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6201312154200
DOI 10.6846/TKU.2013.00757
論文名稱(中文) 建構台灣國家安全教育戰略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construction of Taiwan‘s strategy on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湯文淵
研究生(英文) Wen-Uain Tang
學號 898330054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13
論文頁數 46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翁明賢(titx@www2.tku.edu.tw)
委員 - 施正權
委員 - 許智偉
委員 - 沈明室
委員 - 陳膺宇
關鍵字(中) 國家安全戰略
國防政策
軍訓教育
全民國防教育
全民防衛動員
社會建構主義
關鍵字(英)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military training education
all-out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ll-out defense mobilization
social constructivis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文分析研究的主體為台灣的國家安全教育戰略之建構,即以溫特(Alexander Wendt)社會建構主義文化─身分─利益─戰略的文化認知結構作為主要研究途徑,整合台灣國家安全戰略研究、全民國防教育與全民防衛訓練,形成以體適能與技藝能合一的學識能力發展為基礎的國家安全教育體系亦即國家文武合一教育體制之戰略分析。
首先,解構學校軍訓教育─國防通識教育─全民國防教育的發展歷程,指出全民國防教育的發展能量與侷限,以尋求建構國家安全教育戰略之基礎。
其次,以全民國防教育為基礎,向上尋求國家安全戰略研究與社會建構觀點的結合,向下發揮全民防衛動員訓練與國安機制的整合成效,並向外開展國家安全政策教育憲政運作體系的循環,以實踐能力發展為主體的國家安全教育戰略架構建構與循環發展體系。
接著,依序分析構成國家安全教育戰略架構發展的三大支柱,即社會建構主義所形成的國家安全戰略研究指導觀點,與透過國防體制規範,所形成的國家安全政策教育憲政運作循環體系,及藉由全防衛動員訓練的充實與擴大,所形成的國家安全機制訓練能力發展體系。
然後,提出影響台灣國家安全教育戰略建構成效的關鍵因素,即兩岸戰略文化認知結構的發展與教育實踐之影響,說明中國大陸戰略文化發展所形成的中國國家地位與形象發展優勢,及台灣在兩岸安全與發展的戰略文化取向,指出兩岸戰略文化層次化發展趨勢及其對台灣國家安全教育戰略建構的影響。
最後,以台灣兩次政黨輪替時期的國家安全教育戰略實踐成效,驗證台灣國家安全教育戰略解析架構的適切性,進而提出台灣國家安全學門與教育戰略規劃的後續研究與政策建議,以促進能力導向的國家安全戰略研究之發展。
英文摘要
The Content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aiwan‘s  strategy on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Taking “ culture-identity-interest-behavior  ” concept structure of the social constructivism of Alexander Wendt as the mainly research approach to integrat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study,all-out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and all-out defense mobilization training into capability-based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system. Which is combining civil and military as one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Firstly,applying the history study approach to deconstruc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ll-out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which is from military training education through national defense general education,so as to find the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aiwan‘s  strategy on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
Secondly,taking all-out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s the basis,upward to connect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study and downward to combine the practice effectiveness of all-out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training into national security mechanism operation.Then,outward to develop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education constitutional operation curricum system,so as to construction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strategy structure.
Thirdly,using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study to combine with the social constructivism  viewpoint,forming the upper guidance of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strategy,and according to national defense structure to organize the cycle of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constitutional operation system.Then,through the enrich and expand of all-out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training to develop national security mechanism capability system.That is conbining  physical capability and skills capability into knowledge capability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system.
Fourthly,providing the analysis of the key factors for Taiwan‘s strategy  on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construction effectness.That is strategy cultur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both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That is the hierarchical influence of the superiority of nation position status and image development for Mainland China and the future orientation of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choice about two shores for Taiwan.
Finally,taking the practice effect of two times of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of political parties to verificate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Taiwan‘s strategy on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Further,to promote the suggestion for the planning of Taiwan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school and policy,that will help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capability-based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system.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建構台灣國家安全教育戰略之研究 

目次
謝辭…………………………………………………………………………………………………………Ⅰ
中文提要……………………………………………………………………………………………………Ⅱ
英文提要……………………………………………………………………………………………………Ⅲ
圖目錄………………………………………………………………………………………………………Ⅸ
表目錄………………………………………………………………………………………………………Ⅹ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目的…………………………………………………………………………………1
一、	研究緣起……………………………………………………………………………………………1
二、	研究動機……………………………………………………………………………………………4
三、	研究目的…………………………………………………………………………………………11
  第二節 文獻探討………………………………………………………………………………………15
一、	社會建構主義國家利益與安全戰略研究………………………………………………………15
二、	台灣國家安全戰略與實踐研究…………………………………………………………………29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42
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42
二、	研究範圍與研究架構……………………………………………………………………………51
  第四節  名詞解釋與釋義………………………………………………………………………………56
第二章	解構全民國防教育發展歷程……………………………………………………………………70
第一節	台灣國家安全戰略環境變遷……………………………………………………………………70
一、	全球化發展趨勢………………………………………………………………………………70
二、	中美關係發展…………………………………………………………………………………73
三、	兩岸和平發展…………………………………………………………………………………78
第二節	全民國防教育發展………………………………………………………………………………80
一、	學生軍訓時期…………………………………………………………………………………81
二、	國防通識教育時期……………………………………………………………………………86
三、	全民國防教育時期……………………………………………………………………………89
四、	資源系統建立…………………………………………………………………………………97
第三節	全民國防教育侷限……………………………………………………………………………102
一、	軍事教育研究能量……………………………………………………………………………102
二、	全民國防教育效能……………………………………………………………………………106
三、	社會角色成見與再製…………………………………………………………………………110
四、	資源系統限制…………………………………………………………………………………111
  第四節小結………………………………………………………………………………………………113
第三章 建構國家安全教育戰略架構……………………………………………………………………115
   第一節  研究命題……………………………………………………………………………………115
   第二節  國家安全教育發展需求……………………………………………………………………118
一、	國家安全戰略研究發展需求………………………………………………………………118
二、	全民國防教育發展需求……………………………………………………………………126
三、	全民防衛訓練發展需求……………………………………………………………………132
第三節  國家安全教育概念發展體系………………………………………………………………137
一、	發展原則……………………………………………………………………………………137
二、	概念體系……………………………………………………………………………………148
第四節  台灣國家安全教育戰略解析架構…………………………………………………………155
一、	國家安全戰略研究與社會建構觀點……………………………………………155
二、	國家安全政策教育與國家安全教育網絡………………………………………157
三、	國家安全機制訓練與能力發展回饋………………………………………………161
    第五節  小結…………………………………………………………………………………………165
第四章  台灣國家安全戰略研究社會建構觀點…………………………………………………………167
 第一節 文化認知結構與研究途徑…………………………………………………………………167
一、	社會建構主義文化認知結構……………………………………………………………168
二、	卡贊斯坦國家安全文化研究途徑………………………………………………………174
    第二節  兩岸互動與台灣國家安全戰略……………………………………………………………175
一、	兩岸互動機制過程……………………………………………………………………175
二、	台灣國家安全戰略架構………………………………………………………………176 
 第三節 語用要旨溝通檢證…………………………………………………………………………178
一、	溝通行動語用要旨……………………………………………………………………178
二、	檢證效用………………………………………………………………………………180
第四節 中國傳統戰略文化連結與反饋………………………………………………………………184
一、	中國戰略文化根源……………………………………………………………………184
二、	中國傳統戰略文化特質………………………………………………………………185
三、	台灣國家安全戰略實踐反饋…………………………………………………………192
   第五節 小結……………………………………………………………………………………………193
第五章 台灣國家安全政策教育運作循環………………………………………………………………195
   第一節 國家安全報告回饋……………………………………………………………………………195
一、	國家安全思維與安全報告…………………………………………………………………196
二、	國家安全政策與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201
三、	國家安全機制與國防報告…………………………………………………………………207
第二節 國家安全教育網絡……………………………………………………………………………213
一、	國家安全戰略研究…………………………………………………………………………213
二、	全民國防教育………………………………………………………………………………219
三、	全民防衛訓練………………………………………………………………………………221
   第三節 國家安全政策教育回饋………………………………………………………………………225
一、	國家安全報告循環…………………………………………………………………………226
二、	國家安全教育網絡…………………………………………………………………………230
三、	國家安全報告循環與教育網絡回饋………………………………………………………231
   第四節 小結……………………………………………………………………………………………237
第六章 台灣國家安全機制訓練能力發展與資源系統…………………………………………………239
第一節 發展要旨與能力區分…………………………………………………………………………239
一、	發展要旨………………………………………………………………………………………240
二、	能力區分…………………………………………………………………………………243
第二節 戰略行動能力發展領域 ………………………………………………………………………245
一、	認知領域發展………………………………………………………………………………245
二、	技能領域發展………………………………………………………………………………247
三、	情意領域發展………………………………………………………………………………249
  第三節  戰略行動能力發展體系………………………………………………………………………251
一、	基本戰力與體適能發展……………………………………………………………………252
二、	應用戰力與技藝能發展……………………………………………………………………255
三、	知識戰力與學識能發展……………………………………………………………………261
  第四節 資源系統整合…………………………………………………………………………………262
    一、法制資源系統…………………………………………………………………………………262
    二、組織資源系統…………………………………………………………………………………265
    三、師資資源系統…………………………………………………………………………………266
    四、 基地資源系統………………………………………………………………………………267
第五節  小結……………………………………………………………………………………………268
第七章  影響國家安全教育戰略文化認知結構因素分析………………………………………………270
  第一節 戰略文化因素發展……………………………………………………………………………270
一、	戰略文化變遷…………………………………………………………………………270
二、	戰略文化認知結構……………………………………………………………………271
第二節中國大陸戰略文化認知結構因素………………………………………………………………272
      一、戰略文化演變…………………………………………………………………………………272
      二、國家身分與內化過程…………………………………………………………………………276
      三、中共國家利益…………………………………………………………………………………279
      四、戰略指導作為與教育實踐……………………………………………………………………284
   第三節 台灣戰略文化認知結構因素…………………………………………………………………293
      一、戰略文化演變…………………………………………………………………………………293
      二、國家身分與內化過程…………………………………………………………………………296
      三、客觀與主觀國家利益…………………………………………………………………………304
      四、戰略指導作為與教育實踐……………………………………………………………………310
   第四節 台灣與大陸戰略文化結構交織發展…………………………………………………………314
    一、兩岸共享文化演變………………………………………………………………………………315
    二、兩岸國家身分認同發展……………………………………………………………………316
    三、兩岸共同利益發展………………………………………………………………………………319
    四、建構互補國家安全戰略與教育實踐……………………………………………………………321
   第五節 小結……………………………………………………………………………………………331
第八章 第一次政黨輪替時期國家安全教育戰略成效檢證……………………………………………332
   第一節 台灣主權獨立國家安全戰略指導觀點………………………………………………………332
    一、指導黨綱發展……………………………………………………………………………………332
    二、政治主張論述……………………………………………………………………………………335
   第二節 台灣主體意識教育網絡決策機制運作………………………………………………………337
    一、主權安全決策指導………………………………………………………………………………337
    二、台灣主體政策教育運作…………………………………………………………………………339
    三、國安機制主導訓練………………………………………………………………………………345
