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107200514093100
DOI 10.6846/TKU.2005.00898
論文名稱(中文) 我國實施國民中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課程之可行性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in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劉容容
研究生(英文) Jung-Jung Liu
學號 69212031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6-22
論文頁數 20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炳煌
委員 - 陳伯璋
委員 - 吳清山
關鍵字(中) 師資合流培育課程
中小學師資類科
關鍵字(英) Integrated Curriculum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實施國民中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課程之可行性研究,俾提出具體建議以供相關單位參考。
    研究之研究方法採比較研究法與深度訪談法。以自編之「我國實施國民中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課程之可行性研究大綱」為研究工具。在訪問調查部分,訪談對象包括課程、師資培育的學者、國民中小學校長、主任及老師共14位專家。
    根據比較研究及深度訪談的資料整理分析,本研究獲致結果如下:
一、師資合流培育課程之可行性研究
(一)師資培育之現況是否要嚴格劃分中、小學學程,需要更周詳
      的考量與檢討。因此,我國實施國民中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課
      程其需要性。
(二)師資合流培育課程之時機已漸趨成熟,雖有法源依據,亦需
      師資品質的把關及其他配套措施。教育部亦應事先研擬妥適
      方案,供各師資培育機構遵循。
(三)「我國實施國民中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課程」在政策本身已具
      備明確的目標,而在政治可行性、經濟可行性及環境可行性,
      也獲得多數專家的支持,但在法律可行性及行政可行性上,
      專家們顯示目前師資合流培育課程缺乏成功執行的良好條件。
二、師資合流培育課程之規劃
(一)師資合流培育課程總學分多寡沒有太大意義,重點在內涵要
      求。
(二)從「有效教學」的角度來說,課程比重應該是1:1:1。
(三)並行遞增式有探索意味,且課程結構具連貫性。
(四)擇一實習半年,待任教後再「加科登記」。
(五)教師檢定宜為「中小學師資類科」另行出題。
(六)師資合流培育課程可以撼動分科的架構,符合九年一貫課程
      精神,對課程改革也有正面影響。

三、師資合流培育課程實施之注意事項
(一)課程安排不易
(二)就業競爭力不明
(三)師資供需失調日趨嚴重
(四)缺乏修業規範
(五)國中校長支持不足
(六)缺乏行政制度、法令規章之輔助
(七)師資培育機構協調不易
(八)缺乏師大及一般大學支持

    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師資培育機構、師資生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in Taiwan. Suggestions are providing for relate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gencies.
    The methods include comparative and in-depth interview. In behalf of obtain more information, moreover interview some experts relating these fields. There are scholars of curriculum or teacher educations, and faculty teaching of elementary or secondary schools in Taiwan.
    Based on the result, 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1.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1)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eachers in Taiwan.
(2)”Teachers’ Training Law“ in Taiwan has been newly revised in 2004, upon which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eachers Pre-Service Educational Program” is based.
(3)It is feasibility of politic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it facilitates the feasibility of legal and administration's instruction and guidance.

2. Design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1)The content of curriculum is impartment more than 50
     credits.
(2)”General Educ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specific are
     equal.
(3)”Curriculum Pattern” is the best way than 
     consecutive and capstoned pattern.
(4)Choosing elementary or secondary to practicum half an
     year.
(5)Establishing teacher certification for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eachers”.
(6)Alignment with Grades 1-9 Curriculum.

