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7200915062300
DOI 10.6846/TKU.2009.00726
論文名稱(中文) 王陽明「良知體現」論的美學向度探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the Aesthetical Dimension: Wang Yang-ming’s Theory of Embodied Liang-chih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戴裕記
研究生(英文) Yu-Chi Tai
學號 888000030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23
論文頁數 21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蕭振邦
指導教授 - 高柏園
委員 - 楊祖漢
委員 - 曾昭旭
委員 - 袁保新
委員 - 莊耀郎
委員 - 蕭振邦
關鍵字(中) 良知體現論
中介嵌結法
典範轉移的文獻解讀方法
人格美
社會美
自然美
文學美
關鍵字(英) theory of embodied Liang-chih
method of intermediate connection
the method of paradigm-shift-documents- interpretation
beauty of personality
beauty of sociality (shehuimei)
beauty of nature(ziran mei)
beauty of literatur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歷來研究者雖認為王陽明心學的重要性,但對於他美學向度的探究卻無相應的研究成果出現,最主要原因是被既有「自然人性論」的典範所限制。王陽明具有美學思想嗎?這一提問將觸及「心學美學」這一論域能否成立的問題,因此如何建立「心學」、「美學」兩個不同領域的關聯性時,嘗試提出「中介說」來嵌結兩者之間的關係而有所論述。換言之,就王陽明美學思想之向度即建立在其「良知」作為「心學」、「美學」之中介而展開。
  為了方便探究王陽明的美學思想,嘗試提出「良知體現論」的詮釋架構,此一架構對於「人與世界的關係」深具洞見,可作為不同思想家的研究基礎。根據所設定的哲學進路與詮釋架構,為充分展開其思想涵義,本文從「人格美」、「社會美」、「自然美」、「文學美」等觀點切入,進行陽明思想具有美學涵義的諸種論題進行搜尋,盡可能理解其作為中介的核心概念-良知-的意義,以豐富「良知體現論」詮釋架構的具體內容。其中還導進了「文獻典範轉移之解讀方法」讓相關論述更為清晰。
英文摘要
Though many researcher had pointed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Wang Yangming's Neo-Confucian School of Mind in the past, they didn't attion to a  Study of the Aesthetical Dimension  research outcome for us,the most reason is be limited in a paradigm of "nature human being". Wang Yangming's the Wang Yangming's Neo-Confucian School of Mind have the aesthetical dimension ?we must to find a intermediate concept to connections the Wang Yangming's Neo-Confucian School of Mind and the aesthetics,this intermediate concept is " Liang-chih ".

   In order to afford a new approach to apprehend this topic, this thesis tries to furnish a hereneutic structure of " Theory of Embodied Liang-chih ". This hereneutic structure will inlight relation between human and world,it is basic of to research a great Neo-Confucian.

This thesis tries to propose a" Theory of Embodied Liang-chih ",will from four Perspective:beauty of personality, beauty of sociality (shehuimei), beauty of nature(ziran mei), beauty of literature, and take the methodology of paradigm shift interpret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王陽明「良知體現」論的美學向度探究


論文目次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的形成
一、問題意識的形成              1
二、以往研究之檢討                            3
三、問題的確立                                15
第二節  研究對象、詮釋架構與觀點設限
一、研究的對象                                20
二、詮釋架構                                  20
三、觀點設限                                  31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全文綱領
一、研究方法                                  32
二、全文綱領                                  45

第二章 良知體現論的「人格美」
第一節 王陽明的聖人觀                        48
第二節 聖人觀美學向度相關論題
一、「觀聖賢氣象」                            55
二、「孔顏樂處」                              62
三、聖人形象與狂者胸次                        68
第三節  人格美與境界
一、就人之整全性(the wholeness)的發揚為進路的以聖人為楷模(examplary)美感構成要素之分析。             74
二、以美之體現或朗現為進路的中和原理(美學原理)之分析。
75-85
三、以美感愉悅之情操昇華為進路的境界分析。    85
第四節 小結                                   88

第三章 良知體現論的「社會美」
第一節 人與人倫世界的關係                    91
一、大人者的「萬物一體」觀                    92
(一)、「萬物一體」與「天人合一」            92
(二)、「大人」的涵義                        97
(三)、一氣的流通與良知感應                  98
(四)、王陽明格物與良知                      104

第二節 萬物一體的社會美分析                  108
一、仁的「一體感」與「愛」的區分              109
二、「一體感」以成三代之治為理想              114
三、「一體感」與「同情」、「移情」的差別      118
四、「一體感」的身體隱喻                      127
第三節 社會生活美分析                        129
一、社會群體觀點下的生活美                    130
二、教育觀點下的生活美                        132
第四節 小結                                   134

