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106200712503700
DOI 10.6846/TKU.2007.00633
論文名稱(中文) 臺灣客家節令及其食俗文化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Cutural Research on Taiwanese Hakka Festival and Cuisin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Document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2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于佩玉
研究生(英文) Pei-Yu Yu
學號 69228012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6-04
論文頁數 24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盧國屏
委員 - 吳哲夫
委員 - 楊聰榮
關鍵字(中) 客家
客家飲食
節令習俗
食俗
飲食文化
飲食
關鍵字(英) Hakka
Hakka Diet
Festival Tradition
Dietary Tradition
Dietary Culture
die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客家族群,在臺灣佔有一席之地。其源由及遷徙的歷史,早已成為學者研究的目標。本文探討旨針對其節令文化,研究客家人來台後的節令發展特色,並從客家人的飲食中著手,了解節令與食俗的關連及對於物質生活中的食、衣、住、行及精神生活中育、樂的影響。
    歷史在傳承的過程中,同時進行兩種活動。即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活動,同時也就是文化的產生。節令文化,是自然與人文活動的結合,寓有多種功能,且內容豐富精彩。自古人們就賦予節令特殊的意義,並經由節令,制定禮儀法則來帶動禮的推行,故節慶除了相襲成俗,還可寓文於樂。而節令中的食俗,又對節令的發展具有生動的意義。飲食文化隨著人類的日常生活演進,在各朝代、民族的節令中表現其特殊性,故有其研究的價值。全文內容分為八章:    
    第一章  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介紹文獻資料的來源、選取及研究方法,開展本文研究價值及發展。    
    第二章  針對節令特質分析傳統節令形成因素,自農業生活中的歲時周期化育後,經歷社會生活的轉變,又自文獻中了解早期的禮制多與祭祖相關,而民間傳說可增添節令的精神意義,節令中的娛樂活動引人期待、興奮,諸多因素使節令活動延續並擴大。
    第三章  自中國節令及食俗開展本文,探究傳統節令的淵源、歷史背景及時代意義,民間習俗的發展,乃構成文化的重要部分。自文獻中有關節令的記載,可了解歷朝各代的特色。而節令食俗是本文的另一研究方向,藉由飲食文化的發展將節令帶入高潮。
    第四章  對客家民系做概述,了解臺灣客家源流,經由遷徙來臺後的客家人開墾路徑,在北、中、南、東區各縣的分佈現況。
    第五章  從了解客家族群的特質著手,研究客家人日常飲食行為及食材運用方式。其中有關「粄類」的說明及節令中的運用,是本章重點。
    第六章  為本文主題「臺灣客家節令及其食俗文化研究」。承續上述中國傳統節令形成因素之淵源,深入客家節令的特色及發展,並將食俗載入其中,進而了解客家人日常飲食與節令飲食之異同。    
    第七章  將上述客家節令及食俗特色做分析,研究節令中常見習俗之意義及文化背景,探討食物在節令中的應用及取決因素,如常利用於祭祀、驅吉避凶、乞子等儀俗。    
    第八章  結論,說明研究成果。歸納節令與物質生活中的食、衣、住、行,精神生活中育、樂的關聯。對於議題的開展與限制因素,不足之處,期望未來能更深入研究之範疇。
英文摘要
The Hakka people have their social position in Taiwan. Their origin and immigration history have long become the subject for academic study.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thesis are to explore the festival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festival culture of the Hakka people after they came to Taiwan, and w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etary tradition and festival,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material daily life activities such as diet, clothing, housing, transportation, and on the spiritual daily life such as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In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ition of history, there are 2 activities occurring simultaneously, one is the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the other spiritual civilization, which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culture. Festival culture is the combina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activity, which consists of many functions with colorful contents. Since the ancient time, festival has been given with special meaning, through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rules of rite, the festival activities would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radition. The dietary tradition in the festival has special mean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festival. Dietary culture evolved with the daily life of human being, different dynasties and people all have their unique dietary culture, so they deserve our study. 

