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7201516154200
DOI 10.6846/TKU.2015.00579
論文名稱(中文) 以權力觀點解析台灣社會中的性論述:以多元成家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Analyzing the sexual discourses in Taiwan from systems of Forming Families base upon the viewpoint of power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3
學期 2
出版年 104
研究生(中文) 董育君
研究生(英文) Yu-Chun Tung
學號 60105025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5-06-23
論文頁數 9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紀慧君
委員 - 賴玉釵
委員 - 楊明昱
關鍵字(中) 權力
論述

同志婚姻
關鍵字(英) power
discourse
sexuality
systems of Forming Famili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 Foucault(1978)《性意識史》的權力觀點為基礎,試圖關懷當代社 會對於同性婚姻的現象,當中意義的生產不僅僅與婚姻的制度與家庭倫理相關,其背後隱含了當代社會文化中對性的權力構作與監視,在各種制度與領域中經由人的實踐構連起來,同時作用於人成為人自身的限制,也就是一個性的主體的生產。  
    
  本研究欲探究的重點有:一是在同志婚姻所引發的討論下,對於家庭及婚姻的想像與當中的權力關係、二為同志婚姻背後的權力與論述運作,三則探討同志婚姻中包含的權力與論述又是如何相互鬥爭,並且以「伴侶盟」、「護家盟」做為研究的對象,探討此事件背後所隱含的權力與論述的運作。  
   
  我們發現同志婚姻合法與否並非單純指涉婚姻關係的規範與樣貌,更構連到社會大眾對家庭觀念的重視、對血緣傳承的期待及牽引到正常與不正常的性等,並且婚姻與家庭傳承的構連乃是一種權力的運作經由對性的監視共構而成,然而當這份對性的監視在同志婚姻合法化的論述交鋒中,則形成了權力鬥爭的關係,也因此使得同志婚姻成為權力論述的爭逐之地。  
 
  藉由今日的同志婚姻我們看到,是其背後權力的運作與鬥爭對性的監視,也呈現出社會文化之於同志的建構,並且正反雙方在這樣的過程中作為各種論述的使用者、權力的展演者,又同時被這些權力關係所框限住自身的認同與行動,演繹出正反雙方在其中如何展演權力的運作、連結與爭霸而成為一個主體的過程。
英文摘要
In this research, we propose to analyze the systems of Forming Families. This research applies the concept of power in the Michael Foucault’s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to analyze the hidden sexual consciousness and logic in the same-sex marriag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how the subject in same-sex marriage is constituted by the interaction and struggle of power and discourses.  

For Foucault, power is a principle over the production of discourses. There are three main themes in this research. First, this thesis is focused on analysis of the imaginations to family and marriage. Second, The power and discourses behind the same-sex marriage is concerned. Last, the process of power struggle has to be emerged.   

