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2201215461800
DOI 10.6846/TKU.2012.00819
論文名稱(中文) 中印戰略競合關係之研究(2005-2010年)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in Relation of Coo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2005-2010)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1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黃中龍
研究生(英文) Chung-Lung Huang
學號 79833026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1-05
論文頁數 18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曾復生
委員 - 馬振坤
委員 - 李大中
關鍵字(中) 戰略
利益
合作
競合
關鍵字(英) strategy
interest
cooperation
coopeti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印度與中共同為發展中大國,為了確保持續發展之支撐條件和有利的戰略環境,雙方在許多議題上有不同程度的矛盾和衝突,包含能源需求、地緣戰略、邊界主權、西藏問題、反恐活動、水資源等。

近年中共在經濟與軍力提升後,展現對其核心利益強烈捍衛的意志,顯然對軍事與安全之認知與作法已有相當調整,恐將對包含印度在內等國家爾後與中共之互動關係增加不確定因素。

在中共和印度的各自崛起過程中,由於互動過程中所滋生的矛盾性亦逐漸浮現,包含印度洋海線安全、能源戰略、西藏問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次、水資源發展、恐怖主義活動、邊界劃界、經貿互動和軍事安全等,勢必成爲雙方無法迴避之議題,可能存在競爭、合作、或是合作中有競爭、或是競爭中包含合作等各種面向,除會影響雙邊關係發展的進程,亦可能對南亞及亞太區域甚至是全球的情勢,産生深遠之影響。
英文摘要
India and China are major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upporting conditions and a favorable strategic environment, both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of varying degrees on many issues, including energy demand, geo-strategic boundary of sovereignty, the issue of Tibet, anti-terrorism activitiesand water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ilitary power increased demonstrated strong will to defend its core interests. Its military and security awareness and practices have been varying degrees of adjustment, might cause the Asia-Pacific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dia included,increasing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future to interact with China.

In China and India rise, due to the interactive process of the breeding contradictions emerge, including the Indian Ocean sea line security, energy strategy, the Tibet issue,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permanent seat,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terrorist activities,demarcation of the border, trade and economic interaction and military security, will become the two sides could not evade the question, there may be competition, cooperation, or cooperation with competition, or competition with the various aspects of cooperation, in addition to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 process, may also in South Asia and Asia-Pacific region and even the global situation, resulting in a profound impac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中印戰略競合關係之研究
(2005 - 2010年)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3
  第二節 概念界定----------------------------5
  第三節 文獻探討-----------------------------7
  第四節 研究限制-----------------------------14
  第五節 研究途徑、方法與架構-----------------15
第二章 「中」印戰略競合之內涵與議題-----------19
  第一節 南亞區域安全情勢--------------------19
  第二節 中共的南亞戰略設計------------------26
  第三節 「中」印外交與政治關係-----------------33
  第四節 「中」印經貿與社會互動-----------------35
  第五節 「中」印軍事與安全競逐----------------38
第六節 小結---------------------------------44
第三章 「中」印戰略競合的共同利益-------------46
  第一節 外交政治層面-----------------------47
  第二節 軍事安全層面-------------------------51
  第三節 地緣戰略層面-------------------------54
  第四節 非傳統安全威脅----------------------59
第五節 經貿互動合作----------------------62
第六節 小結---------------------------------75
第四章  「中」印戰略競合的分歧利益------------76
  第一節 外交政治層面-----------------------76
  第二節 軍事安全層面-----------------------78
  第三節 地緣戰略層面-----------------------88
  第四節 非傳統安全威脅---------------------92
第五節 小結-------------------------------98
第五章 「中」印戰略競合的特質與局限------------100
  第一節 歷史關係情結-----------------------100
  第二節 國家安全思維----------------------102
  第三節 軍事戰略規劃----------------------105
  第四節 區域地位競逐-----------------------116
第五節 經貿互動合作----------------------118
第六節 小結------------------------------121
第六章 結論----------------------------------123
第一節 研究總結-------------------------123
