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107201011392300
DOI 10.6846/TKU.2010.01310
論文名稱(中文) 從中國和平崛起探討海上石油運輸安全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On the Maritime Petroleum Transport Secur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s Peaceful Ris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徐正泰
研究生(英文) Jeng-Tai Hsu
學號 79533020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6-24
論文頁數 18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翁明賢
委員 - 曾復生
委員 - 李黎明
關鍵字(中) 中國
和平崛起
石油安全
運輸安全
關鍵字(英) China
peaceful rise
petroleum security
transport securi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石油是近年來各國海上貿易的主要貨物之ㄧ,本研究藉由研析中國大陸的石油安全地緣政治因素,探討中國石油運輸安全問題,進一步了解中國和平崛起為確保海上石油運輸通道安全所採取的策略與措施,以瞭解石油安全戰略對中國國家安全與對外關係之影響。
本研究從中國能源供需的現況與中國和平崛起之起源、海權與地緣安全等相關理論,據此提出四個問題:中國和平崛起後的地緣政治因素為何?對中國石油安全的影響層面為何?石油運輸安全面對的威脅來自哪些方面?如何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透過經濟、外交、軍事作為來維護石油供應的運輸安全?主要目的是透過研析中國石油海上運輸安全與威脅,以提供我國對於「石油安全」議題的反思。
本研究對中國維護海上運輸安全的策略提出探討,第一是建立遠程海洋軍事現代化,如提升海上遠洋作戰能力、建立珍珠線鏈港口、增加國油國運配比等,第二是參與區域組織安全合作,從敦親睦鄰、中美海事安全合作、以及成立海事安全部隊,第三為建構網路替代路線分散風險積極建立陸上運輸油管,從俄羅斯、中亞等國的油管、與建構東南亞地區的陸路鐵公路與油管等。
結論提出中國和平崛起之新形象、安全觀、國際觀等重要發現,論述和平崛起與石油運輸地緣衝突、經濟發展重點、消弭威脅疑慮、發展海上自主能力、美國防堵思維、台灣問題等議題,最後由石油與國家安全關聯認知,延伸中國和平崛起對於爭取穩定地緣戰略、發揮軟實力影響東南亞地區、運用地緣掌握石油運輸政策、建立遠程海軍戰略等啟示,期望能提醒國人對石油議題的注意與反思。
英文摘要
Petroleum has been one of the main maritime cargos among countries for recent year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etroleum transport security problems by analyzing the geopolitical factors of oil security in China. Seen in this light, this study gains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ategies and steps adopted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oil waterways under the peaceful rise of China so as to realize the impact of oil security strategies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China and external relationship.
This study hereby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in China, the origin of the peaceful rise of China as well as relative theories regarding sea power and geopolitical security proposes four questions: what the geopolitical factors after the peaceful rise of China are; what the aspects influenced by the China petroleum security are; with what fields of threat the petroleum transport security can be confronted; how to maintain the transport security of oil supply through economics, foreign affairs, and military actions with the complex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is study proposes some discus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strategy adopted by China to maintain the waterway transport security. The first strategy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long distance marine modernization such as the advance of far ocean battle ability, the establishment of pearl chained harbors and the increase of proportion of national oil through national transport. The second strategy is the participation of security collaboration among regional organizations from the marine security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itime security troops. The third strategy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et substitute route to dilute the risk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 pipeline from Russia to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railways, the highways as well as the pipeline in the Southeast area.
This study concludes by proposing the conditions, the new image, the view of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f the peaceful rise of China. Findings illustrate issues regarding the peaceful rise of China and the geopolitical conflict of petroleum transit, economical developmental key points, vanishment of threats and concerns, development of autonomy at sea, American mindset of containment and Taiwan problem. At last, with the expectation to draw public attention onto oil issues and reflections, this study reaches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etroleum and national security to the manifestation of China’s peaceful rise to gain stable geopolitical strategies, influence of soft power onto the Southeast area, utilization of geopolitical factors to control oil transport policy and establishment of long distance navy strateg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一、研究動機	2
