
邱世友:《詞論史論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查清華:《明代唐詩接受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07月
段煉:《詩意的蘊意結構—南宋詞論的跨文化研究》,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1月
胡雲翼著,劉永翔、李露蕾編:《胡雲翼說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唐圭璋等校點:《唐宋人選唐宋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台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
徐林:《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會交往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張仲謀:《明詞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張宏生:《江湖詩派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張惠民:《宋代詞學審美理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
張惠民編:《宋代詞學資料匯編》,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3年
陶子珍:《明代四種詞集叢編研究》,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5年
陶子珍:《明代詞選研究》,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陳文忠:《中國古典詩歌接受史研究》,合肥: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08月
陳水雲:《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
陸勇強:《陳維崧年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郭娟玉:《沈謙詞學與其《沈氏詞韻》研究》,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8年
陳書錄:《明代詩文的演變》,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陶然:《金元詞通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郭鋒:《南宋江湖詞派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
閔豐:《清初清詞選本考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黃卓越:《明中後期文學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黃雅莉:《宋代詞學批評專題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8年4月
楊文雄:《李白詩歌接受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3月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平:中國人民出版社,1989年
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4月
鄔國平:《中國古代接受文學與理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4年
葉嘉瑩:《詞之美感特質的形成與演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趙曉嵐:《姜夔與南宋文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年
劉中文:《唐代陶淵明接受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7月
劉方:《文化視域中的宋代文論》,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年
劉少雄:《南宋姜吳典雅詞派相關詞學論題之探討》,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5
劉永濟:《宋詞聲律探源  詞論》,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劉崇德、徐文武點校:《明刊草堂詩餘二種》,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年
劉紹基:《元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劉揚忠:《唐宋詞派流派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劉鋒濤:《宋金詞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劉學鍇:《李商隱詩歌接受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蔡振念:《杜詩唐宋接受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2月
蔡景康編選:《明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
鄧新華:《中國古代接受詩學》,武漢:武漢出版社,2000年10月
蕭鵬:《群體的選擇—唐宋人選詞與詞選通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龍協濤:《文學讀解與美的再創造》,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3年8月
龍榆生:《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
謝桃坊:《中國詞學史》,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6月
嚴文郁:《中國書籍簡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嚴迪昌:《近現代詞紀事會評》,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
嚴迪昌:《嚴迪昌自選論文集》,北京:中國書局,2005年8月
嚴迪昌:《陽羨詞派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93年


肆、學位論文


王學松:《張炎詞及其詞學理論在清代的傳播》,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朱長英:《南宋典雅詞派中的夢窗詞》,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柯繼紅:《論李賀與吳文英的修辭》,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李坤:《論吳文英詞》,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卓惠美:《王士禎詞與詞論之研究》,淡江大學碩士論文,1994年
金鮮:《陳廷焯早晚期詞學觀念之轉變》,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1992年12月
陳松宜:《清代接受宋詞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1999年
侯璨敏:《毛晉校刻書研究》,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凌天松:《明詞總集述評》,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
孫廣華:《吳潛及其詞》,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張忱:《康熙的文化政策對士人和文壇的影響》,南開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張秋娟:《宋季及元風雅詞派流變研究》,暨南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
張秋娟:《張炎詞學思想探微》,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莊戰燕:《論南宋都城臨安文人群體的交游與唱和》,浙江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陳慷玲:《宋詞「雅化」研究》,東吳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
曾純純:《朱彝尊及其詞研究》,淡江大學碩士論文,1992年
黃建軍:《「吹豳擊壤」因盛世,「衢謳巷舞」慶太平—康熙實用文藝思想述論》,浙江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黃雅莉:《兩宋「詞人詞」雅化的發展與嬗變研究—以柳、周、姜、吳為探究中心》,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1年
劉軍政:《明代《草堂詩餘》批評論》,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劉琴:《《古今詞統》與明清詞學中興》,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鄧昭群:《晚清夢窗詞學之研究—以校勘、編選為討論範圍》,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7
顏文郁:《韋莊詞之接受史》,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薛乃文:《馮延巳詞接受史》,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謝旻琪:《明代評點詞集研究》,東吳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蘇虹菱:《張炎「清空」、「實質」說與其創作實踐關係探討》,清華大學碩士論文,2001


