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106200613545800
DOI 10.6846/TKU.2006.00657
論文名稱(中文) 應用SP表於國中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n Action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P Chart Analysis Theory on Teaching English in Junior High Schoo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2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莊雁梅
研究生(英文) Yen-mei Chuang
學號 79210023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6-14
論文頁數 22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蔡秉燁
委員 - 王健華
委員 - 施如齡
關鍵字(中) S-P表
英語教學
學習輔導
評量
關鍵字(英) S-P chart analysis theory,
English instruction
learning counseling,
evalu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現行國中教學環境中,測驗是相當重要且頻繁的教學活動,然而一般教師及學生都習以測驗分數作為評斷學習成就的依據,忽略了測驗結果所能回饋的其他訊息。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將左騰隆博的SP表測驗分析理論應用於國中英語教學現場,探討教師如何應用SP表分析資料作為教學、命題、及學生輔導等參考依據,並促使學生重視測驗過程中所反應的學習問題。
本研究歷經14週的教學實施後,發現SP表是實用的評量分析工具,除了可以反應教學及測驗工具的問題外,也可以作為學習輔導的參考依據。在反應教學及測驗工具問題方面,SP表分析結果可以協助教學者判斷答對率太低的題目是否需要重新教學或補救教學。在學習輔導方面,研究者嘗試依據SP表分析理論中學生注意係數是否偏高所指出的學生學習特性,配合學生的學習成就水準,歸納出八種英語學習類型,並探討可行的學習輔導方式,結果發現SP表分析理論特別適用於中高及中低成就學生的學習問題追蹤及輔導,但該學習類型之分類並不適宜用於單次評量結果之解讀。
此外,本研究也發現,實施SP表分析的教學過程,對於學生的英語評量態度具有正面的影響,學生在實施SP表於英語教學及測驗分析後,在考試行為、考試後檢討及對評量的功能之看法皆有正向的提升。
英文摘要
Examination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frequent part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However, most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ly value the scores and take them as the basis to level students’ achievement, neglecting that there are so many useful information revealed. The goal of the research is to apply S-P chart analysis theory in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and to treat how teachers carrying the theory into execution. In addition to indicating the ways teachers applying the theory on teaching, testing and learning counseling, this research also aims to urge the students to make the most of the result of the examinations.
The practicing of the theory on English teaching has been through 14 weeks and comes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S-P chart analysis theory is a practical analysis tool for teaching English. It helps teachers to tell whether the items at low achievement need to be taught again or not.
2.	According to the data from the S-P chart analysis theory as well as the levels of the students achievement, the researcher tried to classify the students into eight groups, and found that S-P chart analysis theory is useful especially for diagnosing the problems of the students of medium achievement.
3.	The practicing of the S-P chart analysis theory has positive influence on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English examination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分析	6
第一節  教學與評量	6
第二節    SP表分析理論與應用	14
第三節    英語教學	32
第四節    英語學習輔導	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0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50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5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7
