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5200801300700
DOI 10.6846/TKU.2008.01253
論文名稱(中文) 王魯彥鄉土小說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f Wang Lu-Yan's Local Novel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張鎰麒
研究生(英文) I-Chi Chang
學號 79400016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5-17
論文頁數 21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呂正惠
指導教授 - 蘇敏逸
委員 - 張雙英
委員 - 胡衍南
關鍵字(中) 王魯彥
五四時期
浙東地區
鄉土小說
關鍵字(英) Wang Lu-Yan
May Fourth Era
The Eastern Zhejian Region
Local Novel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一九二十到三十年代正是中國文壇上鄉土小說盛行的年代。在五四運動後,中國開始緩慢的由傳統農業型態轉變為現代工業文明,許多出身於鄉村的鄉土作家走上奔赴城市及現代文明的道路,積極追求現代新思潮與新文化。當他們的目光回視家鄉時,看到的是家鄉社會的衰敗與落後,物質生活的嚴重貧乏和精神生活的極度萎靡,這樣的反差,讓這些作家們產生了強烈的傳統批判意識。
一位來自浙江鎮海的鄉土作家──王魯彥,他以細膩的筆致描繪出濱海農村的悲苦情調,成功地描寫出家鄉被外來工業文明入侵和商業資本出現造成鄉村自足式小農經濟的破壞,反映出工業文明打碎鄉村經濟時人們的心理狀態。
此外,綜觀他的小說中對鄉土生活的描述與對家鄉、對童年記憶的留戀,我們清楚地看到生存於社會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及他們精神信仰寄託於土地的民間習俗,呈現一幅中國現代社會的生活風情畫。
本論文依王魯彥的鄉土創作歷程區分為:「柚子」、「黃金」、「憤怒的鄉村」和「抗戰愛國文學」等四個時期,並進行他各類小說的析論與特色探討。希冀藉此研究機會,從他多元的創作題材和濃郁地方色彩的文學作品中做一廣泛探討,重新認識當時中國浙東地區鄉土社會的基本風貌。
英文摘要
1920-1930 years is an era when regionalism was a dominant theme in Chinese literature. After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ociety was slowly transformed into a modern, industrialized one. Many regional writers with rural background chose a path to an urban,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actively embraced modern wave of new ideas and culture. When they looked back to their hometown, what they saw was the bleak and underdeveloped part of the society with people living in extremely barrenness and depression materially and spiritually. This kind of contrast led these writers to a strong sense of traditional criticism. 
Wang Lu-Yan(王魯彥), a nativist writer from Zhenghai(鎮海), Zhejian(浙江) illustrated the bitter lifestyle of seaside rural villages with descriptive touch. His works were successful narration on the destruction of the rural self-sufficient economy by the invasion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capitalism. They were also the reflection of people’s state of mind when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crushed rural economy.   
Furthermore, through the overall illustration of his description of the rural life and his nostalgia to the childhood memory, readers have a clear picture of the lives of those who belong to the lower cla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folk custom of spiritual dependence on the land. Images of the folk life in the Chinese modern society were presented.