二、研究目的	5
第二節 文獻檢閱與分析	7
一、相關研究	7
二、文獻檢閱	9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2
一、研究範圍	23
二、研究限制	25
第四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27
一、研究途徑	27
二、研究架構	29
第二章 中國和平崛起之內涵	32
第一節 崛起理論與中國崛起	32
一、中國傳統之崛起理論	32
二、西方國家之崛起理論	33
三、中國崛起之起源	35
第二節 中國和平崛起之分析	37
一、和平崛起以安全為核心	39
二、和平崛起之外交政策意涵	40
三、和平崛起與外交作為	42
四、和平崛起之國際課題	43
五、和平崛起之政策主張	44
第三節 地緣政治與海權理論	46
一、地緣政治理論	46
二、地緣戰略演變	51
三、海權理論發展	55
四、海權的條件	62
第四節 小結	65
第三章 石油運輸安全之影響	66
第一節 珍珠鏈戰略與航道	66
一、珍珠鏈戰略之形成	67
二、珍珠鏈戰略之價值	73
第二節 中國石油運量與地緣環境	78
一、石油運輸的地緣政治概念	79
二、中國石油進口的地理環境	81
三、中國石油運輸路線的安全問題	87
第三節 海權與海上航道安全	91
一、海上航道安全內涵的發展	91
二、海權與海上航道安全的關係與影響	94
三、海上航道安全與國家安全	95
第四節 小結	97
第四章 和平崛起下的運輸安全策略	99
第一節 石油海上運輸安全的傳統威脅	100
一、台海戰爭之風險	100
二、南海主權之爭端	100
三、麻六甲困局之困境	101
四、印度洋各國爭奪之角力	101
五、中東區域之衝突	102
六、美國軍事之部署	102
七、日本潛在之威脅	103
第二節 石油海上運輸安全的非傳統威脅	104
一、非傳統安全與威脅之概念	105
二、非傳統威脅之特性	105
三、非傳統安全威脅之認知	106
四、非傳統安全威脅之影響	106
五、東南亞區域海盜之治理	106
六、海盜行為之威脅	107
七、海上恐怖活動之威脅	108
第三節 石油航道安全面臨的外部挑戰	109
一、印度洋航道之安全	109
二、麻六甲海峽航道之安全	110
三、南海航道之安全	112
四、台灣海峽航道之安全	113
第四節 石油航道安全面臨的內部挑戰	114
一、航線安全與港口設施	114
二、遠洋油輪之運輸能力	116
三、海軍遠洋之護航能力	117
第五節 小結	118
第五章 石油運輸安全的具體作法	120
第一節 建立珍珠鏈與遠洋軍事現代化	120
一、中國海軍之關鍵戰略	121
二、中國海軍之發展現況	123
三、中國遠洋航母之遠景	125
第二節 促進軍事互信參與國際合作	131
一、參與地區安全合作組織	132
二、參與區域外交消除威脅論	133
三、推廣新安全觀逐步開放	134
四、加強海事多元化安全合作	135
五、強化港口安全規範合作	136
六、開發替代航道創造經濟價值	137
第三節 運用地緣構築網路替代路線	137
一、爭取週邊各國石油進口	138
二、建構東南亞陸上運輸通道	140
第四節 小結	143
第六章 結 論	145
第一節 研究總結	145
一、發揮軟實力領域之新形象	146
二、爭取區域和平之安全觀	146
三、建立遠程海軍之國際觀	147
第二節 心得與啟示	148
一、珍珠鏈建立據點與區域安全之影響	148
二、中國海權發展與石油安全佈局之影響	149
三、多元化網路運輸與中亞地區石油供應之影響	149
四、軍事互信機制與石油運輸風險之影響	150
參考書目	151

圖目錄
圖1-1 研究分析架構 30
圖2-1 21世紀美國海權示意圖  61
圖3-1 珍珠鏈示意圖  68
圖4-1 日本主要艦艇數量與標準排水量統計圖 104

表目錄
表2-1 中國高層對和平崛起相關發言 39
表2-2 地緣戰略學者論述分析表 52
表5-1 中國發展航母大事紀 1980-2008   129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書刊
1.	刀書林,〈亞太海上通道地理界定和安全合作初探〉,《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頁63。
2.	于文金,〈南海開發與中國能源安全問題研究〉,《地域研究與開發》,第26卷第2期,2007,頁6。
3.	大衛‧阿諾德,王國璋譯,《地理大發現 1400~1600》,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頁69-86、133-140。
4.	山姆‧薩克宣、約翰‧威廉斯、史蒂芬‧辛巴拉,郭家琪、林宜瑄、李延輝合譯,《美國國家安全》,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頁15。
5.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地理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0,頁18-19。
6.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頁145。
7.	中國軍事後勤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中國軍事後勤百科全書(軍事交通卷)》,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頁10。
8.	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海軍百科全書》,北京,海潮出版社,1999,頁70。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7年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7。
10.	支建華,〈中國大陸海運交通運輸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頁91-92。
11.	文馨,〈對中國威脅論之研析〉,《中國研究》,第29卷第8期,1995,頁67。
12.	方家麟,〈中國能源安全戰略之研究-從穩定石油供應來源之發展為例〉,淡江大學國際室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頁135。
13.	王小潤,〈論冷戰後印度的「東向政策」〉,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頁24。
14.	王之杰譯,《美海軍基地發展》,台北,海軍總部,1960,頁24-27。
15.	王信力,〈中國海上石油運輸安全〉,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頁56。
16.	王冠雄,〈南海海域海盜行為之防治:理論與實踐之困境〉,《海華與東南亞研究》,第3卷第3期,台北,海華與東南亞研究社,2007,38頁-55頁。
17.	王洸,《海權與航業》,台北,編者自版,1972,頁1。
18.	王洸,《航運-國家的生命線》,台北,海運出版社,1962,頁71。
19.	王崑義、蔡裕明,〈和平崛起:轉型中的中國國際戰略與對台戰略思考〉,《全球政治評論》,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究所,2005,頁56-57。
20.	王曾才,《西洋近代史》,台北,正中書局,2003,頁3。
21.	王傳照,〈冷戰時期美國對台政策轉折的地緣政治因素〉,《國防雜誌》,第16卷第10期,台北,1991,頁37。
22.	王新龍,〈印度海洋戰略及對中印關係的影響〉,《南亞研究季刊》,2004年第1期,成都,2004,頁88。
23.	卡斯泰,高一中譯,《戰略理論》,台北,海軍學術月刊社,1996,頁186。
24.	史派克曼,屈彥遠譯,《世界政治地理上冊》,台北,教育部,1984,頁68。
25.	布里辛斯基,林添貴譯,《大棋盤》,台北,立緒文化,1997,頁44。
26.	伊.馬.卡皮塔涅茨,岳書璠譯,《「冷戰」和未來戰爭中世界海洋爭奪戰》,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頁 86-90。
27.	托比‧謝利,《石油紛爭地圖》,台北,晨星出版社,2006,頁177。
28.	朱興珊、週騫慧,〈尋找明天的石油〉,《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第45期,台北,中地文化有限公司,2005,頁29。
29.	佛朗西斯.賽姆帕,范祥濤譯,《亞洲問題及其對國際政治的影響》,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頁4。
30.	佛斯保,江暢譯,〈印度與中國海軍結盟的可能性分析〉,《海軍學術月刊》,第37卷第10期,台北,2003,頁45-47。 
31.	何正仁,〈中國石油戰略之研究〉,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頁117。
32.	吳志中,《迎戰全球化台灣向前行》,台北,國展會、台灣心會,2004,頁145-147。
33.	吳裕智,〈中國邁向胡錦濤時期軍事現代化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頁56。
34.	吳磊,《中國石油安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2003,頁113。
35.	吳磊,李晨陽,《關於修建從緬甸實兌到昆明輸油管道的建議》,2004。
