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7200920065700
DOI 10.6846/TKU.2009.00731
論文名稱(中文) 樂生事件發展歷程之探討:路徑依賴觀點
論文名稱(英文)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Sheng Case Process:Perspective of Path Dependenc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江慧萍
研究生(英文) Hui-Ping Chiang
學號 69664034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26
論文頁數 23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恒鈞
委員 - 顏良恭(lgyen@nccu.edu.tw)
委員 - 謝俊義(jh04e@tmue.edu.tw)
關鍵字(中) 歷史制度論
路徑依賴
斷續均衡
樂生事件
結構方程模式
關鍵字(英)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Path dependency
Punctuated equilibrium
Lo-Sheng Cas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欲從宏觀的歷史制度論途徑中之路徑依賴理論觀點,探討樂生事件的發展脈絡。樂生事件源自於1994年,整個事件發展過程中引起諸多疑慮與爭議,惟本研究將聚焦於樂生院在何種情況下被選為捷運機廠預定地、影響事件發展的因素又有哪些?以及相關利害關係人對於事件行為改變程度為何?經由文獻整理描繪出樂生事件的輪廓,以歷史制度論中「路徑依賴」觀點,探討形成樂生事件的基本要素,以及事件的發展脈絡,並了解事件發展歷程中,利害關係人行為改變的情況。進而建構本文的「樂生事件發展路徑之因果關係圖」,並闡釋樂生事件之路徑因果關係;以及檢視新莊里民對樂生事件發展路徑之影響因素的認知看法以及此些影響因素對於樂生事件行為改變程度的影響為何?對樂生事件的軌跡發展做一完整分析。
本文採量化與質化訪談來驗證理論,以了解利害關係人對樂生事件之認知看法,以釐清事件之問題所在。而據以本研究結果顯示:
(一)影響事件發展的因素為:
1.關鍵時刻之選擇;
2.制度的強化;
3.反應序列。
(二)新莊里民對事件發展路徑行為改變程度:
1.男性比女性認同反應序列;
2.教育背景為研究所以上比高中(職)、大學或專科認同反應序列;
3.年齡41~50歲比21~30歲及31~40歲之新莊里民,對樂生事件行為改
變程度較正向認同。
(三)樂生事件發展因果關係:
1.關鍵時刻與制度重製之間的關係,獲得驗證;
2.制度重製與反應序列之間的關係,未獲得驗證;
3.關鍵時刻、反應序列與樂生事件行為改變程度之間的關係,獲得驗證。
英文摘要
The research intend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Lo-Sheng case in terms of route dependency perspective of macro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This case occurred in 1994 and there are several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the case, such as factors making the Lo-Sheng become the construction location of the MR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ase, and the extents to which the stakeholders changed. Our research uses literature review to summarize the Lo-Sheng case and uses path dependency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to discuss the fundamental factors of the case thereby structuring the “Casual relationship diagram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Sheng case.” We also detect Sinjhuang resident’s opinions concerning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o-Sheng case and how these factors affect the case thereby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case. The article adopts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 to understand the opinions hold by stakeholders. Our research shows following results: 
(1)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se include critical juncture, institutional reproduction, and reactive sequence; 
(2) The extent to which Sinjhuang residents’ behavior changed:
1. Compared with females, males show more support for reactive sequence;
2. Compared with people who has other education backgrounds, one who has master or above education background show more support for reactive sequence; 
3. Residents who aged between 41-50 show more positive identification toward the case than ones aged between 31-40; 
(3) The casual relationship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se:
1.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al juncture and institutional reproduction is valid; 
2.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reproduction and reactive sequence is invalid; 
3. Relationship among critical juncture, reactive sequence,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behavior toward the case changed is vali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2

第三節	 概念名詞..............................................4

第二章 歷史制度論之探討..................................8

第一節	 傳統制度主義..........................................8

第二節	 新制度主義...........................................11

第三節	 歷史制度論...........................................13

第四節	 路徑依賴.............................................21

第五節	  歷史制度論相關研究...................................33

第三章 樂生事件發展始末.................................42

第一節	 樂生事件概述.........................................42

第二節	 樂生事件演變歷程.....................................43

第三節	 影響樂生事件之因素...................................64

第四節	 樂生療養院相關研究...................................66

第四章 研究設計.........................................77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資料蒐集...................................77

