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8201415262300
DOI 10.6846/TKU.2014.00798
論文名稱(中文) 豐臣秀吉的大陸政策研究--以萬曆朝鮮之役為中心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Toyotomi Hideyoshi's Mainland Policy- Analysis Based on Korea War in Ming Dynas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2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陳宥任
研究生(英文) Yu-Jen Chen
學號 60033009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6-20
論文頁數 11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施正權(ccshih@mail.tku.edu.tw)
委員 - 趙慶河(t0345@ntua.edu.tw)
委員 - 李功勤(fedrick@cc.shu.edu.tw)
關鍵字(中) 豐臣秀吉
大陸政策
萬曆朝鮮之役
關鍵字(英) Toyotomi Hideyoshi
Mainland Policy
Korea War in Ming Dynas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1592年(明朝萬曆二十年、日本文祿元年),豐臣秀吉派遣軍隊前往朝鮮,掀起「萬曆朝鮮之役」(又稱文祿、慶長之役或壬辰倭亂)意圖假道朝鮮,並向西侵略中國大陸,是名為「大陸政策」的大戰略計劃。本文以戰略分析法、文獻分析法著手,以鈕先鐘及孫子的戰略途徑評析豐臣政權的內、外戰略環境,並分析豐臣政權的國家實力及「大陸政策」該戰略的實質內容,最後,並進行朝鮮之役的執行戰略探討及「大陸政策」對日本後世戰略思考的傳承;藉以探討「大陸政策」對「萬曆朝鮮之役」及日本戰略文化的影響。
英文摘要
The invasions “Korea War in Ming Dynasty” was launched by Toyotomi Hideyoshi (豊臣秀吉(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 1536-1598)who dispatched a task force to Joseon (조선, Cho-sen) in 1592, when he intended to “passed by” Joseon to invade the mainland. This episode named “Continental Policy”.  This study primarily involved strategic analysis and documental analysis under the works of  Niu Hsien-Chung (1913-2004) and Sun Tzu’s The Art of War.  First, we referred to the strategic routes of the two to analysis what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are under Toyotomi Hideyoshi’s regime.  Secondly, we evacuated the national strength and how “Continental Policy” works.  Finally we reviewed the strategy of Korea War in Ming Dynasty and pondered how” Continental Policy” has the great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 in Japan.  The thesis primarily studies the impact of “Continental Policy” on “Korea War in Ming Dynasty” and Japan’s strategic culture in the long term.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緒論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動機與目的	3
  三、文獻檢閱	4
  四、研究方法與途徑	9
  五、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六、分析架構	12
第一章 「大陸政策」的環境分析	14
  第一節、內環境分析---日本政府(豐臣政權)的政治分析	14
  第二節、外環境分析(一)---朝鮮李氏政權的政治分析	26
  第三節、外環境分析(二)---明朝政權的政治分析 	28
第二章 演員分析—性格、權力	30
  第一節、演員性格、行動分析	30
  第二節、演員的權力分析(一)—經濟力	41
  第三節、演員的權力分析(二)—軍事力 	44
第三章 執行分析(大陸政策的執行分析)	49
  第一節、大陸政策的結構、目標	49
  第二節、執行戰略 	54
第四章 執行分析	68
  第一節、文祿之役的戰略分析	68
  第二節、文祿和談的戰略分析 	81
  第三節、慶長之役的戰略分析	91
  第四節、萬曆朝鮮之役(文祿、慶長之役)對日本的影響	98
結論	104
參考文獻	110

 
圖次
圖緒-1  大戰略示意圖	9
圖緒-2  說明示意圖	13
圖1-1  豐臣時代大名配置圖	20
圖2-1  豐臣政權霸權體系下的軍事結構	45
圖3-1  朝鮮征伐軍結構圖	66
圖4-1  在朝鮮日軍戰略配置圖(八道國割)	70
圖4-2  日軍進攻路線圖	71
圖4-3  日朝兩軍海戰戰場	73
圖4-4  慶長之役日軍侵入路線圖	93	
圖4-5「大陸政策」、征韓論思想延續圖	101