36.	吳耀昌,《軍略地理》,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96,頁17。
37.	呂芳城,〈台灣地緣戰略地位變遷之研究〉,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頁22。
38.	呂芳城,〈地緣戰略思想發展與理論〉,《陸軍學術月刊》,第39卷第451期,桃園,陸軍學術月刊編審委員會,2003,頁7。
39.	宋效峰、張立華,〈傳統與非傳統:對石油安全的雙重解讀〉,《攀登雙月刊》,2006年第4期,青海,攀登雜誌??部,2006,頁66。
40.	宋燕輝,〈興建南沙太平島飛機跑道的政策意涵〉,《戰略安全研析》,第34期,2008,頁8。 
41.	李大中,〈解讀中國國防白皮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中國通訊》,第1期,台北,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2005,頁26-28。
42.	李小軍,〈論海權對中國石油安全的影響〉,《國際論壇》,第6卷第4期,2004,頁17。
43.	李兵,〈國際戰略通道研究〉,中國中央黨校博士論文,2005,頁59-60。
44.	李杰,〈石油、中國需求與海道安全〉,《艦船知識》,第300期,北京,艦船知識雜誌社,2004,頁12。
45.	李杰、韓力、王慶平,《海上交通戰:生命攸關的戰略行動》,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頁53-54。 
46.	李金明,〈馬六甲海峽與南海航道安全〉,《南洋問題研究》,第127期,?門,廈門大?南洋研究院,2006,頁1-2。
47.	李際均,〈中國和平崛起與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瞭望週刊》,北京,新華通訊社,2004,頁14-18。
48.	李寶俊,〈冷戰後中國外交新戰略與中西關係的走向〉,《邁進廿一世紀的中國外交回顧與前瞻》,香港,天地圖書公司,2001,頁39。
49.	杜濤,〈建立西南石油資源國際運輸通道的可行性分析〉,《雲南財經大學學報》,雲南,雲南財經大學,2007,頁108。
50.	沈名室,〈從溫家寶訪問印度來看中國戰略意圖〉,《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5期,台北,法務部調查局展望與探索雜誌社,2004,頁12。
51.	沈偉烈,〈關於地緣政治研究內容的思考〉,《現代國際關係》,第7期,北京,現代國關係編輯部,2001,頁58。
52.	沈偉烈,《地緣政治學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5,頁5。
53.	沈偉烈、陸俊元,《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頁100。
54.	沈默,《地緣政治》,台北,作者自版,1966,頁15-17。
55.	汪匡平,〈從地緣戰略觀點研析911事件後美國對中國石油安全挑戰〉,台灣大學第三屆公共事務論文發表研討會論文,2004,頁4-5。
56.	貝蒂‧H‧齊斯克,沈室明、賀和風、楊明譯,《政治學研究方法舉隅》,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頁29。
57.	阮光峰,《印度海上力量:挺進大洋》,北京,海軍出版社,1999,頁157-158。
58.	周煒,〈建立國家戰儲備石油海上運輸綠色安全通道的分析〉,《中國水運》,第7卷第9期,2007。
59.	屈萬里,《尚書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頁45。
60.	岳正,〈大國崛起的地理因素〉,《世界軍事》,第173期,北京,2007,頁6。
61.	林文程,〈美國與中國軍事交流與合作〉,中美關係專題研究:二○○一至二○○三學術研討會,2009。
62.	林正義,〈台灣於南沙太平島修建跑道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第34期,2008,頁11。 
63.	林典龍,〈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頁3。
64.	林柏格、陶德,高一中譯,《近岸、近海及遠洋艦隊:自 1861 年迄今地理環境對海軍作戰之影響》,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頁348-386。
65.	林海清,〈台灣海權的發展戰略-從海洋政策層面分析(上)〉,《海軍學術月刊》,第38卷第12期,台北,海軍總部,2004,頁4。
66.	林海清,〈全球化時代的海權(下)〉,《海軍學術月刊》,第38卷5期,台北,海軍總部,2004,頁10。
67.	林海清,〈馬漢海權論對20世紀海洋戰略思想發展之影響〉,《國防雜誌》,第17卷第4期,桃園,2001,頁28。
68.	林錫星,〈博弈克拉運河-建設西南出海通道〉,《世界知識》,2004年13期,北京,世界知識編輯部,2004,頁50。
69.	武曉迪,《中國地緣政治的轉型》,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6,頁194。
70.	金鑫,《世界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頁423。
71.	門洪華,〈中國崛起及起戰略應對〉,《國際觀察雙月刊》,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頁15-16。
72.	保羅.肯尼迪,王保存譯,《大國的興衰》,香港,求實出版社,1988,頁2。
73.	柯白,薩師洪譯,《海洋戰略原理》,台北,海軍總部,1958,頁9。
74.	查道炯,〈中國的石油供應安全〉,《中國學者看世界-非傳統安全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頁149。
75.	洪正,〈中國石油政治與戰略管理〉,《展望與探索》,新店,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第3卷第7期,2005,頁55。
76.	約翰.米爾斯海默,王義桅、唐小松譯,《大國政治的悲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頁2。
77.	胡仕勝,〈印度洋與中國海上安全〉,《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頁327。
78.	胡慶亮,〈印度的「東向政策」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廣州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06,頁30。
79.	英國石油公司,〈石油探明儲量統計表〉,《英國石油公司2007年年鑑》,英國,英國石油公司,2007。
80.	軍事辭海編輯委員會,《軍事辭海(軍事綜合卷)》,杭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頁242。
81.	倪世雄,《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頁302。
82.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頁562。
83.	倪健民、陳子舜,《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頁314。
84.	唐仁俊,〈地緣政治的發展與未來〉,《空軍學術雙月刊》,591期,台北,空軍督察室學術月刊社,2005,頁67-68。
85.	唐納德‧柏林,張宏飛譯,〈印度大國策〉,《國際展望》,第562期,上海,2007,頁38-41。
86.	唐斯,彭歌譯,《改變歷史的書》,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5,頁136。
87.	夏立平,〈論中國和平崛起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5。
88.	夏立平、江西元,《中國和平崛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第1頁。
89.	孫承,〈東南亞反恐與地區形勢〉,《國際問題研究》,第二期,北京,國際問題研究編輯部,2003,頁33-37。
90.	孫峻岩、賈大山,〈我國石油海上安全體系及評價〉,《水運管理》,第27卷第9期,2005,頁25。
91.	孫領順,〈麻六甲海峽與中國石油運輸的安全〉,《軍事文摘》,2004年08期,北京,軍事文摘雜誌社。
92.	徐堅,〈和平崛起是中國的戰略抉擇〉,《中國外交》,第5期,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頁25-30。
93.	徐瑜,《不朽的戰爭藝術-孫子兵法》,台北,時報文化,1985,頁281。
94.	徐濤,〈我國?建大型油輪船船隊模式探討〉,《石油化工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44期,2006,頁15-19。
95.	殷方,〈從地緣政治理論看新世紀的印度海洋戰略〉,《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24卷第5期,洛陽,2001,頁105。
96.	秦天、霍小勇,《中華海權史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頁 324-325。
