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106200709525700
DOI 10.6846/TKU.2007.00628
論文名稱(中文) 兩岸人民通婚衍生問題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problem of the cross-strait marriag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2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丁水岸
研究生(英文) Shui-Ann Ding
學號 79424031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6-10
論文頁數 15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潘錫堂
委員 - 龔春生
委員 - 胡文川
關鍵字(中) 兩岸通婚
生活適應
兩岸通婚認知
國情問題
教育子女問題
關鍵字(英) the cross-strait marriage
the life adapt
cognition of the cross-strait marriage
the cultural problems
children’s educational problem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隨著地球村與國際化趨勢觀看人口結構之發展,不難發現人口遷徙及國際通婚已成為社會風氣快速變遷下新世代之產物。尤其最近幾年隨著兩岸政治經濟及社會發展的快速變遷,兩岸關係起了很大的變化。國人無論是觀光旅遊、探親或是經商,兩岸的交流接觸日趨頻繁,再加上近幾年來政府逐漸放寬臺商到大陸投資政策,兩岸聯姻者也因而日漸增多,使兩岸的家庭及婚姻問題形成衝擊。本研究欲藉由過去的研究資料探討兩岸的婚姻結合所衍生出來的問題,並提出具體解決之道,以供相關單位參考。
    依據上述研究動機,擬訂以下研究目的:(一)瞭解兩岸人民的生活適應情形。(二)瞭解兩岸通婚後在於子女教育的觀點問題。(三)探討國情在於兩岸通婚產生的問題。(四)探討兩岸通婚之認知問題。(五) 瞭解兩岸通婚之生活環境問題,進而提供解決之參考對策。然而,本研究採「歷史研究途徑」(Historical Approach)作為取向,以研究兩岸人民通婚關係的時代背景、發展、衝突與轉折。其中使用內容分析法以及次級資料分析法,在有限的時間中,儘量收集各種不同意見的原始資料進行分析,進而達成研究的目的。
    研究結果顯示由於文化上的差異,經常導致大陸配偶生活適應方面發生適應不良的問題,尤其在文字語言溝通、婚姻暴力、社會支持網絡薄弱、語言不通、婆媳關係及不適應不良現象。然而,在於兩岸通婚認知方面、國情問題、子女教育問題以及生活環境方面也是兩岸人民通婚衍生的問題。
英文摘要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migr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marriage can be seen clearly. Especially, as a result of the transition of the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wo sid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has been changed instantl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has also become more different than befor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such as tourism, visiting the relatives or business has become more frequent. Moreover, due to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opened up the opportunities for the Taiwanese businessman to invest in China, the problems of the marriage between the two sides is raised gradually. The research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roblems proposed by the previous research and offer a concrete solution to the relevant organizations.
    According to the motivation shown above, the purposes of the research are: 1. Understand the peopl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life adapt. 2. Understand the children’s educational problems. 3. Discuss the problems influenced by the culture. 4. Discuss the cognition of the cross-strait marriage. 5. Discuss and realize the problem of cross-strait marriage and propose the proper solution. The historical approach i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in this research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background, development, conflict and the transition of the cross-strait marriage. The methods of content analysis a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are also used to analysis the data of different opinions. 
