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107200915292000
DOI 10.6846/TKU.2009.00777
論文名稱(中文) 《莊子》「內聖外王」說疑義商榷
論文名稱(英文) On Chuang Tzu’s “Nei-Sheng-Wai-Wang” Debat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李雅嵐
研究生(英文) Ya-lan Lee
學號 69200022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19
論文頁數 11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蕭振邦
共同指導教授 - 顏崑陽
委員 - 楊祖漢
委員 - 曾昭旭
關鍵字(中) 莊子
內聖外王
天下篇
關鍵字(英) Chuang Tzu
Nei-Sheng-Wai-Wang
Tizn-Xia Chapte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依目前可靠的文獻成果,「內聖外王」首見於《莊子》〈天下〉篇。而歷代對於《莊子》的詮釋,經常傾向於帝王式的事功之論,來衡定其學說對於時代人生的價值。例如早在荀子就已指出「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批評莊子是「由天謂之道,盡因矣」,認為莊子只是消極的聽天由命,而忽略人自身主體性努力的重要。漢代司馬遷則說《莊子》「皆空語無事實……,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然而,宋代王安石亦謂「莊生之書,其通性命之分,而不以死生禍福累其心,此其近聖人也。……不足以及此,而陷溺於周之說,則其為亂大矣」。由此看來,顯見後人對於《莊子》的思想內蘊,有很大的爭議。時至今日,延伸為「《莊子》的無為治道論」、「以內聖外王為《莊子》之旨」等議題,對於莊學在政治學說的立論呈現極大的歧義。然而,《莊子》書中到底有無政治立論的主張,筆者以為,這不單是經典詮釋角度不一所產生的問題,更根本的,牽涉到《莊子》的分篇問題。倘若《莊子》思想所要展現的就是主體性人生價值之貞定,而不欲在客觀實有的禮樂形式做出規定,那麼,以「無為而治」、「內聖外王」這樣的觀點詮釋《莊子》思想,是否可以視為一種政治態度的立論?


    就目前學界普遍的研究成果,不論就文獻上的可信度,或思想上的哲學價值而言,《莊子》內篇都較外、雜篇更具研究價值。更且,為了現實政治的需要,外、雜篇已雜揉許多黃老思想,這也與內篇無意於「政治形式」的訴求有所不同,二者在思想性格上呈現極大的差異。因此,本論文的研究範圍,將以《莊子》內七篇為主,旁及《莊子》外、雜篇及擇取歷代注疏《莊子》具有代表性之大家如郭象、成玄英、林希逸、釋憨山、王船山等人的論述,就其相關的研究成果和文獻加以對照參考。


    是故,本論文將針對「內聖外王」一說在《莊子》思想中的可能涵義及定位,加以檢視和評估,並嘗試提出個人的觀點和心得。期盼能為學界相關義理之爭,理出一個頭緒,嘗試有所貢獻!
英文摘要
On the basis of reliable research documents, Nei-Sheng-Wai-Wang(內聖外王) was first seen in the Tizn-Xia Chapter(天下篇) of Chuang Tzu.  Scholars of past ages often study and appraise Chuang Tzu from “Emperor-Managing-the Empire”(帝王治術) perspective and thus lose sight of the significance of oneself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get control of his destiny.  For example, as early a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戰國時代), Xun Zi already pointed out Chuang Tzu was so passive as to let fate have its way and Si Ma-Chian(司馬遷) in Han Dynasty and Wang An-Shi(王安石) in Song Dynasty had similar views, too.


      Whether Chuang Tzu can be interpreted from the “Governing-by-Doing-Nothing-That-Goes-A gainst-Nature”(無為而治) outlook or we can just deem it the declaration of Chuang Tzu’s political thoughts, the real issue I think is basically dependent upon how researchers expound and carve out the book into three major parts. Because of the political need for administration, the Outer and Miscellaneous Chapters(外雜篇) of Chuang Tzu have mingled with Huang-Lao thought(黃老思想) and therefore are different from the Inner Chapters(內篇) which lay its stress on forming and nourishing one’s mind and true nature.