第四章    研究過程	59
第一節       應用SP表於教學與測驗的實施過程	59
第二節   應用SP表於英語教學對學生的影響	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0
第一節    結論	100
第二節    建議	105
參考文獻	107
壹、中文部分	107
貳、英文部分	109
附錄
附錄一    英語評量態度預試量表	112
附錄二    「英語評量態度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113
附錄三    「英語評量態度量表」因素分析及因素負荷量摘要表	114
附錄四  英語評量態度量表	115
附錄五  Book4 Unit1得分及注意係數一覽表	116
附錄六  Book4 Unit2得分及注意係數一覽表	117
附錄七  Book4 Unit3得分及注意係數一覽表	118
附錄八  Book3 Unit7得分及注意係數一覽表	119
附錄九  Book3 Unit8得分及注意係數一覽表	120
附錄十  Book3 Unit9得分及注意係數一覽表	121
附錄十一    錯誤檢視表	122
附錄十二    訪談大綱	123
附錄十三    Book3 Unit8之SP表分析過程	124
附錄十四    Book3 Unit9之SP表分析過程	146
附錄十五    Book4 Unit1之SP表分析過程	167
附錄十六    Book4 Unit2 之SP表分析過程	188
附錄十七    Book4 Unit3之SP表分析過程	210

【表  目  次】

表2-1-1    雙向細目表 ………………………………………………………… 10
表2-2-1    SP原始資料表……………………………………………………… 16
表2-2-2    SP表………………………………………………………………… 17
表2-2-3    Db(M)值……………………………………………………………… 21
表2-4-1    學習問題的成因與補救措施(一)…………………………………40
表2-4-2    學習問題的成因與補救措施(二)…………………………………41
表2-4-3    學習問題與輔導方式之歸納	 ………………………………………48
表3-2-1    參與本研究之學生人數	…………………………………………… 52
表3-3-1    實施教學之課程大綱 ……………………………………………… 53
表3-3-2    Cronbach Alpha 值一覽表………………………………………… 55
表 4-1-1   第七單元教學目標與教學流程………………………………………60
表4-1-2    第七單元測驗雙向細目表 ………………………………………… 62
表4-1-3    第七單元形成性測驗內容(測驗7-1)…………………………… 63
表4-1-4    第七單元形成性測驗SP表分析…………………………………… 64
表4-1-5    第七單元形成性測驗試題分析表	………………………………… 67
表4-1-6    學生類型分析之分類 ……………………………………………… 69
表4-1-7    測驗7-1 A’類型學生分析………………………………………… 70
表4-1-8    測驗7-1 B類型學生分析…………………………………………… 71
表4-1-9    測驗7-1 C’類型學生分析………………………………………… 73
表4-1-10   測驗7-1 D類型學生分析……………………………………………74
表4-1-11   第七單元追蹤測驗內容	…………………………………………… 76
表4-1-12   第七單元追蹤測驗SP表分析……………………………………… 77
表4-1-13   第七單元追蹤測驗試題分析表 …………………………………… 79
表4-1-14   差異係數一覽表 …………………………………………………… 82
表4-2-1    英語評量態度量表前後測得分及相依樣本t檢定一覽表	……… 92
表4-2-2    訪談摘要表一 ……………………………………………………… 93
表4-2-3    訪談摘要表二	 ………………………………………………………95
表4-2-4    訪談摘要表三	……………………………………………………… 98





【圖  目  次】

圖2-1-1    評量於教學之應用	……………………………………………………6
圖2-2-1    學生學習類型分析圖 ……………………………………………… 28
圖3-1-1    研究架構圖 ………………………………………………………… 51
圖3-4-1    研究流程圖 ………………………………………………………… 58
圖4-1-1    學生得分及注意係數分佈圖 ……………………………………… 65
圖4-1-2    個別試題答對率及注意係數分佈圖 ……………………………… 65
圖4-1-3    學生得分及注意係數分佈圖	……………………………………… 78
圖4-1-4    個別試題答對率及注意係數分佈圖 ……………………………… 78
圖4-1-5    試題檢討於教學檢討之應用	……………………………………… 84
圖4-1-6    學生測驗結果一覽表 ……………………………………………… 86
圖4-1-7    學生英語學習類型分析圖 ………………………………………… 9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鈜鎰(民90)。國中氧化還原概念之精熟學習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89年度碩士論文。
毛連塭、陳麗華(民76)。精熟學習法。台北:心理。
王文中、呂金燮、張郁雯、張淑慧(民88)。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台北:五南。
王財印、吳百祿、周新富(民93)。教學原理。台北:心理。
王連生(民83)。教育輔導原理與技術。台北:五南。
田超英(民94)。國中英語第三冊。台南:佳音翰林。
朱惠美(民91)。淺談字母拼讀教學。兒童英語教學面面觀,92-125。
何英奇(民78)。精熟學習策略配合微電腦化SP表分析診斷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實驗研究。師大教育心理學報,22,191-214。
余民寧(民80)。測驗編製與分析技術在學習診斷上的應用。教育研究雙月刊,28,44-59。
余民寧(民80)。試題反應理論的介紹(一)- 測驗理論的發展趨勢。研習資訊,8(6),13-18。
余民寧(民91)。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吳明隆(民90)。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吳明隆(民92)。班級經營與教學新趨勢。台北:五南。