 
表次
表1-1 安土時代與桃山時代比較關係表	25
表3-1 天正十九年徵兵令	61
表3-2 文祿之役軍隊編制表	61
表3-3 水軍徵召令	65
表4-1 在朝鮮日軍戰略配置表(八道國割)	69
表4-2 兵力折損表對照表	80
表4-3 明、日軍比較圖	82
表4-4 1593-1594年明日軍對照表	83
表4-5  慶長之役日軍編制表	92
表4-6  日軍主要倭城一覽	94
表4-7  萬曆二十六年在朝日軍陣地配置表	95
表4-8  大陸政策、征韓論戰略框架比較表	103
參考文獻
壹、第一手史料
(一)明朝史料
明.夏原吉等《明太祖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
明.顧秉謙等《明神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
明.卜大同。《備倭紀》。四庫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王守仁批。《武經七書》。桃園:國防大學。1989年。
明.佚名。《萬曆邸鈔》。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清.道光七年扶荔山房本。
明.宋應昌。《經略復國要編》。明.萬曆年間刊本。
明.陳子龍等輯。《皇明經世文編》。明.崇禎平露堂刊本。
明.茅瑞徵。《萬曆三大征考》。燕京大學圖書館傳抄本。
明.徐學聚。《嘉靖東南平倭通錄》。明.萬曆年間抄本。
明.鄭若曾著。李致忠點校。《籌海圖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明.談遷。《國榷》。北京:中華書。1958年。
諸葛元聲。《兩朝平壤錄》。明.萬曆三十四(1606)年刊本。
明.錢世禎。《征東實紀》。清.光緒觀自得齋徐氏校刊本。
明.瞿九思。《萬曆武功錄》。明.萬曆刊本。
明.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
清.谷應泰。《明倭寇始末》。清.曹溶輯,陶越增訂,六安晁氏排印本。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清.張廷玉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清.龍文彬。《明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

(二)日本
大關定佑等。《朝鮮征伐記》。東京:國史研究會。2001年。
川口長孺。《征韓偉略》。日本天保二年(1831)年刊本。
日下寬。《豐公遺文》,東京:博文館。1914年。
北川鐵三校注。《島津史料集》。東京:人物往來社。1966年。
東京大學出版社。《大日本古文書》。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1971年。
賴山陽。《邦文日本外史》。東京:京文社。1931年。
《豐太閣真蹟集》上。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1年。


 
(三)朝鮮(及他國)
《朝鮮王朝實錄,太祖實錄》。
《朝鮮王朝實錄,中宗實錄》。
《朝鮮王朝實錄,宣祖實錄》。
《朝鮮王朝實錄,宣祖修正實錄》。
申欽。《象村稿》。1629年刊本。
申欽。《象村集》。筆書體字木板夲影印本。慶熙出版社刊。1966年。
申炅。《再造藩邦志》。
佚名。《燃藜室記述》。朝鮮古書刊行會本。
李舜臣。《李忠武公全書》。1795年刻本。
柳成龍。《西崖先生文集》。
柳成龍。《懲庇錄》。日本元祿八年(1695年)刻本。
《琉球歷代寶案》
貳、近代著作
一、專書
(一)中文
三軍大學。《中外重要戰史彙編》。台北:國防部。1993年。
李光濤。《朝鮮「壬辰倭禍」研究》。台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2年。
吳晗。《明史四講》。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79年。
林呈蓉。《日本史》。台北:華立圖書公司。2008年。
徐玉虎。《明代與琉球王國關係之研究》。台北:勝昱打字排版有限公司。1986年。
高明士主編。《中國史研究指南4,明史、清史》。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年。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台北:食貨出版社。1994年。
鈕先鍾。《中國歷史中的決定性會戰》。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鄭學稼。《日本史(二)》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85年。
鄭樑生。《明代中日關係研究-以明史日本傳所見幾個問題為中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
賴建誠。《明代中後期的邊防經費與國家財政危機,1531-1602》。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8年。
魏汝霖、劉仲平著。《中國軍事思想史》。台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1979年。

