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6201314581900
DOI 10.6846/TKU.2013.00759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反恐作為對中美關係影響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China Anti-Terrorism actio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A and Chin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王子豪
研究生(英文) Zi-Hao Wang
學號 60027022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04
論文頁數 6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蔡國裕
委員 - 潘錫堂
委員 - 吳鵬翼
關鍵字(中) 恐怖主義
反恐
中美關係
關鍵字(英) Terrorism
Anti-Terroris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利用國際社會對其道義支持,組織反恐聯盟,取得政治主導權,改變大國之間的關係,尤其與中共關係。中共則利用美國亟需中共協助反恐的契機,及其在國際反恐合作角色與地位的驟然躍升,大力改善與美國的關係,並順勢將反恐外交延伸至全球層次,利用此機遇擴張國際影響力,中共諸般舉措,顯有特殊政治圖謀。
  而中共基於國家利益,避免與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陷入對抗;避免周邊國家結成對付中共的同盟;避免周邊熱點問題危及中共安全穩定,持續大力改善與世界主要國家和周邊諸國的雙邊關係,積極參與國際多邊制度,尤其是藉參與聯合國集體安全行動,增加合作的機會,從而改善和緩解國家之間的安全困境,增進穩定,減少敵對。
英文摘要
After 911, the United States us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for its moral support, organizational alliance against terrorism, to obtain political dominance, chang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jor powers, particularly the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China is using the chance that U.S. needs China assist antiterrorism, and its promotion of role and status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ainst terrorism, improve relations with the U.S.. Make their anti-terrorism diplomacy extended to the global level, and use this opportunity to exp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China’s movement shows they have special political purpose.
  China based on national interests, avoiding against with the Western countries, particularly the United States; avoid neighbor countries formed an alliance against China; avoid surrounding issues threaten the China security and stability, sustained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 the world's major countries and neighbor country's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international multilateral system, particularly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the United Nations collective security actions to increase cooperation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and ease the security dilemma between countries, increase stability and reduce hostilit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2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4
第五節 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九一一事件前的中共外交	7
第一節 恐怖主義	7
第二節 中共的對外政策	11
第三節 九一一前的中美關係	13
第三章  九一一事件對美國的衝擊	17
第一節 九一一事件的發生	17
第二節 美國對九一一的因應措施	19
第三節 美國因應措施對外交的影響	23
第四章  中共的反恐政策與作為	29
第一節 中共面對的恐怖主義	29
第二節 中共的反恐政策	32
第三節 中共的反恐作為	34
第五章  中共反恐作為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41
第一節 美國積極建立反恐聯盟	41
第二節 九一一後的中美關係	43
第三節 中美的反恐合作	46
第六章  結論	5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53
第二節 研究展望	55
參考書目	57

表目錄
表2- 1:恐怖主義發展	8
表2- 2:恐怖主義類型	9

表3- 1:九一一恐怖攻擊紀事	17
表3- 2:國土安全部主要發展	20

表4- 1:中共與周邊國家反恐演習	36
表4- 2:中共與周邊國家簽署反恐協定概況	38

表5- 1:中美反恐磋商概況	47
表5- 2:中美戰略對話概況	49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專書:
1.	中共外交部歐亞司編,《順應時代潮流,弘揚「上海精神」─上海合作組織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