第二節	 研究假設與架構.......................................80

第三節	  研究流程.............................................83

第四節	 研究變數之操作量表...................................85

第五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89
第六節	  問卷設計實施程序.....................................95

第七節	 資料分析方法........................................102

第五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105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分析......................................105

第二節	 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14

第三節	 多元迴歸分析........................................120

第四節	 結構方程模式........................................129

第六章 結論............................................142

第一節	  研究發現............................................142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153

參考書目................................................157

附錄一 樂生療養院大事紀...........................................171

附錄二 前測受訪者A...............................................193

附錄三 前測受訪者B...............................................197

附錄四 前測受訪者C...............................................210

附錄五 前測受訪者D...............................................219

附錄六 前測受訪者E...............................................222

附錄七 專家信度及效度檢定意見彙整表(一).........................224

附錄八 專家信度及效度檢定意見彙整表(二).........................226

附錄九 問卷初稿...................................................228

附錄十 第一次修正問卷.............................................230

附錄十一 正式施測問卷.............................................233








表目次

表2-1  路徑依賴中制度重製之解釋類型................................28

表2-2 歷史制度論之相關論文........................................33

表2-3 歷史制度論之相關期刊........................................38

表3-1 日據時期樂生療養院發展年代表................................45

表3-2 省政府時期樂生療養院發展年代表..............................46

表3-3 1994年關鍵時刻發展事件......................................49

表3-4 外來團體的成立時間、成員與訴求..............................54

表3-5 學運學生陳情抗議事件........................................60

表3-6 樂生療養院相關論文..........................................66

表4-1 本文訪談人員................................................78

表4-2 社會文史團體訪談題綱........................................79

表4-3 政府機關訪談題綱............................................80

表4-4 關鍵時刻量表................................................85

表4-5 制度重製量表................................................86

表4-6 反應序列量表................................................87


表4-7 樂生事件行為改變程度表......................................88

表4-8 KMO統計量的判斷原理.........................................97

表4-9 KMO與Bartlett檢定...........................................97

表4-10 關鍵時刻的前測:特徵值、因素負荷量與信度.....................98

表4-11 制度重製的前測:特徵值、因素負荷量與信度.....................99

表4-12 反應序列的前測:特徵值、因素負荷量與信度....................100

表4-13 樂生院附近里民問卷樣本數..................................101

表4-14 各里問卷回收率............................................102

表5-1 性別之次數分配表...........................................106

表5-2 年齡之次數分配表...........................................106

表5-3 教育背景之次數分配表.......................................107

表5-4 居住地之次數分配表.........................................107

表5-5 關鍵時刻之次數分配表.......................................108

表5-6  制度重製之次數分配表.......................................110

表5-7 反應序列之次數分配表.......................................112

表5-8 樂生事件行為改變程度之次數分配表...........................113

表5-9 性別對各研究面向的t檢定統計分析...........................115
表5-10 年齡上的變異數同質檢定....................................116

表5-11 年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17

表5-12 教育背景上的變異數同質檢定................................118

表5-13 教育背景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18

表5-14 居住地上的變異數同質檢定..................................119

表5-15 居住地之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19

表5-16 描述性統計:樂生事件影響因素與認知程度.....................122

表5-17 相關係數的強度大小與意義..................................122

表5-18 信度考驗..................................................123

表5-19 相關係數:樂生事件影響因素與認知程度.......................123

表5-20 關鍵時刻對制度重製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5

表5-21 關鍵時刻對制度重製之迴歸係數..............................125

表5-22 制度重製對反應序列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6

表5-23 制度重製對反應序列之迴歸係數..............................127

表5-24 各變數對樂生事件行為改變程度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8

表5-25 各變數對樂生事件行為改變程度之迴歸係數....................128

表5-26 樂生事件發展歷程因素的確認性因素分析、信度考驗.............132
表5-27 初始模式適合度指標........................................135

