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107202004213900
DOI 10.6846/TKU.2020.00612
論文名稱(中文) 一位負傷助人者在學習過程中受苦經驗之自我敘說研究:從受苦到療癒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elf-Narrative Research of a Wounded helper : From Suffering toward Healing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8
學期 2
出版年 109
研究生(中文) 王金正
研究生(英文) Ching-Cheng Wang
學號 60569050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0-07-01
論文頁數 6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邱惟真
委員 - 張貴傑
委員 - 藍挹丰
關鍵字(中) 自我敘說
負傷助人者
受苦經驗
療癒
關鍵字(英) Self-Narrative
Wounded helpers
Suffering
Heal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位負傷助人者在學習過程中從受苦到療癒的歷程之自我敘說,了解負傷助人者如何背負著傷痛朝向療癒的路,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助人工作者個人,在助人專業學習上內在的心理歷程的變 化與生命歷程的移動,以及遭逢苦難事件後如何從受苦經驗朝向療癒 的歷程。
   本研究採自我敘說研究法,透過研究者的助人學習經驗、與其他助人者以及生命歷程中重要他人之間的人際對話,以及個人自傳、日記、和社群網站文章與紀錄作為研究工具。研究者嘗試用說故事的方式,從受傷朝向療癒的歷程中,檢視生命事件的發生,以及如何對於過往事件賦予新的意義,並面對當下的生活。本研究企圖探討對於過去受苦經驗的檢視、重整與反思,以及探討負傷的助人者面對受苦經驗到療癒歷程,並加以整理研究者在助人工作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生命經驗的重新理解,並透過故事敘述與自身的心理位移方式,讓多重的自我進行對話,也企圖藉由文本與自我的對話,對於曾有相似受苦經驗的助人工作者和讀者提供分享與對話,並提供不同角度和面向去詮釋研究者在自我覺察過程的發現,以及反思助人工作者的角色與價值立場,除了能分享給類似或正處於受苦經驗的讀者,也能提醒同樣身為負傷助人者,經過這樣的歷程,能更能同理或看見諮商實務中當事人所承受的苦痛,以期包容與接納當事人的苦與痛,陪伴當事人走過療癒的路程且繼續向前。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elf-narrative of the course from suffering to healing of a wounded helper in the course of learning, to understand how the wounded helper is carrying the pain towards healing, this study is mainly to explore the individual helper, the change of the inner psychological course in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of others and the movement of life course, and how to move from suffering experience to healing after suffering events. 
    This study used self-narr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rough the researcher’s learning experiences, interpersonal conversations with other helpers, and important others in the course of their lives, as well as personal autobiographies, diaries, and community website articles and records. The researcher tried to tell a story about how life events occurred and how they gave new meaning to past events and faced the present life from suffering to healing.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examination, reorganization and reflection of the past suffering experience, as well as 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 of suffering to healing process of wounded helpers, and to organize the researcher in the process of helping others to work and study, his own life experience re-understanding, and through the narrative and his own psychological displacement, so that multiple self-dialogue, but also through text and self dialogue, for the experience of similar suffering helpers and readers to provide sharing and dialogu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名詞釋義&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關於「負傷與受苦」                     6
    第二節      療癒經驗之於助人工作者                7
    第三節      自我敘說的「真實」                      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0
    第一節       研究取向                           10
    第二節       自我敘說                           10
    第三節       研究對象和工具                     12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13
第四章   關於我-故事文本                           16
    第一節       生命前期                          16
    第二節       碩班前期-風雨欲來前的寧靜片刻      21
    第三節       碩班後期-黑暗之光                 26
    第四節       重要事件之文本改寫-關於「你」的視角     37
    第五節       重要事件之文本改寫-關於「他」的視角     41
第五章   多重自我對話-各種我的喃喃自語               45
    第一節       人格我的存在VS 社會我的不夠成熟       45
    第二節       無能我的變化 VS 自主我的探頭        48
    第三節       控訴/受傷我發聲 VS療癒我成形      51