(二)日文
小和田哲男。《戰國武將》。東京:中公新書。1981年。
小和田哲男。《軍師.參謀》。東京:中公新書。1990年。
小和田哲男。《文祿.慶長之役》。東京:中公新書。1981年。
山口喜代松。《日本海軍陸戦隊史》。東京:大新社。1943年。
北島萬次。《秀吉の朝鮮侵略》。東京:山川出版社。2002年。
北島萬次。《豐臣政權の對外認識と朝鮮侵略》。東京:校倉書房。1990。
中野等。《豐臣政權の對外侵略と太閣檢地》。東京:校倉書房。1996年。
吉野誠。《明治維新と征韓論》。東京:明石書店。2002年。
吉田ゆり子。《兵農分離と地域社會》。東京:校倉書房。2000年。
池內宏。《文禄慶長の役.正編第1》。東京:南滿州鐵道株式會社。1914年。
池內宏。《文禄慶長の役.別編第1》。東京:東洋文庫。1936年。
西村真次。《国民の日本史.第8編,安土桃山時代》。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部。1922年。
早稻田大學編輯部。《通俗日本全史.第9巻》。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部。1911-1913年。
李啟煌。《文祿慶長之の役と東アジア》。東京:臨川書店。平成九年。
金光哲。《中近世における朝鮮観の創出》。東京:校倉書房。1999年。
松田毅一、川崎桃太。《秀吉と文祿の役》。東京:中公新書。1974。
松田甲。《續日鮮史話.第三編》。首爾:朝鮮總督府。1931年。
參謀本部。《日本戦史.朝鮮役(本編.附記)》。東京:偕行社。1924年。
參謀本部。《日本戦史.朝鮮役(经過表.附表附図)》。東京:偕行社。1924年。
德富豬一郎。《近世日本國民史》,《朝鮮役》上卷。東京:民友社。1921年。
旗田巍。《日本人の朝鮮觀》。東京:勁草書房。1969年。
稻垣史生。《戰國武家事典》。東京:青蛙房。昭和37年。

(三)譯著

李基白著。林秋山譯,《韓國史新論》。台北:國立編譯館。1985年。
黃仁宇著。阿風、許文繼、倪玉平、徐衛東譯。《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Taxation and governmental finance in sixteenth-century Ming China)。台北:聯經出版。2001年。
蔡石山著,黃中憲譯。《明代宦官》(The Eunuches in Ming Dynasty)。台北:聯經出版。2011年。
橘洸次著,姜基洪監修,蕭雲菁譯。《朝鮮王朝五○○年》。台北:台灣東販。2012年。
Clausewitz,Karl Von。楊南芳等譯,《戰爭論》(Von Kriege)。台北:左岸文化出版。2006年。
Harriet Swain。主編,黃中憲譯。《歷史大哉問》(Big Questions in History)。台北:三言社。2006年。
de Mendoza, Juan Gonzalez著。孫家堃譯。《中華大帝國史》(Historia del Gran Reino de la China)。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年。
纐纈厚 (日)著、申荷莉 譯。《何謂中日戰爭?》。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二、學位論文

(二)日文
六反田豐、田代和生、吉田光男、伊藤幸司、橋本雄、米谷均、北島萬次著。〈文祿.慶長の役〉。《日韓歷史共同研究報告書,第2分科(中近世)》。東京:日韓文化交流基金會。2005年。
朴哲晄 著。〈壬辰倭乱(文禄・慶長の役)研究の現況と課題〉。《日韓歷史共同研究報告書。第2分科(中近世)》。東京:日韓文化交流基金會。2005年。