表5-28 正式模式適合度指標........................................137

表5-29 觀察變數與潛在變數間確認性因素分析的標準化因素負荷量......140

表5-30 正式模式之標準化參數估計值................................141

表6-1 假設方向與多元迴歸方程式與結構方程式驗證彙整...............152

表6-2 量化研究成果...............................................153






















圖目次

圖2-1 路徑依賴分析架構圖..........................................24

圖2-2 樂生事件路徑依賴分析架構圖..................................31

圖4-1 研究架構圖..................................................82

圖4-2  研究流程圖..................................................83

圖5-1 常態分配與長條圖-關鍵時刻因素.............................120

圖5-2 常態分配與長條圖-制度重製因素.............................121

圖5-3 常態分配與長條圖-反應序列因素.............................121

圖5-4 常態分配與長條圖-樂生事件行為改變程度因素.................121

圖5-5 初始模式參數估計的因果路徑圖...............................134

圖5-6 正式模式參數估計的因果路徑圖...............................138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	中文部分
一、專書
王躍生(1997),《新制度主義》,台北,揚智。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二版》,台北:巨流。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邱皓政(2008),《結構方程模式》,台北,雙葉。
胡幼慧(2004),《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張芳全(2008),《問卷就是要這樣編》,台北:心理。
陳政昌、程炳林、陳新豐、劉子鍵(2007),《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台北,五南。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3),C. Frankfort-Nachmias & David Nachmias 著,《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
薛曉源、陳家剛(2007),《全球化與新制度主義》,台北,五南。
藍毓仁譯(2008),Jane Ritchie & Jane Lewis 著,《質性研究方法》,台北,巨流。

二、期刊
呂育誠(2002),〈公共組織變革的另類思惟:歷史制度主義觀點的啟示〉,《公共行政學報》,第7期,頁137-172。
李耀泰(2008),〈新加坡勞、資、政三邊關係的檢視:一個歷史制度主義的觀點〉,《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第4卷,第2期,頁93-107。
林國明(2002),〈到國家主義之路:路徑依賴與全民健保組織體制的形成〉,《臺灣社會學》,第5期,頁1-71。
胡至沛(2001),〈新制度主義的檢視與反省〉,《中國行政評論》,第11卷,第1期,頁145-162。
范燕秋、潘佩君,〈「樂生療養院保存運動」的影像紀要〉,《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9期,頁295-314。
孫煒(2000),〈中國大陸經濟轉型之制度分析:方法論的觀點〉,《理論與政策》,第14卷,第2期,頁29-53。
徐仁輝(1995),〈新制度經濟學與公共行政〉,《世新學報》,第5期,頁273-288。
徐斯勤(2001),〈新制度主義與當代中國政治研究:理論與應用之間對話的初步觀察〉,《政治學報》,第32期,頁95-170。
莊文忠(2003),〈制度的研究--「新制度論」觀點的比較與「後現代制度論」的發展〉,《理論與政策》,第16卷,第4期,頁15-40。
陳敦源(2001),〈新制度主義的範圍與方法:一個理性選擇觀點的方法論檢視〉,《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期,頁129-184。
曾建元(2001),〈歷史制度論探原〉,《世新大學學報》,第11期,頁195-206。
黃宗昊(2004),〈台灣政商關係之演變:歷史制度論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4期,頁35-72。
劉曉芬(2006),〈歷史制度主義觀點的教育政策分析--以高職轉型綜合高中為例〉,《教育政策論壇》,第9卷,第2期,頁1-21。
謝俊義(1998),〈新制度論與公共行政〉,《中國行政評論》,第7卷,第4期,頁155-188。
謝俊義(2000),〈新制度主義的發展與展望〉,《中國行政》,第5期,頁1-26。