第四章  良知體現論的「自然美」
第一節 王陽明的自然觀                        136
一、天理即自然                                139
二、「生生不已」的自然觀                      143
第二節 人與自然的關係                                       
一、心物同體                                  145
二、與物無對                                  148
三、本體之樂                                  149
第三節 萬物一體的「自然美」分析
一、本體之樂與美的境界                        150
二、「虛明靈覺」我「感應論」與自然美。        153
三、歸隱山水與講學之樂。                      155
第四節 小結                                   160

第五章  良知體現論的「文學美」
第一節 王陽明的文學主張與文學美定義            
一、王陽明的文學主張                          162
二、何謂文學美                                166
第二節 良知體現與表達
 一、體現即在「互證良知」                    170
 二、言與默                                  172
 三、「語錄」體的表達意義                    176
第三節 王陽明文學美例示-理學詩的文學美
一、良知的直接描述                            179
二、良知的多種意象與良知之樂在自得            181
第四節	 文學美影響論典範之反省-
以熊禮匯對王陽明散文的考察為例                185
第五節 小結                                   188

第六章 結論
一、論文重點回顧                              190
二、未來研究展望
(一)、人格美與文學美合參                    192
(二)、實用主義美學的身體美學                195

參考文獻                                      199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引用書目及參考書目是按作者或編著者的姓氏筆劃排序,同一作者或編著者則依出版時間為排序;2、「寒泉網站」資料,網址:http://libnt.npm.gov.tw/s25/  3、confucius2000網址:http://www.confucius2000.com/】 
一、引用書目:
(一)、古籍(含今人校釋、箋注、白話譯註)

王守仁(撰)、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等編校),1997,《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版三刷)
王守仁:《陽明全書》,1981,《四部備要•子部》(台北:台灣中華書局,出版)。
王守仁撰、錢德洪原編、謝廷傑彙集,1983,《王文成公全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65-1266冊》)》(台北:商務印書館,出版)。
朱熹(注),1991,《四書章句集注》(台北:長安,出版)
朱熹(注),1993,《易本義》,(台北:世界書局,十二版)
吳長庚(主編)、劉佩芝、馮會明(等點校),2000,《朱陸學術考辨五種》(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一版一刷)
李生龍(注譯),2004,《新譯傳習錄》(台北:三民,初版一刷)
陳榮捷(著),1988,《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台北:學生,修訂再版)
程顥、程頤(著),1983,《二程集(第1冊)》,漢京文化出版社,初版)
黃宗羲(撰),1987,《黃宗羲全集-第七冊明儒學案上》(台北:里仁,初版)
黃宗羲(撰),1987,《黃宗羲全集-第八冊明儒學案下》(台北:里仁,初版)
黃宗羲(撰),全祖望(續修),王梓材(校補),1975,《宋元學案》(台北:河洛圖書,臺影印初版)
鄧艾民(著),2000,《傳習錄注疏》(台北:法嚴,初版)
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1999,《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一版四刷)
羅欽順(著)、閻韜(點校),1990,《困知記》(北京:中華書局,一版一刷)


