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106200616124600
DOI 10.6846/TKU.2006.00662
論文名稱(中文) 博物館資源融入國小藝術課程發展與應用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 Elementary Arts Curriculum by Integrating the Museum Resourc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2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林家正
研究生(英文) Chia-Cheng Lin
學號 69310028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6-12
論文頁數 9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徐新逸(hyshyu@mail.tku.edu.tw)
委員 - 廖瑾瑗(a1130903@ms18.hinet.net)
委員 - 施如齡(juling@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博物館教育
藝術課程
數位學習教學設計
關鍵字(英) art museum education
arts curriculum
e-Learn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近年來因為時代的進步以及民眾對文化需求的提升,各地紛紛成立不少具有特色的博物館,展示不同主題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呈現多元化的教育環境。而數位學習已成為另一種學習的方式,國內外的博物館也開始以數位學習的方式來做為博物館教育的推廣。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博物館資源適用於國小藝術課程之發展模式,透過分析、設計、發展、實施、評鑑的系統化的課程發展作業流程,製作博物館教育之數位學習課程,並實地參與觀察以及實施訪談,以獲得完整之研究案例來做為驗證。
本研究設計採用文獻分析、觀察及深度訪談。首先透過文獻分析及訪談界定需求,發展出教學策略,並設計課程;接著以參與觀察、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課程評鑑,以發展出一套完整的博物館教育數位學習課程—「悠遊MOFA美術館教育」。本研究之具體成果於提出數位化博物館教育的教學設計應用範例與經驗,藉以提供其它博物館相關課程設計者參考之用。
本研究發現,要將博物館資源充分的融入於國小藝術課程,必需透過博物館館方、教師以及教學設計專業人員三方面的合作,並透過一套合作模式來發展相關的課程。本研究之過程及發現可做為往後有意願發展博物館教育課程或進行相關之後續研究的參考。
英文摘要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time progress as well as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culture, each place established in abundance many ha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museum or the art museum, demonstrated the different subj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lso presented multiplex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But e-Learning has become an innovative way for learning nowadays.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art museums start to promote museum education in e-Learning gradually.  
This purpose of research is discussing the model that adopts resources in art museums to arts curriculums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rough the processes of ADDIE (analysis, design,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stages, the curriculum was designed and its teaching strategies were developed eventually. Afterwards, the researcher proceeded to evaluate the course by means of a participated observation and an in-depth interview.  By doing so, the complete e-Learning course for museum education was develop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uld be regarded as the examples and experiences for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digitalized museum education, and could be further viewed as the references for other designers of museum educ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四節 名詞釋義…………………………………………………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博物館教育內涵與範圍…………………………………9
第二節 博物館教育現況……………………………………… 14
第三節 博物館教育實務研究以及在小學教育之應用……… 17
第四節 數位學習課程之教學設計…………………………… 19
第五節 設計發展研究法………………………………………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程序……………………………………… 26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2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1
第四節 課程發展過程………………………………………… 32
