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7200909594900
DOI 10.6846/TKU.2009.00713
論文名稱(中文) 元代前期(1277~1307)江浙地區海商勢力之研究 -以太倉朱清、張瑄家族與澉浦楊發家族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Research of Overseas Trade in Zhejiang and Jiangsu Provinces in the Earlier Period of Yuan Dynasty ─ In Two Case Studies of Zhu and Zhang’s Family in Taicang and Yang’s Family in Haiy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歷史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Histor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周國勛
研究生(英文) Guo-Xun Zhou
學號 69306015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24
論文頁數 9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楊育鎂
委員 - 蔣武雄
委員 - 黃繁光
委員 - 楊育鎂
關鍵字(中) 元代
海外貿易
海商家族
朱清
張瑄
楊發
關鍵字(英) Yuan
Overseas Trade
Navigating Family
Zhu Qing
Zhang Xuan
Yang Fa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元代政府對於海外貿易與海商的重視,不僅促成商業貿易的興盛,也促進了市舶港口的興起。由於元政府積極推動海外貿易,因而出現了一批專事經營海上貿易的大海商們。在這些縱橫海上、勢力強大的海商中,不乏一些名顯於元代的海商家族。在江浙地區的海商家族中,以太倉的朱清、張瑄家族,以及澉浦的楊發家族最著名。
  由於朱清、張瑄、楊發等人,本身就是負責市舶司或海運事務的主事官員,此為助長他們大事兼營海外貿易,並從中獲致財富私利的主因。此外,在客觀條件上,江浙行省地理位置適中,經濟實力富厚,也提供了經營與發展海外貿易的優越條件。
  若從兩大海商家族勢力的興衰來看,兩家族對於經營海外貿易所獲得財富的運用大不相同。朱清、張瑄家族是用於大量兼併土地,積聚私人財富;而楊發家族則以部份財富從事社會公益活動,因而頗獲大眾好評。最終,巨額財富帶給朱清、張瑄家族的是「抄家獲罪」的結局,而澉浦楊氏家族卻則得以顯達至元末。
英文摘要
Yuan government had emphasized overseas trade to flourish its business trading around coast. When this policy was applied, there are some great businessmen had appeared in Zhejiang and Jiangsu provinces , like Zhu and Zhang’s Family in Taicang , and Yang’s Family in Haiyan. 
  Since Zhu Qing、Zhang Xuan、Yang Fa were the officers in overseas trade department , they could use power to get benefit from foreign trade. And this is the main reason how they could generate so much wealth. Besides, Zhejiang and Jiangsu Provinces were in great location and which offers more opportunities in overseas trade.
  If we review the history of Zhu and Zhang’s Family and Yang’s Family, we would certainly see how they use the money that collected from foreign trade in different ways. The Zhu and Zhang’s Family had invested most of money in real estate by their power and wealth, but Yang’s Family spent it for social care. Finally, the Zhu and Zhang’s Family had been erased and charged guilty, but the Yang’s Family had people’s support and remain their names in Yuan dynast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章節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回顧……………………………………3
第二章 元代前期海外貿易的興盛發展……………………6      
   第一節  海外貿易政策的確立與發展狀況……………………6
   第二節  海外貿易官方機構的運作……………………………10
   第三節  海外貿易相關法令的制定與實施……………………16
   第四節  紙鈔的發行與使用……………………………………19
第三章 江浙行省與兩大海商家族勢力……………………25     
   第一節  江浙行省經營海外貿易的優勢條件…………………27
   第二節  太倉朱清、張瑄家族對海外貿易的經營……………38
   第三節  澉浦楊發家族對海外貿易的經營……………………51
第四章 兩大海商家族經營航海事業的影響………………59        
   第一節  對政府海外貿易政策的影響…………………………59
   第二節  對各自家族發展及名聲得失的影響…………………66
第五章 結論…………………………………………………………73

