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8200901003100
DOI 10.6846/TKU.2009.00739
論文名稱(中文) 台灣液晶顯示器組裝產業之生產佈局與發展探討
論文名稱(英文) Analysis of Global Expansion and Deployment Stateges for Taiwanese Based LCD Monitor/TV manufacturer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石季樺
研究生(英文) JI-HUA SHIH
學號 69628013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19
論文頁數 19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郭建中(jjguo8888@seed.net.tw)
委員 - 王健全(jcw@cier.edu.tw)
委員 - 傅豐誠(frankfu@webmail.ydu.edu.tw)
關鍵字(中) TFT-LCD
平面顯示器
液晶電視
監視器
產業發展
垂直整合
全球佈局
瑞軒科技
Vizio
關鍵字(英) TFT-LCD
Flat Panel Display (FPD)
LCD TV
Monitor
Industrial Trend
Forward and Backward Integration
Globalization
AmTRAN Technology
Vizio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全球平面顯示器產業(Flat Panel Display;FPD)受到電子資訊產品持續成長的需求,吸引台灣廠商的投入使其快速降低了生產成本,因而造就更多需求,在液晶監視器產業的帶動之下展開了平面顯示器發展之序幕,隨著科技的進步及面板產業大規模投資液晶面板的產能下,大量的面板供給使得液晶顯示器價格持續的下滑,拉近了與傳統CRT螢幕之價格差距,且液晶顯示技術逐漸取代過去傳統笨重的大型背投影與小型映像管顯示器,使平面顯示器產業持續蓬勃發展,成為新購與換購的首要選擇,雖然全球各地發展不一,使得各國之平面顯示器產業成長有顯著的不同,但液晶顯示器將取代CRT螢幕的趨勢,將先後在不同的國家展開。
    台灣廠商為液晶顯示器組裝產業的領導者,代工組裝市占率為全球第一,因此液晶顯示器產業之成長與變遷與台灣廠商息息相關,其中台灣廠商的生產線主要位在中國大陸,近年來總體經濟環境於80年代後期產生極大的變化,由於勞動工資與土地成本上升,國內環保法規日趨嚴峻,國外同業削價競爭,種種因素之下造成我國各產業面臨發展瓶頸,因此以代工為主、成本導向的產業便積極尋求中國作為生產基地以因應挑戰。
    另一方面,國外掌握關鍵技術的主要廠商,也紛紛轉往大陸直接或是間接投資,迫使該產業上、中、下游相關產業鏈廠商,即便原本不需轉往大陸,也因而不得不前往大陸投資以應客戶需求,形成完整產業鏈,而TFT-LCD產業是中國十一五規劃中一項重點扶植產業,中國官方於渤海灣、長三角、珠三角與武漢、福州等區域設立平板顯示器專區,目的就在於提供整個面板產業鏈進駐的環境,並且提供優渥的租稅優惠等政策,吸引外資企業進入設點佈局,我們知道台灣、韓國、日本、與中國是四個發展液晶面板的重點國家,而中國大陸身為世界工廠,廣大的土地資本與龐大的勞力,成為眾多科技產業前往佈局投資的拉力,中國大陸的生產區位對於台商全球佈局著實為關鍵的一環。
    本研究選擇液晶顯示器組裝產業作為研究主軸,並針對其與上游面板廠及下游品牌商之間的合作與互動作縱面的探討,再依照液晶顯示器組裝產業的產業情況與發展作橫向分析,最後並對於產業環境與產品未來提出觀察,經由上述主客觀分析,找出台灣液晶顯示器組裝產業與其廠商未來能持續成長的契機與關鍵因素,並搭配個案加以佐證本研究觀點是否有疏漏,期能提供台灣液晶顯示器組裝產業與其廠商於未來競爭策略的制定、與其相關之主管機關於政策研擬之參考。
英文摘要
Due to increasing demand of 3C products, lots of TW based companies are investing capital and resources on developing Flat Panel Display (FPD). However, intense competition and high volume manufacturing of LCD monitors lead to quick drop of both market price and production cost.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breakthrough on 42” and plus size of the panel also drag the cost down and penetrate traditional CRT TV market as well as back projector TV market in the US. Sooner or later, LCD TVs will be the main stream for every family in the world.
    TW based compan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CD monitor/TV assembly industry. Most of LCD TVs are manufactured by TW based companies (No.1 worldwide market share by country). Therefore, trend of LCD TV technology is very crucial to those companies.