97.	翁明賢,《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創世文化事業出版社,2003,頁27。
98.	翁明賢,《國際組織新論》,台北,五南出版社,1995,頁11。
99.	翁明賢,《解構與建構: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研究2000-2008》,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頁1 。
100.	馬南屏,〈從麻六甲海上通路之痛論中日能源爭奪戰的佈局與困境〉,《海軍學術月刊》,第40卷第4期,台北,海軍總部,2006。
101.	馬漢,安常容譯,《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頁38-39。
102.	馬漢,楊珍譯,《海軍戰略論》,台北,國防大學,2002,頁73。
103.	馬漢著,安常容等譯,《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頁 38-390。
104.	高子川,《藍色警示-21世紀初的海洋爭奪與展望》,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頁119。
105.	高希科夫,錢懷源、黃志潔譯,《蘇俄海軍的崛起》,台北,黎明文化實業公司,1985,頁 37-38。
106.	崔向東,〈國有 VLCC 船隊-我國未來石油運輸安全的保障〉,《天津航海》,2006年第3期,2006,頁32。
107.	崔延紘,《海洋運輸概論》,台北,國立編譯館,2002,頁19-20。
108.	張文木,《世界地緣政治中的中國國家安全利益分析》,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
109.	張如倫,〈中國國家發展聚焦-石油〉,《陸軍學術雙月刊》,第43卷第491期,2007,頁36。
110.	張亞中,<中國的強權之跡:地緣政治與全球化的挑戰>,《遠景季刊》,第3卷第2期,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2。
111.	張頁,〈我國進口石油運輸安全問題的探討〉,《水運管理》,第26卷第9期,2004,頁13。
112.	張洁,〈馬六甲海峽:通道如何保安全〉,《世界知識》,第1395期,北京,世界知識編輯部,2004,頁29。
113.	張習宗,〈美國海軍宣布要控制的16個海上咽喉航道〉,《現代軍事》,第22卷第2期,北京,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1998,頁57。
114.	張運成,〈能源安全與海上通道〉,《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頁101。
115.	張樸,〈地緣戰略學的內涵與功能〉,《中華戰略學刊》,民國72年冬季刊,台北,中華戰略學會,1983,頁13-14。
116.	張樸,〈淺釋地緣戰略學〉,《軍事雜誌》,第50卷第5期,台北,1982,頁11。
117.	張樸,《地緣戰略學的研究-地略學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三軍大學,1979,頁1-2。
118.	梅永紅、王元主,〈運輸通道與能源安全〉,《全球能源大棋局》,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頁79。
119.	莫大華,〈批判性(後現代)地緣政治(戰略)的前膽與未來〉,《前膽21世紀的戰略思潮第三屆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2007,頁11。
120.	莫大華,《建構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安全研究》,台北,時英出版社,2003,頁153-154。
121.	許志嘉,《當代中國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生智出版社,2004,頁92-93。
122.	郭正平,〈中國能源安全政策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頁14。
123.	郭曉兵,〈亞太海上軍事合作與軍備競賽〉,《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頁237。
124.	陳永康、翟文中,〈中國海軍戰略演進之研究〉,《中國大陸研究》,第四十卷第九期,1997,頁19。
125.	陳立等,《中國戰略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頁361-363。
126.	陳安剛、武明,〈馬六甲海峽:美國覬覦的戰略前哨〉,《現代艦船》,第229期,北京,現代艦傳雜誌社,2004,頁12-13。
127.	陳飛兒、張仁頤,〈中國進口原油海運系統研究〉,《中國航海》,第67期,2006年第2期, 2006,頁80。
128.	陳飛兒、張仁頤,〈我國原油進口航線網絡的優化〉《中國航海》,第67期,2006年第2期, 2006,頁77。
129.	陳海可,〈從中日能源爭奪戰解析中國能源戰略布局〉,《陸軍學術雙月刊》,第42卷第490期,桃園,國防部陸軍總司令部,2006,頁10。
130.	陳鳳英、趙宏圖,《全球能源大棋局》,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頁79。
131.	陳澤亞,〈泰國藍圖:構建互補性亞洲石油貿易中心〉,《國際石油經濟》,2004年第7期,第27頁。
132.	陸俊元,《地緣政治的本質與規律》,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頁118。 
133.	傅夢孜,〈海上安全與國家安全〉,《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頁9-12。
134.	斯普勞特,王漢中、郭湘章、李約譯,〈馬漢:海軍力量的鼓吹者〉,《近代各國戰略論(三)》,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5,頁126。
135.	程廣中,《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頁16。
136.	越子聿、賢峰禮,《國家安全危機決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頁23。
137.	鈕先鍾,〈馬漢與柯白-兩位偉大的海權先知者〉,《海軍學術月刊》,第23卷第9期,台北,海軍學術月刊社,1989,頁14-15。
138.	鈕先鍾,《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社,1995,頁410-414。
139.	黃正議,〈論海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海軍學術月刊》,第38卷第11期,台北,海軍總部,2004,頁24-25。
140.	黃恩浩,〈中國『海權』概念之探討(1978~2000)-海權構成基礎、海洋使用與制海權擴張〉,《中國研究》,第35卷第8期,台北,中國研究雜誌社,2001,頁83。
141.	黃恩浩,〈海權 vs. 制海權:國際安全環境下的中國海軍發展(1978~2000)〉,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頁24。
142.	楊仁飛,〈馬六甲海峽問題的最新發展及對南海問題的?示〉,《東南亞縱橫》,2004,頁42。
143.	楊文靜,〈海上霸權的興衰〉,《海上通道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頁35。
144.	楊明杰,〈從波斯灣到東亞海到發展與趨勢〉,《海上運輸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頁227-228。
145.	楊明杰,《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頁366-369。
146.	楊明杰主編,〈中國的海洋戰略〉,《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頁255。
147.	楊珍譯,馬漢,《海軍戰略論》,台北,國防大學,2002,頁69。
148.	萬東鋮、方正起,〈論國防經濟與國家安全〉,《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頁178。
149.	萬偉,〈2006年印度軍事發展綜述〉,《世界軍事發展報告》,北京,軍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頁263。
150.	葉自成,〈中國實行大國外交戰略勢在必行-關於中國外交戰略的幾點思考〉,《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期,南京,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編輯部,2000,頁5-10。
151.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頁19。
152.	葉自成,《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頁24。