   第三節 軍事防衛能力發展主軸與資源系統…………………………………………………………348
    一、強化軍事防衛能力發展主軸……………………………………………………………………348
    二、資源系統增補……………………………………………………………………………………349
   第四節 兩岸回饋…………………………………………………………………………………351
    一、台灣主權獨立與一中原則真理性論證…………………………………………………351
    二、台灣主體與一個中國主張真誠性挑戰…………………………………………………354
    三、台灣共識與九二共識適切性困境………………………………………………………355
   第五節 小結……………………………………………………………………………………………358
 第九章 第二次政黨輪替時期國家安全教育戰略成效檢證……………………………………………360
   第一節 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現狀國家安全戰略指導觀點……………………………………………360
    一、中華民國憲法指導原則…………………………………………………………………………360
    二、堅持反台獨主張…………………………………………………………………………………361
   第二節 中華民國憲法主體教育網絡決策機制運作………………………………………………362
    一、維持現狀決策指導………………………………………………………………………………362
    二、兩岸和平發展政策教育實踐……………………………………………………………………363
    三、回歸全民防衛動員機制訓練……………………………………………………………………371
   第三節 國家安全防護能力發展主軸與資源系統……………………………………………………374
    一、強化國土安全防護能力發展主軸………………………………………………………………374
    二、資源系統增減……………………………………………………………………………………377
   第四節 兩岸回饋循環……………………………………………………………………………381
    一、共同反台獨真理性主張………………………………………………………………………381
    二、一個中國與中華民國憲法原則真誠性…………………………………………………381
    三、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政策表述的適切性…………………………………………………………383
   第五節 兩次政黨輪替成效比較與發展………………………………………………………………388
一、	成效比較………………………………………………………………………………………388
二、	未來發展………………………………………………………………………………………391 
   第六節 小結………………………………………………………………………………………395
 第十章 結論………………………………………………………………………………………………397
   第一節 研究總結與理論驗證…………………………………………………………………………397
   第二節 研究發現與心得啟示…………………………………………………………………………409
   第三節 未來研究與政策建議…………………………………………………………………………415
參考文獻……………………………………………………………………………………………………426

圖目錄
圖1-1:國際行為體的機制與過程共構圖…………………………………………………………………46
圖1-2:卡贊斯坦建構主義國家安全文化研究的五條整合途徑圖………………………………………47
圖1-3: 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分析架構圖…………………………………………………………………49
圖1-4:本文研究架構圖…………………………………………………………………………………… 54
圖3-1: 災害處理機制流程圖……………………………………………………………………………134
圖3-2: 國家安全教育概念體系發展示意圖……………………………………………………………149
圖3-3: 台灣國家安全教育戰略解析架構圖……………………………………………………………164
圖4-1: 社會建構主義文化認知結構圖…………………………………………………………………171
圖4-2: 兩岸互動機制過程圖……………………………………………………………………………176
圖4-3: 語用溝通在文化認知結構檢證效用圖…………………………………………………………181
圖4-4: 語用溝通在兩岸互動機制過程效用圖…………………………………………………………182
圖4-5: 語用溝通在台灣國家安全戰略分析架構效用圖………………………………………………183
圖4-6: 中國傳統戰略文化在台灣國家安全戰略分析架構效用圖……………………………………192
圖4-7: 台灣國家安全戰略實踐反饋圖…………………………………………………………………193
圖5-1: 國家安全報告循環圖……………………………………………………………………………230
圖5-2: 國家安全教育網絡圖……………………………………………………………………………231
圖5-3: 國家安全政策教育回饋圖………………………………………………………………………237
圖6-1:Kolb 的經驗學習模式(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l)………………………………………241
圖6-2: 國家安全戰略研究鏈示意圖……………………………………………………………………246
圖6-3: 國家安全政策教育鏈示意圖……………………………………………………………………247
圖6-4: 國家安全機制訓練鏈示意圖……………………………………………………………………247
圖6-5: 充實全民國防教育輔教課程活動示意圖………………………………………………………248
圖6-6: 擴大全民防衛訓練活動示意圖…………………………………………………………………249
圖6-7: 情意領域發展示意圖……………………………………………………………………………251
圖6-8: 戰略行動能力訓練發展概念體系示意圖………………………………………………………255
圖6-9: 法制資源整合概念示意圖………………………………………………………………………264
圖6-10:組織資源整合概念示意圖………………………………………………………………………265
圖6-11:師資資源整合系統圖……………………………………………………………………………267
圖6-12:訓練基地資源整合概念示意圖…………………………………………………………………268
圖10-1:國家安全教育戰略決策與執行體系……………………………………………………………421
圖10-2:國家安全教育訓練基地資源整合示意圖………………………………………………………424

表目錄
表1-1:國際關係三大理論國家利益觀點比較表…………………………………………………………7
表1-2:兵力規劃參考表……………………………………………………………………………………11
表1-3:社會建構主義國家利益與安全戰略研究文獻參考一覽表………………………………………25
表1-4:社會建構主義國家利益與安全戰略研究文獻要旨摘要分析表…………………………………29
表1-5:台灣國家安全戰略與實踐研究文獻分析表………………………………………………………33
表1-6:台灣國家安全戰略與實踐研究文獻要旨摘要分析表……………………………………………41
表2-1: 軍事委員會軍事訓練計畫案………………………………………………………………………84
表2-2:軍訓課程發展比較表………………………………………………………………………………85
表2-3:國防通識教育課程實施表…………………………………………………………………………88
表2-4:教育部全民國防教育學科課程規畫表……………………………………………………………92
表2-5:全民國防教育課程次數分配調查統計表…………………………………………………………93
表2-6:國防部全民國防教育正式課程參考實施表………………………………………………………95
表2-7: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全民國防教育」課程綱要表……………………………………………96
表3-1:中華民國自由程度調查報告表…………………………………………………………………144
表3-2:三波民主化運動…………………………………………………………………………………145
表5-1:國防報告書、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及國家安全報告分析比較表………………………………212
表5-2: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與報告發展一覽表…………………………………………………………227
表5-3: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國家安全政策報告及國家安全機制報告比較表…………………………229
表6-1:101 年國中體適能檢測成績門檻分析表…………………………………………………………254
表7-1: 中共戰略文化認知結構發展……………………………………………………………………292
表7-2: 台灣戰略文化認知結構發展……………………………………………………………………314
表7-3: 台灣與中國大陸戰略文化認知結構交織發展…………………………………………………330
表8-1: 民進黨黨綱論述主張比較表……………………………………………………………………335
表8-2:台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布(2000-2008) (%)…………………………………………………343
表8-3: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 (2000-2008) (%)…………………………………………344
表9-1: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 (2009-2012) (%)…………………………………………368
表9-2:台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布(2009-2012) (%)…………………………………………………369
表9-3: 學生軍訓管理組織變遷表………………………………………………………………………379
表9-4:兩次政黨輪替國家安全教育戰略成效比較表…………………………………………………391
表10-1:國家安全報告體系法制職能建議表……………………………………………………………419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	中文資料
一、	官方出版品
1.國家安全會議編。《2006國家安全報告(2008修訂版)》。台北:國家安全會議出版,民國97年。
2. 國家安全會議秘書處編。《世界各主要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研究》。《各國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概要》。台北:國家安全會議出版,民國91年。
3.國防部編。《國家總動員業務概要》。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民國71年。
4. 國防部編。《國軍軍語詞典》。台北:國防部,2004年。
5.教育部軍訓處主編。《學生軍訓五十年》。台北:幼獅文化,民國67年。
6.教育部編。《防災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2004年。
7.教育部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編製。《彩繪學群》。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01年。
8.國防部印頒。《國軍軍事思想》。台北:國防部,2001年。
9.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民國81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民國81年。
10.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小組。《中華民國83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3年。
11.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小組。《中華民國85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12.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小組。《中華民國87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
  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13.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小組,《中華民國89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頁53-54。
14.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1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2年。
15.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4年。
16.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5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6年。
17.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7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2008年。
18.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8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2009年。
19.國防部四年期國防總檢討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8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台北:
   國防部,2009年。
20.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100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2011年。
21.國防大學編印。《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防大學,2011年。
22.	國防大學軍事社會科學叢書編輯部編輯。《反三戰系列套書(之一一中共對台「輿 
   論戰」、之二一中共對台「心理戰」、之三一中共對台「法律戰」))。臺北:政治作
    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6年。
23. 國防大學主編,《軍事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國防大學,民國101年11月。
24.國防部史編局譯印。《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指南》。台北市:國防部史編局,民90
   年。
25.行政院研考會。《海洋政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研考會,2006年。
26.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台灣海洋》。台北:行政院海巡署,2005年。
27.中央氣象局編印。《地震百問》。台北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2008年。
28.中央氣象局編印。《颱風百問》。台北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2004年。
29.軍事科學戰略研究部主編。《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30.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 卷「抗美援朝戰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31.教育部主編。《彩繪學群》。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編製出版,2002年。
32.教育部主編。《中華民國教育部報告書》。教育部民國84年出版。
33.教育部體育司主編。《中華民國青少年體育測驗之編製》。民國65年出版。
34.教育部主編。《中華民國教育部報告書》。教育部1995年出版。
35.教育部編印。《校園安全工作手冊》。民國97年12月出版。
36.國防部編,《國防100問》。台北:編者印,民國99年。
37.中國國務院。《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北京:中國國務院,2009年。
38.中國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39.中共中央黨校編。《江澤民同志理論論述大事紀要》。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8年。
40.中共軍事科學出版社。《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六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
  年。
41.中國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主編。《鄧小平戰略思想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1994年。
42.中華民國陸委會。《陸委會工作年報》。台北:中華民國陸委會,民87年。

二、	專書
1.	丁渝洲主編。《台灣安全戰略評估2004-2005》。台北:遠景基金會,2005年。
2.	丁志權。《教育法令與制度》。台北:群英出版社,2005年。
3.	丁錫鏞。《台灣的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政策》。台北市:嵐德出版社,2001年。
4.	王高成主編。《台灣的戰略未來:建構21世紀台灣的戰略定位與策》。台北:華陽文教,2006年。
5.	王逸舟。《西方國際政治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6.	王逸舟主編。《中國國際關係研究(1995-2005)》。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年。
7.	王逸舟主編。《中國學者看世界-國家利益卷》。香港:和平圖書公司,2006年。
8.	王健平。《語言哲學》。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2003年。
9.	王崑義,蔡裕明著。《台灣安全的拱心石》。台北:華陽文教出版,2006年。
10.	王文啟譯。《2010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2010)。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9年。
11.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12.	巨克毅。《民主與憲政》。台北:高立圖書,民94年。
13.	艾文與海蒂‧托弗勒(Alvin & Heidi Toffler)原著。傅凌譯。《新戰爭論》。台北:時報文化,1994年。
14.	艾文‧托弗勒(Alvin Toffler)原著。吳迎春、傅凌譯。《大未來(Power shift)》。台北:時報文化, 1995年。
15.	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1999年。
16.	包霞琴。蘇長和。《國際關係研究:理論、視角與方法》。上海:文匯出版社,2002年。
17.	亞歷山大.溫特(Alexander Wendt)著。秦亞青譯。《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18.	百瀨宏著。張國興譯。《小國一歷史理念與現實》。台北: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2000年。
19.	蘇 起、鄭安國主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史實》。台北: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2年。
20.	陳水扁總統競選指揮中心國家藍圖委員會。《國防政策白皮書》。台北:著者出版,民國 89 年
21.	洪陸訓。《軍事政治學》。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年
22.	趙本立,《困知勉行錄(下)》(台北:正中書局,1998.4初版),頁767-790。
23.	馬英九,《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2),頁15。
24.	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上、下)》。台北:蓬島文化,1980年。
