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8201314124100
DOI 10.6846/TKU.2013.00769
論文名稱(中文) 書寫淡水-以中國文字發展空間組織形態
論文名稱(英文) Writing Tamsui – Space Morph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建築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謝昆達
研究生(英文) Kun-Ta Hsieh
學號 69836043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7-02
論文頁數 14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珍誠
指導教授 - 陸金雄
委員 - 施宣光
委員 - 宋立文
關鍵字(中) 文字
地域主義
書寫經驗
紋理
場所
材料
詩性
氛圍
構築
關鍵字(英) Character
Regionalism
Experiences of Writing
Pattern
Place
Material
Poetic
Aura
Tectonic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的起始動機起始於研究者個人喜愛位於淡水河旁的二樓書店《有河Book》,書店裡的室內外空間之間佇立著一道玻璃詩牆,詩牆由書店的詩人朋友們所書寫。每位詩人心中若有所感就可以為淡水留下文字的痕跡,詩牆的文字陪伴著淡水河的風景,傾吐著屬於淡水發生過的故事,遺留下來關於淡水的隻字片語。希望透過從文字和詩句中的想像,喚醒或建立起對淡水場所的感官認知想像。藉由文字的感受性,以書寫文字出發,將文字視為一種對於淡水的想像經驗。

   在本研究思考方向的精神上,以文字傳達的感受性架構於批判的地域主義中。首先,以創作圖像詩的方式,描繪心中隱匿於淡水的文字。藉由圖像和文字之間的辯證思維,尋找出隱匿於淡水場所當中之文字,以文字對於空間感知和認知的細膩部分,描繪出場所的輪廓。藉由中國文字六書的造字法則,建立屬於淡水的文字分類,並思考具有淡水特性的文字。

   設計操作的實驗主要探討文字和空間的感受性,約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尋找淡水的文字為主,以書寫詩句做為設計實驗的工具,並以馬格利特的畫作《這不是一支菸斗》,做為架構基礎,探索隱匿於字裡行間的文字感受,企圖回應淡水文字空間的再思考。第二階段,將文字所提供的資訊和情報,架構以中國文字觀察和分類的製作概念「六書」,輔以現象學和批判性的地域主義觀點,進行淡水文字的系統分類。企圖回應文字和淡水環境事件的思考。最後的階段,找尋屬於淡水文字的場所,以附屬於場所之物件設計進行再思考,進一步藉由形式的角度將淡水的文字影像帶入。藉由個人的情感投射和記憶中的感知,建立起屬於淡水地方觀點的場所文字--由文字出發所形塑的空間。
英文摘要
The motivation of the thesis started from researcher's personal affection of You-He Book, a second-floor bookshop near Tamsui River, in which a poetry glass wall covered with works of the poet friends stands between outdoor and indoor space.  Every sense of a poet's vibration has left trace to Tamsui; the text on the poetry wall accompanying the landscape of Tamsui River, pouring narrative, and remaining legacy of word phrases in Tamsui. The portrait in the writing and the poem sets a new launch of an anticipation of awakening or establishing imagination of sensation in local places; by literary impressibility, the writing could be treated as a kind of fantasized experience of Tamsui.

   In this research, the literary impressibility which based on Critical Regionalism forms the spirit of study.  First, describing hidden words of Tamsui in the soul with the creation of calligraphic poem.  Questing for concealed text by dialectical thinking of image and text; illustrating place contour by exquisite specialty of writing in spatial reception and cognition.  Afterward, establishing a Tamsui text category through Chinese character classification with deliberation of the meanings of characters in local place is important aspect for this research.

