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2200816164900
DOI 10.6846/TKU.2008.00628
論文名稱(中文) 放寬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上限政策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Research on the Policy of Lifting the Amount Ceiling for China-bound Investments from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1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周正開
研究生(英文) Chou Cheng-kai
學號 79424015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繁體中文
口試日期 2008-01-08
論文頁數 14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五岳
委員 - 李志強
委員 - 陳德昇
關鍵字(中) 大陸投資金額限制
關鍵字(英) Ceiling for investment to Mainland China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近十餘年來由於台灣經濟環境形勢改變,台商在全球化競爭壓力下,不得不到海外投資,尋找新的生產基地,開拓新的市場。由於大陸具有勞力豐沛,土地租金低廉,市場廣大等優勢,同時對台商提供許多租稅優惠,而形成一股台商大陸投資熱潮。截至2007年11月底止,赴大陸投資之金額高達633.47億美元,核准件數達36,459件。由於政府對台商赴大陸投資有一定的限制,目前約有15%廠商已超過或瀕臨上限,要求政府放寬限制的聲浪頻起。2006年7月在台北召開「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對於開放台商赴大陸投資議題,亦有不同見解。主張開放者認為,兩岸經貿應視為全球佈局的一環,政府應尊重市場機制,給予台商赴大陸投資鼓勵與協助,放寬40%投資上限的限制。持反對立場的代表,主張在中共未放棄武力對台前,台灣產業到大陸投資風險未評估前,不能討論放寬40%的問題。此外,兩黨之2008總統參選人,對此議題提出建議,強調台商赴中國投資40%的上限應該鬆綁。顯見此一議題已經成為朝野、政府與民間業者,所共同觀切,值得深入研究。
本論文以文獻分析與綜合歸納法,探討台商赴大陸地區投資的發展趨勢,並從產業風險考量、經濟安全、內外在環境變化,輔以相關統計資料進行量化分析。另將參考相關學術單位以及各大學研究所的碩博士論文,對此議題的研究與建議,來分析放寬投資大陸地區金額上限可能性及其影響。
本論文研究成果顯示,第一,台商到中國大陸投資發展至今,已成為所謂「擴張型對外投資」,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主要為了擴大銷售市場、貼近客戶、分散營運風險、掌握國際資源等。第二,在全球化的風潮下,兩岸經貿的互動無法忽視,政府與其強行禁止、限制以致於造成台商與台灣漸行漸遠,應正視問題之所在,審慎推動與執行妥善、務實的兩岸經貿政策,不僅可以協助廣大台商拓展事業,也可有效挹注低迷疲弱的國內景氣,創造雙贏結局。第三,美國和日本近十年來對投資活動的變化,業者及政府採取的因應對策,對於我國海外投資活動還在持續加溫的台灣而言,是最佳的借鏡對象。第四,針對對大陸地區投資金額限制,建議應針對不同的行業訂定不同的投資金額上限,為避免造成太大的衝擊,建議初期仍維持分段調整一定比率,或考量對特殊個案給予金額上限的彈性調整空間。第五,大陸明年起實施新稅率,加上近幾年大陸工資及環保等投資環境變化影響,政府應該掌握此重要時刻,除了要積極改善國內投資的環境外,並需要制定具體的吸引台商回台投資的優惠措施。
英文摘要
Over the past decade or so, Taiwanese businesses have been responding to the changes in the domestic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competitive pressure from globalization by investing overseas to develop new production bases and markets. Much of this investment has been concentrated in mainland China due to the abundant labor supply, low land rent, and expanding domestic market there, as well as due to the various tax incentives offered by China to Taiwanese investors. As of the end of November 2007, the amount of China-bound investment from Taiwan reached US$63.35 billion, and the number of approved investment cases reached 36,459. Currently, about 15% of the companies in Taiwan are approaching or exceeding the government-imposed limit on China-bound investment from Taiwan, increasing calls for the government to ease these restrictions. At the Conference on Sustaining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held in Taipei in July 2006, different views were expressed on the topic of easing restrictions on China-bound investment from Taiwan. Those supporting looser restrictions reasoned that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should be viewed as a part of Taiwan's overall global business development. Advocates of this view also believe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spect market mechanisms, encourage and support China-bound investment from Taiwan, and lift the 40% ceiling on such investment. Representatives of the opposing position maintain that the lifting of the 40% limit cannot be discussed until China relinquishes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force against Taiwan and until the risk of investing in the mainland has been assessed. Furthermore,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KMT) and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candidates in the 2008 presidential race both advocate the easing of the 40% limit, indicating that this issue is closely watched by the governing and opposition parties and in the government and private sectors. It is therefore worthy of closer study. 