    Because of relatively low labor cost and easy for land acquisition and beneficial tax policy (free trade zone) by Chinese government, China, in recent years, had become the world’s major factory. Most of the companies build their facilities in China for almost everything. Looking back at Taiwan, land is hard to get, labor cost is 4 to 6 times more expensive than China,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re strict, and global competition is severe. In order to survive, Taiwanese companies have no choice but move to China for cost down.
    On the other hand, rapid growth of Chinese market also led to lots of name brand companies and/or key component suppliers to build their selling/marketing system and supplier chain in China. Most of the partners, therefore, follow them to China for local support.
    In China’s eleventh five-year plan for development, LCD TV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ustries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ould like to grow, including owning the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capability for the production. Many industrial parks focus on FPD were founded in various areas, such as BoHai Bay, Long River Triangle, Pearl River Triangle, WuHan, FuZhou, etc. By offering tax deduction (free trade zone) and other easy-to-process policies, Chinese government had encouraged a lot of foreign LCD industry related company to settle down in China. Lured by the big market, low labor/land cost, all big players (companies from Taiwan, Korea, and Japan) had built their assembly line in China. Therefore, it is very critical to follow up Chinese developing strategies.
    This report is focusing on industry of LCD TV assembly. Analysis of SWOT for both forward and backward integration has been conducted (including integration of panel manufacturers and/or creating of own brand to sell to the end customers). Observation of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product/technology trend are also including in this report. This report also provides suggestions to help TW based companies to survive, to compete, and to grow.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 3 -
壹:研究目的- 3 -
貳:研究方法- 3 -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
壹:研究範圍- 5 -
貳:研究限制- 5 -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 6 -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7 -
第一節  企業海外跨國投資理論與台商投資中國動機相關研究- 7 -
壹:企業海外跨國投資理論- 7 -
貳:台商投資中國之相關研究與理論- 15 -
第二節  產業政策意涵- 19 -
壹:產業政策之意義	- 19 -
貳:產業政策之目標	- 21 -
叁:產業政策工具- 22 -
肆:產業政策之架構	- 24 -
第三節 中國科技產業與兩岸TFT-LCD產業發展概述- 26 -
壹:中國產業的發展特性- 26 -
貳:中國TFT-LCD產業政策概述	- 27 -