   The design of this research has experimented the literary and spatial impressibility in three stages.  In the first stage, the exploration mainly focus on Tamsui characters by composing poems as an implement of designing experimentation; to exhibit an attempt of responding the re-deliberate toward Tamsui literary space, the scheme base has framed by the drawing Ceci n'est pas une pipe of Rene Magritte, in which the concealed literary impressibility could be explored between lines.  In the second stage, to reveal an intention of reflecting text with environmental occurrence, constructing the designs with “The Six Methods” which has initiated different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observ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s well as quoting the viewpoint of Phenomenology and Critical Regionalism to precede a systematic classification of Tamsui script.  In the final stage, searches for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amsui with the reconsideration of subordinate object design, and imports the writing phantom into formalization.  By individual emotion-projection and memorial reception, this research shaping the text-of-place with the regional impression —forming spaces by Chinese character and ‘The Six Method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002   1-1      研究動機
002   1-1-1    個人的文字啟發
003   1-1-2    旅遊的文字體驗
004   1-1-3    有河Book玻璃詩的文字空間
005   1-1-4    由中國文字探討傳統建築觀後感
007   1-1-5    思考現代性文字空間的可能性
008   1-2      研究目的
008   1-2-1    以中國文字的形態創造空間美學
009   1-2-2    文字中空間概念的再思考
009   1-2-3    參數式設計下文字空間的可能性
010   1-3      研究方法
010   1-3-1    思考屬於基地特性之文字
010   1-3-2    研究流程與架構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014   2-1      參考書籍相關理論
014   2-1-1    Cecil Balmond
015   2-1-2    蔣勳
016   2-1-3    原研哉 Kenya Hara
018   2-2      藝術裝置相關案例
018   2-2-1    上海世界博覽會韓國館
019   2-2-2    字球組合
020   2-2-3    董陽孜老師書法空間系列
022   2-3      參數設計相關案例
022   2-3-1    Evan Douglis
024   2-4      建築空間相關案例
024   2-4-1    Herzog & de Meuron
026   2-4-2    伊東豐雄Toyo Ito
028   2-4-3    隈研吾 Kengo Kuma
030   2-5      小結
030   2-5-1    新的媒材


第三章 前導式設計

034   3-1      文字概念發想
034   3-1-1    文字的製造法則
035   3-1-2    六書下的淡水
035   3-1-3    思考屬於淡水的文字
036   3-2      文字轉化
036   3-2-1    淡水的圖像詩
040   3-2-2    淡水文字地圖
042   3-2-3    淡水影像地圖
044   3-2-4    淡水文字分類
046   3-3      設計操作
046   3-3-1    淡水的象形/影像
048   3-3-2    淡水的指事/直接事件
050   3-3-3    淡水的會意/間接事件
052   3-3-4    淡水的形聲/聲音
054   3-3-5    淡水的轉注/氛圍
056   3-3-6    淡水的假借/時空背景
058   3-4      小結
058   3-4-1    設計檢討	


第四章 設計操作

062   4-1      前言
062   4-1-1    找尋文字場所
064   4-1-2    四組微型場所
066   4-2      有河Book
068   4-2-1    紋路的視覺性
069   4-2-2    喚醒觸覺的質感
070   4-2-3    貓的路徑
071   4-2-4    書寫的聲音
072   4-2-5    詩的立方體
074   4-2-6    資訊的門
076   4-2-7    二樓舞台
078   4-2-8    詩的皮層
080   4-3      天使熱愛的生活
082   4-3-1    咖啡的目錄
084   4-3-2    雲的質感
086   4-3-3    滲入杯中的光線
088   4-3-4    活動的傢俱
090   4-3-5    透光的紅磚牆
094   4-4      淡水漁文影像館
096   4-4-1    一日的距離
098   4-4-2    山的暗示
101   4-4-3    礁石的海岸線
104   4-5      美國冰淇淋文化館
106   4-5-1    水滴的聲音
108   4-5-2    雨落的痕跡
110   4-5-3    路徑的穿梭
116   4-6      微型場所分類
116   4-6-1    設計檢討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0   5-1      研究心得
120   5-1-1    關於設計操作實驗
121   5-1-2    四組微型場所之設計
122   5-2      結論
122   5-2-1    為何書寫淡水
123   5-2-2    數位工具之操作
124   5-3      後續研究與建議
124   5-3-1    後續操作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28   01  外文書目
128   02  中譯書目
128   03  中文書目
129   04  簡體中文書目
129   05  參考論文
129   06  網路資源	


