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107201510535800
DOI 10.6846/TKU.2015.00616
論文名稱(中文) 國軍防諜之情報蒐集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Intelligence Collection in R.O.C. Military Anti-espionage Work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3
學期 2
出版年 104
研究生(中文) 薛閔隆
研究生(英文) Min-Lung Hsueh
學號 79933018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英文
口試日期 2015-06-22
論文頁數 13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介正
委員 - 汪毓瑋
委員 - 馬振坤
關鍵字(中) 情報
反情報
防諜
情報蒐集
關鍵字(英) Intelligence
Counter Intelligence
Anti-espionage
Intelligence Collec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世界各國無不極力的對國家及國防之安全為護工作,盡最大的力量。防諜工作為確保國家安全之重要情報作為之一。自古兵機貴於密,保守軍事秘密事務,直接關係到軍隊的生存與發展、戰爭的勝利與失敗,必須慎之又慎,故在國際社會中的間諜竊密活動,並不因和戰情勢發展與敵友關係之轉換而有所舒緩,是一場永不停止的無形戰爭。
    隨著兩岸交流日益熱絡,諸多開放及合作政策下,是否仍有對岸情治機構個人員伺機吸收我國或國軍人員以各種方式獲取攸關我國家安全之重要機密,仍須深入觀察。緣此,為進一步探討共諜在臺從事情報活動之策略、範圍以及影響,從近年來我國所偵破之共諜案例中加以分析整理,探究共諜案發生之原因。
    本文第一章為緒論部分,內容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架構、文獻探討與研究限制、相關名詞之解釋與內涵;第二章:國軍防諜機制與情報蒐集工作,內容包括國軍防諜組織變革、國軍防諜工作概述、情報蒐集規範與方式;第三章:近年國軍共諜案例分析,內容包括中共間諜滲透及吸收之模式、近年破獲國軍共諜案之案例概述、共諜案例特性分析;第四章:國軍防諜之情報蒐集工作檢討及策進,內容包括國軍防諜問題之探討、現行情報蒐集工作面臨之挑戰、未來情報蒐集工作之策進;第五章:為結論部分,內容包含了研究心得與研究建議。
    本研究期能藉由相關論文、書籍及網路等資料及資訊,瞭解、歸納我國及國軍現行防諜工作之情報蒐集法源依據、機制及作法,以符合依法行政原則,另經由我國及國軍近年來發生之重大共諜案件加以分析整理,進而瞭解發生共諜案之因素,並找出國軍現行防諜工作之情報蒐集機制上之問題。
英文摘要
“Security is of foremost and utmost importance”.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will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safeguard its country and intelligence. Anti-espionage is an important intelligence act to ensure a country’s security. From ancient times, intelligence has been confidential. Keeping military secret directly relates to a force’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a war’s victory or defeat. Therefore, it must be extremely careful. Despite this, spy activity around the world is not easing up because of situation development and enemy-friend relation change. It is a never-ceasing invisible war.
Exchange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vibrant. With so many open and cooperation policies, is it possible that Chinese intelligence personnel would find any opportunity to induct Taiwanese or Taiwan’s military personnel and obtain important secrets related to Taiwan’s security? This remains to be seen. As such, in order to further discuss the strategy, scope and effects of Communist spies engaging in intelligence activity, we will analyze Communist spy cases which have been cracked down by Taiwan in recent years. Moreover, we will discuss the reasons why they took place.
