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107200904550900
DOI 10.6846/TKU.2009.00763
論文名稱(中文) 網路運動與議題建構之研究—以PTT上之「黑米事件」相關文本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Virtual Movement and Agenda Building : A Case Study of Dmedia T-REX Disputated Event on PTT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李筱慧
研究生(英文) Hsiao-Hui Lee
學號 69505015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04
論文頁數 15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許傳陽
委員 - 謝俊義
委員 - 吳怡國
關鍵字(中) 網路運動
議題建構
台大批踢踢實業坊
關鍵字(英) Virtual Movement
Agenda Building
PT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媒介霸權論者認為大眾媒體報導之新聞或是媒體內容常傾向宰制階級的觀點,其除了助長社會中既有霸權的力量,也代表大眾媒體不見得有顧及到一般民眾真正關心的事務。

    然而,網路媒體的興起替既有之媒介生態帶來了變動,也讓閱聽人在媒介使用上掌握更多的權力。Web 2.0時代的網路媒體不僅提升了替代性媒體的地位,也讓閱聽人在媒體使用上具更多主動性與選擇權,閱聽人在網路媒體上發佈訊息時不再受到媒體守門機制或是大眾媒體記者偏好等限制﹔另外,使用者眾多之網路媒體上的討論議題若引起網友注目,大眾媒體記者就可能將該網路議題作為新聞報導題材。若媒體記者採用網路議題作為報導主題時,其消息來源偏向通常就會是一般民眾的觀點,為以往霸權論者認為大眾媒體偏向宰制階級的論點帶來了更多的討論空間。

    近年來華人社群最大的BBS站台大批踢踢實業坊(PTT)在台灣使用人數劇增,加上其站台具有之社群屬性,使PTT逐漸發展成一個具有強大傳播與群眾力量的網路媒體,網友常在站上展現Web 2.0時代網路社群協力合作的精神。PTT除了是網友獲得資訊的平台外,也是網友聚集或參與網路運動的空間,站上的網友討論議題常常成為台灣大眾媒體記者報導之新聞題材。因此本研究以網路媒體PTT作為研究對象,並選擇與PTT和台灣現實社會皆有相關的2008年中華職棒米迪亞暴龍隊打假球事件作為研究案例。研究者以紮根理論分析法解析米迪亞暴龍隊打假球事件的相關文本,從中理解使用者在網路媒體PTT上進行網路運動的形式、PTT站上議題演變為大眾媒體議題的過程、以及網路媒體PTT在社會運動議題之中的角色;並從研究結果推衍出新興網路媒體為台灣大眾媒體、閱聽眾及媒介生態帶來的改變。
英文摘要
Many hegemonists have argued that mainstream established media tend to adopt the views from dominant class to make media contents. Those contents not only encourage existent hegemonies in the society, but also ignore the matter that the public are concerned about. 

     However, the rise of online media has brought some changes on both the existent media ecology and the audiences’ media using behaviors in Web 2.0 era. The prosperity of online media not only promotes the alternative media’s status, but also allows the audiences to have more power in media using. Today the journalists may take the online media issues which contain many public’s thoughts and opinions as the established media agendas. It seems that the perspective from the hegemonists may not be applied to the media ecology and the audiences’ rights nowadays.

     The aims of this study ar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rise of online media on the existent media ecology and the audiences’ media using behaviors. PTT, a big online medium in Taiwan, is chosen to be investigated. This case study examines Dmedia T-REX disputated event in 2008. Grounded theory is used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data of this event in several aspects: (1) the form of the virtual movement on PTT, (2) the issues on PTT transfer to the established media agendas, and (3) the role that PTT has played in the agenda building process of this event. Finally, the researcher extends the results of these items to discuss the implication of online media on the audiences’ behaviors and the media ecology in Taiwa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4
第三節 章節概要-----7

第貳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網路媒體與網路運動-----9
第二節 議題溢散與議題建構-----25
第三節 本章回顧與確立研究問題-----36