    The finding of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often cause the adaptation problems, especially when they face the problems of communication, family violence, lack of social support and the problems with their mother-in-law. Besides, the problems of the cognition of the cross-strait marriage, culture,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derived from the marriage should also be noticed. Finally,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s is propos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 ii
謝    誌……………………………………………………………………iii
目   錄………………………………………………………………………iv
圖 目 錄…………………………………………………………………… vi
表 目 錄……………………………………………………………………vii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01
    第二節 基本概念之界定………………………………………………05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10
    第四節 分析架構的確立………………………………………………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4
第二章 兩岸婚姻相關文獻與法制之探討…………………………………16
    第一節 跨國婚姻人口遷移理論………………………………………16
    第二節 各國跨國婚姻概況暨移民制度………………………………34
    第三節 兩岸婚姻法比較………………………………………………40
    第四節 大陸配偶居留與定居相關規定………………………………59
第三章 兩岸通婚概況與問題………………………………………………64
    第一節 兩岸通婚概況…………………………………………………64
    第二節 兩岸通婚過程與影響…………………………………………80
    第三節 大陸配偶居留定居情形………………………………………83
    第四節 大陸配偶在臺生活適應面臨的問題…………………………89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論述 …………………………………………………104
    第一節 兩岸通婚生活適應的落差 …………………………………104
    第二節 兩岸通婚教育及其子女教育輔導方面 ……………………110
    第三節 兩岸通婚國情之差異問題 …………………………………113
    第四節 兩岸通婚之認知情形 ………………………………………115
    第五節 兩岸通婚生活環境之問題 …………………………………120
第五章 結論 ………………………………………………………………12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2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32
參考文獻……………………………………………………………………137
附錄…………………………………………………………………………146
圖目錄
圖1-1-1研究安排…………………………………………………………13
圖2-1-1移動距離、環境條件與個人特徵關係圖………………………18
圖3-1-1海基會收受大陸婚姻公證書統計圖……………………………64
圖3-1-2大陸配偶來臺縣市分部統計圖…………………………………66
圖3-1-3大陸女性配偶來臺核准定居縣市分布統計圖…………………66
圖3-1-4大陸配偶來臺依親居留人數統計圖……………………………70
圖3-1-5申請來臺的大陸女性配偶婚齡差距分布圖……………………72
圖3-1-6大陸女性配偶與在臺配偶教育程度分布圖……………………73
圖3-1-7大陸女性配偶與在臺配偶職業分布圖…………………………75
表目錄
表2-1-1各國移民單位名稱………………………………………………22
表2-2-1各國移民政策、大陸配偶居留權及取得國籍一覽表…………37
表2-3-1兩岸離婚之規定及注意事項……………………………………55
表2-4-1大陸配偶申請來臺流程圖及新舊制度比較……………………60
表2-4-2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新舊制比較表………………………………61
表3-1-1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1987年1月至2005年 12月底……65
表3-1-2申請來臺的大陸女性配偶婚齡差距統計表……………………72
表3-1-3大陸配偶與在臺配偶教育程度統計表…………………………73
表3-1-4大陸配偶與在臺配偶職業統計表………………………………74
表3-1-5大陸配偶出生地統計表…………………………………………77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中文專書
1.	丁樹範主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臺北: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出版社,2002年。)
2.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3.	王志文,國際法與兩岸法律問題論集(臺北:月旦出版社,1996年8月。)
4.	王志遠,犯罪成立理論原理(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6月。)
5.	王泰銓,當前兩岸法律問題分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
6.	王泰銓,當前兩岸法律問題分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10月。)
7.	石之瑜、李念祖合,規範兩岸關係(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年12月。)
8.	朱蓓蕾,兩岸交流衍生治安問題之探討(兩岸治安問題學術研究會,臺灣桃園縣中央警察大學,2001年12月。)
9.	朱興有、魏賽娟合,新型經濟犯罪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5月。)
10.	何春甤,反思與現代親密關係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導讀。Anthony Giddens著(周素鳳譯),《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臺北:巨流,2001年。)
11.	宋浩波,犯罪社會學(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
