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7200816364400
DOI 10.6846/TKU.2008.00649
論文名稱(中文) 休旅車休閒族群消費與消費後相關行為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SUV leisure group’s consuming and relative behavior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吳建衛
研究生(英文) Chien-Wei Wu
學號 79561041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27
論文頁數 12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洪英正
共同指導教授 - 楊立人
委員 - 錢玉芬
委員 - 黃曼琴
關鍵字(中) 消費延伸行為
人格特質
生活型態
人際關係
自我概念
休旅車使用行為
關鍵字(英) Personal trait
Lifesty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lf concept
derived consumer behavio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自從政府實施周休二日以來,帶動了國人休閒生活習慣的改變,從走馬看花的遊覽車旅遊型態,漸漸轉變為暢遊主題樂園或是與車友結伴出遊的型式居多(廖世平,2002)。休旅車業者也順勢推出各式的促銷活動,並與各休閒業者或其他相關休閒活動結合,也因此自從休旅車主購買了休旅車並開始接觸了這類型的活動之後,便容易產生了一些類似增加與家人出遊次數、增加每月消費支出、改變興趣或嗜好等消費延伸行為上的差異。

根據交通部2007年「自用小客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指出,台灣地區自用小客車共有約554萬輛,其中休旅車約為81萬多輛,佔所有車輛總數的14.7%。由於休旅車越來越受歡迎,坊間有關休旅車的團體及活動也越來越多,所以近來也有許多像是:轎車使用者換購休旅車之消費行為研究(黃泓傑,2005)、擁有者關係與人格特質對品牌對社群活動的影響—以休旅車為例(張瓏耀,2003)、休旅車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型態及行銷策略研究(陳鑑汶,2002)等文章都有討論到並指出休旅車主的消費行為、生活型態或人格特質都有相當程度的差異。 

本研究使用SPSS統計軟體對休旅車主所蒐集的183份有效問卷,將人口統計變項、人格特質、生活型態、人際關係、自我概念及消費延伸行為等變項,進行描述性統計、因素分析、信度分析、集群分析、卡方統計、變異數分析等統計分析,得出的結論為:
1. 部分的人口統計變項對休旅車的使用行為有顯著的差異。
2. 休旅車主的休旅車使用行為對生活型態以及消費延伸行為也有顯著的差異。
由此可知,消費者對於所消費的產品使用程度不同,所發展出的消費延伸行為便會有差異。

「消費延伸行為」這個名詞先前並未被廣泛討論過,但經過本研究分析之後,消費者因為使用所消費產品的程度不同所發展出的消費延伸行為,確實有其研究價值。現在的企業為了發揮更好的經營能力,不斷的向垂直及水平作整合,若是業者能為所生產銷售的產品加以研究分析該消費族群的延伸行為,想必一定能開發出更多的相關產品,並且能整合更多相關的產業作結合,以達到整合後的最大效益。
英文摘要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ve-day workweek by the government has catalyzed a transformation in the leisure activity patterns of the Taiwanese population. Instead of sightseeing with a group in a tour bus, people are gradually transitioning to visiting theme parks on their own, or traveling with friends from a Sport Utility Vehicle (SUV) club. Capitalizing on this trend,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re introducing promotional activities to integrate with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nd the tourism business. After SUV owners purchase their vehicles and come into contact with such activities, they are likely to take family vacations more frequently and increase their monthly expenses. This results in observable differentials in their interests, hobbies, and derived consumer behaviors.

As pointed out in the 2007 Private Vehicle Utilization Status Report from MOTC, there was a total of approximate 5.5 million privately owned automobiles in Taiwan. Over 810,000 of these vehicles were SUVs, accounting for 14.7% of the total. SUV-related groups and activities have been moving up in number, due to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SUVs in general. Recent articles such as "Consumer Behavior Research of Sedan Owners Purchasing SUVs" (Huang, 2005), "The Influence of Ownership and Personal Traits on Brand and Social Activities: SUV Examples" (Chang, 2003), and "Report on Purchasing Decision Preferences of SUV Consumers and Corresponding Marketing Strategies" (Chen, 2002) have all discussed and pointed out the significant divergence in the behavior tendencies, lifestyle patterns 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UV owners.

