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107201817493700
DOI 10.6846/TKU.2018.00637
論文名稱(中文) 應用合作學習影響高職學生數學學習成就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2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吳淑如
研究生(英文) Shu-Ju Wu
學號 70073030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6-19
論文頁數 11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顧大維
委員 - 馮瑞
委員 - 沈俊毅
關鍵字(中) 合作學習
高職數學
學習成就
行動研究
關鍵字(英) Cooperative 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mathematics
learning achievement
action research.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近年來,由於技職學院、科技大學蓬勃發展,升學管道亦更加多元,高職學生多數仍然選擇的是繼續升學。不過,學生對於基礎學科的能力培養較為不足,學習上亦缺乏自我學習能力。因此,自研究者任教高職多年以來,一直重複使用相同的傳統式教學方法,深信只要教師秉持著認真負責的態度教育學生、傳授知識給學生,學生一定會有所感覺,必以相同的態度回報老師。但是,幾年下來,研究者發現,高職學生的程度一年不如一年,對於數學的學習更是越來越沒有自信,甚至多數學生找不到學習目標,更嚴重的情況甚至是放棄數學。
因此,在面對自我教學的瓶頸之下,研究者利用設計分組學習教材、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競賽及個別小考方式,配合學生學習期間的反饋及觀察、與學生晤談及教師自我省思,改變自我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階段性的採行「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對所任教的高職學生進行行動研究,進而讓學生重拾學習數學的信心,以統計方法成對樣本比對分析,驗證確實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就。
研究者以個人任教背景條件,採用合作學習創造學生自我學習機會、改變學生數學學習成就,利用上述提及教學方法之改變,創造團隊合作學習機會,以此研究結果,相信可以提供未來應用於其他教學領域環境上。
英文摘要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ducation channels for further studies are more diversified. Most vocational students choose to continue their studies instead of to obtain employment.
However, students are less capable of basic subjects and also lack of self-learning ability.  Therefore, since researchers have been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many years, researchers have consistently used the sam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Researchers are convinced that as long as the teachers are serious and responsible for educating and imparting knowledge to students, students will certainly feel and must return teachers in the same attitude.
However,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the degree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s deteriorating year by year, and that the students have been less and less confidence in the study of mathematics.  Even the most students cannot find the learning goals.  The more serious cases are to give up mathematics.
Therefore, in the face of bottleneck in teaching, researchers designed group learning materials, utilized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 competitions, and individual examination methods.  At the same time, to incorporate the students' feedback, observation, student interviews and teacher self- review to change the teaching method.
Researchers adopt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in class and conduct action research on students.  This enabled the students to regain the confidence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At the end, researchers used statistical methods to compare pairs of samples, and verify the results. The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s have indeed improved.
Researchers use selves teaching background to create cooperativ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self-learning, change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use the above-mentioned changes in teaching methods to creat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Researchers believe this research result can provide applications to other teaching areas in the futur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次………………………………………………………………………………………………………………iv
圖次………………………………………………………………………………………………………………vii
表次……………………………………………………………………………………………………………vi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合作學習理論…………………………………………………………………………………………9
第二節 高職生與高中生學習與發展之差異…………………………………………………16
第三節 高職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20
第四節 行動研究……………………………………………………………………………………………………21
第五節 合作學習運用在數學科領域的相關研究探討…………………………………26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29
第二節 研究情境與研究對象………………………………………………………………………………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40
第四節 教學設計……………………………………………………………………………………………………43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44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7
第一節 實施合作學習的歷程………………………………………………………………………………47
第二節 學生數學學習成就結果與分析……………………………………………………………76
第三節 教師專業成長……………………………………………………………………………………………83

第伍章  結論與心得建議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心得建議……………………………………………………………………………………………………91

參考文獻 …………………………………………………………………………………………………………………93
一、中文文獻 …………………………………………………………………………………………………………93
二、英文文獻 …………………………………………………………………………………………………………98

附錄……………………………………………………………………………………………………………………………100
附錄一:106學年度第一學期合作學習教學活動實施流程表…………………100
附錄二:合作學習期初問卷………………………………………………………………………………102
附錄三:合作學習期中問卷………………………………………………………………………………103
附錄四:合作學習期末問卷………………………………………………………………………………104
附錄五:教師省思日誌………………………………………………………………………………………105
附錄六:學生晤談單……………………………………………………………………………………………106
附錄七:教師晤談單……………………………………………………………………………………………106
附錄八:學生活動學習單……………………………………………………………………………………107
附錄九:小組合作數學週記………………………………………………………………………………112
附錄十:數學小組上課狀況記錄表-第1次分組…………………………………………113
附錄十一:數學小組上課狀況記錄表-第2次分組……………………………………114