Chapter 1:  Introduction, which describes the motivation, objective, the source of referenc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value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thesis.
Chapter 2:  To analyze the forming factors of festival characteristics, the changes occurring from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industrial society, and from literature review, we know that the earlier rites were closely related with ancestor saluting activity, and legend always adds spiritual meaning to festival, and th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during the festival always make people expect, and excite, all of these lead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festival activity.
Chapter 3:  From the Chinese festival and dietary tradition, we explore the origin of traditional festival,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ime meaning, and tradition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ulture. From literature review, we know the evolutions of festival and it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different dynasties. Dietary tradition during festival is another topic of this study, which would lead festival activity to its highlight.
Chapter 4:  The description of the Hakka people in Taiwan, to explore their origin and immigration history to Taiwan, and their present distribution in Taiwan.
Chapter 5:  To kn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kka people in Taiwan, and to study the daily dietary behavior and food materials of the Hakka people. Among them, the “Pan Lei” or rice-based food is the key point of this chapter.
Chapter 6:  The main theme of this study “Study on the festival and dietary culture of the Hakka people in Taiwan”. Based on the forming factors of 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festival, to explore in dep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Hakka festival, which include the dietary tradition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aily life dietary tradition and festival dietary tradition of the Hakka people. 
Chapter 7: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kka festival and dietary tradition, to study the meaning of festival tradition and it’s cultural background;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selection of food during festival, for example, the food used during rite, to escape evil god , or pray for son, etc. 
Chapter 8:  Conclusion,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stival and such material life factors as diet, clothing, housing, transportation, and spiritual life such as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 The restraint factors and shortcomings of this study are also included, in order to serve as useful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材料與方法………………………………………………………  3
第三節	論文大綱……………………………………………………………… 10

第二章  中國傳統節令形成因素…………………………………………  13
第一節	歲時農耕……………………………………………………………… 14
第二節	社會生活……………………………………………………………… 16
第三節	多神信仰……………………………………………………………… 20
第四節	文獻記錄及民間傳說………………………………………………… 24
第五節	小結…………………………………………………………………… 26

第三章  中國傳統節令及其食俗文化…………………………………… 28
第一節	春季節令及食俗……………………………………………………… 29
第二節	夏季節令及食俗……………………………………………………… 41
第三節	秋季節令及食俗……………………………………………………… 48
第四節	冬季節令及食俗……………………………………………………… 63
  第五節  小結…………………………………………………………………… 70

第四章  臺灣客家民系的源流及其分佈………………………………… 72
第一節	臺灣客家民系的源流………………………………………………… 72
第二節	臺灣客家民系的分佈………………………………………………… 75
第三節	小結…………………………………………………………………… 87

第五章  臺灣客家民系飲食文化特色……………………………………  88
第一節	客家人的飲食態度……………………………………………………  88
第二節	臺灣客家食俗分析……………………………………………………  92
第三節	小結…………………………………………………………………… 113

第六章  臺灣客家節令及其食俗文化…………………………………… 115
第一節  春季節令及食俗……………………………………………………… 116
第二節  夏季節令及食俗……………………………………………………… 152
第三節  秋季節令及食俗……………………………………………………… 159
第四節  冬季節令及食俗……………………………………………………… 186
第五節  小結…………………………………………………………………… 198

第七章  臺灣客家節令及其食俗特色…………………………………… 200
第一節	臺灣客家節令特色…………………………………………………… 200
第二節	臺灣客家節令食俗特色……………………………………………… 213
第三節	小結…………………………………………………………………… 219

第八章  結論……………………………………………………………………220
第一節	客家族群的特性……………………………………………………… 220
第二節	研究成果……………………………………………………………… 223
第三節	「臺灣客家節令及其食俗文化」議題的開展……………………… 228