四、	學位論文

李賢淑。《明代中韓封貢貿易》。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周承毅。《萬曆朝鮮戰爭:明軍的戰爭指導》。桃園: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2012年。
胡碟芬。《十六世紀末日本侵略朝鮮與明朝的參戰》。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80年。
金寬中。《萬曆朝鮮之役與其影響》。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1969年。
陳宏文。《明萬曆三大征軍費之研究》。台中: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所。2012年。
郭湞詠。《萬曆中後期言官派系黨爭之研究(1586-1620)》。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11年。
葉菜萍。《壬辰倭亂時期的明鮮關係(1592-1598)》。台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賴育鴻。《14~16世紀中、韓之靖倭措施》。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四、期刊文章

(1)	中文
王永一。〈朝鮮中期韓籍日裔將軍金忠善研究〉。《韓國學報》第21期。2009年。頁159-173。
毛翰。〈扶持自有宗珧力,會見松都業更昌-朝鮮歷代漢詩概觀(4)〉。《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第11卷.第2期。2009,頁44-51。
方詩銘。〈十六世紀李如松在朝鮮進行的抗日援朝鬥爭〉。《歷史教學》。第12期。1951年。頁23-26。
朱法武。〈壬辰戰爭中朝鮮對中日議和立場探析〉。《社會科學輯刊》。第187期。2010年。頁149-154。
李克玉。〈抗倭名將陳璘軍事活動述略〉。《廣東教育》。第27卷。2008年。頁90-95。
李光濤。〈明人援韓與楊鎬蔚山之役〉。《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41本4分 。1969年。頁545 -566。
李德霞。〈日本德川幕府與明朝的貿易關係論析〉。《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8年。頁58-60。	
吳大昕。〈倭寇形象與嘉靖大倭寇:談「倭寇圖卷」、「明人抗倭圖」與「太平抗倭圖」〉。《明史研究》第16期。2011年。頁141-161。
吳緝華。〈十六世紀東北亞大戰前中日朝三國的情勢及衝突—「朝鮮壬辰之亂」的時代背景及戰爭的醞釀〉。《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期。1984年。頁91-121。
金洪培、黃文日。〈萬曆朝鮮戰役及其對東亞政治格局的影響〉。《東疆學刊》第24卷第4期。2007年。頁35-39。
柳樹人。〈“壬辰倭亂”和中朝人民的抗戰〉。《歷史教學》第18期。1952年,頁11-13。
柳樹人。〈“壬辰倭亂”和中朝人民的抗戰(續)〉。《歷史教學》。第十九期。1952年。頁12-14。
陳尚勝。〈字小與國家利益:對於明朝究朝鮮仁辰倭亂所做反應的透視〉。《社會科學輯刊》第一期。2008年。頁116-123。
羅麗馨。〈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期間日軍在朝鮮半島之築城〉。《漢學研究》第30卷第4期。2012年。頁93-132。
羅麗馨。〈豐臣秀吉侵略朝鮮〉。《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35期。2011年。頁33-74。

(2)日文
戸谷穂高。〈秀吉の朝鮮出兵 文禄・慶長の役(壬辰倭乱・丁酉再乱) (戦国大名) -- (天下一統への道)〉。《別冊太陽 (171)》。2010年。頁161-167。
井上泰至。〈日清戦争期の文禄・慶長の役関係歴史小説〉。《学苑(845)》,2011 年。頁44-52。
宮武正登。〈中世城郭の終焉--豊臣秀吉による名護屋築城の意味 (特集 九州の城郭と城下町(中世編))〉。《海路 (5)》。2007年。頁 80-104。
鄭潔西。〈万暦二十年の「暹羅参戦案」: 豊臣秀吉の朝鮮侵略戦争を背景に〉。《日本思想文化研究》 4(2)。 2011年。頁69-86。
鄭潔西。〈万暦時期に日本の朝鮮侵略軍に編入された明朝人〉。《東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第2号。2009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