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107200614254400
DOI 10.6846/TKU.2006.00672
論文名稱(中文) 大學校務滿意度指標建構之研究— 以淡江大學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satisfaction index construct of administration affairs of university -- A case study of Tamkang Univers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統計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2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白武烈
研究生(英文) Wu-Lie Bai
學號 69346005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6-21
論文頁數 13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温博仕(wenbor@mail.tku.edu.tw)
委員 - 李秀美(079045@mail.tku.edu.tw)
委員 - 林豐政(lfj@mail.tku.edu.tw)
委員 - 吳錦松(wucs@mail.chihlee.edu.tw)
關鍵字(中) 校務滿意度
累積邏輯斯迴歸
結構方程式
關鍵字(英) Satisfaction of administration
Logistic Regressi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Linear Structure Relation (LISREL)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淡江大學自87學年度實施校務自我評鑑起,迄93學年度已有7年,在這些年來,淡江大學在各方面的發展亦有極大的改變與進步,內在的如學生人數、教師素質、教學設備、校務行政、環境等有很大的改變與成長;外在的如近年來,教育部與國內著名雜誌針對國內大學評鑑上均獲得極佳的評比。因此,本文根據這7年所搜集的資料,欲探討這幾年來,時空環境的改變下,淡江大學在不同的主觀滿意度(包括「教師」、「學生」、「行政人員」)之下,其發展的趨勢以及建構出一套淡江大學校務滿意度指標模式。
本研究結果顯示,所有的潛在路徑在教師、行政人員與學生之下都具有顯著的影響效果,且都是呈現正向關係的效果,代表本研究所假設之模型,二級潛在變數(校務滿意度)會被所有的一級潛在變數(圖書使用、資訊應用、校園管理、行政程序與服務、社會資源、辦學目標與理念以及整體評價)直接影響,也就是指淡江大學人員對於校務的滿意度,可以由這些一級潛在變數測量而來,且效果都是顯著的。當一級潛在變數所產生之滿意分數越高時,二級潛在變數(校務滿意度)受到此一級潛在變數的影響就越大。
英文摘要
The University of Tamkang learns to implement the comment of administrative affairs of schools which has been 7 years from 87 session. In these years, there are great change and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in various aspects of university of Tamkang , such as number of students, teacher’s equality , teaching equipment, administrative affairs of schools, environment for inherent change. And the external change and progress, like recent years, get extremely excellent assessment that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domestic famous magazine comment on domestic universities.
  Therefore,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seven years , we want to discuss the current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 a satisfaction index model of administration affairs of Tamkang university under the change of  space-time 、environment and the University of Tamkang the different subjective satisfaction(include teachers, students and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This result of study shows that all potential routes have apparent influence results under teachers、administrative persons and students, and appear to the result of the positive relations. The model which this research institute supposes:
The second potential parameter influenced directly by the first potential parameters(include the use of library、information application 、campus manage、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nd service、social resource、the goal and idea of school and the entire appreciation. It means Tamkang university member’s satisfaction to the administrative affairs of school can come through these grades of potential parameters measurement, and the results are all apparent.
  When the satisfaction grade which first potential parameters produce higher, the second potential parameter influenced by first potential parameters greater.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流程	6
第四節 論文架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大學校務綜合評鑑指標的範圍與建構	8
第二節 教育之投入─產出	17
第三節 顧客滿意度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架構	23
第一節 研究分析架構	23
第二節 淡江大學校務滿意度模式架構	24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25
第四節 問卷設計	25
第五節 抽樣方法	27
第六節 研究假說	27
第七節 資料分析方法	29

第四章 實證分析	43
第一節 樣本結構分析	43
第二節 校務滿意度量表之信度分析	47
第三節 因素分析	50
第四節 不同研究對象之基本資料對於校務滿意度之差異比較分析	66
第五節 淡江大學校務滿意度模式之建構與研究	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2
第一節 結論	122
第二節 建議	125
參考文獻	126
附錄	129