This paper utilizes the SPSS statistics software to analyze 183 questionnaires collected from SUV owners. Analysis factors include Population Variable, Personal Traits, Lifesty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Self Concept, and Derived Consumer Behavior. Analysis methods includ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and ANOVA (analysis of variance). All of these above have produc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A 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variable exhibit significant and evide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SUV utilization behavior.
2.	The utilization behavior of SUV owners also exhibit significant and evident differences in lifestyle pattern and derived consumer behavior.

It is possible to deduce from these findings that when the consumer product utilization level is different, the extended derived consumer behavior will also be different.

Previously, the term "derived consumer behavior" has not been widely discussed. However, as the analys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ce in consumer product utilization levels on derived consumer behavior has considerable value as a subject for in-depth research. Modern enterprises, in their drive to improve managerial capabilities, are continuously moving toward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ntegration. If they can focus o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ir products and core customers in terms of derived consumer behavior, they will be able to develop additional related and unified products, through which the maximum benefit of total integration can be achiev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目錄‧‧‧‧‧‧‧‧‧‧‧‧‧‧‧‧‧‧‧‧‧‧‧‧‧	I
表目錄‧‧‧‧‧‧‧‧‧‧‧‧‧‧‧‧‧‧‧‧‧‧‧‧	III
圖目錄‧‧‧‧‧‧‧‧‧‧‧‧‧‧‧‧‧‧‧‧‧‧‧‧	VI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	8
第四節 研究流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休旅車與其消費行為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休閒與休旅車使用行為‧‧‧‧‧‧‧‧‧‧‧‧‧	16
第三節 人格特質‧‧‧‧‧‧‧‧‧‧‧‧‧‧‧‧‧‧‧	24
第四節 自我概念‧‧‧‧‧‧‧‧‧‧‧‧‧‧‧‧‧‧‧	29
第五節 生活型態‧‧‧‧‧‧‧‧‧‧‧‧‧‧‧‧‧‧‧	32
第六節 消費延伸行為‧‧‧‧‧‧‧‧‧‧‧‧‧‧‧‧‧	35
第七節 人際關係‧‧‧‧‧‧‧‧‧‧‧‧‧‧‧‧‧‧‧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2
第二節 研究假說‧‧‧‧‧‧‧‧‧‧‧‧‧‧‧‧‧‧‧	43
第三節 研究變數之定義‧‧‧‧‧‧‧‧‧‧‧‧‧‧‧‧	44
第四節 問卷設計‧‧‧‧‧‧‧‧‧‧‧‧‧‧‧‧‧‧‧	47
第五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55
第一節 問卷回收及樣本資料分析‧‧‧‧‧‧‧‧‧‧‧‧	55
第二節 各變項之因素分析及集群分析‧‧‧‧‧‧‧‧‧‧	63
第三節 休旅車使用行為對各變項之分析‧‧‧‧‧‧‧‧‧	77
第四節 分析結果‧‧‧‧‧‧‧‧‧‧‧‧‧‧‧‧‧‧‧	98
第五章 結論討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7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11
參考文獻‧‧‧‧‧‧‧‧‧‧‧‧‧‧‧‧‧‧‧‧‧‧	112
附錄 - 問卷‧‧‧‧‧‧‧‧‧‧‧‧‧‧‧‧‧‧‧‧‧	120