Chapters of this essay follow Wang Lu-Yan’s nativist writing stages—“Pomelo,” “Gold,” “The Angry Rural Village,” and ‘patriotic writing during the resistance war against Japan.’ The analysis of his novels of different genres. Crave for with this research chance through his writing, words that were charged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is is a rediscovering of the general illustration of his contemporary rural society in the eastern Zhejian region in China.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二節 前人研究回顧……………………………………………3
一、抗戰前的研究和評論……………………………………3
二、魯彥逝世後的回憶文章……………………………………4
三、八○年代再度受重視………………………………………5
第三節 研究架構…………………………………………………11
第二章	  《柚子》時期小說的創作(1923-1926)……………………13
第一節 魯彥生平及著作…………………………………………13
一、王魯彥的出生與少年成長………………………………13
二、青年時期──邁入文學殿堂……………………………15
三、中年時期──貧病交迫中創辦《文藝雜誌》……………22
四、王魯彥的外國翻譯成就…………………………………25
第二節 《柚子》時期的主題內容與社會關懷……………………28
一、對於軍閥、匪兵禍國殃民罪行的控訴……………………28
二、對無情冷漠和貪婪虛偽的人心提出反省………………36
三、對專制不平,又向自由冷笑………………………………38
四、鄉土風俗的描寫和批判…………………………………42
五、對小康地主心理狀態的刻劃……………………………47
第三節 《柚子》時期的創作特色…………………………………55
一、對社會上弱勢者關切和同情的人道主義精神…………55
二、濃郁的地方民間風情畫…………………………………57
三、以諷刺的語言和象徵的筆法批評社會現實……………60
四、小說中抒情式的散文書寫特色…………………………62
第三章	  《黃金》時期小說的創作(1927-1933)……………………65
第一節	 《黃金》時期的文學題材傾向…………………………65
一、文學作品數量不只增加,題材廣闊且深刻………………68
二、人物形象較複雜化且典型化……………………………69
三、小說思想的灰暗色彩較淡,人物更具積極性……………70
四、對故鄉的生活回憶和童年的眷念………………………70
五、現實中男女戀愛的難題…………………………………71
第二節 《黃金》時期人物形象的描寫……………………………73
一、鄉村裡的小資產階級……………………………………73
二、知識份子和社會改革青年………………………………86
三、農村小流氓形象…………………………………………97
四、戀愛故事中男女心理狀態的描寫………………………99
五、以人道關懷描繪兒童形象和心理………………………107
第三節 《黃金》時期的主題內容與特色………………………110
一、批評落後的舊思維和吃人的社會制度…………………110
二、鮮明的人道關懷…………………………………………113
三、對故鄉及童年的眷念……………………………………115
四、外來經濟主義的壓迫及人民拜金主義的貪求…………116
五、對政治立場的冷淡態度…………………………………117
六、夢境的處理………………………………………………118
第四章	  《憤怒的鄉村》時期(1933-1937)及「抗戰愛國文學」
時期(1938-1944)小說的創作…………………………121
第一節 《憤怒的鄉村》時期的創作特色………………………121
一、外來資本主義的大舉侵入………………………………124
二、同情人民的反抗精神……………………………………125
三、對腐敗的社會制度下鄉紳和官僚階級的批判…………126
四、以啟蒙觀點改造國民劣根性……………………………126
五、人性中投機心理及拜金主義的批評……………………127
六、以鄉民的角度來看城市文化……………………………128
第二節 《憤怒的鄉村》時期短篇小說的人物形象與處境……129
一、外來經濟侵略下小資產階級的命運……………………129
二、家族下緊張的人際關係…………………………………132
三、傳統禮教下婦女的束縛…………………………………142
四、貪婪可恨的地方政權……………………………………144
五、小人物在城市文明下的經歷與夢想……………………149
第三節 《鄉下》和《憤怒的鄉村》之比較………………………158
一、中篇小說《鄉下》析論……………………………………158
二、長篇小說《憤怒的鄉村》析論……………………………162
三、《鄉下》與《憤怒的鄉村》二部小說比較分析……………174
第四節  「抗戰愛國文學」時期小說的主題與特色……………179
一、抗戰前期熱烈地號召人民抵抗侵略者…………………181
		二、抗戰後期堅強地關懷人民為民族而奮鬥………………187
第五章	   結  論……………………………………………………195
一、有關王魯彥本身及其文學態度…………………………195
二、以人道關懷出發的創作意識……………………………196
三、王魯彥小說的藝術成就…………………………………198
參考書目………………………………………………………………205
附錄:王魯彥文學作品………………………………………………209
參考文獻
