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101201021291500
DOI 10.6846/TKU.2010.01304
論文名稱(中文) 季季小說人物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s of JiJi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1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方莊雅
研究生(英文) Chuang-Ya Fang
學號 79501010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12-26
論文頁數 15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呂正惠
指導教授 - 蘇敏逸
委員 - 呂正惠
委員 - 胡衍南
委員 - 石曉楓
關鍵字(中) 季季
季季小說
小說人物
關鍵字(英) JiJi
JiJi's Novels
the characters in novel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季季是六○、七○年代的臺灣文壇上的女作家,她經歷了臺灣社會環境的急遽變遷,悉心觀察社會裡各階層的人物,並且以女性的角度細膩描寫各色各樣的人物類型,將時代的面貌與人物的處境以及人物的心理作一深刻的描繪。季季運用寫實的筆法,將平凡的題材透過她的妙筆,賦予更多有意義的內涵,流露出她對生命由衷、深切的關懷。
    筆者從作家的生命經歷出發,透過其對生命的態度與思想背景、創作的豐富與多樣的特色,將其小說人物做為研究主體,透過分類整合的方式,對小說人物形象作全面性的探討。旨在藉由對季季小說人物的研究,探討她塑造人物的特色與藝術技巧,以期藉此研究掌握作家的創作內涵,觀照更多時代的面貌,並肯定其小說人物形象的價值,進一步確立季季的文學地位。

本論文篇章結構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再將有關季季小說評論的文獻做一回顧,彙整前人相關研究成果。接著指出研究的範圍、簡述研究方法,以及論文各章概要。
第二章、季季生平經歷與文學歷程:就季季個人生平經歷與文學歷程,呈現出季季於各階段的創作內涵上的風格與轉變。
第三章、季季小說題材與臺灣社會變遷:分別社會變遷中的城鄉關係、社會變遷中的價值觀、社會變遷中的愛情與婚姻三方面探討季季小說的創作題材於社會變遷的關係。
第四章、季季小說人物的主要性格:從季季創作題材中分析季季小說的人物類型,分析男性人物與女性人物的主要性格。
第五章、季季小說人物描寫技巧分析:舉例分析季季小說的人物類型,看出其人物類型的共同特徵,並從小說人物的相貌呈現、小說人物的心理刻劃、小說人物的語言三方面析論季季對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季季小說人物的描寫技巧,並說明季季小說人物呈現的時代意義。
第六章、結論:總結全文,作一整理,並肯定季季小說的價值與季季在文學上的定位。
英文摘要
Abstract:
JiJi was a female writer in Taiwanese literature circle between 1960s and 1970s. She had experienced the drastic change of Taiwanese society and carefully observed the people of different social levels. She described various kinds of personalities from women’s perspective in a very detailed way. She was good at the deep depiction of situation of times and people’s situation and their inner world. Through realistic description, JiJi was capable of adding more meaningful content to ordinary subjects, which has revealed her sincere and deep care for life.
    Starting with a writer’s life experience, the author had, through her attitude toward love and her thinking background, created a variety of characteristics for her creations. The author used her novel characters as research subjects and conducted an across-the-board exploration of the personalities in her novels using the method of classification and integr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search the characters in JiJi’s novels and explore her skills in shap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characters and her artistry to further grasp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author’s creations, observe more aspects of times, and affirm the value of the characters in her novels, hereby to confirm her place in literature. 
Following is the chapter summary:
Chapter 1 Prologu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first explained before reviewing the criticisms of JiJi’s novels and summarizing the results of relevant studies. After that, the study scope was defined, and the study method and the summaries of each chapter were briefly described.
Chapter 2 JiJi’s life and literary career 
The styles and the changes in the content of JiJi’s creations in each stage of her life and literary career were described.
Chapter 3 The subjects of JiJi’s novels and the changes of Taiwanese society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subjects of JiJi’s novel creations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hanging relations between cities and rural villages, the values, and love and marriag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changes. 

Chapter 4 The main personalities of the characters in JiJi’s novels 
The major personalities of the male and female characters in JiJi’s novels were analyzed.