第六章   新故事的開端-那些故事教我的兩三事            53
參考文獻                                            6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丁興祥 (2012)。自我敘說研究:一種另類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研究,56,15-18。
王甄蘋 (1998)。壓迫中的解放與自由-一個諮商員的自我敘說、自我生成 
    與專業實踐。輔仁大學,新北市。
田秀蘭、林美珠(譯)(2016)。助人技巧: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原作者:C. E. Hill)。台北市:新苗文化。(原著出版年份:1996)
李佩怡 (2013)。榮格個體化思想-由負傷到療癒的整合之道。台北:天 
   馬文化。
朱儀羚、吳芝儀 (譯) (2014)。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原
    著:M. L. Crossley)。台北:濤石文化。(原著出版年份:2000)
李其峰(2004)。從「憂鬱」進入存在:「疾病」經驗的敘事與辯證。東吳大 
    學,臺北市。
金樹人 (2010)。心理位移之結構特性及其辯證現象之分析:自我多重面向的敘寫與敘說。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8,187-228。
邱惟真(1996)。朱光潛自我之建構:一種敘說式研究。
    輔仁大學,新北市。
邱惟真(2009)。性侵害加害人團體之自我敘說:一種敘說建構取向。
    輔仁大學,新北市。
邱惟真、丁興祥 (1999)。朱光潛多重的自我對話與轉化。
    應用心理學研究,2,211-249。
林克明 (2014)。受傷的醫者;心理治療開拓者的生命故事。台北:心靈工坊。
林佳君(2006)。聲音,主體與抗拒–國小教師聲音之敘說探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春香(2003)。我是誰?原住民女性教師Nikar 的生命故事。
    臺東師範學院,臺東。
林美珠、溫錦真 (2018)。臺灣心理與諮商敘事研究之回顧與展望。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3,81-116
洪瑞斌、陳筱婷、莊騏嘉 (2012)。自我敘說研究中的真實與真理:兼論自我敘說研究之品質參照標準。應用心理研究
范幸玲 (2006)。諮商師於諮商經驗中關鍵事件的研究-詮釋學的觀點。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仁和、黃金蘭、林以正 (2010)。心理位移書寫法之位格特性驗證與療癒效果分析。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8,29-60。
許育光 (2000)。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性思考與互為主體觀點出發。  輔導季刊,36,17-26。
翁開誠 (1997)。「同理心開展的再出發:成人之美的藝術」,輔仁學誌,26,261-274。
胡紹嘉(2008)。敘事、自我與認同:從文本考察到課程探究。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郭惠瑜(2007)。右腳告白-一位肢體障礙社會工作學習者的生命書寫與主體實踐。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陳向明 (2009)。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
陳新綠 (譯) (1995)。談病說痛-人類的受苦經驗與痊癒之道 (原作者:A. Kleiman)。台北市:桂冠圖書。(原著出版年份:1988)
陳家雯 (2003)。創傷之後的成長或抑制的心理歷程-以藥物成癮者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陳增穎 (2010)。負傷的心理師--受苦生命經驗的轉化與實踐之敘說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  蕉 (2013)。「一位助人工作者的反思」-之自我敘說。
    玄奘大學,新竹市。
彭絹蓉(2015)。人生就像茶葉蛋:受傷經驗的自我敘說與學習。    
    輔仁大學,新北市。
黃囇莉(2001)。身心違常:女性自我在父權結構網中的“迷”途。
    本土心理學研究,15(2),3-62。
黃囇莉、鄭琬蓉、黃光國。(2008)。邁向發聲之路:上下關係中“忍”的歷程與自我之轉化。本土心理學研究,29,3-76。
楊明磊(2000)。從「身份」到「生命」-一個擁有「諮商師」身份的「人」之詮釋性探究。輔導季刊,36(1),6-10。
楊明磊 (2001)。資深諮商工作者的專業發展-詮釋學觀點。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葉安華、李佩怡、陳秉華 (2017)。自我敘說研究取向在臺灣的發展趨勢及研究面向:1994-2014 年文獻回顧分析。台灣臺灣諮商心理學報,5(1),65-91。
蕭育昇(2004)。我痛苦所以我存在:一位助人工作者從生命經驗中的自我覺察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鍾燕昭(2007)。在生命轉折處看見心靈之光-一位特教老師的敘說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西文部份
Arthur, K. (1969). How we think about human suffering. UC: California series in public.
Arthur, K. (1988). The Illness Narratives-Suffering, Healing & the Human Condition . Basic Books, Inc.
Bruner, J. (1992). Narrativ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In H. Beilin & P. Pufall(Eds.), Prospects and possibilities. Hillsdale, NJ: LEA. 
Franl, V. E. (2006).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MA: Beacon Press.
Rodgers, B. L., & Cowles, K. V. (1997). A conceptual foundation for human suffering in nursing care and research. Journal of Advanced Nusing, 25, 1048-1053.
Hermans, H. M., Kempen, H. G. & Van Loon,R. J. P (1992). The dialogical Self-Beyond individualism and rationalism. American Psychologist, 47(1), 23-33.
Salt, S. (1997). Towrds a definition of suffering. European Journal of Palliative Care, 4(2), 58-60.
Sarbin, T. R. (1986). Narrative psychology: The stories nature of human conduct. NY : Prager Speical Studies.
Zerubavel, N., & Wright, M. O. (2012). The dilemma of the wounded healer.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Training & Practice, 49(4), 482-491.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