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7200922324300
DOI 10.6846/TKU.2009.01353
論文名稱(中文) 大學生的學業挫折容忍力與思考風格之關係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chool Frustration Tolerance and Thinking Styl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徐泰國
研究生(英文) Tai-Kuo Hsu
學號 69313033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25
論文頁數 13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柯志恩
委員 - 李麗君
委員 - 張景媛
關鍵字(中) 學業挫折容忍力
思考風格
學業成就
關鍵字(英) School frustration tolerance
Thinking style
Academic achievemen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希望藉由瞭解高挫折容忍力大學生其思考風格傾向,探究思考風格傾向與學業挫折容忍力高低的關係,並與其學業現況比較,提供大專院校教學以及輔導單位適當建議,希望對於現階段大學生挫折容忍力的提升與改進之道有所助益。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以21所大學共1174名大學生為研究樣本,研究工具包括「大學生學業挫折容忍力量表」與「思考風格量表」,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有:(一)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學業挫折容忍力上有顯著差異,男性大學生在「挫折後情感反應」高於女性大學生;女性大學生在「挫折後行動取向」大於男性大學生。(二)公立大學的大學生在「整體學業挫折容忍力」、「困難偏好取向」與「挫折後行動取向」高於就讀私立大學的學生。(三)不同背景變項大學生在思考風格各層面達顯著差異。(四)不同學業成就大學生在學業挫折容忍力呈現差異,且學業成就較佳者的學業挫折容忍力高於學業成就較差者。(五)不同學業挫折容忍力大學生在思考風格各層面間呈現差異,除了層次類別的「整體型」、傾向類別的「保守型」之外,其它各層面均為高學業挫折容忍力大學生大於低學業挫折容忍力大學生,由此瞭解低學業挫折容忍力的大學生偏好看待事情的整體狀況,不善於處理細節,並以固定的模式來處理事情。(六)不同學業成就大學生在思考風格呈現部分差異,分別是形式類別的「專一型」、「階層分明型」為學業成就較佳者較高,以及層次類別的「整體型」為學業成就較差者較高,研究發現,大學生若能以專注的態度,訂定每件事情的順序,漸進完成所有目標,則對其學業成就將有正向的幫助。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thinking style and school frustration tolerance and compare the current statu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hink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a high school frustration tolerance in order to offer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counseling units and some help for advancing colleges’ school frustration tolerance nowadays. This study us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subjects were 1174 college students in 21 colleges; the research instruments included “Instrument of School Frustration Tolerance of College Student” and “Thinking Style Instrument,” and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were used to conducted analysis. 

Findings of this study: (1)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 had a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level of school frustration tolerance; the level of “emotional reaction after frustration” of male college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ones; the level of “action orientation after frustrati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ones. (2) The levels of “overall school frustration tolerance,” “preference for difficulty,” and “action orientation after frustr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private schools. (3)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all aspects of thinking style. (4) Levels of school frustration toler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ose with a better academic performance had a higher level of school frustration tolerance than that with a worse academic performance. (5) All aspects of think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school frustration toleranc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except “global” in the category of “level” and “conservative” in the category of “leaning;” all other asp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a higher level of school frustration toleran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nes with a lower level of school frustration tolerance. From this, it was known that college students with a lower level of school frustration tolerance preferred seeing the whole picture of things to handling details, and they tended to handle things by fixed patterns. (6)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inking style; those with a higher level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had a higher level in “monarchic” and “hierarchic” in the category of “form;” those with a lower level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had higher level of “holistic” in the category of “level.” It was found out in this study that if they could set up the order of things and achieve all goals step by step via concentration, then these will have a positive help on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學業挫折容忍力	8
   第二節	思考風格	18
   第三節	學業挫折容忍力與思考風格的關係探究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5
   第四節	實施步驟	52
   第五節	資料處理	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4
   第一節	大學生背景變項與學業挫折容忍力之現況分析	54
   第二節	大學生背景變項與思考風格之現況分析	66
   第三節   大學生學業挫折容忍力與學業成就的差異分析	78
   第四節   大學生學業挫折容忍力高低與思考風格差異分析	79