叁: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及跨國公司分工佈局- 34 -
肆:中國TFT-LCD產業的發展- 36 -
伍:技術引進與研發活動的變遷- 37 -
陸:台灣TFT-LCD產業鏈概述- 38 -
第四節  發展自有品牌策略與產業競爭優勢之相關研究- 50 -
壹:代工產業與其發展自有品牌相關研究- 50 -
貳:產業競爭優勢- 56 -
第三章  台灣液晶顯示器組裝產業發展現況分析- 60 -
第一節  台商液晶顯示器組裝產業生產規模現況- 60 -
壹:液晶監視器- 60 -
貳:液晶電視- 66 -
叁:全球環境與平面顯示器銷售- 74 -
第二節  液晶顯示器組裝產業之五力分析- 77 -
壹:TFT-LCD整體外部環境發展	- 77 -
貳:供應商 - 面板與晶片產業	- 81 -
叁:彼此的競爭者 - 液晶顯示器組裝廠的生態- 87 -
肆:潛在進入者的威脅 - EMS大廠、日韓品牌大廠- 88 -
伍:替代品的威脅 - OLED- 89 -
陸:購買者 - 品牌大廠- 90 -
柒:六構面的綜合探討- 92 -
第三節  台灣液晶顯示器組裝業於全球供應鏈所扮演之角色- 94 -
壹:從整體產業結構來看- 94 -
貳:從液晶顯示器產品供應鏈來看- 98 -
第四章  台灣顯示器組裝產業佈局全球生產基地之探討- 100 -
第一節  台商液晶顯示器組裝業者於全球整合佈局探討與分析- 100 -
壹:北美、東歐產線佈局- 103 -
貳:中國大陸生產基地佈局- 111 -
叁:顯示器產業大陸生產行銷全球之模式- 114 -
第二節  台商赴中國大陸投資動機- 116 -
壹:台商赴中國大陸投資因素分析- 116 -
貳:顯示器組裝代工廠商不斷尋求降低成本之原因- 118 -
叁:台灣液晶顯示器組裝廠於中國之因素分析- 120 -
第三節  台灣液晶顯示器組裝廠於中國產業政策面之概要- 127 -
壹:企業如何利用中國優惠政策- 127 -
貳:中國平面顯示器產業政策概述- 129 -
第五章  台灣液晶顯示器組裝產業未來發展策略之分析- 136 -
第一節  台商液晶顯示器組裝產業未來變遷與發展策略探討- 136 -
壹:平面顯示器組裝產業的競爭分析- 137 -
貳:上、下游整合策略- 139 -
叁:台灣與日、韓廠商比較- 145 -
肆:全球景氣變化下台商顯示器組裝業者應變之道- 148 -
第二節  自有品牌發展與產品創新- 149 -
壹:發展自有品牌與銷售通路- 149 -
貳:液晶顯示器產品之未來發展- 155 -
叁、產業橫向整合新思維- 159 -
第三節  個案研究分析 - AmTran瑞軒科技- 161 -
壹:瑞軒科技簡介- 161 -
貳:生產基地與產能情況- 162 -
叁:瑞軒科技的垂直整合策略- 164 -
肆:自創品牌的果決與合作- 167 -
伍:創新的行銷策略與品牌的成功- 168 -
陸:瑞軒科技之風險考量- 177 -
柒:個案小結- 178 -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179 -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79 -
壹:研究結論- 179 -
第二節  從個案看本研究觀點- 183 -
壹:產業面- 183 -
貳:產品面- 183 -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85 -
參考文獻- 186 -

 

表目錄

表2-1-1 海外直接投資理論綜整- 14 -
表2-2-1 產業政策工具的分類- 23 -
表2-3-1 中國在十一五期間平面顯示器的發展重點- 29 -
表2-3-2 鼓勵外資引進的平面顯示技術- 30 -
表2-3-3  2006 - 2008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投入顯示器產業項目概況- 33 -
表2-3-4 中國鼓勵外商投資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之產品類別- 35 -
表2-3-5 台灣5大面板廠概況說明- 45 -
表2-4-1  OEM/ODM業務型態比較表- 51 -
表3-1-1  2007年臺灣、韓國、與中國液晶監視器產業出貨分析- 60 -
表3-1-2  2007年Q2-Q3液晶監視器製造廠商市占率(按出貨量計)- 61 -
表3-1-3  2005-2007年台灣液晶監視器出貨分析- 63 -
表3-1-4  2007Q2、Q3全球前6大液晶電視專業代工廠商市佔率- 66 -
表3-2-1 各世代面板廠適合切割尺寸- 86 -
表3-2-2  2008年Q4到2010年Q1大尺寸液晶面板各世代線的產出比例- 87 -
表3-2-3  2009年第一季全球液晶電視前五大品牌佔有率- 91 -
表4-1-1 台灣前六大顯示器代工廠設廠佈局- 100 -
表4-1-2  2006、2007年全球監視器廠商出貨至全球地區的監視器數量- 103 -
表4-1-3  2006、2007年台灣廠商出貨至全球地區的監視器數量- 104 -
表4-1-4  2007年全球液晶電視各地區銷售數量及比例- 105 -
表4-1-5 台灣液晶顯示器組裝廠佈局區域比例- 109 -
表4-1-6 液晶顯示器組裝業佈局中國之SWOT分析- 112 -
表4-2-1 依產業別對中國大陸投資動機表- 118 -
表5-1-1  2008年台灣六大液晶顯示器組裝廠毛利率比較- 147 -
表5-2-1 製造商有無品牌之優缺點- 151 -
表5-3-1  2008Q4 - 2009Q1北美液晶電視按品牌出貨量市占率與成長率- 171 -
表5-3-2  2008Q4 - 2009Q1北美平面電視按品牌出貨量市占率與成長率- 171 -
表5-3-3  2009年Q2北美液晶電視市占率排名- 172 -

 

圖目錄

圖1-1-1 研究架構表	- 6 -