表目錄
表2-1  五大人格特質的意義與特徵‧‧‧‧‧‧‧‧‧‧‧	27
表2-2  生活型態構面‧‧‧‧‧‧‧‧‧‧‧‧‧‧‧‧‧	33
表3-1  休旅車的來源與屬性問卷設計表‧‧‧‧‧‧‧‧‧	47
表3-2  休旅車使用行為問卷設計表‧‧‧‧‧‧‧‧‧‧‧	48
表3-3  休旅車使用者的消費延伸行為問卷設計表‧‧‧‧‧	48
表3-4  自我概念問卷設計表‧‧‧‧‧‧‧‧‧‧‧‧‧‧	49
表3-5  人格特質問卷設計表‧‧‧‧‧‧‧‧‧‧‧‧‧‧	50
表3-6  人際關係問卷設計表‧‧‧‧‧‧‧‧‧‧‧‧‧‧	51
表3-7  生活型態問卷設計表‧‧‧‧‧‧‧‧‧‧‧‧‧‧	52
表3-8  人口統計變數問卷設計表‧‧‧‧‧‧‧‧‧‧‧‧	53
表4-1  問卷回收統計表‧‧‧‧‧‧‧‧‧‧‧‧‧‧‧‧	55
表4-2  受訪者性別統計表‧‧‧‧‧‧‧‧‧‧‧‧‧‧‧	56
表4-3  受訪者年齡統計表‧‧‧‧‧‧‧‧‧‧‧‧‧‧‧	56
表4-4  受訪者婚姻狀況統計表‧‧‧‧‧‧‧‧‧‧‧‧‧	57
表4-5  受訪者子女數統計表‧‧‧‧‧‧‧‧‧‧‧‧‧‧	57
表4-6  受訪者家庭狀況統計表‧‧‧‧‧‧‧‧‧‧‧‧‧	58
表4-7  受訪者職業統計表‧‧‧‧‧‧‧‧‧‧‧‧‧‧‧	58
表4-8  受訪者教育程度統計表‧‧‧‧‧‧‧‧‧‧‧‧‧	59
表4-9  受訪者年所得統計表‧‧‧‧‧‧‧‧‧‧‧‧‧‧	59
表4-10  受訪者居住地區統計表‧‧‧‧‧‧‧‧‧‧‧‧‧	60
表4-11  受訪者居住環境統計表‧‧‧‧‧‧‧‧‧‧‧‧‧	60
表4-12  受訪者所擁有休旅車資料統計表‧‧‧‧‧‧‧‧‧	61
表4-13  受訪者旅車使用行為統計表‧‧‧‧‧‧‧‧‧‧‧	62
表4-14  信度分析結果統計表‧‧‧‧‧‧‧‧‧‧‧‧‧‧	63
表4-15  人格特質的KMO與Bartlett檢定‧‧‧‧‧‧‧‧‧	64
表4-16  人格特質之因素分析、信度與命名‧‧‧‧‧‧‧‧	65
表4-17  人格特質之集群凝聚係數表‧‧‧‧‧‧‧‧‧‧‧	66
表4-18  人格特質之分群結果‧‧‧‧‧‧‧‧‧‧‧‧‧‧	67
表4-19  人格特質之集群變異數分析‧‧‧‧‧‧‧‧‧‧‧	67
表4-20  人格特質之集群命名‧‧‧‧‧‧‧‧‧‧‧‧‧‧	68
表4-21  自我概念的KMO與Bartlett檢定‧‧‧‧‧‧‧‧‧	69
表4-22  自我概念之因素分析、信度與命名‧‧‧‧‧‧‧‧	70
表4-23  人際關係的KMO與Bartlett檢定‧‧‧‧‧‧‧‧‧	71
表4-24  人際關係之因素分析、信度與命名‧‧‧‧‧‧‧‧	71
表4-25  生活型態的KMO與Bartlett檢定‧‧‧‧‧‧‧‧‧	73
表4-26  生活型態之因素分析、信度與命名‧‧‧‧‧‧‧‧	74
表4-27  消費延伸行為的KMO與Bartlett檢定‧‧‧‧‧‧‧	75
表4-28  消費延伸行為之因素分析、信度與命名‧‧‧‧‧‧	76
表4-29  參加休旅車團體與性別之卡方檢定‧‧‧‧‧‧‧‧	77
表4-30  參加休旅車活動與性別之卡方檢定‧‧‧‧‧‧‧‧	78
表4-31  休旅車使用程度與年齡之卡方檢定‧‧‧‧‧‧‧‧	79
表4-32  休旅車使用程度與婚姻之卡方檢定‧‧‧‧‧‧‧‧	80
表4-33  參加休旅車團體與職業之卡方檢定‧‧‧‧‧‧‧‧	81
表4-34  參加休旅車活動與職業之卡方檢定‧‧‧‧‧‧‧‧	83
表4-35  參加休旅車團體與教育程度之卡方檢定‧‧‧‧‧‧	85
表4-36  參加休旅車活動與居住區域之卡方檢定‧‧‧‧‧‧	86
表4-37  參加休旅車團體與居住環境之卡方檢定‧‧‧‧‧‧	87
表4-38  參加休旅車活動與居住環境之卡方檢定‧‧‧‧‧‧	88
表4-39  休旅車使用程度對生活型態的變異數分析‧‧‧‧‧	90
表4-40  休旅車使用程度對流行時尚因素的平均數‧‧‧‧‧	91
表4-41  參加休旅車團體對生活型態的變異數分析‧‧‧‧‧	91
表4-42  參加休旅車團體對健康活要等因素的平均數‧‧‧‧	92
表4-43  參加休旅車活動對生活型態的變異數分析‧‧‧‧‧	93
表4-44  參加休旅車活動對健康活要等因素的平均數‧‧‧‧	93
表4-45  參加休旅車團體對消費延伸行為之變異數分析‧‧‧	96
表4-46  參加休旅車活動對消費延伸行為之變異數分析‧‧‧	97
表4-47  本研究之假設驗證結果‧‧‧‧‧‧‧‧‧‧‧‧‧	98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9
圖2-1  一般房車及各種休旅車形式介紹‧‧‧‧‧‧‧‧‧	13
圖2-2  2000~2006台灣汽車銷售數量表‧‧‧‧‧‧‧‧‧‧	14
圖2-3  福特汽車NBX活動系列‧‧‧‧‧‧‧‧‧‧‧‧‧‧	19
圖2-4  太子汽車吉星俱樂部活動系列‧‧‧‧‧‧‧‧‧‧	20
圖2-5  中華三菱汽幸福房車活動系列‧‧‧‧‧‧‧‧‧‧	21
圖2-6  JP Club Taipei 2007年8月基隆一日遊‧‧‧‧‧‧	22
圖2-7  Escape City Club 2004年5月車隊出遊‧‧‧‧‧‧	23
圖2-8  Cattell 的十六種人格因素剖面圖‧‧‧‧‧‧‧‧	25
圖2-9  Maslow的需求層級理論‧‧‧‧‧‧‧‧‧‧‧‧‧	39
圖3-1  本研究架構圖‧‧‧‧‧‧‧‧‧‧‧‧‧‧‧‧‧	42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昭正(2001)。休閒導論,品度股份有限公司。
王燦槐(1996)。The Changes of Labor Force Utilization Patterns in Taiwan(1978-1994),中大社會人文學報,第三期。
江淑玲(2005)。國小未婚教師之婚姻態度、人際關係對其擇偶偏好影響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錦樺(2001)。人格特質與組織文化適配性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高科技F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芝儀(2000)。中輟學生的危機與轉機,濤石文化。
吳淑鶯、陳瑞和(2006)。計畫行為理論應用於網路書店之購買行為之研究,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第九卷四期。
汪亦翔(2000)。虛擬社群版主特質對經營績效之影響-以City Family網路同學會為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正文、陳煜霖(2005)。服務品質、顧客知覺與忠誠度間關係之研究-以行動通訊系統業為例,顧客滿意學刊,第一卷第一期。
李世清、何秉一(2004)。虛擬社群版主人格特質探討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四十二期。
李秋慧(2004)。人格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績效之關係探討-以台灣高科技員工為例,中央大學人資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佩怡(1999)。人際關係理論,測驗與輔導152,3152-56。
杜布林(Dubrin, A. J.)(1992)。 Human relations: A job oriented approach 5th Edition. 洪英正、錢玉芬(譯),管理心理學,華泰書局。
林芳燕(2006)。大台北地區青年消費者(25~35歲)對財經雜誌之消費行為與可應用之行銷策略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林房儹、劉秀端(2005)。運動休閒產業發展重要課題與策略,國民體育季刊145期 。