25.	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we)著。顧淑馨譯。《與成功有約》。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2000年。
26.	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we)著。顧淑馨譯。《與領導有約》。台北:天下遠見出版,2000年。
27.	史考特‧賈斯柏(Scott Jasper)編。劉慶順譯。《國防能力轉型:國際安全新策略》。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101年。
28.	史美珩。《古典兵略》。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8年。
29.	白明。《中國在共同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時的角色定位》。北京:北京大學,2005年。
30.	汪慶榮、任志強主編。《國防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1.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1998年。
32.	朱延智。《台灣安全》。台北:幼獅文化,2000年。
33.	朱雲漢。賈慶國主編。《從國際關係理論看中國崛起》。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北京大學,2007年。
34.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1999年。
35.	朱志宏。《公共政策》。台北:三民,1997年。
36.	周其仁。《農村變革與中國發展,1978-1989》。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37.	田弘茂等箸。《國防外交白皮書》。台北:業強,1992年。
38.	杭廷頓(Samuel P.Huntington)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
39.	安豐雄、邱伯浩、張彥之、羅慶生著。《軍事學導論》。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出版。
40.	李安復、宋炳剛。《E化不對稱─未來國防武力》。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
41.	李登輝。《經營大台灣》。臺北:遠流,1995。
42.	李建興。《邁向新世紀的教育》。台北市:台灣書店印行。
43.	李少軍著。《國際政治學概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44.	李明正等著。《國際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北京大學,2006年。
45.	李際均。《論戰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46.	李際均。《軍事戰略思維》。北京:長征出版社,2012年。
47.	李建興。《邁向新世紀的教育》。台北:台灣書店出版,2001年。
48.	李陸平主編。《軍隊與非傳統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年。
49.	李英明着。《哈伯瑪斯》。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1年。 
50.	李益州、魏道冠。《防衛動員-大學暨在職教育授課參考》。台北:總政戰局,民100年。
51.	克雷佛(M.V.Creveld)著,鈕先鍾譯。《科技與戰爭》。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1年。
52.	金正昆。《現代外交學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
53.	金燦榮主編。《中國學者看世界(叢書)大國戰略卷》。香港︰和平圖書有限公司,2006年。
54.	吳東林主編。《軍事國防》。台北: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台灣心會,2003年。
55.	吳定。《公共政策》。台北:華視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
56.	吳定。《行政學》。台北:國立空大,1996年。
57.	宮力主編。《鄧小平的外交思想與實踐》。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58.	袁方主編。《社會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59.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著。林添貴譯。《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台北:立緒文化,1998年。
60.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著。中國國際問題研究譯。《大棋局 – 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61.	馮昭奎。「中日關係:從歷史到未來」。《中國學者看世界叢書─中國外交卷》。北京:和平圖書出版,2006年。
62.	詹姆斯.戈登.芬利森(James Gordon Finlayson)著。邵志軍譯。《哈貝馬斯(Habermas: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南京:譯林出版社,牛津通識讀本系列,2010年。
63.	苑士軍主編。《國防教育概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64.	俞新天。《國際體系中的中國角色》。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8年。
65.	俞正梁等箸。《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俄、日、歐和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66.	顏聲毅。《當代中國外交》。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67.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68.	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82年。
69.	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6年。
70.	柯林.羅思(Colin Rose)。麥爾孔.尼可(Malcolm J. Nicholl)著。戴保羅譯。《學習地圖》。台北:經典傳訊文化出版,1999年。
71.	約翰‧杜威(John Dewey)著。伍中友譯。《我們如何思維》。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年。
72.	彼得.聖吉(Peter Sant)著。郭進隆譯。《第五項修練》。台北:天下遠見出版,1998年。
73.	拉斯洛、那吉(Laszlo, Naji)原箸。胡品清譯。《兩億五千萬童子軍》。台北:幼獅出版,1998年。
74.	博富爾(Andre‘  Beaufre)著。鈕先鍾譯。《戰略緒論》。北市:麥田出版,民88年。
75.	謝智謀、王怡婷譯。《體驗教育:帶領內省指導手冊》。北市:幼獅初版,民92年。
76.	楊志恒等箸。《台灣的國防安全》。台北:業強,1995年。
77.	張春興等。《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出版,民國87年。
78.	張明睿。《中共國防戰略發展》。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79.	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文化,2007年。
80.	張亞中與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文化公司,2003年。
81.	張亞中。《小國崛起:轉淚點上的關鍵決擇》。台北:聯經,2008年。
82.	張亞中與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文化公司,2003年。
83.	張芙美。《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軍訓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幼獅文化公司,2000年。
84.	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2007年。
85.	張召忠與周碧松。《明天我們安全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86.	蘇進強等箸。《台海安全與國防改革》。台北:業強,1995年。
87.	蘇進強等箸。《國軍兵力結構與台海安全》。台北:業強,1996年。
88.	翟文中、蘇紫雲。《新戰爭基因-RMA軍事事務革命》。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
89.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90.	蔣緯國。《軍制基本原理》。台北:黎明文化出版,民82年。
91.	蔣緯國。《國防體制概論》。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1年。
92.	高廣孚。《杜威教育思想》。台北:水牛,民73年。
93.	赫德等(Davud Held,Anthony McGrew,David Goldblatt,Jonathan Perraton)著。沈宗瑞、高少凡、許相濤、陳淑玲等譯。《全球化趨勢與衝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Global Transformation:Politics,Economic and Culture)。台北:韋伯文化,2007年。
94.	廖國良等著。《毛澤東軍事思想發展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
95.	安東尼‧紀登斯(Anthony Giddens)原著。陳其邁譯。《失控的世界: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迷思》。台北:時報文化,2001年。
96.	星野昭吉。《全球政治學—全球化進程中的變動、衝突、治理與和平》。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年。
97.	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原著。鄭志國等譯。《美國霸權的困惑——為什麼美國不能獨斷獨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
98.	曾錦城。《下一場戰爭》。台北:時英出版社,1999年。
99.	宋鎮照。《台灣與亞太之政治經濟:制序、定位、挑戰與出路》。台北:海峽學術,2004。
100.	宋玉寧、鄭繼文、詹皓名、藤哲雲等合著。《國軍武裝》。台北:勒巴克顧問公司,2007年。
101.	馬漢。《海權論三部曲:海上力量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海上力量對法蘭西大革命和帝國的影響》。《海上力量的影響與1812年戰爭的關係》,1783年。
102.	林中斌。《以智取勝》。台北:全球防衛,2005年。
103.	林中斌。《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
104.	林子洋。《飛彈防禦與國家安全》。台北:幼獅文化,2000年。
105.	林雲海。《現代武器與戰爭》。台北:銀禾文化,1994年。
106.	林文田。《國際武器發展》。台北:天工書局,1985年。
107.	林碧炤著。《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1990年。
108.	林正義。「美國因應911事件的危機處理」。蘇進強主編,《911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2年。
109.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110.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
111.	阿諾德‧柏格列夫(Arnaud de Borchgrave)等原著。高一中譯。《網路威脅與資訊安全》。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112.	許嘉。《權力與國際政治》。北京:長征出版社,2001年。
113.	許大維、王文勇編譯。《伊拉克自由作戰檢討彙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
114.	袁方主編。《社會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115.	曾章瑞。《全民國防概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6年。
116.	蔡學儀。《兩岸經貿之政治經濟分析》。台北:新文京,2006年。
117.	蔡居澤、廖炳煌。《探索教育與活動學校》。桃園:社團法人中華探索教育發展協會,2007年。
118.	蔡居澤、廖炳煌。《探索教育引導技巧培訓手冊》。桃園:社團法人中華探索教育發展協會,2007年1。
119.	蔡居澤、廖炳煌。《將探索教育帶回學校》。桃園:社團法人中華探索教育發展協會,2007年。
120.	宋昭勛。《全球化下中國國際新聞傳播對策思考》。北京:傳媒透視,2008年。
121.	洪陸訓,《軍事政治思想》(台北:五南出版,民國91年),頁25-28。
122.	林政義等著,《如何落實全民國防》(北市:國防部88年度委託研究報告,1999年5月15日),頁8-12。
123.	黃人鳳,《綜合國力論》(北京:中國社科院,1992年),頁165-173。
124.	彼得‧聖吉(Peter M.Senge),郭進隆譯,《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 》(北市:天下文化出版,1994),頁273-274。
125.	奈思比(John Naisbitt),奧伯汀(Patricia Aburdene)合著,尹萍譯,《2000年大趨勢(Megatrends 22000)》,(台北:天下文化出版,1990年4月),頁52。
126.	楊志恒等箸。《台灣的國防安全》。台北:業強,1995年。
127.	楊春長主編。《學習江澤民同志關於軍隊與國防建設的論述》。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年。
128.	喬良、王湘穗。《超限戰: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6年。
129.	程光泉主編。《全球化理論譜系》。中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130.	斯元照。《國防概論一國防事務分析判斷能力之養成》。南投:領航,2001年。
131.	洪陸訓。《軍事政治思想》。台北:五南,2002 年。
132.	翟文中、蘇紫雲。《新戰爭基因-RMA軍事事務革命》。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
133.	洪兵。《中國戰略原理》。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
134.	馬丁(Martin C.Libicki)編輯。張源清譯。《資訊時代的武裝衝突(The Mesh and the Net)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8年。
135.	倪世雄等著。《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136.	趙本立。《困知勉行錄(下)》。台北:正中書局,1998年。
137.	趙明義。《當代國際法導論》。台北:五南圖書,2001年。
138.	越英。《新的國家安全觀》。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139.	華爾滋(Kenneth N. Waltz)著。胡祖慶譯。《國際政治體系的理論解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
140.	德倫(James Der Derian)主編。秦治來譯。《國際關係理論批判》。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141.	蔣百里。《國防論》。上海:上海大公報,1937年。
142.	蔣復璁、薛光前。《蔣百里先生全集 第六輯》。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1年。
143.	蔣緯國。《軍制基本原理》。台北市:黎明文化公司出版,1965年。
144.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
145.	過毅、王衛星主編。《中國古代戰略理論精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146.	陳慶霖。《無我一走在軍訓改革的道路》。台南:作者出版,2007年。
147.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市:時英出版社,民89年。
148.	陳式平。《國防教育效能》。台北:黎明文化出版,民國76年。
149.	陳相靈。《武經七書與當代戰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150.	陳玉剛、陳志敏。「構建主義:新現實主義和新自由制度主義之後」。《當代西方國  際關係理論》,頁230-240。
151.	陳沁怡主編。《訓練與發展》。台北:雙葉書郎,2006年。
152.	吳兆田,《探索學習的第一本書:企業培訓實務》(北市:五南出版,2006年10月初版)。
153.	費爾摩(Martha Finnemore)著。袁正清等譯。《國際社會中的國家利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154.	黃碩風。《綜合國力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155.	黃志成、王淑芬。《幼兒的發展與輔導》。台北市:揚智文化公司出版。
156.	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2006年。
157.	孔令晟。《大戰略通論》。台北:好聯出版社,民國84年。
158.	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洪陸訓、洪松輝等/譯。《軍人與國家》。台北:時英出版社,2006年。
159.	羅清俊、陳志瑋譯。《公共政策新論》。台北:韋伯,1999年。
160.	戴振良。《國防轉型發展趨勢》。台北:幼獅文化出版,民96年。
161.	羅慶生、許競任、洪松輝、陳慶霖編著。《軍事研究概論》。台北:全華,2004年。
162.	羅慶生、許競任。《國家安全概論》。台北:全華,2004年。
163.	翁明賢。《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創世文化出版社,民國91年。
164.	翁明賢主編。《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165.	翁明賢。《解構與建構-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研究(2000-2008)》。台北:五南出版社,2010。
166.	翁明賢、吳建德、王瑋琦、張蜀誠主編。《新戰略論》。台北:五南圖書,2007年。
167.	翁明賢、吳建德、王瑋琦、曹金增、張蜀誠主編。《全球戰略形勢下的兩岸關係》。台北:華立圖書,2008。
168.	湯林森(John Tomlinson)。「文化全球化與帝國主義」。吳士余主編,《大眾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年。
169.	湯文淵。《我國全民國防教育戰略觀》。台北:幼獅出版社,2006年。
170.	劉雪蓮著。《政治與全球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171.	劉金質、梁守德、楊准生等編。《國際政治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172.	劉繼賢與張全啟主編。《毛澤東軍事思想原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 年。
173.	斐利(William J.Perry)。卡特(Ashton B. Carter)著。許綬難譯。《預防性防禦:後冷戰時代美國的新安全觀(Preventive Defense:A New Security Strategy for America)》。台北:麥田出版,2000年。
174.	摩根索(Hans Morgenthau)原著。張自學譯。《國際政治學》。台北:幼獅文化,1976年。
175.	紐曼(W.Lawrence Neuman)原著。王佳煌。潘忠道合譯。《當代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途徑》。台北:學富文化發行,2002年。
176.	紐曼(W. Lawrence Neuman)著。朱柔若譯。《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化取向》。臺北:揚智公司,2002年。
177.	喬纳森等(David Held,Anthony McGrew,David Goldblatt,Jonathan Perraton) 原著。沈宗瑞、  高少凡、許相濤、陳淑玲等譯。《全球化衝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台北:韋伯文化,2004年。