參考書目………………………………………………………………………… 232

圖文目次
圖一:屏東地區客家庄分怖圖…………………………………………………   77
圖二:中部地區客家庄分佈圖…………………………………………………   80
圖三:北部地區客家庄分佈圖…………………………………………………   83
圖四:東部地區客家庄分佈圖…………………………………………………   86
  圖五:醬菜的製作………………………………………………………………   92
  圖六:用風鼓車篩選稻穀………………………………………………………   95
  圖七:各式粄印…………………………………………………………………   99
  圖八:精雕壽桃、雙聯龜,旁襯飾花紋之粿印………………………………  100
  圖九:精雕「四福拱龜」,寓意「賜福長壽」粿印……………………………  101
  圖十:各式粿、粄、糕(1)…………………………………………………… 104
圖十一:各式粿、粄、糕(2)………………………………………………… 104
圖十二:各式粿、粄、糕(3)………………………………………………… 105
圖十三:客家人在室外曝曬芥菜………………………………………………  112
圖十四:三山國王………………………………………………………………  138
圖十五:新屋鄉客家古厝及祠堂公廳…………………………………………  141
圖十六:客家庄范姜家族之春祀祭品…………………………………………  142
圖十七:客家人在自宅祭祖……………………………………………………  145
圖十八:迎媽祖…………………………………………………………………  150
圖十九:媽祖大會師……………………………………………………………  151
圖二十:「七娘媽」圖……………………………………………………………  162
圖二十一:新竹新埔義民廟……………………………………………………  166
圖二十二:新竹北埔義民廟中元普渡…………………………………………  166
圖二十三:放水燈………………………………………………………………  168
圖二十四:豎燈篙………………………………………………………………  169
圖二十五:神豬競重……………………………………………………………  171
圖二十六:新竹新埔義民廟告示牌……………………………………………  174
圖二十七:新埔義民爺…………………………………………………………  175
圖二十八:五等獎神豬…………………………………………………………  177
圖二十九:神豬花車……………………………………………………………  178
圖三十:敬義民爺「奉飯」……………………………………………………  179
圖三十一:劉氏家廟……………………………………………………………  207
圖三十二:中壢義民廟…………………………………………………………  208
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傳統四部分類法排列)

(一)經 

尚書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7年8月  13刷
詩經詮釋  周  臺北  聯經出版社  1988年7月
周禮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7年8月  13刷
周禮注疏  (漢)鄭玄注  北京市  北京大學  1999年
儀禮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7年8月  13刷
禮記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7年8月  13刷
禮記正義  (漢)鄭玄注  北京市  北京大學  1999年
論語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7年8月  13刷
五經通義  (漢)劉向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66年
經籍纂詁  (清)阮元等撰集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8月
說文解字注  (漢)許慎撰  臺北  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0年9月  

(二)史 

史記  (漢)司馬遷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9年7月
史記注釋  (漢)司馬遷  王利器主編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7年1月
後漢書  (唐)李賢等著  臺北  中華書局  1964年9月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纂  臺北  錦繡出版社  1992年4月
臺灣府志  (清)高拱乾  清康熙三十三年原刊  臺北  臺灣大通書局  1984年10月  
重修臺灣府志  (清)周元文  清康熙五十一年原刊  臺北  臺灣大通書局  1984年10月  
諸羅縣志  (清)周鍾瑄  清康熙五十六年原刊  臺北  臺灣大通書局  1984年10月  
臺灣縣志  (清)陳文達  清康熙五十九年原刊  臺北  臺灣大通書局  1984年10月  
臺海使槎錄  (清)黃叔璥撰  清乾隆元年序刊本  臺北  成文出版社  1983年3月
重修臺灣縣志  (清)王必昌總纂  清乾隆十七年原刊  臺北  臺灣大通書局  1984年10月  
重修鳳山縣志  (清)王瑛曾總纂  清乾隆二十九年原刊  臺北  臺灣大通書局  1984年10月  
澎湖紀略  (清)胡建偉  清乾隆三十六年  臺北  成文出版社  1984年3月  
續修臺灣府志  (清)黃佾等纂輯  清乾隆三十九年原刊  臺北  臺灣大通書局  1984年10月  
彰化縣志 (清)周璽總纂  清道光十六年原刊本  臺北  臺灣大通書局  1984年10月  
喀瑪蘭志略 (清)柯培元  清道光十七年原刊本  臺北  臺灣大通書局  1984年10月  
苗栗縣志 (清)沈茂蔭  清光緒十九年原刊  臺北  臺灣大通書局  1984年10月  
恆春縣志 (清)屠繼善  清光緒二十年原刊  臺北  臺灣大通書局   1984年10月  
澎湖廳志 (清)林豪原纂  清光緒二十年原刊  臺北  臺灣大通書局  1984年10月
淡水廳志 (清)楊浚纂輯  清同治十年原刊本  臺北  臺灣大通書局  1984年10月  
嘉義管內采訪冊   臺北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57年
桃園縣志  石璋如等纂  臺北  成文出版社  1969年
新竹縣志  郭輝等纂  臺北 成文出版社  1983年3月  臺一版
臺灣通史  連橫  民國八年纂  台北  中華叢書委員會  1955年8月
福建省廈門志  (清)凌漢等纂  清道光十九年重刊本  臺北  成文出版社  1967年12月  
廣東通志  (清)陳昌齋等撰  清同治三年重刊本  臺北  華文書局  1968年10月  
惠州府志  (清)鄧掄斌等纂  臺北  成文出版社  1966年10月
福建通志  (清) 陳壽祺等撰  清同治十年重刊本  臺北  華文書局  1918年
西京雜記  (漢)劉歆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66年
荊楚歲時記校注  (梁)宗慄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2年6月  2刷
歲華紀麗  (唐)韓鄂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66年
帝京歲時紀勝  (清)潘榮陛  臺北  木鐸出版社  1982年8月