2.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年鑑》(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3.	王玉主,〈中國與東盟相互依賴關係的戰略塑造〉,《中國對外開放:戰略與實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4.	王良能,《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出版社,2000年)。
5.	李柏彥譯,Evan S. Medeiros,《中共的國際行為》(台北:史政編譯室,2011年5月)。
6.	李湛軍,《恐怖主義與國際治理》(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年)。
7.	林正義,〈美中台新形勢下的台海安全戰略〉,《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2002年)。
8.	林正義,〈美國因應911事件的危機處理〉,《911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9.	林麗香,〈中國〉,《國際關係與現勢》(台北縣:晶典文化,2004年)。
10.	林麗香,〈美國〉,《國際關係與現勢》(台北縣:晶典文化,2004年)。
11.	金燦榮,〈中美關係:問題與希望〉,《中國外交》(2002年)。
12.	倪世雄,〈從世界格局看中美關係〉,《中國外交》(2002年)。
13.	孫國祥、方天賜,〈民族主義與恐怖主義〉,《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
14.	馬武亞主編,《簡明世界知識辭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1年),頁321。
15.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8-1999亞洲的安全保障》(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
16.	張家棟,《全球化時代的恐怖主義及其治理》(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
17.	張錫模,《全球反恐戰爭》(台北:東觀國際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006)。
18.	曹雄源、廖舜右譯,《布希政府時期─反恐國家戰略》(台北:國防大學,2008年)。
19.	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生智,2004年)。
20.	陳一新,《危機潛伏:布希政府第一任期從平衡到失衡的兩岸政策》(台北:博揚文化,2007年)。
21.	陳文賢,《柯林頓及布希政府的中、台政策:決策小組之研究途徑》(台北:一橋,2002年)。
22.	陳明,《布希新政府之兩岸政策走向》(台北:遠景基金會,2001年)。
23.	陳啟懋,《中國對外關係》(台北:吉虹資訊,2000年)。
24.	曾祥穎,〈車臣戰爭與美阿戰爭之比較〉,《911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頁185。
25.	黃裕美譯,Samuel Huntington,《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
26.	楊志恆,〈「九一一事件」後日本的新日美安保戰略與台海安全〉,《「亞太經合會」後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台北市:遠景基金會,2001年)。
27.	楊暉,《恐怖新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
28.	楊潔勉等著,《國際合作反恐:超越地緣政治的思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29.	董立文、唐開太,〈美國的對華政策調整與兩岸關係〉,《反恐戰後美中關係與台海局勢》(台北:大屯出版社,2003年)。
30.	裘兆琳,〈九一一事件對美、中、台關係之影響〉,《「亞太經合會」後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台北:遠景基金會,2001年)。
31.	趙學功,〈關於反恐與美國對亞洲政策的幾點思考〉,《反恐背景下美國全球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32.	劉廣華譯,James D. Hessman著,〈因應不確定的戰略〉,《國防譯粹》第29卷第2期(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33.	蔡育岱,〈俄羅斯〉,《國際關係與現勢》(台北縣:晶典文化,2004年)。
34.	蔡育岱,〈歐洲聯盟〉,《國際關係與現勢》(台北縣:晶典文化,2004年)。
35.	戴鳳秀,《防恐怖戰略與對策》(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3年)。
36.	藍建學,〈中國對印度關係的戰略定位〉,《中國對外開放:戰略與實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期刊論文:
1.	王力雄,〈西藏:21世紀中國的軟功〉,《戰略管理》第1期(1999年)。
2.	戎滄海,〈美將繼續單邊行動─北約內部失去平衡〉,《瞭望新聞周刊》第7期(2002年)。
3.	江西元,〈911事件後美國外交安全戰略走向〉,《國際政治月刊》第11期(北京,2002年)。
4.	吳玉紅、郭玉坤,〈國際反恐立法趨勢及完善中國反恐立法的思考〉,《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7卷第1期(2008年2月)。
5.	林文程,〈恐怖主義陰影台灣因應之道〉,《國政評論》國安(評)091-480號(2002年)。
6.	林正義,〈九一一事件對國際關係的影響〉,《國際事務季刊》第2期(2002年)。
7.	施子中,〈中共反恐情勢與未來發展〉,《第二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暨實務座談會論文集》(桃園:中央警察大學推廣教育中心,2006年)。
8.	孫國祥,〈近期國際反恐情勢發展之探討〉,《非傳統安全論壇》(中央警察大學台北聯絡處,2007年)。
9.	袁鵬,〈911事件與中美關係〉,《現代國際關係》第11期(2001年)。
10.	高朗,〈後冷戰時期中共外交政策之變與不變〉,《政治科學論叢》(第21期,2004年)。
11.	張中勇,〈美國911事件後國土安全作為對台灣安全的啟示〉,《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1期,2003年)。
12.	張中勇,〈國際恐怖主義的演變與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季刊》(第4卷第1期,2002年)。
13.	張福昌,〈歐洲聯盟反恐政策初探〉,《歐洲國際評論》(第五期,2009年)。
14.	莫洪憲,〈聯合國反恐規約在我國的貫徹實施〉,《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總100期(2008年6月)。