圖2-2-1 產業政策架構- 21 -
圖2-2-2 我國產業政策與產業發展- 25 -
圖2-3-1  LCD 顯示原理- 40 -
圖2-3-2  LCD 結構圖- 41 -
圖2-3-3  LCD 面板製造流程圖	- 42 -
圖2-3-4  TFT-LCD上、中、下游整體產業鏈- 43 -
圖2-3-5 台灣TFT-LCD產業鏈佈局概況- 48 -
圖2-3-6 台灣TFT-LCD上、中、下游產業鏈相關廠商- 49 -
圖2-4-1  Porter(1980)產業競爭五力分析- 57 -
圖3-1-1  2006 - 2011年液晶監視器出貨預測- 62 -
圖3-1-2  2009年Q1全球前十大代工廠商出貨量市占率- 67 -
圖3-1-3  2008年Q3 - 2009年Q1全球前十大液晶電視品牌廠商外包比率- 68 -
圖3-1-4  2007 - 2012年全球自行生產與外包之液晶電視比例預測- 69 -
圖3-1-5 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預測與比較- 70 -
圖3-1-6  2009年Q2對2009-2013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預測數字調整- 71 -
圖3-1-7  2006 - 2011年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金額預測- 72 -
圖3-1-8  2008年7 - 12月全球大尺寸TFT LCD面板出貨量市佔率(按地區別)- 76 -
圖3-2-1  Porter五力分析- 77 -
圖3-2-2  2007年Q1 - 2008年Q1液晶面板供需圖- 80 -
圖3-2-3  2008年Q2 - 2010年Q1面板供需預測圖- 80 -
圖3-2-4 台、韓、日、中各面板廠產能比例- 82 -
圖3-2-5 韓、日兩國面板廠世代產能- 82 -
圖3-2-6 台灣五大面板廠世代產能- 83 -
圖3-2-7 中國面板廠世代產能- 84 -
圖3-2-8 全球7大主要面板廠世代尺寸切割應用概況- 86 -
圖3-2-9  2007年TFT-LCD應用產品之滲透率TFT LCD Penetration in 2007- 88 -
圖3-2-10 2007年Q2與2008年Q2北美液晶電視市場佔有率型態變化- 92 -
圖3-3-1 台灣液晶顯示器重點代工廠商產業鏈- 95 -
圖3-3-2 面板廠與組裝廠交易的四種形態- 96 -
圖3-3-3 台灣面板廠與TV組裝廠、TV品牌廠策略聯盟- 97 -
圖3-3-4 液晶顯示器組裝零組件產業鏈- 98 -
圖4-1-1 中國大陸07年液晶產業鏈佈局區域分布概要- 112 -
圖4-1-2 台灣液晶顯示器組裝產業於大陸生產行銷全球之模式- 115 -
圖4-2-2 平面顯示器產業鏈- 122 -
圖4-2-3 台灣、韓國、日本與中國面板廠於大陸佈局LCM模組廠概況- 122 -
圖4-3-1 台商利用中國大陸優惠政策流程圖- 128 -
圖4-3-2 中國平面顯示器政策規劃概要- 130 -
圖5-1-1 液晶顯示器供給需求圖- 136 -
圖5-1-2 台灣面板廠與TV組裝廠、TV品牌廠策略聯盟概要- 139 -
圖5-1-3 群創營運模式圖「內製、外購雙管齊下+高度垂直整合=獲利成長」- 140 -
圖5-1-4  32吋液晶電視成本架構圖- 142 -
圖5-1-5 台灣面板廠與TV組裝廠、TV品牌廠策略聯盟概要- 143 -
圖5-1-6 「2008 Brand Procurement–208M monitor panels, 127M TV panels」2008年品牌廠商購買面板數量- 144 -
圖5-1-7 台灣面板廠與TV組裝廠、TV品牌廠策略聯盟概要- 146 -
圖5-2-1 微笑曲線示意圖- 151 -
圖5-2-2 液晶監視器未來產品定位- 156 -
圖5-2-3 未來液晶顯示器品牌產品經營圖- 159 -
圖5-3-1 瑞軒2006Q3-Q4、2007Q1-Q2年台灣與中國生產規模比例圖- 163 -
圖5-3-2  2006、2007年OEM與自有品牌代工比例變化- 163 -
圖5-3-3 瑞軒科技策略聯盟概要- 164 -
圖5-3-4 北美平面電視品牌市場佔有率- 169 -
圖5-3-5 北美平面電視品牌市場出貨比率- 169 -
圖5-3-6 北美平面電視品牌市場金額比率- 170 -
圖5-3-7  2007Q1-2009Q1瑞軒科技Vizio北美銷售市佔率比較圖- 170 -
圖5-3-8  2007 - 2008年液晶電視價格比較- 175 -
圖5-3-9  Vizio於美國Costco賣場產品擺放實景- 176 -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專書
1.	于卓民、巫立宇、吳習文、周莉萍、龐旭斌,【國際行銷學】,台北 智勝文化初版,2000年。
2.	于卓民、巫立宇、邱纓琇,『國際品牌授權效果之研究』,臺灣管理學刊第一卷第一期,2001年8月。
3.	中國科學技術部,【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04年。
4.	中國統計出版社,【中國科技統計年鑑-2005】,2005年。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年。
6.	王俊人、謝明宏、黃仕杰,【回應性市場導向、預應性市場導向與產品創新程度對新產品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台灣酒類產業為例】,行銷評論2008年春季第5卷第1期。
7.	王健全、劉大年等,【如何善用區域經濟資源定位台灣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經濟部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計畫,2001年。