The subject is an effect of disciplinary power and discourses. There are discourses of family, marriage, built up the meaning in same-sex marriage. Therefore, this thesis discloses the sexuality consciousness has been changed in the process of power struggle of present ag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 同志理論研究	5
壹、同志與同性戀成因	5
貳、國內外同志理論文獻整理	9
第二節 異性戀霸權下的同志處境	13
壹、異性戀霸權意涵	13
貳、異性戀霸權的展現	14
 第三節 Foucault的權力運作	23
壹、對傳統權力觀的批判	23
貳、分析權力的模式	38
第三章 研究策略
第一節 研究對象	48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2
第四章 研究分析
第一節 從多元成家看當代家庭、婚姻觀	55
壹、	家庭概念的意義建構	56
貳、婚姻概念的意義建構	64
第二節 從同性/異性婚姻看當代社會對於性的想像	70
壹、不自然的「性」	70
貳、規範下的「性」	75
第三節 小結	77
第五章 結論	80
參考文獻         8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王維剛(2002)。《性別突破:釋放非常男女》。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史國良(2001)。〈性意識、文化、與政治經濟學〉,收錄於何春蕤主編《同志研究》,頁51─87,臺北:巨流。
江淑琳譯(2001)。《汙名與性取向》。臺北:韋伯 (原書: Gergoru M. Herek[1990].   
  Stigma and Sexual Orientation)。
成令方(2004)。〈都是異性戀父權惹的禍!〉,《性別平等教育季刊》,27,131─139。
成令方等譯(2008)。《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臺北:群學 (原書:Allen G. 
  Johnson[1997].The Gender Knot:Unraveling Our Patriarchal Legacy)。
宋文偉、張慧芝譯(2003)。《性政治》。臺北:桂冠出版社 (原書:Kate 
  Millett[1970].Sexual Politics)。
金宜蓁、涂懿美(1998)。〈天生男女-性別的社會養成〉。收錄於何春蕤主編,《性 
  /別校園-新世代的性別教育》,頁77─83,臺北:元尊文化。
朱敏章譯(2004)。《利維坦》。臺北:臺灣商務。(原書:Thomas Hobbes [1651]. 
  Leviathan )。
佘碧平譯(2000)。《性經驗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原書:Foucault, M.[1978].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
吳怡慧(2011)。《陽剛少女國中校園性別操演的敘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所博士論文。
李猛(2005) 〈傅柯與權力分析的新嘗試〉,收錄於黃瑞棋主編,《再見傅柯》,
  頁117─164,臺北:松慧文化。
李銀河(2001),《傅柯與性:解讀傅柯《性史》》。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李銀河(2009)。《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臺北:牛津大學出版社。
杜小真編選(1998)《福柯集》。上海:遠東。
尚衡譯(1990)。《性意識史-第一卷:導讀》。臺北:桂冠圖書股份(原書:Foucault, 
  M.[1978].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
林秀麗、黃麗珍譯(2008)。《性的扮演:陰/陽特質的實踐》。臺北:韋伯文化
  (原書:Harding,J. [1998]. Sex Acts: Practices of Femininity and Masculinity)。
林松齡(2000)。《臺灣社會的婚姻與家庭―社會學的實證研究》。臺北:五南。
柯朝欽(2002)《傅柯論「戰爭狀態」的權力分析》。刊於2002年12月15日東海大學社會科學院主辦 文化研究學會2002年會論文。
洪菁霞(2013)。《年輕女同志穿著束胸經驗之探討》。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忠義譯(2002)。《性與理性(上)》。臺北:桂冠 (原書:Richard A. Posner[1992]. Sex and Reason)
紀慧君(2003)。《建構新聞事實:定位與權力》。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小虹(1996),《慾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學》。臺北:聯合文學。
張建成(2002)。《批判的教育社會學研究》。臺北:學富文化。
張盈方方土(1998)《從女性主義立場論觀點談家庭暴力的輔導》。收錄於《諮商與輔導》,151,頁13─18,臺北。
張盈方方土根秀欽(2012)。〈原住民娘娘腔男同志其陽剛氣質的規訓與抵抗〉。收錄於張盈方方土、吳嘉麗、臺灣女性學學會主編,《陽剛氣質:國外論述與台灣
  經驗》,高雄:巨流。
張娟芬(1998)。〈看不見的同志-檢視民法的同性戀歧視〉,收錄於《第三屆全
  國婦女國是會議論文集》。
張娟芬譯(1997)。《同女出走》。台北:女書(原書:Calhoun, C. [1995].)。
張銘峰(2001)。《彩虹國度之情慾研究─以中年男同志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畢恆達(2004)。《空間就是性別(五版)》。臺北:心靈工坊文化。
莫藜藜、王行(1996)。〈已婚男性的家庭價值觀及其對家庭的需求之探究〉。收錄於《東吳社會工作學報》,頁57─114。
郭銘禮(1998)。《性;法律與經濟分析-從Posner的性經濟理論檢討台灣之性管制問題》。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豐慶(2010)。〈何不迎向陽光?-以同志現身經驗探討青少年同志性取向認同〉。   收錄於《諮商與輔導》,295,頁29─34。
陳坤森等譯(2004)。《政治意識型態與近代思潮》。台北:韋伯文化。(原書:Leon P. Baradat [2000].)
陳培驊(2006)。《見與不見-同志現身經驗的研究》。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甯應斌(2003)。〈跨性別美學初探──晚期現代性與漂浮的性感〉。收錄於何春蕊主編,《跨性別》,頁283─311,桃園: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黃玲蘭(2005)。〈從同性戀認同歷程談女同志的現身壓力與因應策略〉。收錄於《元培學報》,12,頁33─51。
黃婉玲(2001)。《上班族女同志「現身」經驗與策略》。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敬華(2007)。《男顏之癮:台灣時尚美型男的跨文化消費與跨性別認同》。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碩士論文。
黃煜文(1999)。〈試析傅柯的系譜學作品─《監視與懲罰》與《性意識史》〉。收錄於《歷史:理論與文化》。
黃道明(2000)。〈召喚同性戀主體──渾名、污名與台灣男同性戀文化的表意〉。收錄於《性/別政治與主體形構》,頁111─130,台北:麥田。
黃囇莉(2007)。〈性別歧視的多面性〉。收錄於黃淑玲、游美惠編,《性別向度與 
  台灣社會》,頁3─24,臺北:巨流。
葉啟政(1943)。《制度化的社會邏輯》。台北:東大。
劉北成、楊遠嬰譯(1992)。《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台北:桂冠。(原書:Michel F. [1977].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劉安真(2001)。《「女同志」性認同形成歷程與污名處理之分析研究》。彰化師範 
  大學輔導與諮商系所博士論文。
蔡宜君(2007)。《踏入彩虹國度:男同志身份認同歷程之探究》。東海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采秀譯(1998)。《傅柯》。臺北:巨流圖書公司。(原書:Barry Smart[1984].Michel 
  Foucault)。
蕭燕婷(2003)。《同志青少年人際互動的主觀知覺與因應》。臺北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
錢俊譯(1992)。《傅柯─超越結構主義與詮釋學》。台北:桂冠。(原書:Foucault, M. [1982]. Michel Foucault, beyond structuralism and hermeneutics)
錢翰譯(1999)。《必須保衛社會:法蘭西學院演講系列》。上海:人民。(原書: Foucault, M.Society Must Be Defended: Lectures at the College of France.)
謝佩娟(1999)。《台北新公園同志運動-情慾主體的社會實踐》。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國城(2004)。《已婚男同志認同歷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
  碩士論文。
鍾蔚文、臧國仁(2001)。《從文本到言説:生存的困境》。收錄於「二十一世紀
  傳播學門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台北木柵:政大傳播學院。
魏淑美譯(1993)。〈異性戀思維(法統)〉。收錄於《島嶼邊緣》,9,頁48─54。         
  (原書:Monique Wittig。The Straight Mind)。
竇金城(2014)。〈同性戀學生之輔導策略〉。收錄於《諮商與輔導》,340,頁19─23。
蘇峰山(2003)。〈傅柯對於權力之分析〉。收錄於黃瑞祺主編,《歐洲社會理論》,頁99─164。
釋俊明(2006)。《男同志認同歷程之探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
Butler, J.(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New 
  York: Routledge.
Calhoun, Craig, J., Donald, Light, Jr., & Suzanne, Keller.(1994) Sociology. New 
York: Mcgraw─Hill.
Foucault, M.(1972). Power/ Knowledge edited by Colin Gordon.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Foucault, Michel(1977)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New York:  
  Vintage Books.
Foucault, Michel(1980a)Power/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 and other Writings 
  1972─1977. New York: Harvester Press.
Foucault, Michel(1980b)The history of sexuality,vol.1. New York: Random House.
Foucault, Michel(1982)The subject and power. In Dreyfus and Rabinow.(eds.)Michel 
Foucault: Beyond Structuralism and Hermeneutic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Foucault, Michel(1988)Technologies of the self. In L. H. Martin, H. Gutman, & P. H. 
  Hutton (Eds.) Technologies of the self : A seminar with Michel Foucault .    
  London:Tavistock Publications.
Gadpaille, W. J.(1989)Homosexuality. In H.I.Kaplan and B.J.Sadoc(Eds.), 
  Comprehensive Textbook of Psychiatry. Vol. V. Williams & Wilkins.
Judith Butler.(1990)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New 
York:Routledge.
Milett, Kate.(1978)Sexual Politics.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Meyer, I. H.(1995)Minority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in gay men. Journal of Health 
pand Social Behavior, 36, 38─56.
Sykes, H.(2006)Queering theories of sexuality in sport studies. In Caudwell, J.  
  (ed), Sport, Sexualities and Queer/Theory (pp.13─32). New York : Routledge.
Weedon, C. (1987) Discourse, power, and resistance. In C. Weedon (Eds.), Feminist 
  Practice and Poststructuralist Theory. Cambridge, UK: Blackwell.
Weinberg, S.(1972)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pp. 131─135. New York: Wiley