(二)、專著

C˙J˙杜卡斯(著)、王柯平(譯),1988,《藝術哲學新論》(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一版一刷)
David Best(著)、廣梅芳(譯),2003,《The rationality of feeling-Learning from the Arts理性的藝術》(台北:心理出版社,初版一刷)
Dabney townsend唐山德(著)、林逢祺(譯),2008,《An introduction to aesthetics美學概論》(台北:學富文化出版社,初版一刷)
M.李普曼(編)、鄧鵬(譯),1987,《當代美學》(台北:駱駝,一版二刷)
Mortimer J. Adler(著)、蔡坤鴻(譯),1987,《六大觀念-真、善、美、自由、平等、正義》(台北:聯經,初版二刷)
于化民(著),1993,《明中晚期理學的對峙與合流》(台北:文津,初版)
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涌(編著)、李慶(譯),1999,《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和人的觀念的發展》(上海:人民出版社,一版四刷)
今道友信(等著)、黃鄂(譯著),1989,《存在主義美學-《藝術的實存哲學》》(台北:結構,初版)
今道友信(編)、李心峰(等譯),1990,《美學的方法》(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一版一刷)
今道友信(編)、樊錦鑫(譯),1997,《美學的將來》(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一版一刷)
文潔華(著),1993,《藝術自然與人文-中國美學的傳統與現代》(台北:允晨,初版)
方立天(著),1995,《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上、下)》(台北:洪葉,初版一刷)
方克立(主編),1994,《中國哲學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方克立(著),1997,《中國哲學史上的知行觀》(北京:人民出版社,一版三刷)
方東美(著),1984,《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上冊)》(台北:成均出版社,初版)
方東美(著),1985,《新儒家哲學十八講》(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再版)
方東美(著),1991,《中國人生哲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八版)
毛峰(著),1997,《神秘詩學》(台北:揚智,初版)
王一川(著),1988,《意義的瞬間生成》(濟南:山東文藝,初版一刷)
王邦雄(等著),1995,《孟子義理疏解》(台北:鵝湖,五版)
王振復(主編),2006,《中國美學範疇史》(1~3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一版一刷)
王振復(著),2004,《中國美學史教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司雁人(著),2007,《陽明境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台灣哲學學會(主編),2004,《儒家哲學》(台北:桂冠,初版一刷)
左東嶺(著),2000,《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編譯部(主編),1991,《觀念史大辭典—哲學與宗教卷》(台北:幼獅,初版二刷)
成復旺(著),1992,《神與物遊-中國傳統審美方式》(台北:商頂文化出版社,台灣初版)
成復旺(著),2004,《走向自然生命-中國文化精神的再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朱立元(主編),2007,《美學(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二版三刷)
朱志榮(主編),2006,《中國美學研究˙第一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一版一刷)
朱秉義(著),1990,《王陽明入聖的功夫》(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初版三印)
汝信、王德勝(主編),2000,《美學的歷史-中國美學學術進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一版一刷)
汝信、李澤厚(等編著),1990,《美學百科全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一版一刷)
牟宗三(著),1985,《圓善論》(台北:學生書局,初版)
牟宗三(著),1990,《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學生書局,再版七刷)
牟宗三(著),1991,《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臺初版第九次印行)
牟宗三(著),1993,《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書局,初版第五次印刷)
牟宗三(著),1993,《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北:學生書局,再版三刷)
牟宗三(著),1993,《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台北:商務印書館,初版第五次印刷。)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編),1996,《1995佛學研究論文集-佛教現代化》(高雄:佛光出版社,初版)
何懷宏(著),1998,《良心論-傳統良知的社會轉化》(上海:三聯書店,一版三刷)
何懷宏(著),2009,《良心論(修訂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余英時(著),2004,《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台北:允晨,一版一刷)
吳光(著)(主編),2000,《中華文化研究集刊-陽明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版一刷)
吳光(著),1993,《儒家哲學片論》(台北:允晨文化,初版二刷)
吳光(著),1994,《儒道論述》(台北:東大,初版)