This paper uses document analysis and a general inductive method to explore development trends in Taiwanese business investment in the mainland area. It further considers industrial risk, economic security, and the chang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and conduct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lated statistical data. 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thesis papers by related academic institutions and various graduate institutes were also considered in analyzing the feasibility of lifting the ceiling restrictions on China-bound invest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such adjustment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e following: First, China-bound investment from Taiwan has entered an expansionary external investment phase, in which Taiwanese business are investing in China mainly to expand market share, establish operations closer to customers, spread business risk, and access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Secondly,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trade interactions cannot be ignores in the global economy. Government restrictions have been distancing Taiwanese business from Taiwan. The government should face up to the source of this problem and cautiously promote and implement an appropriate and pragmatic policy on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This would achieve the win-win outcome of helping Taiwanese business expand their operations, while also stimulating growth in the currently weak domestic economy. Thirdly,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have been adjusting their overseas investment activities. The response measures adopted by their companies and governments could provide an invaluable reference for Taiwan as its overseas investment activity warms up. Fourthly, the ceilings on the amount of China-bound investment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according to industry type to soften the impact of such limits. It is proposed that in the initial period, the government continue to make phased adjustments to the specific investment ratios, or alternatively consider allowing flexible adjustments to the investment amount ceilings in special individual cases. Fifthly,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 mainland China is changing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ax rates next year, rising wage levels, and stric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trols. The government should act at this critical moment to improve Taiwan's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formulate concrete preferential measures to encourage Taiwanese businesses abroad to invest back in Taiwa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5
第三節	架構與章節安排	6
第四節	預期研究成果	7
第二章	理論探討	8
第一節	對外投資理論	8
第二節	國家安全概念的演進	15
第三節	經濟安全的意涵	15
第四節	兩岸經濟安全議題	22
第三章	臺灣、美國、日本對外投資政策之探討	25
第一節	我國對外投資政策	27
第二節	美國對外投資的發展及特點	32
第三節	日本對外投資的發展與政策	43
第四章	臺灣對中國大陸投資政策與現況探討	54
第一節	我對中國大陸投資政策之演進	55
第二節	我對中國大陸投資概況分析	73
第三節	台商對中國大陸投資之影響分析	82
第五章	開放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上限之政策檢討	95
第一節	上市櫃公司大陸投資金額超限或瀕臨上限概況分析	96
第二節	開放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上限之正反意見	107
第三節	開放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上限之影響評估	119
第四節	「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機制之探討	124
第六章	結論	131
參考文獻		136
 
 
表目錄
表1-1	對大陸投資累計金額或比例上限	2
表2-1	外人直接投資流入統計	25
表2-2	中國大陸地區外商直接投資統計表	26
表2-3	大陸外商直接投資主要國家統計表	27
表2-4	台灣對外投資統計表(不含中國大陸)	28
表2-5	1952-2006年台灣對外投資地區統計表(不含中國大陸)	28
表2-6	美國近年對外直接投資總額比較	33
表2-7	美國近兩年對外投資國比較	33
表2-8	美國近年對外直接投資領域構成表	34
表2-9	1992-2006年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統計	46
表2-10	1999-2004日本海外投資的區域分佈	46
表2-11	1999-2004年日本對外投資的行業分佈情況	49
表2-12	日本政府海外事業活動圓滑化措施 	51
表3-1	台商許可大陸投資累計金額或比例上限	60
表3-2	專案審查指標評分表	61
表3-3	許可大陸投資累計金額或比例上限	63
表3-4	在大陸地區投資晶圓廠審查及監督作業要點重點內容彙總表	66
表3-5	台商赴中國大陸投資概況	74
表3-6	台商對中國大陸投資業別統計表	75
表3-7	台商對中國大陸地區別統計表	76
表3-8	1998-1999年及2003-2005年中國事業對盈餘的運用方式	79
表3-9	台商對中國大陸投資動機的變化	78
表3-10	1995-1999年及2003年、2005年台商赴中國投資原料、零組件及半成品的來源	79
表3-11	台商企業製造的產品在當地市場銷售的比例	80
表3-12	大陸台商事業的技術來源	82
表3-13	台商赴中國大陸投資占我對外投資的比重	83
表3-14	主要國家對中國投資占GDP比重	84