《附錄》
台灣守護家庭官方網站,https:// taiwanfamily.com
台灣守護家庭官方網站《同性婚姻對孩童的影響》,  
  http://taiwanfamily.com/related─posts/artice03
台灣守護家庭官方網站《同性婚姻及同志收養議題公聽會》,
  https://musou.tw/focuses/855
台灣守護家庭官方網站《守護健康家庭 打造幸福台灣》, 
http://taiwanfamily.com/wp─content/uploads/2013/09/%E6%96%B0%E8%81%9E─%E5%AE%88%E8%AD%B7%E5%81%A5%E5%BA%B7%E5%AE%B6%E5%BA%AD─%E6%89%93%E9%80%A0%E5%B9%B8%E7%A6%8F%E5%8F%B0%E7%81%A3.doc
台灣守護家庭官方網站《性別議題正夯的年代,有人關心過兒童的意見嗎?》,
  http://taiwanfamily.com/97334
台灣守護家庭官方網站轉引自台灣醒報綜合報導2014/12/22《反對同性婚姻 法
  務部提四大理由》,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41222─D07f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官方網站,https://tapcpr.wordpress.com/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官方網站《同性婚姻制度》,
https://tapcpr.wordpress.com/%E4%BC%B4%E4%BE%B6%E7%9B%9F%E8%8D%89%E6%A1%88/%E8%8D%89%E6%A1%88%E7%B0%A1%E4%BB%8B/%E5%90%8C%E6%80%A7%E5%A9%9A%E5%A7%BB%E5%88%B6%E5%BA%A6/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官方網站《婚姻平權問答》,
https://tapcpr.wordpress.com/category/%E7%AD%94%E5%AE%A2%E5%95%8F/%E5%90%8C%E5%BF%97%E5%A9%9A%E5%A7%BB%E6%8E%A8%E7%90%86%E5%B0%88%E5%8D%80/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官方網站《同性婚姻及同志收養議題公聽會》, 
  https://musou.tw/focuses/85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