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106201911332700
DOI 10.6846/TKU.2019.00627
論文名稱(中文) 澎湖縣心理師工作現況與因應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n the Current Work Statu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ists in Penghu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2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張詠雲
研究生(英文) Yung-Yun Chang
學號 60469098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9-06-18
論文頁數 8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楊明磊
委員 - 藍挹丰
委員 - 張義雄
關鍵字(中) 澎湖縣
心理師
工作現況
因應
關鍵字(英) Penghu
Professional Psychologists
Current Work Status
Coping Strategi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旨在探求澎湖縣心理師工作之現況與因應,主要研究目的為:一、瞭解澎湖縣心理師工作現況之挑戰。二、瞭解澎湖縣心理師工作現況之優勢。三、瞭解澎湖縣心理師面對工作現況的因應之道。採用質性研究取向,透過訪談法,以在地工作之五位心理師為研究對象做訪談,結合半結構方式進行,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澎湖縣心理師工作之所面臨之挑戰共可分為五個面向:(一)專業成長上的挑戰;(二)在地人文地理特性的挑戰;(三)人力不足工作量增加;(四)組織制度與主管的挑戰;以及(五) 整體環境的挑戰。

二、澎湖縣心理師工作所具備之優勢,共可分為五個面向:(一) 海島風情-天然人文環境的滋養;(二) 這裡需要你,你就是最大資源-人力需求;(三) 小而巧小而美-地方小、組織小的好處;(四) 一個人的自主與自由;(五) 待發展的市場需求-民眾對心理衛生的需要。

三、澎湖縣心理師面對工作現況之因應,共可分為六個面向:(一) 不同視角,不一樣的風景-重新詮釋;(二) 跨出舒適圈-勇於挑戰,no pain no gain;(三) 專業角色,助人自助;(四) 依人文特性因地制宜的介入不同策略;(五) 跨單位/系統間的連結與溝通協調; (六) 個人適應。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與發現,進一步提出給相關組織管理者、未來從業人員做參考。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work statu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ists in Penghu.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d:(1)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of the current work status of the professional psychologists’ barrier,(2)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of the current work status of the professional psychologists’ strengths,(3)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of the current work status of the professional psychologists’ copying strategies.
  As this study adopts the approach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through interviewing five subjects, combined with the outline of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First, the barriers on the current work status of the professional psychologists’ in Penghu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aspects:(1)the challenge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ability,(2) the differen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compare to Taiwan mainly island of humanities and cultures,(3) short-staffed and extra workloads,(4) the barriers on institutional regulations and non-professional managements, and(5)lack of understanding about psychosocial knowledge, unknown and no interest, this situation leads to misunderstanding and labeling.
  Second, find out the strength from barriers in the professional psychologists’ current work status, included five aspects:(1)the island style - nature environment and Slow living, (2)shortage of local professionals and you are the human resource they need,(3)small island and simple 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flow, easy to communication and  to simplify work procedure, (4)flexibility of the working content and methods, and (5)market potential-the needs of mental health.
  The last, the strategy of the current work status of the professional psychologis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six aspects: (1) different position, different vision,(2)stepping out of the comfort zone - enjoys challenge, no pain no gain.(3)Professional roles, help others and self-help,(4)adjusting methods or strategies following the status of Penghu County,(5) well connection between cross-unit/ cross-system, and communication/negotiation with cross-unit/system, and(6)personal adaptation in local, have your own life domain.
  Finally, based on study results and discussion,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relevant organization managers and future practitioner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定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澎湖縣心理師工作現況	7
第二節	心理師工作之挑戰與優勢	18
第三節	心理師工作之調適與因應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方法	31
第二節	研究程序	32
第三節	資料收集	35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6
第五節	研究檢核	38
第六節	研究倫理	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澎湖縣心理師工作現況之挑戰	41
第二節	在困境中窺見離島心理師工作的優勢	50
第三節	澎湖縣心理師面對工作現況之因應	5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6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9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72
第三節	研究者的反思	75

參考文獻	79
附錄	87
附錄一 研究邀請函	87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88
附錄三 訪談大綱	89