Chapter 1 is an introduction, including motivation and purpose, research method and structure,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limits, explanation and implication of related terms. Chapter 2 covers military anti-espionage mechanism and intelligence gathering, including change of the military anti-espionage agency, brief view of military anti-espionage task, intelligence gathering regulations and methods. Chapter 3 offers an analysis on spy cases in the Taiwan military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pattern of infiltration and induction by Communist spies, overview of spy cases in the Taiwan military that have been cracked down in recent years,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spy cases. Chapter 4 contains a work review and planning of intelligence gathering by the Taiwan military anti-espionage agency, including discussion of anti-espionage problem in the Taiwan military, challenges that faces the current intelligence gathering task, planning of intelligence gathering task in the future. Chapter 5 is a conclusion, including reflection on the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through related theses, books, the Internet, etc., understand and generalize references, mechanism and approach of intelligence gathering laws related to Taiwan’s and the military’s existing anti-espionage task, in order to conform to law and regulation. Besides, we will analyze key spy cases which have taken places in Taiwan and the military in recent years. The purpose is to understand the cause behind these spy cases. Finally, we will identify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intelligence gathering mechanism of the military’s existing anti-espionage task.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謝辭	i
論文提要	ii
Abstract	iii
章節目錄	iv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壹、研究動機	2
貳、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方法、架構與限制	4
一、研究方法	4
二、研究架構	6
三、研究限制	8
第三節  文獻探討	9
一、國內之相關著作	9
二、中國大陸之相關著作	13
第四節  情報相關名詞之解釋與內涵	17
壹、情報(intelligence)與反情報(counter intelligence)	17
貳、間諜行為	19
參、反制間諜工作、違常人員、防諜工作(Anti-espionage Works)	19
肆、保防工作	21
伍、情報蒐集(Intelligence Collection)	21
陸、中共間諜與國軍共諜	22
第二章 國軍防諜機制與情報蒐集工作	25
第一節  國軍防諜組織變革	25
壹、黃埔建軍時期	25
貳、北伐統一時期	26
參、剿共安內時期	27
肆、對日抗戰時期	28
伍、復員戡亂時期	29
第二節  國軍防諜工作概述	33
壹、國軍反情報工作及防諜工作區分	33
貳、現行國軍反情報與防諜工作相關法令	37
第三節  國軍情報蒐集規範與指向	58
壹、防諜工作之特性	58
貳、情報蒐集工作的基本要領	60
參、國軍現行情報蒐集工作規範	62
肆、國軍現行情報蒐集工作任務	65
伍、國軍現行情報蒐集工作方式	65
第四節  小結	69
第三章 近年國軍共諜案例分析	71
第一節  中共間諜滲透及吸收之模式	71
壹、提供協助,誘吸臺商蒐情:	72
貳、利用習性,威逼利誘吸收:	72
參、多點滲透,尋求蒐情契機:	73
肆、擅用財利,贈予錢財收買:	73
第二節  近年破獲國軍共諜案之案例概述	74
第三節  國軍間諜活動重大案例	79
壹、海軍劉岳龍上士洩密案:	79
貳、中科院黃正安竊密案:	81
參、陸軍羅賢哲少將洩密案:	82
肆、空軍蔣姓上尉洩密案:	83
第四節  共諜案例特性分析	85
第五節  小結	86
第四章 國軍防諜情報蒐集工作檢討及策進	89
第一節  國軍防諜問題之探討	89
壹、國軍現行防諜線索清查運作模式	89
貳、國軍現行防諜工作執行限制因素研析	93
第二節  現行情報蒐集工作面臨之挑戰	97
壹、兩岸開放政策	97
貳、國家認同分歧	98
參、所需投注資金龐大	98
肆、在法規制定上	99
第三節  未來情報蒐集工作之策進	100
壹、在執行工作上	100
貳、防制要領	103
第四節  小結	104
第五章  結論	105
壹、精進保防教育與強化安全共識	106
貳、加強情蒐作為與增進預警防處	107
參、建立平戰結合與安全部署作為	107
肆、提升保防幹部與科技調查能力	108
參考文獻	110
一、中文文獻	110
(一)政府出版品	110
(二)中文專書	112
(三)期刊	121
(四)學位論文	125
(伍)大陸文獻	127
(六)網站	129
二、英文文獻	132
(I)Books	132
(II)Documents	135

表目錄
表- 1我國破獲國軍共諜案例	74
表- 2國軍共諜案例之情報蒐集為為分析	8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政府出版品
國防大學軍事學院,《國軍軍與辭典》,修訂本,台北:國防部,2004年3月。
陸軍總司令部政治作戰部,《陸軍基層政治作戰訓練教學參考資料彙編》,初版,桃園:陸軍總司令部政治作戰部,2000年。
陸戰戰術學彙編簒委員會,《陸戰戰術學》,初版,桃園:國防部陸軍總司令部,2003年10月。