吳汝鈞(著),1995,《儒家哲學》(台北:商務,初版一刷)
吳怡(著),1976,《中庸誠的哲學》(台北:東大,初版)
呂妙芬(著),1996,《胡居仁與陳獻章》(台北:文津,初版)
呂妙芬(著),2003,《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初版)
岑溢成,1994,《大學義理疏解》,(台北:鵝湖,五版)
李天道(主編),2008,《中國古代人生美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李紀祥(著),1988,《兩宋以來大學改本之研究》(台北:學生,初版)
李澤厚(著),1987,《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台北:漢京,初版)
李澤厚(著),1996,《美學四講》(台北:三民,初版)
李澤厚(著),1996,《華夏美學》(台北:三民,初版)
李澤厚(著),2002,《論語今讀》(台北:允晨,初版二刷)
杜維明(著),1992,《人性與自我修養》(台北:聯經,初版)
杜維明(著),1997,《儒家思想-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台北:東大,初版)
杜維明(著),1999,《十年機緣待儒學-東亞價值再評價》(香港:牛津,初版)
沈清松(著),1990,《現代哲學論衡》(台北:黎明文化,三版)
沃爾夫岡˙韋爾施 Wolfgang Welsch(著)、陸揚、張岩冰(譯),2002,《重構美學》(上海:上海藝文出版社,一版一刷)
周慶華(著),1996,《文學圖繪》(台北:東大,初版)
岡田武彥(著)、吳光(等譯),2000,《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版一刷)
林素玟(著),1992,《禮記人文美學探究》(台北:文津,初版一刷)
林麗娟(著),1998,《吾心自有光明月-王陽明詩探究》(高雄:復文,初版一刷)
林繼平(著),1983,《陸象山研究》(台北:商務,初版)
林繼平(著),1984,《明學探微》(台北:商務,初版)
阿瑟˙丹托(著)、歐陽英(譯),2001,《藝術的終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一版一刷)
姜允明(著),1988,《心學的現代詮釋》(台北:東大,初版)
姜允明(著),1994,《當代心性之學面面觀》(台北:明文,初版)
姜允明(著),2003,《陳白沙其人其學》(台北:洪葉,初版一刷)
柯漢琳(著),2008,《美的型態學》(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二版二刷)
洪迪(著),2008,《大詩歌理念和創造詩美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胡雪岡(著),2002,《意象範疇的流變》(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一版一刷)
胡學春(著),2009,《真:泰州學派美學範疇》(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一版一刷)
范良光(著),2002,《儒家基本存有論-自哲學始基點之定立與完成》(台北:樂學,初版)
郁沅(著),2006,《心物感應與情景交融》(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一版一刷)
韋政通(主編),1980,《中國哲學辭典》(台北:大林,再版)
韋政通(主編),1993,《中國思想史(下)》(台北:水牛,二版四刷)
韋政通(主編),1993,《中國思想史》(台北:水牛,十一版四刷)
韋政通(主編),1994,《中國哲學辭典大全》(台北:水牛出版社,一版四刷)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主編),1997,《邏輯思想與語言哲學》(台北:學生書局,初版)
唐君毅(著),1975,《哲學概論》(台北: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
唐君毅(著),1981,《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台北:正中書局,臺修訂三版)
唐君毅(著),1986,《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三)》(台北: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
唐君毅(著),1988,《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
唐君毅(著),1989,《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
唐君毅(著),1990,《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台北: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
唐君毅(著),1990,《哲學論集》(台北: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
唐君毅(著),1993,《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台北: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
唐君毅(著),1993,《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台北: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
孫良水(著),1999,《阮籍審美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初版一刷)
容肇祖(著),1982,《明代思想史》(台北:開明書局,臺六版)
容肇祖(著),1989,《容肇祖集》(山東:齊魯書社,初版)
徐梵澄(著),1996,《陸王學述-一系精神哲學》(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初版二刷)
徐復觀(著),1990,《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商務印書館,十版)
徐復觀(著),1998,《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初版十二印)
祝平次(著),1994,《朱子學與明初理學的發展》(台北:學生,初版)
秦家懿(著),1997,《王陽明》(台北:東大,三版)
衷爾鉅(著),1993,《蕺山學派哲學思想》(濟南:山東教育,七版)