   第五節   大學生思考風格與學業成就之差異分析	8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4
	第一節	結論	84
   第二節	建議	91
參考文獻	96
附錄	106
	附錄一 國內挫折容忍力相關研究	106
	附錄二 國內思考風格相關研究	113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26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30
	附錄五 量表使用同意書 	134



表次
表3-2-1受測樣本之背景資料摘要表   34
表3-3-1「大學生學業挫折容忍力量表」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38
表3-3-2「大學生學業挫折容忍力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40
表3-3-3「大學生學業挫折容忍力量表」信度分析結果摘要表  41
表3-3-4「思考風格量表」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44
表3-3-5「思考風格量表-功能」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46
表3-3-6「思考風格量表-形式」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47
表3-3-7「思考風格量表-層次」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48
表3-3-8「思考風格量表-範圍」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49
表3-3-9「思考風格量表-傾向」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49
表3-3-10「思考風格量表」信度分析結果摘要表  50
表4-1-1「學業挫折容忍力量表」現況摘要表  55
表4-1-2不同性別大學生學業挫折容忍力差異比較摘要表  56
表4-1-3公、私大學生學業挫折容忍力差異比較摘要  57
表4-1-4不同學校型態大學生學業挫折容忍力差異比較摘要表  58
表4-1-5不同年級大學生學業挫折容忍力差異比較摘要表  61
表4-1-6就讀不同學院大學生學業挫折容忍力差異比較摘要表  63
表4-2-1大學生思考風格現況摘要表  66
表4-2-2不同性別大學生思考風格之差異比較摘要表  69
表4-2-3公、私大學生思考風格之差異比較摘要表  71
表4-2-4就讀不同學校型態大學生思考風格之差異比較摘要表  73
表4-2-5不同年級大學生思考風格之差異比較摘要表  75
表4-2-6就讀不同學院大學生思考風格之差異比較摘要表(簡表)  77
表4-3-1大學生學業挫折容忍力各層面與學業成就差異比較摘要表  78
表4-4-1高低大學生學業挫折容忍力與思考風格各類別之差異比較摘要表  80
表4-5-1思考風格各層面與學業成就差異比較摘要表  82

圖次
圖3-1-1 研究架構圖  32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方瑋(2007)。國軍尉級軍官「工作壓力」、「情感特質」、「思考風格」暨「創造力」關聯性研究。國防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怡靜(2001)。自我肯定對國小低學業失敗容忍力學童影響效果的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琳雅(2006)。四技大學生生活壓力、自我效能與因應策略之探討。中國醫藥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春展、潘婉瑜(2006)。大學生的生活壓力與其因應策略。嘉南學報,32,469-483。 
王鍾和(2001)。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因應挫折情境。學生輔導,76,82-87。
田欣佳(2006)。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自我效能及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市國中為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田運虹(2001)。國小學童家庭社經地位、挫折容忍力與違規行為之關係。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古宗芸(2007)。台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與學業成就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台灣高等教育研究(2008)。技職生和一般生的自我評估差異。台灣高等教育研究電子報,17,1-14。
何怡慧(2003)。大學生思考風格量表修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朱敬先(2000)。健康心理學。台北:五南。
朱倩儀(2004)。成人學習者思考風格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江瓊美(2006)。高雄縣市國中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挫折容忍力之研究。高學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海洲、邊和平(1995)。挫折教育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李金治(2003)。台灣師範大學四年級學生生活壓力、因應方式、社會支持與其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咏吟、邱上真、柯華葳、杜正治、林本喬、陳慶福等(1993)。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台北:心理。
李佩芬(2003)。台灣地區大學院校舞蹈系學生思考風格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藝術大學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欣岳(2006年,4月)。2006年台灣1000大企業人才策略與最愛大學生調查。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2006年新鮮人求職指南。
李宛蓉(2007)。工作環境對技術創造力影響之研究-以思考風格為中介變項。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李穎純(1999)。花蓮縣小學童思考風格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花蓮師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名詞解釋:挫折容忍力。教育研究月刊,115,155。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吳佳玲(2005)。大學生生活經驗與思考風格之相關研究。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芷儀(2005)。從學習自我效能探討學業冒險取向與學習失敗容忍力對學業成就的影響─以台北市國中生之國文及數學科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慧怡(2005)。國中學生智力內隱理論、失敗容忍力、學業求助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周玉霜(2001)。國中教師與學生思考風格及其教學互動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林正源(2007)。國中學生人格特質、思考風格與學業成就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兆君(2003)。本土少年小說改寫為情意教學案例之行動研究-以學習挫折容忍力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宜貞(1994)。國中生的教師期望、歸因型態、失敗容忍力與失敗反應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清文(2005)。失敗忍受力。教育研究月刊,129,143-144。
林淑美(1989)。目標設定、失敗容忍力、歸因型態與失敗反應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慧芳(譯)(2004)。挫折復原力。台北:天下。(Rober Brooks & Sam Goldstein, 2004)。
洪蘭(譯)(1999)。不同凡想。台北:遠流。(Robert J. Sternberg & Todd I. Lubart,1995)。
施亨達(2003)。電腦輔助教學軟體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挫折容忍力之研究-以《西遊記》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施建彬 (2006)。夢想起飛:全方位大學生活規劃手冊。台北:心理。