國家安全會議,《2006國家安全報告書》,初版,台北,國家安全會議,2006年5月。
立法院公報,69卷57期,1980年。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政工史稿》,初版,台北:國防部,1960年7月。
政治作戰學校政治作戰研究班,《情報戰》,再版,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教育處,1981年12月。
清流月刊編輯委員會,《國家安全》,再版,台北:清流雜誌社,1999年。
陸戰戰術學編篡委員會,《陸戰戰術學第三冊》,初版,台北:陸戰戰數學學會,2002年。
陸戰戰術學彙編簒委員會,《陸戰戰術學》,初版,桃園:國防部陸軍總司令部,2003年10月。
國軍政戰史稿編篡委會,《國軍政戰史稿(上)》初版: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1983年5月1日。
殷培原,《從事及參與國防安全事務人員安全調查辦法逐條釋義及案例解析》,初版,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2001年12月,頁18。
監察院2003年4月22日(九二)院台國字第0922100118號糾正案。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當前基層政戰幹部實務工作作法指導要點》,初版,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2001年。
政治作戰學校政治作戰研究班,《情報戰》,再版,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教育處,1981年12月。
國軍政戰史稿編篡委員會,《國軍政戰史稿(上)》,初版,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1973年5月1日。
國軍政戰史稿編篡委員會,《國軍政戰史稿(上)》,初版,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1983年。
清流月刊編輯委員會,《國家安全》,再版,台北:清流雜誌社,1999年6月。
陸軍總司令部政治作戰部,《陸軍基層政治作戰訓練教學參考資料彙編》,初版,桃園:陸軍總司令部政治作戰部,2000年。
法務部調查局,《台海及中國大陸地區偷渡問題研究調查》,初版,
台北:調查局共黨問題研究中心,2001年4月。
清流月刊編輯委員會,《國家安全》,初版,台北:清流雜誌社,1998年。
陸軍總司令部政治作戰部,《陸軍基層政治作戰訓練教學參考資料彙編》,初版,桃園:陸軍總司令部政治作戰部編印。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軍事心理作戰-政治作戰與心理戰》,初版,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1993年。

(二)中文專書
丁渝洲,《丁渝洲回憶錄》,初版,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王永志主編,《2006世界年鑑》,初版,台北:中央通訊社,2005年12月。
王思誠,《滲透與反滲透》,初版,台北:天人出版有限公司,1984年12月。
王國璋,《學術論文的寫作方法與論述》,台北:時英出版社,2010年4月。
王崑義著,《反三戰系列之一-中共對台輿論戰》,初版,台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6年4月。
左竹然,《孫子兵法真義》,台北:中華戰略學會,2014年3月。
司徒達賢,《企業政策與策略規劃》,初版,台北:東華書局,1980年。
朱志宏,《公共政策》,初版,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2004年。
朱蓓蕾,《兩岸交流的非傳統性安全》,初版,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5年3月。
朱艷芳、謝復剛,《國防實務研究方法》,台北:朱豔芳出版:前程文化總經銷,2005年6月。
何智霖等紀錄整理,《汪敬煦先生訪談錄》,出版,台北:國史館,1993年。
吳奇英,《非直接軍事武力作戰的理論與實踐》,初版,台北:大航家出版,2005年4月。
吳庚,《行政法之倫理與實用》,增訂七版,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8月。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8月。
宋筱元,《國家情報問題之研究-情報與國家關係之分析》,初版,台北:中央警察大學, 1999年11月。
李士珍,《六十年來的中國警察》,初版,台北:中央警官學校。
李允傑、丘昌泰合著,《政策執行與評估》,第一版,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3月。
李白虹,《防阻顛覆戰爭的心理戰略》,初版,台北:台灣新生報社出版部,1981年10月。
杜陵,《情報學》,初版,台北:中央警官學校,1972年10月。
杜陵,《情報寫作藝術》,桃園:中央警官學校,1988年4月。
沈道震等,《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可能性研究》,初版,台北:遠景基金會,2001年。
汪毓瑋,《新安全威脅下之國家情報工作研究》,初版,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3年3月。
周鐵健等,《台澎防衛作戰與政治作戰》,初版,台北:政治作戰學校,2004年。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初版,台北:三民書局,1981年。
林紀東,《行政法》,修訂四版,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9月。
林惠平,《國安偵防工作現有法律在執行實務上的探討》,台北:法務部調查局研究發展成果報告,2002年。
紐文英,《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13年9月。
姚愷如,《國家安全警察》,初版,台北:中央警官學校,1963年7月。
洪文玲等箸,《警察人員法律須知2》,三版,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10月,。
洪陸訓,《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初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
洪陸訓,《國軍政戰制度與各國政戰工作簡介》,初版,台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科學研究中心,1995年。
胡文彬,《我國現代情報工作簡史》,台北市:胡天出版社,1995年7月。
胡文彬,《情報學》,再版,台北:作者自版,1999年8月。
夏珍,《中立:國家調查員王光遠解密》,初版,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馬振坤等箸,《反三戰系列之二-中共對台心理戰》,初版,台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6年4月。
馬振坤著,《反三戰系列之一-中共對台心理戰》,初版,台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6年4月。