8.	王健全、顧瑩華等,【整合產業資源進行全球佈局】,經濟部工業局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計畫,2005年。
9.	王健全等,【台灣產業全球布局對策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綜合計畫處,2005年12月。
10.	史惠慈,【製造業廠商赴大陸投資行為轉變及政府因應政策之研究---以電子資訊業為例】,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計畫,2002年。
1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編,【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96年版】,2007年12月。
12.	余赴禮、陳善瑜、顏厚棟,【企業家精神與台灣之經濟發展】,創業管理研究第二卷第一期,2007 年3 月
13.	辛炳隆,【台灣產業結構調整與就業創造】,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年10月。
14.	承立平、林安樂等,【產業全球布局對我國整體經濟的影響與對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6年11月。
15.	林建山,【產業政策與產業管理】,台北環球經濟社:商略印書館,1991年。
16.	洪順慶、吳長生,【台灣廠商自創國際品牌策略與行銷績效之關係研究】,中山管理評論,第七卷,第四期,1999年。
17.	洪順慶、吳長生,【地主特性與自創國際品牌績效之關係研究-以台灣廠商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七十八期,1999年。
18.	洪順慶,【台灣品牌競爭力】,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19.	洪廣朋,【高科技業台商赴大陸投資之問題與挑戰】,台商張老師月刊第19期,1999年12月。
20.	夏衛,【中國大陸技術引進政策之調整與實施】,遠景基金會季刊第六卷第三期,2005年。
21.	袁明仁,【WTO後大陸鼓勵台商高科技產業對台灣的影響】,台商張老師月刊 31期2000年12月。
22.	高長,【科技產業全球分工與IT產業兩岸分工策略】,遠景季刊第三卷第二期 台北,2002年4月。
23.	高長、史惠慈等,【大陸工業發展現況與製造業赴大陸投資對我國產業競爭力之影響】,經濟部工業局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計畫,2001年。
24.	財訊出版社,【台灣面板產業新版圖】,2007年。
25.	財訊出版社,【液晶電視大商機】,2006年。
26.	張佩珍,【台灣高科技產業赴大陸投資政策之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9年。
27.	陳德昇,【台日韓商大陸投資策略與佈局:跨國比較】, 2008年1月。
28.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華僑及外國人投資、國外投資、對中國大陸投資統計月報】,民國95年5月。
29.	經濟部投審會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編撰,【2007年赴中國大陸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析報告(調查年度2006年)】,2007年12月。
30.	劉孟俊、林昱君、顧瑩華,【我國產業外移之研究】,行政院研發考核委員會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計畫,2004年。
31.	蔡宗羲譯,【日本產業結構與政策】,台北:行政院經建會經濟研究處,民77。
32.	蕭萬長等,【全球化和中國經濟崛起對我國的挑戰、願景與策略之研究】,財團法人台灣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等,2006年6月。
33.	顧瑩華、陳添枝、楊書菲,【我廠商至大陸投資對我產業之影響】,經濟部工業局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計畫,2004年。


產業分析與調查
1.	DisplaySearch ,「2007年第三季液晶電視(LCD TV)產業價值鏈(Value Chain)發表研究報告」,2007年12月。
2.	DisplaySearch,「08年全球液晶電視出貨可破1億台」, 2008年2月。
3.	DisplaySearch,「全球大尺寸LCD出貨量、價續跌」, 2009年2月。
4.	DisplaySearch,「全球液晶監視器台廠代工比達74% 基地皆在中國」,2007年。
5.	DisplaySearch,「面板市占,今年南韓將稱王」, 2009年03月17日。
6.	DisplaySearch,「液晶電視出貨金額將於2009年首次出現下滑」, 2008年12月18日。
7.	DisplaySearch,「DisplaySearch 2009年第一季關於液晶電視供應鏈研究」, 2009年7月。
8.	DisplaySearch,「2009年Q2全球電視出貨及預測報告」, 2009年6月18日。
9.	DisplaySearch,「2008-2016全球前五大名面顯示器面板產值預估」, 2009年7月。
10.	DisplaySearch,「大尺寸液晶面板廠商生產策略報告」, 2009年6月。
11.	Global Sources 電子工程專輯,「提升競爭力 台灣LCD業者須改變經營思維」, 2009年4月16日。
12.	iSuppil,「2007 - 2012年所進行外包液晶電視預策報告」, 2008年8月。