Chapter 5 The analysis of JiJi’s skills in her description of novel characters
 The personality types described in JiJi’s novels were analyzed using examples to identify their common characteristics. JiJi’s writing skills in her shaping novel character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presentation of those characters, the description of those characters’ inner world and the languages used by those characters. The significance of times presented by the characters in JiJi’s novels was also explored.
Chapter 6 Conclusion 
A conclusion was made about this study to confirm the value of JiJi’s novels and her place in literatur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文獻回顧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2
第二章  季季生平經歷與文學歷程 ………………………………15
   第一節    啟蒙階段(1950—1956)……………………………17
   第二節    初探文學之門(1956—1959)………………………20
   第三節    初試啼聲(1959—1962)……………………………22
   第四節    皇冠作家的一員(1962—1970)……………………24
   第五節    離婚後的創作(1971—)……………………………28
第三章  季季小說題材與台灣社會變遷 …………………………35
  第一節    社會變遷中的城鄉關係 ……………………………40
    一、離鄉人 ……………………………………………………40
    二、異鄉人 ……………………………………………………44
  第二節   社會變遷中的價值觀…………………………………47
    一、變遷中的社會現象 ………………………………………47
    二、變遷中的價值判斷 ………………………………………52
  第三節    社會變遷中的愛情與婚姻 …………………………58
    一、社會變遷中的愛情 ………………………………………58
       (一)未婚媽媽……………………………………………58
       (二)未婚少女……………………………………………65
    二、社會變遷中的婚姻 ………………………………………66
       (一)已婚的處境…………………………………………67
       (二)適婚的男女…………………………………………75
第四章  季季小說人物的主要性格 ………………………………79
  第一節    男性人物的主要性格 ………………………………82
    一、漂泊異鄉與都市謀生的男性 ……………………………82
    二、缺乏責任感與自我為中心的男性 ………………………84
    三、面對情慾的男性 …………………………………………90
  第二節  女性人物的主要性格 …………………………………93
    一、城市謀生與獨立自主的女性……………………………	93
    二、堅強勇敢與犧牲奉獻的女性……………………………	95
    三、面對情慾的女性…………………………………………100
   第三節    小結 ………………………………………………105
第五章  季季小說人物描寫技巧分析……………………………111
  第一節    小說人物的外在形象………………………………113
    一、整體描繪…………………………………………………113
    二、局部描繪…………………………………………………117
    三、烘雲托月式的描繪………………………………………120
  第二節   小說人物的心理刻劃 ………………………………123
     一、藉由景物描寫 …………………………………………123
     二、藉由事件表現 …………………………………………125
     三、藉由心理分析 …………………………………………127
  第三節    小說人物的語言……………………………………134
     一、符合身分 ………………………………………………134
     二、表現個性 ………………………………………………137
     三、配合心境 ………………………………………………140
  第四節    季季小說人物的時代意義…………………………143
第六章    結論……………………………………………………147
參考書目……………………………………………………………151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季季作品:
《屬於十七歲的》〈臺北:皇冠出版社,1966年〉
《誰是最後的玫瑰》〈臺北:水牛出版社,1968年〉
《泥人與狗》〈臺北:皇冠出版社,1969年〉
《我不要哭》〈臺北:皇冠出版社,1970年〉
《月亮的背面》〈臺北:大地出版社,1973年〉
《我的故事》〈臺北:皇冠出版社,1975年〉
《蝶舞》〈臺北:皇冠出版社,1976年〉
《拾玉鐲》〈臺中縣:慧龍出版社,1976年〉
《季季自選集》〈臺北:文豪出版社,1976年〉
《夜歌》〈臺北:爾雅出版社,1976年〉
《異鄉之死》〈臺北:大地出版社,1978年2月初版,1987年7月再版〉
《誰開生命的玩笑》〈臺北:皇冠出版社,1978年4月初版〉
《澀果》〈臺北:爾雅出版社,1979年12月初版,1986年12月七刷〉
《攝氏20-25度》〈臺北:爾雅出版社,1987年〉
《季季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3年12月初版第一刷,1994年6月初版第二刷〉
《寫給你的故事》〈臺北縣:INK印刻出版社,2005年9月初版〉
《行走的樹──向傷痕告別》〈臺北縣:INK印刻出版社,2006年11月初版〉
《我的湖》〈臺北縣:INK印刻出版社,2008年7月初版〉

二、專書:(按照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方祖燊,《小說結構》,〈臺北:東大圖書,1995年〉
王幼玲,《中國人的愛情觀──情感與擇偶》,〈臺北:張老師出版,1999年〉
白少帆 王玉斌,《現代臺灣文學史》,〈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年〉
朱岑樓,《婚姻研究》,〈臺北:東大圖書,1991年〉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著,楊美惠譯,《第二性.第二卷:處境》,〈台北:志文出版社,1992年9月〉
呂正惠,《小說與社會》,〈臺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5月〉
呂正惠,《戰後臺灣文學經驗》,〈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2年12月〉
李仕芬,《愛情與婚姻:臺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李漢偉,《台灣小說的三種悲情》,〈臺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10月〉
李喬,《小說入門》,〈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
余徳慧,《中國人的愛與苦──犧牲與求全》,〈臺北:張老師出版,1999年〉
范銘如,《眾裏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臺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莊慧秋,《中國人的姻緣觀》,〈臺北:張老師出版,1991年〉
陳碧月,《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陳碧月,《小說欣賞入門》,〈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9月〉
張瑞芬,《五十年來臺灣女性散文評論篇》,〈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
張健,《文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8年11月〉
張健主編,《小說理論與作品評析》,〈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7月〉
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2000年〉
傅騰霄,《小說技巧》,〈臺北: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4月〉
葉石濤,《臺灣鄉土作家論集》,〈臺北:遠景出版社,1979年〉
彭瑞金,《一九七八臺灣小說選 》,〈臺北:文華出版社,1979年5月〉
彭瑞金,《泥土的香味》,〈臺北:東大出版社,1980年4月〉
彭瑞金,《台灣文學探索》,〈臺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1月〉
彭懷真,《婚姻與家庭》,〈臺北:巨流出版社,1996年2月〉
黃重添等著,《台灣新文學概觀》,〈臺北:稻禾出版社,1992年3月〉
蔡文輝,《社會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8月〉
劉登翰等編,《臺灣文學史》,〈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年1月〉
劉世劍,《小說概說》,〈高雄:麗文書局,1994年〉
廚川白村著,吳忠林譯,《苦悶的象徵》,〈臺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11月〉 