第參章 研究方法-----39
第一節 研究過程概述-----39
第二節 紮根理論-----40
第三節 研究流程圖	-----44

第肆章 研究對象與案例介紹-----45
第一節 米迪亞暴龍隊假球事件爆發始末-----45
第二節 台大批踢踢(PTT)實業坊-----58

第伍章 研究案例分析-----61
第一節 網路運動-----61
第二節 黑米事件議題形成與建構-----75
第三節 網路媒體PTT在黑米事件中的角色-----103
第四節 本章小結-----106

第陸章 研究結論、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109
第一節 研究結論-----109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116

參考文獻-----117
附錄-----124
附錄一-----124
附錄二-----126
附錄三-----127
附錄四-----128
附錄五-----129
附錄六-----131
附錄七-----133
附錄八-----136
附錄九-----146
附錄十-----151

表目錄
表4-1-1: 黑米事件重要記事表-----56

圖目錄
圖3-3-1: 研究流程圖-----44
圖5-2-1: 黑米事件議題溢散過程圖-----75
圖5-2-2: 黑米事件之議題建構過程圖-----97
參考文獻
卜慶玲(1995)。《“虛擬社區”內的傳播之研究— 以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BBS 站為例》。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卞冬磊、張紅軍(2007)。〈媒介時間的來臨:電子傳播媒介的時間想像〉。《新聞學研究》,90:101-139。
王鈿(2000)。《從虛擬社群觀點探討女性網站之經營模式--以i-Village為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承翰(2000)。《網際網路與社會運動團體及個人增權(empowerment)關係之研究》。元智資訊傳播研究所博士論文。
何聖飛(2002)。《誰主導選舉新聞─媒介議題設定的觀點:以兩千年總統大選為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班。
吳姝蒨(1996)。《電腦中介傳播人際情感親密關係之研究--探訪電子布告欄(BBS)中的「虛擬人際關係」》。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心恬(1997)。《媒體特性對說服效果之影響--WWW媒體之實驗室研究》。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芳如(2001)。《消息來源、新聞框架與媒介真實之建構:以政黨輪替後之核四爭議案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筱玫(2003)。《網路傳播概論》。台北﹕智勝文化。
吳俊華(2006)。《虛擬社群討論議題設定與分類》。義守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玟玲(2004)。《災難新聞之新聞處理研究--以「南亞大海嘯」報導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福岳(1993)。《將社區劇場視為另類傳播媒介之研究--以民心劇場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伯峰(2007)。《Web 2.0 之創新應用服務與經營模式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千瑜(2008)。《新媒體閱聽人、公民新聞與公共媒體--新媒體使用者如何看待PeoPo公民新聞平台》。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慧芳譯(2008)。《網民經濟學運用﹕Web2.0群眾智慧搶得商機》。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公司。
范光描(2003)。《網際網路與社會運動--以台灣人權促進會電子報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袁世忠、郭永祥(2006.12.22)。<網友串連 隔空救回燒炭女>,《自由時報》,頭版。
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原書Strauss, A. and Corbin, J. [1990].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USA : Sage Publications.)
翁秀琪(2003)。《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書局。
孫秀蕙 (1998)。〈台灣網際網路發展與問題初探〉,《廣播與電視》,3(4):1-20。
孫治本(2004)。《個人化與生活風格社群》。台北﹕唐山。
許傳陽(1997)。<議題傳散模式初探—以宜蘭反六輕設廠運動之新聞報導為例>,《新聞與社會真實建構》,頁57-95。 
許傳陽(2007)。<網際網路與社會運動:一個虛擬社會運動組織形式之初探>,《玄奘大學資訊傳播學報》,4﹕37-50。
黃啟龍(2001)。《網路上的公共領域實踐─以弱勢社群網站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厚銘(2001)。《虛擬社區中的身分認同與信任》。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浩榮(2005)。《公共新聞學︰審議民主的觀點》。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陳洛薇(2005.03.02)。<東海大學 劈腿事件喧騰網路>,《中國時報》,頭版。
陳雪雲(1991)。《我國新聞媒體建構社會現實之研究─以社會運動報導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錦華(2001)。《網路社會運動:以本土同志運動在網上的集結與動員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品均(2006)。《Web 2.0應用服務策略行動之研究-以Yahoo!、Google、MSN為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子軒(2006)。<社群理論的回顧與前瞻—邁向傳播整合社群>,《公民的新聞與社群想像》,頁 19-38。
連征忠(2002)。《虛擬社群成員間信任關係之探討》。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崔維翰(2007)。《應用KeyGraph探索web2.0產品之隱藏商機─Blog網站個案研究》。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惠蓉、何玫樺、黃倩茹(2008)。<線上社會支持類型探討:以PTT精神疾病版及整形美容版為例>,《新聞學研究》,94﹕61-105。
