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8201215034000
DOI 10.6846/TKU.2012.00857
論文名稱(中文) 我國大學校院教學評鑑制度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system of teaching assessment in universities in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2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黃子嫣
研究生(英文) Tzu-Yan Huang
學號 69971011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英文
口試日期 2012-07-18
論文頁數 11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楊瑩
委員 - 楊國賜
委員 - 鈕芳頤
關鍵字(中) 教學評鑑
教學評量
課程反應意見
評鑑制度
關鍵字(英) Education evaluation
education assessment
feedback from courses
evaluation syste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論文名稱:我國大學校院教學評鑑制度之研究	頁數:110
校系(所)組別: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 高等教育組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100學年度第二學期 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黃子嫣	指導教授:楊瑩
論文提要內容: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件分析法、比較研究法及訪談法進行,談法是以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淡江大學、東吳大學等四所案例大學教學評鑑相關業務之承辦單位人員為對象進行半結構式的訪談,旨在針對我國大學校院教學評鑑制度進行分析。本研究主要目的包含:
一、探討我國一般大學校院教學評鑑制度建立的沿革發展。
二、瞭解各大學校院所建置的教學評鑑機制。
三、針對案例學校所建置之教學評鑑制度,分析其教學評鑑或教學評量表所涵蓋之內容。
四、瞭解各案例學校在推動教學評鑑時所遭遇之問題,及採取之因應策略。
五、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期作為日後大學校院改進教學評鑑之參考。
    本研究之主要結論可歸納如下:
一、隨著高等教育的品質愈受重視,教學評鑑的重要性愈受關注。
二、各大學校院教學評鑑開始實施的時間與方式,不盡一致。
三、受到教育部相關政策之影響,所有大學校院目前均有實施教學評鑑,其結果並做為教師評鑑之參考依據。
四、四所案例學校教學評鑑之實施有同有異。
(一)共同點
1.四所學校教學評鑑都包括期中評量與期末評量二階段,但期中評量主要是供教師教學改進參考。
2.四所學校教學評量表均依課程或對象而有不同版本之設計。
3.四所學校教學評鑑之實施均係開放學生自由填答,並非強制所有學生均需填答,致均面臨填答率不高的困擾。
4.四所學校教學期末評鑑結果之採計均會將學生填答率列入考量。
5.四所學校在教學評鑑統計資料的應用方式上大致相同。
6.四所學校對教學評鑑結果不佳之教師,均提供有輔導措施。
(二)相異點
1.四所學校教學評鑑之實施方式不同。
2.四所學校教學評鑑所採提升填答率的方式不同。
3..四所學校對評鑑成績不佳教師後續輔導方案不同。

關鍵詞:教學評鑑、教學評量、課程反應意見、評鑑制度
英文摘要
Title of Thesis:                                  Total pages:110
A study on the system of teaching assessment in universities in Taiwan.
Key words:  Education evaluation, education assessment, feedback from courses, evaluation system        
Name of Institute: Higher Education Division,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Tamkang University
Graduate date: July, 2012	                   Degree conferred: M. Ed.
Name of student:	Tzu-Yan Huang             Advisor: Dr. Ying Chan 
	            黃子嫣	                             楊瑩 博士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via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analysis, comparative studies, and interviews, to explore the systems of teaching assessment in universities in Taiwan. Four universities, namel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Tamkang University、Soochow University are chosen as examples of this study for the interview.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includes:
1.Investigating the star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s in general universities in the countries.
1.Comprehending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s established in different universities.
2.Focusing on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s of specified schools and analyse education evaluations or contents of education criteria of those.
3.Understanding problems faced during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in specified schools and resolutions taken.
4.Concluding results of research and propose suggestions as reference for later improvements on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s.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The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is being more concerned as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2.The difference in when education evaluation come into effect in different universities.
3.All universities have carried out education evaluation under certain polici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results of that are made as references for teachers’ evaluations.
4.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ducation evaluations of the four specified universities.
Similarities 
(1)Midterm evaluations and end of term evaluations are included in all four universities, but midterm evaluations are mainly used as references by teachers for improving their education methods.
(2)Education evaluation sheets in all four universities differ from course to course with different students.
(3)All four universities’ education evaluations are not compulsory for their students. Students could choose to fill in or not. This led to lack of evaluations.
(4)Completion of evaluations by students may be taken in consideration when analysing collected evaluations.
(5)Applications of statistical data taken from education evaluations of all four universities are mainly the same.
(6)Assistance measures are provided to teachers that are being evaluated poorly in all four universities.
Differences
(1)Methods of implementing education evaluation are not the same in all four universities.
(2)Ways for increasing completion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of all four universities are not the same.