吳信梅(民94)。SP表於教學之運用:以高中英文課為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93學年度碩士論文。
吳美枝、何禮恩譯(Jean McNiff, Pamela Lomax, Jack Whitehead)(民90)。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台北:濤石。
呂秋文(民76)。SP表在高級中學數學科教學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56,61-92。
李永吟、邱上貞、柯華葳、杜正治、林本喬、陳慶福、洪榮照、韓楷聖、董力華(民82)。學習輔導。台北:心理。
沈添鉦(民87)。從語言學習的原理談國小英語教學。教師之友,39(2),4-9。
周中天(民82)。外語學習中的動機因素。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4(4),15-25。
周文欽、歐滄和、許擇基、盧欽銘、金樹人、范德鑫(民84)。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心理。
林建平(民81)。學習策略的訓練及其成效。初等教育學刊,1,133-158。
林清山(民88)。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林清山主編(民86)。有效學習的方法。教育部。
林進材(民93)。教學原理。台北:五南。
林壽華(民86)。外語教學概論。台北:書林。
邱淵等譯(B.S. Bloom, George F. Madaus, J. Thomas Hastings)(民78)。教學評量。台北:五南。
邱皓政(民91)。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范德鑫(民79)。試題分析的功能、方法及其使用限制。中等教育,41(1),68-79。
夏林清等譯(Altrichter, Posch & Somekh)(民86)。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孫于智、王麗月(民92)。認知模式與英語教學。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14(1),114-137。
孫志麟(民80)。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學系79學年度碩士論文。
馬滌塵(民83)。實用英語教學法。台北:文橋。
張祖忻等(民84)。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台北:五南。
張鐸嚴、林月琴、劉緬懷(民91)。班級經營。國立空中大學。
教育部(民9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 語言學習領域。教育部。
梁彩玲(民88)。多元智能與國中英語教學。英語教學,24(1),74-85。
梁彩玲(民89)。「後文法時期」的國中英語該怎麼教?英語教學,24(3),34-43。
莊麗容、楊育芬。(民84)。五專學生對英文重修課程之觀點研究。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6(4),96-112。
陳漢瑛(民80)。精熟學習策略配合微電腦化SP表分析試題與回饋對護專學生藥理學學習成效之實驗研究。技術學刊,6(2),99-107。
陳錫安(民94)。網路化學習成效分析系統建置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93學年度碩士論文。
陳騰祥(民75)。S-P表分析理論及其在學習評鑑上教師命題技術改進態度的效用之探討。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11,1-69。
陳騰祥(民77)。S-P表分析在學習診斷的應用法及其實作感受之探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9,275-311。
陳騰祥(民78)。學習輔導課程及其利用S-P表分析實作教學效果的實徵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12,85-141。
黃光雄、簡茂發(民82)。教育研究法。台北:師苑。
黃自來(民82)。應用語言學與英語教學。台北:文鶴。
黃政傑(民85)。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台北:師苑。
黃政傑(民85)。行為改變與學習策略。台北:師苑。
黃政傑(民85)。個別化教學法。台北:師苑。
楊育芬、沈毓敏(民86)。學習英文的轉捩點:以一位初學者為例。台北:文鶴。
葉洛恩、劉錫麒、單文經、謝寶梅(民88)。教學原理。台北:學富。
詹麗馨(民91)。從91年第一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英語科試題談閱讀策略。敦煌英語教學雜誌,35,38-43。
鄒文莉(民91)。大班教學面面觀。敦煌英語教學雜誌,35,10-17。
劉安彥(民92)。教學評量的理論與實用。教學資料與研究,55,100-108。
劉奕樟(民92)。網路多媒體評量與學習診斷系統之建置。國立交通大學網路學習學程91學年度碩士論文。
潘慧玲(民92)。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台北:高等教育。
蔡清田(民89)。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鄭麗玉(民82)。認知心理學 - 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鄭麗玉(民89)。認知與教學。台北:五南。
蕭建壯(民87)。英語學習策略。台北:文橋。
謝依儒(民93)。線上評量診斷系統之發展研究 - 以國中學生成就測驗為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系92學年度碩士論文。
鍾炳雄(民91)。九年一貫課程「英語教學」在國小實施的困境與因應策略。屏縣教育季刊,10,12-16。
蘇明道(民84)。利用SP表進行學習評量之研討。農業工程學報,41(1),39-46。
鐘樹橡、許淑燕(民94)。當前英語教學的迷思與因應對策 - 小組合作與資訊科技的應用。教師之友,46(3),57-64。

貳、英文部分
Airasian, P.W.(2000). Assessment in the classroom: A concise approach. Boston: McGraw-Hill.