13.	iSuppli,Riddhi Patel,「不景氣衝擊 iSuppli下修液晶電視出貨量預測」, 2008年12月。
14.	MIC 2009 全球資通訊產業發展趨勢系列研討會新聞搞,「台灣2009年液晶電視產業成長率仍將高達50% 業者宜提早全球布局以因應各國關稅政策」。
15.	WitsView,「08年液晶面板出貨成長9% 監視器應用微衰退」, 2009年1月。
16.	WitsView,「終端需求疲軟 全球液晶監視器出貨持續下滑」, 2008年11月。
17.	工研院光電所IT IS計畫、顯示器產業年鑑(2002),2002年
18.	元大證券研究中心,「緯創2008年第四季展望報告」更新報告, 2008年8月28日。
19.	江柏風,「2007年全球前三大之台灣產業/產品-OLED面板」,工研院IEK電子分項,2008年12月5號。
20.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國際情勢雙週報第1647期,第6頁,2008年1月24日。
21.	何孟穎、鍾孟翰,「平面顯示器市場與產業技術發展年鑑」,財團法人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2008年5月。
22.	李佳恬,「家電下鄉政策對兩岸LCD TV產業的影響」,工研院IEK,2009年4月22日。
23.	拓墣產業研究所,「新技術快速發展注入面板產業新活水」, 2008年12月
24.	拓墣產業研究所,「擁抱消費性電子新紀元」, 2007年5月。
25.	拓墣產業研究所作、崔晶研究,「中國平板電視產業鏈發展研究」, 2007年5月。
26.	林筱茹,「從友達歐洲模組廠定案 探討LCM產業位移之變化」,資策會MIC,2008年6月。
27.	林筱茹、謝佩芬,「台灣液晶面板產業現況分析」,資策會MIC,2008年6月。
28.	邱婉真、王勝宏,「2007全球及台灣液晶電視產業發展與未來展望」 ,資策會MIC,2007年12月。
29.	徐作聖、蘇竣、陳筱琪,「高科技產業管理-兩岸產業競合策略」, 2005年5月。
30.	高天慶,「Sharp液晶電視生產策略」,資策會MIC,2006年10月。
31.	高幸玉,「2007全球液晶監視器稱產規模分析」,資策會MIC,2008年11月20日
32.	高幸玉,「歐盟對液晶監視器課徵關稅爭議現況分析」,資策會MIC,2009年3月。
33.	高幸玉,「全球液晶監視器生產規模分析」,資策會MIC,2008年11月
34.	高幸玉,「西歐液晶監視器市場分析」,資策會MIC,2009年11月。
35.	許郡毓,「TPV在中國大陸監視器品牌發展策略」,資策會MIC,2006年3月。
36.	陳美雀,「一十五規劃 中國的平面顯示器產業發展政策剖析」,資策會MIC,2007年4月。
37.	陳美雀,「中國大陸推動數位電視國產化一條龍」,工研院IEK新興區域,2007年12月。
38.	陳茂成,「決戰2012 考驗AM-OLED大型化技術之發展」,工研院IEK電子分項,2009年5月26日。
39.	陳賜賢,「中國大陸平面顯示器產業發展現況」,資策會MIC,2007年7月。
40.	楊淑惠、周克奇主編,「財訊Focus系列:台灣面板產業新版圖」,財訊出版社,2007年7月。
41.	楊璧慧,國際商情雙週刊第262期, 2009年3月11日。
42.	賴彥中,「Display Taiwan 2009 - 前瞻技術打開顯示器新視野」,工研院IEK,2009年6月15日。
43.	劉美君,「2008年全球前三大之台灣產業/產品-大型TFT LCD面板」,工研院IEK電子分項,2009年5月。
44.	詹馥駿,「液晶電視系統組裝SI廠產業合作概況分析」,資策會MIC,2009年4月16日。
45.	詹馥駿,「液晶電視系統組裝SI廠產業合作模式分析」,資策會MIC,2009年4月10日。
46.	鐘俊元,「論韓美自由貿易區協定簽訂對台灣顯示器產業之影響」,工研院IEK電子分項,2007年4月。
47.	盧素涵,「設備國產化對LCD設備關鍵零組件之影響初探(中)」,工研院金屬中心,2006年4月。

相關碩、博士論文
1.	牟萍 撰【台商「台灣接單、大陸出貨」營運模式對經營績效之影響】,,私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	吳乾萌 撰,「台商赴大陸投資租稅規劃及租稅負擔之研究-以上市(櫃)公司為對象」,靜宜大學會計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6月。
3.	吳培福 撰,「中國發展策略性產業之外資政策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4.	李維中 撰,「台灣TFT-LCD產業未來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5.	李秋慧 撰,「台灣廠商國際化下之品牌策略—產業條件與自創品牌之個案」,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6.	林敬惟 撰,「台商電子業在蘇州地區的群聚現象」,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經濟貿易組)碩士論文,2006年1月。
7.	林銘松 撰,「台灣自創品牌廠商國際行銷通路選擇之研究—以資訊電子業」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年。
8.	胡若堯 撰,「自創品牌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9.	夏逸葦 撰,「台商投資與兩岸資訊科技產業之互動 」,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10.	翁煌杰 撰,「台商對外投資的策略與其經濟績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1.	康明淵 撰,「台商大陸經營策略研究-以電子零組件業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6月。