12.	李明堃、李江濤,中國社會分層改革中的巨變(臺北:商務印書館,1994年)。
13.	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臺灣和兩岸關係(臺北:生智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12月。)
14.	沈道震、劉進福、宋筱元、張增樑、謝立功,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可能性研究(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基金會,2001年5月。)
15.	周素鳳,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臺北:巨流,2001年。)
16.	周愫嫻,變遷中的犯罪問題與社會控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9月。)
17.	林山田,刑法學(臺北:商務印書館,1975年7月。)
18.	林美玲,治安問題與警力運用(臺北:業強出版社,1994年12月。)
19.	林菊枝,美國婚姻法(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85年月。)
20.	林德昌,廣東省與四川省的國有企業改革: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新詮釋(臺北市:成文出版社,2001年8月。)
21.	邵沙平,現代國際刑法教程(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7月。)
22.	邱國梁,犯罪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年8月。)
23.	柯葛壯,涉外、涉港澳臺刑事法律問題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7月。)
24.	段若鵬、李拓等合,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階層結構變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
25.	范國勇、張平吾,ATM轉帳詐欺犯罪之實證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報告(國科會GRB編號PG9308-0265,2004年12月。)
26.	唐樹華,犯罪學:歷史、現狀、未來(臺北市:五洲出版社,1999年6月。)
27.	夏曉鵑,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大陸配偶」現象(臺北:臺灣社會研究雜誌社,2002年。)
28.	孫立平,轉型與斷裂(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
29.	高政昇,兩岸共同合作打擊犯罪,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術研討會-跨境犯罪偵查與刑事司法互助論文(臺灣桃園縣,2001年6月。)
30.	康樹華,犯罪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8月。)
31.	康樹華、張小虎,犯罪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32.	張旭著,犯罪學要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
33.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臺北:生智文化事業出版社,2002年9月。)
34.	張明楷,外國刑法綱要(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
35.	張遠煌,現代犯罪學的基本問題(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1998年9月。)
36.	梁國樹、侯金英,金融國際化與自由化-臺灣貨幣與金融論文集(臺北:聯經書局,1995年7月。)
37.	許春金,犯罪學(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1994年9月。)
38.	陳小紅,大陸配偶來臺生活狀況案例訪視(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1999年7月。)
39.	陳啟源,美國移民之居停留管理— 兼論我國國境管理,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專題研究(臺北:入出境管理局,1998年。)
40.	曾正一、沈道震、劉進福、宋筱元,兩岸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可行模式之評估與分析(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基金會,2002年5月。)
41.	黃天中、潘錫堂,中國大陸研究(臺北市:五南,1994年。)
42.	黃富源、范國勇、張平吾,犯罪學概論(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
43.	楊懋春,當代社會學說(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8月。)
44.	詹火生編譯,新衝突的開拓者-達倫道夫(臺北:允晨文化公司,1982年11月。)
45.	廖正宏,人口遷移(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月。)
46.	趙永琛,國際刑事司法協助研究(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1997年10月。)
47.	趙永琛主編,兩岸犯罪對策(北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
48.	趙秉志,兩岸跨地區犯罪的懲治與防範(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1996年8月。)
49.	趙秉志、錢毅、赫興旺,兩岸跨地區犯罪的懲治與防範(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1996年7月。)
50.	趙喜臣,論國際刑事司法協助(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6月。)
51.	劉蓬春,臺灣地區入出境管理與兩岸關係的探討,兩岸法律論文集第二輯(臺北:財團法人交流基金會,1993年11月。)
52.	潘淑滿,大陸配偶、公民權與社會政策:婚姻暴力的福利概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91-2412-H-017-001,2003年。)
53.	潘淑滿,通往彼岸的紅地毯:新移民婦女、公民權與婚姻暴力,意識、認同、實踐-2003 年女性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2003年6月。)
54.	潘錫堂,兩岸關係研究(臺北市:五南,2000年。)