 
表目錄

表  1 我國大專院校校數統計表	3
表  2 我國大專院校學生人數統計表	3
表  3 十大類校務綜合評鑑指標種類表	14
表  4 十八項校務滿意度調查項目表	15
表  5 兩類校務綜合評鑑描述資料表	16
表  6  87~93學年度問卷之校務滿意度分數構面	26
表  7  87~93學年度各人員抽取之有效樣本數	27
表  8  Cronbanch’s α 係數信度的參考範圍	30
表  9  解釋變數為二類時之LOGISTIC迴歸模式的機率值	34
表10  教師樣本特性—依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區分	43
表11 教師樣本特性—依服務單位、服務年資、有無擔任行政職務及每週授課時數區分	44
表12 行政人員樣本特性—依性別、年齡、學歷、服務單位、職稱及服務年資區分	45
表13 學生樣本特性—依性別、學院、系所、部別、年級區分	46
表14 學生樣本特性—依是否「住宿於學生宿舍」、「參加學生社團」、「曾在校內工讀」區分	47
表15 問卷各構面之Cronbanch’s α 係數(93學年度教師部分)	48
表16 問卷各構面之Cronbanch’s α 係數(93學年度行政人員部分)  48
表17 問卷各構面之Cronbanch’s α 係數 (93學年學生部分)	49
表18  KMO值的決策標準	51
表19 各學年度相同構面之因素分析結果(教師部分)	52
表20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多重比較表(教師部分)	53
表21 各學年度相同構面之因素分析結果(行政人員部分)	55
表22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多重比較表(行政人員部分)	56
表23 各學年度相同構面之因素分析結果(學生部分)	58
表24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多重比較表(學生部分)	59
表25 不同研究對象在各相同構面下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7學年度)	61
表26 不同研究對象在各相同構面下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8學年度)	61
表27 不同研究對象在各相同構面下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9學年度)	62
表28不同研究對象在各相同構面下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90學年度)	63
表29 不同研究對象在各相同構面下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91學年度)	63
表30 不同研究對象在各相同構面下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92學年度)	64
表31 不同研究對象在各相同構面下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93學年度)	65
表32 「教師」、「行政人員」、「學生」校務滿意度調查相同之構面與問項	66
表33 教師基本資料變數設定之數值及其所代表的意義	68
表34 行政人員基本資料變數設定之數值及其所代表的意義	69
表35 學生基本資料變數設定之數值及其所代表的意義	70
表36 各滿意度問項(因變數)在累積邏輯斯迴歸模式下之適合度檢定(教師)	71
表37 累積邏輯斯迴歸模型參數估計(教師)	72
表38 各滿意度問項(因變數)在累積邏輯斯迴歸模式下之適合度檢定(行政人員)	76
表39 累積邏輯斯迴歸模型參數估計(行政人員)	77
表40 各滿意度問項(因變數)在累積邏輯斯迴歸模式下之適合度檢定(學生)	82
表41累積邏輯斯迴歸模型參數估計(學生)	83
表42 模式中潛在構面與觀察變項的代碼	88
表43 模式中所有觀察變項之偏態與峰度分配(教師部分)	95
表44 原始模式參數估計表(教師部分)	96
表45 整體模式之修正模式配適度檢測結果表(教師部分)	100
表46 模式內在的配適度評量表(教師部分)	101
表47 修正後模式參數估計表(教師部分)	102
表48 路徑係數估計(教師部份)	104
表49 模式之假設檢定(教師部份)	104
表50 模式中所有觀察變項之偏態與峰度分配(行政人員部份)	105
表51 原始模式參數估計表(行政人員部份)	106
表52 模式修正與配適度檢測 (行政人員部份)	107
表53 模式內在的配適度評量表(行政人員部份)	109
表54 修正後模式參數估計表(行政人員部份)	110
表55 路徑係數估計(行政人員)	112
表56 模式之假設檢定(行政人員部份)	112
表57 模式中所有觀察變項之偏態與峰度分配(學生部份)	113
表58 原始模式參數估計表(學生部份)	114
表59 模式修正(學生部份)	116
表60 模式內在的配適度評量表(學生部份)	118
表61 修正後模式參數估計表(學生部份)	119
表62 路徑係數估計(學生部份)	121
表63 模式之假設檢定(學生部份)	121








圖目錄

圖1 研究流程圖	6
圖2 大學表現指標可行之整合模式的基本架構	10
圖3 本研究之分析架構	23
圖4 本研究所假設之架構圖	24
圖5 87~93學年度各相同構面之滿意度分數之趨勢圖(教師)	54
圖6 87~93學年度各相同構面之滿意度分數之趨勢圖(行政人員)	57
圖7 87~93學年度各相同構面之滿意度分數之趨勢圖(學生)	60
圖8 圖書館使用之測量模式	89
圖9 資訊應用之測量模式	90
圖10校園管理之測量模式	90
圖11行政程序與服務之測量模式	90
圖12 社會資源之測量模式	91
圖13 辦學目標與理念之測量模式	91
圖14 整體評價之測量模式	91
圖15 本研究之CFA測量模式	92
圖16 教師部分之修正模式與標準化參數估計圖	99
圖17 行政人員部份之修正模式與標準化參數估計圖	108
圖18 學生部分之修正模式與標準化參數估計圖	11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 王國明、顧致遠(1987),「教育單位效率及資源分配之研究─DEA技術之應用與推廣」,中國工業工程學會論文集,281-319。
2. 王保進(1993),高等教育表現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輪文。
3. 王濟川、郭志剛(2004),Logistic迴歸模型─方法及應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4. 吳統雄(1990),「雜誌編輯電腦化初期電腦使用者的研究:以(熱訊)雜誌為個案」,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5.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6. 邱皓政(2003),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台北:雙葉書廊。
7. 馬信行(1985),「影響我國高等教育機構研究生產力之因素」,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五十三期,85-117。
8. 許雅嵐(2001),校友對高等教育滿意程度之分析─以淡江大學為例,私立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國際企業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9. 黃芳銘(2004),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三版。台北:五南。
10.賴仁基(1997),我國綜合大學效率差異之衡量─資料包絡法分析的應用,
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1.蘇錦麗(1997),高等教育評鑑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2.蘇錦麗(2000),「台灣省立高級中學相對效率評估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五十一卷,第四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279-317。