紀杏姿(2004)。建設性思考之班級輔導課程增進國小學童挫折容忍力之研究。國立花蓮師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莊文玲(2005)。國一學生挫折容忍力提升之實驗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莊婉鈴(2004)。思考風格對大學生進行專題導向學習之態度與學習成就的影響。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莊鳳茹(2004)。國小教師的思考風格、實用智能及其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莊聖權(2004)。不同思考風格學童於行動專題學習中表現差異之研究。台南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柏齡(2000)。國中生生活壓力、失敗容忍力與憂鬱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正昌、程炳林(1998)。SPSS、SAS、BMDP統計軟體在多變量統計上的應用(第二版)。台北:五南。
陳怡潔(2006)。國小資優生思考風格與學習風格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創思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延旻 (2002)。專題製作課程對大學生創造力之影響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炳煌(2002)。學習單、思考風格及自我概念與國小高年級學童科技創造力之關係。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雅文(2000)。國小教師與學生思考風格其教學互動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皎眉(1986)。少年十五,二十時。台北:桂冠。
陳燕萍(2001)。台北市高工學生學業失敗容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北科 
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玉成(1998):思考技巧與教學。台北:心理。
張玉玲(2000)。尋找挑戰難題、打死不退的學生:國中學生解釋風格、自尊、學業失敗容忍力與挑戰學業難題行為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春興(1992)。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楊國樞(2001)。心理學。台北:三民。
張春興(200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毓芹(2008年,6月16日)。青少年課業壓力大,校園自殺防治仍要加強。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文教新聞。2008年6月16日,取自http://web.ner.gov.tw/culturenews/culture/culture-detail.asp?id=90946
張振成(1999)。如何培養學生的挫折容忍力。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2),40-44。 
張淑宇(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氣質、親子互動與挫折容忍力之模式探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淑玲(2005)。高中學生思考風格、教室目標結構、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雍琳(2000)。台灣師大新生適應問題及因應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馮江平(1991)。挫折心理學。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
馮克芸、陳世欽(譯)(2003)。培養小孩的挫折忍受力—如何教出高AQ的小孩。台北:天下。(Rober Brooks & Sam Goldstein, 2002)
馮珮甄(2006)。桃、竹、苗地區國小原住民學生失敗忍受力與生活壓力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炯瑩(2003)。不同思考風格對國小學童在e-learing社會科學習成效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部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拓榮(1997)。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逸晴(2004)。國小學童思考風格量表之編製及其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思騰(2007)。現實治療課程對高中籃球代表隊學生挫折忍受力之輔導效果。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堅厚(1992)。青年的心理健康。台北:心理。 

翁秋玲(2000)。高中教師與學生思考風格及及教學互動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康嘉玲(2006)。人事智能取向情意教學方案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挫折容忍力之影響。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徐明榮(2005)。國小教師思考風格、教學風格與學生思考風格之關係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徐慎怡(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挫折容忍力與其內外控信念和A型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彭文松(2004)。認知風格、學習風格與思考風格之區辨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偉宏(2007)。餐飲從業人員挫折忍受度、親和力與服務年資對工作滿意之影響。輔仁大學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劉美秀(2003)。花蓮縣阿美族學童思考風格與自尊、學業成就之相關性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廖佑宏(2003)。探討使命式學習活動中影響學生失敗反應的相關因素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廖純雅(2005)。嘉義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廖淑梅(2005)。技專校院研究生與大學生生活壓力與生活適應之比較: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鄭英耀(1999)。中學教師建設性思考與動機、學習策略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中山共同科學報,1,137-165頁。
鄭英耀、桂慶中、翁秋玲、葉明芬、陳雅文(2000)。高中學生思考風格之研究:台灣與香港的比較。社會科學季刊,2(3),97-111。
鄭英耀、翁秋玲、陳月梅、葉明芬、曾秀雯、蔡佩紋(2000)。高雄市高中職學生思考風格之分析。第二屆中等學校之教學與學習研討會。新竹:國立交通大學教育學程中心。
潘佳韻(2007)。國民中學單親家庭學生之自我概念、失敗忍受力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鍾振華(1997)。高級農工職校農科學生的歸因型態、失敗容忍力與失敗反應關係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鍾啟暘(2004)。探索教育活動對高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失敗容忍力影響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鍾銘原(2002)。思考風格對非同步學習網路中合作學習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佳蓁(2000)。國小高年級學生多元智能、思考風格與批判思考能力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毓雯(1998)。青少年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度之關係研究:建設性思考與社會支持的角色。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賴佳琪(2005)。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雙親教養態度、學業失敗容忍力、人際問題解決態度之比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蔣淑慧(2006)。不同思考風格學童的科學思考能力比較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貳.	英文部分
Abramson, L. Y., Seligman, M. E. P., & Teasdale, J. D. (1978). Learned helplessness in humans: Critique and reformulation.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87, 49-74.