一、王魯彥作品
(一)單篇小說
魯彥,〈餘波〉,《晨報副鎸.文旬月刊》第58期,1925.1.5。
魯彥,〈阿卓獃子〉,《東方雜誌》第22卷第6期,1925.3.25。
魯彥,〈砲火下的孩子〉,《抗戰文藝》第1卷第2期,1938.5.7。
魯彥,〈可憐兒〉,《京報副刊》第332-335期,1925.11.17-21。
魯彥,〈美麗的頭髮〉,《晨報副鎸》第1448-1449期,1926.2.3-6。
魯彥、〈櫻花時節〉,《文藝創作》(桂林版)第1卷第1期,1942.9.15。
魯彥,〈破銅爛鐵〉,《文風雜誌》第1卷第2期,1944.1.10。
王魯彥,〈千家村〉,《文潮月刊》第2卷第1期,1946.11.1。


(二)作品集
魯彥,《屋頂下》,上海:現代書局,1934.3。
魯彥,《驢子與騾子》,上海:生活書店,1934.12。
魯彥,《雀鼠集》,香港:藝美圖書公司,1957.3。
魯彥,中篇《鄉下》,上海:文學出版社,1936.2。
魯彥,《魯彥短篇小說集》,上海:開明書店,1936.8。
魯彥,《河邊》,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7.1。
魯彥,長篇《野火》,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7.5。
魯彥,《我們的喇叭》,重慶:烽火出版社,1942.4。
魯彥著、巴雷編,《魯彥傑作選》,上海:新象書店,1947.5。
魯彥著、葉忘憂,徐沉泗編,《魯彥選集》,上海:中央書店,1947.9。
魯彥著、陳信元編,《魯彥代表作》,台北:蘭亭書店,1983.7。
魯彥著、沈斯亨編,《魯彥散文選集》,北京:開明書店,1982.7。
魯彥著,《寂寞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5.11。
魯彥著、高遠東編,《中國現代文學百家-魯彥》,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12。
魯彥著、樂齊編,《魯彥小說精品-鄉土小說的拓荒者》,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7.9。
魯彥著,曾華鵬編,《魯彥‧鄉俗小說》,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3。
魯彥著,覃英編,《魯彥選集》,台北:大台北出版社,1990.2。
魯彥,《魯彥選集》,香港:中流出版社,1977.2。
魯彥,《聽潮的故事》,香港:東亞書局。

(三)日記體作品
魯彥、谷蘭,《嬰兒日記》,上海:生活書店,1935.5。
二、	專書
丁帆,《中國鄉土小說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
丁帆,《中國大陸與台灣鄉土小說比較史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5。
山東師範學院中文系編,《中國現代作家小傳》,大眾日報社,1961.1。
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
王澤龍、沈光明,《中國現代文學名作選講》,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1.4。
王德威,《眾聲喧嘩》,台北:遠流出版社,1988.9。
孔范今,《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6。
尹雪曼,《五四時代的小說作家和作品》,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5。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香港:昭明出版社,1975.1。
沈振煜、李守仁、吳建波等,《中國現代文學采英》,湖北教育出版社,1988.3。
周錦,《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長歌出版社,1976.4。
林志浩,《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3。
范伯群、曾華鵬著,《王魯彥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4。
唐弢,《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7。
徐瑞岳,《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史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6。
陳昭明,《中國鄉土小說論稿》,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7.1。
曾華鵬、蔣明玳編,《王魯彥研究資料》,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
黃修己,《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4.12。
黃俊東,《現代中國作家剪影》,香港:友聯出版社,1972。
賈劍秋,《文化與中國現代小說》,成都:巴蜀書社,2003.8。
楊義,《中國現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1。
楊義,《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1。
魯迅,《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台北:業強出版社,1990.1。