55.	蔡文輝,社會學理論(臺北:三民書局出版,1979年10月。)
56.	蔡文輝,社會變遷(臺北:三民書局,1992年9月。)
57.	蔡明璋, Lynn Jamieson著(蔡明璋譯),親密關係:現代社會的私人關係(臺北:群學,2002年月。)
58.	蔡明璋,親密關係:現代社會的私人關係(臺北:群學,2002年。)
59.	蔡德輝、楊士隆,犯罪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6月。)
60.	儲槐值,犯罪學(北京: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8月。)
61.	謝立功,兩岸刑事司法互助之規劃--試擬兩岸刑事司法互助協議草案,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中澳港臺檢察律政法律研討會論文集(澳門,2000年6月。)
62.	謝臥龍,國際婚姻中婚姻本質與性別權力關係的探討:以臺灣受暴大陸配偶及其配偶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91-2412-H-017-001,2002年。)
63.	謝高橋,社會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年10月。)
64.	謝望原,臺、港、澳刑法與大陸刑法比較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
65.	藍采風,婚姻與家庭(臺北:幼獅,1996年。)

二、學術論文
1.	丁水復,新興詐欺犯罪問題防治法制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2.	王春益,兩岸人民通婚之調查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1998年6月。)
3.	王春益,兩岸人民通婚之調查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4.	吳慎,大陸女性配偶在臺灣生活適應之探討-以臺北縣市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2004年6月。)
5.	林財榮,兩岸人民通婚之研究-以居住花蓮縣境大陸配偶家庭為實證之對象(花蓮: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6.	林財榮,兩岸人民通婚之研究-以居住花蓮縣境大陸配偶家庭為實證之對象(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7.	徐源生,兩岸聯姻跨制度婚姻調適之研究-以金門縣大陸新娘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6月。)
8.	張佳琪,有大陸配偶來臺居住之老年人婚姻生活調適歷程(臺北: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9.	張鈺珮,文化差異下「兩岸婚姻的迷魅」-以花蓮縣吉安鄉越南新娘的生命經驗為例(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10.	許家源,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跨境犯罪問題之研究-以兩岸組織犯罪為例(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7月。)
11.	陳明富,由國際刑事司法互助之理論-檢視兩岸刑事司法互助之實踐(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7月。)
12.	陳庭芸,澎湖地區國際婚姻調適之研究:以印尼與越南新娘為例之比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13.	黃妙芬,大陸新娘來臺前後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模式之探討(臺北: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14.	黃俊欽,臺灣、香港、新加坡三地金融市場之比較分析-兼論臺灣發展為亞太區域籌款中心之競爭力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15.	劉千嘉,大陸新娘的臺灣經驗:一個社會學的觀點(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16.	劉美芳,跨國婚姻中菲籍女性的生命述說,(高雄: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17.	謝志忠,大陸地區女性配偶在臺生活適應之研究(逢甲大學逢甲大學,2006年6月。)
18.	鍾德勳,兩岸刑事司法互助與共同打擊犯罪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19.	簡孟嫻,大陸女性配偶在臺生活適應之研究-以臺中縣市、彰化縣為例(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6月。)
20.	簡孟嫻,大陸女性配偶在臺生活適應之研究-以臺中縣市、彰化縣為例,(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6月。)
21.	顏錦珠,東南亞大陸配偶在臺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22.	魏毓瑩,在臺女性大陸配偶之親職角色適應研究(臺北:國立臺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23.	鐘重發,臺灣男性擇娶大陸配偶之生活經驗(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三、中文期刊
1.	王宏仁,「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臺北),第41期(2001年3月),頁90-127。
2.	王明輝,「跨國婚姻親密關係之探討:以澎湖地區大陸媳婦的婚姻為例」,臺北中華心理衛生學刊(臺北),第19卷第1期(2006年3月),頁61-87。
3.	王明輝,「臺灣大陸新娘結構性弱勢情境之分析」,社區發展季刊(臺北),第107 期(2004年9月),頁320-334。
4.	江亮演、陳燕禎、黃稚純,「大陸與大陸新娘生活適應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臺北),第105期(2004年3月),頁66-89。
5.	何青蓉,「跨國婚姻移民教育初探-從一些思考陷阱談起」,成人教育(臺北),(2003年9月),頁2-10。
6.	利翠珊,「婚姻親密感的內涵與測量」,中華心理衛生學刊(臺北),第12卷第4期(2000年12月),頁29-51。
7.	吳學燕,「臺灣新移民問題-兩岸通婚」,社區發展季刊(臺北),第105 期(2004年3月),頁273。
8.	李南勳,「大陸修改婚姻法對兩岸人民往來之影響」,共黨問題研究(臺北),第27卷第10期(2001年10月),頁27-28。
9.	周美珍,「新竹縣大陸新娘生育狀況探討」,公共衛生(臺北),第28卷第3 期(2001年10月),頁255-265。
10.	邱方睎,「東南亞大陸新娘家庭問題與協助需求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臺北),第101期(2003年3月),頁176-181。