153.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1,頁132-133。
154.	裘永平、王彥,〈國油國運 任重道遠〉,《世界海運》,第30卷第1期,2007,頁21。
155.	詹姆士.哈維.康斯勒,郭恆祺譯,《沒有石油的明天:能源的枯竭與全球化的衝突》,台北,商週出版社,2007,頁116。
156.	賈大山,〈中國石油海運通道安全評價與對策〉,《大連海市大學學報》,第32卷第2期,大連,大連海市大學,2006,頁65。
157.	賈致中、邱坤玄,〈中國未來經濟環境發展之限制因素研析-以海上通道安全為例〉,《國防雜誌》,第21卷第3期,桃園,2006。
158.	達巍,〈中國的海洋安全戰略〉,《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頁374。
159.	靳懷鵬、劉政、李衛東,《世界海洋軍事地理》,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頁169。
160.	壽曉松,〈全球安全形勢與基本戰略走向〉,《全球描寫2006》,北京,軍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頁146。
161.	翟文中,〈中國與美國簽署加強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協定之研究〉,《國防政策評論》,第五卷第一期,2006。
162.	翟文中,〈南海爭議的緣起,現況與解決(上)〉,《海軍學術雙月刊》,第39卷第8期,2005,頁5。
163.	趙明義,《當代國家安全法制探討》,台北,黎明文化事業,2005,頁11-21。
164.	劉一建,《制海權與海軍戰略》,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頁31。
165.	劉赤中,《海洋與國防》,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頁3。
166.	劉赤忠,《海洋與國防》,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頁235。
167.	劉延棠、李潔,〈新能源安全觀的戰略宣示〉,《瞭望新聞週刊》,北京, 瞭望週刊社,2006。
168.	劉杰,《機制化生存-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抉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頁78-80。
169.	劉建軍,〈冷戰後印度大國戰略的目標及制約性因素探析〉,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頁24。
170.	劉雪蓮,《地緣政治學》,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頁4。
171.	劉復國,〈南海新情勢與重建我國南海戰略思維〉,《戰略安全研析》,第34期,2008,頁14。
172.	劉榮傳,〈地緣戰略對中國之影響〉,《國防雜誌》,第13卷第9期,桃園,1998,頁25。
173.	劉璐、包不弱、歐吉兵,〈解讀『馬六甲困局』-試論中國石油運輸安全戰略〉,《經紀人學報》,2006年第1期,北京,中國國際經濟科技法律人才學會,2006,頁79。
174.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頁 8。
175.	潘尼迦,《印度和印度洋-略論海權對印度歷史的影響》,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65。
176.	蔣君章,《政治地理學原理》,台北,作者自版,1976,頁411。
177.	蔣忠良,〈中國之石油戰略與其對非洲的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4期,2004,頁106。
178.	蔣聖憐,《海洋觀念與海權思想》,台北,三軍大學戰爭學院,1975,頁23。
179.	蔣學明、李路勤,〈透視世界海軍基地與軍港-和平與戰爭的交點〉,《當代海軍》,2003年7期,北京,當代海軍雜誌社,2003,頁10。
180.	蔡裕明,〈從「石油政治」論中國石油安全戰略〉,《中國研究》,第39卷第10期,台北,中國研究雜誌社,2005,頁73。
181.	蔡維心,〈東南亞面臨之航道威脅〉,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2005年台灣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論文研討會發表論文,2005。
182.	鄭大誠,〈印度的海軍實力〉,《海軍學術月刊》,第36卷第12期,台北,2002,頁87。
183.	鄭文翰,《軍事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頁148。
184.	蕭樾,《世界政治地理學基礎》,台北,正中書局,1977,頁8。
185.	賴怡忠,〈中國大陸和平崛起:是問題還是事實〉,《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夏季號》,台中,財團法人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2004。
186.	錢懷源,〈海洋科學與海權之關係(上)〉,《三軍聯合月刊》,第13卷第10期,台北,國防部,1996,頁76-79。
187.	鮑洪祥,〈冷戰結束後印度戰略安全與海軍發展〉,國立政治大學外交與國際事務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頁195。
188.	龍村倪,〈南海新課題-海上絲綢之路是一條海上戰略航線〉,《海軍學術月刊》,第36卷第9期,2002,頁5。
189.	趨魯杰、李洪烈,《危險遊戲-新地緣軍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頁29。
190.	邁克爾‧斯溫、阿什利‧特利斯,洪允譯,《中國大戰略》,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191.	鞠海龍,《中國海上地緣安全論》,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頁187。
192.	鞠海龍,《亞洲海權地緣格局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頁13。
193.	韓葉,〈試論馬漢的海權論對國家權力的重要性〉,《黑龍江教育學報》,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部,第24卷第3期,2005,頁7。
194.	韓鋒,〈美國使用樟宜海軍基地的戰略影響〉,《當代亞太》,2001年第7期,北京,2001,頁14。
195.	魏宗雷、楊明杰、李偉、歐陽立平,《美國的海上通道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頁283。
196.	羅竹風,《漢語大辭典第9卷》,台北,東華書局,1997,頁6。
197.	羅伯特.基歐漢、約瑟夫.奈依,門洪華譯,《權力與相互依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頁39-40。
198.	蘇雨君,〈中國大陸石油企業海外投資的發展及挑戰〉,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頁13。
199.	蘇德勤,張永欣,〈世界油運市場與中國能源安全〉,大連,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2004。
200.	顧德欣,《鄧小平國際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8,頁 37。
201.	〈R0110燃氣輪機 可作為常規航艦主動力〉,《青年日報》,2008年3月1日。
202.	〈中國『珍珠鏈』戰略佈局之軍經圖謀〉,《青年日報》,2007年4月25日,第3版。
203.	〈中國公佈海外重點石油投資地〉,《新世界時報》,2007年3月2日,第1版。
204.	〈中國晉級核潛艇094型完工〉,《青年日報》,2007年7月26日,第5版。
205.	〈中國海南建核潛艦基地美日關注〉,《中國時報》,2008年4月17日,第2版。
206.	〈中國海軍頻頻挑釁,東亞海域安全亮起紅燈〉,《青年日報》,2006年11月17日。
207.	〈中國海軍頻頻穿越第一島鏈凸顯武力衝擊亞太情勢野心〉,《青年日報》,2007年8月30日,第2版。
208.	〈中國破解麻六甲困局 重慶向國務院爭取中緬油管〉,《北京晨報》,2005年03月24日。
209.	〈中國能源策略加劇亞太緊張關係〉,《青年日報》,2006年11月1日,第3版。
210.	〈中國將籌建兩個航母群 已為自造航母取名〉,《中央社》,2007年3月18日。
211.	〈中國發展航母挑戰美國海上霸權〉,《青年日報》,2006年12月4日。
212.	〈中國發展航母戰鬥群意圖爭霸全球〉,《青年日報》,5版,2008年1月1日。
213.	〈中國進軍印度洋戰略水域,印度後院岌岌可危〉,《中國時報》,2007年1月31日,F1版。
214.	〈中國潛艦武力之發展〉,《青年日報》,2005年11月7日,第3版。
215.	〈中國積極建造航母嚴重威脅亞太安全〉,《青年日報》,5版,2008年1月1日。
216.	〈中國積極興建三亞海軍要塞圖霸南海〉,《青年日報》,2008年5月6日,第6版。
217.	〈中國興建核潛基地東亞隱憂〉,青年日報,2007年 4月16日,第 4 版。