袁濟喜(著),2001,《和:審美理想之維》(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一版一刷)
馬克思˙范梅南(著)、宋廣文(等譯),2003,《生活體驗研究-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高柏園(著),1991,《中庸形上思想》(台北:東大,再版)
張世英(著),1997,《天人之際-中西哲學的困惑與選擇》(北京:人民出版社,一版二刷)
張世英(著),1999,《進入澄明之境-哲學的新方向》(北京:商務印書館,一版一刷)
張世英(著),2006,《新哲學講演錄》(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版三刷)
張世英(著),2008,《哲學導論(修訂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二版一刷)
張立文(著),1995,《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人道篇)》(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一版一刷)
張立文(著),1996,《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心》(台北:七略出版社,初版)
張亨(著),1997,《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台北:允晨,初版)
張岱年(著),1982,《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北京:三聯書店,一版一刷)
張祥浩(著),1997,《王守仁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張毅(著),2004,《儒家文藝美學-從原始儒家到道現代新儒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張繼光(等主編),2001,《陳白沙研究論文集》(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主編),1990,《文學與美學》(一)(台北:文史哲,初版)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主編),1991,《文學與美學》(二)(台北:文史哲,初版)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主編),1992,《文學與美學》(三)(台北:文史哲,初版)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主編),1995,《文學與美學》(四)(台北:文史哲,初版)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主編),2004,《文學與美學-海峽兩岸現當代文學論集》(八)(台北:學生,初版)
淡江中文系(主編),1987,《晚明思潮與社會變動》(台北:弘化,初版)
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著)、彭鋒(譯),2002,《實用主義美學-生活之美,藝術之思(Pragmatist Aesthetics:Living Beauty Rethinking  Art)》(北京:商務印書館,一版一刷)
笠原仲二(著)、魏常海(譯),1987,《古代中國人的美意識》(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陳少明(主編),1999,《經典與解釋》(廣東:廣東人民,初版一刷)
陳來(著)(著),1997,《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一版三刷)
陳來(著),1994,《宋明理學》(台北:洪葉,初版)
陳啟雲(著),2001,《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歷史論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陳望衡(著),1998,《中國古典美學史》(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一版一刷)
陳榮捷(著),1984,《王陽明與禪》(台北:學生,初版)
陳榮捷(著),1988,《中國哲學論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初版)
陳榮捷(著),1988,《朱學論集》(台北:學生,增訂再版)
陳榮捷(著),1988,《新儒學論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初版)
陳維剛(譯),馬丁˙布伯Martin Buberr(著),2002,《我與你》(台北:桂冠,初版四刷)
傅武光(著),1990,《中國思想史論集》(台北:文津,初版)
勞承萬(著),2001,《審美中介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二版四刷)
勞思光(著),1991,《新編中國哲學史(四冊)》(台北:三民書局,增訂六版)
喬清舉(著),1993,《湛若水哲學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初版)
嵇文甫(著),1990,《左派王學》(台北:國文天地,初版)
彭淮棟(譯),Michael Polanyi(著),1985,《博藍尼演講集》(台北:聯經,初版)
彭淮棟(譯),Michael Polanyi、Harry Prosch(著),1986,《意義》(台北:聯經,初版二印)
彭富春(著),2005,《哲學美學導論》(北京:人民出版社,一版一刷。)
彭鋒(著),2000,《美學的意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版三刷。)
湯一介(等主編),2001,《中國儒學文化大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舒也,2007,《美的價值批判-以價值為基礎的美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版一刷。
項退結(編譯),布魯格(編著),1992,《西洋哲學辭典》(台北:華香園出版社,增訂第二版)
馮友蘭(著),1988,《中國哲學簡史》(台北:藍燈,出版)
馮契(主編),1992,《哲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一版二刷。