顧瑜君,《中國人的愛情觀》,〈臺北:張老師出版,1991年〉
龔鵬程主編,《台灣的社會與文學》,〈臺北:東大出版,1995年11月〉
 
三、單篇評論:
(一)期刊
王津平,〈解剖季季的神話-季季作品討論會〉,《臺灣文藝》第61卷,1978年12月。
花村,〈試析構成季季小說的幾種風貌〉,《臺灣文藝》第61卷,1978年12月。
花村,〈解剖季季的神話- -季季作品討論的記錄〉,《臺灣文藝》第61卷,1978年12月。
吳錦發,〈論季季小說中的男女關係〉,《季季集》,1993年12月。
呂正惠,〈鄉土文學中的「鄉土」〉,《聯合文學》第十四卷第二期1997年12月。
呂正惠,〈現代文學與鄉土文學〉,《幼獅文藝》第八十二卷第一期1995年7月。
李奭學,〈何索震盪──評季季《行走的樹──向傷痕告別》〉,《文訊》第二百五十六期,2007年2月。
邱貴芬,〈季季「拾玉鐲」導讀〉,《文學臺灣》第三十八卷,2001年4月。
陳克環,〈季季的「拾玉鐲」〉,《書評書目》第二十期,1974年12月。
陳素娟,‹拾玉鐲›,《明道》,第24卷,1975年6月。
夏祖麗,〈堅強努力的季季〉,《臺灣文藝》第61卷,1978年2月。
張默蕓,〈未婚媽媽的哀愁-讀季季小說集「澀果」〉,《福建文學》,1982年2月。
張瑞芬,〈「回歸古典」,或「跨越鄉土」?──崛起於七○年代的兩派臺灣女性散文〉,《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二期,2006年4月。
張瑞芬,〈傾聽夜歌──論季季散文〉,《明道文藝》第三百五十六期,2005年11月。
張瑞芬,〈文星與明星──讀季季《寫給你的故事》〉,《文訊》第二百四十期,2005年10月。
許德賢,〈季季的創作生活›,《書評書目》,第35卷,1974年3月。
葉石濤,〈季季論-臺灣婦女生活中的詩與真實〉,《臺灣文藝》第61卷,1978年12月。
彭瑞金,〈生命中可以逆流的河-試論季季的生命觀〉,《臺灣文藝》第61卷,1978年12月。
齊暖暖,〈信息─ ─我讀「希利的紅燈」〉,《文心》第四卷,1976年6月。
黃雅莉,〈對未知的探索與等待的熱情─ ─讀季季的「小草之未知」〉,《國文天地》第十九卷第十一期,2004年4月。
葛浩文,〈說些老實話──「六十八年短篇小說選」〉,《書評書目》,第八十九卷,1980年9月。
彭小妍,〈何謂鄉土?──論鄉土文學之建構〉,《中外文學》第二十七卷第六期,1998年11月。
楊宗潤,〈談季季編「七十五年短篇小說選」〉,《文訊》,第二十九卷,1987年4月。
鄭明娳,〈談季季散文的風格〉,《臺灣文藝》第61卷,1978年12月。
鄭明娳,〈評季季「你底呼聲」〉,《文壇》第一九八卷,1976年12月。
鄭傑光,〈拾玉鐲〉,《書評書目》,第22卷,1975年3月。
隱地,〈讀季季的「假日與蘋果」〉,《自由青年》第33卷第3期,1965年2月。
隱地,〈讀季季的「擁抱我們的草原」〉,《自由青年》第34卷第5期,1965年9月。
隱地,〈作家與書的故事:季季、廖輝英〉,《新書月刊》第5卷,1984年2月。
應鳳凰,〈誰開生命的玩笑──評季季《行走的樹》〉,《鹽分地帶文學》第十五期2008年4月。

(二)報章雜誌
丁文玲,〈明星咖啡屋即將重新開張〉,《中國時報》第B1版,2004年2月29日。
李雲林,〈保證完工- -立志滄桑小記〉,《自立晚報》第10版,1985年6月30日。
李玟,〈尋找女作家身影〉,《中國時報》第39版,2001年9月5日~2001年9月6日。
冷然,〈如歌的行板──介紹季季的「夜歌」〉,《臺灣時報》第九卷,1977年4月28日。
林懷民,〈表現自我的季季〉,《作家群像》,〈大江出版社,1968年10月〉。
林雙不,〈澀果›,《中央日報》,1981年1月4日。
袁世忠,〈明星咖啡屋即將重生 作家重返舊地〉,《聯合晚報》第4版,2004年7月4日。
馬維敏,〈馬維敏專訪- -季季的心願〉,《中華日報》第11版,1987年4月22日。
陳希林,〈陳芳明:女性作家將改寫台灣文學史〉,《中國時報》第E8版,2005年3月9日。
桂文亞,〈不停的寫──季季與《我的故事》〉,《皇冠雜誌》第四十三卷第五期,1975年7月。
鮑芷,〈澀果›,《中央日報》, 1980年1月9日。
簡白,〈季季筆繪文壇風景〉,《中國時報》第E7版,2004年5月26日。

四、學位論文:(按照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李玉馨,《當代臺灣女性小說七家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李麗敏《季季及其作品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所碩士論文,2007年〉
高敏軒,《季季小說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翁繪棻,《臺灣當代女作家鄉土書寫研究》〈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五、網路資料:
季季的中時部落格,
網址:http://blog.chinatimes.com/ray33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