      For this reason, I’m going to focus on Nei-Sheng-Wai-Wang to clarify its meanings and implications and try to give personal observation and estimation of i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導論	1
前言	1
第一節、學術研究動機與目的	4
一、學術研究動機	4
二、學術研究目的	9
第二節、研究概況與研究範圍	26
一、前人研究的成果	26
二、研究範圍的貞定	33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章節設計	36
一、研究方法	36
二、章節設計	38


第二章  諸家之《莊子》「內聖外王」義詮釋	39
前言	39
第一節、眾家對於《莊子》「內聖外王」義之詮釋	41
一、成玄英之《莊子》「內聖外王」義詮釋	42
二、林希逸之《莊子》「內聖外王」義詮釋	47
三、憨山之《莊子》「內聖外王」義詮釋	53
四、王船山之《莊子》「內聖外王」義詮釋	60
第二節、眾家對於《莊子》「內聖外王」義之交互參照	63
第三節、《莊子》思想之意蘊是否需要「外王」才能成立	66
小結	67


第三章《莊子》「內聖外王」思想的內在轉折涵義	69
前言	69
第一節、《莊子》「內聖外王」思想意義之釐定	69
一、儒家「內聖外王」之內涵	71
二、《莊子》「內聖外王」新詮	72
三、小結	74
第二節、生命桎梏與《莊子》的自由理想	76
一、人間世的桎梏何在	76
二、解消痛苦的可能	84
小結	87


第四章《莊子》型態的圓滿生命––「明王之治」的聖人形象	89
前言	89
第一節、《莊子》「無心而為」的主旨	89
第二節、《莊子》「明王之治」的修養工夫	93
第三節、《莊子》「明王之治」的聖人形象	98
小結	103


第五章  結論	105

參 考 文 獻	111
參考文獻
一、典籍注疏(先依「作者年代」排列,次依「出版時間」排列)

(漢)司馬遷著,日瀧川龜太郎會注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洪氏出版社,1986)

(唐)成玄英,《老子道德經義疏開題》,收於蒙文通編《道書輯校十種》(成都:巴蜀書社,2001)

(宋)呂惠卿,《莊子義》,輯於嚴靈峰(編),《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5》(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初版)

(宋)王雱《南華真經拾遺》,輯於嚴靈峰《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6》,(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初版)

(宋)王安石,《臨川文集.卷77》,《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105(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宋)司馬光,《傳家集‧卷45》,《四部叢刊正編‧冊41》(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宋)蘇軾,《東坡全集‧卷51》,《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宋)林希逸(著),周啟成(校注),《莊子鬳齋口義》(北京:中華書局,1997,初版)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卷125(北京:中華書局,1999)

(宋)朱熹(集註),(清)蔣伯潛(廣解),《語譯廣解四書讀本》(台北:啟明書局,2008)

(明)釋德清,《莊子內篇註》,輯於嚴靈峰《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25》,(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初版)

(明)釋德清,《老子道德經憨山註;莊子內篇憨山註(附觀老莊影響論一名三教源流異同論)》(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

(清)焦竑,《莊子翼》(台北:廣文書局據金陵叢書本影印,1963)

(清)方以智,《藥地砲莊》,輯於嚴靈峰《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第17》,(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初版)

(清)林雲銘(評述),《莊子因》,輯於嚴靈峰《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18》,(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初版)

(清)姚鼐,《莊子章義》,輯於嚴靈峰《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35》,(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初版)

(清)宣穎,《莊子南華經解》,輯於嚴靈峰《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第32》,(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初版)

(清)陳壽昌(輯),《南華真經正義》(台北:廣文書局,1978)

(清)王夫之,《莊子解‧莊子通》(台北:里仁書局,1984,初版)

(清)劉寶楠(撰),高流水(點校),《論語正義》(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

(清)郭慶藩(集注),王孝漁(校訂),《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06)

(清)王先謙(集注),劉武(補正),《莊子集解;莊子集解內篇補正》(北京:中華書局,2006)

朱謙之(校釋)、任繼愈(今譯),《老子釋譯》(台北:里仁書局,1985)

鍾  泰,《莊子發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初版1刷)

張默生,《莊子新釋》(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93)

李滌生,《荀子集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4)

王叔岷,《莊子校詮》(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語研究所,1999,景印3版)

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北京:中華書局,2006,初版9刷)

吳  怡,《新譯莊子內篇解義》(台北:三民書局,2008,2版)


二、近人專著(先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次依「出版時間」排列)

4劃
王邦雄等人編著《中國哲學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1)
王邦雄,《老子的哲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2版)
王邦雄,《中國哲學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3版)

6劃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1990,初版)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初版9刷)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台北:學生書局,2002,修訂版)

7劃
李杜,《中西哲學思想中的天道與上帝》(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8)
李懿純,《憨山德清註《莊》之研究》(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
启良,《新儒學批判》(上海:三聯書店,1996,初版2刷)

8劃
林繼平,《李二曲研究》(台北:台灣商務,1999)

10劃
馬  浮,《復性書院講錄》(台北:廣文書局,1980,再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9,校訂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弍》(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校訂版2刷)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弌》(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校訂版)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
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

11劃
梁啟超,《諸子考釋》(台北:台灣中華,1957)
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台北:東大圖書,1980)
陳德和,《從老莊思想詮詁莊書外雜篇的生命哲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初版)
陳鼓應,《老莊新論》(台北:五南圖書,2007,3版)