(3)Assistance measures provided to teachers who are evaluated as not that satisfactory are not the same in all four universiti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與研究範圍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教學評鑑相關概念之內涵	9
第二節 國外大學教學評鑑制度之建構與發展	14
第三節 既有相關文獻分析	2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7
第四節 實施過程	38
第五節 資料處理	39
第四章  我國大學校院教學評鑑機制之分析    	                       41
第一節 大學校院教學評鑑制度建構之發展與沿革	41
第二節 大學教學評鑑調查之問卷設計與內容分析	44
第三節 大學教學評鑑實施之情形與面臨之問題	6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5
第一節  結論	83
第二節  建議	88
參考文獻	                                                       91
附錄
附錄一  淡江大學課程教學意見調查表	96
附錄二  東吳大學課堂反應教學評量問卷	98
附錄三  臺灣大學課程教學意見調查表	99
附錄四  國立師範大學教學意見調查表	101
附錄五  國內有關教學評鑑、教學評量之期刊、論文	102
附錄六  國內有關教學評鑑、教師評鑑、教學評量之博碩士論文	109
附錄七  國內有關教學評鑑、教學評量之專書	110

表 次
表1-1 1976-2009年台灣18-21歲人口高等教育淨在學率 單位:%	2
表2-1 不同學者對教學評鑑概念的詮釋	10
表2-2 國內學者研究教學評鑑制度相關之研究論文	19
表2-3 國內學者研究教學評鑑制度相關之研究書籍	22
表3-1 臺灣大學98暨99學年度專兼任教師人數	25
表3-2 臺灣大學95-100學年度學生人數統計表	25
表3-3 臺灣師範大學100學年度專任教師人數	26
表3-4 臺灣師範大學100學年度學生人數	26
表3-5 東吳大學100學年度專兼任教師人數	27
表3-6 東吳大學95-100學年度學生人數統計表	27
表3-7 淡江大學99暨100學年度專兼任教師人數	28
表3-8 淡江大學95-100學年度學生人數統計表	28
表3-9 本研究實際訪談之對象及訪談資料	29
表4-1 淡江大學教學評鑑全校填答比率	38
表4-2 淡江大學教學評鑑全校已填答學生比率	40
表4-3 淡江大學教學評鑑表單實施後相關階段	41
表4-4 淡江大學大學部暨研究所教學評鑑研究問卷類型	47
表4-5 四所案例學校教學評鑑制度及實施情形之比較	62

圖 次
圖1-1 研究步驟圖	5
圖3-1 研究架構圖	24
圖4-1 27所樣本大學校院教學評鑑目前實施方式比率	32
圖4-2 淡江大學教學評鑑實施及處理流程	40
圖4-3 東吳大學課程反應調查流程圖	44
圖4-4 臺灣大學期中教學意見調查流程圖	49
圖4-5 臺灣大學期末教學意見調查流程圖	5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3)。課程與教論。臺北市:五南。	
王文科(2010)。課程與教學論(第八版)。臺北市:五南。
王如哲(2006)。大學教學評鑑的新途徑-從教學評鑑指標析論我國大學評鑑之改進。教育研究,142,5-8。
王美芬(1989)。介紹美國喬州「教師教學評鑑工具」。教與學,15,28-33。
何希慧(2007)。做好教學評鑑配套措施。評鑑雙月刊,9, 24-27。
何秋蘭譯(1995)。Ellis,Arthur K.原著。課程與教學評鑑。國教天地,84,26-30。
周祝瑛(2003)。淺談「大學教學評鑑」。研習資訊。20(3),54-56。
吳佩真、張民杰(2007)。國內大學教師教學評鑑現況分析。評鑑雙月刊,9,9-15。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 : 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	
吳俊佑(2003)。反省教育評鑑和教學評鑑的本質與問題。竹縣文教,28,49-51。吳清山(2005)。學校行政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呂祖琛 (2008)。總結性教學知覺評量與評鑑-以醒吾技術學院為例。臺北市:心理。
李孟秀(2009)。我國大學教師與學生對實施「學生評量教師教學」意見之研究-以北部一所私立大學為例。私立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學是電子學位論文網,新臺北市。
李隆盛(1998)。專校教學品質與教學評鑑。技術及職業教育,43,43-48。
周祝瑛(2003)。淺談「大學教學評鑑」。研習資訊,20(3),49-57。	
周淑卿、林惠苗(2008)。控制或賦權?-教學評鑑與教師專業權能的發展。國民教育,48(4),23-29。
林天佑(2006)。評鑑小辭典-教學評鑑。評鑑雙月刊,3, 22-23。		
林珊如、劉燦樑(1995)。制訂學生評鑑教學量表:以二層次因素結構達成雙重評鑑功能。載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161-198)。臺北。師大書苑。				
林恩賜(2004)。大專體育教學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體育學報,37, 253-264。林進材(2008)。教學評鑑理論與實施。臺北市:五南					
林義男、陳淳文譯,1989)								
施宏彥(2009)。大學學生評鑑教師教學量表編製之研究-以南部某所科技大學為例。嘉南學報.人文類,35,790-804。
洪啟昌(2004)。從課程改革談教學評鑑應有的思維與作法。學校行政,30,115-126。