桂京山,《反情報工作概論》,初版,台北:中央警官學校,1977年8月。
翁明賢,《突圍-國家安全的新視野》,初版,台北:時英出版社。
翁明賢著、蘇進強編,<美阿戰爭對台澎防衛作戰的啟示>,《美國反恐戰爭-台灣觀點》,初版,台北:台灣英文新聞公司,2002年。
張中勇,《各國安全制度》,再版,台北:中央警察大學,1996年5月。
張中勇,《情報與國家安全之研究》,初版,台北:三峰出版社,1991年。
張文廣,《情報戰》,修訂,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教務處,2000年9月。
張式琦,《國家情報》,台北:國防部情報局,1983年6月。
張殿清,《情報與反情報》,初版,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
張殿清,《間諜與反間諜》,初版,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8月。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初版,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12月。
陳明通等著,《民主化新台灣國家安全觀》,初版,台北:先覺出版社,2005年11月。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2003年7月。
陳敦源,《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的觀點》,初版,台北:韋伯文化事業。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情治機關的弔詭》,初版二刷,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彭懷恩編著,《新政治學Q&A》,初版,台北:風雲論壇,2004年4月。
曾章瑞等箸,《新世紀國家安全與國防思維》,初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5年6月。
曾瑞章等編著,《從美國九一一事件的啟示探討非傳統性安全威脅下國軍因應作為》,台北: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2002年5月。
鈕先鍾,《戰爭新境界-政治作戰的現在與未來》,初版,台北:國防部計畫局編譯室。
黃秋龍,《非傳統安全研究的理論與實際》,初版,台北:法務部調查局,2004年6月。
楊壽山,《各國安全制度》,初版,台北:中央警官學校,1983年。
趙明義,《當代國家安全法制探討》,初版,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6月。
趙森嚴、林吉鶴,《犯罪偵查原論》,初版,桃園:中央警官學校,1985年。
蔣介石,《反攻大陸作戰訓練要綱》,初版,台北:國防部,1970年12月。
蔣總統中興講話總及編輯委員會,《蔣總統軍事建設講話詞(卷一)》,初版,台北:蔣總統中興講話總及編輯委員會,1971年12月。
蕭台福,《情報的藝術-新時代智慧之戰》,台北市:時英出版社,2015年2月。
鄭介民,《軍事情報學》,初版,台北:國家安全局,1958年。
謝瑞智主編,《警察百科全書(七)-刑事警察》,初版,台北:正中書局,2000年1月。
蘇進強,《全球化下的台海安全》,初版,台北:楊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9月。
Arthur S. Hulnick,蕭光霈譯。情報與國土安全。台北市:國防部辦公室,2006年10月。
Christopher Coker著、國防部譯,《Waging War Without Warriors ? The Changing Culture of Military Conflict:沒有戰士的戰爭 》,初版,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6年4月。
Cynthia M. Grabo,尹元隆譯。洞燭先機:奇襲之戰略預警。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9年3月。
Jan-Erik lane,Svante Ersson著,何景榮譯,《新制度主義政治學》,初版,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公司,2003年。
John Hill註,歐冠宇譯,<Defections reveal extent of China’s espionage operations;中共間諜活動現形>,《國防譯粹》,台北:國防部,第卅三卷第三期(2006年3月)。
Michael Roskin、Robert L.Cord等著,劉后安、洪聖斐等譯,《Political Science An Introduction;政治學的世界》,初版,台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7月。
Paul A. Smith, Jr.著、洪陸訓等譯,《On Political War:論政治作戰》,初版,台北:政治作戰學校,2003年12月。
P. Paul Heppner、Mary J. Heppner,王麗斐等編譯。研究論文寫作:撰寫與投稿的武功秘笈。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2009年12月。
Sherman Kent,劉微、肖皓元譯。戰略情報:為美國世界政策服務。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年12月。
Stuart E. Johnson等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New challenges, News Tools for Defense Decisionmaking:國防決策的新挑戰與新工具》,初版,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6月。
William E. Odom,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Fixing Intelligence For a More Secure America;情報改革》,出版,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5月。

(三)期刊
王崑義,<美國的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兼論911事件以後臺海兩岸的處境>,《遠景季刊》,第3卷第2期(2002年),台北:遠景基金會。
王章陵,<共黨特務組織的分析>,《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十六卷第十期。
吳文進,<破除資訊安全的迷思>,《清流月刊》,台北:清流雜誌社,2006年5月。
吳傳國,<軍事安全之探討>,《國防雜誌》,第十六卷第七期(2001年1月)。
呂方城,<戰略情報中情報障礙之研究>,《國防雜誌》,第十六卷第五期(2000年11月)。
宋筱元,<情報研究-一門新興的學科>,《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三十三期(1998年)。