第五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 45
第六節 研究時程規劃………………………………………… 46
第四章 研究成果……………………………………………… 47
第一節 教材設計過程與結果………………………………… 47
第二節 教材製作過程………………………………………… 49
第三節 課程介紹……………………………………………… 51
第四節 課程發展之合作模式………………………………… 57
第五節 形成性評鑑結果……………………………………… 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5

參考文獻………………………………………………………… 78

附錄一  悠遊MOFA美術館教育數位學習教材說明…………… 83
附錄二  專家訪談大綱………………………………………… 94
附錄三 電腦輔助教材軟體專家評估表……………………… 95
附錄四 學習者訪談表………………………………………… 97
附錄五 教師教學過程………………………………………… 98
附錄六 學習單………………………………………………… 99

表次
表3-2-1  專家背景表……………………………………………29
表3-2-2  受訪學生基本資料……………………………………30
表3-4-1 教學具體目標…………………………………………35
表3-4-2 專案進度表……………………………………………38
表3-4-3 課程評鑑表……………………………………………43
表3-6-1 研究進度規劃表………………………………………46
表4-3-1 教學流程………………………………………………56
表4-5-1 形成性評鑑流程表……………………………………60
表4-5-2 「課程內容」評鑑結果……………………………… 61
表4-5-3 「操作設計」評鑑結果……………………………… 61
表4-5-4 「介面設計」評鑑結果……………………………… 62
表4-5-5  專家訪談結果重點摘要………………………………63
表4-5-6  形成性評鑑的建議及修正表…………………………64

圖次
圖3-1-1 研究架構圖……………………………………………27
圖3-1-2 研究流程圖……………………………………………28
圖3-4-1 內容架構圖……………………………………………35
圖4-3-1 教材首頁………………………………………………51
圖4-3-2 線條單元………………………………………………52
圖4-3-3 線條單元內容…………………………………………52
圖4-3-4 特展藝術家簡介………………………………………53
圖4-3-5 特展作品一覽…………………………………………53
圖4-3-6 特展作品畫面…………………………………………53
圖4-3-7 作品細部說明…………………………………………54
圖4-3-8 相關作品畫面…………………………………………54
圖4-3-9 影片示範教學…………………………………………54
圖4-4-1 博物館教育數位學習課程合作模式…………………59
圖4-5-1  學習者創作作品………………………………………6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于瑞珍(2002)。利用博物館做為學校教學資源之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59,78-90。
于瑞珍、張美珍、曾瑞蓮(2000)。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輔助國中小學到館參觀教學活動單開發及推廣研究計畫。教育部八十九年度中小學科學教育專案輔助計畫研究成果報告。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嵩山(1999)。博物館與教育改革。博物館學季刊,18(1)。
何青蓉(2000)。從終身學習談博物館教育。博物館學季刊,14(2),7-14。
吳彩蓮(2005)。網路教學平台視覺化介面影音討論工具之發展。淡江大學教育科技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吳學昆(2002)。數位博物館之展示與教育—以國科會數位博物館計劃為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呂秀玉(1998),故宮博物院學生文物教育的理念與實務。教育部「卓越專案」計畫成果報告:博物館與學校合作實務研討會。台中:國立科博館。
呂新科(1999)。回歸(學習)來看遠距教學。天下雜誌,223。
呂燕卿等(1999)。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研究。台北:教育部。 
李麗芳(1997)。博物館學習與學校教育的互動。博物館學季刊,11(3),3-9。
周保男、張基成、傅心怡(2002)。台灣地區e-Learning 市場之發展現況與趨勢─從企業訓練面向觀之。教學科技與媒體,62,69-84。
周靜怡(2003)。美術館推廣教育之國小課程設計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玉珮(2005)。資訊科技基本素養-年輕不迷「網」。天下雜誌,324。
林清江(1998)。藉教育改革締造另一次台灣經驗。2005年10月25日,取自:http://www.yatsen.gov.tw/chinese/publication/show.php?p_id=2&id=17。
林清江、蔡清田(1999)。國民教育階段學校課程發展之共同原則。師大校友,295,4-10。
邱貴發(1998)。網路世界中的學習:理念與發展。教育研究資訊,6(1),20-27。
范賢娟、范賢媛(2002)。善用博物館資源規劃教學活動—以天文館為例。科學教育月刊,255,12-23。
徐新逸(2003)。數位學習課程發展模式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16,15-30。
徐新逸、施郁芬 (2004)。數位學習課程發展作業流程參考手冊-專業版。台北市: 教育部。(亦可參考 http://addie.et.tku.edu.tw)。
秦裕傑(1998)。博物館法公聽會後記。博物館學季刊,12(4),105-112。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素卿(2004)。學校與美術館合作的鑑賞學習 以北一女百年校慶師生校友美術聯展為例。藝能新天地,9。
張淵舜(2002)。美術館學習單的理念與實務:學習單企劃手冊。 高雄市:串門企業。
郭禎祥 (1991)。追求精緻的藝術教育—DBAE (下)。美育月刊,五月,13,23-28。
郭禎祥(1993)。中美兩國藝術教育鑑賞領域實施現況之比較研究(之一)。美育月刊,32,10-25。
郭禎祥(1993)。中美兩國藝術教育鑑賞領域實施現況之比較研究(之二)。美育月刊,33,18-43。
郭禎祥(1993)。中美兩國藝術教育鑑賞領域實施現況之比較研究(之三)。美育月刊,33,32-46。
郭禎祥(2002a)。當代藝術教育的新方向。藝術與人文統整課程相關研發資料。台北市:中華民國藝術教育研究發展學會。
郭禎祥(主編)(2002b)。Big ideas&artmaking課程講義。未出版。