12劃
黃俊傑,《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台北:東大圖書,1983,初版)
程兆熊,《道家思想》(台北:文明書局,1984)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台北:藍燈文化公司,1991)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台景印一版)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台北:三民書局,2001,3版)

13劃
楊慧傑,《天人關係論––中國文化一個基本特徵的探討》(台北:大林出版社,1981)
楊儒賓,《莊周風貌》(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91,初版)

14劃
熊鐵基、劉固盛、劉韶軍所著《中國莊學史》(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15劃
蔣錫昌,《莊子哲學》,輯於嚴靈峰編,《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27》(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初版)
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北京:新華書店,1988,初版)
葉海煙,《莊子的生命哲學》(台北:東大圖書,2003)
劉榮賢,《莊子外雜篇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初版)

16劃
錢穆,《莊子纂箋》(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5版)
錢穆,《莊老通辨》(北京:三聯書店,2006,初版)

17劃
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蔡明田,《莊子的政治思想》(台北:牧童出版社,1974)

18劃
蕭振邦,《深層自然主義:《莊子》思想的現代詮釋》(尚未出版)

19劃
關  鋒,《莊子內篇譯解和批判》(北京:中華書局,1961)
譚宇權,《莊子哲學評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


三、碩博士論文(依「畢業學年度」排列)

林俊宏(研撰),孫廣德(指導),《莊子的政治觀一個思想典範的詮釋》(台北:政治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1990)

簡光明(研撰),黃錦鋐(指導),《宋代莊學研究》(台北: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1996)

陳松伯(研撰),陳榮波(指導),《憨山禪學之研究––以自性為中心》(台中:東海大學哲學所博士論文,1996)

洪巳軒(研撰),蔡明田(指導),《老子與莊子的天道政治思想》(台北:政治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2000)

呂文英(研撰),王邦雄(指導),《成玄英莊學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0)

金登懋(研撰),詹文雄(指導),《莊子的政治思想》(台北:文化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2000)

黃源典(研撰),袁保新(指導),《莊子之治道觀》(嘉義:南華大學哲學所碩士論文,2000)

邱茂波(研撰),楊祖漢(指導),《從「內聖外王」論莊子哲學及其重要詮釋》(台北:文化大學哲學所博士論文,2002)

陳政揚(研撰),陳榮波(指導),《孟子與莊子「內聖外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哲學所博士論文,2002)

林鈺清(研撰),陳德和(指導),《莊子淑世思想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哲學所碩士論文,2003)

施依吾(研撰),王邦雄(指導),《莊子修養論工夫次第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4)

陳盈慧(研撰),陳鼓應(指導),《莊子聖人觀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4)

曾紫萍(研撰),林文彬(指導),《莊子的處世哲學》(台中: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5)

羅翌倫(研撰),姜允明(指導),《從郭象、成玄英的思想探究玄學、重玄學思想的轉折與演變》(台北: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6)

陳姿吟(研撰),胡森永(指導),《自然的回歸與名教的重建––論郭象「內聖外王之道」》(台中:靜宜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6)

吳肇嘉(研撰),王邦雄、楊祖漢(指導),《莊子應世思想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8)

沈明謙(研撰),江淑君(指導),《王雱「南華真經新傳」思想體系詮構》(台北: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8)


四、期刊論文(先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次依「出版時間」排列)

戴君仁,〈莊子書中的夫子曰〉,見於《故宮圖書季刊》1972年第1期

陳弱水,〈「內聖外王」觀念的原始糾結與儒家思想的根本疑難〉,載於《史學評論》1981年第3期

劉述先,〈論儒家「內聖外王」之理想〉,刊於《哲學與文化》第2期(台北:哲學與文化出版社,1988)

陳德和,〈淮南道家與黃老道家的對比性考察〉,《鵝湖》,1999年第25卷第2期

蕭裕民,〈《莊子》內外雜篇新論-從思想的一致性來觀察〉,《興大人文學報》,2006年第36期

蕭振邦,〈隱喻及其應用──例示「魚樂之辨」〉,該篇論文為蕭振邦先生於2007年淡江大學中文系碩士班,開設「中西美學理論研究」發給同學參考的課堂資料。

蕭振邦,〈析評中國美學的儒道釋側面解讀〉,該篇論文為蕭振邦先生於2007年淡江大學中文系碩士班,開設「中西美學理論研究」發給同學參考的課堂資料。


五、網路影音資料
淨界法師,《教觀綱宗》課程內容及講表(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影音集成http://www.budaedu.org/ghosa/L00097/C002/T0954/,2005)

淨界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課程內容及講表(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影音集成http://www.budaedu.org/ghosa/L00097/C002/T0953/,200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