3. Challenge
    Integrated curriculum is not easy to be arrangement, working competition is unclear, teachers over needed, lacking administrative system's assist and study norm,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eacher training organizations is difficult, also without Normal, General Universit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rincipals' suppor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1
第二節  名詞釋…………………………………………………………6
第三節  研究方…………………………………………………………7
第四節  研究範…………………………………………………………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師資培育之理念取……………………………………………9
第二節  世界主要國家國民中小學師資培育制度及其課程之現… 20
第三節  我國國民中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課程之規劃過程與相關研 
        究 ……………………………………………………………7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訪談之設計………………………………………………  101
第二節  訪談之步驟………………………………………………  104
第三節  訪談資料之整理分析……………………………………  10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師資合流培育可行性」之研究與討論………………  109
第二節  「師資合流培育課程規劃」之研究與討論……………  116
第三節  「師資合流培育課程實施困難與挑戰」之研究與討論  12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27
第二節  建議………………………………………………………  13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37
西文部分………………………………………………………………147

附錄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149
附錄二    訪談大綱…………………………………………………150
附錄三    訪談逐字稿………………………………………………151
附錄四    訪談回饋表………………………………………………152
附錄五    訪談札記…………………………………………………153
附錄六    個人資料分析……………………………………………154
附錄七    師資培育現況總表………………………………………155
附錄八    師資合流培育課程時機總表……………………………159
附錄九    師資合流培育課程可行性總表…………………………163
附錄十    師資合流培育課程規劃-總學分總表…………………167
附錄十一  師資合流培育課程規劃-課程比重總表………………176
附錄十二  師資合流培育課程規劃-課程結構總表………………179
附錄十三  師資合流培育課程規劃-實習總表……………………183
附錄十四  師資合流培育課程規劃-檢定總表……………………184
附錄十五  師資合流培育課程對九年一貫影響總表………………185
附錄十六  課程實施困難與挑戰總表………………………………188
附錄十七  師資培育法(2004年5月5日修正)………………………197
附錄十八  中小學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
          分…………………………………………………………201

表次
表2-1   美國師資培育課程分配演進表 ……………………………28
表2-2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小學和中學師資培育學程 ……………30
表2-3   日本中學校及小學校教員普通免許狀應具備資格表…… 39
表2-4   日本教職有關科目之修習方法(科目及單位數)……… 40
表2-5   日本小學校和中學校師資培育課程分配演進表………… 41
表2-6   法國師資培育新變革……………………………………… 50
表2-7   法國一般教育課程………………………………………… 52
表2-8   法國專業訓練課程………………………………………… 53
表2-9   法國格勒諾布樂大學區IUFM中等教育師資課程………… 54
表2-10  法國格黑諾伯勒大學區IUFM初等教育師資課程………… 55
表2-11  我國大學校院設立教育學程之情形……………………… 61
表2-12  我國師資培育制度之比較………………………………… 63
表2-13  我國國民小學教師教育學程科目及學分………………… 66
表2-14  我國中等學校教師教育學程科目及學分………………… 68
表2-15  我國中等教育師資培育課程分配演進表………………… 69
表2-16  我國初等教育師資培育課程分配演進表………………… 70
表2-17  美、日、法及我國師資培育制度與課程之比較………… 71
表2-18  中小學校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
         ………………………………………………………………78
表2-19  教育基礎課程之意見……………………………………… 88 
表2-20  教育方法課程之意見……………………………………… 88
表2-21  中學、小學教育實習課程之意見………………………… 89
表2-22  教學基本學科課程之意見………………………………… 90
表2-23  選修參考科目課程之意見………………………………… 91
表3-1   訪談對象的基本資料………………………………………101
表3-2   訪談大綱細目………………………………………………102
表3-3   訪談之時間與期程…………………………………………104
表4-1   我國師資培育現況之描述分析……………………………109
表4-2   師資合流培育課程時機之描述分析………………………110
表4-3   師資合流培育課程可行性之描述分析……………………114
表4-4   師資合流培育課程總學分之描述分析……………………116
表4-5   師資合流培育課程比重之描述分析………………………117
表4-6   師資合流培育課程結構之描述分析………………………118
表4-7   實習之描述分析……………………………………………119
表4-8   檢定之描述分析……………………………………………120
表4-9   對九年一貫課程影響之描述分析…………………………121
 
圖次
圖2-1   美國師資培育與專業發展的連續流程圖………………… 26
圖2-2   法國正式教師的培育過程………………………………… 48