218.	〈日直升機航母護衛艦 2009年服役〉,《青年日報》,2007年7月26日,第5版。
219.	〈印度美國聯手主宰印度洋 互換中國軍事情報〉,《國際先驅導報》,2007年4月13日。
220.	〈印度海軍發展的戰略藍圖〉,《青年日報》,2007年1月7日。
221.	〈兩岸版〉,《聯合報》,2010年5月9日,A13版。
222.	〈俄詳解泰納石油線走向 中國支線納入下階段日程〉,《北京晨報》,2005年11月4日。
223.	〈南中國海角力台灣不可缺席〉,《蘋果日報》,2008年1月19日,A15版。
224.	〈星馬印簽署麻六甲海峽聯合巡邏相關協議〉,《大紀元》,2006年4月22日。
225.	〈突破麻六甲中緬擬建油管〉,《聯合報》,2006年3月20日,A13版。
226.	〈美大西洋月刊/如何與中國作戰 關島戰艦援台只要兩天〉,《中國時報》,2005年6月27日。
227.	〈美炮製中國新潛艇威脅論 潛艇加緊部署關島〉,《國際先驅導報》,2007年3月6日。
228.	〈美預測中國十年內擴建三個航母戰鬥群〉,《青年日報》,2008年1月1日,第5版。
229.	〈軍情觀察三大危險海域威脅中國航運安全〉,《新華報》,北京, 2007年05月22日。
230.	〈軍報批美重彈中國威脅論〉,《大公報》,2004,第3版。
231.	〈能源安全遭遇麻六甲困局中日韓能否攜手?〉,《中國青年報》,2008。
232.	〈能源博奕與能源安全〉,《2006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頁424。
233.	〈馬六甲能否實現"零海盜"〉,《環球時報》,2006年6月1日,第3版。
234.	〈國際海事局擬採取新舉措嚴打海上恐怖勢力〉,《中國日報》, 2002年10月23日。
235.	〈麻六甲海峽面臨真實且可能恐怖威脅〉,《青年日報》,2007年11月27日。
236.	〈開戰預警還是偶發事件?〉,《青年參考》,2008年1月15日。
237.	〈溫家寶呼籲中日和平解決東海油氣田爭議〉,《法新社》,2007年4月12日。
238.	〈認清反分裂法的真正面目〉,《蘋果日報》,2006年3月15日,A4版。
239.	《2007年6月份大陸工作簡報》,台北,行政院陸委會,2007。
240.	《2008年中國軍力報告》,華盛頓,美國國防部,2008。
241.	《大陸工作報告》,台北,行政院陸委會,2002。 
242.	《大陸工作簡報》,台北,行政院陸委會,2006。
243.	《中國大陸研究》,第45卷第4期,台北,2002,頁75-94。
244.	《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4。
245.	《毛澤東軍事文選第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頁4。
246.	《世界各國石油蘊藏量與生產量表》,台北,經濟部能源局,2007。
247.	《海軍作戰要綱》,台北,海軍總司令部,2000。
248.	《海軍學術月刊》,第40卷第4期,台北,海軍總部,2006,頁30-35。
249.	《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6。
250.	《國軍軍語辭典》,台北,國防部,2003。
251.	《現代國際關係》,第6期,2007,頁39-40。
二、	外文書刊
1.	Andrew Erickson and Gabe Collins, "Beijing's Energy Security Strategy: The Significance of a Chinese State-Owned Tanker Fleet," Obis vol. 51, no. 4 , 2007, pp.665.
2.	Chava Frankfort Nachmias,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St. Martin's College Publishing, 1906, chapter 7.
3.	Christopher J. Pehrson, "String of Pearls: 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China's Rising Power Across the Asian Littoral," Carlisle, PA.: SSI U.S. Army War College, 2006, pp.9-12.
4.	Donld L.Berlin,"India in the Indian Ocean,"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vol.59, no.2, 2006, pp.63-64.
5.	E. J. Kingston-McCloughry, "Global Strategy,"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1957, pp46.
6.	Eric Grove, "The Future of Sea Power," Annapolis, Md: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pp.11.
7.	F William Engdahl, "The Oil Factor in Bush's 'War on Tyranny'," Asia Times Online, 2005.
8.	Gorshkov Sergei Georgievich, "The  Sea  Power  of  the  State, 2nd ed." Malabar, Florida, Robert  E. Krieger,1983, pp.1.
9.	Hans Mor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 New York, McGraw-Hill, 1985, P.8.。
10.	Henry Kissinger,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W.W. Norton Company, 1974, pp.57-58。
11.	Herbert Rosinski, edited by B. Mitchell Simpson Ⅲ, "The Development of Naval Thought," Newport, U.S. Naval War College Press, 1977, pp.26.
12.	Howard Bucknell,劉秉源譯,《能源與國防》,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84,頁1。
13.	IMO, "Reports on Acts of Piracy and Armed Robbery Against Ships," Annual Report, United Kingdom, ICC International Maritime Bureau, 2005.
14.	Jun Zhan, "China Goes to the Blue Waters: The Navy, Seapower Mentality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No.17, No.3, 1994, pp.195.
15.	Lawrence Spinetta, "Cutting China's String  of  Pearls’," Naval Institute  vol. 132, no.10, 2006, pp.40.
16.	Lewis  M. Alexander, "World Political Patterns”,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vol.126, no.1, 1960, pp.101-102.
17.	Martha Finnemore, "National Interest in National Society,"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6, pp.12.。
18.	Mokhzani Zubir, "The Strategic Value of the Strait of Malacca," Maritime Institute of Malaysia, 2004.
19.	Nicholas D. Kristof, "The Rise of China," Foreign Affairs, Vol.72, No.5, 1993, pp. 59 -74。
20.	Norman John Greville Pounds, "Political Geography”,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vol.129, no.3, 1963, pp.364-365.
21.	Pascal Girot and Eleonore Kofman, "International Geopolitical Analysis," New York, Croom Helm in Association with Methuen,Inc., 1987, pp. 46.
22.	Piracy Reporting Center, "Piracy and Armed Robbery Against Ships,"  Annual Report, 1 January-31 December 2004, United Kingdom, ICC International Maritime Bureau, January, pp.10.