附錄

132   設計版面
132   01  尋找淡水的文字
134   02  六書下的淡水
136   03  四組淡水文字微型場所
138   04  有河 book (一)
140   05  有河 book (二)
142   06  天使熱愛的生活(一)
144   07  天使熱愛的生活(二)
146   08  淡水漁文影像館
148   09  美國冰淇淋文化館

圖目錄
第一章 緒論

002     【圖1-1】《倒春福來》個人石膏作品
004     【圖1-2】葉覓覓 玻璃詩
004     【圖1-3】朱佰 玻璃詩
005     【圖1-4】孫全文《由中國文字探討傳統建築》環境中的參考點說明圖
006     【圖1-5】孫全文 《由中國文字探討傳統建築》書法形式說明圖
010     【圖1-6】研究流程與架構圖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014     【圖2-1】《a+u》Cecil Balmond
015     【圖2-2】《漢字書法之美》蔣勳
016     【圖2-3】建築家的通心麵特展
017     【圖2-4】再設計-平日的21世紀
018     【圖2-5】上海世博韓國館外牆立面
019     【圖2-6】字球組合
020     【圖2-7】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020     【圖2-8】天若有情天亦老 
020     【圖2-9】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021     【圖2-10】對話 
021     【圖2-11】私塾習
022     【圖2-12】Autocatalytic Mutations
023     【圖2-13】Meta Calligraphy
023     【圖2-14】Freedom arabic calligraphy
024     【圖2-15】Bonds Gate 
024     【圖2-16】Beijing Olympic Stadium
025     【圖2-17】Prada Aoyama
026     【圖2-18】TOD'S Omotesando
026     【圖2-19】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027     【圖2-20】仙台市民多媒體中心
028     【圖2-21】Starbucks Coffee Shop 
028     【圖2-22】Casalgrande Ceramic Cloud
029     【圖2-23】Chokkura Plaza
030     【圖2-24】操作手法與媒材類別歸納圖

第三章 前導式設計

036     【圖3-1】河的文字與圖像思辯古文河字字形http://www.uname.cn
036     【圖3-2】河的圖像詩
037     【圖3-3】雲的文字與圖像思辯古文雲字字形http://www.uname.cn
037     【圖3-4】雲的圖像詩
038     【圖3-5】山的文字與圖像思辯古文山字字形http://www.uname.cn
038     【圖3-6】山的圖像詩
039     【圖3-7】雨的文字與圖像思辯古文雨字字形http://www.uname.cn
039     【圖3-8】雨的圖像詩
041     【圖3-9】淡水文字地圖
043     【圖3-10】淡水影像地圖
044     【圖3-11】鏡頭下的淡水象形
044     【圖3-12】鏡頭下的淡水指事
044     【圖3-13】鏡頭下的淡水會意
045     【圖3-14】鏡頭下的淡水形聲
045     【圖3-15】鏡頭下的淡水轉注
045     【圖3-16】鏡頭下的淡水假借
046     【圖3-17】2010年淡水河岸照
047     【圖3-18】墨鏡下的光點
048     【圖3-19】淡水熊爺水球店家
049     【圖3-20】射水球
050     【圖3-21】三協成餅舖餅模
051     【圖3-22】冰淇淋餅
052     【圖3-23】淡水藝術穿廊
053     【圖3-24】城市的心電樂
054     【圖3-25】老街尾端的斑馬線照
055     【圖3-26】如果雲淹往道路
056     【圖3-27】榕樹交織於洋行柱廊
057     【圖3-28】紅毛城茶具立面元素 
057     【圖3-29】紅毛城茶具 
058     【圖3-30】墨鏡下的光點
058     【圖3-31】射水球
058     【圖3-32】冰淇淋餅
059     【圖3-33】城市的心電樂
059     【圖3-34】如果雲淹往道路
059     【圖3-35】紅毛城茶具