黃卓越(著),2005,《明中後期文學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黃慧英、方子華(譯),里查˙赫爾Richard M.Hare(著),1991,《道德思維(Moral Thinking)》(台北:遠流,初版)
楊春時(著),2008,《走向後實踐美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一版一刷)
楊祖漢(著),1990,《中庸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四版)
楊祖漢(著),1992,《儒家的心學傳統》(台北:文津,初版)
楊國榮(著),1992,《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北京:三聯書店,一版一刷)
楊朝明(等著),2000,《儒家文化面面觀》(濟南:齊魯書社,一版一刷)
楊儒賓(等合譯),陳榮捷(編著),1993,《中國哲學文獻選編》(台北:巨流,一版一刷)
楊儒賓(編著)(著),1996,《儒家身體觀》(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初版)
楊儒賓(編著),1993,《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一版)
楊儒賓、黃俊傑(編),1996,《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台北:正中,臺初版)
葉朗(主編),1993,《現代美學體系》(台北:書林,台一版一刷)
葉朗(著),1987,《中國美學的巨擘》(台北:金楓,初版)
葉朗(著),1998,《胸中之竹》(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一版一刷)
葉朗(著),2004,《欲罷不能》(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一版一刷)
葛榮晉(著),1993,《中國哲學範疇導論》(台北:萬卷樓,初版一刷)
鄒其昌,2004,《朱熹詩經詮釋學美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管,一版一刷)
熊禮匯(著),2004,《明清散文流派論》(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一版二刷)
蒙培元(著),1990,《理學的演變-從朱熹到王夫之戴震》(台北:文津,初版)
蒙培元(著),1997,《中國哲學主體思維》(北京:人民出版社,一版三刷)
蒙培元(著),1998,《心靈超越與境界》(北京:人民出版社,一版一刷)
蒙培元(著),1998,《理學範疇系統》(北京:人民出版社,一版二刷)
蒙培元(著),2002,《情感與理性》(北京:人民出版社,一版一刷)
趙士林(著),1992,《心學與美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初版一刷)
趙志軍(著),2006,《作為中國古代審美範疇的自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趙剛(譯),艾爾曼(著),1997,《從理學到樸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初版二刷)
劉成紀(著),2008,《自然美的哲學基礎》(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劉若愚(著),1985,《中國文學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一版一刷)
潘立勇(著),1999,《朱子理學美學》(北京:東方出版社,一版一刷)
潘運告(著),1999,《衝決名教的羈絡-陽明心學與明清文藝思潮》(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一版一刷)
潘德榮(主編),2005,《本體與詮釋(第五輯)-賀成中英先生70壽誕論文專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一版一刷)
蔣年豐(著),2000,《文本與實踐(一)》(台北:桂冠,初版一刷)
蔡仁厚(著),1990,《儒家心性之學論要》(台北:文津,初版)
蔡仁厚(著),1992,《《中國哲學史大綱》(台北:學生,初版二刷)
蔡仁厚(著),1992,《王陽明哲學》(台北:三民,修訂三版)
蔡元培(著),1991,《中國倫理學史》(台北:商務,臺十一版)
鄭金川(著),1993,《梅洛-龐蒂的美學》(台北:遠流,初版一刷)
鄭毓瑜(編),2005,《中國文學研究的新趨向-自然、審美與比較研究》(台北:臺大出版中心,初版)
鄧元忠(著),1982,《王陽明聖學探討》(台北:正中,台二版)
鄧克銘(著),1993,《宋代理概念之開展》(台北:文津,初版)
錢基博(著),1999,《明代文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台二版一刷)
錢明(著),2002,《陽明學的形成與發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一版一刷)
錢明(著),2009,《王陽明極其學派論考》(北京:人民出版社,一版一刷)
錢穆(著),《錢賓四先生全集10-宋代理學三書隨劄、陽明學述要》(台北:聯經,全集版。)
錢穆(著),《錢賓四先生全集21-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台北:聯經,全集版。)
錢穆(著),1974,《理學六家詩鈔》(台北:中華,初版。)
錢穆(著),1977,《宋明理學概述》(台北:學生,出版)
錢穆(著),1996,《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台北:聯經,初版十四刷。(一九七九年八月初版)
錢穆(著),2000,《學術思想遺稿》(台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初版。)
錢穆(著),2001,《中國文學論叢》(台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初版。)
薛富興(著),2000,《東方神韻-意境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鍾彩鈞(著),1993,《王陽明思想之進展》(台北:文史哲,初版二刷)
羅伯特˙奧迪(Robert Audi主編)、林正弘(中文版審訂召集人),2002,《劍橋哲學辭典》(台北:貓頭應,初版)
龔鵬程(著),1993,《詩史本色妙悟》(台北:學生,增訂版一刷)
龔鵬程(著),1994,《晚明思潮》(台北:里仁,初版。)
龔鵬程(編著),1998,《美學在台灣的發展》(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出版)