表目錄

表2-1-1 106年機構執業醫事人員數及每萬人口醫事人員數	9
表2-1- 2 澎湖縣心理健康服務網絡資源表	14


圖目錄

圖2-1-1 澎湖縣歷年心理師執業登記人數	8
圖2-1-2 全民心理諮商服務藍圖	11
圖3-2-1 研究程序圖	33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丁興祥、張慈宜、曾寶瑩(譯)(2006)。質性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實務指南(原作者:J, A, Smith)。台北市:遠流。
王文秀(1998)。諮商師被督導經驗對其諮商挫折之因應及其專業成長之影響研究。輔導學報,6,1-34。
心理師法(民90年11月21日)。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16)。諮商心理師執業狀況及風險調查。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電子通訊,201705。取自http://www.tcpu.org.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news20&Category=383161
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2018)。戶籍人口統計速報。線上檢索日期:107年07月18日。取自https://www.ris.gov.tw/346
全國人事法規釋例網(2018)。行政院所屬中央機關學校員工協助方案推動計畫。檢索日期:107年09月21日。取自http://weblaw.exam.gov.tw/LawArticle.aspx?LawID=J060119002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8)。檢索日期:107年10月21日。取自https://law.moj.gov.tw/
行政院衛生署(2011)。99年度醫事人力需求推估論壇。台北: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
李玉蟬(2007)。心理師在醫療場域中與多元專業者間合作之工作方式。諮商與輔導,263,50-56。
李雪禎(2014)。立案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執業經驗與困境因應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怡伶 (2006)。 助人者非專業人際生活的紮根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雪琴(2011)。行動諮商心理師執業上的現況與困境。發表於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主題論壇-行動諮商心理師執業困境與心理師收費標準。台北:淡江大學台北校區。
林萬億(2006)。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林郁倫、陳婉真、林耀盛、王鍾和(2014)。心理師校園駐區服務的困境、需求與挑戰由台北市國中輔導人員之觀點。輔導與諮商學報,36,37-64。
林家興(2000)。諮商與心理治療執業現況之調查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5(2),55-74。
林家興(2009)。心理師執業之路。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家興(2014)。台灣諮商心理師執業現況與執業意見之調查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279-320。
林凱逸(2013) 。澎湖居民之自殺行為評估與防治。澎湖縣政府衛生局,未出版。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姚卿騰(2007)。社區衛生心理中心營運困境與現況(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台北市。
姚卿騰(2015)。臺灣社區心理衛生政策回顧、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護理雜誌, 62(4),5–11。
財團法人天主教靈醫惠民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2013)。澎湖縣早療相關社福資源與特教資訊。檢索日期:107年09月11日。取自http://a9272318.pixnet.net/blog/post/315628527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
陳志強(民107年3月1日)。精神治療需求量 恐與日俱增。中國時報網。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301000479-260107?chdtv
許孟芸、陳郁含(譯)(2012)。質性研究方法的實踐(上冊)。(原著者:C. Seale, G. Gobo, J.F. Gurbrium, & D. Silverman)。新北市:韋伯文化。(原著出版年:2004)
陳彥名(2007)。諮商師常見的困境、調適方式與尋求諮商的態度。諮商與輔導,263,25-29。
陳彥君(2005)。專業諮商員生涯困境與心理調適歷程之生命故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黃惠惠(2018)。助人歷程與技巧(增訂版)。台北市:張老師出版。
黃政昌(2003 )。心理師的自我照顧與滋養。諮商與輔導,205,36-41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35,87-120。
張麗珠、趙善如、王仕圖、呂安雅 (2014)。澎湖縣望安與七美地區家庭福利服務需求之調查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8(2),1-29。
新北市友善校園資源網(2013)。區域聯繫會議-學校心理師。線上檢索日期:108年5月19日。取自 http://163.20.160.24/~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3/12/%E5%8D%80%E5%9F%9F%E8%81%AF%E7%B9%AB%E6%9C%83%E8%AD%B0-%E5%AD%B8%E6%A0%A1%E5%BF%83%E7%90%86%E5%B8%AB102.11.14.ppt  
游以安、江兆眉(2017)。助人專業合作的鏡映與省思:從社工師觀點看諮商心理師於學校輔導場域的專業實踐。輔導與諮商學報,38(2),53-74。
童淑寬(2011)。社區諮商師工作挑戰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鈕文英(2006)。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書廊。
劉禹慶(民107年2月13日)。 年關近憾事頻傳 澎湖2天2人尋短身亡。自由時報電子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
趙善如、王仕圖、張麗珠、陳結誼、湯于萱及鞏家琳(2013)。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3(2),25-68。
鄭如安、葉怡瑩(2011)。高雄市駐校心理師服務現況與困境之分析研究。美和學報,30(2),15-40。
鄭家雯(2004)。走出心靈迷霧:諮商師調適與因應接案無力感經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大學,屏東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澎湖縣政府網站(2017)。中心簡介。線上檢索日期:107年10月23日。取自https://event.penghu.gov.tw/cydc/home.jsp?id=12
澎湖縣天人菊婦女權益花園臉書(2018)。線上檢索日期:107年10月30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pg/chicarule/posts/?ref=page_internal