附錄圖表
圖一. 元代「中統鈔」圖樣…………………………………………24
圖二. 元代「至元鈔」圖樣…………………………………………24
圖三. 元代的「江浙行省」北部圖…………………………………36
圖四. 元代的「江浙行省」全圖……………………………………37
圖五. 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至大二年(1309)之財政赤字圖……77
表一. 元代各行省商稅額數一覽表…………………………………28
表二. 世祖至成宗朝的江浙行省丞相一覽表………………………30
表三. 世祖至成宗朝的江浙行省漢人平章政事一覽表……………32
表四. 世祖至成宗朝的江浙行省南人宰相一覽表…………………33
表五. 太倉朱清家族三代世系表……………………………………46
表六. 太倉張瑄家族三代世系表……………………………………46
表七. 朱清、張瑄家族平反後第二代與第三代傑出人物簡表……47
表八. 澉浦楊氏五代世系表…………………………………………52
表九. 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至大二年(1309)之財政赤字表……76
表十. 至元十四年(1277)到至大二年(1309)之鈔幣發行數量表…78
附錄. 元代制定的兩部《市舶則法…………………………………79

徵引書目………………………………………………………………87
一、史    籍…………………………………………………………87
二、專    書…………………………………………………………89
三、期刊與學位論文…………………………………………………92

參考書目………………………………………………………………94
一、史    籍…………………………………………………………94
二、專    書…………………………………………………………94
三、期刊與學位論文…………………………………………………96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按姓氏筆劃排列) 
一、史    籍
王  逢 撰,《梧溪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王  珪 撰,《華陽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王  結 撰,《文忠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王  彬 修,徐用儀 纂,《海鹽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王祖畬等 纂,《太倉州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王清穆 修,曹炳麟 纂,《崇明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方齡貴 校注,《通制條格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孔  齊 撰,《至正直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朱德潤 撰,《存復齋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宋濂等 撰,《元史》,臺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

李賢 等 纂修,《大明一統志》,臺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

沈  濤 撰,《常山貞石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何喬遠 撰,《閩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

吳  澄 撰,《吳文正公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汪大淵 撰,《島夷誌略》,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

房玄齡等 奉敕撰,《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

周南瑞 編,《天下同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

周密 撰,《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柯劭忞 著,《新元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73年。

姚桐壽 撰,《樂郊私語》,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姚  燧 撰,《牧庵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姚廣孝等 奉敕監修,《永樂大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徐  松 輯,楊家駱 主編,《宋會要輯稿》,臺北:世界書局,1977年。

徐元瑞 撰,《吏學指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馬端臨 撰,《文獻通考》,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脫脫等 撰,《宋史》,臺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

陳壽祺等 撰,《福建通志》,臺北:華文書局,1968年。

陳  旅 撰,《安雅堂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陳  高 撰,《不繫舟漁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

費  信 撰,《星槎勝覽》,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程端禮 撰,《畏齋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黃  溍 撰,《黃文獻公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彭大雅 撰,徐霆 疏證,《黑韃事略》,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陶宗儀 撰,《南村輟耕錄》,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屠  寄 纂,楊家駱 主編,《蒙兀兒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

楊士奇、黃淮 編著,《歷代名臣奏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4年。

楊  譓 撰,《至正崑山郡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葉子奇 撰,《草木子》,北京:中華書局,1997 年。

褚人穫 撰,《堅瓠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樊維城、胡震亨等 纂修,《海鹽縣圖經》,臺北:成文出版社,1982年。

劉昫等 撰,《舊唐書》,臺北:洪氏出版社,1977年。

趙  翼 撰,《二十二史劄記》,臺北:洪氏出版社,1974年。

趙汝适 著,楊博文 校釋,《諸蕃志》,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鄭思肖 撰,《心史》,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錢  榖 撰,《吳都文粹續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盧  熊 撰,《蘇州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魏  源 撰,《魏源全集》,長沙:嶽麓書社,2004年。

蘇  軾 撰,楊家駱 編,《蘇東坡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64年。

蘇天爵 編,《元文類》,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顧嗣立 編,《元詩選》,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顧嗣立 編,《元詩選》,選自《欽定四庫全書薈要•集部》第489冊,臺北:世界書局,
1988年。

酈道元 注,楊守敬、熊會貞 疏,《水經注疏》,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

《大元海運記》,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

《大元聖政國朝典章》,臺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

《元代奏議集錄》,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元曲選一百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古今雜劇三十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湖海新聞夷堅續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二、專    書 
王孝通 著,《中國商業史》,上海:世界書局,1932年。