葉恆芬(1999)。《網路媒體可信度及其影響因素初探研究─以台灣地區網路使用者為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瓊瑜(1997)。<媒介策略:看消息來源如何「進攻」媒體—以公視立法爭議為例>,《新聞與社會真實建構》,頁155-206。
彭慧明(2001)。《報社記者對網路訊息採納態度之初探》。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忠川、李興國(1999)。<網際網路下的小眾媒介發展--虛擬社群的觀點>,「1999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台灣,新竹關西。
廖淑伶(1989)。《媒介論題性質與議題設定功能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述銘(2002)。《媒體議題與政策議題互動關係之研究─以核四興廢決策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臧國仁(1999)。《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介框架與真實》。台北:三民書局。
鄭瑞城(1991)。〈從消息來源途徑詮釋近用媒介權:台灣的驗證〉。《新聞學研究》,45:39-56。
鄭君良(2002)。《非營利網站之經營策略研究:以「南方電子報」、「苦勞網」與「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為例》。南華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柏偉(2002)。《虛擬社群:一個想像共同體的形成—以線上角色扮演遊戲《網路創世紀》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智先(2001)。《網路討論區的議題設定效果研究﹕以中華民國八十九年總統大選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瞿文芳(2002)。《報紙報導環保事件議題建構過程之研究∼以阿瑪斯號漏油汙染事件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文輝(1995)。〈新聞記者選擇消息來源的偏向〉。《新聞學研究》,50:1-13。
蘇芸(1996)。《網路誹謗之研究:以電子佈告欄bbs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Atwater, Tony., & Frederick, Fico. (1986). Source Reliance and Use in Reporting State Government: A Study of Print and Broadcast Practices.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8(1), 53-61.
Cohen, Bernard C. (1963), The Press and Foreign Polic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iani, M(2001). Social movement networks:virtual and real. In Webster, F.(Ed.),Culture and politics in the information Age.(pp.117-128). New York:Routledge.
Glaser, B. G., & Strauss, A. (1967).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Chicago: Aldine.
Gossen, Richard J.(2008). E-Preneur: From Wall Street to Wiki: Succeeding as a Crowdpreneur in the New Virtual Marketplace. Franklin Lakes , NJ: Career Press.
Gramsci, A. (1971). 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 (eds & trans.) Quntin Hoare & Geoffrey Nowell Smith, New York: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Harvey, D. (1989).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Lang, G.E., & K. Lang. (1981) .Watergate: An Exploration of the Agenda-Building Process. in C. Cleveland Wilhoit & Harrold de Bock (eds.)(1981), Mass Communication Review Yearbook, 2, Sage, pp. 447-468.
Mathes, R.,& B. Pfetsch. (1991). The Role of Alternative Press in the Agenda-Building Process: Spill-Over Effects and Media Opinion Leadership.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33-62.
McCombs, M.E., & D.L. Shaw. (1972)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6, 176-187.
Rheingold, H.(1994). The Virtual Community: 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
Rogers, E. M. (1986).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new media in society. New York: Free Press.
Rogers, E.M., and Dearing, J.M. (1988). Agenda-setting research: Where has it been, where is it go?.Communication Yearbook, 11:555-594. 
Trowler, Paul (1988). Investigating the Media . London: Unwin Hyman Limited.
Voakes, P. S., Kapfer, J., Kurpius, D., & Chern, D. S. (1996). Diversity in the news: a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J & MC Quarterly,73(3): 582-59.