15.	陳文生,〈911後美國之霸權治理策略:以伊拉克為例〉,《政治科學叢論》第23期(2005年)。
16.	塞莉納‧雷魯約(Celina Realuyo),〈打擊恐怖主義融資的全球戰爭〉,《經濟視角》(美國國務院電子期刊,第9卷,第3期,2004年)。
17.	劉宇翔、吳坤,〈對當前四川省面臨暴力恐怖活動威脅的分析〉,《公安研究》第2期(2004年)。
18.	蔡裕明,〈後九一一時期中共外交政策的持續與遞嬗〉,《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10期(2002年)。
19.	鄭端耀,〈布希政府安全戰略發展評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2期(2003年)。
20.	鍾京佑,〈後911時期美國國土安全政策之探討:戰略的觀點〉,《第六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桃園:中央警察大學恐怖主義研究中心,2010年)。
報紙:
1.	《人民日報》,2001年2月22日。
2.	《人民日報》,2001年9月23日。
3.	《中國時報》,2002年2月21日。
4.	《中國時報》,2002年9月21日。
5.	《聯合報》,2001年11月8日。
6.	《聯合報》,2001年6月8日。
7.	《聯合報》,2001年6月8日。
8.	《聯合報》,2001年7月31日。
9.	《聯合報》,2000年9月29日。
10.	《人民日報》,2002年1月1日。
11.	《中央日報》,2003年1月22日。
碩士論文:
1.	丘臺峰,《恐怖主義與反恐怖主義》,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2.	林佑達,《1990年代美國對日本與中共的安全政策》,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3.	林昆鍾,《從全球治理探討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一個國際建制在亞太反恐聯盟的觀點》,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4.	林美滋,《911後中共因應國際反恐行動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5.	張月華,《小布希總統反恐政策研究──以戰爭正當性及文明衝突為觀察焦點》,國立嘉義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6.	張星忠,《美國與中國反恐作為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7.	曹文忠,《後911全球反恐時代的美國對華政策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8.	連雅梅,《小布希政府時期對中共戰略思維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9.	葉雅茹,《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反恐政策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10.	劉俊偉,《台海兩岸反恐政策比較研究》,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網路資源:
1.	〈「深圳」號訪日彰顯中國軍事透明度〉,2007年12月8日,新華網,取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7-12/08/content_7217235.htm。
2.	〈九一一襲擊事件〉,維基百科,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911%E4%BA%8B%E4%BB%B6。
3.	〈小布希政府時期美國的對華戰略調整與兩岸關係〉,2010年9月24日,大鵬韜略甲子園,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yy95q.mcFAKUOLoV6vk.HooRge0H/article?mid=718&prev=719&next=716。
4.	〈中美反恐合作搬上檯面,借機奧運增加彼此交流〉,2008年2月5日,東方網,取自http://www.405400.com/html/200802/05/11025203.htm。
5.	〈中美舉行第六輪反恐磋商〉,2008年3月26日,中共駐香港特派員公署網站,取自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coprc.gov.hk/chn/szyw/t418399.htm。
6.	〈中美簽署加強執法合作聲明,將交流反恐情報資訊〉,2006年7月31日,新華網,取自http://gov.ce.cn/home/gdxw/200607/31/t20060731_7943030.shtml。
7.	〈中國支持國際社會開展合作打擊恐怖主義〉,2001年9月28日,中新社,取自http://www.chinanews.cn/2001-09-28/26/126621.html。
8.	〈台灣海峽飛彈危機〉,維基百科,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6%B5%B7%E5%B3%BD%E9%A3%9B%E5%BD%88%E5%8D%B1%E6%A9%9F。
9.	〈外交部發言人說:江澤民訪美「富有成果」〉,2002年10月29日,新華網,取自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0/29/content_612175.htm。
10.	〈外交部發言人談美聯邦調查局駐華辦公室正式成立〉,2002年10月24日,中國新聞網,取自http://www.sina.com.cn。
11.	〈江澤民應約同布希通話表示願提供一切支援協助〉,2001年9月13日,中新社,取自http://www.chinanews.cn/2001-09-13/26/121787.html。
12.	〈哈馬斯〉,維基百科,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3%88%E7%91%AA%E6%96%AF。
13.	〈首批「東突」恐怖組織、恐怖分子基本情況〉,2003年12月15日,新華網,取自http://big5.xinhuanet.com/。
14.	〈真主黨〉,維基百科,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C%9F%E4%B8%BB%E9%BB%A8。
15.	〈塔利班〉,維基百科,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1%94%E5%88%A9%E7%8F%AD。
16.	〈奧薩瑪‧賓‧拉登〉,維基百科,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8%B3%93%E6%8B%89%E7%99%BB。