三、論文
王怡乃(2006),《身心的烙印-被邊緣化麻風病患生命意義之探討》,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呂方妮(2008),《以閒逛者之眼論樂生療養院的集體空間記憶》,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周信慶(2005),《從路徑依循觀點看我國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的演變》,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洸民(2002),《新制度主義的迷思:我國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之分析》,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胡婉玲(2001),《從新制度主義論歐洲議會職權之變遷》,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世杰(2000),《制度變遷的政治過程:英國全民健康服務體系的個案研究1948-1990》,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張馨文(2004),《政治民主化與台灣國民年金的制度選擇:歷史制度論觀點》,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碩士論文。
張馨文(2007),《當「我們」同在一起—參與樂生反迫遷抗爭歷程的實踐與反思》,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航瑞(2001),《我國全民健保醫療支出問題的政經分析:一個新制度主義的觀點》,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裕盛(2006),《台灣電信政策的省思:歷史制度論的觀點》,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陳尹暐(2007),《公益原則與財富最大化:從法律經濟分析觀點論樂生療養院抗爭事件》,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明達(2008),《台灣社區總體營造政策變遷之研究-歷史制度論的觀點》,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陳威彬(2001),《近代台灣的癩病與療養-以樂生療養院為主軸》,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歆怡(2006),《監獄或家?-台灣痲瘋病患者的隔離生涯與自我重建》,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詠光(2007),《樂生故事-樂生院拆遷抗爭中的敘事、主體與抵抗政治》,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國暉(2007),《爭議性公共建設中之多元價值模型以1993~2006年樂生院相關報紙報導為例》,銘傳大學媒體空間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佩君(2006),《樂生療養院院民面對搬遷政策的主體性研究》,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軒軒(2003),《台北市文化政策變遷(戰後至90年代)》,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盧守仁(2004),《我國金融監理制度的形成與發展-以歷史制度主義的觀點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怡真(2007),《師資培育制度的變遷過程:一個歷史制度論的觀點》,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澤君(2007),《全球視野看痲瘋隔離制度與台灣樂生院運動-戰後62年樂生院人權侵害調查與近年立法及保存運動抗爭紀實》,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駱俊嘉(2006),《「遺忘的國度」--樂生療養院紀錄片製作流程研析》,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所)碩士論文。