伍、期刊論文


勾俊濤:〈南宋浙江詞人吳文英用韻研究〉,《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第1卷第1期,2002.02
孫維城:〈從比較中看吳夢窗詞的密實〉,《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第1卷第5期,2002.10
王可喜、王兆鵬:〈南宋詞人曾慥、尹焕生平考略〉,《詞學》,2006年第十七輯,2005
方秀潔:〈論詠物詞的發展與吳文英的詠物詞〉,《詞學》第十二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方智範:〈周濟詞論發微〉,《詞學》第三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
巨傳友:〈從張惠言、周濟對夢窗詞的不同態度看常州詞派詞統的演變〉,《詞學》第十六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朱惠國:〈周濟詞學論著考略〉,《詞學》第十六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朱德慈:〈吳夢窗早年客杭考〉,《詞學》第十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余意:〈論詞體觀念的確立—從明代詞論重新檢討常州詞派詞學思想〉,《詞學》第十八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吳承學:〈評點之興——文學評點的形式與南宋的詩文評點〉,《文學評論》第一期,1995
村上哲見:〈吳文英及其詞〉,《詞學》第九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李睿:〈論清代詞選〉,《詞學》第十八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周玉魁:〈詞的襯字問題〉,《詞學》第十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周明秀:〈論「質實」〉,《詞學》第十七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周茜:《吳文英詞史地位述略》,《中國文學研究》第3期,2002年
周茜:《詞學理論的發展與吳文英的詞學主張》,《廣西社會科學》,2003.03
周茜:〈常州詞派與吳文英詞的再發現〉,《詞學》第十六輯,2005
林玫儀:〈論晚清四大詞家在詞學上的貢獻〉,《詞學》第九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邱世友:〈王國維論詞的境界〉,《詞學》第十三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邱美瓊:〈宋代詞學批評中蘇軾論的歷史嬗變及其特徵〉,《喀什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二期,2004年
孫康宜:〈《樂府補題》中的象徵與託喻〉,《詞學》第十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徐永端:〈炫人眼目的境界〉,《詞學》第一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1
高建中:〈浙西詞派的理論〉,《詞學》第三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
高建中:〈浙派主潮外的康乾詞論〉,《詞學》第十一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
張春義:〈南宋初中期東坡詞接受背景探源〉,《湖北大學學報》第三十四卷第二期
張春義:〈蘇軾詞南宋初接受情況簡論〉,《嘉興學院學報》第十七卷第五期,2005
陳慶元:〈詞中的江湖派—南宋後期閩北詞人群述評〉,《詞學》第十二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彭玉平:〈王國維詞學與詩學之關係—兼論晚清「詩話」對「詞話」的介入方式及其學術意義〉,《詞學》第十八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彭玉平:〈朱祖謀與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夢窗辭研究〉,《詞學》第十五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彭玉平:〈陳廷焯詞史論發微〉,《詞學》第十一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
閔豐:〈清初清詞選本中的異文型態與詞學流變〉,《詞學》第十八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黃雅莉:〈明代詞學主要論題辨析〉,《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十四期,2007
黃雅莉:〈從沈義父《樂府指迷》論詞學接受詩學的影響〉,《成大中文學報》,第十六期
趙山林:〈詞的接受美學〉,《詞學》第八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
劉慶雲:〈「格律派」說平議〉,《詞學》第十二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鄧喬彬:〈《人間詞話》境界說給詞學批評的啟示〉,《詞學》第八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
謝桃坊:〈吳文英事蹟考辨〉,《詞學》第五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
鍾振振:〈讀夢窗詞札記〉,《文學遺產》,1999第四期
鍾振振:〈讀夢窗詞札記(四)〉,《曁南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6期,2000.11 
鍾振振:〈夢窗詞索解五題〉,《江海學刊》第2期,2001
鍾振振:〈讀夢窗詞札記〉,《南京師大學報》第三期,2001.05 
鍾振振:〈讀夢窗詞札記(七)〉,《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三卷第二期,2001.05 
鍾振振:〈讀夢窗詞札記(八)〉,《中國韻文學刊》第一期,2001 
鍾振振:〈讀夢窗詞札記(九)〉,《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9卷第2期,2001.05 
饒宗頤:〈張惠言《詞選》述評〉,《詞學》第三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
嚴迪昌:〈《樂府補題》與清初詞風〉,《詞學》第八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