二、參考書目:

王長華(著),2001,《詩論與子論》(北京:學苑出版社,一版一刷)
尤西林(著),2009,《心體與時間》(北京:人民出版社,一版一刷)
史作檉(著),1983,《憂鬱是中國人之宗教》(台北:書香文化,一版一刷)
史作檉(著),1988,《心靈開啟與形上史》(台北:唐山,初版)
史作檉(著),1988,《形上美學導言-對於中國古典哲學之基礎性的反省》(台北:仰哲,再版)
史作檉(著),1993,《形上美學要義》(台北:書香文化,一版一刷)
史作檉(著),1996,《文字解放之真義》(台北:書香文化,一版一刷)
石朝穎(著),1998,《人類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美學的形上關懷》(台北:水瓶文化,初版一刷)
伍至學(主編),1995,《哲學雜誌-美學的極致:盡美與盡善》(季刊第十一期)台北:葉強,出版)
安妮˙謝潑德 Anne Sheppard(著)、艾彥(譯),1998,《美學》(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一版一刷)
成復旺(著),1992,《神與物遊-論中國傳統審美方式》(台北:商頂,台初版)
朱光潛(著),1987,《美學詩學與文學》(台北:康橋,初版)
朱光潛(著),1989,《文藝心理學》(台南:嘉南書局,出版)
宋克夫、韓曉(著),2002,《心學與美學論稿-明代嘉靖萬曆時期文學概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李澤厚(著),2002,《歷史本體論》(香港:商務印書館,一版一刷)
杜松柏(著),1976,《禪學與唐宋詩學》(台北:黎明文化,初版)
肖馳(著),1986,《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初版一刷)
周春生(著),2001,《直覺與東西方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版一刷)
周實(著),1999,《20世紀西方美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周實(著),2002,《美學是什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周慶華(著),1997,《語言文化學》(台北:生智,初版一刷)
季廣茂(著),1998,《隱喻視野中的詩性傳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一版一刷)
易存國(著),2001,《中國審美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一版一刷)
林慶彰(著),1994,《明代經學研究論集》(台北:文史哲,初版)
林賽˙沃特斯(講演)、昂智慧(譯),2000,《美學權威主義批判》(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祁志祥(著),1996,《中國美學的文化精神》(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一版一刷)
姚一葦(著),1988,《藝術的奧秘》(台北:開明,十一版)
胡其鼎(譯)、威廉˙狄爾泰(著),1997,《體驗與詩》(北京:三聯書店,一版一刷)
孫昌武(著),1994,《詩與禪》(台北:東大,初版)
康德(著)、白宗華(譯),1987,《判斷力之批判》(北京:商務印書館,一版四刷)
袁仁琮(著),2009,《解讀王陽明》(四川: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一版一刷)
張伯偉(著),1995,《禪與詩學》(台北:揚智,初版)
張杰(著),2001,《心靈之約-中國傳統詩學的文化心理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張國慶(著),2002,《儒、道美學與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張晶(著),2002,《美學之思-理的審美化存在》(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一版一刷)
張毅(著),1996,《文學文體概說》(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初版三刷)
張藝曦(著),2006,《社群、家族與王學的鄉里實踐-以明中晚期江西吉水、安福兩縣為例》(台北:台灣大學文學院出版)
敏澤(著),1989,《中國美學思想史》(山東:齊魯書社,初版一刷)
梁伯傑(譯),韋勒克、華倫(著),1989,《文學理論》(台北:水牛,再版)
莫里茨˙蓋格爾 Moritz Geiger(著)、艾彥(譯),1999,《藝術的意味》(北京:華夏出版社,一版一刷)
陳平原、陳國球(主編),1996,《文學史》第三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初版一刷)(收有:葛兆光〈從出世間到入世間-中國宗教與文學中理想世界主題的轉變〉;張鳴〈即物即理即境即心-略論兩宋理學家詩歌對物與理的觀照把握〉兩篇論文。)
陳望衡(著),2001,《20世紀中國美學本體論問題》(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一版一刷)
陶東風(著),1995,《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初版二刷)
陶東風(著),1999,《中國古代心理美學六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一版二刷)
傅佩榮(譯),1991,《人的宗教向度》(台北:幼獅文化,初版三印)
傅謹(著),1997,《感性美學》(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彭吉象(著),1994,《藝術學概論》(台北:淑馨,初版一刷)
彭修銀(著),1993,《美學範疇論》(台北:文津,初版)
曾祖蔭(著),1987,《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台北:文津,出版)
童慶炳(著),1995,《文體與文體的創造》(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初版二刷)
童慶炳(著),1997,《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北京:中華書局,一版二刷)
黃凱鋒(著),2001,《價值論視野中的美學》(上海:學林出版社,一版一刷)
楊乃喬(著),1998,《悖立與整合-東方儒道詩學與西方詩學的本體論、語言論比較》(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一版一刷)
楊恩寰(著),1991,《審美心理學》(台北:駱駝,一版二刷)
維科(著)、朱光潛(譯),1987,《新科學》(台北:駱駝,出版)
蒲震元、杜寒風(主編),2002,《美學前沿》(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一版一刷)
劉昌元(著),1994,《西方美學導論》(台北:聯經,二版)
德尼斯˙于斯曼(著)、欒棟、關寶艷(譯),1990,《美學》(台北:遠流,台初版)
樊莘森(等著),1992,《美學教程》(台北:曉園,一版一刷)
潘人和(主編),1996,《儒道釋詩匯賞》(福建:海峽文藝,初版一刷)
滕守堯(著),1987,《審美心理描述》(台北:漢京,初版一刷)
滕守堯(著),1996,《道與中國藝術》(台北:揚智,初版一刷)
蔣濟永(著),2002,《過程詩學-中國古代詩學型態的特質與「詩-評」經驗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蔡鍾翔(著),2001,《美在自然》(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一版一刷)
燕國材(主編),2001,《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史》(台北:遠流,初版二刷)
蕭華榮(著),1996,《中國詩學思想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初版一刷)
蕭麗華(著),1997,《唐代詩歌與禪學》(台北:東大,初版)
錢明、葉樹望(主編),2008,《王陽明的世界-王陽明故居開放典禮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錢基博(著),1999,《明代文學》(台北:商務印書館,臺二版一刷)
鮑姆嘉滕(著)、簡明、王旭曉(譯),1987,《美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一版一刷)
鍾美玲(著),1996,《北宋四大家理趣詩研究》(台北:文津,初版)
韓林德(著),1995,《境生象外-華夏審美與藝術特徵考察》(北京:三聯書店,一版一刷)
韓經太(著),1997,《理學文化與文學思潮》(北京:中華書局,一版一刷)
韓經太(著),2000,《詩學美論與詩詞美境》(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魏家川(著),2000,《審美之維與詩性智慧-中國古代審美詩學闡釋》(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一版一刷)
蘇珊˙朗格(著)、劉大基(等譯),1991,《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頂文化,初版)
龔鵬程(著),1992,《文化符號學》(台北:學生,初版)