台大批踢踢實業坊︰telnet://ptt.cc。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伊絲塔(2005.03.27)。<BBS小蝦米 力抗WWW大鯨魚>。上網日期﹕2008年7月25日,取自「聯合新聞網」﹕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14&f_SUB_ID=2922&f_ART_ID=89048。
<米迪亞進軍職棒 化名暴龍「dmedia T-REX」>(2008.02.14)。上網日期﹕2008年7月30日,取自「中華職棒大聯盟官方網站」﹕http://www.cpbl.com.tw/news/Newsread1.asp?Nid=5422。
<米迪亞球團人事異動>(2008.05.07)。上網日期﹕2008年7月30日,取自「中華職棒大聯盟官方網站」︰http://www.cpbl.com.tw/news/Newsread1.asp?Nid=5723。
林辰彥(2008.07.24)。<丟出煙幕彈 米迪亞施建新答三問>。上網日期﹕2008年8月1日,取自「民生@報」︰http://sports.yam.com/msn/sports/200807/20080724760225.html。
<中華職棒/米迪亞老闆自曝球員被收買?曾建銘:講故事>(2008.07.23),《東森新聞報》。上網日期﹕2008年8月10日,取自「Nownews」http://www.nownews.com/2008/07/23/11490-2309168.htmhttp://www.nownews.com/2008/07/23/11490-2309168.htm。
林三豐、吳清正(2008.07.24)。<暴龍老闆貼網:職棒還在打假球>,《自由時報》,頭版。上網日期﹕2008年8月10日,取自「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ul/24/today-t1.htm。
婁靖平(2008.07.24)。<米迪亞老闆PO文 爆打放水球>,《聯合報》。上網日期﹕2008年8月10日,取自「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SPORTS/SPO6/4439976.shtml。
婁靖平(2008.07.24)。<連投六保送 安力奎丟頭路>,《聯合報》。上網日期﹕2008年8月10日,取自「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SPORTS/SPO6/4439990.shtml。
陳楷(2008.07.24)。<放水傳聞 米迪亞下午公開說明>,《中廣新聞網》。上網日期﹕2008年8月12日,取自「蕃薯藤運動網」http://news.yam.com/bcc/sports/200807/20080724752268.html。
賴德剛(2008.07.24)。<鋌而走險 球員榮譽會被收買>,《蘋果日報》。上網日期﹕2008年8月12日,取自「壹蘋果運動王」http://sport.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NewsContent&NewsDate=20080724&Sec_ID=10&Article_ID=30783017&App。
張國欽(2008.07.24)。<球員打放水球?暴龍球團喊冤>,《中國時報》。上網日期﹕2008年8月12日,取自「中時電子報」http://sport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Sport-inc/Sport-Content/0,4752,11051202+112008072400414,00.html。
吳清正(2008.07.25)。<爆打假球?施建新:聽來的、無從查證>,自由時報》,頭版。上網日期﹕2008年8月12日,取自「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ul/25/today-fo3.htm。
<自爆打假球 施建新強調是舉例>(2008.07.25),《東森新聞網》。上網日期﹕2008年8月12日,取自「ETToday」http://www.ettoday.com/2008/07/25/11490-2309694.htm。
姚瑞宸(2008.07.25)。<暴龍老闆自打嘴巴 施建新急滅火:球員清白打球>,《蘋果日報》。上網日期﹕2008年8月12日,取自「壹蘋果運動王」http://sport.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NewsContent&NewsDate=20080725&Sec_ID=10&Article_ID=30788191&App_ID=1。
何祥裕(2008.10.08)。<職棒假球案 米迪亞暴龍隊遭搜索>,《聯合晚報》。上網日期﹕2008年10月10日,取自「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4550234.shtml。
王鴻國、李安東(2008.10.08)。<檢調偵辦職棒簽賭案 暴龍7隊職員傳喚到案>,《中央社》。上網日期﹕2008年10月10日,取自「蕃薯藤運動網」http://n.yam.com/cna/sports/200810/20081008457157.html。
蕭保祥(2008.10.08)。<再爆簽賭案 米迪亞遭約談>,《東森新聞》。上網日期﹕2008年10月10日,取自「蕃薯藤運動網」http://n.yam.com/tsna/sports/200810/20081008457065.html。