王志瑞 著,《宋元經濟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4年。

王國維 著,《宋元戲曲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王國維 著,《宋元戲曲考及其他》,臺北:里仁書局,1993年。

方  豪 著,《中西交通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3年。

史衛民 著,《中國海外交通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多  桑 著,馮承鈞譯,《多桑蒙古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地球出版社編輯部,《中國文明史-元代卷》,臺北:地球出版社,1994年。

李則芬 著,《元史新講》,臺北:中華書局,1978年。

李則芬 著,《宋遼金元歷史論文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

李  幹 著,《元代社會經濟史稿》,香港:公開進修學院出版社,1996年。

門巋 著,《粉墨功名:元代曲家的文化精神與人生意趣》,山東:濟南出版社,2002年。

吳籌中 著,《中國紙幣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周祥鈺、鄒金生 編輯,徐興華、王文祿 分纂,《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

周良霄、顧菊英 著,《元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胡雲翼 著,《中國文學常識》,臺北:啟明書局,1958年。

邱樹森 著,《中國小通史-元朝》,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年。

馬可波羅 著,沙海昂(A.J.H.Charignon) 註,馮承鈞 譯,《馬可波羅行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

馬建春 著,《元代東遷西域人及其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孫  葆 著,《唐宋元海上商業政策》,臺北:正中書局,1969年。

姚大力 著,《漠北來去-元朝興衰啟示錄》,臺北:年輪文化事業公司,1998年。

袁國藩 著,《從元代蒙人習俗軍事論元代蒙古文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袁國藩 著,《元代蒙古文化論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耿湘沅 著,《元雜劇所反映之時代精神》,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桑原騭藏 著,馮攸 譯,《中國阿拉伯海上交通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2年。

桑原騭藏 著,楊鍊 譯,《唐宋貿易港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賀昌群 著,《元曲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陳高華 著,《元史研究論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陳高華、陳尚勝 著,《中國海外交通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陳高華 著,黨寶海 編,《陳高華說元朝》,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年。

陳得芝 著,《蒙元史研究叢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梁庚堯 著,《宋代社會經濟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公司,1997年。

張星烺 撰,《中西交通史料彙編》,臺北:世界書局,1969年。

張淑香 著,《元雜劇中的愛情與社會》,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

張志超 編著,《中國紙幣》,太原:山西出版社,1997年。

楊育鎂 著,《元代海漕糧運暢行因素之探討》,臺北:里仁書局,1986年。

寧宗一、陸林、 田桂民 著,《元雜劇研究概述》,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

劉精誠、李祖德,《中國貨幣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顏天佑 著,《元雜劇所反映之元代社會》,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

鄭行巽 編,《中國商業史》,上海:世界書局,1932年。

鄭振鋒 著,《中國文學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羅錦堂 著,《元雜劇本事考》,臺北:順先出版公司,1976年。

羅錦堂 著,《錦堂論曲》,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7年。

譚其驤 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七冊,上海:地圖出版社,1982年。

三、期刊與學位論文
石文濟,〈宋代市舶司的職權〉,《宋史研究集》第7輯,臺北:宋史座談會,1974年,頁481~555。

全漢昇,〈元代的紙幣〉,《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5本,臺北﹕中央研究院,1948年,頁1~48。

邱樹森,〈元代回回人的商業活動〉,《元史論叢》第6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頁159~173。

武堉幹,〈元代上海在中國對外貿易上之地位觀〉,《新中華雜誌》第4卷第19期,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頁75~93。

前田直典,〈元代紙幣的價值變動〉,《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5卷,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頁569~607。

夏定域,〈元朱清張瑄事蹟錄〉,《國立浙江大學文學院集刊》第3集,臺北﹕進學書局,1969年,頁801~857。

高榮盛,〈元代海外貿易的管理機構〉,《元史論叢》第7輯,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頁87~96。

修曉波,〈元代斡脫經營海外貿易的原因及影響〉,《元史論叢》第7輯,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頁97~104。

陳登原,〈朱清張瑄與海上交通〉,《新中華雜誌》第3卷第8期,上海﹕中華書局,1935年,頁33~39。

陳高華,〈元代的航海世家澉浦楊氏─兼說元代其他航海家族〉,《海交史研究》第27期,泉州,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1995年第1期,頁4~18。