17.	〈蓋達組織〉,維基百科,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F%BA%E5%9C%B0%E7%B5%84%E7%B9%94。
18.	〈觀察美國2006「勇敢之盾」能否震懾解放軍?〉,2006年6月22日,中華網,取自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60622/13419739.html。
19.	丁松泉,〈WTO與中國外交新思維〉,2006年3月24日,聯合早報,取自http://www.sinoir.com/diplomacy/zonglun/200603/1297.html。
20.	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疆的歷史與發展白皮書〉,2003年10月13日,新華網,取自http://www.chinaembassycanada.org/chn/xw/t27802.htm。
21.	中共駐俄羅斯大使館網站,2002年6月22日,取自http://ru.china-embassy.org/chn/xwdt/t73543.htm。
22.	何宏儒,〈藏青會:藏獨是底線〉,2013年3月9日,奇摩新聞,取自http://tw.news.yahoo.com/%E8%97%8F%E9%9D%92%E6%9C%83-%E8%97%8F%E7%8D%A8%E6%98%AF%E5%BA%95%E7%B7%9A-%E5%9C%96-083227739.html。
23.	沈雅雯,〈藏青會:西藏獨立是解決自焚唯一之路〉,2012年11月9日,蕃薯藤新聞,取自http://history.n.yam.com/rti/life/20121109/20121109960925.html。
24.	曹長青,〈訪「西藏青年大會」主席才旦諾布〉,1998年7月1日,西藏之頁,取自http://caochangqing.com/big5/newsdisp.php?News_ID=469。
25.	鄭海麟,〈美國反擊與反戰示威〉,《海峽評論》(第131期,2001年11月號),取自: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131-1607.html。
英文部分
專書:
1.	Aileen S.P. Baviera,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U.S. Foreign Policy and Great Power Relations in the Asia Pacific”, Before and After September 11, 2001: An Asian Perspective(Manila : 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 : Ateneo Center for Asian Studies, 2004).
2.	Frank Goldstein,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on the Eve of a New Millennium’’, Studies in Conflict and Terrorism(1997).
3.	JCS pub.1, Dictionary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s(Washington :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1985).
4.	Ray. S Cline, Yonah Alexander, Terrorism As State-Sponsored Covert Warfare(Virginia : Hero Book, 1986).
5.	Wolf, C.; Yeh, K. C.; Bamezai, A.; Henry, D. P.; Kennedy, M., Long-Term Economic and Military Trends, 1994-2015: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Santa Monica: RAND, 1995).
原始文件:
1.	Council Framework Decision of 13 June 2002 on combating terrorism(2002).
2.	White House Lists Results of Anti-Terrorism Campaign, September 14-30 (Washington File, 2001).
期刊:
1.	Harvey Sicherman, ‘’The New Protracted Conflict : Finding a Foreign Policy’’, Orbis, Vol.43, No.2(Spring 2002), p.215.
2.	James D. Hessman, ‘’A Strategy of Uncertainty’’’,Sea Power Monthly of US (November, 2001), p18.
報紙:
1.	‘’Powell Credits China’s Anti-Terrorism Effort for Improved U.S. Ties’’,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October. 19, 2001.
2.	‘’The 43rd President : Remarks at Announcement of Powell’s Nomination as Secretary of State’’,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17, 2000.
3.	Alan Sipress, ‘’U.S., Russia Recast Their Relationship’’,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4, 2001.
4.	Erik Eckholm, ‘’Fearing Terror at Home, China Has Practical Reason to Aid U.S.’’,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October. 1, 2001.
5.	Nina Hachigian & James Mulvenon, ‘’A Chance to Get Closer to China’’, Los Angels Times, September 27, 2001.
網路資源:
1.	George W. Bush,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 of America(2002), http://www.whitehouse.gov/nsc/nss.html。
2.	Richard Perle, ‘’Next Stop, Iraq’’,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2001),from: http://www.fpri.org.co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