澎湖縣政府主計處(2018)。民國106年澎湖縣統計年報(第72期)。線上檢索日期:107年10月30日。取自https://www.penghu.gov.tw/accounting/home.jsp?id=216&act=view&dataserno=201809210001
澎湖縣政府主管法規查詢系統網(2018)。 「澎湖縣政府推動員工協助方案實施要點」。線上檢索日期:107年09月26日。取自http://law.penghu.gov.tw/glrsnewsout/NewsContent.aspx?id=249
澎湖縣政府全球資訊網(2018)。人口統計。線上檢索日期:108年03月18日。取自https://www.penghu.gov.tw/ch/home.jsp?id=10178
澎湖縣政府教育處(2018)。教育統計資料。線上檢索日期:107年09月10日。取自https://www.penghu.gov.tw/edu/home.jsp?id=66
澎湖縣政府衛生局(2019)。108年度諮商服務計畫。線上檢索日期:108年05月17日。取自https://www.phchb.gov.tw/home.jsp?id=284&act=view&dataserno=201901190001
澎湖縣政府衛生局(2018)。線上檢索日期:108年05月17日。取自https://www.phchb.gov.tw/home.jsp?id=178
澎湖縣政府警察局人力發展中心網站(2018)。心理諮商輔導。線上檢索日期:107年09月26日。取自https://www.phpb.gov.tw/manpower/home.jsp?id=6
澎湖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2018)。相關服務。線上檢索日期:108年03月14日。取自http://scc.phc.edu.tw/zhong-xin-jie-shao/xiang-guan-fu-wu
蔡宛婷(2012)。行動諮商師之執業經驗(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2015)。復興航空GE222空難災後心理問題追蹤處理。線上檢索日期:108年02月29日。取自 https://www.ttpc.mohw.gov.tw/public/news/handouts/93456472bc439cb98a2c77aa2e4cab2c.pdf 
衛生福利部(2017)。106年至110年國民心理健康第二期計畫核定版。線上檢索日期:108年05月18日。取自 https://www.mohw.gov.tw/dl-15387-9e5daf05-bcc0-4231-8923-333552cf77cd.html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7)。105年衛生福利公務統計。線上檢索日期:107年10月30日。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S/lp-3664-113.html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8)。106年底機構執業醫事人員數及每萬人口醫事人員數。出版之統計數據。取自http://dep.mohw.gov.tw/DOS/cp-1735-3245-113.html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8)。99-106醫事人員發證數。線上檢索日期:107年09月18日。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S/cp-1728-2921-113.html
衛生福利部澎湖老人之家全球資訊網(2007)。線上檢索日期:108年03月09日。https://phsch.mohw.gov.tw/chinese/ch/main.asp#
賴俐均、宋麗玉(2016)。社工員 運用優勢觀點的復元經驗及促進復元之因素。社區發展季刊,156,302-315。
戴世玫、蔡玫玫、劉庭芳、張菀怡(2013)。離島社區工作圖像—望安和七美兒少服務的行動與反思。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3(3),99-134。
謝昀蓁(2007)。諮商心理師人力供需之推估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蕭舜鴻(2018)。偏鄉服務實務-以澎湖縣貧困兒少暨家庭為例。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8(1),157-176。
優勢觀點社會工作發展中心(2006)。優勢觀點的宗旨。線上檢索日期:108年05月17日。取自http://staffweb.ncnu.edu.tw/lysong/2intro.htm
顏寧(譯)(2011)。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原著者:Sharan B. Merriam)。台北市:五南圖書。(原著出版年:2009) 
離島區域合作平台(2018)。離島平臺發展脈絡與目標。線上檢索日期:108年03月20日。取自http://www.co-islands.org.tw/category/%E7%B2%BE%E5%BD%A9%E6%88%90%E6%9E%9C/%E6%AD%B7%E5%B9%B4%E6%88%90%E6%9E%9C


二、英文文獻
Corey, G., Corey, M. S., & Callanan, P. (1993). Issues and ethics in the helping professions. (4th eds. ).California: Brook s/Cole.
Folkman, S. & Moskowitz, J. T. (2004). Coping: pitfalls and promise. Annual Review Psychology, 55(1),745-774.
Ko, Yiu-Chung, & Chan, Kwok-Bun (2000). Stress and coping of Singapore teachers: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Journal of Developing Societies (Brill), 16(2), 181-201.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Springer.
Lincoln, Y. S., & Guba, E.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Beverly Hills, CA:Sage.
Minichiello, V., Aroni, R., Timewell, E., & Alexander, L.(1995). In-depth Interviewing(2nd ed). South Melbourne:Longman.
Miller, W. L. & Crabtree, B. F. (1992).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1sted.). London:Sage.
Maslow, A. H.(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370-396.
Robiner, W. N., & Crew, D. P. Rightsizing the workforce of psychologist in health care:Trends from licensing boards, training programs, and managed care. Professional Psychology:Research and Practice, 2000(31), 245-263
Strauss, A., & Corbin, J. M. (1990).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Thousand Oaks, CA, US: Sage Publications, Inc.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