Bandura, A.(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loom,B.S.(1968). Mastery learning. U.C.L.A.-C.S.E.I.P. Evaluation Comment,1,(2). 
Carroll, J.B. (1963). A model for school learning.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64, 723-733.
Chomsky, N. (1957). Syntactic structures. The Hague: Mouton.
DeKeyser,R.M. (1995). Learning second language grammar rules: An experiment with a miniature language system.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isition,17, 379-410.
Dulay, H., & Burt, M. (1977). Remarks on creativity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M. Burt, H. Dulay, & M. Finnochiaro (Eds.) , Viewpoints o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pp.95-126). New York: Regents.
Edmund  Bolles (1988). Rmembering and Forgetting: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of Memory. New York: Walker and Co.
Elliott, 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Milton Keynes and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Fillmore, L. W. (1976). The second time around: Cognitive and social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dford, California.
Glaser, R. (1962).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 R. Glaser (Ed.), Training, research and education. Pittsburgh: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Haladyna, T. M. (1994).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multiple-choice test items.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arris, W.J.,& Schutz, P. N. B. (1986). The special education resource program: Rationale and implementation. Columbus, Ohio : Charles E. Merrill Publishing Co.
Horwitz. E. K., Horwitz, M.B. & Cope, J. A. (1991)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Language Anxiety: 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Classroom Implications. (Eds.) Elaine K. Horwitz & Dolly J. Young. Enlg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PP. 29-39.
John L. Walker .Opinion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bout Language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Annuals 7, 1973, 103.
Kemmis, S. and McTaggart, R. (1982) 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r (2nd edition), Geelong, Vic.: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Krashen, S.D.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earning.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Lee, C. (1983). Self-efficacy and behavior as predicators of subsequent behabior in an assertiveness training program. 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 21, 225-232.
Linn, R.L. & Fronlund, N. E. (1995).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in Teaching. New Jersey: Printice-Hall.
MacIntyre, P.D. & Gardener, R.C. (1991) Language anxiety: Its relationship to other anxieties and to processing in native and second language. Language Learning, 41, 513-534.
Maslow, A. H.(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Y: Harper and Row.
Matarazzo, J.D. (1992). Wechsler's measurement and appraisal of adult intelligence (5th ed. ).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
Mathews, R.C., Buss, R.R., Stanley, W.B., Blanchard-Fields, F., Cho,R.J., & Druhan, B.(1989). Role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processes in learning from examples: A synergistic effec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5,1083-1100.
McLaughlin, B., Rossman, T., & McLeod, B. (1983).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 information-processing perspictive. Language Learning, 33, 135-158.
Nitko, Anthony J(1983). In Educational Tests and Measurement: An Indroduction.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Oxford, R.L.(1990a).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Boston: Heinle & Heinle.
Oxford, R.L.(1990b).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beyond: A look at strategies in the context of styles. In S.M. Salley(Ed.).Shifting the instrumental focus to the learner. VT: Northeast Conference.
R. N. Caine & G. Caine(1991). Making Connections: Teaching and the Human Brain. Menlo Park, CA: Addison-Wesley.
Sato, T. (1981). Practical Uses of S-P Chart (Elementary school ed.) Tokyo: Meiji Tosho. (In Japanese)
Sato, T. (1982). Practical uses of S-P Chart [Elementary, Junior high, and High school ed.] Tokyo: Meiji Tosho. (In Japanese)
Sato, T.( 1975). 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P tables. Tokyo: Meiji Tosho. (In Japanese)
Sato, T.( 1980b). The S-P chart and the caution index. NEC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Bulletin, 80-1.
Sato, T.(1985). Introduction to student-problem curve theor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okyo: Meiji Tosho. (In Japanese)
Sato, T., & Kurata, M.(1977). Basic S-P scoreable characteristics. NE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7, 64-71.
Schunk, D. H. (1989). Self-efficacy and achievement behaviors. Educational Psychological Review, 1, 173-207.
Shaffer, C. 1989. A comparison of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approaches to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3, 395-403.
Smith, P.L & Ragan, T.J, (1999) Instructional design. Wiley, John & Son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