陳百薰、項潔、姜宗模、洪政欣(2002)。數位博物館探討。博物館學季刊,16(3),15-38。
陳昭雄(1992)。台中縣國民小學美勞科鑑賞教學現況調查。台中師範學院進修班學生獨立研究專輯。第一輯,115-127。
傅斌暉(2002)。美術館教育的意義。2005年10月15日,取自:http://www.ntnu.edu.tw/art/tank/art_education/museums/art_museum_ed.htm。
傅斌暉(2003)。視覺文化範疇下的多元文化藝術課程設計初探。海峽兩岸美術教育交流會論文集。香港:香港美術教育協會。
黃明月(1997)。博物館與自我學習導向學習。博物館學季刊,11(4),31-36。
黃淑芳(1997)。現代博物館教育:理念與實務。臺北市:臺灣省立博物館,10-32。
葉蓉樺(2004)。社會變遷中的博物館教育功能反思。博物館學季刊,18(1),55-62。
廖敦如(2003)。社區取向的藝術教育。美育月刊,135,83-88。
廖肇弘(2001)。建構有效的線上學習系統。管理雜誌,112-115。
漢寶德(1992)。未來教育的主流。博物館學季刊,6(11),1。
劉婉珍(1997)。美術館教育的特質與發展。博物館學季刊,11(4),55-60。
劉婉珍(1999)。二十一世紀美術館與中小學校的合作。美育月刊,107,26-31。
劉婉珍(2002)。美術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台北:南天書局。
劉婉珍(2004)。虛與實之間:博物館教育改革的契機。博物館學季刊,18(1),19-28。
蔡幸伶(2003)。國小教師與美術館導覽互動之理論與實務~以高雄市立美術館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羅美蘭(1995)。美術館觀眾特性與美術鑑賞能力關係之研究。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英文部分:
AAM.(1992). Excellence and equity: Education and the public dimension of museums. Washington, DC: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AAM.
Burcaw, G. E.(1997). 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 博物館這一行。(張譽騰等譯)(2000)。臺北市:五觀藝術管理。
Teresa, C.(2003). Recommendations for Creat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Networked Learning Communitie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t’l J of Instructional Media Vol.30(1).
CMNC(1984). Commission of Museum For A New Century. Museums for a New Century. Washington, D. C. AAM.
Falk J. H., Dierking L. D.(2001). The Museum Experience. 博物館經驗。(林潔盈等譯)(2002)。臺北市:五觀藝術管理。
Gagne’, R. M.(1977).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theory of instruction.趙居蓮
(譯)(1997)。學習與教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Greer, W.D.(1984). A 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or: Approaching art as a Subject.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25(4), p212-218.
Grinder, A. L. & McCoy, E. (1985). The good guide. Scottsdale , Arizona :Ironwood Publishing.
Hein, G. E.(1998). Learning in the Museum. New York :Routledge.
Hein, G. E.(1999).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the Museum. New York :Routledge.
Hooper-Greenhill, E. (1991). Museum and Gallery Education . Leicester: Department of Museum Studies, University of Leister .
Levin, J.A. & Thurston, C. (1996). Educational electronic network:A review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4(3), pp46-50.
Nelson, R. (1996). Developmental Research. Educational of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handbook, pp1213-1245.
Newsom, B. Y. & Silver, A. Z.(Eds.),(1978).The Art Museum As Educator:A Collection of Studies as Guides to Practice and Polic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mith, P., & Ragan, T. (1999). Instructional design. NJ: Wiley.
Lowenfeld, V.(1975). 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 王德育(譯)(1983)。創造與心智的成長。台北:文泉出版社。
Robert T.(1997). Reworking Success-new communities at the millennium.孟詳森(譯)(2000)。社群時代。台北:方智出版社。
Talboys, G.K. (1996). Using museums as an educational resource. Achgate Publishing Company.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延後至2006-10-25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延後至2006-10-25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