陳俊雄(2008.10.09)。<醜聞!暴龍球團綁球員打假球>,《中國時報》。上網日期﹕2008年10月10日,取自「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Sport-inc/Sport-Content/0,4752,11051202+112008100900235,00.html。
何祥裕、張宏業(2008.10.09)。<黑道買暴龍 指揮打假球海撈數億>,《聯合報》。上網日期﹕2008年10月12日,取自「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SPORTS/SPO4/4551377.shtml。
呂志明(2008.10.09)。<檢鎖定10場可疑球賽>,《蘋果日報》。上網日期﹕2008年10月15日,取自「壹蘋果運動王」http://sport.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NewsContent&NewsDate=20081009&Sec_ID=10&Article_ID=31032524&App_ID=1。
何瑞玲、林慶川、黃照敦、鄭又嘉(2008.10.09)。<黑幫合資 職棒米迪亞老闆涉打假球>,《自由時報》。上網日期﹕2008年10月15日,取自「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oct/9/today-t1.htm。
黃子瑀(2008.10.09)。<職棒暴龍爆疑似打假球 檢調約談>,《TVBS-N》。上網日期﹕2008年10月15日,取自「TVBS網站」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sunkiss20081009095035。
<傳打假球 中華職棒:屬實嚴懲>(2008.10.09),《民視新聞》。上網日期﹕2008年10月15日,取自「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009/11/17c3a.html。
<米迪亞涉假球球員不只三名?檢調恐有下波約談>(2008.10.10),《中廣新聞》。上網日期﹕2008年10月18日,取自「中廣新聞網」http://www.bcc.com.tw/news/newsview.asp?cde=777105。
廖德修(2008.07.25)。<聯盟要證據 球迷不領情>,《中國時報》。上網日期﹕2008年10月18日,取自「中時電子報」http://sport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Sport-inc/Sport-Content/0,4752,11051202+112008072500411,00.html。
姚南宏(2008.09.11)。<米迪亞讓渡陳建輔 球迷:哀莫大於心死>,《今日新聞》。上網日期﹕2008年10月18日,取自「Nownews」http://www.nownews.com/2008/09/11/341-2333502.htm。
吳清正(2008.08.28)。<貝力單局爆 惹疑猜>,《自由時報》。上網日期﹕2008年10月19日,取自「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ug/28/today-sp10.htm。
方正東(2008.10.23)。<中華聯盟決議 米迪亞暴龍「除名」>,《今日新聞》。上網日期﹕2008年11月9日,取自「Nownews」http://www.nownews.com/2008/10/23/341-2354326.htm。
林慶川(2008.10.30)。<米迪亞打假球案/又10球員涉入 看手鍊放水>,《自由時報》。上網日期﹕2008年11月9日,取自「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oct/30/today-so3.htm。
張宏業、許聲胤(2008.10.31)。<中信鯨涉打假球 另案偵辦>,《聯合報》。上網日期﹕2008年11月10日,取自「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SOCIETY/SOC9/4580985.shtml。
方正東(2008.11.11)。<震撼 中信董事長羅聯福宣布鯨隊解散>,《今日新聞》。上網日期﹕2008年11月18日,取自「Nownews」http://www.nownews.com/2008/11/11/341-2363884.htm。
何瑞玲(2008.12.23)。<米迪亞打假球案偵結 起訴三十三人>,《自由時報》。上網日期﹕2008年12月25日,取自「自由電子報」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163062。
張國欽(2009.01.03)。<集體封殺 特別選秀落榜斷生機 據傳球團聯手關閉大門>,《中國時報》。上網日期﹕2009年2月5日,取自「中時電子報」http://sport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Sport-inc/Sport-Content/0,4752,11051202+112009010300180,00.html。
<笨得起勁,大家都來勁>(2004.10.16),上網日期﹕2009年3月7日。取自「自由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2004/new/oct/16/life/young-3.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延後至2015-06-09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延後至2015-06-09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