11.	夏曉鵑,「女性身體的貿易:臺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臺北),第1期(1997年6月),頁63。
12.	夏曉鵑,「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臺灣的「大陸新娘」現象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臺北),第39期(2000年9月),頁45-92。
13.	翁毓秀,「大陸新娘家庭服務」,社區發展季刊(臺北),第105期(2004年3月),頁109-115。
14.	高淑清,「大陸新娘在臺現象對社區家庭教育與政策之啟示」,社區發展季刊(臺北),第105期(2004年3月),頁150-158。
15.	張明正、李美慧,「臺灣地區人口轉行後之生育趨勢與展望」,人口學刊(臺北),第23卷(2001年12月),頁93-112。
16.	張增樑,「兩岸人民假結婚問題之研究-以假結婚、真賣淫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桃園),第33卷第1期(2002年7月),頁203-236。
17.	莫黎黎、賴珮玲,「臺灣社會少子化與大陸新娘子女的問題初探」,社區發展季刊(臺北),第105期((2004年6月),頁55-65。
18.	郭靜晃、薛慧平,「大陸新娘母職角色轉換困境與需求之探析-以東南亞大陸女性配偶為例」,社區發展季刊(臺北),第105期(2004年3月),頁116-132。
19.	陳小紅,「婚配移民:臺灣海峽兩岸聯姻之研究」,亞洲研究(臺北),第34 期(2000年3月),頁35-68。
20.	陳啟源,「美國移民管理制度─試論我國國境管理之芻議」,警學叢刊(臺北),第33卷第4期(1993年11月),頁239-255 。
21.	陳淑芬,「大陸新娘的擇偶、受虐與求助過程-兼論服務提供者對大陸新娘的假設及其對服務提供的影響」,社區發展季刊(臺北),第101期(2003年3月),頁182-199。
22.	黃森泉、張雯雁,「大陸新娘婚姻適應與自子女教育問題之探討」,社會科教育研究(臺北),第8期(2003年12月),頁135-169。
23.	楊艾俐,「臺灣變貌:下一代衝擊-臺灣之子」,天下雜誌(臺北),第271期(2003年3月),頁101-102。
24.	樓其豪,「大陸配偶服務工作經驗談」,社區發展季刊(臺北),第105 期(2004 年3 月),頁418。
25.	戴鎮州,「大陸與大陸新娘問題與可能出路:社會人文觀點省思」,社區發展季刊(臺北),第105期(2004年3月),頁91-100。
26.	韓嘉玲,「傭人抑或太太?婦女勞動力的跨境遷移;大陸新娘在臺灣案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臺北),第101 期(2003年3月),頁163-175。
27.	鐘重發,「大陸新娘的困境」,學前教育(臺北),第25期第10卷(2003年1月),頁62。

四、中文報紙
1.	中國時報(臺北)
2.	民生報(臺北)
3.	自由時報(臺北)
4.	聯合晚報(臺北)
5.	聯合報(臺北)
6.	蘋果日報(臺北)

五、網路資料
1.	BBC中文網(紐約) http://news.bbc.co.uk
2.	google網(臺灣)  http://www.google.com.tw/
3.	大紀元網(美國)  http://www.epochtimes.com
4.	中時新聞網(臺北) http://news.chinatimes.com/
5.	民主論壇網(北京) http://asiademo.org/gb/
6.	自由新聞網(臺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7.	奇摩網(臺灣)   http://tw.yahoo.com/
8.	東森新聞網(臺北) http://www.ettoday.com/
9.	華澳人語網(香港) http://www.inmediahk.net/
10.	蕃薯藤新聞網(臺灣)http://news.yam.com/

六、政府資料
1.	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  http://www.immigration.gov.tw/
2.	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網   http://www.gcs.gov.mo/


貳、英文部分
一、專書
1.	Quinney ,R. A.,The Social Reality  of  Crime(Boston: Little Brown, 1970.)
2.	Lauer ,Robert H.,Perspectives on Social Change(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77.)
3.	Swanson,Guy E.,Social Change Glenview(Illinois: Soctt Foresman, 1971.)
4.	Landis,Judson R.,Sociology: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Belmont, California: Wadsworth, 1974.) 
5.	Cornelius, W. A.,Martin, P. L.,& Hollifield, J. F., Introduction: The Ambivalent Quest for Immigration Control”,in theControlling Immigration-A Global Perspective(Standford: Standford Universty Press, 1994.)
6.	Martin, P. L., The United States: Benign Neglect aoward Immigration, in the Controlling Immigration-A Global Perspective edited by Cornelius, W. A.,Martin, P. L.,& Hollifield, J. F.,(Standford: Standford Universty Press, 1994.)
7.	Miller,M.J., Foreign Worker in Western Europe(New York:Prager Publisher, 1981.)
8.	Tobalo,M. P., Internal Migr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Geneva:ILO, 1986.)

二、期刊
1.	Ortiz, V, “Migration and marriage among Puerto Rican wome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iew, No.30, vol.2, 1996.
2.	Watts, Susan J., “Marriage migration, a neglected form of long-term mobility: a study from Ilorin, Negeria”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iew, No.17, vol.4, 1983.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