劉綬松,《中國新文學史初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5。
劉紹唐,《民國人物小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0.12。
蔡定國、楊益群、李建平等,《桂林抗戰文學史》,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4.7。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等,《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台北:五南圖書,2002.2。
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8。
蘇雪林,《中國二三十年代作家》,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3.10。

三、期刊論文
丁帆,〈「鄉土文學派」小說主題與技巧再認識〉,《江蘇社會科學》第4期,1992年。
山口守著,趙博源譯,〈三篇王魯彥論巡禮〉,《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87年。
文玉,〈魯彥筆名的來歷〉,《社會科學戰線》,1980年2月。
方璧(茅盾),〈王魯彥論〉,《小說月報》第19卷第1期,1928.1。
王鴻儒,〈植跟於中國現代鄉土的文學-王魯彥、蹇先艾鄉土小說之比較〉,《常州工學院學報》,2002年3月。
王吉鵬、黃一幗,〈魯迅與王魯彥〉,《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第18卷,2005年。
王文強,〈王魯彥研究述評〉,《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9卷第1期,1995年。
王西彥,〈一個朋友的病和死〉,《文藝春秋》第2卷第6期,1946.6。
巴金,〈寫給彥兄〉,《文藝雜誌》(重慶版)第1卷第1期,1945.5。
石薪,〈中國鄉土小說與俄羅斯、波蘭文學〉,《雲南學術探索》第1期,1998年。
朱曉進,〈三十年代鄉土小說的審美傾向與文體特徵〉,《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1944年。
艾蕪,〈關於魯彥的回憶瑣記〉,《周報》(上海版)第11期,1945.11。
司馬中原,〈魯彥作品淺剖〉,《純文學》第2卷第4期,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67.10。
沈斯亨,〈論魯彥小說的現實小說〉,《河北大學學報》第1期,1995年。
沈斯亨,〈魯彥的鄉土小說探析〉,《文學評論》第5期 ,1984年。
宋紅芳,〈五四鄉土小說的悲劇意蘊〉,《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1996年。
周貽白,〈悼魯彥〉,《文章》第1卷第2期,1946。
胡凌芝,〈寓精深于質樸——讀王魯彥小說《一只拖鞋》〉,《名作欣賞》第5期,1984年。
柯文溥,〈魯彥在莆田〉,《福建新文學史料集刊》第1輯,1982.5。
袁荻湧,〈王魯彥與外國文學〉,《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3年。
桂林文協同人,〈悼魯彥先生〉,《廣西日報》(桂林版),1944.8.30。
荃麟,〈關於魯彥的死和其他〉,《青年文藝》第1卷第3期,1944.10。
師陀,〈哀魯彥〉,《文匯報》(上海版)第6版〈筆會〉副刊,1946.8.3。
徐舟漢,〈論魯彥的鄉土小說創作〉,《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3卷第2期,1990年。
馬蹄疾,〈王魯彥生年辨訛〉,《社會科學輯刊》第5期,1984年。
崔淑琴,〈試論王魯彥鄉土小說中的經濟意識〉,《中山大學學報論叢》第26卷第1期,2006年。
張復琮,〈魯彥小說簡論〉,《鄭州師專學報》,1981年第2期、1982年第1、2期。
陳繼會,〈五四鄉土小說的文化精神(上)〉,《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第1卷第1期,2000年3月。
章洪熙,〈魯彥走了〉,《晨報副鎸》第3版,1923.8.10。
莫洛,〈呈現了血和生命的作家們‧王魯彥〉,《文藝復興》「中國文學研究專號」(上),1948.9.10。
許傑,〈我與魯彥〉,《新文學史料》第2輯,1979。
傅彬然,〈憶魯彥〉,《抗戰文藝》第10卷第1期,1945.3。
趙新順,〈現代意識關照下的鄉民精神世界-王魯彥小說鄉土意識論〉,《殷都學刊》第3期,2004年。
趙學勇,〈二十年代鄉土文學與現代意識〉,《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0年。
趙景深,〈記魯彥〉,《文藝復興》第1卷第6期,1946.7.1。
魯迅,〈敏捷的譯者‧附記〉,《莽原》週刊第8期,1925.6.12。
劉增人、陳子善,〈魯彥夫人覃英訪問記〉,《青年文藝》第1卷第3期,1944.10。
穆素,〈憶魯彥〉,《青年文藝》第1卷第3期,1944.10。
鍾丰丰,〈站在傳統失落與現代追求的交匯處-淺議王魯彥的鄉土小說〉,《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12月。
顧芝英,〈憶魯彥和愛羅先珂〉,《魯迅研究月刊》第9期,1986。

四、學位論文
傅紅英,《五四浙東鄉土作家群論》,浙江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魏美玲,《大陸農村小說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