23.	Robert Jennings and Arthur Watts, eds., "Openheim's International Law," London, Longman, 1996, pp.746.
24.	Robert O Keohane、Joseph Nye,門洪華譯,《權力與相互依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頁14。
25.	Ross H. Munro, "Awakening Dragon:The Real Danger in Asia is from China," Policy Review, No.62, 1992, pp.10 -17。
26.	S.G. Gorshkov, "The Sea Power of The State," Malabar, FL., Robert E. Krieger,1983, pp.28.
27.	Samuel S. Kim, "China and the World in Theory and Practice," China and the World: Chinese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4, pp.12-16.
28.	Zalmay M. Khalizad, Abram N. Shulsky, Daniel L. Byman, Roger Cliff, David T. Orletsky, David Shlapak, Ashley J. Tellis.,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Rising China: Strategic and Military Implications," Santa Monica, RAND Corporation, 1999, pp.63-75.
三、	中文網站
1.	中央社,〈中國想投資馬國擬建北馬戰略輸油管〉,《中時電子報》,2007年5月8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30505+132007050801207,00.html
2.	中央社,〈中國闢西南輸油通道 不能解決能源短缺問題〉,《中時電子報》,2007年1月10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30505+132007011000939,00.html
3.	中國石油網,〈聚焦我國能源安全構築十大石油通道〉,2005。
http://www.oilnews.com.cn/gb/misc/2005-02/24/content_605537.htm
4.	中國評論網,〈中國積蓄實力進入印度洋?〉,2006年04月17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5.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cn
6.	中國經濟網:http://big5.china.com.cn
7.	中國經營報,〈『泛亞鐵路』提速:未來黃金走廊計劃2015年建成〉,《新華網》,2006年9月23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09/23/content_5127094.htm
8.	中華網,〈中國投資斯里蘭卡港口又引發建珍珠鏈戰略謠言〉,2007年4月15日。
http://weiiloveman.blog.china.com/200704/296412.html
9.	中評社: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10.	王崑義,〈中國競逐中亞能源 點燃與強權爭奪戰火〉,《軍事新聞網》,2007年10月14日。
http://news. gpwb.gov.tw/news.php?css=2&rtype=2&nid=27480
11.	田思怡,〈拚大國崛起北京要強大海軍〉,《聯合電子報》,2007年1月10日。
http://udn.com/NEWS/WORLD/WOR1/3682292.shtml
12.	石希,〈編出『珍珠鏈戰略』我援建港口遭無端猜疑〉,《人民網》,2005年11月21日。
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42967/3874636.html
13.	朱步沖,〈我國確保石油安全穩定的第二條路-泰國克拉地峽〉,《中國能源網》,2006。
http://www.china5e.com/news/oil/200402/200402260056.html
14.	宋燕輝,〈印度東進南海:改變區域內權力結構複雜化南海問題之解決〉,2010。http://www.dsis.prg.tw/peaceforum/papers
15.	李耀彬,〈周邊機場林立我與國際共同開發〉,《軍事新聞網》,2008。
http://news.gpwb.gov.tw/news.php?css=2&rtype=2&nid=35377
16.	汪海,〈從北部灣到中南半島和印度洋:構建中國聯繫東盟和避開麻六甲困局的戰略通道〉,2007。
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17015
17.	東亞風雲網,〈巴基斯坦全面改建鐵路網直通中國〉,2006年9月12日。http://www.mychinaview.net/eastorm/viewtopic.php?t=3581
18.	東亞風雲網:http://www.my chinaview.net
19.	林海青,〈全球化時代的海權〉,《海軍學術月刊》,2002。
http://past_journal.mnd.gov.tw/海軍學術月刊/38卷第04期/3804-01.htm
20.	星島環球網:http://www.singtaonet.com
21.	美國中文在線,〈印度慌了:中國開啟了印度南大門斯里蘭卡〉,2007。http://www.tycool.com/2007/03/21/00066.html
22.	胡錦濤,〈胡錦濤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10週年座談會講話〉,2005。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jnmzd/470254.htm
23.	軍事新聞網:http://news.gpwb.gov.tw
24.	凌朔、李國田,〈中泰兩國海軍舉行聯合搜救演習〉,《新華網》,2005。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5-12/13/content_3915288.htm
25.	時事報告網,〈中國和平崛起面臨的安全挑戰〉,2006。http://china.org.cn/china/op-c/577596.html
26.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機電科技學系,〈高中高職能源教育_網路學習教材〉,2010。http://energy.ie.ntnu.edu.tw/teacher/index.htm
27.	國研網:http://www.drcnet.com.cn
28.	張文木,〈現代中國需要新的海權觀〉,《環球時報》。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16927
29.	張雅君,〈中國與美、日的亞太海權競爭:潛在衝突與制度性競爭機制〉,《中國時報》,2002年4月4日,頁17-18。http://www.future-china.org.tw/fcn-tw/200204/2002041303.htm
30.	許紹軒,〈中國建軍展,公開093型核潛艦〉,《自由電子報》,2007年7月22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jul/22/today-p2.htm
31.	許紹軒、游太郎,〈海軍陸基飛彈 明年全換雄二〉,《自由電子報》,2006年10月23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oct/23/today-p11.htm
32.	許瑛,〈中國欲在緬甸修建石油通道破解麻六甲困局〉,2004。http://www.peacehall.com/news/gb/china/2004/07/200407122253.shtml
33.	郭博堯,〈中國大陸石油安全戰略的轉折〉,《國政分析》,2004。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D/093/SD-R-093-002.htm
34.	馮昭奎,〈安全 在傳統與非傳統之間〉,《新華網》,2003。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09/02/content_2767761.htm
35.	新浪網,〈解讀中國對外政策的闡述:和平崛起機遇難得〉,2004。http://news.sina.com.cn/z/peace/index.shtml
36.	新華社,〈非傳統安全威脅對世界和平與穩定提出新挑戰〉,《國際在線》,2007。http://gb.cri.cn/14404/2007/08/14/401@1716415.htm
37.	新華社,〈能源專家2020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超過美國〉,2005年10月13日。
http://big5.ce.cn/cysc/ny/shiyou/200510/13/t20051013_4911960.shtml
38.	新華社:http://www.gov.cn