12.	張秀屏 撰,「自創品牌策略、核心資源類型對品牌權益績效關係之研究—國際化企業策略聯盟之實證」,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13.	張維巖 撰,「我國大型液晶顯示器廠商之競爭策略」,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14.	陳柏榮 撰,「台灣製造業赴大陸直接投資之決定因素」,國立台北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15.	陳振祥 撰,「ODM 策略之理論架構與實證」,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16.	黃家盈 撰,「台灣投資中國大陸對國內總體經貿影響之分析」,私立實踐大學貿易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7.	黃揚期 撰,「品牌與代工的經營策略研究-以台灣筆記型電腦為案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6月。
18.	黃蕙娟 撰,「台灣企業國際上自創品牌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0年。
19.	葉國元 撰,「平面顯示器產業供應鏈垂直整合策略探討-以冠捷科技集團為個案研究」,輔仁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論文,2008年6月。
20.	趙郁文 撰,「產業環境因素與企業競爭策略之關係研究-以我國個人電腦與電視機產業為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6月。
21.	劉皆德 撰,「地主國特性、事業策略對品牌化策略和國際行銷績效之影響」,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22.	蔣漢旗 撰,「台、韓TFT-LCD製造發展策略比較分析之研究」,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3.	蔡靜怡 撰,「我國國際自創品牌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24.	錢怡婷 撰,「全球在地化:珠三角台商投資策略與佈局」,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經濟貿易組)碩士論文,2006年6月。

報章雜誌資訊
1.	NOWnew今日新聞,「美國類比電視轉數位 歐巴馬要求延後轉換日程」,朱錦華 綜合報導, 2009年1月9號。
2.	工商時報,「上一季恐由盈轉虧 冠捷:監視器五千萬台目標有難度」,  袁顥庭 台北報導 ,2009年2月18日。
3.	工商時報,「冠捷收購飛利浦監視器業務」,袁顥庭,2008年12月31日。
4.	工商時報,「群創擠下冠捷 通吃三星訂單」,陳泳丞,2009年2月17日。
5.	工商時報,「轉機!佳世達上季本業轉盈」陳泳丞 台北報導,2009年3月18日。
6.	工商時報,「雙施高峰論壇 做品牌-創新、通路缺一不可」,黃智銘 台北報導,2007年12月13日。
7.	工商時報/科技要聞/A13版,「冠捷液晶電視 今年出貨估900萬台」,袁顥庭, 2009年4月2日。
8.	中央社,「瑞軒:樂軒電子可望因代工品牌進入大陸內銷市場」,潘智義 台北報導, 2009年5月27日。
9.	中時電子報,「上廣電瀕破產 中國面板夢受挫」,李純君、袁顥庭 台北報導, 2009年4月1號。
10.	中時電子報,「冠捷液晶電視 今年出貨估900萬台」,袁顥庭, 2009年4月2日。
11.	中國時報,「緯創以92億元買下光寶數位顯示器部門」,巫彩蓮, 2008年4月29日。
12.	天下文化,「再造宏碁:開創、成長與挑戰」,施振榮 著、林文玲 採訪整理
13.	天下雜誌397期,「瑞軒科技與VIZIO攜手 - 攻佔北美 營收獲利三級跳」,賴建宇,2008年5月21日。
14.	商業周刊第1091期,【令鴻海跳腳的中國代工集團 - 全球電池王比亞迪,四年躋身手機代工大廠】,韓斌、林宏達, 2008年 10月。
15.	商業周刊第918 期,【借鏡愛爾蘭 台灣政府應向外看】,曾如瑩與江佩蓉, 2005年6月。
16.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路版(簡體),「華人企業家助美國本土電視機再崛起」, 2008年4月21日。
17.	新浪科技,【歐盟公佈年度競爭報告,拋出中國科技威脅論】, 2004年11月29 日。
18.	經濟日報,「Sony夏普 合資拚面板」,莊雅婷編譯 綜合外電, 2008年3月26日。
19.	經濟日報,「大同持股16%》唯冠 在港股價十年新低」,邱詩文 綜合報導, 2009年4月1號。
20.	經濟日報,「佳世達法說會內容摘要評析」陳雅蘭,2008年10月24日。
21.	鉅亨網,「瑞軒、LGD合資15億元成立蘇州樂軒 生產LCD模組、LCD TV」,蔡佳容 台北報導, 2008年9月1日。
22.	遠見雜誌,157期,「競爭與合作的新思維」,朱博湧,1999年。
23.	遠見雜誌,162期,「外包與專業製造商雙贏的策略」,湯明哲、李吉仁,1999年。
24.	數位時代、經理人月刊,「瑞軒科技台灣品牌不輸日韓,揚名北美」,羅之盈採訪 撰文, 2008年6月。
25.	數位時代,「面板急凍 台灣大廠轉攻大陸圓品牌夢」,童儀展,2009年1月。
26.	聯合晚報,「品牌致勝秘訣 對的時機、對的市場」,嚴珮華 台北報導, 2007年10月15日。