唐學明(1996)。多管道教學評鑑方法之研究-以政治作戰學校為例。復興崗學報,57,167-188。										
孫志麟 (2003)。教師自我效能的概念與測量。教育心理學報,34(2),139-156。徐南號(1979)。教學評鑑的改進。新時代,15(4),19-24。		
徐新逸、黃巧玲(2009)。影響「學生評量教師教學」外在干擾因素之探討-以北部一所技術學院為例。醒吾學報,40,159-188。
翁楊絲茜、周彥孜、李慧珍、廖怡茹(2011)。影響學生使用網路教學評鑑意願之研究-以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為例。人文社會學報.國立台灣科技大學,7(3),1-24。
高博銓(2007)。教學評量的原則及其革新作法。中等教育,58, 44-59。
高琦玲、張裕民、林郁欽、王婉君(2001)。專科學生對教師教學評鑑之研究。四海學報,15,201-224。
國立教育資料館(2008)。「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學影片-「教學檔案」系列。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8)。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策略。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張郁雯(2003)。大學生教學評鑑量表之發展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6(2), 227-239。		
張倍禎、王健華(2002)。大學教學優良教師評鑑指標的建立-教學資源中心教師評鑑個案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59,46-62。
張素貞(2004)。接軌-課程、教學、評鑑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師苑
張德勝(2001)。學生評鑑教師教學:理論、實務與態度。臺北市:揚智		
張德勝(2002)。學生評鑑教師教學:理論、實務與態度。台北:揚智文化。
張德銳(2007)。教學專業標準與教學評鑑。教師天地,151,4-10。	
張德銳、高紅瑛、康心怡(2010)。教學專業發展評鑑實務:實務手冊與研究。臺北。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簡紅珠(2004)。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臺北市:五南				
張鏡湖(1989)。學生對教師教學之評鑑。教育資料文摘,132,21-23。
教育部統計處(2011)。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956。
梁淑芬 (2005)。高等教育教學品質管理系統內涵之研究。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淡江大學電子學位論文網,新臺北市。 
師大學術研究委員會(1996)。教學評量研究(精)。臺北市:五南			
莊惠文(2000)。大學教學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網,臺北市。	
莊靜君(2002)。新竹師範學院「教學意見反映調查」實施現況之研究。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7, 159-177。
郭禎祥、陳碧珠 (2008)。Elliot W. Eisner (2008)。教育想像力:學校課程、
教學的設計與評鑑。臺北市:洪葉文化
許錫珍(1975)。教學評鑑簡介。師友月刊,100,17-20。					
陳宜穎(2008)。從「教學學術」概念談大學教師教學評鑑面向。評鑑雙月刊,14,48-50。	
陳枝烈(1991)。有效評鑑-實施多元化教學評鑑。菁莪季刊,7,39-44。	
陳東陞譯(1999)。FrymierJ.著。教學評鑑(Evaluating Teaching)。人力發展,79,1-10。		
陳律盛(2008)大學生評鑑體育教師教學之調查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7(3),130-140。	
陳美惠、鄭定洲、田憲樺(2006)。教師教學評鑑對衡量教學效能之研究-以國防管理學院為例。中華技術學院學報,34, 243-265。					
野原明(2004)。教育改革民議報告。東京:教育開發研究所。校長、教頭、教員服務、教員評鑑最新課題。131-132。	
陳偉泓 (2003)。臺北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評鑑準則發展之研究,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淡江大學電子學位論文網,新臺北市。
陳琦瑗(2007)。大學教學評鑑之初探-以七所美國大學為例。國立編譯館館刊,34(4), 27-44。	
陳琦瑗(2007)。大學教學評鑑的新途徑-同儕評鑑。評鑑雙月刊,9, 21-23。
陳舜芬(1984)學生的意見能反映教師教學的績效嗎?─簡介美國大學的學生評鑑制度。測驗與輔導雙月刊, 67,1209-1211。							
陳舜芬、羊憶蓉、葉重新(1986)。如果大學生參與教學評鑑。中國論壇,268,19-29。		
陳逸政、黃谷臣(1999)。本校學生對體育教學評鑑認知調查研究,2,86-93。
陳敬能(2003)。大學體育教師教學評鑑。成大體育,36(4),33-37。		
陳敬能(2004)。成大學生對實施「體育教學評鑑」之調查研究。成大體育,37(3),48-58。							
郭禎祥、陳碧珠 (2008)。Elliot W. Eisner (2008)。教育想像力:學校課程、教學的設計與評鑑。臺北市:洪葉文化
陳寶山(2007)。落實教學評鑑保障學生學習成效。學校行政,50,103-127。
曾正宜、陳舜芬(2008)。網路彈性化學生評鑑教師教學系統對評鑑行為與結果的影響。課程與教學,11(4),213-236。