謝讓鴻(2004),《我國菸酒專賣制度之研究-歷史制度主義的觀點》,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聖雄(2007),《樂生願-台灣漢生病患的家園保衛戰》,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報紙
王己由、石文南、朱武智,「院民告錯對象 樂生療養院敗訴」,中國時報,2007年10月12日,A8版
王文玲,「緩拆 律師聲請假處分」,聯合報,2007年3月24日,A2版
王民,「太平間」,中國時報,1993年9月22日,14版
王伯仁,「專門收治麻瘋病的樂生療養院 年久失修問題多 省府將予撥款改建解決」,中國時報,1993年9月28日,7版
王宏舜,「為樂生抗議 三學生被逮」,聯合報,2007年6月6日,A10版
台北訊,「文建會:樂生評估案 影響捷運不多」,中國時報,2007年,1月18日, C3版
台北訊,「指定保存樂生院法定程序將完備」,民生報,2006年6月20日,B9版
朱武智,「捍衛樂生 50名大學生6步1跪」,中國時報,2006年6月12日,A8版
朱武智、蔡慧貞,「樂生療養院有救?游謝表態保留」,中國時報,2007年3月22日A12版
何定照,「樂生包圍文建會」,聯合報,2007年7月27日,A6版
李光儀,「補償條例三讀 漢生病患 每人至少補償20萬」,聯合報,2008年7月19日,A18版
李順德 李光儀 王文玲,「蘇揆承諾樂生 努力保留9成」,聯合報,2007年4月12日,A4版
李順德,「冒雨抗議」,聯合報,2007年8月24日,A6版
李順德、林韋任,「樂生翻案? 蘇揆指示研究保留九成 強制拆除期限在即 約見工程會主委 要求取得平衡點 環團陳情 籲暫緩執行拆遷」,聯合報,2007年3月23日,A13版
沈旭凱,「北縣府:若有方案兼顧 樂觀其成」,聯合報,2006年7月30日,C2版
沈旭凱,「張揆聽捷運簡報 北縣市又槓上」,聯合報,2001年3月19日,18版
沈旭凱,「捷運新莊機廠 縣府促復工」,聯合報,2006年7月8日,C1版
沈旭凱,「樂生存廢 中央地方角力 文建會指為「暫定古蹟」 拖累捷運 縣府決拆遷重組 「立場站得住」」,聯合報,2006年1月5日,C2版
沈旭凱,「樂生協調會火爆 吵吵了事 樂生派與地方人士幾度對罵 縣長:維持保存41.6%院區原議 夏鑄九:政府硬幹恐會出事」,聯合報,2006年8月5日,C2版
沈旭凱,「樂生保存40棟 土木技師獻策」,聯合報,2007年4月26日,C2版
沈旭凱,「樂生保存案底定」,聯合報,2007年6月16日,C2版
沈旭凱,「樂生保留39棟 自救會不滿意 堅持保存「王字型」建物 擴大續住範圍 工程會:已盡最大努力」,聯合報,2007年6月2日,C1版
沈旭凱,「樂生院命運 交中央定奪」,聯合報,2006年3月21日,C2版
沈旭凱,「樂生院區存廢 周錫瑋砲打中央」,聯合報,2006年3月24日,C2版
周美惠,「民間16日手護資產新莊樂生療養院 嘉義郡役所 南北串聯搶救」,聯合報,2005年4月14日,C6版
周美惠,「架空新文資法? 文建會:誤會稱僅作解釋令 文資指定仍須經專業審議」,聯合報,2006年4月14日,C6版
周美惠,「院民人權受侵 副總統賠得起嗎 呂的談話遭抨擊 也有團體批評便宜行事 判了新版文資法死刑」,聯合報,2005年1月27日,C5版
周美惠,「樂生自救會告2政府單位」,聯合報,2008年12月14日,C2版
周美惠,「樂生院暫定古蹟漢生病友靜坐爭取盼將院區規畫為人權森林文建會:已邀學者 早日列入」,聯合報,2005年11月23日,C6版
周美慧,「青年樂生 今包圍文建會抗議樂生指定古蹟方案 至今未提出」,聯合報,2006年12月20日,C6版
周美慧,「樂生暫定古蹟2005文資要聞no.3」,聯合報,2006年8月10日,C6版
林韋任,「多花6.7億 捷運樂生共存 樂生保留40棟建物 捷運101年通車不變 多的工程費 中央埋單」,聯合報,2007年5月4日,A6版
林修卉,「蘇貞昌:樂生拆遷 我抗爭沒必要」,中國時報,2007年3月10日,C3版
林家群,「文史工作者 搶救樂生院」,中國時報,2004年7月21日,C5版
林家群,「協助院民勝訴 可獲日本補償 樂生「辦桌」謝日本律師」,中國時報,2006年4月16日,C3版
林家群,「扁:盼樂生院協調出圓滿結果」,中國時報,2007年3月24日,A12版
林家群,「新莊人拚捷運 要求拆除樂生」,中國時報,2007年4月1日,A9版
林家群,「樂生院存廢 政院一周後答覆」,中國時報,2006年1月13日,C3版
