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107201115263700
DOI 10.6846/TKU.2011.00778
論文名稱(中文) 我國私立大學院校產學合作現況與策略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he Strategies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2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李東榮
研究生(英文) Dong-Rong Li
學號 69672012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英文
口試日期 2011-06-14
論文頁數 10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鈕方頤
委員 - 楊瑩
委員 - 王維元
關鍵字(中) 私立大學院校
產學合作
關鍵字(英) Universities in Taiwan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四項:一、瞭解我國私立大學院校產學合作的現況;二、理解我國私立大學院校產學合作的困境;三、探求我國私立大學院校針對產學合作的困境所採取的因應策略;四、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意見,以提供各私立大學院校作為參考。
本研究以文件分析法及半結構式訪談法為研究方法,以四間私立大學院校為訪談對象,研究工具為自製的「我國私立大學院校產學合作之狀況訪談大綱」。
本研究歸納出以下結論:
壹、我國私立大學院校產學合作的現況
一、受訪學校位置不影響產學合作;
二、各校產學合作分類方式不同;
三、人文學科領域在產學合作中的比例是偏低的;
四、各校產學發展策略皆不相同;
五、受訪學校的產學經費多來自外界;
六、拓展產學合作的規模可解決財務的困難;
七、受訪學校皆有聘請外界專業人員到校指導。
貳、我國私立大學院校產學合作的困境
一、受訪學校面對設備問題時有各自的因應方式;
二、受訪學校在跨領域整合上仍有待加強;
三、繁雜的行政程序會影響教師參與產學合作的意願;
四、教師升等仍無法以產學績效替代學術著作;
五、教師需注意研究成果是否有侵權或被侵權的情形;
六、政府對產學合作中的交易行為課稅是否會影響產學效果仍有待觀察。
参、我國私立大學院校產學合作的因應策略
一、租借場地或運用現有空間是多數受訪學校解決空間不足的辦法;
二、與校友合作、慎選合作對象與訂定契約可降低合作失敗的風險;
三、人力資源是各校資源整合平台發展的重點;
四、提高產學合作的理念層級可降低平息學校內部的糾紛;
五、教師應透過學校單位進行產學合作。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1)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industry (U-I) cooperation for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Taiwan; 2) to document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U-I cooperation; 3)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adopted by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U-I cooperation; and 4) to provide suggestions to private universities.
Research methodology for this study includes document analysi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Four private universities are selected to be studied.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I. Regar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I cooperation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1) The location of the universities does not influence U-I cooperation; 2) Classification of U-I cooperation differs among the universities; 3) The proportion of humanities field is low in U-I cooperation; 4) Universities adop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5) Expenditures for U-I cooperation are mostly from outside sources; 6) Expanding the scale of U-I cooperation may solve financial difficulties; 7) Universities have employed professionals as consultants. 
II. Regarding the difficulties of U-I cooperation faced by private universities:
1)Universities have developed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equipment 
problems; 2) Trans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3) Complicate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reduces faculty members’ desire to participate in U-I cooperation; 4) Faculty members’ performance in U-I cooperation is not considered in faculty promotion; 5) Faculty should watch out for infringement of research findings; 6) It is unclear what effects it might bring shall the government levy tax on U-I cooperation. 