第四章 設計操作

062     【圖4-1】河的圖像詩
062     【圖4-2】雲的圖像詩
063     【圖4-3】山的圖像詩
063     【圖4-4】雨的圖像詩
063     【圖4-5】淡水文字地圖
064     【圖4-6】有河BooK
064     【圖4-7】有河BooK平面周遭圖
064     【圖4-8】天使熱愛的生活
064     【圖4-9】天使熱愛的生活平面周遭圖
065     【圖4-10】淡水漁文影像館
065     【圖4-11】淡水漁文影像館平面周遭圖
065     【圖4-12】美國冰淇淋文化館
065     【圖4-13】美國冰淇淋文化館平面周遭圖
066     【圖4-14】有河book周遭透視圖
066     【圖4-15】有河book一樓空間
066     【圖4-16】有河book二樓空間
067     【圖4-17】有河book建築元素圖
068     【圖4-18】紙袋
069     【圖4-19】河親卡
070     【圖4-20】有貓明信片
071     【圖4-21】筆的盒子
072     【圖4-22】疊詩
073     【圖4-23】疊詩概念過程
074     【圖4-24】文字攤販與建築物關係圖
074     【圖4-25】文字攤販
074     【圖4-26】淡水河岸攤販
075     【圖4-27】文字攤販模擬圖
076     【圖4-28】欄杆的邊界與建築物關係圖
076     【圖4-29】傾斜角度下之欄杆的邊界
076     【圖4-30】有河book二樓女兒牆
077     【圖4-31】欄杆的邊界模擬圖
078     【圖4-32】水紋格柵與建築物關係圖
078     【圖4-33】舞鶴玻璃詩示意圖
078     【圖4-34】有河book二樓外觀
079     【圖4-35】水紋格柵模擬圖
080     【圖4-36】天使熱愛的生活周遭透視圖
080     【圖4-37】天使熱愛的生活一樓空間 
080     【圖4-38】天使熱愛的生活二樓空間  
081     【圖4-39】天使熱愛的生活建築元素圖 
082     【圖4-40】天使熱愛的生活飲品目錄
082     【圖4-41】水與光的反射
083     【圖4-42】咖啡的目錄
084     【圖4-43】天使熱愛的生活天際線 
084     【圖4-44】淡水天空的一朵雲
085     【圖4-45】水杯與一抹冰塊示意圖
086     【圖4-46】飲的容器 
087     【圖4-47】滲入容器中的光線示意圖
088     【圖4-48】可動的傢具與建築物關係圖
088     【圖4-49】坐窗與桌椅排列
089     【圖4-50】可動的傢俱四種建築元素
090     【圖4-51】酒瓶紅磚牆與建築物關係圖
090     【圖4-52】酒瓶牆與紅磚牆堆疊關係
091     【圖4-53】四種酒瓶與紅磚的排列組合
092     【圖4-54】原始紅磚牆和設計後之酒瓶紅磚牆
093     【圖4-55】酒瓶紅磚牆模擬圖
094     【圖4-56】淡水漁文影像館周遭透視圖
094     【圖4-57】淡水漁文影像館平面圖
094     【圖4-58】淡水漁文影像館東側環景圖
094     【圖4-59】淡水漁文影像館西側環景圖
095     【圖4-60】淡水漁文影像館建築元素圖
096     【圖4-61】日鐘
097     【圖4-62】日鐘6時至18時影子示意圖
098     【圖4-63】視覺廊道與建築物關係圖 
098     【圖4-64】鐵柵小屋往觀音山遙望之視野
099     【圖4-65】視覺廊道之立面分割
100     【圖4-66】視覺廊道模擬圖
101     【圖4-67】堤防的階梯與建築物關係圖 
101     【圖4-68】小修船廠旁的堤防
102     【圖4-69】堤防的階梯位置說明
103     【圖4-70】堤防的階梯模擬圖
104     【圖4-71】美國冰淇淋文化館周遭透視圖
104     【圖4-72】美國冰淇淋文化一、二、三樓空間
105     【圖4-73】美國冰淇淋文化館建築元素圖
106     【圖4-74】香餅上的漣漪 
107     【圖4-75】香餅上的漣漪強度模擬
108     【圖4-76】雨的紗窗與建築物關係圖
108     【圖4-77】紗窗的類型
109     【圖4-78】六種雨的紗窗類型
109     【圖4-79】雨的紗窗細部模擬圖
110     【圖4-80】街屋山城與建築物關係圖
110     【圖4-81】六種美國冰淇淋文化館視覺穿透類型
111     【圖4-82】美國冰淇淋文化館建築元素圖
113     【圖4-83】街屋山城的四種操作概念
114     【圖4-84】街屋山城內部空間模擬圖
115     【圖4-85】街屋山城外部空間模擬圖
117     【圖4-86】微型場所之設計操作分類檢討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0     【圖5-1】本研究四組微型場所下之設計操作
121     【圖5-2】本研究之四組微型場所
122     【圖5-3】淡水事件  手繪圖
123     【圖5-4】本研究設計操作之參數化過程
124     【圖5-5】文字材料類型  手繪質感關係圖
125     【圖5-6】文字型態轉化  手繪單元關係圖
參考文獻
外文書目