178.	斯勒辛格(James R. Schlesinger)著。鈕先鍾譯。《國家安全的政治經濟學(The
   Polititical Economy of National Security)》。台北:軍事譯粹文化,1987
   年。
179.	胡佛等(Kenneth Hoover &Todd Donovan)原著。張家麟譯。《社會科學方法的
   思維》。台北:韋伯文化,2000。
180.	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原著。郭進隆譯。《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
  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文化,1994年。
181.	彼得‧帕雷特(Paret.Peter)著。時殷弘等譯。《現代戰略的締造者:從馬基
   維利到核時代》。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182.	托馬斯(Thomas Armstrong)著。李平譯。《經營多元智慧》。台北:遠流出版,
  1997年。
183.	鈕先鍾。《戰略研究與軍事思想》。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
   年。
184.	鈕先鍾。《現代戰略思潮》。台北:黎明文化出版,1989年。
185.	鈕先鍾。《中國戰略思想史》。台北:黎明文化,民81年。
186.	鈕先鍾。《戰略論集》。台灣省訓練團發行,廣益印書局印刷,經緯書系(21),
   民76年。
187.	鈕先鍾。《國際安全與全球戰略》。台北:軍事譯粹社,1998年。
188.	鈕先鍾。《核子時代的戰略問題》。台北:軍事譯粹文化,1998年。
189.	鈕先鍾。《戰略研究與戰略思想》。台北:軍事譯粹文化,1988年。
190.	鈕先鐘。《戰略研究入門》。台北市:麥田出版社,民89年。
191.	鈕先鍾。《孫子三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192.	瑞奇(Jarol B. Manheim Richard C. Rich)著。冷則剛。任文姍譯。《政治學
  方法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
193.	郭沫若。《文史選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61年。
194.	韓震、董立河。《論西方歷史哲學的「語言學轉向」》。北京:北京大學學報,
   2005年。
195.	施正鋒主編。《台灣國家認同》。台北: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2005
   年。
196.	韓叢耀、高金虎。《百年兵器檔案》。台北:世潮,2001年。
197.	魏靜芬、徐克銘。《國防海洋與海域執法》。台北:神州圖書,2001年。
198.	蘇進強等箸。《台海安全與國防改革》。台北:業強,1995年。
199.	蘇進強等箸。《國軍兵力結構與台海安全》。台北:業強,1996年。
200.	戴天昭著,李明峻譯。《台灣國際政治史》。台北:前衛,2002年。
201.	孫旭、何樹才、孫快吉、黎曉明。《世界軍武發展史一飛彈篇》。台北:世茂,
  2003年。
202.	溫伯格(Caspar Weinberger) 、史威哲(Peter Schweizer)合著,尤淑雅、汪惠美等譯。《下一場戰爭(The Next War)》。台北:時英,1997年。
203.	淡大國際事務與戰略所編。《我國軍訓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台北:淡大戰略所出版,1998年。
204.	台灣國家和平安全研究協會主編。《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實錄》。台北:台灣國家和平安全研究協會,民國90年。
205.	東吳大學軍訓室主編。《國防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東吳大學軍訓室,民國93年。
206.	德倫(James Der Derian)主編。秦治來譯。《國際關係理論批判》。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二、  期刊
1.丁詩傳,<美國對台灣問題的「維持現狀」政策與中國的戰略選擇>,《國際觀察》,
  第4期,2004年,頁33-38。
2.王高成,<從小布希東亞之行看美國亞太戰略」>,《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3
  期,2002年7月,頁75-102。
3.王逸舟,<中國與多邊外交>,《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0期,2001年,頁4-8。
4.王維方,<半總統制」下的政治穩定:以中華民國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 卷
  第3期,2002年7月,頁47-74。
5.王崑義,<台海危機控制與「決戰境外」的戰略分析>,《遠景季刊》,第2卷第4期,
  1998年9月,頁161-192。
6.王崑義,「中國新海洋戰略」,玉山週報第10期,2009年8月。
7.王建民,<台灣主體意識影響日益嚴峻>,《中國評論》,4月號,2012年,頁23-25。
8.王世塗,<中共『戰略文化』研析」>,《國防雜誌》,卷12期8,民國86年2月,頁
  4。
9.牛軍、藍建學,「中美關係與東亞安全」,《中國學者看世界叢書─中國外交卷》,2006
  年7月,頁318。
10.牛震,<關於霸權穩定論及其評價>,《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第10期,2000年,頁25。
11.石之瑜,<做為藝術的政治學─兼評建構主義的科學哲學立場>,《美歐季刊》,第15
   卷第2期,2003年,頁293-310。
12.李明、曹用與商永,<淺議集體認同的缺失與美歐矛盾>,《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2期,2005年,頁26-30。
13.李化成,<從戰略文化的觀點解析中共『積極防禦』軍事戰略在不同時空下的意義
與內容>,《源遠學報》,民國88年12月,頁62。
14.李俊俋,<台灣憲政改造的歷程與未來發展>,《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0期,2007年12月,頁53-55。
15.李黎明,<京奧後大戰略 看中國現代化>,《歷史月刊》,第253期, 2009年2月,頁62-66。
16.朱雲漢,<台灣民主發展的困境與挑戰」>,《台灣民主季刊》,第1卷第1期,2004
   年,頁102-105。
17.布魯迪(Brody)箸,思齊譯,<戰略暨是藝術也是科學>,《國防譯粹》,第25卷第
   11期,1958年9月,頁69。
18.莫大華,<從『平民防衛』的國防觀論述中華民國的軍事戰略>,《戰略與國際研究》,
   第1卷第2期,1999年,頁42-45。
19.莫大華,<戰略文化研究的辯論與趨勢-兼論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
   事件的戰略文化研究>,《復興崗學報》,第75期,2002年9月,頁73-78。
20.莫大華,<論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建構主義>,《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9期,1999
年9月,頁95-98。
21.莫大華,<國際關係『建構主義』的原型、分類與爭論─以Onuf、Kratochwii和Wendt
   的觀點為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5期,2002年,頁111-148。
22.莫大華,<中共戰略文化初探>,《中國大陸研究》,第3卷第5期,1996年,頁39。
23.莫大華,<理性主義與建構主義的辯論:國際關係理論的另一次大辯論?>,《政治科學論叢》,第19 期,民國92 年12 月,頁122-123。
24. 莫大華,〈美軍聯合參謀組織改革與文人領軍-高尼法案立法改革的研究〉,《中華
    戰略學刊》,冬季刊,2004年,頁 22-25。
25.吳重禮、嚴淑芬,<「戒急用忍」或「大膽西進」?>,《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7
   期,1999年,頁43-61。
26.吳玲君,<中共APEC策略與角色的轉變:新現實主義的解析>,《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3期, 2001年6月,頁1-21。
27.吳永超,「中共加強學生軍訓教育」,《中共研究》,第25卷4期,1991年,頁71-72。
28.高建文,<兩岸經貿關係與政治關係政治基礎的差異性>,《中國評論》,2012年6月號,頁14-15。
29.林碧昭,<台灣的綜合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創刊號第一卷第一期,1999年1
   月,頁11-20。
30.林金順,<軍事教育納入國家教育體系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民國87年8月
   第12卷第58期,頁18-22。
31.洪陸訓,<國防二法訂頒後文武關係>,《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0期,2002年,頁
   38-41。
32.陳偉華,<建構台灣防衛性嚇阻戰略之研究>,《戰略與國際研究》,第3卷第4期,
   2001年,頁80-104。
33.陳偉華,<軍事研究的現況與發展:軍方研究者的角度>,《國防政策評論》,第4卷
   第1期,2003年秋季,頁136。
34.陳紀,<評述哈伯瑪斯的「溝通行動理論」>,《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8卷第3期,2008年,頁8。
35.陳鴻瑜,<評析東協與中共籌組自由貿易區>,《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12期,民國90年12月,頁1-7。
36.陳勁甫,郭春龍,〈國防二法立法過程之研究〉,《遠景基金會季刊》,第五卷第三期(2004),頁 143-146。
37.蔡海璋、程曦華、程芬蘭,<美、俄、中共全民國防教育之比較>,《國防雜誌》,第
   23卷第5期,2006年6月,頁27-29。
38.蔡育岱、譚偉恩,<從『國家』到『個人』:人類安全概念之分析>,《問題與研究》,
   第47卷第1期,2008年,頁158-161。
39.蔡裕明,<法治的弔詭:中國『依法治國』的現實與考量>,《中國研究》,第36卷第
3期,2002年3月,頁27-36。
40.蔡增家,<冷戰後中共對東協的外交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9期,民國87年9月,頁71-82。 
41.顏建發,<經濟安全與中國政策>,《國防政策評論》,第1卷第4期,2001年,頁
113-118。
42.蘇紫雲,<台灣防衛戰略的轉變與新政府的國防理念>,《國防政策評論》,第1期,
   2000年10月,頁110-119。
43.詹秋貴,<台灣國防科技發展策略的迷思與期許>,《全球防衛雜誌》,第222期,2003
   年,頁72。
44.袁易,<對於Alexander Wendt 有關國家身份與利益分析之批判:以國際防擴散建
制為例>,《美歐季刊》,第15卷第2期,2001年,頁265-292。
45.秦亞青,<國際政治的社會建構──溫特及其建構主義國際政治理論>,《美歐季刊》
 ,第15卷第2期,2001年夏季號,頁50-54,頁255-258。
46.秦亞青,<世界格局、安全威脅與國際行為體>,《現代國際關係》,第9期,民國97
   年,頁2-3。
47. 劉興祥,<中國對高技術戰爭的認知界定與理論發展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5期,民國90年5月,頁95。
48.刑曉麗與曹建平,<鄧小平的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中國),第39卷2期(1999年3月),頁50。
49.馮玉軍,<2003年中國外交>,《現代國際關係》,2003年第12期,頁37。
50.楊志恆,<中共外交的策略與原則>,《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民國88年10月,頁29-44。
51.黃奎博,<冷戰後中共與東南亞國協之政治合作>,《國際關係學報》,第15期,頁173-214。
52.黃介正,<歐巴馬亞洲行與美國亞太戰略轉型>,《展望與探索》,第7卷第12期,
   中華民國98年12月,頁28-30。
53.黃財官,<中共與我國國防教育之比較研究>,《國防雜誌》,第21卷第6期,2007年,頁78-82。
54.黃旻華,<評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建構主義」>,《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11期,1997年,頁71-94。
55.黃政傑,「多樣化的課程與教學」,《邁向未來的課程與教學》,中華民國課程與教
   學發展協會主編,2001年,頁52-54。
56.趙文衡,<東協與中國成立自由貿易區初探>,《台灣經濟研究》,第25卷,第2期,民國91年2月,頁105。
57.翁竹生,<中共懲越戰爭之研析>,《軍事史評論》,第16期,民國98年6月,頁23。
58.何思慎,<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從毛澤東到鄧小平>,《東亞季刊》,第23卷第4期,1992年4月,頁97-98。
59.孫紹正,<中共和平崛起之研析>,《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9期,2004年9月,頁35-40。
60.劉性仁,<評台灣青年世代的主體意識及其影響>,《中國評論》, 6月號,2012年,頁32-33。
61.參見劉性仁,<評台灣青年世代的主體意識及其影響>,《中國評論》, 6月號,2012
   年,頁16-18。
62.鄭敦仁、江大樹,<台灣的憲政發展與民主鞏固>,《國策期刊》,第157期,2009年7月,頁1-4。
63.林紅,<專論:台灣流失認同 如何回歸中國主體>,《中國評論》,2012年6月號,頁11-13。
64.趙景剛,< 建構有利於兩岸整合的共同體史觀-辛亥革命百年之思>,《中國評論》,第165期,2011年9月號,頁32-34。
65.許世銓,<後九二共識一中框架之探討>,《中國評論》,2012年5月號,頁16-18。
66.翁明賢,<全球化下國家安全戰略的另類思維:建構主義的觀點>,《新世紀智庫
   論壇》,第27期,2004年9月,頁17。
67.翁明賢,「國防是推動兩岸軍事互信的基礎」,玉山周報第29期,2009年12月。
68.翁明賢,<我國國防戰略前瞻規劃>,《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1期,2003年3月,
   頁30-31。
69.楊正平、張建君,<從民間教育與軍事教育介面之觀點探討我國軍訓教育的功能>,《龍華科技大學學報》,第18期,頁28-32。
70.胡淩煒,<兩岸社會基礎的變遷將決定未來兩岸政治關係發展>,《中國評論》,2012年5月號,頁28-29。
71.呂炯昌,「各國反恐部隊與台灣反恐建制」,《玉山周報》99期,2011.5.11-5.17。
72.洪陸訓,「國防二法定頒後的文武關係」,《新世紀智庫論壇》,第 20 期,2002年,頁 53-56。
73.趙景剛,<建構有利於兩岸整合的共同體史觀-辛亥革命百年之思>,《中國評論》月刊,2011年9月號,第165期。
74.楊立憲,<九二共識廿周年的回顧與反思>,《中國評論》,7月號,2012年,頁28-30。
75.潘錫堂,<從陳總統六二0演說看兩韓高峰會與『九二共識』>,《政策月刊(台北)》,第16期,2000年7月,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研究工作會,頁37。
76.顏建發,<馬英九邁向以中國中心之戰略思維的困境與挑戰>,《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6 卷、第 2 期(2010/夏季號),頁 63-90。
77.仇長根,<如何評價馬英九的大陸政策>,《中國評論》月刊2013年3月號,總第183期,頁24-28。
78.馬曉天,<把握戰略機遇期的時代內涵,明確我們的歷史使命和擔當>,《學習時報》,2011年1月17日,頁65-68。
79.徐青,「馬氏和平協議與未來兩岸政治關係走向」,《中國評論》,2012年3月號總第171期,頁25-3
80.張哲銘、翟文中,<中共發展「非對稱軍力」對我國國防安全影響之研究>,《戰略
   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3期,1999年,頁163-181。
81.張嘉育,「教師層級的多元文化課程發展」,《邁向未來的課程與教學》,中華民國課
程與教學發展協會主編,2001年,頁45-47。
82.張亞中,<全球化的台灣發展:建立台灣為『開放的服務型國家』>,《遠景基金會季
   刊》,第三卷第三期,2002年7月,頁43-50。
83.許永定,<英阿福克蘭群島戰爭的啟示>,《陸軍學術月刊》,第4卷165期,2000
年5月號,頁87-88。
84.蘇進強,「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機制」,《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下)》,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1期,2003.03.30,頁5。
85.張台麟,<法國政府危機處理之決策與運作>,《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2期,民國85年2月,頁82。
86.賴岳謙,<雙首長制度下國家安全的決策機制——以法國為例>,《國防政策評論》,第1卷,第3期,2001年春季號,頁80。
87.邱榮舉,〈論社會科學中的歷史解釋〉,《國立台灣大學中山學術論叢》,第7期,1987
   年,頁106-107。
88.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
   第38卷第2期,1999年2月,頁48-50。
89.劉永濤,<語言、社會建構和國際關係>,《現代國際關係》,第11期,2004年,頁58-59。
90.沈明室,<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與全民國防政策實踐>,《後備動員軍事雜誌》,2007
年7月,頁75。
91.沈明室、董遠飛,<從國土防衛作戰探論全民國防教育>,《國防雜誌》,2008年4
月,頁36-42。
92.范世平,<國際組織與國際談判的交易成本>,《東亞季刊》,第32卷第3期,民國90年7月,頁32-36。
93.湯文淵,<學校教育推動全民國防教育法之困境與精進─以軍訓教育為例>,《陸軍
   學術雙月刊》,第44卷第498期,2008年4月,頁116-120。
94.湯文淵,<全民國防教育體系之社會實踐-以各級學校國防教育為例>,《復興崗學
報》,第101期,100年2月,頁191-200。
95.湯紹成,<台灣認同中國人的比例為何降低>,《中國評論》,2012年6月號,頁23-25。
96.趙文志,<中美貿易摩擦的緣起>,《展望與探索》,第7卷第10期時評,98年10月,頁8-10。
97.鞠德風、陳國亮,「探析中華民國的全民國防-從概念到決心」,《復興崗學報》,89
  期,民96年,頁283-302。
98.鄧定秩,「精簡軍事院校、落實軍事教育」,《國軍兵力結構與台海安全》,2000年6
   月,頁78-80。
99.鄧定秩,<泛論全民國防>,《中華戰略學刊》(秋季),2000年10月,頁80。
100.杜蒙(Gerard-Francois Dumont)著,林中偉譯,<軍隊職業化下國防與學校的關係>,《國防譯粹》,第25卷第11期,2003年,頁18-20。
101.趙景芳,<中國亟需加強國家安全危機管理研究>,《中國評論》,第162期,2011年,頁45-48。
102.許世銓,<後九二共識一中框架之探討>,《中國評論》,2012年5月號,頁23-24。
103劉性仁,<專論:理想與實際結合的兩岸和平協議>,《中國評論》,2012年6月號,頁18-19。
104.鄭端耀,<國際關係「新自由制度主義」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12期,民國86年12月,頁1-5。
105.鄭端耀,<國際關係『社會建構主義』評析>,《美歐季刊》,第15卷第2期,2001
年4月,頁200-205。

三、論文
1.丁崑健,<海峽兩岸和美國學生軍訓制度的比較>,《我國軍訓教育的回顧與前瞻》,淡大戰略所,民國87年,頁89-92。
2.王崑義,<全民國防教育:發展、分工與責任─兼論大學國防通識教育的實施與運作>,《國防大學98年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98年,頁20-22。
3.王崑義,<臺灣大選後中共與民進黨交流之發展趨勢>,《台灣大選與兩岸關係論文,
  樹德科技大學,2011年12月4至7日,頁25-28。
4.王央成,<開展國軍軍事教育新紀元,推廣終身學習新政策提昇國軍幹部素質>,《國
  防大學國軍軍事著作論文》,民89年,頁82。
5.王漢國,<國軍修訂災害防救法規與強化組織功能之探討>,《國土防衛與災害防救學
  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政治大學,2011年,頁133。
6.田定忠,<國軍開創電子戰有利戰略態勢之研究>,《國防大學國軍軍事著作論文》,
  1999年,頁28。
7.吳瑞賢、蘇文瑞、廖偉民,<歷史颱風降雨與災害特性分析之研究>,《第8屆海峽兩
  岸水利科技交流研究會論文》,2004年,頁32-35。
8.朱蓓蕾,<從國土安全論國軍災害防救能力之策進>,《國立政治大學國土防衛與災害
  防救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10年,頁121。
9.朱蓓蕾,<從國土安全論國軍災害防救能力之策進>,《國土防衛與災害防救學術研討