第二節 心得與啟示------------------------126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建議------------------127
※參考書目-----------------------------------129
※附錄---------------------------------------136
  附錄1:近年印度重要軍事發展----------------136
附錄2:「中」印政府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147
附錄3:1996年「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協定-----------------144
附錄4: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154
附錄5: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158
※大事紀要-----------------------------------173
圖序目錄
圖1:中國大陸與周邊國家地理形勢圖-----------24
圖2:全球原油輸運網路示意圖-----------------32
圖3:麻六甲困境示意圖-----------------------43
圖4:「中」印邊界爭議示意圖------------------88
圖5:發源自西藏地區之南亞主要河流分布圖----94
圖6:中共計畫建造雅魯藏布江大壩概略位置圖--96
圖7:印度納薩爾組織肆虐之「紅色走廊」分布圖--97
圖8:印度飛彈射程涵蓋示意圖----------------114
圖9:中共中程及洲際彈道飛彈射程涵蓋示意圖--115
表序目錄
表1:印度與巴基斯坦領導人會晤大事紀要-------21
表2: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歷屆領袖高峰會時間地點表--23
表3:中共與印度重要數據比較表---------------25
表4:近年中共與巴基斯坦聯合演習概情---------29
表5:金磚四國歷次會議時間表-----------------31
表6:中共歷次「國民社會和經濟發展五年規劃」---37
表7:「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歷次會晤表------40
表8:印度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大事表---50 
表9:近年中共與印度聯合演習概情-------------53
表10:近年中共與印度的經濟成長率(%)比較----65
表11:近年中共與印度的外匯存底比較----------67
表12:近年中共與印度的工業生產年增率比較----68
表13:近年中共與印度的國內生產毛額比較------69
表14:近年中共與印度平均每人GDP比較--------70
表15:近年中共與印度失業率比較--------------71
表16:近年中共與印度之進口貿易額比較--------72
表17:近年中共對印度出口情形表--------------73
表18:2005-2009年中共與印度的世界競爭力排名---74
表19:國際管理學院比較中共與印度的全球競爭力排名-74
表20:印度軍力暨近年採購軍備概況------------85
表21:「中」印於邊界駐軍統計表---------------87
表22:印度「火神」系列六型飛彈性能諸元-----100
表23:中共各型飛彈分類表-------------------111
表24:2000至2011年中共國防預算統計表--112
表25:2001至2010年印度國防預算分配概況表---113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目
王能良。印巴關係與南亞安全:中共的觀點。臺北:唐山出版社,2003年。
王宏緯。「中」印關係研究-喜馬拉雅山情結。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8年。
包宗和、林麗香、蔡育岱、王啓明、林文彬、徐家平、葉怡君、譚偉恩合著。國際關係辭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9年8月。
朱雲鵬、王健全、連文榮、馬道、陳信宏、林春壽合著。印度崛起 The Rise of India。臺北市:高寶國際,2007年6月。
呂秋文。如何撰寫學術論文—以「政治學方法論」爲考察中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7年2月。
李大中。聯合國維和行動:類型與挑戰。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11年6月。
李美華等譯;Earl Babbie原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上、下冊),臺北:時英出版社,2004年7月。
李效東。國際軍事學概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李少軍。國際戰略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6月。
李芳齡譯;比提‧英卡迪歐著。Chindia:中國與印度顛覆全球經濟的關鍵。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2007年5月。
沈偉光。新戰爭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
尚勸餘。尼赫魯時代中國和印度的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5月。
吳永年、趙干城、馬櫻合著。21 世紀印度外交新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年。
周衛平。百年「中」印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林宜瑄譯;羅伯特‧格雷坦著。策略過程:軍事與商業之比較。臺北:國防部部辦室,民96年。
胡志勇。冷戰時期南亞國際關係。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年3月。
馬振坤、陳一新、孫紹正、李亞明、陳世民、謝奕旭合著。2010中共軍力現代化國際研討會學術論文輯。臺北市:國防大學,2010年12月。
高一中譯;Stephen Cohen著。印度-成型中的強權。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唐希中、劉少華、陳本紅合著。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1949-2002。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9月。
陳牧民。國際安全理論-權力、主權與威脅。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9年9月。
康紹邦、宮力合著。國際戰略新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
麥可.伍德。印度的故事—夢想與創意的古國歷史之旅。臺北,商周出版,2009年12月。
黃少卿譯。印度崛起的戰略影響。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
黃進。中國能源安全問題研究—法律與政策分析。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張五嶽主編。中國大陸研究。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7月。
張敏秋。跨越喜馬拉雅障礙-中國尋求瞭解印度。北京:重慶出版社,2006年。
張敏秋。「中」印關係研究:1947-2003。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張蘊嶺。中國與周邊國家:構建新型夥伴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三冊。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6年。
鈕先鍾譯;富勒著。戰爭指導。臺北:麥田出版社,民85年。