1973,《Ceci n'est pas une pipe》Michel Foucault。
2007,《Element》 Cecil Balmond。

中譯書目

1963,《建築意向》1980:曾旭正譯:胡氏。
1971,《實存‧空間‧建築》1994:王淳隆譯:臺隆。
1979,《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1995:施植明譯:田園城市。
Kenneth Frampton
1985,《現代建築史:一部批評性的歷史》2004:蔡毓芬譯:地景。
Philip Smith
2001,《文化理論的面貌》2004:林宗德譯:韋伯文化。

中文書目

1991,《辭海》:輔新書局。
1991,《用中國文字探討傳統建築》:孫全文。
1992,《建築現象學導論》:季鐵男:桂冠。
2005,《字在自在》:董陽孜:天下文化。
2006,《漢字的故事》:林西莉:貓頭鷹。
2009,《漢字書法之美》:蔣勳:遠流。
2010,《自然的建築》:隈研吾:博雅書屋。
原研哉
2010,《現代設計進形式》:龍溪。
2010,《Ex-formation植物》:原研哉:麥田。
Cecil Balmond
2008,《A+U》:中國電力。
1991,《異規Informal》。

簡體中文書目

王海林 編  2004,《赫爾佐格和得梅隆的作品與思想》:中國電力出版社。
張如畫 張嘉銘 李鵬 編2010,《Composition Basics構成基礎》:中國青年出版社。

參考論文

張志強2003,《「物體、行為」體系下的試驗空間氛圍的轉譯》,碩士論文,淡江建築研究所。
駱又誠 2006,《地誌性淡水》,碩士論文,淡江建築研究所。
劉珍貴 2006,《動態美學與建築空間形式操作之研究-以行草書法藝術為例》
碩士論文,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 
陳敏傑 2007,《包裝淡水》,碩士論文,淡江建築研究所。
范智堯 2007,《問印求章-空間寫作試探》,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胡昌明2008,《台北都市閱讀方略-線的都市書寫術》,碩士論文,淡江建築研究所。
林家弘2010,《看不見的淡水》,碩士論文,淡江建築研究所。

網路資源

有河book
http://blog.roodo.com/book686
淡水有貓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amsuicat
逸名網字典
http://www.uname.cn/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