(三)子 

淮南子  (漢)劉安撰  嘉慶十六年十月校刊  臺北  中華書局  1965年  
風俗通義  (漢)應劭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66年  
齊民要術校釋  (後魏)賈司勰原著  臺北  明文書局  1986年1月
本草綱目  (明)李時珍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8年6月
點校精編內經知要  李一宏精編  臺北  明師出版公司  1988年4月
點校精編本草備要  李一宏精編  臺北  明師出版公司  1998年9月  2刷
抱朴子  (東晉)葛洪  嘉慶十七年七月校刊  臺北  中華書局  1965年  
續齊諧記  (梁)吳均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66年
玉燭寶典  (隋)杜臺卿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66年  
夢梁錄  (宋)吳自牧撰  元順帝元統二年  臺北  文海出版社  1981年
太平廣記五百卷  (宋)李昉等纂  臺北  新興書局發行  1958年4月
歲時廣記  (宋)陳元靖等編  臺北  新文豐出版社  1984年6月
本心齋蔬食譜  (宋)陳達叟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66年
東京夢華錄  (宋)孟元老  臺北  三民書局  2004年1月
飲膳正要  (元)忽司慧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1年11月  
飲膳正要  (元)忽思慧撰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94年
易牙遺意  (明)韓奕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66年
隨園食單  (清)袁枚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4年6月
清嘉錄  (清)顧錄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6年6月
燕京歲時記  (清)富察敦崇編  臺北  廣文書局  1981年7月  2版
藝文類聚  (唐)歐陽詢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5月  2版1刷

二、現代專著(依出版年月順序排列)
 