鈕先鍾譯;克勞塞維茲著。戰爭論精華。臺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8月。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9月。
鈕先鍾。國家安全與全球戰略。臺北:軍事譯粹社,1988年。
蒲寧。地緣戰略與中國安全環境的塑造。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年5月。
趙干城。印度--大國地位與大國外交。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趙蔚文。印美關係愛恨錄:半個多世紀的回顧與展望。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 年。
廖素珊譯;麥可‧伍德著。印度的故事—夢想與創意的古國歷史之旅。臺北:商周出版社,2009年12月。
潘勛譯;Bill Emmott原著。較勁:中國、日本、印度三強鼎立的亞洲新紀元。臺北:雅言文化,2009年12月。
譚中、耿引曾。印度與中國-兩大文明的交往和激盪。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隨新民。「中」印關係研究:社會認知視角。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5月。
藍美貞,高仁君譯;羅蘋.梅瑞迪絲著。龍與象—中國/印度崛起的全球衝擊。臺北市:遠流,2007年10月。
羅耀宗譯;David Smith著。中國龍與印度象:改變新世界經濟的十大威脅。臺北:知識流,2007年10月。

二、英文書目
B. R. Deepak。India And China 1904-2004。New Delhi:Manak Publications Pvt. Ltd.,2005年。
Bipan Chandra,Mridula Mukherjee,Aditya Mukherjee。India After Independence 1947-2000。New Delhi:Penguin Books,2002年。 
Bandyopandhyaya J.。The Making of India’s Foreign Policy.。New Delhi: Allied Publishers Private Ltd.,2003年。
CNF。India And Neighbours。New Delhi:G. Kishore Babu,2005年。
C. V. Ranganathan and Vinod C. Khanna。India And China The Way Ahead。New Delhi:Har-Anand Publications Pvt. Ltd.,2004年。
Deba R,Mohanty。Arming the Indian Arsenal:Challenges and Policy Options。New Delhi:Anubha Printers,2009年。
Deepak B. R.。India & China 1904-2004: A Century of Peace and Conflict。New Delhi:Manak Publications Ltd.,2005年。
Gyaneshwar Chaturvedi。India-China Relations:1947 to Present Day。Agra:MG Publishers,1991年。
Kanti Bajpai and Amitabh Mattoo,ed.。The Peacock And The Dragon:India-China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New Delhi:Har-Anand Publications Pvt. Ltd.,2000年。
Kaul Hriday Nath。India China Boundary in Kashmir。New Delhi:Gyan Publishing House,2003年。
Rajeswari Pillai Rajagopalan。The Dragon’s Fire。New Delhi:Saurabh Printers,2009年。
三、英文論文:
Assessing Regional Reactions to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Doctrine,Volume 18,Number 5,April 2008,NBR ANALYSIS.
Brian K. Hedrick。India’s Strategic Defense Transformation:Expanding Global Relationships.。November 2009。
China Brief,Volume IX,Issue 22,November 4,2009,Jamestown Foundation.
China’s military and security Relationship with Pakistan,the Heritage Foundation.
Death from the skies:an overview of the CIA’s Drone campaign in Pakistan,Terrorism Monitor,Volume VII,Issue 29,September 25 2009.
Death from the skies:an overview of the CIA’s Drone campaign in Pakistan,Terrorism Monitor,Volume VII , Issue 30,October 1 2009.
Ellen Laipson and Amit Pandya。The Indian Ocean:Resource and Governance Challenges.。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2009。
George Perkovich。Global Implications of the U.S.-India deal。Daedalus Winter 2010。
Harsh V. Pant。Indian in the Indian Ocean:Growing Mismatch Between Ambitions and Capabilities。Pacific Affairs:Volume 82,No. 2,Summer 2009。
Robert D. Kaplan。Center Stage for the 21st Century Power Plays in the Indian Ocean,March/April 2009,Foreign Affairs.
Sascha Muller-Kraenner。China’s and India’s  Emerging Energy Foreign Policy,discussion paper,German Development Institute,15/2008.  
四、網際網路資源       
1.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新浪網,http://www.sina.com.cn。
3.東方網,http://www.eastday.com。
4.美國防部網站,http://www.defenselink.mil。
5.美國軍事網站,http://www.military.com。
6.鳳凰網,http://big5.ifeng.com。
7.中國寧波網,http://military.cnnb.com.cn。
8.臺灣戰略研究學會,http://blog.sina.com.tw。
9.千龍網,http://www.qianlong.com/。
10.全球防務網, http://www.defence.org.cn/。
11.亞洲時報網,http://atimes.com。
12.印度國防研究與分析網,http://www.idas.in。
13.經濟學人網站,http://www.economist.com。
14.巴基斯坦國防論壇網站,http://www.defence.pk。
15.卡內基網站,http://www.carnegieendowment.org。
16.東亞論壇網,http://www.eastasiaforum.org。
17.美國防新聞網,http://www.defensenews.com。
18.Redif網站,http://www.rediff.com。
19.印度時報網,http://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
20.情報簡報部落格網,http;//intellibrief.blogspot.co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