林家群,「總統到樂生向抗癩英雄致敬 唯一收治機構 即將走入歷史 陳水扁為社會歧視表達歉意」,中國時報,2004年2月16日,A8版
林家群、林修卉,「貼強制拆遷公告 樂生院民、學生與警方火爆衝突」,中國時報,2007年3月17日,A8版
林淑玲、高有智,「說明樂生案 大學生嗆「院長騙人」 蘇尷尬」,中國時報,2007年3月16日,A8版
林敬殷,「捷運環狀線 周錫瑋準時完工不會修改路線與捷運站 也不拖延期程 反批新莊線延後通車 縣府多支出20多億」,聯合報,2006年4月25日,C2版
林敬殷,「樂生案 捷運讓步 政院點頭機廠部分設施移設 工程將如期施工」,聯合報,2006年5月17日,C5版
林敬殷,「樂生院民 今赴縣府抗議要求縣府承諾不強制搬遷、全區保存」,聯合報,2006年7月11日,C4版
林諭林,「保留樂生 近二百學者大串連」,中國時報,2007年4月11日A6版
施燕飛,「新莊樂生療養院衛署建議列為醫療古蹟」,中國時報,1997年8月1日,16版
范清宏,「台北捷運 龜山站說明會 風平浪靜」,1995年10月5日,14版
范清宏,「悲憤」,中國時報,1994年10月27日,14版
夏漫,「樂生文學周末系列講座」,聯合報,2007年10月28日,E7版
高有智,「補償樂生院民獲共識 粗估九億」,中國時報,2007年11月22日,A6版
張幼芳,「樂生指環評疏漏」,聯合報,2007年3月27日,C5版
張企群、陳洛薇,「拆樂生、護中正紀念堂 李永萍:依法行政 無政治運作」,中國時報,2007年3月12日,C3版
張君豪,「雙方僵持1小時樂生院拆了」,中國時報,2008年12月4日,C4版
曹銘宗,「陳其南:絕不讓樂生被拆社造界要求立刻施行新版文資法 陳其南:政院公布 即將樂生列暫定古蹟 但未來如何保存仍未知」,聯合報,2005年5月18日,C6版
曹銘宗,「新文資法今實施各縣市文化局 上緊發條」,聯合報,2005年11月1日,C6版
曹銘宗,「樂生療養院 將列暫定古蹟本因捷運施工瀕拆除 文資法修正後露曙光 文建會:半年完成古蹟審查 盼兼顧保存文資及重大建設」,聯合報,2005年1月22日,C6版
梁玉芳,「84kg樂生石 大學生接力 送馬「重」禮 滾進總統府」,聯合報,2008年9月30日,A10版
陳志平,「樂生對抗捷運 戰火燒到立院 自救會遞請願書 北縣民代質疑「為何捷運做到一半 才來喊卡?」 盼聽聽百萬人的心聲」,聯合報,2007年3月27日,C5版
陳志豪,「新莊機廠移桃園 捷局:不可能」,聯合報,2008年5月9日,C2版
陳秀玲,「捷運新莊機廠用地不愁:允諾四年內完成遷建」,中國時報,1997年5月15日,19版
陳秀玲,「樂生療養院現址將建捷運新莊線機廠」,中國時報,1997年9月8日,14版
陳宛茜,「捍衛樂生 百人六步一跪抗議」,聯合報,2006年6月12日,A10版
陳宛茜、王宏舜,「六步一跪 e世代「苦行」挺樂生 宅男宅女 學生創意大遊行 百人打赤腳、拖炭桶 關懷弱勢一步一腳印」,聯合報,2007年4月16日,A3版
陳俊雄,「論存廢樂生院民 兩派再槓上」,中國時報,2006年3月9日,C3版
陳洛薇,「闢建捷運 拆除在即 青年聯盟 搶救樂生療養院 近百名醫學生籲將院區列為古蹟 見證台灣醫療史 學界聲援 長庚、陽明大學允諾撥款支持」,中國時報,2004年4月5日,A8版
陳慶華,「新莊捷運機廠用地 民代集思廣益:地方盼延伸至桃園大坑 捷運局允評估原案列優先」,中國時報,1997年8月2日,14版
陳燕模,「文建會勘查 青年樂生堵路」,聯合報,2007年5月12日,C2版
陳燕模,「生不強制搬遷 周錫瑋簽署 李乾龍:捷運新莊線工程已延宕 相信縣長不會政策轉彎」,聯合報,2006年7月31日,C1版
陳燕模,「捷運新莊迴龍站工程 榮工與鹿島得標 從新莊國中至樂生療養院 全長四點五公里 決標近六十億元」,聯合報,2001年6月29日,18版
陳燕模,「新莊線機廠 縣長促速復工 三重會不會再淹水? 周錫瑋:不敢保證」,聯合報,2007年8月9日,C2版
陳燕模,「樂生紀念碑揭幕」,聯合報,2007年7月28日,C2版
喬慧玲,「樂生案未解 捷運新蘆線延宕22月」,中國時報,2006年4月28日,C2版
曾冠捷,「樂生療養院是否訂為古蹟 迄今無解 將影響捷運工程進度 新莊線 恐成馬特拉翻版」,中國時報,2006年1月27日,C2版
曾增勳,「樂生療養院 陳請速劃為古蹟」,聯合報,2006年9月23日,C2版
馮復華,「新莊蘆洲線 將採分段通車蘆洲線99年先通 新莊線至少還要6年 北縣里長擬抗爭 捷運局長:為樂生延宕很無奈」,聯合報,2006年7月13日C5版
黃雅詩,「漢生賠償本土版 朝野支持樂生能否成古蹟有爭議 樂生自救會版本 台權會指「陳意過高」」,聯合報,2006年2月4日,A10版