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  尚秉和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6年2月
臺灣的年節  廖漢臣  臺中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73年4月
文化人類學  陳國鈞  臺北  三民出版社  1977年7月
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附搜神記) 王秋桂  臺北  聯經出版社  1980年8月2刷
臺灣風俗志  片岡巖著  臺北  大立出版社  1981年1月  2版4刷
客家人  陳運棟  臺北  聯亞出版社  1981年3月  5版
臺灣舊慣習俗信仰  高賢治、馮作民編譯  臺北  眾文圖書公司  1982年7月
從桃園縣龍潭鄉出發  范揚松  桃園  龍潭鄉公所  1984年
客家舊禮俗  張祖基等  臺北  眾文圖書公司  1986年7月
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 臺中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87年2月
臺灣史跡源流  林衡道  臺北  青年日報社  1987年2月
臺灣歲時小百科  劉還月  臺北  臺原出版社  1989年9月
客家禮俗之研究  李阿成、陳運棟、彭富欽編  苗栗  中華運動推行委員會  臺灣省苗栗縣總支會  1989年11月
文化社會學  司馬云杰  山東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90年3月  2刷
歲時與神誕  阮昌銳  臺北  臺灣省立博物館  1991年6月
客家土樓與客家文化   林嘉書、林浩  臺北  博遠出版社  1992年2月
飲撰譜錄  楊家駱主編   臺北  世界書局  1992年3月  5版  
文化人類學  基辛著  臺北  巨流出版社  1992年6月
客家研究導論  羅香林  臺北  南天書局  1992年7月
臺灣婚喪習俗口述歷史輯錄  周振章口述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口述歷史專案小組
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3年
周代禮俗研究  常金倉  臺北  文津出版公司  1993年2月
臺灣客家  楊國鑫  臺北  唐山出版社  1993年3月
寫給青少年的-臺灣祭典風俗  呂明穎  臺北  常民文化出版社  1995年
客家民俗文化漫談  劉錦雲  臺北  武陵出版公司  1995年
中國地方方志民俗資料匯編:華東卷  丁世良編  北京  書目文獻出版社 1995年
中國飲食詩文大典  熊四智主編  青島  青島出版社  1995年5月
中國古代詩歌與節日習俗  李岩齡、韓廣澤  臺北  百觀出版社  1995年7月  
中國節令史  李永匡、王熹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5年12月
客家人尋根  雨青  臺北  武陵出版社  1996年
民俗典故小品  蔚家麟  臺北  昭文社出版  1996年1月
鯤島探源  臺灣各鄉鎮區的歴史與民俗  林衡道  臺北  稻田出版有限公司  1996年5月
清代臺灣方志研究  陳捷先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6年8月
詩選  戴君仁主編  臺北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1996年8月
中國飲食文化論文專集  沈茂松  臺北  中國餐飲學會  1996年8月
文化釋義  李燕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6年10月
臺灣區第三屆客家民俗文化大展  林漢泉  桃園縣  龍潭鄉公所  1996年11月
飲食與中國文化  王仁湘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6年12月  2刷
中國節日叢書  楊玉君  臺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6年12月  2刷
中國菜肴大典  王子輝主編  青島  青島出版社  榖蔬菌果卷  1997年3月
臺灣歲時記:二十四節氣與常民文化  陳正之  臺中  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1997年3月
中國米麵食品大典  李正權主編  青島  青島出版社  1997年5月
社會學  Anthony Giddens著  臺北  唐山出版社  1997年7月 
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  中村孝志著  臺北  稻香出版社  1997年12月 
臺灣的客家人  陳運棟  臺北  臺原出版社  1998年1月  8刷
民俗臺灣  林川夫主編  臺北  武陵出版社    1998年1月  2刷