植松正,〈元代江南の豪民朱清、張瑄について〉,《東洋史研究》第27卷第3號,京都:東洋史研究會,1968年,頁46~71。

黃君默,〈元代的鈔幣制度〉,《食貨半月刊》第6卷第1期,臺北:食貨出版社,1937年,頁1~18。

喻常森,〈元代海外貿易發展的積極作用與局限性〉,《海交史研究》第26期,泉州: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1994年第2期,頁40~54。

喻常森,〈元代官本船海外貿易制度〉,《海交史研究》第20期,泉州: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1991年第2期,頁92~98。

楊育鎂,〈淺探元代採行海運政策之人為影響因素〉,《中國歷史學會集刊》第19期,臺北:中國歷史學會,1987年,頁209~235。

楊育鎂,〈元代的航海科技與海道糧運的發展〉,《淡江學報》第29卷,臺北:淡江大學,1990年,頁29~64。

楊育鎂,〈元代的市舶制度〉,《淡江學報》第34卷,臺北:淡江大學,1994年,頁107~123。

楊育鎂,〈沙不丁與元代南海貿易發展的關係〉,《淡江史學》第18期,臺北:淡江大學歷史系,2007年,頁43~73。

鄭端本,〈試論元代的海禁〉,《海交史研究》第19期,泉州: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1991年第1期,頁26~30。

劉秋根,〈元代官營高利貸資本論述〉,《文史哲雙月刊》第204期,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頁12~16。

劉如臻,〈元代江浙行省研究〉,《元史論叢》第6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頁95~117。

簡銘宏,《元代鈔幣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1992年。

參考書目 (按姓氏筆劃排列)
一、史    籍
吳自牧 撰,《夢梁錄》,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邵遠平 撰,《元史類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陳仁錫 撰,《丘瓊山先生大學衍義補贊英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

梁廷枏 撰,《粵海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程钜夫 撰,《程雪樓文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0年。

虞  集 撰,《道園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

楊家駱 主編,《中國職官史料》,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

劉應李 原編,詹有諒 改編,郭聲波 整理,《大元混一方輿勝覽》,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年。

魏  源 撰,《元史新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元朝征緬錄》,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元人文集珍本叢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宋代傳記資料叢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遼金元傳記資料叢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二、專    書 
王德毅、李榮村、潘柏澄 主編,《元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

王步高 主編,《金元明清詞鑒賞辭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王明蓀 著,《元代的士人與政治》,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

任宜敏 著,《元代佛教史》,南投:南林出版社,2005年。

余思偉 著,《中外海上交通與華僑》,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1年。

汪聖鋒 著,《兩宋貨幣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吳楓、劉乾先 主編,《中華野史大博覽》,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2年。

林伏濤 著,《中國歷代財經思想與政策》,臺北:中國建設出版社,1965年。

金渭顯 編著,《高麗史中韓關係史料彙編》,臺北:食貨出版社,1983年。

昌彼得、程元敏、王德毅 主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鼎文書局,2001年。

邱樹森 主編,《元史辭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

陳登原 著,《國史舊聞》,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陳  垣 著,《元西域人華化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張曼娟 主編,《白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全集》,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0年。

植松正 編,《元典章年代索引》,臺北:宗青圖書,1986年。

楊樹藩 著,《中國文官制度史》,臺北:黎明文化,1982年。

劉崇德 著,《元雜劇樂譜研究與輯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箭內亙 著,陳捷、陳清泉 譯,《元代制度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箭內亙 著,陳捷、陳清泉 譯,《元代漢蒙色目待遇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蔡美彪、周良霄、陳高華 等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遼夏金元史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蕭啟慶 著,《蒙元史新研》,臺北:允晨文化公司,1994年。

蕭啟慶 著,《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年。

羅依果、樓占梅 著,《元朝人名錄》,臺北:南天書局,1988年。

三、期刊與學位論文
王道明,《元代社會救濟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1993年。

安部健夫,〈元代的知識份子與科舉〉,《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5卷,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頁636~679。

徐曉光,〈元朝的鈔法〉,《內蒙古社會科學》第5期,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1995年,頁45~48。

徐桂香,《元代的集慶路》,臺北: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1986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