Biggs, J. (2001). Enhancing learning: A matter of style or approach? In R. J. Sternberg, & L. F. Zhang (Eds.), Perspectives on thinking, learning, and cognitive style(pp. 73-102).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Cano-Garcia, F., & Hughes, E. H.(2000). Learning and thinking styles: An analysis of their interrelationship and influence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 413-430
Clifford .M.M (1984). Thoughts on a theory of constructive failure,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 108-120.
Clifford, M. M. (1988). Failure tolerance and academic risk-taking in ten to twelve-year-old student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8, 15-27.
Clifford , M . M . (1990) . Academic risk taking,development,and external constrain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 59(1) , 45-64
Coles, M. J., & Robinson, W. D.(Eds.). (1989). Teaching Thinking .Bristol:The Bristol.
Dunn, R. (1990). Rita Dunn answer questions on learning style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8, 15-19.
Kuhl, J. (1984). Volitional aspect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learned helplessness: Toward a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action control. In B. A. Maher(Ed.),Progess in Experimental Personality Research, 13,99-171. New York:Academic Press.
Kuhl, J. (1985).Volitional mediators of cognition-behavior consistency: self-regulatory processes and action versus state orientation. In J. Kuhl & J. Beckmann(Eds.), Action 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Heidelberg, New York:Springer-Verlag.
Mahon, N. E., Yarcheski, A. (2006). Correlates of low frustration tolerance in young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Reports, 99, 230.
Sternberg, R. j.(1990). Thinking styles: Keys to understanding student performance. Phi Delta Kappan, 71,366-371.
Sternberg, R. J.(1994a). Allowing for Thinking Styles. Educational Leadership,52(3),36-40.
Sternberg, R. J.(1994b).Thinking Styles:Theory and assessment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intelligence and personnality. Educational Leadership,52(3),36-40.
Sternberg, R. J.(1997).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ce and its role in lifelong learning and success.American Psycholgist, 52(10),1030-1037.
Sternberg, R. J. (2000). Patterns of giftedness: A triarchic analysis. Roeper Review,22(4), 231-236.
Sternberg, R. J.&Grigorenko ,E.L.(1993).Thinking Styles and The Gifted. Roeper Review, 16(2),122-130.
Sternberg, R. J.&Grigorenko ,E.L.(1995). Styles of Thinking in the school. European Journal of High Ability,6,201-219.
Sternberg, R. J.& Grigorenko ,E.L.(1997). Are cognitive styles still in style? American Psychologist, 52(4), 700-721.
Sternberg, R. J., & Zhang, L. F. (2005). Styles of thinking as a basis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Theory into Practice, 44(3), 245-253.
Wiebe, D. J. (1991). Hardiness and stress moderation: A test of proposed mechanism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1), 89-99.
Zhang, L. F.&Sachs,J.(1997).Assessing thinking validity study. Psycholgical Reports,81,915-928.
Zhang, L. F., & Sternberg, R. J. (2000). Are learning approach and thinking styles related? A study in two Chinese populations.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terdisciplinary & Applied, 134(5), 466- 490.
Zhang, L. F.(2000). Are thinking styles and personality types related?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3),271-283.
Zhang, L. F.(2001a). Do styles of thinking matter among Hong K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1(3), 289-301.
Zhang, L. F.(2001b). Do thinking styles contribute to academic achievement beyond abilities? The Jourmal of Psychology, 135, 621-637.
Zhang, L. F.(2002a). Thinking styles and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2(1), 17-31.
Zhang, L. F. (2002b). Thinking styles: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modes of thinking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2, 331-348.
Zhang, L. F. (2004a). Field-dependence/independence:Cognitive style or perceptual ability?validating against thinking styl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7, 1295-1311.
Zhang, L. F. (2004b). Revisiting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thinking styles for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38, 351-370.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