李化成,<從「國防二法」論我國軍事安全機制>,《軍事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級》,初版,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2000年,頁
李正屏,<「軍事安全」的意義、範圍與研究方法之芻議>,《軍事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2000年12月。
周元浙,〈論國防行政之概念〉,《國防管理學院學術研究集刊》,第一輯(1997年3月)。
林文程,〈亞太安全體系與台灣的國家安全〉,《理論與政策》,10卷1期(1995年12月)。
林倩如、殷培原,<對執行國防安全事務人員實施安全調查之範圍與界限>,《第十屆國防管理學術紀實務演討會》,台北: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2001年。
胡至沛,<新制度主義的檢視與醒思>,《中國行政評論》,第十一卷第一期(2001年1月)。
孫國祥,<東南亞區域安全概念的發展>,《東南亞區域整合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5年11月。
張中勇,<國際恐怖主義的演變與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季刊》,第4卷第1期(2002年1月)。
張文廣、李照德,<憲兵對「反恐」之認知與角色之演變>,《國家安全與憲兵任務學術研討會》,台北:憲兵學校,2003年7月。
張有若,<兩岸軍中保防安全機制之較>,《保防專題研究論文集》,2003年9月,(台北)。
郭吉助,<國安會之定位、組織與功能調整析論(上)>,《軍法專刊》,2001年11月,(台北)。
郭承天,<新制度論與政治經濟學>,《中國政治學會2000年年會-邁向21世紀的政治》,台北:中國政治學學會,2000年。
彭維浩,<國家機密保護法通過後如何調整建構國家機密維護機制>,《保防專題研究論文集》,台北:總政治作戰局保防安全處,2003年10月。
黃秋龍,<反恐怖主義情報執法困境與體制創新之研究>,《警學叢刊》,第三十六卷第四期(2006年1月)。
黃振榮,<公務人員任用法修正重點研析>,《考銓季刊》,三十期(2002年4月)。
廖述賢,<從「艾舍隆」事件論科技情報的重要性>,《國防雜誌》,第十七卷第一期(2001年7月)。
趙建中,<因應恐怖攻擊與中共超限戰法彈反情報工作應有之作為>,《保防專題研究論文集》,台北:總政治作戰局保防安全處,2003年。
趙建中,<美軍軍事反情報在戰後角色與功能之研究>,《美軍推翻海珊後政權重建之政治作戰研究(一)》,初版,台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4年。
趙建中,<第二次波灣戰爭美軍反情報機制、作為與其戰後功能之研究>,《國防雜誌》,20卷19期 (2004年),台北:國防部。
蔡萬助,<全民國下思維下軍事情報整合之研究>,《軍事社會科學專題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4年12月。
賴世上,<從情報(反情報)戰觀點探討政治作戰在經常戰備與應急戰備階段應有之作為>,《保防專題研究論文集》,台北:總政治作戰局保防安全處,2003年10月。
賴岳謙,<法國國防安全與保護體系研究>,《軍是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2000年12月。
總政治作戰局保防安全處,<美伊戰爭兩國相關保防安全措施之優缺失暨我們應有的認知>,《保防專題研究論文集》,2003年9月,(台北)。
盧基鵬,<萃取SWOT分析關鍵性策略因素之實證研究>,《育達學院學報》,第8期(2004年8月),頁96。
(四)學位論文
王漢國,《中共情報戰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74年6月。
呂謙宜,《中、美國家安全會議組織與功能之比較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李光中,《後冷戰時期美國情報體系改革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李震華,《顛覆言論之限制基準-以美國法為中心》,台北:輔仁大學法研所碩士學位論文,1988年6月。
林倩如,《國防法地三十二條之研究-以「安全調查」為中心》,台北: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5月。
黃一修,《中共軍事情報的角色與功能》,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碩士論文,2009年6月。
孫聖欽,《從美伊戰爭探討軍事反情報之建構與限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5月。
莊叔冠,《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沿革與功能》,台北:中國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陳姵婷,《我國反情報工作初探》,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研究所,2012年8月。
陳興國,《兩岸軍隊政治教育之比較研》,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學社會科學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004年5月。
熊卓軍,《二十一世紀安全威脅下之我國反情報工作》,台北: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劉茂昌,《司法行政部調查局與美國聯邦調查局之比較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68年。
劉章遠,《中共警察偵防體制研析》,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鄭余豪,《從美國聯邦調查局之組織探討我國政治偵防與犯罪偵查之劃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6月。
鄭炳利,《情報蒐集與運用對國家安全重要性之研究-以1996台海危機為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3月。


(伍)大陸文獻
David Owen,林捷逸譯,《間諜:特務情報世界揭密全紀錄》,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3月。
Frederic Wakeman Jr注,梁禾譯,《Spymaster:Dai Li and Chinese Secret Servce: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初版,北京:團結出版社,2004年。
中國台灣問題幹部讀本編委會,《中國台灣問題》,初版,北京:九州圖書出版社,1998年。
中國政府機構名錄編輯部,《中國政府機構名錄-中央卷下》,初版,北京:新華通訊社,1993年。
王逸舟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初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朱建新、王曉東著。,《各國國家安全機構比較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年3月。