圖2-3   我國新制教師資格取得流程……………………………… 60
圖2-4   分段式師資培育課程……………………………………… 97
圖2-5   加蓋式師資培育課程……………………………………… 97
圖2-6   並行遞增式師資培育課程………………………………… 9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志仁(1999)。新課程對教師施教以及教師進修、培育的影響。戴
    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
    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王如哲(1999)。教育行政研究的展望。戴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
    編:教育研究方法論文集。高雄:麗文。
王秋絨(1997)。我國國中師資培育學程之建構。台北:師大書苑。
王家通(1996)。我國師資培育制度的比較教育學分析。載於中華
    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制度新課題,25-52。台北:
    師大書苑。
王家通(2001)。日本師資培育制度的改革趨勢與特徵。比較教
    育,50,55-71。
王家通(2003a)。日本教育制度:現況趨勢與特徵。高雄:復文。
王家通(2003b)。比較教育研究。高雄:麗文。
王家通主編(2003c)。各國教育制度。台北:師大書苑。
王雪峰(2004)。美國教師教育面臨多元文化的挑戰。教育研究,
    2,46-54。
王瑞壎(2004)。教師專業品質之省思-美國國家師資培育認可審議
    會及相關組織之介紹。臺灣教育,625,48-53。
毛連塭(1990)。師範學院目標及課程研究。載於師範教育政策與問
    題,82-112。台北:師大書苑。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台北:巨流。
伍振鷟(2002)。台灣地區師範教育政策之發展。戴於中華民國師範
    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1-28。台北:學富。
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
李國基(1999)。我國中學師資培育專門課程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園會(2001)。臺灣師範教育史。台北:南天。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 定(1996)。公共政策。台北:華視文化。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宗立(2004)。師資培育新藍圖:新制師資培育制度探析。國教天
    地,155,35-39。
吳武典(2004a)。台灣師資培育的新貌。文教新潮,9(2),1-
    10。
吳武典(2004b)。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的挑戰。戴於中國教育學
    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合編:教師專業成長問題研究,3-
    24。台北:學富。
吳清山(1998)。教育革新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吳清山(1999)。推行「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學校行政配合
    之探究。教育研究資訊,7(1),14-21。
吳清山(2003)。師資培育法過去、現在與未來。教育研究月刊,
    105,27-43。
吳瓊如(2004)。不同師資培育課程理論對我國教育專業課程之啟
    示。教師之友45(1),60-69。
吳鐵雄(1996)。挑戰危機:蛻變中的師範教育。載於師資培育法與
    教師法研討會手冊,4-13。台南:台南師範學院。
呂溪木、楊思偉、蔡典謨(1994)。師資培育之綜合討論。戴於國立
    教育資料館主編:開創師資教育新局:談師範教育的危機與轉
    機,99-106。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呂燕卿(2003)。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師資培育的課程內容之省思。
    戴於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師次培育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
    29-48。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沈翠蓮(2001)。美國師資培育革新政策的省思-以教學與美國未來
    國家委員會報告書為例。教育研究資訊,9(3),142-158。
林生傳(1998)。教育學程的類型與其教學效能之分析研究,教育學
    刊,14,1-39。
林后淳、吳毓瑩(2004)。中小學教育銜接的背景與努力方向。教育
    研究,127,143-155。
林美玲(1996)。教師資格檢定制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
    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素惠(1997)。學校如何建構團隊型組織以建立組織學習。載於高
    強華主編:學校教育革新專輯,130-131。台北: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
林貴美(1992)。法國教育制度。戴於王家通主編:各國教育制度,
    337-403。台北:師大書苑。
林貴美(1996)。一九八九年以後法國的教育改革。戴於黃政傑主
    編:各國教育改革動向,187-222。台北:師大書苑。
林貴美(2003)。法國教育制度。戴於王家通主編:各國教育制度,
    337-403。台北:師大書苑。
邱兆偉(1993)。美國師範教育現況與趨勢。戴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
    學會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之教育改革,157-196。台北:師大
    書苑。
邱兆偉(1998)。一九九○年代師資培育改革動向。台灣教育,
    571,37-46。
邱垂堂(2003)。我國當前中等學校、國民小學及幼稚園師資培育之
    探討。國民教育44(1),2-5。
邱錦昌(2003)。教育視導與學校效能。台北:高等教育。
胡永崇(1998)。特教師資合流培育問題座談。特教大家談,5
    (6),141-146。
胡國海(1989)。兒童心理學。台北:桂冠。
孫志麟(2000)。師資培育教育改革的思考(上)(下)。師友,
    399,31-45。
孫志麟(2004)。教育政策與評鑑研究-追求卓越。台北:學富。