  會會議論文集》,政治大學,2011年,頁121-125。
10.莫大華,<國際關係後現代建構主義理論的知識論立場>,《台大社科院國際會議廳國際關係理論學術研討會論文》,98年5月21-22日,頁1-2。
11.莫大華,<國際關係後縣代建構主義理論的知識論立場>,《台大國際關係理論學術研討會論文》,2010年5月21日,頁1-2。
12.廖德智,<群眾性公民防衛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兼論戰爭未來之思考與準備>,《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實錄》,台灣國家和平研究學會出版,1999年,頁205。
13.江書良,<國民中小學全民國防教育之策進與發展>,《國防大學98年全民國防教育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98年,頁40-42。
14.林正義,<安全社群與信心建立措施:以歐安組織及東協區域論壇為例>,《人類安全
  與二十一世紀的兩岸關係研討會論文集》,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2001
  年,頁74。
15.林正義、鍾堅、張中勇,<如何落實全民國防>,《國防部 88年度委託研究報告(計
畫編號:MND-88-02)》,1999年,頁1。
16.李文師等,<全民國防戰略中的軍訓教育>,《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實
   錄》,台灣國家和平安全研究協會,2001年,頁41。
17.李宗勳,<防救災協力體系之網絡治理與國外經驗>,《國土防衛與災害防救學術研
   討會會議論文集》,政治大學,2011年,頁80-80。
18.岳天,<歷代戰略發展及其涵義>,《中華戰略學會論文集》,民82年5月,頁30。
19.陳文良,<軍校學生體能評鑑標準暨課程編修研究>,《國防大學國軍軍事著作論
   文》,2000年,頁105。
20.陳津萍著,張文廣主編,<中共國防教育發展之探究>,《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之剖
    析論文》,國防大學,民國97年8月,頁118-12。
21.袁易,<社會建構論>,《台灣大學國際關係理論學術研討會論文》,2010年,頁18-21。
22.曾復生,<從國家安全戰略思考我國大學國防教育的發展>,《我國軍訓教育回顧
與前瞻》,淡大戰略所出版,民國87年,頁23-25。
23.洪陸訓、洪松輝、李文師,<全民國防戰略中的軍訓教育>,《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
   學術研討會實錄》,台灣國家和平研究協會出版,民90年10月,頁32-35。
24.洪松輝、洪陸訓,<大學軍訓教育的省思與前瞻>,《我國軍訓教育之回顧與前瞻》,
   淡大戰略所出版,民國87年,頁18-20,頁102。
25.張中勇,<災害防救與我國國土安全管理機制之策進-兼論國軍在災防應變之角 
   色」>《國土防衛與災害防救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政治大學,2011年,
   頁133-135。
26.劉湘濱,<國防教育與軍訓教育>,《我國軍訓教育回顧與前瞻》,淡大戰略所出版,
   民國87年,頁74。
27.施正權,<軍訓教育在我國當前國防教育的戰略意涵>,《我國軍訓教育回顧與前
   瞻》,淡大戰略所出版,民國87年,頁42。
28.施正鋒,<全民國防教育的突破與挑戰>,《98年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國防大學,民國98年,頁26-28。
29.施正鋒,<馬英九政府的中國政策>,《全球中國政策研討會論文》,財團法人國家展
   望文教基金會,2013年3月30日,頁144。
30.湯文淵,「建構全民國防教育網絡之調查研究-以台北市中等學校教育人員為例」,
   國防大學國管院戰略班92年班畢業論文,民92年6月,頁23,
31.沈明室,<從台澎防衛作戰探論全民國防教育>,國防大學98年全民國防教育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民國98年,頁21-23。
32.東吳大學軍訓室主編,《國防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東吳大學軍訓室,民國93年4
   月,頁35-38。
33.沈明室,<防衛動員體制與緊急應變體制的整合:全民國防的觀點>,《陸官八十三
   週年校慶基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陸軍官校,民國九十六年六月一日,頁73。
34.段念祖,<中共攻台模式與我方地面防衛裝備發展策略之分析>,《國防戰略與台海
  學術研討會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辦,民國92年11月28
  日,頁48-50。
35.葉論昶,<高中職全民國防教育之策進與發展>,《國防大學98年全民國防教育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民國98年,頁18-20。
36.羅慶生,<全民國防教育的時代意義與國家安全>,《國防大學98年全民國防教育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98年,頁15-17。
37.羅慶生,<全民國防教育的時代意義與國家安全>,《98年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國防大學,2009年 ,頁15-19。
38.賴金龍,<戰略決策行為中之偏執現象及其防範與補救>,《國防大學國軍軍事著作
   論文》,民87年5月,頁86。
39.葉定國,<論台灣的國家安全-一個國際關係建構主義觀點的研究>,國立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頁171~172。
40.蕭高彥,<愛國心與共同體政治認同之構成>,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所博士論文,1995年,頁271。
41.鐘堅,<南海主權紛爭與國際合作>,《台灣南向發展的檢討與展望研討會論文》,國
   策研究院,1995年6月27日,頁35-38。
42.翁明賢,<後冷戰時期國際關係的發展與軍訓教育的重構—一個『立體安全』的思
考架構」>《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實錄》,台灣國家和平研究協會出版,
民90年10月,頁68-70。
43.陳勁甫,<從美國QDR談我國防決策機制>,《國家安全與國防事務研討會論文》,國
   防大學,2006年6月23日,頁39-41。
44.陳津萍著,張文廣主編,<中共國防教育發展之探究>,《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之剖析》,國防大學,民國97年8月,頁118-12。

貳、外文資料
一、專書
1. Asprey, R.B. Wars in the shadows:The Guerrilla in History,Doubleday,1975.
2.Alger,John I.Definitions and Doctrine of the Military Art,Past and Present,Wayne,N.J.:Avery Publishing,1985.
3. Allison,Graham T. Essence of Decision: 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Boston: Little,Brown, 1971.
4.Arquilla,John.and Ronfeldt,David.Eds.,Athena‘s Camp:Preparing for Conflic in the Information Age., Santa Monica:Rand,1997.
5.Arquilla,John. and Ronfeldt,David.Eds.,Networks and Netwars:The Future of Terror Crime and Military.RAND,2001.
6.Baylis,John;Booyh,Ken:Garnet,John;Williams,Phli.Contemporary Strategy:TheoriesandPolicie,NewYork:Holmes&Meier Publishers,Inc.,1987.
7.Bernet,Bruce W.Twoney,Christopher P.,and Gregory F.Treverton., What are Asymmetric Strategies?Santa Monica:RAND,1999.
8.Booth,Ken.Ed.New Thinking about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London:Harper Collins Academic,1991.
9.Brown,Neville.The Future of Air Power.New York:Holmes and Meier,1956.
10.Breg,Gen.T.R.Philips ed.Roots of Strategy:The Five Greatest Military of All Time Sun Tze,Vegetius,De Saxe,Frederick,Napoleon,Harrisburg,PA:Stackpole Books,1985.
11.Baylis,John.et.al.Strategy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12. Buzan,Barry. People,State and Fear,Second Edition,: 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New York, London, Toronto, Sydney, Tokyo, Singapore: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1.
13. Baldwin,David A.ed.,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New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14.Chaliand,Gerard.The Art of War in World History.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4.
15.Chilcoat,Richard A.Strategic Art:The New Discipline for 21th Century Leaders.U.S.Army War college,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1995.
16.Clutterbuck,Richard.Terrorism in an Unstable World.London:Routledge,1994.
17.Collins, Edward M.ed Karl von Clausewitz.War,Politcs,and Power:Slection from On War,and I Believe and Profess.Washington,D.C.:Regnery Gateway,Inc.,1988.
18.Copeland,Thomas E.ed.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and Nationalal Security.U.S.Army War College, Strategic InSstitute,2000.
19. Christensen,Thomas J. Useful Adversaries: Grand Strategy, Domestic Mobilization, and Sino-American Conflict, 1947-1958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
20.Cline,Ray S.The Power of Nations in the 1990s:A Strategic Assessment,MD,Lanham:University od Amecican Press Inc.1994.
21.Dougherty E. James§ Pfaltzgraff L.Robert.Jr.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A Comprehensive Survey,5th ed,China.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3.
22.David Dickens,ed.No Better Alternative:Towards Comprehensive and CooperativeSecurity in the Asia-Pacific,Wellington :Center for Strategic Studies,1997.
23.Dewey, J.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ew York:Collier Books, 1963.
24. Douhet,Guillio. The Command of the Air:on strategic bombings,Arno Press,1942. 
25. Dye,Thomas y.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 Hall, Inc.,
1975.
26. Easton,David. The Political System,N. Y.: Knop, 1953.
27. Earle,Edward Mead. Makers of Modern Strategy:Military Thought from Machiavelli to Hitler,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1.
28. Friedrich,Carl J. Man and His Government,New York: Markham-Hill, 1963.
29.Freedman,Lawrence.The Evolution of Nuclear Strategy,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81.
30. Finnemore,Martha. National Interests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6.
31.Gray,Colin S.Modern Strateg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s,1999.
32.Gray,Colin S.Nuclear Strategy and National Style.London:Hamilton Press,1986.
33.Gray,Colin S.Strategy Studies:A Critical Assesment.Westpoint:Greenwood Presss,1982.
34.Gray,Colin S.The Leverage of Sea Power:The Strategic Advantage of Navies in War:New York Free Press,1992.
35. Hurrell,Andrew.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the Study of Regimes: A Reflective Approach, in Volker Rittberger ed., Regime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Oxford:Clarendon Press, 1993.
35.Handel,Michael I.Master of War:Classical Strategic Thought.Portland:Frank Cass,1996.
36.Hundley,Richard O.Past Revolutions,Future Transformations:What can the History of Revolutions in Military Affairs Tell us about Transforming U.S.Military?Santa Monica:RAND,1999.
36.Habermas, J.Communic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Sciety, Boston: Beacon Press.1979.
37.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London:SimonSchuster,1996。
38. Jensen,Stein B. et al.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01 Oslo,Norway ,ICEE 2001.
39. Jacobsen,Carl ed.Strategic Power:USA/USSR,London,1990,cited in Ken Booth and Rusell Trood,eds,Strategic Cultur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Houndmills,1999.
40.Johnston,Alastair lain.Cultural Realism and Strategy in Maoist China, in Peter Katzenstein ed.,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 Norms and Identity in World Politics,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41.Johnson,Alastair Iain.Cultural Realism:Strategic Culture and Grand Strategy in Chinese History.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5.
42.Jean-Louis Thiebault, “France: Cabinet Decision-Making Under the Fifth Republic,” in Jean Blondel & Ferdinand Muller-Rommel, Cabinet in Western Europe,New York: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8. 
43.Kratochwil,Friedrich. Rules, Norms, and Decision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44. Kolb,David A. Experiential Learning,New Jersey: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PTR,2007.
45. Katzenstein,Peter J. ed.,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 Norms and Identity in  the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46. Katzenstein,Peter J. Culturral Norms and National Security:Police and Military in Postwar in Japan,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6.
47.Kindleberger, Charles P,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
48.Kakonen,Jyki.ed.Green Security or Militarized Environment.Vermont:Dartmouth Publishing Company,1994.
49.Khalizard,Zalmay M.and John P.White.Eds.-Strategic Appraisal:The Chngin Role of Ingromation in Warfare.Santa Monica:RAND,1999.
50.Khalizard,Zalmay M.Strategy and Defense Planning for the 21th Century. Santa Monica:RAND,1997.
51 Keohane Robert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ne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Boston: Little, Brown, 1977.
52. Kubalkova,Venduika., Nicholas Onnuf and Paul Kowart (ed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A Constructed World”,Armonk, NY: M.E. Sharpe Inc., 1998.
53. Liddell Hart,B.H. Strategy,New York:Praeger Puiblishers Inc,1954.
54.Lamb,Christopher J.Psychological Operations Lessons Learned from Recent Opreational Experience.Washington 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2005.