圖次
圖2-2-1 中等學校教育分流制度發展圖……………………………………………………17
圖2-4-1 行動研究的步驟………………………………………………………………………………24
圖3-1-1 研究架構圖………………………………………………………………………………………30
圖3-1-2 研究流程圖………………………………………………………………………………………31
圖3-1-3 小組討論座位圖………………………………………………………………………………33
圖4-1-1 學生個人獎勵卡………………………………………………………………………………55
圖4-1-2 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圖(1) ……………………………………………………………57
圖4-1-3 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圖(2) ……………………………………………………………57
圖4-1-4 教師解答學生問題情況圖(1) ……………………………………………………60
圖4-1-5 教師解答學生問題情況圖(2) ……………………………………………………60
圖4-1-6 「數學小組討論上課狀況記錄表」實施情形……………………………62
圖4-1-7 研究者對同學們實施個別小考………………………………………………………62
圖4-1-8 小組競賽情形(1) ……………………………………………………………………………63
圖4-1-9 小組競賽情形(2) ……………………………………………………………………………63
圖4-1-10 個別小考表揚公佈標準…………………………………………………………………65
圖4-1-11 小考後個別表揚及小組表揚………………………………………………………65
圖4-1-12 與教師同事討論實施合作學習上課遭遇問題之過程…………68
圖4-1-13 跨組討論之情形(1)……………………………………………………………………73
圖4-1-14 跨組討論之情形(2)……………………………………………………………………73
 