III. Regarding the coping strategies adopted by private universities:
1)Universities have rented spa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pace 
deficiency; 2) Universities have carefully selected their cooperation partners, worked with alumni, and signed contracts to reduce the risk of failure; 3) Universities have built platforms to integrate university resources; and 4) Raising the level in charge of U-I cooperation may reduce internal dispute; 5) Faculty members should take on U-I cooperation projects through their universiti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產學合作基本意涵 	9
第二節 我國產學合作實施現況 	15
第三節 我國大學院校產學合作困境之相關研究 	32
第四節 我國私立大學院校產學合作現況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9
第四節 實施程序 	5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53
第一節 學校產學案件數量統計與學科領域分布 	53
第二節 學校產學合作基本條件 	58
第三節 學校產學合作運作機制 	62
第四節 學校產學合作內部資源 	72
第五節 智慧財產權與現行法令對產學合作之影響 	83
第五章 結論及建議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 	94
參考文獻 	97
中文部份	97
英文部分 	102
附錄 	105

表次
表2-1   我國產學合作中的培育育成企業領域	30
表2-2   我國2004 ~ 2008年研發經費 - 依執行部門區分	27
表2-3   我國2004~2008年高等教育部門研發經費	28
表2-4   國內大專校院產學合作之相關研究	35
表2-5   國內有關大專校院產學合作研究之困境內容	36
表2-6   2007、2008與2009年政府產學與政府委訓經費比較	40
表2-7   2007、2008與2009年爭取非政府產學經費比較	41
表2-8   2007、2008與2009年智權產出成果與應用效益比較	42
表2-9   2007、2008與2009年新創公司與其技轉比例比較	43
表2-10  2009年政府與企業投入公私立大專校院產學經費比較	43
表3-1   2009年私立高教體系校院評量結果	46
表3-2   2009年私立技職體系校院評量結果	47
表3-3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表	48
表3-4   訪談資料編碼示意	49
表4-1   大專校院學科三分類之歸納表	53
表4-2   A校產學案件數量及領域分布表	55
表4-3   C校產學案件數量及領域分布表	56
表4-4   D校產學案件數量及領域分布表	56
表4-5   受訪學校產學合作模式與項目	66
表4-6   受訪學校產學合作發展策略	70
表4-7   一般體系學校獎勵措施比較表	78
表4-8   技職體系學校獎勵措施比較表	79 

圖次
圖1-1 研究步驟圖 	7
圖2-1 實施產學合作可獲取之效益	19
圖3-1 研究架構圖	4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永成(2000)。高等教育資源分配經濟效益之研究。國立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江雪嬌(2005)。從大學知識產業化之觀點探討基礎科學與產業科技之連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4 年度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joychiang 940414),未出版。
江義平(2003)。以產學合作模式發展技術人力資源之研究-台灣省職業學校產學合作實施現況分析。技術學刊,15(1),139-148。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7)。中華民國科學技術白皮書(民國96 年至99 年)。(行政院第 3024 次會議核定),國科會,未出版。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9)。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核定本、民國98 年至101 年)。行政院第 3150 次會議通過,國科會。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0)。研發經費占GDP比率。統計資料庫。2010年12月20日,取自:https://nscnt12.nsc.gov.tw/WAS2/technology/AsTechnologyStatistics.aspx?ID=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0)。高等教育部門研發經費來源。統計資料庫。2010年12月20日,取自:https://nscnt12.nsc.gov.tw/WAS2/technology/AsTechnologyStatistics.aspx?ID=3
吳佳迪(2004)。教育部技專院校技術研發中心產學合作運作機制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青穗(2008)。我國創新育成中心推行產學合作之運作現況與困境。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吳清山、王令宜(2007)。我國大學教育改革的檢討與策進:1994-2007年。教育資料集刊,35,1-28。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台北:高等教育。
李秋緯(2003)。我國產學合作的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杜瑞澤(1996)。「產學合作於設計教育之重要性研究」,工業設計,25(2),台北,2-4。
辛世木(2006)。技職院校產學合作成果分析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昱伶(2008)。大學產學合作機制創新之研究-以台灣之科學園區為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孟繼洛(2003)。美國產學合作在技專校院的借鏡。技術及職業教育,78,20-25。
林均燁、林榮慶(2007)。「打破產學藩籬,追求學以致用」-產學合作教育之供需平衡與建置。產業管理評論,2(1),59-70。
林炎旦(1997)。專科學校建教合作策略內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姵君(2006)。我國大學產學合作現況與展望之研究─以學術型創新育成中心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清和(1994)。「產學合作之特色」。技職雙月刊,23,32-35。
法務部(2011)。科學技術基本法。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年7月17日,取自:http://law.moj.gov.tw/index.aspx
法務部(2011)。專科以上學校教師資格審定辦法。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年7月17日,取自:http://law.moj.gov.tw/index.aspx
洪東坡(2004)。公民營電廠工程專案之跨國技術學習與技術移轉之比較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倪周華(2007)。淺談大學校院產學合作成效、困境與因應之道。台經月刊,30(2),45-55。
高玉芬、何志峰(1996)。由策略聯盟剖析建教合作。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35,51-55。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2009)。經濟部技術處計畫。李國貞(主講者),運用政府資源推動產學合作計畫巡迴講座,亞東技術學院。 
張仁家、趙育玄(2005)。學校經營與管理:技職校院的創新、策略、卓越。台北:全華。
張彥輝、耿筠(2009)。美台高等教育機構產學合作之專利研發成本與授權收益比的比較。教育政策論壇,12(2),83-108。