林美慧(2002)。消費者知識對手機購買決策之影響,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財丁(2004)。管理與商業心裡學,滄海書局。
林國順(2005)。陸軍軍官學校學生身體自我概念、休閒活動類型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朝欽(1986)。「森林遊樂資源」經營管理之研究:以林務局管轄之國有林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惠莉(2003)。五大人格特質、性別角色與轉換型領導關聯性之研究,中原大學企管系碩士論文。
胡木榮(2003)。消費者滿意之認知品質策略研究-以台灣運動休旅車實證,中央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論文。
施沛廷(2004)。社群信任、社群認同與購買行為的關係之探討-以RV休旅車社群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
陶聖屏、蔡順傑(2005)。閱聽人之人格特質、收聽行為、收聽動機、收聽滿足之關聯性研究-以漢聲廣播電臺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第十四屆廣告暨公共關係國際學術與實務研討會。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心理出版社。
徐言(2006)。休閒農場經營策略與管理之新思維,95年休閒農場經營管理手冊(四)。
徐振興、吳政衛(2003)。汽車品牌個性、消費者自我概念投射與其購買意願程度之關聯性研究,第十二屆中華民國廣告暨公共關係學術與實務研討會。
陳昭郎(2004)。休閒產業之未來展望,農會轉投資公司經營發展研討會。
陳宗玄、林靜芳(2005)。清境地區民宿遊客滿意度與再宿意願之研究,旅遊管理研究、第六卷第一期。
陳慶福、鍾寶珠(1998)。單親與雙親兒童在自我觀念、行為困擾與學業表現之研究,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2,1-35。
陳騏龍(2001)。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陳鑑汶(2002)。休旅車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型態及行銷策略研究,成功大學EMBA碩士論文。
張宮熊(2002)。休閒事業概論,台北:揚智。
張春興、林清山(1988)。教育心理學,東華書局。
張瓏耀(2003)。擁有者關係與人格特質對品牌對社群活動的影響—以休旅車為例,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許士軍(1998)。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探討與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35 期。
許龍君(2003)。大學生社團參與及其人際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郭為藩(1972)。自我心理學,開山書店。
莊易霖(2007)。品牌認同和社群參與對社群忠誠度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企業管系理碩士論文。
曾端真(1991)。德哈二氏自我瞭解發展模式在中國文化中的驗證及其在評估認知治療效果上之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世明(2007)。休閒管理概論,五南出版社。
黃忠民(2004)。我國公立高中學校總務主任人格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朗文(2007)。自我概念的代間傳承,台灣社會學年會。
黃泓傑(2005)。轎車使用者換購休旅車之消費行為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靖雅(2003)。職業傾向與五大人格特質量表甄選效度驗證與比較-以某電子公司為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隆洲(2004)。2004車輛安全技術研討會及論壇。
黃富安(2006)。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態度關連性之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為例,2007創新、整合與應用學術研討會。
黃德祥、魏麗敏(2002)。網際網路對大學生之衝擊與影響,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
黃馨瑩(2004)。消費者生活型態對休旅車品牌權益評價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系理碩士論文。
楊文菁(2004)。消費性網路競標策略之影響因素,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所碩士論文。
楊妙芬(1995)。單親兒童非理性信念、父母管教態度、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屏東學報8,73-108。
楊棠安(2005)。線上遊戲玩家表現與其人格特質之研究-以「天堂」為例,靜宜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
楊琬琪(2006)。休閒農場產業分析及發展趨勢之研究-以嘉義農場個案為例,環境與管理研究,第七卷第二期。
廖世平(2002)。高鐵完工後對休閒產業行銷策略影響之研究-以主題樂園為例,台北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
熊淑君(2004)。新移民女性子女的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之研究,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蔡昀親(2006)。產品定位對促銷策略影響之研究—以台灣休旅車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系理碩士論文。
鄭增財(2000)。實用技能班學生價值觀與學習行為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倢妤(2006)。電子化服務品質、品牌形象與網路口碑對顧客後續行為意圖影響之研究-以台灣網拍賣網站為例,正修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顏惠玲(2005)。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生活型態與旅遊風險知覺對旅遊保險之影響-以高雄縣市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碩士論文。
簡郁雅(2004)。家庭休閒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四十二期。
羅瑞銓(2003)。組長領導風格及組員人格特質對於線上學習成效之影響,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二、	英文部分