李耐國,《軍事情報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宋濤,《百年經典間諜全紀錄》,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1月。
宗衛等,《情報與國家安全-進入21世紀的各國情報機構》,二版,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頁54。
施伯恩主編,《間諜的故事》,新北市: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1月。
洪堡,《中央情報局檔案》,初版1刷,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7月,頁59-68。
索奇,《美女與間諜》,初版,香港:香港皇豐出版社,2005年1月。
馬維野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第一版,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高金虎主編,《諜報魔術師》,北京:東方出版社,2012年5月。
孫建民等編著,《情報戰戰例選析》,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
國家安全公民手冊編寫委員會,《國家安全公民手冊》,初版,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張湘紅,《世界雙面間諜檔案解密》,新北市: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4月。
張曉軍,《軍事情報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張殿清,《特殊的較量》,初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年10月。
張殿清。間諜與反間諜。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8月。
張殿清。情報與反情報。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11月。
情報與國家安全課題組,《情報與國家安全》,1版2刷,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5月。
劉志才,《保密法概論》,初版,北京:京城出版社。
閰普中,《軍事情報學》,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8月。
薛曉源、陳家剛主編,《全球化與新制度主義》,初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11月。
郝在今,《中國秘密戰:中共情報、保衛工作紀實》,初版,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年1月。

(六)網站
美國國防安全局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dss.mil
911美國驚爆事件,網址:http//www.iwant-in.net/event/20010911usa/
HiNe新聞網,網址:http://times.hinet.net/news
中央社新聞,網址:http://news.yam.com/cna/politics/
中華民國國防部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mnd.gov.tw
內政部警政署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npa.gov.tw/
自由時報新聞網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國家安全局網站網址:,http://www.nsb.gov.tw/index01.html
法務部調查局網站網址:,http://www.mjib.gov.tw/
立法院法律系統網址:,http://lis.ly.gov.tw/lgcgi/lglaw
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00135大紀元新聞網,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
環球時報,網址:http://big5.xinhuanet.com/
蘋果日報,網址:http://www.appledaily.com.tw/
中時電子報,網址:http://tw.news.yahoo.com/
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新頭殼,網址:http:// newtalk.tw/news/2014/02/21/44626.html
聯合報臺灣法律網,網址:http://www.laetw.com/
中央廣播電臺,網址: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44998。
Ettoday新聞雲,網址: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1026/119145.htm。
新浪新聞中心,網址: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211/11739512.html。
Pchome個人新聞臺,網址: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03741744。
東森新聞網,網址:http://gb.ettoday.com.tw
法務部調查局網站,網址:http://www.mjib.gov.tw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址:http://npl.ly.gov.tw/do/www/billntroductionContent?id3
新華網,網址:http://big5.xinhuanet.com/
中國新聞研究中心,http://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3696
維基百科,網址:http://zh.wikipedia.org/
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網址:http://www.zytzb.cn/09/introduce/20091010_577660.html
苗栗縣警察局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miaoli.gov.tw
獨台會網站,網址: http://www.cotaiwan.info/TW400

二、英文文獻
(I)Books
C. Offe, Varieties of Transition(Cambridge, MA:The MIT Press,1996).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Intelligence:A Consumer’s Guide to Intelligence》,Washington D.C.:CIA,2000.