古代禮制風俗漫談4  楊村等著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8年1月
處處為客處處家  花東縱谷中的客家文化與歷史  劉還月  花蓮  花蓮縣鳳林鎮公所  1998年4月
客家學導論  王東  臺北  南天書局  1998年8月
探索臺灣  孫大川等  臺北  黎明文化出版社  1998年8月  2刷
臺灣的客家禮俗  陳運棟  臺北  臺原出版社  1999年1月
臺灣客家文化研究  曾喜城  臺北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1999年4月
客家源流新探  謝重光  臺北  武陵出版社  1999年4月
臺灣粿印藝術:臺灣民間粿糕餅糖塔印模文化藝術之研究  簡榮聰  臺北  漢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9年6月
中國傳統飲食禮俗研究  姚偉均  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年9月
中國飲食史  徐海榮主編  北京  華夏出版社  1999年10月
民俗臺灣  林川夫主編  臺北  武陵出版社  1999年10月 
臺灣民俗  吳瀛濤  臺北  眾文圖書公司  2000年1月  2版
中國傳統節令文化  楊琳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年6月
客家傳統文化概說  吳永章  廣西  廣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
飲食風俗  姚偉均、方愛平、謝定源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3月
吉祥民俗  向柏松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3月
中國麵點史  邱龐同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1年3月  2刷
臺灣客家族群史(民俗篇)  劉還月  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001年5月
客家傳統文化概說  吳永章  南寧  廣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
海峽兩岸的客家人  謝重光  臺北  幼獅文化出版社  2000年7月
中國食經  任百尊主編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1年6月  3刷
客諺一百首  何石松  臺北  五南圖書公司  2001年
臺灣人的祀神與祭禮  劉還月  臺北  常民文化出版社  2001年10月  2刷
烹飪教室9˙螃蟹、爆的技法、香菇、客家點心  蕭宗榮等  臺北  生活品味文化傳播公司  2001年10月
烹飪教室11˙火鍋、豬絞肉、炸的技巧、鬆糕  吳金燕等  臺北  生活品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001年12月
烹飪教室12˙燉補、年糕、酸白菜、酒釀  朱清香等  臺北  生活品味文化有限公司  2002年1月
客家源流探奧  房學嘉  臺北  武陵出版社  2002年2月
臺灣人的歲時與節俗  劉還月  臺北  常民文化出版社  2002年2月
客家民俗文化  魏麗華  臺北  客家臺灣文史工作室  2002年3月
臺灣客家風土志  劉還月  臺北  常民文化出版社  2002年3月
早餐宵夜小食˙港式點心  鄭元魁等  臺北  生活品味文化有限公司  2002年6月
中國古代節日風俗  韓養民、郭興文  西安  陜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9月
臺灣的客家人  劉還月  臺北  常民文化出版社  2003年2月  2刷
中國皇室的食衣住行  王鏡輪  香港  和平圖書有限公司  2003年6月
客家概論  曾逸昌  臺北  曾逸昌  2003年9月  增訂版
佛門大孝地藏經   釋證嚴  臺北  慈濟文化出版社  2004年4月  19刷
河洛文化與台灣  洪宜勇主編  臺北  海峽學術出版社  2004年7月
臺灣史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社  2004年8月  7刷
臺灣客家民俗文集  黃榮洛  新竹  新竹縣文化局  2004年8月  2刷
臺灣民俗節慶  李秀娥  臺中  晨星出版社  2004年10月
增訂臺灣舊慣習俗信仰  鈴木清一郎著  臺北  眾文圖書公司  2004年10月  4刷
歲時節令:中國古代節日文化  馮賢亮  揚州  廣陵書社  2004年10月
客家祖先崇拜文化:以粵東梅州為重點分析  李小燕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年6月
教育研究法  王文科、王智弘  臺北  五南出版社  2005年6月  第9版1刷
中國人的歲時文化  海上  長沙  岳麓書社  2005年7月
臺灣客家與三山國王信仰  黄子堯  臺北  客家臺灣文史工作室  2005年12月