張媛甯、郭重明(2008)。德、英、美三國產學合作教育及其對我國之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4,67-94。
教育部(2003)。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規劃研究專案報告。2010年12月19日,取自: 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344
教育部(2006a)。大專校院產學合作實施辦法。全國法規資料庫。2010年12月17日,取自於: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40025
教育部(2006b)。大專校院產學合作實施辦法總說明。教育部網站。2010年12月17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EDU01/EDU9725001/2006/9565-3.pdf
教育部(2010)。產學合作推廣單位。教育部產學合作資訊網站。2010年12月20日取自:http://163.18.2.95:8080/module/home/organization.aspx
教育部(2011)。產學合作整體績效。教育部電子報。2011年6月22日,取自:http://epaper.edu.tw/topical.aspx?topical_sn=555
教育部統計處(2009a)。大專校院學校數及學生數。教育部統計處。2010年12月19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956
教育部統計處(2009b)。教育經費占國民(內)生產毛額比率。教育部統計處。2010年12月19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956
教育部統計處(2010)。大專校院概況統計 (99學年度)。教育部統計處文宣刊物。2011年6月23日,取自:http://140.111.34.54/statistics/publication.aspx?publication_sn=1709
教育部統計處(2010)。各校基本資料庫檔案(99學年度)。教育部統計處網站。2011年6月23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5760 
陳明德(2008)。美國與台灣大學校院技術移轉情形比較之探索性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陳南鳴(2007)。產學合作、技術移轉與創新育成。技術及職業教育,78,8-12。
陳甦彰(2003)。離島地區技專校院推動產學合作的成效與發展策略。教育研究,53,74-79。
陳達仁(2008)。96年度大專校院產學合作績效評量結果。評鑑雙月刊,14,38-42。
陳達仁、耿筠(2009)。98年度大專校院產學合作績效評量。評鑑雙月刊,28,30-36。
曾銘深(2000)。OECD國家推動產學合作之做法。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5(3),80-98。
湯堯、成群豪(2004)。高等教育經營。台北:高等教育。
經濟部(2008)。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2011年6月22日,取自:http://www.sbir.org.tw/SBIR/Web/Default.aspx
經濟部(2010)。全國各育成中心簡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產學合作育成加值。2010年12月22日,取自:http://incubator.moeasmea.gov.tw/index.php
經濟部(2010)。收件及審查情形分析。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2011年6月22日,取自:http://proj01.cpc.org.tw/SBIR/Web/Analysis.aspx
蓋浙生(2008)。教育經濟與財政新論。台北,高等教育。
趙英豪(2008)。產學合作中影響技術移轉成功因素之探討。逢甲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劉江彬、黃俊英(2004)。智慧財產管理總論。台北,華泰文化。
劉松益(2005)。我國技專校院產學合作經營策略之研究。嶺東技術學院國際企業研究所,未出版,台中市。
蔡定融(2009)。產學合作之成因與效益—臺灣中小企業的觀點。中興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戴曉霞(2000)。新世紀高等教育的展望:回顧與前瞻。教育研究集刊,44,35-59。
薛又軒(2001)。研發成果商品化-大學技轉中心運作模式之探討。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簡惠閔(2006)。技專校院推動產學合作有效策略模式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思嘉(2008)。2004-2007年台灣大專院校專利活動分析。評鑑雙月刊,14,29-34。
羅思嘉(2010)。2004-2009年國內大專校院專利活動分析。評鑑雙月刊,26,33-39。

英文部分
Alegre, J., & Chiva, R.,(2008).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on produc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test. Technovation, 28, 315–326.
Alves, J., Marques, M.J., & Saur-Amaral, I.(2007). Co-ownership active interfaces between academia and industry.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15(9), 1233-1246
Azagra-Caro, J. M., Carat, G., & Pontikaki, D.(2010). Inclining the columns to make the temple lookstraight: a first glance at monetary indicators on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Research Evaluation, 19(2), 119–128.
Bloedon, R.V., & Stokes, D.R.(1994). Making University Industry Collaborative Research Succeed.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37(2),44-49.
Harding, R(2007). Fostering university-industry links. OECD-LEED programme.
Harman, G. (2001). The drawbacks of industry partnerships. Campus Review, 9, 25–31.
Hsiao, H. S., Shen, C. H., & Chen, S.C.(1997). The study of influenced factors for instructors of junior colleges to participate in business and industry liaison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Annual Conference of IERA, UTS, Sydney. 311-317.
Lee, J.,& Win, H.N.(2004). Technology transfer between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s and industry in Singapore. Technovation, 24 (5), 433-442.
Martin, B. R., & Tang, P.(2007). The benefits from publicly funded research. SPRU Working Paper 161.
Ruth, S.K.(1996).Successful business alliance. Classroom Strategies: The Methodology of Business Education, 34, 10-23.
Slotte & Tynjala(2003). 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on for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 16(4), 445-463.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