黃福其、李光儀,「樂生拆除發包 學生到場抗議」,聯合報,2008年4月3日,C2版
萬奎仁,「捷運新莊線都計待變更 七月開工有變數」,中國時報,1995年1月27日,14版
詹三源,「樂生替代案 30議員連署支持」,聯合報,2007年5月11日,C3版
雷鳴,「新莊捷運延宕 請縣長排除障礙地方要求一個月解決樂生問題 周錫瑋:專人到文建會跑公文 盼三天內說清楚」,聯合報,2005年12月24日,C2版
雷鳴,「樂生保留90% 下周各家獻技」,聯合報,2007年4月19日,C2版
劉英純,「要「樂生」遷址 省衛生處不同意」,中國時報,1994年10月25日,14版
劉英純,「捷運新莊線 明年七月施工:三重市長要求預先規劃捷運工程開挖廢土去向」,中國時報,1994年7 月20日,14版
劉英純,「捷運新莊線、蘆洲線 動土典禮冠蓋雲集熱鬧隆重 地主探詢徵收細節 民代允協調」,中國時報,1995年7月23日,13版
劉英純,「捷運新莊線22日動土? 傳機廠用地解決 唯捷運局兩度黃牛 地方不樂觀」,中國時報,1995年7月20日,13版
劉英純,「捷運新莊線機廠購地問題多 如全數購買將多花九億 樂生療養院搬到何處受關切」,中國時報,1994年5月19日,14版
劉英純,「捷運機廠協商 樂生挨轟 不滿與療養院為鄰 新莊雙鳳里民趕走院方與會代表」,中國時報,1994年10月21日,13版
劉英純,「新莊市代促遷移樂生療養院 市長擔心引發抗爭延誤捷運動工 擬建醫療大樓收容」,中國時報,13版
劉英純,「新莊捷運說明會 險挨蛋洗 民眾情緒激動 經安撫反映五項心聲 並擇期再議」,中國時報,1995年10月4日,13版
劉英純,「新莊捷運機廠都計變更案公告 採「聯合開發」方式興建 「樂生」院民揚言若未安置將不予配合」,中國時報,1995年9月12日,14版
劉英純,「樂生療養院作捷運機廠 可乎:有關單位進行勘查 有償或無償方式取得用地待省府決定」,中國時報,1994年4月24日,14版
劉郁青,「快指定暫訂古蹟吧! 樂生聯盟及院民請命」,民生報,2005年1月22日,A13版
劉郁青、成漢,「樂生院暫訂古蹟文建會介入指定人權歷史社區環保 四贏 三縣市需整體思考」,民生報,2005年12月14日,A11版
蔡偉祺,「樂生火葬場白骨出土 文史人搶救」,中國時報,2007年12月16日,C4版
蔡慧貞、何醒邦、林倖妃、黃如萍,「蘇揆踩煞車 樂生院緩拆兩個月」,中國時報,207年3月27日,A8版
蔡慧貞、高有智,「樂生案 蘇揆:政院無權准駁」,中國時報,2007年3月14日,C3版
蔡慧貞、高有智、謝明俊,「蘇貞昌官邸前反拆遷 樂生院民火爆抗爭」,中國時報,2007年3月9日,C3版
蔡慧貞、陳函謙、高有智、林修卉,「蘇揆態度軟化 保留樂生有轉機」,中國時報,2007年3月23日,A12版
盧禮賓,「自救會9大訴求 樂生搬遷添變數要求院民有自由選擇房舍權利等 捷運機廠徵地是否延誤 未知數」,聯合報,2005年7月28日,C5版
盧禮賓,「爭議未解決 樂聯質疑:假保留 真迫遷」,聯合報,2007年9月13日,A7版
盧禮賓,「昨七十一周年院慶 積極準備轉型 樂生療養院 明年對外門診」,聯合報,2001年12月13日,18版
盧禮賓,「捍衛樂生療養院 日本舞踏 明起舞」,聯合報,2006年9月20日,C5版
盧禮賓,「捷運復工 樂生聯盟鐵鍊抗利剪 員警拿大型虎頭剪 剪斷學生身上鐵鍊 一一架離 病患也加入抗爭行列 警方發生肢體衝突」,聯合報,2007年9月13日,A7版
盧禮賓,「搬遷最後一天 樂生院民不願走」,聯合報,2007年3月14日,A10版
盧禮賓,「新莊線機廠 硬要復工 重新民代要求硬起來 周錫瑋指示一個月內公告、清地上物 要求捷運局趕工」,聯合報,2006年7月19日,C2版
盧禮賓,「樂生康復之家 啟用 提供精神病患日間留院、復健、訓練」,聯合報,2003年7月26日,B2版
盧禮賓、周美惠,「搶救老樹 不讓樂生變“慘綠”北市議員到療養院會勘 荒野協會指責捷運局粗暴移植」,聯合報,2005年4月21日,C5版
盧禮賓、鄭國樑,「樂生療養院轉型 門診部揭幕 提供各科醫療服務 並建立轉診制度」,聯合報,2002年5月30日,20版
蕭旭岑、朱武智,「樂生療養院 抬官請命」,中國時報,2006年7月27日,A7版
錢震宇,「捷運新莊線 「不可能」分2標 機廠重新招標 綠黨主張避開爭議 捷局:沒電怎麼開 被影射收賄 不排除提告」,聯合報,2008年7月16日,C2版
薛桂文,「內政部:樂生院舍 應可列古蹟保存 台灣最早的痲瘋收容所 具歷史意義」,民生報,2002年5月29日,A11版
薛桂文,「北縣文化局:樂生列古蹟可能性不高 牽動捷運整體規畫 耗費成本龐大」,民生報,2002年5月30日,A15版
