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106201709115200
DOI 10.6846/TKU.2017.00717
論文名稱(中文) 不同影像回饋對於桌球正手發平擊球學習成效之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Video Feedback on Table Tennis Forehead Flat Serve Performanc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Learning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2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簡崇霖
研究生(英文) Chung-Lin Chien
學號 70474026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5-31
論文頁數 7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慶帆
委員 - 林啟賢
委員 - 沈俊毅
關鍵字(中) 影像回饋
桌球
教學策略
關鍵字(英) video feedback
table tennis
learning strategi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不同回饋對於動作技能表現與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者以桌球正手發平擊球為學習單元,以平板電腦提供影像結合口語回饋策略應用於教學中,比較標準影像加KP回饋、自我影像加KP回饋、KP回饋及無回饋,四者對於動作技能表現與學習成效之差異。本研究方法以新北市某國中5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派到控制組13人、KP回饋組13人、標準影像加KP回饋組13人、自我影像加KP回饋組13人,進行為期五天的桌球正手發平擊球教學,依各組條件進行實驗操弄,並於教學前、後實施桌球正手發平擊球之技能測驗,再於一週未練習後進行保留測驗。研究結果如下:
一、提供KP回饋、標準影像加KP回饋及自我影像加KP回饋,對於桌球正手發平擊球動作技能表現皆有正向的幫助。
二、在桌球正手發平擊球動作技能表現上,提供影像加KP回饋比KP回饋有更佳的表現,而提供KP回饋又比無回饋有更好的表現。
三、提供KP回饋組、標準影像加KP回饋及自我影像加KP回饋,對於桌球正手發平擊球學習成效上皆有正向的幫助。
四、在桌球正手發平擊球學習成效上,提供標準影像加KP回饋有最佳的表現。
英文摘要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video feedback on Table Tennis Forehead Flat Serve Performance. Methods: 52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control group, the verbal feedback group, the verbal with model video feedback group, and the verbal with performance video feedback group, to carry out forehand grip of flat serve motor skill learning for 5 days, and the forehand grip of flat serve test was taken by the for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motor skill learning, and retention-test in the next week.  
Results: (1) The verbal feedback, the verbal with model video feedback, and the verbal with performance video feedback could improve on the forehand grip of flat serve motor skill learning on table tennis. (2) The verbal with video feedback batter than the verbal feedback on the forehand grip of flat serve motor skill learning on table tennis.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erbal with model video feedback, and the verbal with performance video feedback. (3) The verbal feedback, the verbal with model video feedback, and the verbal with performance video feedback could improve on the forehand grip of flat serve motor skill performance on table tennis. (4) The verbal with model video feedback batter than the verbal with performance video feedback, the verbal feedback, and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forehand grip of flat serve motor skill performance on table tenni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名詞解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動作技能理論基礎	9
第二節 回饋訊息理論基礎	15
第三節 影像回饋相關研究	19
第四節 桌球運動相關文獻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預試實驗	3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	35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時間	3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7
第五節 實施程序	41
第六節 課程內容	42
第七節 資料處理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6
第一節 各組描述性統計與變異數分析	46
第二節 不同測驗時期動作技能表現與學習成效分析	49
第三節 不同回饋方式動作技能表現與學習成效分析	51
第五章 討論	54
第一節 動作技能表現	54
第二節 學習成效	56
第三節 綜合討論	5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0
第一節 結論	60
第二節 建議	62
參考文獻	64
壹、中文部分	64
貳、外文部分	69
附錄一 正式實驗課程流程表	72
附錄二 家長同意書	75

表次
表2-4-1 桌球正手發平擊球相關研究	29
表3-1-1 預試教學流程表	32
表3-1-2 桌球正手發平擊球動作要領	34
表3-3-1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表	36
表3-4-1 自編正手發平擊球回饋清單	37
表3-6-1 控制組實驗課程內容	42
表3-6-2 標準影像加KP回饋組實驗課程內容	43
表3-6-3 自我影像加KP回饋組實驗課程內容	44
表3-6-4 KP回饋組實驗課程內容	44
表4-1-1 各組測驗成績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47

圖次
圖2-2-1 回饋的種類	16
圖3-1-1 預試影像角度	34