高家斌(2003)。法國師資培育新變革。教育研究月刊,111,154-
    158。
高熏芳(2002)。師資培育職前教師教學系統發展。台北:高等教
    育。
高熏芳(2004)。師資培育評鑑的反省:一些尚待探討的實務與研究
    課題。戴於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資料集刊,29,359-380。
高博銓(2002)。教師如何因應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師說,171,
    12-15。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略與教學效
    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伯璋(1991)。我國師範教育政策與與制度之發展與檢討。戴於教
    育部中教司主編:世界各主要國家師資培育制度比較研究,141-
    161。台北:正中。
陳伯璋(1996)。師範校院之定位發展與教育學程設置之檢討。教改
    通訊,17/18,12-18。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
    資訊,7(1),1-13。
陳伯璋(2000)。從九年一貫課程教師解色的再定位談師資培育因應
    之道。戴於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主編:新世紀的教育展望,235-
    245。高雄:麗文。
陳伯璋(2001)。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省思與挑戰。台北:師大書苑。
陳政見(1997)。談特殊教育師資合流培育。特教新知通訊,5
    (3),57-59。
陳美玉(1997)。國中小的課程銜接。戴於教育專業:教學理念與實
    踐,213-224。高雄:麗文。
陳曼玲(2000,1月20日)。教育部宣布九師院四年內改制大學投入
    經費23億餘元朝三方向轉型推動90學年度起。中央日報,18版。
陳曼玲(2001,3月15日)。師範校院確定增設8學系345名額高師大
    新增國小教育學程、中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起步。中央日報,13
    版。
陳曼玲(2002,9月9日)。教育學程增加第五套餐中小學師資合流培
    育。中央日報,9版。
陳裕昌(1999)。加州中小學(K-12)的教育培育。文教新潮,4
    (1),29-31。
陳麗欣(1995)。法國高等教育與師資培育評鑑制度之簡介。評鑑新
    訊,5,5-8。
莊明貞主編(2003)。課程改革-反省與前瞻。台北:高等教育。
梁忠銘(2001)。日本教師教育的探討。台東師院學報,12,71-
    86。
教育部(2002a)。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七大學習領域任教專門科
    目認定參考原則及內涵。(2001年7月9日台(九一)師(三)字
    第91096207號令)。 
教育部(2002b)。中等學校、國民小學教師教育學程科目及學分審
    核原則。(2002年5月21日台(九一)師(三)字第091068646號
    函)。 
教育部(2003)。中等學校、國民小學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
    業課程科目及學分。(2003年10月2日台中(三)字第
    0920141412號令)。
教育部(2004a)。師資培育法。(2004年5月5日華總(一)義字第
     09300088031號令)。
教育部(2004b)。中小學校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
    目及學分。(2004年2月24日台中(三)字第0930012383號令)。
許長謨(1996)。法國教改三十年。教改通訊,20,9-12。
曹翠英(2003)。論中小學師資培育與素質提升。國民教育,44
    (1),12-18。
曾幼涵(2001)。解析青少年犯罪率高峰之現象:「低自我控制」
    與「成熟代溝」之再議。政治大學心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
曾坤地(1995)。師資培育。戴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當前教育問
    題與對策,183-201。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黃炳煌(1987)。教育問題透視。台北:文景。
黃炳煌(1990)。教育理想與理念。台北:文景。
黃炳煌(1995)。初診「教育學程」。載於師資教育回顧與展望國際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44,105-109。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黃炳煌(1996)。教育改革:理念、策略與措施。台北:心理。
黃炳煌(2002)。教育小語。台北:高等教育。
黃政傑(1995)。中小學師資培育課程的重要課題。載於師資教育回
    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44-156。台北:台北市立師
    範學院。
黃政傑(1997)。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淑苓(2003)。「盲」、「茫」、「忙」-「九年一貫課程」改革
    對師資培育機構之衝擊。戴於九年一貫與師資培育,17-38。台
    北:五南。
黃雅文(2003)。師資培育中心與中等教育學程,國民教育,43
    (6),97-104。
黃麗華(2002)。法國義務教育演進及其課程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
    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湯梅英(1995)。師資培育回顧與展望:結構與理念之探討。載於師
    資教育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44,309-327。台
    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湯維玲(1998)。美國師資教育理論的發展-兼述80年代美國師資教
    育改革。台東師院學報,9,62-90。
湯維玲(2004)。職前師資培育理念之論述與分析。戴於教育政策與
    教育革新,147-178。台北:心理。
彭森明(2002)。美國師資培育措施的啟示與借鑑。戴於師資培育的
    政策與檢討,123-144。台北:學富。
詹志禹(1995)。師資職前教育的課程與評鑑。載於師資教育回顧與
    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0-143。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