55.Lamb,Christopher J.Transforming Defense.Washington 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2005.
56.Libicki,Martin C.What is Information Warfare?Washington D.C.:NDU,1995.
57. Lasswell Harold D. & Abraham Kamlan,Power and Society,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0.
58.Mahan,A.T.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Cambridge of University Press,1889.
59.Metz,Steven and Johnson II,Douglas V.Asymmetry and U.S.Military Strategy:Definition,Background,and Strategic Concepts.U.S.Army War College,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2001.
60.Metz, Steven and Kievit,James.Strategy and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from Theory  t o Policy.U.S.Army War College,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1995.
61.Molander,Roger C.Riddle,Andrew S.,and Wilson,Peter A. Strategic Information Warfare:A new Face of War.Santa Monica:RAND,1995.
62.Molander,Roger C.et.al Strategic Information Warfare Rising.Santa Monica:RAND,1998.
63.Murry,Williamson.Knox,Macgregor.And Bernstein,Alvin.The Making of Strategy:Rulers,States,and Wa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64.Mahnken,Thomas G&Maiolo,Joseph A..Strategic Studies:A Reader.New York:Routledge,2008.
65. Morgenthau, Hans J. and Kenneth W. Thompson.Politics Among Nations, Sixth Edition, New York: Alfred A.Knopf.,1985.
66. Morgenthau Hans J. ed.Politics among nation: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New York:Alfred A. Knopf, 1973.
67. Nye, Joseph S. Jr.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New York:University Press,2002.
68. Nagel,E. The Logic of Historical Analysis,in H.Feigl and M.Brodbeck,ed.,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Appleton,1953.
69. Onnuf,Nicholas Greenwood. World of Our Making:Rules and Rule in Social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Columbia,South Carolin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University Press,1989.
70. Osgood,Robert E. Ideas and Self-Interest in America’s Foreign Relation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3.
71.Paret,Peter.Makers of Modern Strategy:from Machiavelli to the Nuclear Age.,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6. 
72.Paul,T.V.Asymmetric Conflicts:War Initiation by Weaker Power.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73. Ragin,Charles C. Constructing social research,Thousand Oaks,CA:Pine Forge Press,1994.
74. Radtke,Kurt. and Raymond Feddema,eds.,Comprehensive Security in Asia:Views from Asia and the West on a Changing Security Environment,New York:Leiden,2000.
75.Ragin,Charles C. Constructing social research,Thousand Oaks,CA:Pine Forge Press,1994.
76.Robert Leckie,Warfare :on secen wars of upheaval.,(Harper Collins,1970. 
77.Shultz,Richard H.Jr.and Pfaltgraff,Robert L.Jr.The Future of Air Power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Gulf War.Maxwell Air Force,AL:Air University Press.1992.
78. Singleton,Royce A. Jr.and Bruce C .Straits, Approaches to Social Research,3rd e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79.Strategic Assessment 1995,1996,1997,1998,1999,Washington,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80.Synder,Craig A.eds.,Contemporary Security and Strategy.,Hampshire:Macmillan,1997.
81. Snyder,Jack L. Soviet strategic Culture: Implications for Limited Nuclear Operations,Santa Monica: RAND Corporation, 1976.  
82. Searle,Joh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Facts,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5.
83.Wylie,J.C.Military Strategy:A General Theory of Power Control.,New Jersy: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67.
84.Wendt,Alexander,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85. Waltz,Kenneth 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Reading,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79.
86. Williamson, J ohn. A Short History of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Washington D.C.: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4.

二、期刊
1.Casper,Lawrence E.et.al.“Knowledge-Based Warfare:A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Next Century.”Joint Force Quarterly,Autumn 1996.pp.45-48.
2. Economy,Elizabeth. “Don‘t Break the Engagement”, ForEign Affairs, May/June 2004. pp.96-109.
3.Eric Ringmer, “ Alexander Wendt: A Social Scientist struggling with History,” in Iver Neumann and Ole Waver (eds.)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asters in the Making, p.98.
4.Fore, Henrietta Holsman.,“Aligning Soft with Hard Power.”,Parameters.,Summer 2008.pp14-24.
5. Gill, Bates and Yanzhong Huang, “Sources and Limits of Chinese ‘Soft Power’” Survival ,Summer 2006. pp.17-36.
6..Gray,Colin S “Geography and Grand Strategy,Comparative Strategy,Vol.10,1991.p.313.
7.Howard,Michael.“Grand Strategy in Twentieth Century.”Defense Studies.,Vol.1.No.1,Spring 2001.pp.36-38.
8.Hallorn, Richard.“Strategy Communication.”Parameters.,Autumn 2007.pp.23-25.
9.Howard,Michael.“Are We at War.”,Survial.,Vol.50 No4.01 August 2008.pp247-256.
10.Hirst & Thompson.“ The problem of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national ecnomic manage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trading blocs.”, Economy and Society,Volume 21, Issue 4, 1992, pp.352-392.
11. Hale, David. and Lyric Hughes Hale,“China Takes Off”,Foreign Affairs ,November/December 2003. pp.36-53.
12.Jeffery T. Checkel. “The Constructivist Tur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World Politics,Vol.50,No2,January 1998,pp.325-326.
13.Jeffrey S.Lantis,Strategic Culture and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Vol.4,No.,2002,p.113.
14.Jef Huysmans, “Defining Social Constructivism in Security Studies:The Normative Dilemma of Writing Security, Alternatives:Global,Local,Political, Vol.27 Issue1 ,2002.pp.41-63.
15.Joseph S.Nye and Sean M.Lynn-Jones,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A Report on a Conference on the State of the Field,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12,No.4,Spring 1988.pp.14-15.
16.Jeffrey T. Checkel,“Social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ion,”Journal of European Public Policy, Vol.6.Issue 4,1999.pp.545-561.
17.Janice Bially Mattern,“The Power Politics of Identity,”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ephen Walt,“International Relations:One World,Many Theories”,ForEign Policy,Spring 1988.pp38-45.Relations, Vol.7 Issue 3,2001.pp.349-398.
18.Johnston,Alastsair Iain. Thinking about Strategy Culture,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19,No.4,Spring 1995.p.46.
19. Jepperson, Ronald L. and Ann Swidler, “What Properties of Culture Should We Measure?”Politics ,22,1994.pp.359-371.
20. Kurlantzick,Joshua. “China‘s Charm:Implications of Chinese Soft Power”,Carnegie Endowment Policy Brief ,June 2006.p.7.
21.Koehane, Robert O.,Joseph S. Nye, Jr..“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ForEign Affairs,1998.pp.81-94.
22.Kishore Mahbubani, “Understanding China”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Octorber 2005. pp.50-61.
23. Klein,Bradley.Hegemony and Strategic Culture:American Power Projection and Alliance Defense Politics,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Vol.14,1998.pp.133-148.
24. Kier,Elizabeth. Culture and Military Doctrine:France between the Wars,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9,No.4,1995.pp.65-93.
25. Klein,Yitzhak. A Theory of Strategic Culture, Comparative Strategy,Vol10,No.1,1991.pp3-23.
26. Lawrence,Freedman. “Grand Strateg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Defense Studies Vol.1No.1.Spring 2001.p.25.
27. Lin,Chong-Pin “Beijing‘s New Grand Strategy:Dominating East Asia without Fighting”Keynote Speech at The Third Annua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Center for China-US Cooperation,University of Denver,May 13,2005.
28. Medeiros, Evan .and M.Taylor Fravel,“China‘s New Diplomacy” For
Eign Affairs, November/December 2003. pp.22-35.
29.Melillo,Michael R.“Outfitting a Big-War Military with Small-War Capabilities.”Parameters.,Autumn 2006.pp22-35.
30.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es:Security from What,for Whom, and by What Means,Journal of Homeland Securit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Volume 6,Issue I,2009,Article 22,pp19-20.
31. Nuechterlein,Donald E.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Interest’: A Time for New Approaches”,Orbis. Vol.23. No. 1. Spring,1979.p.75.
32.Payne,Kenneth.“Waging Communication War.”Parameters.,Summer 2008.pp.37-51.
33.Ruggie John,Multilateralism,and Alexander Wendt,Collective Idetity Form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ate,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88,No.2,Summer 1994.pp.384-396.
34. Richard Price and Nina Tannenwald, “Norms and Deterrence: The Nuclear and Chemical Weapons Taboos, “ in Peter J. Katzenstein, eds., 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 Norms and Identity in World Politic, pp.114-143.
35.Samuel P Huntington, “Clash of Civilizations?”ForEign Affairs,Vol.72,No.3,Summer
 1993.pp.68-75.
36. Taylor,Charles .“Interpretation and the Sciences of Man,”The Review of Metaphysics 25 , 1971.pp.3-51.
37.Watts,Barry D.,“Clausewitzism and Future War.”,Revised edition.,McNair Paper.August 2004.pp.47-50.
38.Wang, Jisi. “China‘s  Search for Stability with America”,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October 2005. pp.39-48.
39. Wendt,Alexander. “The Agent Structure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41,1987.pp.332-365.
40. Wendt ,Alexander.“Anarchy is What State Make of it: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ower Politic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46, No.2,Spring1992.pp.391-425.

參、報刊、網站
一、報刊雜誌
1.「國防部初始國防教育規劃課程」,青年日報,民99年5月28日,版2。
2.「社論:『優質文教』奠基黃金十年 開創嶄新百年榮景」,青年日報,民101年1月4日,版2。
3.「社論:軍文一體、訓用合一,建構綿密國土安全網」,青年日報,民94年6月24日,版2。
4.「社論:現代軍事組織已日趨講求系統化動員與企業化管理的運用」,青年日報,民89年1月24日,版2。
5.「社論:以『前瞻、超越』的利基戰略作為,激發動能迎向新世紀」,青年日報,民88年12月23日,版2。
6.王高成,「全民國防教育的時代意義」,青年日報,民96年9月9日,版4。
7.李黎明,「國際體系『G-2』新概念」,青年日報,民98年12月11日,版7。
8.李黎明,「兩岸和平協議面面觀」,玉山周報,「兩岸和平協議」座談會引言搞,2010.01.22。
9.翁明賢,「國防是推動兩岸軍事互信的基礎」,玉山周報第29期,2009.12.24-30。
10.林倖妃,<能力扎根>,《天下雜誌》,511期,2012年11月28日,頁94-95。
11.林倖妃,<合作力>,《天下雜誌》,511期,2012年11月18日,頁200-201。
12.陶允芳,<培育全球化四大關鍵能力畫-日本高效革命掃除尼特族>,《天下雜誌》,511期,2012年11月28日,頁112-113。
13.林秀姿,<教育部長蔣偉寧專訪>,《天下雜誌》,511期,2012年11月28日,頁116。
14.游常山,<創新力>,《天下雜誌》,511期,2012年11月28日,頁172-174。
15.陳一姍,<新工藝教育 拯救美國製造>,《天下雜誌》,511期,2012年11月28日,頁103-104。
16.劉慶祥,「全民防衛動員機制之法理及戰略意涵解析」,青年日報,民95年7月30日,版3。
17.「行政院今首度舉行全民防衛動員會報」,青年日報,民91年6月3日,版2
。
18.「國防教育法」,北京中國教育報,2001年11月1日,版2。
19.劉宜友,「中共海權發展戰略與日中東海爭議研析」,青年日報,民101年9月30日,版3。
20.丁守中,參見聯合報民意論壇,2008年4月25日,版23。
21.「中共『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聯合報(台北),2002年2月10日,版2。
22.「世紀會晤蕭提四希望胡回四繼續」,聯合報,2008年4月13日,版1。
23.「關鍵八字由馬親自拍板」,中國時報,2008年4月13日,版3。
24.「社論:國軍寓戰訓於民生 積極強化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青年日報,民97年7月25日 ,版1。
25.「社論:軍隊投入人道救援凸顯整合行動重要性」,青年日報,民99年1月27日,版2。
26.「社論:加強培育人才提高國家競爭力 打造新藍海」,青年日報,民101年4月12日,版2。
27.「嘉義市101年災害防救演習」,青年日報,民101年4月9日,版4。
28.「宜蘭縣101年災害防救演習」,青年日報,民101年3月13日,版3。
29.「101年度台南市萬安演習」,青年日報,民101年7月31日,版3。
30.「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青年日報,民99年5月28日,版2。
「社論:國軍寓戰訓於民生 積極強化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見青年日報,民97年7月25日,版2。
31.「國防法災害防救新任務」,青年日報,民99年5月28日,版2。
32.「大陸政策由來」,聯合報(台北),1988年7月9日,版3。
33.「行政院大陸工作會報」,聯合報(台北),1988年8月19日,版2。
34.「辜振甫九二共識訪談」,中央日報,2002年9月19日,版3。
35.「社論:一個新的兩岸關係的來臨」,中國時報,2008年3月31日 ,版2。
36.「社論:「優質文教」奠基黃金十年 開創嶄新百年榮景」,青年日報,民101年1月4日,版2。
37.王崑義,<中共的海西戰略>,《漢聲短評》,2009-05-21。
38.劉慶祥,「全民防衛動員機制之法裡及戰略意涵解析」,青年日報,民95年7月30日,版3。
二、網站
(一)專文
1.李明,<新現實主義、新自由主義與社會建構論之反思>,《國政研究報告》,2002年7月31日,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74.htm.