曾淑惠(2004)。教學評鑑模式。臺北市:心理					
湯家偉譯(2006)。Charlotte Danielson & Thomas L. McGreal (2006)。教師專業評鑑。臺北市:高等教育	
湯家偉譯(2010)。James F. Nolan, Jr.、Linda A. Hoover (2010)。教師視導與評鑑。臺北市:高等教育
黃世吟、陳清華、陳怡其、翁上珍(2008)。從教學評量看教學成效之研究。南榮學報 副刊,11,(D19)1-(D19)14。
黃光雄(2007)。系統的評鑑:理論與實務的自我教學指引。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俊傑(2003)。教師教學檔案在教學評鑑的應用。教育研究(高師),11,205-218。黃政傑(1998)。落實教學評鑑的實施。教師天地,99,39-45。				
黃財尉(2009)。教學評鑑的複合性分析。教育研究,182,71-83。		
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毅志、巫有鎰(2003)。影響教學評鑑得分因素之探討-以臺東師院為例。臺東師院學報,14(上),347-370。										
黃耀輝(2002)。以教師教學評鑑機制提升教學創新的品質。北縣教育,42,36-37。楊克平、黃貞觀、何美華(2005)。專科學校師生對「學生評鑑教學品質」之態度。耕莘學報,3,5-18。
楊錦章(2006)。中華大學教學評鑑之調查分析。中華行政學報,2, 131-140。葉貞雯(2001)。學生評鑑教師教學之分析。景文技術學院學報,11(下),147-155。葉重新(1989)。學生參與教學評鑑的理論基礎及其實施之道。臺中師院學報,2,59-72。											
葉重新。(1987)。臺灣地區九所大學教師對「學生評鑑教師教學」期望之研究。
政大博士論文。
葉紹國、溫博仕(2001)。淡江大學核心課程學生選課行為與教學評鑑、學期成績等相關因素研究。淡江人文社會學刊,7,307-344。
葉連祺、董娟娟、楊世英、陳仁海、蕭芳華(2005)。大學學生評鑑教師教學量表之編製。測驗學刊,52(1)59-81。
葉憲清(1994)。體育教學評鑑。國民體育季刊,23(3),129-140。臺北市:高等教育									
劉旨峰(2009)。同儕評量於學習評量與教學評鑑之運用。教育資料與研究,89,119-140。	
潘世尊(2009)。大學教師教學評鑑-一所私立科技大學的實踐之反思與探究。弘光學報,57,24-45。
潘世尊(2011)。學生評鑑成績未達標準教師之教學專業發展方案-一所私立科技大學的實踐之反思與改善。勤益人文社會學刊,2,183-219。
歐用生(2004)。校長的課程領導和專業成長。研習資訊雙月刊,21(1),60~70。
潘義祥(1999)。淺談體育教學評鑑。大專體育,44,47-52。				
鄭博真(2008)。一所科技大學實施學生評鑑教師教學之研究。華醫學報,29,115-135。		
鄭博真、黃義良(2009)。大學教師教學評鑑量表發展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2(2),57-80。	
蕭雯(1993)。促進教學進步的利器。技術及職業教育,15,43-45。			
賴麗珍譯(2006)。Pamela D.Tucker,James H. Stronge (2006)。教師評鑑方法-結合學生學習模式。臺北市:心理
謝文全(1989)。教育行政-理論與實際。臺北市:文景。					
簡紅珠(1990)。教學評鑑的內涵與實施。現代教育,20,12-27。			
羅敏文(2008) 。教學評鑑分析模型之修正及教師教學表現之探討─以某大學教師教學評鑑資料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台灣博碩士論資料庫,臺北市。
蘇錦麗(2005)。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務的評鑑觀點。臺北市:高等教育	
蘇懿、鐘國揆(2005)。建立評量教師整體教學評鑑的分析模型。管理科學與統計決策,2(1), 14-26。

貳、外文部分									

Astin, A.W., & Lee, C. B.(1966). Current practices in evaluation and training of college teachers. Educational Record, 47, 361-375.		
Centra, J. A. (1993). Reflective faculty evaluation: enhancing teaching and determining faculty effectivenes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Company.
Marlin, J. W., JR. (1987). Student perception of end-of-course evaluatio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58, 704-716.
Marsh, H. W. (1980). The influence of student, course, and instructor
characteristics in evalua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7, 219-237.						
Minichiello V., Aroni R., Timewell E. &Alexander L. (1995) In-depth
Interviewing, Second Edition. South Melbourne: Longman.				
Seldin, P. (1999). Changing Practices in Evaluating Teaching. Bolton, MA:Anker.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