    院。
詹惠雪(2002)。九年一貫課程變革對師範校院課程之挑戰與因應。
    載於黃炳煌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師專業發展,253-277。台
    北: 師大書苑。
詹棟樑(2002)。學校教育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楊百世(2000)。師資培育的理論與實際。高雄:復文。
楊思偉(1998)。法國師資培育學程與教育學研究之探討。教育研
    究,40,179-206。
楊洲松(2003)。修正「師資培育法」的檢視。中大社會文化學報,
    16,198-221。
楊深坑(1995)。知識形式與師資培育。載於師資教育回顧與展望國
    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2-79。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楊深坑(1999)。知識形式與比較教育。台北:揚智。
楊深坑(2000)。迎接廿一世紀新專業主義之建構,載於中國教育學
    會主編:新世紀的教育願景,台北:台灣書店。
楊深坑(2002)。從專業理念的新發展論我國師資培育法之修訂。教
    育研究,98,79-90。
楊朝祥(2002)。師資培育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國家政策論壇,2
    (1),155-157。
張玉成(2000)。師資培育配合九年國教一貫課程實施之配套措施,
    戴於高強華主編:九年一貫課程革新論文集。台北:師大書苑。
張芳全(1999a)。我國中小學師資培育前瞻,473-488。台北:元
    照。
張芳全(1999b)。教育學程導論。台北:元照。
張芳全(2003a)。當前我國師資培育的重要問題。國民教育,44
    (1),6-11。
張芳全(2003b)。教育法規。台北:師大書苑。
張芳全(2004)。新制師資培育政策分析:政策利害關係人觀點。戴
    於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合編:教師專業成長問
    題研究,215-250。台北:學富。
張春興、林清山(1983)。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
    華。
張新仁(2004)。談加強教師培育及專業成長。現代教育論壇,
    58,161-171。
張惠博、劉宏文(2000)。師資培育與實習教師教學能力研究與問題
    的評述。台灣教育,591,28-48。
張鈿富(2002)。師資培育政策與供需機制建立之探討。戴於師資培
    育的政策與檢討,51-72。台北:學富。
張煌熙(1995)。師資培育學程的規劃與改進。載於師資教育回顧與
    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91-97。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
    院。
張德銳(1998)。師資培育與教育革新研究。台北:五南。
張德銳(2000)。師資培育與教師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張德銳、李俊達(2002a)。師資培育。載於中華民國教育年報,
    199-222。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德銳、李俊達(2002b)。美國小學教師職前培育制度之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3,19-34。
葉連祺(2004)。師資職前課程問題之探討。戴於師資培育發展促進
    會通訊(2版)。台北: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發展促進會。
歐用生(1991)。我國中小學師資培育課程的檢討與改進。戴於教育
    部中教司主編:世界各主要國家師資培育制度比較研究,185-    203。台北:正中。
歐用生(1994)。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
歐用生(1996)。師範教育課程研究的檢討。戴於教師專業成長,3-
    25。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7)。我國中學師資培育制度和課程的改革。載於教育資
    料集刊第二十二輯師資培育專輯,155-178。台北:教育資料
    館。
簡紅珠(1996)。中等與初等教育師資培育分流培育衍生之問題與合
    流培育之可行性分析。初等教育學報,9,457-466。
劉炳華(1997)。教師培育與權利。台北:稻鄉。
劉興漢、李逢堅(1994)。法國師資訓練的新模式。比教教育通訊,
    35,39-42。
劉錫麟等(1993)。師範學院系所結構調整與多元發展之研究,教育
    部專案研究報告,未出版。
蔡清田(1997)。由「以教師教學為依據的課程發展」論「教師即研
    究者」對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育啟示。公教資訊,1
    (1),32-41。
蔡清華(1993)。美國一九八○年代以來師範教育改革之研究-兼論
      其對台灣地區師範教育改革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清華(1994)。當前幾項國民小學教師教育問題之再商榷。台灣教
    育,533,38-44。
蔡清華(1996a)。中等教育與初等教育師資培育合流之可行性。初
    等教育學報,9,467-478。
蔡清華(1996b)。美國師資教育學程的發展。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學
    報,9,1-32。
蔡清華(1997)。美國師資教育培育改革研究。高雄:復文。
蔡清華(2000)。師資培育課程比較研究。戴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
    院主編:新世紀教育的理論與實踐,207-222。高雄:麗文。
賴美鈴(2003)。台灣中小學音樂師資培育制度。戴於中小學一般藝
    術教育師次培育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91-104。台北:國立
    台灣藝術教育館。
賴清標(2004)。師資培育開放十年回顧與前瞻。教育資料與研究,
    58,17-23。
韓培爾(200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Q&A。台北:風雲論壇。
謝卓君(2004)。我國師資培育法之政策文本分析。教育政策論壇,
    7(2),1-28。
戴嘉南、張新仁、方德隆及丘愛鈴(2002)。我國「中小學師資類
    科」職前教育專業課程及學分數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5,
    1-27。
蕭英勵(2003)。教師於九年一貫課程中的角色。研習資訊,20    
    (5),68-74。