Allport, G. W., & Odbert, H.S. (1936). Trait names: A psycho-lexical 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47, 211.
Burns, R. B. (1979). The self concept: Theory measurement development and behaviour. New York: Longman.
Cattell, R. B. (1965).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of Personality, Baltimore Penguin.
Costa, P. T. & McCrae, R. R., (1992) 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Cronin, J. J. and S. A. Taylor (1992).Measuring Service Quality: A Reexamination and Extensuon, Journal of Marketing, 56, 55-86.
Daniel, M. Cable & Timothy A. Judge (1996). Person-Organization Fit, Job Choice Decisions, and Organizational entr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 67, 294-311.
Dmitri Kuksov, J. Miguel Villas-Boas (2006). When more alternatives lead to less choice, http://groups.haas.berkeley.edu.
Engel, J. F., R. D. Blackwell and P. W. Miniard (1993). Consumer Behavior, (8th Ed), Dryden Press, Texas.
Francken, D. A., & Van Raaij, W. F. (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 337-352.
Herzberg, F. Mausner, B. Snyderman, B.,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John Wiley.
Kaiser H. 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 31-36.
Kotler, P. (2000). Marketing Management (10th Ed). New Jersey,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rentice Hall In. 159-189.
Kotler, P., & Armstrong., (1994).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6th Ed), Annotated Instructor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Inc., P143.
Lazer, W. (1963). Lifestyle Concept and Marketing, in Toward Scientific Marketing, S. Greyserm, Ed.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Maslow, A.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ppy & Row.
McCrae, R. R., & Costa, P. T. (1997). Personality trait structure as a human universal. American Psychologist, 52, 509-516.
Norman, W. T. (1963). Toward and Adequate Taxonomy of Personality Attributes: Replicated factor structur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6, 574-583.
Plummer, J. T. (1974). 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ment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38, 33-37.
Rogers, C. (1969). Freedom to learns: 241.
Rosenberg, M. (1979). Conceiving the self. New York: Basic Book, Inc.
Russell, R. V. (1996). Pastimes-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leisure. Times Mirror Higher Education Group, Inc. 
Scott, W. A. (1965). Values and organization. Chicago: Rand McNallt.
Schutz, A., (1966). The Phenomenology and Social World,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Shavelson, R. J., Hubner, J. J., & Stanton, G. C. (1976). Validation of construct and interpretation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 407-441.
Singh, Jitendra V., and Charles J. Lumsden. (1990). Theory and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Ecolog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6, 161-195.
Sullivan, Harry S. (1953). The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Psychiatry. New York: Norton.
Wind , Yoram and Green , Paul E. (1974). Some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Analytical Problems in Life Style Research.
Wortzel, R. (1979). New life style determinants of women’s food and shopping behavior. Journal of Marketing, 43, 28-29. 