三、學位論文

王志宏(釋道修)研撰,蕭振邦(指導),2001,《梁•《高僧傳》福慧觀之分析與省思-<興福篇>「論」之研究》(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安贊淳(研撰),張健(指導)1999/6,《明代理學家文學理論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元璋(研撰),蔡仁厚(指導)2008/6,《陽明心學之美學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哲學所博士論文)
卓福安(研撰),李正治(指導),1998/6,《熟讀函泳以合神境-論《藝苑卮言》的復古主張》,(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林月惠(研撰),牟宗三(指導),1988/5,《陽明「內聖之學」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明宜(研撰),董金裕(指導),1997/6,《傳習錄中「心」字的意涵及其用法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崔完植(研撰),李鍌(指導),1984/6,《王陽明詩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郭慧娟(研撰),蕭振邦、高柏園(指導),2005,《先秦儒道天人關的現代詮釋與運用》(新莊: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曾守正(研撰),黃慶萱(指導),1998/12,《先秦兩漢文學言志思想及其文化意義-兼論與六朝文化的對照》(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曾美珠(研撰),蕭振邦(指導),1998/12,《牟宗三對「美善衝突」的解決》(中壢: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振邦(研撰),王邦雄(指導),1990,《從後設美學論先秦至魏晉儒道美學規模》(台北: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蕭裕民(研撰),楊儒賓(指導),1999/6,《樂的智慧-王陽明「樂」思想研究》(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謝佩芬(研撰),1994/6,《宋代道學家美學觀念探究-美善合一的理論意義》(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期刊論文
安民(著),1996,<王陽明的心學與美學合論>,《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第4期,頁57~62。
李承貴,1996,<心學詮旨>,收入《南昌大學學報》,第27卷第1期,頁12~5)
李計珍,2002/8/10,<王陽明心學美學的內指性體驗>,《晉陽學刊》第6期,頁42~44。
周大興(著),〈孔子的「聖人」概念〉,收入陳錦鴻(主編),1992,《東吳哲學傳習錄》復刊第一號(台北:東吳大學出版)
林惠勝(著),〈試論王陽明的萬物一體〉,收入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主編),1995,《中國學術年刊》第十六期(台北:師大大學國文研究所發行)
家浚(著),1997,<試論王陽明的音樂美學思想>,《中國音樂學》增刊,頁102~104。
黃小偉(著),1997,<論宋明心學對審美、藝術思維的作用>,《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5期,頁49~52。
鄒其昌,2001/6/7,<良知與審美-王陽明美學思想核心問題研究>,(原載1998,《浙江學刊》2002年第3期,頁149~152。)【另載於confucius2000網頁】
鄒其昌,2002/8/28,<王守仁美學的體驗性質>,(原載1997,《武陵學刊》第1期,頁32~51。)【另載於confucius2000網頁】
鄒其昌,2002/8/31,<王陽明良知體驗藝術論述略>,(原載2000,《武漢教育學院學報》第19卷 第2期,頁50~54。)【另載於confucius2000網頁】
鄒其昌<王陽明的良知體驗審美論>,2001/10/7(原載1998,《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第2期。)【另載於confucius2000網頁】
熊禮匯(著),2001,<略論王陽明對明代散文流派演變之影響-從王陽明的狂狷意識、散文理論和創作特色談起>,《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54卷第2期,頁212~220。
劉姿君(著),〈從章法分析見陽明哲理詩的內蘊〉,收入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主編),2003,《中國學術年刊》第二十四期(台北:師大大學國文研究所發行)
潘知常(著),1994,<「思入風雲變態中」-關於中國美學的學科形態>,《中國文化月刊》第179期,頁59~72。
蕭振邦(著),<論自然書寫與環境美學:以陳列《永遠的山》為例示>,收入徐國能(主編),2004,《海峽兩岸現當代文學論集》(文學與美學八),頁231~269。
蕭裕民,2008,<明末清初體用地位之轉變-由王陽明「樂」思想著眼的一個觀察>收入《鵝湖》第三二卷第三期總號三七五,頁12~20。
蕭鷹(著),2000,<心外無物與天地意識-王陽明美學一解>,《天津社會科學》第六期,頁73~76。
蕭鷹(著),2000,<意統情志的王陽明美學>,《文史哲》第六期(總號261期),頁47~53。
蕭鷹(著),2001,<與天地為一的審美精神-王陽明對中國傳統美學的繼承和發展>,《哲學研究》第2期,頁45~51。
謝大寧(著),〈從「朱陸異同」一個方法論看歷史研究中一個主客觀問題〉,收入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主編),1983,《中國學術年刊》第五期(台北:師大大學國文研究所發行)
龔鵬程(著),<王學經世:與朱子學和現代社會之關係>,收入錢明、葉樹望(主編),2008,《王陽明的世界-王陽明故居開放典禮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2~81。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