圖3-2-1 研究架構圖	35
圖3-4-1 自編正手發平擊球客觀技能測驗	38
圖3-4-2 測驗工具修正後實際圖	39
圖3-4-3 平板電腦	40
圖3-4-5 桌球拍	40
圖3-5-1 研究流程圖	41
圖4-1-1 各組不同測驗時期成績圖表	46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美香(2011)。影響國小女性資深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王儀旭、林裕量、邱仕友(2011)。不同回饋策略介入網球初學者在學習成效之比較。大專體育學術專刊,100,96-105。 
王儀旭、周建智、曾文鑫(2003)。探討KP&KR回饋理論介入對投擲學習成效之影響-以手榴彈野戰投擲為例。復興崗學報,79,185-204。 
尹承貴(2008)。自我口語提示對國小學童桌球正手發平擊球學習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達勝(2014)。桌球在終身運動視角下的功用探討。靜宜體育,8,42-52。
沈翠蓮(2004)。教學原理與設計。臺北市:五南。
林清和(1996)。運動學習程式學。臺北市:文史哲。
林清香(2004)。不同表現獲知對排球肩上發球之影響。文化體育學刊,2, 73-82。
林靜萍、胡智峰、黃俊偉(2007)。正、反手平擊發球。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	編),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桌球(58-65頁)。臺北市:教育部。
林韓司(2004)。影像回饋對低運動能力學童技能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周小惠(2014)。使用雲端影音平台 YouTube探討對學習興趣與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國中體育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周仁豪(2014)。國中桌球運動員三段技術與成績表現之研究分析─以臺北市麗山國中桌球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周賢銘(2008)。不同外在回饋訊息對國小學童羽球發高遠球技能學習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胡名霞(2013)。動作控制與動作學習。新北市:金名圖書。
侯麗惠(2007)。不同訊息回饋策略對高低能力學生在合作學習情境下技能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太極拳技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莊哲偉(2010)。不同回饋方式對桌球初學者正手平擊發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莊哲偉、林靜萍(2014)。不同回饋方式對桌球發球技能學習成效之影響。臺灣運動教育學報,9(2),45-64。
高文璽(2012)。不同背景干擾對桌球正手發平擊球技能學習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2014)。學校體育實施辦法。臺北市:教育部。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資料引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php?Lang=zh-tw
張佑瑄(2015)。體感遊戲Xbox360 Kinect之使用效益 - 以棒球遊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1987)。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婉貞(2004)。不同外在回饋訊息對跆拳道技能學習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許智翔(2011)。互動式體感遊戲對桌球技能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台南市。
麥財振、麥吉誠、林志隆(2007)。回饋訊息在運動技能學習與教學上的應用。彰化師大體育學報,7,106-113。
陳人維(2014)。不同KP的回饋策略對跆拳道初學者品勢學習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五洲(1994)。多媒體科技在體育教學上的應用。國民體育季刊,23(3),103-109。
陳光紫、游鳳芸(2014)。不同供球模式在桌球多球訓練之運用分析。交大體育學刊,8,10-21。 
陳佳宏(2009)。資訊多媒體融入運動教育模式對國中生排球學習機與成排球學習機與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柏村(2012)。不同回饋型態對壘球肩上擲準動作技能學習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秀花、詹建人、陳應仁(2004)。雙重回饋訊息對三種網球技能學習之影響。成大體育,37(1),77-87。
陳凱智、林清香、蔡金霖、陳和德、林清和(2004)。不同表現獲知對網球雙手反拍技能表現與保留的影響。文化體育學刊,2,83-92。
陳榮章、王琦正、譚醒鴻(2010)。影像回饋介入精熟學習對不同能力學生在棒球揮擊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南科大學報,29,179-189。
楊美雪、邱于平(2012)。圖像與文字的交織:網路知識分享形式對學習成效之影響。行銷評論,9(4),463-475。
楊健生、王儀旭、蔡進祥(2008)。不同訊息回饋策略介入對網球初學者動作技能學習成效分析。輔仁大學體育學刊,7,28-43。 
楊淑雯、吳憲訓、陳妍伶、許嘉甫(2006)。不同回饋訊息對於排球高手傳球學習之影響。吳鳳學報,14,333-341。
趙高政(2006)。不同回饋訊息對初學高爾夫推桿技能表現之影響。彰化師大體育學報,6,319-330。 
蔡金霖(2004)。不同表現獲知對網球反手截擊技能學習之影響。台南女院學報, 23,565-576。
廖國成(2003)。體育課程發展模式對排球學習效果之影響-以五堵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鄭明新(2010)。電腦多媒體教學對運動習機與效果影響之研究--以自行車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劉永和(2003)。心智練習對桌球初學者正手發上旋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劉有德主編、楊梓楣、陳秀惠、張智惠、蔣懷孝、林如瀚、溫卓謀、劉淑燕、賴世炯(2008)。運動技能學習。臺北市:禾風書局。
劉建和(2011)。乒乓球教學與訓練。臺北市:大展。
蔣立、張博(2003)。乒乓球教學與訓練。臺北市:大展。
歐陽秀(2013)。不同技能水準選手對桌球發球前線索之研究。交大體育學刊,6,60-68。 
盧秋如(2005)。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大學生學習動機與桌球技能學習成效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駱俊霖、鄭吉祥、黃建人(2006)。不同回饋訊息對柔道小內刈技能學習之影響。文化體育學刊,4,67-78。
簡桂彬(2001)。不同技能表現獲知對足球內側傳球技能表現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簡桂彬、麥吉誠、蕭今傑 (2006)。回饋的訊息對體育教學效率之影響。人文社會學報,2,1-17。
簡桂彬(2008)。影像回饋策略對法式滾球定位擲準技能學習之影響。臺北市: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會。
簡桂彬(2009)。不同回饋方式對法式滾球動作表現品質之影響。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 3(2), 11-30。 