27.	蘋果日報大陸中心、財經中心綜合報導,「光寶石碣廠失火 惠普戴爾抽單-重創15條監視器生產線 群創 冠捷受惠」, 2008年2月5日。

國外文獻
1.	「LCD Monitor and LCD TV Market Outlook」,DisplaySearch,2008.8.
2.	Aaker, D. A., & Keller, K. L. 1990. Consumer evaluations of brand extensions.Journal of Marketing, 54: 27-41.
3.	Booz, Allen & Hamilton, New Product Management for the 1980s, NY: Booz,Allen & Hamilton, Inc., 1982.
4.	Buckley, Peter J. & Casson, Mark,, 1976, The Futur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Selected Papers, London: Macmillan.
5.	DisplaySearch,Quarterly Global TV Shipment and Forecast Report,2009.5.
6.	DisplaySearch,The NPD group , monthly retail price track、LCD Monitor and LCD TV Market Outlook,2008.8.
7.	Hymer, S.,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 MIT Press, 1960, (pub in1976).
8.	Hymer, Stephen H.,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c1976.
9.	Johnson, C. 1982. 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 :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Policy, 1925-1975. Stanford,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0.	Kindleberger, Charles P., American Business Abroad: Six Lectures on Direct Investment,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9.
11.	Knickerbocker, E. T., 1973, Oligopolistic Rea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2.	Kotler, P., & Fox, K.F.A. 1994,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 institu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3.	Mundell, R. A.,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47 (1957), pp. 321-37.
14.	Onkvisit, S., & Shaw, J. J. (1991).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of branding: Strategic consideration and decisio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6(3), 22-34.
15.	Poniachek, H.A.,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Lexington, Mass./Toronto: DC Heath and Company,1986.
16.	Porter, M. E. 1990.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 Free Press.
17.	Quinn, J. B. and F. G. Hilmer (1994),“Strategic Outsourcing."Williamson, O.E. (1975),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N.Y.: The Free Press.
18.	Rugman, Alan M.,, 1987, Inside the Multinationals, Croon Helm, London.
19.	Schreiber, E. S.(2002), “Brand strategy frameworks for diversified companies and partnerships,"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Vol. 10, No. 2.
20.	Vernon, Raymo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31(1966 May).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延後至2012-12-01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延後至2012-12-01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