三、	網路部分

AutoNet 汽車日報。http://www.autonet.com.tw/。
BPS Moral Education。http://bps.hkcampus.net/~bps-cwh/relation.htm。
CR-V家族。http://www.crvfan.org/。
ECC家族,ESCAPE CITY CLUB。http://www.ecc.idv.tw。
GV Club。http://www.gvclub.net/index.php。
JP Club Taipei。http://tw.myblog.yahoo.com/benson66882002。
Land Rover。http://www.landrover.com.tw/Chinese/Home/Home.asp。
Nissan。http://www.nissan.com.tw/。
Pubpages.unh.edu。http://pubpages.unh.edu。
SUV Life。http://www.suvlife.net/forum/viewforum.php?f=75。
The 16 Personality Factors。http://admin.vmi.edu/ir/16pf.htm。
U-CAR網路汽車共合國。http://www.u-car.com.tw/index.asp。
八大資訊平台。http://clie.ws/bbs/index.php?act=idx。
三菱汽車。http://www.5230.com.tw。
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http://www.ttvma.org.tw。
交通部。http://www.motc.gov.tw/。
休閒概念館。http://www.rstlife.com/modules/news/。
全國碩博士論文。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教育部健康醫學學習網。http://health.edu.tw/health/。
國立中央大學教學網。王燦槐 - 適應心理學, http://webclass.ncu.edu.tw/~wang024/chap3/ch3-1.htm。
雅虎知識。http://tw.knowledge.yahoo.com。
鈴木汽車。http://www.auto21.com.tw/。
福特汽車。http://www.ford.com.tw/。
環球露營車。http://www.unrv.com.tw/。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