蘇耿賦、許宏哲、陳研伶(2006)。不同回饋訊息對排球低手傳球學習影響之研究。真理運動知識學報,3(1),42-53。
顧毓羣(2015)。不同練習經驗對單手推射投籃技能學習的影響。靜宜體育,9,	1-18。

貳、外文部分
Adams, J. A. (1971). A closed-loop theory of motor learning. Journal of Motor Behavior, 3, 111-150.
Boyce, B. A., Markos, N. J., Jenkins, D. W., & Loftus, J. R. (1996). How should feedback be delivered?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67(1), 18.
Eckrich, J., Widule, C. J., Shrader, R. A., & Maver, J. (1994). The effects of video observational training on video and live observational proficiency.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3, 216-227. 
Ellis, A. E. (2003). Personality type and participation in network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Education Media International, 40, 101-112.
Fitts & Posner (1967). Human performance. Authored Book Oxford, England: Brooks/Cole.
Gentile, A. M. (1972). A working model of skill acquisi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teaching. Quest, 17, 3-23.
Guadagnoli-M., Holcomb-W. & Davis-M. (2002). The efficacy of video feedback for learning the golf swing.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 20(8), 615-622.
Hartman, M.D. (1990). The effects of an observ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on feedback behaviors of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ors in a clinical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sett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Kalapoda,F., Michalopouios, M., Taxildaris, K, & Angelousis, N. (2002). Discovery learning and the use of modeling in learning tennis skills.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34(5), supplement1; 36.
Kernodle, M. W., & Carlton, L. G. (1992).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the learning of multiple-degree-of-freedom activities. Journal of Motor Behavior, 24, 187-195.
Magill, R. A. (1989). Motor learning: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3rd). Dubuque, IA: Wm.C. Brown. 
Magill, R. A., & Schoenfelder-Zohdi, B. (1996). A visual model and knowledge of performance a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for learning a rhythmic gymnastics skil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27, 7-22.
Magill, R. A. (2004). Motor learning and control.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7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Newell, K. M., & Walter, C. B. (1981). Kinematic and kinetic parameters as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motor skill acquisition. Journal of Human Movement Studies, 7, 235-254.
Salom, A. W., Schmidt, R. A., & Walter, C. B. (1984). Knowledge of result and motor learning: A review and critical reappraisal.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 355-386.
Schmidt, R. A. (1975). A schema theory of discrete motor skill learning. Psychological Review, 82, 225-260.
Schmidt, R. A. (1988). Motor control and learning: A behavior emphasis. (2nd.). Champain, IL: Human Kinetics.
Schmidt, R. A., & Wrisberg, C. A. (2000). Mot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approach (2nd ed.).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Singer, R. N. (1980). Motor learning and human performance (3rd ed.). New York :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Thorndike, E. L. ( 1927 ). The law of effect.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39 , 212-222.
Tzetzis, G., Mantis, K., Zachopoulou, E., & Kioumourtzoglou, E. (1999). The effect of modeling and verbal feedback on skill learning. Journal of Human ovement Studies, 36, 137-151.
Zetou, E., Tzetzis, G., Vernadakis, N., & Kioumourtzoglou, E. (2002). Modeling in learning two volleyball skills.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94, 1131-114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