饒見維(1997)。師資培育的理念取向與與典範的評析。載於教育資
    料集刊第二十二輯師資培育專輯,59-84。台北:教育資料館。
饒見維(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配套實施策略。戴
    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
    集。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貳、西文部分
Dweck, C. S. (1986). Motivational processes affecting learn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41, 1040-1048.
Ertmer, P. A., &Newby, T. J. (1996). The expert learner:Strategic, self-regulated, and reflective. Instructional Science, 24, 1-24.
Feiman-Nemser, S. (1990).Making subject matter part of the conversation or helping beginning teachers learn to teach. Research Report, 90-3.(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22135)
Fenstermacher, G.D.(1986).Philosophy of research on teaching:Three aspects. In M. C. Wittock(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3rd ed.). New York:Macmillan.
Gagne, R. M., Briggs, L. J., & Wager, W. W. (1992).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design(4th ed.).Fort Worth:Harcourt Brace.
Graham, S., & Harris, K. R. (1993). Self-regulated strategy development:Helpi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problems develops as writer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4, 164-181.
Gitlin, A. (1999). Collaboration and progressive school reform. Educational Policy, 13(5),630-358. 
Holmes Group (1986). Tomorrow`s teachers:A report of the Holmes Group. East Lansing, Michigan:Holmes Group.
Hiebert, J., Gallimore, R., & Stigler, J. M. (2002). A Knowledge base for the teaching profession:What would it look like and how can we get one?Educational Researcher, 31(5), 3-15.
Howey, Kenneth R., & Zimpher, Nancy L. (1989). Profiles of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23.
Morrison, G.S.(1997).Teaching in America.Boston:Allyn and Bacon.
OECD/UNESCO-UIS (2001). Teacher for Tomorrow`s school. Paris: the Author.
Mastain, R.K.(1991).Manual on Certific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Education Personnel in the United States.Dubuque,Jowa:NASCTEC/Kendal/Hunt.
National Council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2000).State/NCATE 
Partnership Program packet:A state by state analysis. Washington, DC:Author.
Roth,R.A.(1996). Standards for certification, licensure, and accreditation
In J.Sikula,T.J.Buttery&E. Guyton,(Eds.),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2nd ed.).(pp.242-278).New York:Macmillan.
Shulman, L.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2.
Schunk, D. H. (1990). Goal setting and self-efficacy dur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5, 71-86.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2).Accreditation in the U.S..Retrieved January 15,2002,from http://www.ed.gov/offices/OPE/accreditation/accredus.html.
Vygotsky, L.S. (1981).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forms of attention in childhood. In J. V. Wertsch (Trans. & Ed.), The concept of activity in Soviet psychology. New York:M. E. Sharpe.
Zimmerman, B. J. (1986). Becoming a self-regulated learning:Which are the key subprocesses?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1, 307-313.
Zeichner, K. M. (1993). Alternative paradigms of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34, 3-9.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