D.B. Robertson, “The Return to History and the New Insitutionalism i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Social Science History Vol.17,No.1(1993).
David Easton,《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1965.
Douglass C.North,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reformance.
H. Fin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P.J. DiMaggio and W.W. Powell,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Chicago,IL: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1).
J. G. March, and J. P. Olsen, Rediscovering Institutions:the Organizational Basis of Politics.
J. G. March, and J.P. Olsen , Rediscovering Institutions:the Organizational Basis of Poitics(New York:Free Press,1989)
J.S Coleman,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Cambridge,MA:The Beiknap Press, 1990).
Jan-Erik Lane, and Svante Ersson, The New Institutional Politics(New York:Routledge,2000).
Jeffery Richelson,The U.S Intelligence Community(Cambridge:Ballinger Publishing Co.,1996)。
Kenneth A. Shepsle, “Studying Institutions Some Lessons from the Rational Choice Approach,”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Vol.1, No.2(1986).
Oliver E. Williamson,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Taking Stock,Looking Ahead,” J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No.38(2000).
P.Hall and R.C. R. Taylor,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Peter Scheartz,《The Art of the Long View:Planning for the Furure in an Uncertain World》,Doubleday,New York,1996.
R. Grafstein, “Rational Choice:Theory and Insititutions” in K. R. Monroe, ed ., 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Politics:A Critical Reassessment of the Theory of Reassessment of the Theory of Rational Action(New York:Harper Collins,1991).
R. Grafstein, “Rational Choice:Theory and Institutions” in K.R Monroe, ed ., 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Politics:A Critical Reassessment of the Theory of Rational Action(New York:Harper Collins,1991).
R. R. Alford and R. Friedland,Power of Theory:Capitalism,the State,and Democrac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Richard Smoke, “Narional Security Affair” Fred I. Greenstein ed. International Politics(Massachuestts: Addison-Wesley Publish Company ,C 1975).
Textes relatifs a l’organisation de la defense, les edfense des journaux officiels, Paris,mai2000.
Walton H. Hamilton, “Institution” ,in Seligman, E. R. A. eds.,E. R.A. eds., Encyclopaedia of the Scoial Science, No.8(London:Mackillan,1932)。

(II)Documents
Annual Threat Assessment of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y for the Senae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 , 2009.3.10.p1-3. , see: http://www.dni.gov/testimonies/20090310_testimony.pdf
David Morgan, U.S. Adopts Preemptive Counterintelligence Strategy, 2005/0325, see: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articles/A10397html .
James M. Olson, The 10 Commandments of Counterintelligence , Studies of Intelligence, Fall-Winter 2001, No.11,see:https://www.cia.gov/library/center-for-the-study-of-intelligence/csi-publications/csi-studies/studies/fall_winter_2001/article08.html
Ford Becomes Another Chinese Casualty,2010/1129,Strategy Page,http://www.strategypage.com/htmw/htintel/articles/20101129.aspx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 Executive Order 12333 United States Intelligence Activities, available from http://www.fas.org/irp/offdocs/eo/eo-12333-2008.pdf
Managing Global Insecurity Project, MGI Project,see:http://www.brookings.edu/
National Counterintelligence Executive , What is Counterintelligence , see:http://www.ncix.gov/about/about.php
The National Counterintelligence Executive, About the National Counterintelligence Executive , 2005/0504, see:http://www.nacic.gov/about/index.html
Todd J P fannestiel ,Rethinking the Red Scare:The Lusk Committee and New
The Nation Counterintelligence Executive, About the National Counterintelligence Executive ,http://www.nacic.gov/about/index.html.
William J. Clinton. Executive Order 12949, 9 February 1995. See http://www.fas.org/irp/offdocs/eo12949.htm/
William J. Clinton. Executive Order 12958, April 17 1995, see:http://www.fas.org/irp/offdocs/eo12958.htm/
http://www.firstworldwar.com/source/espionageact.htm。
http://www.lib.byu.edu/~rdh/wwi/1918/usspy.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