2.翁明賢、王崑義,「後冷戰時期國際關係的發展與軍訓教育的重構:一個立體安全的思考架構」,http://www.geocities.com/trans2000/book006/3-1.htm.
3.翁明賢,「臺海兩岸如何結束敵對狀態」,http://www.taiwanncf.org.tw/seminar/20041218/1218-7.pdf.
4.「美中共治太平洋?美國債務危機」,參見:大紀元新聞網http://news.epochtimes.com/b5/7/10/30/n1884738.htm.
5.「美中共管台海問題?學者:正在作不能說」,參見:大紀元新聞網http://news.epochtimes.com/b5/7/10/30/n1884738.htm.
6.監察院監察委員尹祚芊、黃煌雄、葛永光、 趙榮耀100年9月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http://www.cy.gov.tw/AP_Home/Op_Upload/eDoc/%E5%87%BA%E7%89%88%E5%93%81/100/100000017%E5%9C%8B%E8%BB%8D%E8%BB%8D%E4%BA%8B%E6%95%99%E8%82%B2%E9%AB%94%E7%B3%BB%E4%B9%8B%E6%AA%A2%E8%A8%8E%E8%88%87%E7%B8%BE%E6%95%88%E8%A9%95%E4%BC%B0%E5%B0%88%E6%A1%88%E8%AA%BF%E6%9F%A5%E7%A0%94%E7%A9%B6%E5%A0%B1%E5%91%8A.pdf.
7.「社評:走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之路」,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50。
8.「社評:美中發展G2關係,不妨從做好2C開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6。
9.一嫻,「專論:要從歷史感高度看中美與台關係」,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0。
10. 一嫻,「專論:從賴斯虎媽 看中國兩國教育問題」,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3-23。
11.一嫻,「專論:中美雖互疑 都不願因台灣起衝突」,中國評論新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3。
12.「旺報:美國鷹與中國龍會和睦相處嗎?」,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6。
13.蔡逸儒,「兩岸文化協議芻議」,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0-09-10。
14.「快評:吳伯雄的話大陸為何聽得進去」,中國評論新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0 。
15.高建文,「兩岸「經貿關係」與「政治關係」政治基礎的差異性」,中國評論新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6-17。
16.施正鋒,「全民國防教育的的突破與挑戰」, 參見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seminar/20070810/20070810.htm.
17.呂炯昌,「現代國防智庫概論─兼談國防部設立智庫之意涵」,2009-06-01,http://tw.myblog.yahoo.com/strategy2007/article?mid=243&prev=362&next=233&l=f&fid=8.
18.蘇友辰,「2011年台灣人權指標調查報告序言」,參見社團法人中華人權協會,http://www.cahr.org.tw/eweb/uploadfile/20111202163743978.pdf.
19.「2011年中國人權觀察報告」, 參見台灣民主基金會,http://www.tfd.org.tw/index.php.
20.桂宏誠,「總統直選在我國憲改過程中的意義─歷史回顧與動態觀察」,參見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IA/092/IA-R-092-024.htm.92-11-14。
21.沈明室,「專論 我國第二本國防總檢討報告的客觀評估價值」,參見台灣時報, http://www.twtimes.com.tw/index.php?page=news&nid=312639.2013-3-7。
22.黃介正,「國防總檢討 給人民和平紅利 和平絕不能建立在敵人的善意上除非已化敵為友」,參見聯合報新聞網,http://udn.com/.2009-3-16。
23.丁樹範,「2006QDR之美國亞太戰略與中國軍事現代」,參見聯合報新聞網, http://udn.com/.2009-3-16。
24.「合理冒險訓練」,參見青年日報軍事新聞網,http://mna.gpwb.gov.tw/MNANew/Internet/NewsDetail.aspx?GUID=39667.2008-04-15。
25. 張亞中:對馬就職談話的肯定與期許,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5-21。
26.「社論:中美關係與台灣戰略定位,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1-03-26。
27.中央日報:台灣歷史教科書應撥亂反正,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6-26。
28.翁雅蓁,「學習篇─從團隊學習合作力」。參見青年日報新聞網,http://news.gpwb.gov.tw/book.aspx?ydn=4RFZmTFc3OnOM%2FZIeuc4GH5P%2FHKwhKvPSVPJd6XvVX%2BMpyAxbIOAtqB6PvWq41uaPDgNYdif3sxLcflX4w29B6seuy3SicVBUH1hl9RlBs4%3D.2013-3-21。
29.張宇韶,「南海問題不要與兩岸關係攪合一起」,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7-08。
30.傅崐成:「兩岸應該公開加強南海合作」,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7-06。
31.「邱文彥:日本進逼釣魚台 兩岸二軌應合作」,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7-08。
32.賴怡忠,「歐胡會聲明對台三大不利」,參見台灣戰略學會, 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chinese/page/3/34/1332/0. 2009-11-23.
33.童振源,「四項協議 政治代價太大」,參見台灣戰略學會, 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chinese/page/3/34/1332/0.2008-11-24。
34.賴怡忠,「WHO cares?我國加入國際組織的身分政治問題」,參見台灣戰略學會,
    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chinese/page/3/34/1332/0.2009-06-01。
35.吳釗燮,「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參見台灣戰略學會, 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chinese/page/3/34/1332/0. 2009-06-01。
36.「徐博東:全球炎黃子孫攜手 共創中華新輝煌」,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0-09-26。
37.童振源,「四項協議 政治代價太大」,參見台灣戰略學會,  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chinese/page/3/34/1332/0. 2008-11-24。
38.「專譯:綠營大老日媒刊文 親美才是機會」,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6-28。
39.李黎明,「紅藍綠三角新戰略」,參見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2009-08-31。
40.劉性仁,「專論:對兩岸諸多爭議之探討」,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3-15。
41.劉性仁,「專論:對兩岸諸多爭議之探討」,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3-15。
42.劉性仁,「專論:我是誰?中華史觀的構建刻不容緩」,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5-05。
43.劉性仁,「專論:政治傾美經濟傾中台灣的無奈」,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2。
44.「張亞中:用中華文化解主權糾葛」,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7-01。
45.「林中斌:兩岸一國預留空間 未來討論國名」,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8-03。
46.「翁明賢:一中憲法是現狀 綠應教育選民」,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2-11。
47.劉性仁,「專論:台灣人大陸觀民調的啟示」,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8-09。
48.「徐博東:全球炎黃子孫攜手 共創中華新輝煌」,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0-09-26。
49.張西雲,「國家球體理論 助力兩區兩制接軌」,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4-18。
50.劉性仁,「專論:兩岸核心利益差異大 需擱置爭議」,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4。
51.王崑義,「民進黨兩岸政策 行動代替論述」,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4-19。
52.楊海峰,「以中華主權凝聚兩岸主權共識」,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5-12。
53.劉性仁,「專論:法制化層面下台灣對兩岸關係看法」,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4-22。
54.「聯合報社論:政治對話從結束內戰《和平協議》」,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2-8。
55.「專論: 台灣是否願做美國在平衡的棋子」,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7-07。
56.黃子庭,「台灣洽簽FTA的亞太經濟戰略:區域架構角色的觀點」,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nsysu.ezrun.com.tw/pages/papers/5B.4.pdf.2012-09-29。
57.文睿,「社評:蘇貞昌能否真正實現超越舊」,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1-06-12。
58.張亞中,「舊金山和約六十周年的省思」,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1-09-08。
59.「中評論壇:一國兩區概念意涵與影響」,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4-16。
60.「專論: 警惕當前兩岸關係中制冷因素」,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6-30。
61.劉性仁,「專論:一國兩區是台灣法治的憑據」,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4-11。
62.「社評:台灣共識乃蔡英文獨角戲」,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1-13。
63.「張亞中:對馬就職談話的肯定與期許」,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5-21。
64.「張亞中關於兩岸台北研討會破局的說帖」,」,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6-28。
65.呂炯昌,「現代國防智庫概論─兼談國防部設立智庫之意涵」, http://tw.myblog.yahoo.com/strategy2007/article?mid=243&prev=362&next=233&l=f&fid=8.2009-06-01。
66.余永勝,「社評:孔子學院事件源於美對華政治猜疑」,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1-05-31。
67.「社評:十年來中國外交思想的創新與發展」,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7-24。
68.王崑義,<立委勞軍太平島 作秀也要去>,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4-30。
69.王崑義,「中共的外交傳統」,參見央廣台灣觀點,http://www.rti.org.tw/index.aspxh0.2009-06-19。
70.王崑義,「中共的海西戰略」,參見漢聲短評,http://www.voh.com.tw/981124.htm. 2009-05-21。
71.「徐博東:全球炎黃子孫攜手 共創中華新輝煌」,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0-09-26。
72.蘇嘉宏,「兩岸關係是中美框架之中依變數」,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6-09。
73.「社評:中國須警惕日本為其軍事行動找藉口」,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6-05。
74.「專論:中日第九次戰略對話」,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09-01-10。
75.趙家麟,「慶林晤洪秀柱 關切台灣豪雨災害」,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6-17。
76.「黨章.黨綱目錄」,參見民進黨,http://www.dpp.org.tw/upload/File/LEG/%E9%BB%A8%E7%AB%A0%E9%BB%A8%E7%B6%B1%E7%9B%AE%E9%8C%84.pdf。
77.「中評台北論壇:民進黨應看見兩岸化」,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4-30。
78.「富權:蘇貞昌為何不願謝長廷主持中國事務部」,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7-26。
79.王建民,「台灣主體意識影響日益嚴峻」,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5-05。
80.楊立憲,「北京專家:九二共識二十周年回顧與反思」,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7-31。
81.楊立憲,「北京專家:九二共識二十周年回顧與反思」,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7-31。
82.「張亞中第七問:國民黨下一步要怎麼走」,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8-04。
83.許世銓,「後九二共識一中框架之探討」,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6-03。
84.高建文,「兩岸經貿關係與政治關係政治基礎的差異性」,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6-17。
85.「國統會通過一中涵義 今天滿二十周年」,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8-01。
86.「中評論壇:馬第二任期的兩岸關係」,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3-29。
87.「中評:尊重兩岸和平發展中的台灣民意」,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8-12。
88.王名舟,「專論:台灣政治傾美 不利兩岸關係」,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5-29 。
89.「馬英九:兩岸確實可找到合作利基」,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9-03。
90.「張亞中:無兩岸共識豈有兩岸和平」,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1-03-16。
91.「張亞中:期待兩岸核心問題撥雲見日」,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7-13。
92.張亞中,「對馬就職談話的肯定與期許」,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5-21。
93.林淑玲,「社評:民進黨為何過度期待美國重返亞洲」,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1-06-11。
94.「中評論壇:從台灣教科書看認同危機」,參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2-07-24。
95.「社評:玉山兵推 危機遊戲」,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07-04-2。
96.「社評:玉山兵推 危機遊戲」,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07-04-2。
(二)法規
1.「國家安全法」,參見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A0030028.
2.「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參見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A0010021.
3.「國防法」(民國101年6月6日修正通過),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Law/LawSearchLaw.aspx.
4.「國防部組織法」(民國2002年2月6日修正),http://law.mnd.gov.tw/scp.
5.「參謀本部組織條例」,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LawSearchLaw.aspx.
6.「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參見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F0070013.
7.「兵役法」第八章召集,參見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F0040001.
8.「災害防救法」第34條申請國軍支援,參見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120014.
9.「緊急醫療救護法」第7條結合全民防衛動員準備體系, 參見行政院衛生署,http://dohlaw.doh.gov.tw/Chi/FLAW/FLAWDAT01.asp?lsid=FL013562.
10.「國防部政治作戰局組織條例」(民國2002年2月6日公發布),http://law.mnd.gov.tw/scp.
11.「軍事教育條例」(民國2003年6月25日修正),http://law.mnd.gov.tw/scp.
12.教育部學生校外生活輔導委員會設置要點(民國2001年07月04日修正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
13.「中華民國全民國防教育法」,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LawSearchLaw.aspx
14.「各級學校全民國防教育課程內容及實施辦法」,參見國防法規資料庫,http://law.mnd.gov.tw/scp/Newsdetail.asp?NO=1A004000035
15.「高級中等以上學校軍訓教官資格遴選介派遷調辦法」,教育部軍訓處網站,http://www.edu.tw/Default.aspx?WID=65cdb365-af62-48cc-99d9-f9e2646b5b70.
16.「師資培育法」,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LawSearchLaw.aspx.
17.「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LawSearchLaw.aspx.
18.「中等教育法」,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LawSearchLaw.aspx.
19.「教育部組織法」第2條掌理事項-第6項:學生事務之輔導及行政監督、學校全民國防教育、校園安全政策之規劃、輔導與行政監督,學校軍訓教官與護理教師之管理及輔導。http://www.president.gov.tw/PORTALS/0/BULLETINS/PAPER/PDF/7017-8.PDF.
20.「教育部組織法」第5條第2項:教育部次級機關-體育署:規劃全國體育政策,並督導、執行學校體育、全民運動、競技運動、運動產業、國際與兩岸運動及運動設施事項。http://www.president.gov.tw/PORTALS/0/BULLETINS/PAPER/PDF/7017-8.PDF.
21.「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兵役法」,全國人大法規庫,http://www.gov.cn/banshi/gm/content_63510.htm.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全國人大法規庫,http://www.gov.cn/banshi/gm/content_63510.htm.