39.	新華網,〈決定強調:有效應對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2006。http://internal.northeast.cn
40.	新華網,〈恐怖海峽麻六甲〉,2004年12月8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12/08/content_2309038.htm
41.	楊昊,〈中國與東盟的非傳統安全合作〉,2006年10月21日。http://chinafocus.typepad.com/chinafocus/2006/10/i.html
42.	楊曉龍,〈我國石油進口風險規避〉,2008。http://info.feno.cn/2007/110306/c000095742.shtml
43.	溫家寶,〈把目光投向中國〉,2005。http://www.chinalecture.com/lecture/free_00006660.html
44.	經濟部能源局:http://www.tier.org.tw
45.	熊光楷,〈協力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挑戰〉,《學習時報》,2005。http://www.XINHUANET.com
46.	維基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人口密度表〉,2005。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hinese_administrative_divisions_by_population_density
47.	維基百科,〈全球化〉,2010。http://zh.wikipedia.org/zh-tw/全球化
48.	劉屏,〈美艦獲准訪港『中』美關係暫別駭浪期〉,《中國時報》,2002年4月4日。
http://www.future-china.org.tw/fcn-tw/200204/2002041303.htm
49.	劉思妤、陳彥宏,〈黃金面紗下的骷髏-東南亞海盜背景與近況〉,《海安論壇》,2006。http://www.safetysea.org
50.	劉祥妹,〈中國石油能源策略-以中哈石油管線合作為例〉,第六屆台灣與中亞論壇國際學術會議,2005。
http://w3.cyu.edu.tw/centralasia/chinese/new6-4/
51.	潘忠歧,〈中國能源安全的地緣政治分析〉,2004年12月1日。http://www.XINHUANET.com
52.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2005。http://www1.china.com.cn/chinese/OP-c/520713.htm
53.	錢明,〈南中國海的能源隱憂〉,《環球能源網》,2007年5月07日。
http://oilgas.worldenergy.com.cn/show.php?itemid-13116/page-1.html
54.	環球能源網:http://oilgas.worldenergy.com.cn
55.	顏建發,〈兩岸和平指標之可行性〉,2004。
http://www.peaceforum.org.tw/onweb.jsp?webno=33333332:5&webitem_no=847
56.	羅彥傑,〈大馬將築油管,鞏固油源〉,《自由電子報》,2007年5月29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y/29/today-intl.html
57.	〈「麻六甲困局」的專版〉,《中國能源網》,2004。
http://www.china5e.com/focus/focus.php?type=maliujia&page=5
58.	〈八八艦隊〉,《維基百科》,2010。
http://zh.wikipedia.org/zh-tw/八八艦隊
59.	〈下一個911可能會發生在海上〉,《大紀元》,2005年3月4日。
http://www.dajiyuan.com
60.	〈大瑞鐵路奠基 雲南全面加快泛亞鐵路大通道建設〉,《新華社》,2007年3月25日。
http://www.gov.cn/jrzg/2007-03/25/content_560263.htm
61.	〈中亞戰略奏效 哈油管對華輸油〉,《星島環球網》,2006年1月24日。
http://www.singtaonet.com/global/global_sp/t20060124_127512.html
62.	〈中國力推泛亞鐵路 以求突破"麻六甲瓶頸"〉,《國際先驅導報》,2005年08月26日。
http://www.china5e.com/news/zonghe/200508/200508260139.html
63.	〈中國未來艦隊的中堅 中華神盾蘭州級驅逐艦〉,《東方軍事網》,2006年3月22日。
http://61.129.65.8:82/gate/big5/mil.eastday.com/eastday/mil/node62186/node62675/node125274/userobject1ai1930068.html
64.	〈中國石油三龍出海 突圍麻六甲海峽困局〉,《21世紀經濟報導》,2004年8月8日。http://BUSINESS.SOHU.COM
65.	〈中國石油安全生命線從麻六甲海峽到台灣海峽〉,《中國青年報》,2004年3月30日。http//:NEWS.SOHU.COM
66.	〈中國海軍赴印度洋軍演 印度戰機嚴密監視〉,《國際先驅導報》,2007年7月6日。
http://www.pladaily.com.cn/site1/xwpdxw/2007-07/06/content_868834.htm
67.	〈中國航母呼之欲出:具備製造航空母艦的能力〉,《中國經濟網》,2007年1月12日。
http://big5.china.com.cn/news/txt/2007-01/12/content_7643344.htm
68.	〈中國積蓄實力進入印度洋?〉,《中國評論網》,2006年4月17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69.	〈中緬中巴能源合作 中國應構建南亞能源"雙通道"〉,《中國發展門戶網》,2007年02月28日。http://www.chinagate.com.cn
70.	〈史海折戟,塵封已久的中美銀河事件〉,1993年7月23日。http://blog.eastmoney.com/yuesetumi/291271.html
71.	〈亞丁灣〉,《維基百科》,201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9A%E4%B8%81%E6%B9%BE
72.	〈泛亞鐵路東南亞走廊建設提速,商機無限〉,《中評社》,2006年9月8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73.	〈泛亞鐵路東南亞走廊建設提速將成中國能源走廊〉,《東亞風雲網》,2006年9月5日。
http://www.my chinaview.net/eastorm/viewtopic.php?t=3581
74.	〈泛亞鐵路網2015年織成中國公司望成投資主角〉,《上海證券報》,2007年8月29日。
http://cn.chinagate.com.cn/enterprises/2007-08/29/content_8764338.htm
75.	〈泛亞鐵路與"麻六甲瓶頸"〉,《國際先驅導報》, 2005年8月26日。
http://www.china5e.com/news/zonghe/200508/200508260138.html
76.	〈美日安保條約〉,《維基百科》,2010。
http://zh.wikipedia.org/zh-tw/美日安保條約
77.	〈泰國克拉地峽路線圖生轉機〉,《人民網》。
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1037/2337302.html
78.	〈專家:中國起碼要建兩艘航母,部署東海南海〉,《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3月19。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79.	〈淺析我國石油進口運輸佈局與運輸安全〉,《國研網》,2010。 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
80.	〈麻六甲海峽海盜險情反彈〉,《新浪網》,2005年7月28日。http://www.sina.com.cn
81.	〈獨山子將成為中國西部石化基地〉,《中新社》,2005年12月8日。http://business.sohu.com/20051209/n240920724.shtml
82.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維基百科》,2010。http://zh.wikipedia.org/zh-tw/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83.	〈關心南亞海嘯 關心泰國能源〉,《能源報導》,台北,經濟部能源局,2005。
http://www.tier.org.tw/energymonthly/outdatecontent.asp?ReportIssue=9402&Page=28
四、	外文網站
1.	Vern Clark, "Sea Power 21, " U.S. Navy  Proceedings, 2002. http://www.nav-y.mil/navydata/cno/proceedings.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