表次
表2-1-1 進步分數轉換表………………………………………………………………………………12
表2-2-1 97學年度至105學年度高中職學生人數統計表……………………18
表2-4-1 學者對於行動研究特質之見解……………………………………………………23
表2-5-1 近幾年來有關數學科領域施行合作學習之相關研究…………26
表3-1-1 進步分數轉換表……………………………………………………………………………37
表3-4-1 授課單元教學設計………………………………………………………………………44
表3-5-1 質性資料代碼說明………………………………………………………………………45
表4-1-1 行動研究教學歷程表…………………………………………………………………48
表4-1-2 數學小組討論上課狀況記錄表………………………………………………59
表4-2-1 學生105學年第二學期之期末成績……………………………………………76
表4-2-2 依學生105學年第二學期之期末成績之四人小組分組表……77
表4-2-3 第一次分組後小組成績狀況表……………………………………………………78
表4-2-4 第二次分組後小組成績狀況表……………………………………………………79
表4-2-5 期中考成績與上一個學期T檢定比較分析結果……………………80
表4-2-6 期末考成績與期中考成績T檢定比較分析結果……………………81
表4-2-7 105學年第二學期與106學年第一學期成績T檢定比較分析結果…81
表4-2-8 各階段成績成對樣本t檢定比較表……………………………………………8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第五版)。臺北市:五南。
王承鎬(2009)。探討高中職學生對學習態度的差異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石兆蓮(2002)。合作學習對兒童溝通表達能力影響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石柳棻(2006)。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對國二學生數學學習動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策略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朱敬先(1995)。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臺北市:五南。
何琦瑜、賓靜蓀、張瀞文(民101)。十二年國教新挑戰:搶救「無動力世代」。親子天下,33,136-143。
余建志(1998)。國民中學校外教學推行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雯婷(1998)。國二數學科合作中配對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在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沈秀燕(2015)。高二數學課室中從合作學習邁向數學探究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周立勳(1994)。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周祝瑛(2009)。邁向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由繁化簡的高中、職免試入學方案。教育資料集刊,第42輯,25-42。
周霆(2004)。商職二元一次不等式與線性規劃問題錯誤類型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大森(2001)。台灣技職教育轉型的社會學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林生傳(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學評析,中華民國課程與教育學會,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3-28。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林青蓉(2006)。合作學習教學法促進國ㄧ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婉儀(2015)。學習共同體導向數學課室中學生學習活動之分析研究─以一所中學的班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進材(2001)。教學效能研究的取向、典範及趨勢之探析。初等教育學報,14,105-135。
范毓娟(1994)。在國中理化課程中試行建構主義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范聖佳(2001)。國中數學教師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韋佳伶(2015)。國中數學課進行合作學習輔以認知學徒制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夏林清等譯(1998)。行動研究方法導論 (原作者:Altrichter,Posch & Somekh)。臺北市:遠流。
孫志麟(民92)。教師自我效能的概念與測量。教育心理學報,34卷,2期,139-156。
徐國樹(1996)。淺談高職數學的教與學。技術及職業教育,35期,33-34。
翁秉仁(2005)。談九年一貫數學。取自http://www3.math.ntu.edu.tw/community/viewtopic.php?CID=7&Topic_ID=47
張世平(1996)。行動研究法。見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世忠(2002)。協同教學之研究與省思:以兩位國中初任教師為例。教育研究資訊,10(4),139-158。
張亞敬(2014)。國中數學初任教師實施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金淑(2005)。合作學習之理念與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31期,45-60
張春興(2011)。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靜嚳(1995)。何謂建構主義?建構與教學:中部地區科學教育簡訊,3。
張靜嚳(1999)。國中低學習成就班的雙環數學教學。科學教育學刊,7(3),199-216 。
莊哲瑋(2014)。臺南地區高職數學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以二次曲線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芳菊(民100)。老師一定要做的4個轉型。親子天下,21,144-147。
郭岱益(2014)。影響國中生數學學習態度之行動研究-以高雄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明田(2011)。以合作式數學寫作提升高職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成就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郭重吉、江武雄、張文華(1997)。中學數理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I)--教師轉變與課程調整。科學教育學刊,5(3),295-320。
郭惠茹(2002)。高職數學教師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伯璋(1990)。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臺北市:南宏。
陳伯璋(1995)。我國中小學課程統整與連貫問題之檢視。台灣教育,540,11-15。
陳君毅(2014)。數學閱讀融入高中數學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志賢(2016)。合作學習法在國中數學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育捷(2015)。翻轉教室對於國中學生數學學習成效與態度影響之行動研究─以一元一次方程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陳美貞(2011)。改變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習低成就的學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陳嘉陽(2005)。教育概論。台中市: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彭兆宇(2013)。一位國中七年級數學科教師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俊程(2010)。合作學習對國中七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與數學焦慮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市:五南。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楊豪森(2002)。高職教育面臨的衝擊。技術及職業教育,69期,48-49。
廖碧珠(2006)。合作學習對國中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態度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趙居蓮(譯)(1997)。學習與教學(原作者:Gagne',R.M)。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85)
歐用生(1994)。提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習資訊,11(2),1-6。
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踐與反省。臺北市:心理
蔡永巳(1997)。國二理化科試行合作學習之合作式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鄭凱元(民103)。六成考生樂當高職生。天下雜誌,551,98-99。
賴雅芬(1997)。國小教師利用鄉土教學活動進行環境教育之參與式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順榮(1998)。合作學習對輕度智障學生閱讀學習成效及同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二、英文部份
Carr, W.& Kemmis, S.(1986). Becoming critical. Philadephia, PA:The Falmer Press.
Doolittle, P.E.(1998). Vygotsky's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a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cooperative learning.
Revrieved from: http://www.chre.vt.edu/f-s/doolittle/research/vcl.pdf.
Druen, P. E. & Cherrington, A. (1992).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group work versus independent practice on the learning of some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v92(2), 80-83.
Elliott, John.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Milton Keynes and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Ewing.(2011). Direct Instruction In Mathematics: Issues For Schools With High Indigenous Enrolments: A Literature Review. Australian Joum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6(5), 64-91.
Gunter, M. A., Estes, T. H., and Schwab, J. H.(1995). Instruction: A models approach, Boston, MA: Allyn & Bacon.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4b).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4th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Johnson, D.W.,& Johnson, R.T.(1987)。Structuring Cooperative Learning:Lesson Plans for Teachers. Edina, MN: Interation Book Company.
Lewin, K. (1945).The research center for group dynamics a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ometry, 8(2), 126-136.
Lewin, K. (1952). Group decision and social change. 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
Maslow. A.H.(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370-96
Maslow. A.H.(1968). 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 New York,NY: Van Nostrand.
McKernan, J. (1996).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A Handbook of Methods and Resources for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New York,NY: Kogan Page.
Oja, S. N., & Smulyan, L.(1989).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New York, NY: The Falmer Press.
Slavin, R. E.(1990a).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6(2), 31-33.
Slavin, R. E.(1990b). Cooperative learning. Celin Rorers: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the primary school, New York, NY: KKY.
Zuber Skerrit.(1992). Action Research: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Higher Education.London, England: Kogan Page Limited.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