(三)資源網站
1.中華民國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456.(不統、不獨、不武)
2.中華民國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456.(非傳統安全)
3.中華民國教育部軍訓處,「98學年度軍訓施政工作綱要計畫」,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
4.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https://csrc.edu.tw/BriefIntroduction.mvc.
5.教育部十二年基本教育資訊網,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44.
6.國防大學軍事共同教學中心,http://21071.44.174/html/D1/課程規劃.htm.
7.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Annual Performance Report(Fiscal Years 2010 – 2012),http://www.dhs.gov/xlibrary/assets/cfo_apr_fy2010.pdf.
8.《2030年全球趨勢》(Global Trends 2030),參見美國之音,http://www.voacantonese.com/content/china-economy-will-surpass-us-2030-20121212/1562725.html.
9.「上海公報說明」,參見美國在臺協會,http://www.ait.org.tw/zh/us-joint-communique-1972.html.
10.「臺灣關係法」,參見美國在臺協會,http://www.ait.org.tw/zh/us-joint-communique-1972.html.
11.中國人民網,「中美對話磋商機制」
http://world.people.com.cn/GB/57507/10794066.html,2010-01-19.
12.「佐利克中國是美國「利益攸關者」,參見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6/20/content_4717191.htm.
13.參見華夏經緯網,http://big5.huaxia.com/thjq/jsxw/tw/2009/01/1292012.html.2009-01-15.
14.「北京共識非常可能取代華盛頓共識」參見你好台灣,http://www.hellotw.com/sp/xwzt/gjsd/201004/t20100423_560171.htm.
15.「尹啟銘建議英文名ECFA『A擱發』,馬定調兩岸經合架構協議」,今日新聞網,2010年2月27日,http://www.nownews.com.
16.參見陸以正,「 不再是機密的外交秘辛」,《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 2002-7-24。
17.「中華民國憲法」《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參見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Pcode=A0000001&FLNO=43.
18.「『國家統一綱領』終止適用」。參見陸委會大陸資訊及研究中心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8276&CtNode=5836&mp=4.
19.「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全民國防教育』課程綱要」,參見全民國防教育學科中心網站,http://defence.hgsh.hc.edu.tw/courseoutline.php?submenu=1.
20.「全民國防教育」,參見中華民國國防部政戰資訊服務網http://gpwd.mnd.gov.tw/onweb.jsp?webno=3333333002.
21.「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中共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7/20/content_1618246.htm.
22.陳國雄,「QDR與台灣安全」,參見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2009-3-16.
23.「基尼係數」,參見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
24.「陸媒:貧富不均已構成嚴重風險」,參見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10/5/25/n2917744.htm.2010-05-24.
25.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國民所得統計摘要 (101年8月更新)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28862&ctNode=3565&mp=4.
26.「台灣智庫」,參見淡大戰略所,http://www.titx.tku.edu.tw/web/11.htm.
27.「卡內基能力訓練」參見,http://www.carnegie.com.tw/.
28.「救國團探索教育中」,參見救國團,http://adventure.cyc.org.tw/.
29.「飛鷹堡探索教育訓練」,參見飛鷹堡探索事業,http://www.akrg.com.tw/custom_1124.html.
30.「體驗教育」,參見亞洲體驗教育學會,http://www.aaee.org.tw/.
31.「探索教育」,參見中華探索教育協會(外展教育基金會),
      http://www.obtaiwan.org/?FID=16&CID=175.
32.「戰略模擬訓練」參見台灣戰略模擬學會,       
http://www.tass.org.tw/ne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1 6&Itemid=57.
33.「民間全民國防教育推廣」,參見「中華民國全民國防教育學會」, http://www.pdeas.org.tw/ap/cust_view.aspx?bid=20.
34.「國家自由度評比」,參見國際自由聯盟(LI),
    http://www.freedomhouse.org/?page=1.
35.「處理大陸事務的專責機關」,參見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44064&CtNode=5957&mp=1.
36.「1994年人類發展報告」,參見聯合國開發計畫署, http://hdr.undp.org/en/media/hdr_1994_en_chap2.pdf.
37.「全民防衛動員會報」, 參見全民防衛動員網站,http://aodm.mnd.gov.tw/.
38.「行政院施政方針報告」,參見中華民國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http://www.ey.gov.tw/news.aspx?n=D00070684CC71D83&sms=5654361B474B8EFF.
39.「年度施政報告」,參見中華民國行政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ey.gov.tw/fp.asp?fpage=cp&isinner=false&mp=1&xitem=76657&ctNode.
40.「中華民國101年國家建設計劃(核定本)」,參見中華民國行政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ey.gov.tw/fp.asp?fpage=cp&isinner=false&mp=1&xitem=76657&ctNode.
41.「中華民國102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Q&A」,參見青年日報軍事新聞網,http://news.gpwb.gov.tw/news.aspx?ydn=026dTHGgTRNpmRFEgxcbfcCSN9Fhd8KFbqLRgMWauV8pR87gruxlNQCosnnr1yQBjtIZ92vFfwfd8%2BxhQtnr6hAX%2BJBmxHPAG5pii4EVEcY%3D.
42.楊永明,「日本防衛白皮書:邁向正常國家安全戰略」,台灣法律網,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parent_path=,1,1648,&job_id=75671&article_category_id=1628&article_id=35578.
43.「2010年中共國防報告書內容格式」,新華網,
www.news.cn.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31/c-12125. 
44.中華民國「行政院會議」,參見行政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ey.gov.tw/news.aspx?n=4F2A6F26A44C68AC&sms=FF87AB3AC4507DE3.
45.「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參見中國網,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2002/Oct/216400.htm.
46.中華民國教育部體適能網站,http://www.fitness.org.tw/direct01.php.
47.「中共九大指導思想」,參見中國網,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08158.htm.2002-9-22。
48.「中國領導人強軍思想的變與不變」,參見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2005-6-10。
49.「胡錦濤2007年10月15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參見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home.htm?utm_source=iNeZha.com&utm_medium=im_robot&utm_campaign=iNezha.
50.「中印邊界爭議」,參見中國經濟網,2007年3月20日,http://big5.ce.cn/xwzx/mil/junmore/200703/20/t20070320_10764135.shtml.2007-3-20。
51.「中蘇珍寶島之爭」,參見中國網,2002年9月22日,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08158.htm.2002-9-22。
52.「溫家寶總理2003年10月7日出席東協商業與投資峰會並發表演講」,參見《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10/07/content_1111 951.htm.
53.「江澤民1998年12月18日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二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參見《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
54.「江澤民2000年6月9日加緊培養適應新世紀要求的中青年領導幹部講話」,參見《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
55.「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參見《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2-10。
56.「徐博東在紀念台灣光復65周年研討會發言 :民進黨不放棄台獨路線難執政」,參見中國評論新聞,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0-10-26。
57.「海域管理」,參見中國國家海洋局,http://www.soa.gov.cn/bmzz/jgbmzz/hys/201211/t20121107_13916.html.
58.「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參見新浪網財經版,http://www.sina.com.tw.20105-26。
59.「行政院海洋委員會」,參見中華民國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http://www.ey.gov.tw/cp.aspx?n=5A6FC15150F6BF01.
60.「民進黨前主席︰如果拿掉台獨黨綱 民進黨就垮掉了」,參見中國台灣網,http://news.backchina.com/viewnews-217453-big5.html.2012-10-21。
61.「2000年陳水扁520就職演說全文」,URL>http://www.oop.gov.tw/php-bin/docset/showspeak.php4.
62.「2004年陳水扁520就職演說全文」,參見BBC中文網主頁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3730000/newsid_3731100/3731187.stm.
63.「湯總長記者會問答全文」,參閱 URL>http://www.home.kimo.com.tw/dennyssa/NDC-report.htm.
64.陳水扁「四要一沒有」,參見自由時報電子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r/5/today-p1.htm.2007-3-5。
65.「台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佈(1994年12月~2012年12月)」,參見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http://esc.nccu.edu.tw/modules/tinyd2/content/tonduID.htm.
66.「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1992.6-2012.12)」,參見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http://esc.nccu.edu.tw/modules/tinyd2/index.php?id=3.
67.「金融時報: 陳水扁過境紐約為歷史性突破」,參見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1/5/15/n88925.htm.2001-5-15。
68.「陳水扁過境美國阿拉斯加 不下飛機以示抗議」,參見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7-08/22/content_6580668.htm.
69.「民國100年推展全民國防教育工作計畫」參見中華民國國防部政戰資訊網全民國防教育辦公室,http://gpwd.mnd.gov.tw/onweb.jsp?webno=3333333002.
70.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報告」,參見中央社,http://news.sina.com.tw/cobrand/cnanews/.2006-5-20.
71.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參見,中廣新聞網,http://www.bcc.com.tw/.2011-5-6。
72.「國家情報工作法」, 參見中華民國總統府公告,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84&lctl=view&itemid=3399&ctid=96&q=%E9%80%80%E4%BC%91.
73.「國防報告書/玉山兵推構想 「復安專案」防共軍奇襲斬首」,參見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08/05/12/10844-2273798.htm.
74.“ASEAN-China Relations: Harmony and Development”, December 8, 2006,參見台灣東南亞國協研究中心, http://www.aseansec.org/19031.htm.“Top Ten Sources of ASEA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Inflow”, June 4, 2009, http://www.aseansec.org/Stat/Table27.pdf.
75.中共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網站,http://www.hanban.edu.cn.
76.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海峽兩岸關係紀要》(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2年8月。http://www.mac.gov.tw/mlpolicy/cschrono/9108.htm#005.
77.洪陸訓,「2012大選後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展望」, http://tw.myblog.yahoo.com/strategy2007/article?mid=243&prev=362&next=233&l=f&fid=8.2011-10-16。
78.「兩岸外交爭奪戰」,參見中央社,http://news.sina.com.tw/cobrand/cnanews/.2004-3-30。
79.「台灣共識」,參見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6876.
80.「國民黨堅決捍衛中華民國反台獨」,參見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2/8/6/n206645.htm.2002-6-8。
81.「國共兩黨共同主張: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 參見中國新聞網,http://news.sohu.com/20050429/n225401542.shtml.2005-4-29。
82.「馬英九2008年總統就職演說全文」,參見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y/21/today-fo7.htm.2008-5-2。
83.「2012年馬總統就職演說」,參見華視新聞網,http://news.cts.com.tw/cna/politics/201205/201205201006937.html.2012-05-20。
84.「馬總統出席國軍98年重要幹部研習會講話」,參見青年日報軍事新聞網,http://news.gpwb.gov.tw/.
85.「美國軍售台灣」,參見中央社新浪新聞網 , http://news.sina.com.tw/cobrand/cnanews/.2012-5-21。
86.「台美關係新紀元-馬總統與CSIS華府智庫視訊會議轉播」,參見http://video.rti.org.tw/subject.aspx?i=539.2011-05-13。
87.「以審慎與耐心重啟兩岸對話」,參見中央日報網路報,http://www.cdnews.com.tw/cdnews-site/docDetail.jsp?coluid=110&docid=100334031.2012-8-20。
88.「99年全民國防教育工作計畫」,參見中華民國國防部總政戰局全民國防教育辦公室網站,http://gpwd.mnd.gov.tw/onweb.jspHT.
89.國防大學軍事共同教學中心編組,參見中華民國國防大學, http://21071.44.174/html/D1/課程規劃.htm.
90.洪陸訓,「2012大選後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展望」, http://tw.myblog.yahoo.com/strategy2007/article?mid=243&prev=362&next=233&l=f&fid=8.2011-10-16。
91.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業務職掌。參見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http://www.edu.tw/pages/list.aspx?Node=1504&Type=1&Code=0&Index=1&wid=65cdb365-af62-48cc-99d9-f9e2646b5b70.
92.「舉北韓為例看兩岸互信 國防部:停戰協定 說撕就撕」,參見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r/14/today-t2.htm.2013-3-14。
93.「馬總統視導漢光演習」,參見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22/today-fo6.htm.2010-7-22。
94.「馬英九總統視導漢光28號演習」,參見自由電子報,http://tw.news.yahoo.com.2012-4-19。
95.「萬安33號演習」,參見中華民國國防部國防要聞, http://www.mnd.gov.tw/publish.aspx?cnid=67&p=41107.2010-05-13。
96.王崑義,<國軍投入救災,彰顯軍民一體的全民國防教育>,參見《漢聲短評》,http://www.voh.com.tw/981026-3.htm.
97.「美軍士兵非戰爭軍事行動手冊」,參見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2007--07-27。
98.劉雅嫻,「美拉坡,請擦乾淚水」,參見慈濟全球資訊網,http://taipei.tzuchi.org.tw/monthly/459/459c3-2.htm.
99.「非戰爭軍事行動」,參見青年日報電子網,http://www.voh.com.tw/981026-3.htm.1998-10-26。
100.「軍隊災害預警訓練非戰爭軍事行動」,參見青年日報電子網,http://www.voh.com.tw/981026-3.htm.1998-10-26。
101.教育部組織改造主題網,http://moesun52.edu.tw/news_content.aspx?CNT_ID=13.
102.「國台辦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聲明」參見國台辦, http://www.gwytb.gov.cn/.1999-8-4。
103.「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參見華夏經緯網,http://big5.huaxia.com/zt/pl/12-029/index.html.2012-02-9。
104.「國家九部門組織《國防教育法》執法檢查」,參見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
2006-05/15/content_4548786.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