二、英文部份:
1. Agresti , Alan. (1990). Catgorical Data Analysis. New York: John Wiley.
2. Baker,H.R(1978).Education indicators of development.Educa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Monograph Ⅲ).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199 283).
3. Bentler,P.M.,& Chou, C. P.(1987).Practical issues in structural modeling.Sociological Methods and Research,16,78-117.
4. Bagozzi, R. P.,& Yi, Y.(1988).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al equation models.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6,74-94.
5. Bollen, K. A.(1989).Structural equations with latent variables. New York:Wiley.
6. Burstein,L.et al.(1992).Education indicators.In M. C.Alkin(Ed.):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th ed.,pp.409-18).New York:Macmillan.
7. Blank, R. K. (1993).Developing a system of education indicators:Selecting, implementing, and reporting indicator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15(1),65-80.
8. Clewell, B. C.(1980).Assessing educational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MI:UMI Dissertation 
Services.
9. Coleman,J.S.et al.(1996)Equality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D.C..
10 .Greene, W. H. 1990. Econometric Analysis. New York: Macmillan.
11. Hanushek,E.A.(1986)”The Economics of Schooling: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in Public School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4,11,41-71.
12. Hanushek,E.A.(1989)”The Impact of differential expenditure on School performance,” Educ.Res.,18,4,45-51.
13. Herpen, M.V.(1992).Conceptual models in use for education indicators.In OECD(Ed.):The OEC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dicators:A Fram-Work for Analysis.Pairs:OECD.
14. Hanushek,E.A.(1995) “Education Production Functions,” in M.Carnoy,ed.,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2nd.,Oxford:Pergamon,277-282.
15. Hoyle,R.H.,& Panter A. T.(1995).Writing about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s. In R. H. Hoyle(ed.)”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Concepts,issues and applications (pp.158-176). Thousand Oaks,CA:Sage.
16. Joreskog,K. G.,.& Sorbom,D.(1993).LISREL 8: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ith the SIMPLIS command language.Chicago:Scientific Software International.
17. Kmenta, Jan.(1986).Elements of Econometrics (2nd ed.).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8. Kirjavainen,T.,and H.A.Loikkanen(1998)”Efficiency Differences of Finnish Senior Secondary Schools:An Application of DEA and Tobit Analysis,”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17,4,377-394.
19.	Kline, Rex B. (1998).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ws.
20. Liao, Tim Futing.(1994).Interpreting Probability Models: Logit, Probit, and Other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21. McCullaph, P.(1980).“Regression models for ordinal data,”Journal of th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Vol.42:109-142.
22. Marsh,H.W.(1988).Multitrait-multimethod analyses.In J.P.Keeves(Ed.),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ology,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A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pp.570-578). Oxford:Pergamon.
23. Muller, R.O.(1996).Basic principle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An introduction to LISREL and EQS.Springer-Verlag.
24. Nuu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 New York : McGraw-Hill.
25. Nuttall,D.(1992). The func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dicators.In OECD(Ed.)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dicators: A Fram-Work for Analysis (pp.13-21). Pairs:OECD.
26. Oakes,J.(1986).Educational indicators:A guide for policymakers.New Brunswick,NJ:Center for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
27. OECD(1993).Education at a glance:OECD indicators.Paris:OECD.
28. Pollard, J.S.(1989).Developing useful education indicators system.Insights on Educational Policy and Practice.ERIC Docn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30 056.
29. Rigdon,Edward E.(1998).The equal correlation baseline model for comparative fit assessment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5(1),63-77.
30. Steiger J. H. (1989).EZPATH: A supplementary module for SYSTAT and SYSGRAPH. Evanston, IL: SYSTAT.
31. Selden, R.W.(1990).Developing educational indicators: A statenational persepecti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14,389-93.
32. Tunnermann, C.(1996). A new vision of higher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Policy, 9(1).11-27.
33. Xie, Yu. (1989).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for ordinal variables,”Sociological Methods & Research, Vol.17, No. 4:325-35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