三、論文(依出版年月順序排列)

      (一)期刊論文

三山國王信仰與臺灣移民社會  陳春聲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第80期1996年4月
搖元宵包湯圓  李麗文、鄭素月  烹飪月刊  第1期  2001年2月
人類學與飲食文化  王瑤芬  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  第7卷4期  2001年12月
七夕與中原習俗  周清源  烘培工業  第175期  2002年7月
華夏美食數餃子  張成基  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  第10卷3期  2004年8月
選讀《清嘉錄》  趙偲吟  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  第10卷4期  2004年10月
淺談臺灣傳統日常生活中之米食  王怡茹  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  第11卷1期  2005年2月
傳統飲食習俗  楊秀萍  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  第11卷2期  2005年5月  
從客家飲食談醬缸醃製文化  黃啟仁  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  第11卷3期2005年8月
有問必答  財團法人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編輯部  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  第17卷4期  2005年11月
說出客家好味道  翁雲霞  新活水  雙月刊  第9期  2006年1月
淺談臺灣傳統歲時節俗之米食文化  王怡茹  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  第12卷2期  2006年5月


(二)會議論文

客家的喪葬文化  王增能  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  1994年
從客家文化看客家人的家族制  孔永松  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  1994年
三山國王廟與臺灣客家人的分佈  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  1994年
關於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探討  劉善群  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  1994年
試論客家文化中的禁忌習俗  劉錦云  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  1994年
韶安客家民居與文化  戴志堅  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  1994年
從歷史與族群觀點看義民信仰  陳運棟  客家文化研討會  臺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4年10月
臺灣的族群關係--以客家人為主體的探討  徐正光  客家文化研討會  臺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4年10月
客家童謠的文化觀  鍾榮富  客家文化研討會  臺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4年10月
移植的經驗,獨立的信仰-臺灣客家信仰的特色與自主性格  劉還月  客家文化研討會  臺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4年10月
從諺語看臺灣傳統的飲食文化  徐福全  第四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  臺北財團法人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  1995年
飲食與文化-人類學觀點的回顧與展望  許木柱、簡美玲  第四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  臺北  財團法人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  1995年
客家文化是以漢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  吳永章  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  客家與當代世界  臺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8年11月
臺灣客家研究的考察  陳運棟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客家與當代世界  1998年11月
客家文化是畬、漢兩族文化互動的產物  蔣炳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客家與當代世界  1998年11月
客家菜與客家飲食文化  楊彥杰  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研會  臺北  財團法人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  2000年9月
閩台地域飲食文化  楊紀波、黃種成  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研討會  臺北  財團法人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  2000年9月
篳路藍縷:從檔案資料看清代臺灣粵籍客民拓墾過程與社區發展  莊吉發  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  臺北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2002年12 月
客家傳統歲時習俗  江丙輝  客家與中原文化學術研討會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3年10月
客家人生禮儀中的中州淵源  吳永章、李小燕  客家與中原文化學術研討會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  2003年10月
客家習俗根基在中原  劉善群  客家與中原文化學術研討會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3年10月
客家人的飲食禁忌  楊彥杰  福建  福建社會科學院客家研究中心  2003年10月29日
水利與聚落遷移--以六堆高樹老庄為例  曾坤木  第三屆「客家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  中壢市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社會文化研究所  2003年12月
關於客家飲食走出圍龍的思考---以粵東五華縣為重點分析  薛存訪  傳統與現代的客家人---兩岸學術研討會  2004年11月18、19日
文化資本:客家文化的另類表述  周建興 移民與客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廣西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年10月
由福佬客與客家文化的互動看非客家民系文化對客家民系文化的影響  張佑周 移民與客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廣西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年10月
客家移民臺灣的歷史記憶  楊彥杰  移民與客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廣西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年10月
冇錢冇閒的客家醃製文化  吳聲淼  第五屆全球化客家人文學術研討會  苗栗 苗栗縣公館鄉旅遊服務印象園區  2005年12月15日
儒、道、佛義下的「生活世界」與其相關的「意義治療」林安梧  國立中壢家商讀書會:「心性之學」在教育上的運用  2006年9月

(三)報紙論文

北臺灣媽祖文化節:八縣市媽祖會師  水陸遶境  陳怡玟  中國時報  A13兩岸新聞  2006年9月25日

(四)學位論文

雞籠中元祭:儀式、文化與記憶  陳瑋華著  臺北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1997年1月
清代客家人之拓墾屏東平原與六堆客庄之演變  林正慧著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年6月
阿里山特富野鄒族原住民飲食生活與營養之研究  黄韶顏著  臺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2000年11月 
美濃土地伯公信仰之研究  張二文著  臺南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6月
唐代敦煌飲食文化研究  蔡秀敏著  嘉義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1月
客家移民文化與俗信研究--以性別語彙所反應之原始信仰為探討中心  林惠玲著  花蓮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6月
宜蘭地區客家與三山國王信仰之演變  謝美玲  宜蘭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6月
日據時期臺灣節令食俗之研究  莊欣華  臺北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年4月

四、其他

(一)網路資源

客家的來源與遷徙  http://www.ktps.tp.edu.tw/hakka/report/re-2.htm  2006年1月17日
搶孤活動  http://www.ktps.tp.edu.tw/hakka/report/re-2.htm  2007年5月16日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