薛桂文,「樂生 走過72年痲瘋療護歲月 明起看一般門診 轉型綜合醫院」,民生報,2002年5月28日,A11版
貳、西文部分
(I)Books
Kay, A. (2006). The Dynamics of Public Theory  and Evidence. Edward Elgar Press. 
Peters, B. G. (1999).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London : Printer.
Steinmo, Seven, Kathleen Thelen, and Frank Longstreth, eds. (1992). Structuring Politics :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I)Periodicals
Hall, P. A. and Taylor, R. C. (1996).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s,” Politics Studies, 44: 936-957.
Immergut, E. M. (1998). “The Theoretical Core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s & Society, 26:5-34.
Kranser, S. D. (1984). “Approach to the State :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and Historical Dynamics,” Comparative Politics, 16:223-246.
Lieberman, E. S.(2001). “Causal Inference in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 A Specification of Periodization Strategies,”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34: 1011-1035.
Mahoney, J. (2000). “Path Dependence in Historical Sociology,” Theory and Society, 29: 507-548.
Mahoney, J. (2001). “Path-Dependent Explanations of Regime Change : Central America in Comparactive Perspective,”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36(1):111-141.
March,  James  G.  and  Johan  P.  Olsen (1984). “The New Institutiionalism :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Political Lif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78(3): 734-749.
Pierson, Paul (1996). “The Path to European Integration : A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t Analysis,”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29: 123-163.
Pierson, Paul (2000). “Increasing Returns, Path Dependence,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4(2): 251-267.
Thelen, K.(1999).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2:369-404.

(III)Internet
青年樂生聯盟行動網頁http://www.wretch.cc/blog/happylosheng。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