表3-15	兩岸貿易概況	85
表3-16	我對中國大陸出口產品結構	87
表3-17	大陸事業產品與台灣公司產品之關係	88
表3-18	兩岸產品出口結構技術人力密集度	89
表3-19	兩岸產品出口結構科技產業密集度	90
表3-20	台商台灣與大陸部門分工表	91
表3-21	「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營運模式變化表	92
表4-1	台商許可大陸投資累計金額或比例上限變動表	96
表4-2	上市公司赴中國大陸投資金額明細表	97
表4-3	上櫃公司赴中國大陸投資金額明細表	98
表4-4	上市櫃公司赴中國大陸投資超限及瀕臨上限情形統計表	98
表4-5	上市上櫃公司超限情形---行業別	100
表4-6	上市上櫃公司超限情形---規模別	100
表4-7	上市上櫃公司瀕臨上限情形---行業別	100
表4-8	上市上櫃公司瀕臨上限情形---規模別	101
表4-9	上市公司赴中國大陸投資超限明細表	101
表4-10	上市公司赴中國大陸投資瀕臨上限明細表	102
表4-11	上櫃公司赴中國大陸投資超限明細表	104
表4-12	上櫃公司赴中國大陸投資瀕臨上限明細表	105
表4-13	我國對中國大陸投資占國內投資比重	112
表4-14	台灣歷年失業率	113
表4-15	業者及學者專家對開放大陸投資金額上限之意見彙總表	113
表4-16	赴陸投資筆記型電腦台商投入多角化經營	122
表4-17	兩岸銀行業國際化差異比較表	12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一)中文書籍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探索台海經貿脈動,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4月4日,頁12。
中共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7年2月28日。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日本企業對外投資的經驗與啟示」,2005-2006中國WTO報告,2006年6月。
中國貿促會駐美國代表處,「美國對外投資的特點與政策」, 2007年6月。
中華經濟研究院,「兩岸產業分工之研究」,經濟部工業局,1998年。
中華經濟研究院,「製造業廠商赴大陸投資行為轉變及政府因應政策之研究-以電子資訊業為例」,2003年,頁37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結論『共同意見』具體執行計畫」,2006年10月27日。
吳敬璉,當代中國經濟改革,上海遠東出版社, 1998年,頁45-49。
李嵐清主編,中國利用外資基礎知識,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北京,1995年,頁83-85 。
李嵐清主編,中國利用外資基礎知識,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4月,頁2。
林向愷,「過度投資中國對國內社會與經濟之衝擊」,2005年。
林鍾雄,西洋經濟史,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3月。
范錦明、林昱君,「大陸暨兩岸經濟情勢報告(86年至87年)」,1999年9月,頁125。
高長,「1986 年以來兩岸高科技產業的合作與發展」,兩岸經驗20年:1986年以來兩 岸經貿合作與發展,高希均、李誠、林祖嘉主編,台北,天下出版社。
高長、蔡衣帆,「貿易、投資與兩岸產業分工之發展」,國立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2007年 3月,頁7。
國立中央大學,「上市公司海外投資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與對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2007年6月,頁128-132。
國際貿易局,「2006年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概況」,2007年5月31日,頁30-37。
國際貿易局,「日本與東協整體之洽簽FTA」,2005年3月29日。
郭建中,「二十年來兩岸經貿交流現象」,兩岸開放交流二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12月7日。
陸委會,大陸工作簡報,2006年1月11日。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大陸投資政策背景說明」,1997年6月。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1993年3月1日。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大陸投資政策背景說明」,1997年6月。
經濟部投審會,「2006年對中國大陸投資事業調查分析報告」,2006年12月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在大陸地區投資或技術合作審查原則」,2001年11月20日。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在大陸地區投資或技術合作審查原則」,2001年11月20日。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投資法令彙編」,1992年3月。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製造業及農業禁止類之產品項目」,2002年4月24日。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違法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案件裁罰基準」,2004年3月15  日。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2002年7月31日。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在大陸地區投資晶圓廠審查及監督作業要點」,2002年8月9日。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配套機制」,2006年12月14日。
經濟部統計處,「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報告」, 2005 年,頁138 。
遠東經濟評論,「政治優先,經濟次之」,2003年7月號。
蔡宏明,「1986 年以來兩岸傳統產業的合作與發展」,兩岸經驗20年:1986年以來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高希均、李誠、林祖嘉主編,台北:天下。
(二)中文期刊
王淑慧,「中日韓港高科技貨品出口管制制度之比較」,臺灣經濟研究月刊,1996年7月。
戎建、苗瑞卿,「美國對外直接投資對國際收支的影響」,世界經濟,2005年5月。
朱蓓蕾,「兩岸交流衍生的治安問題」,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5期,2003年9月。
李智,「日本東亞區域經濟合作戰略的意圖及特點分析」,外貿調研,2005年1月1日。
林冠汝,「長期不景氣後日本對外投資政策與策略變化之研究」,主要國家經貿政策分析月刊,2000年12 月。
侯山林,「中國大陸經濟情勢與未來展望」,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7卷第2期,2001年9月。
高長,「製造業赴大陸投資經營當地化及其對台灣經濟之影響」,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7期第1卷,2001年6月,頁138-173 。
許邦彥,「經濟安全與兩岸經貿交流」,整廠雙月刊,第86期,2004年5月20日。
陳忠榮、揚志海,「台灣對外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擴張型與防禦型之比較」,經濟論文叢刊,第237期,頁14-36。
陳毓鈞,「建立相對安全」,新思維交流,第74期,2004年3月。
經濟部,「國內外經濟情勢分析」,2007年9月號,2007年9月25日。
經濟部,「國內外經濟情勢分析」,2007年10月號,2007年10月25日。
經濟部,「國內外經濟情勢分析」,2007年11月號,2007年11月26日。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96年9月中國大陸經貿概況統計」,2007年11月28日。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96年9月兩岸貿易情勢分析」,2007年11月28日。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96年11月核准僑外投資、國外投資、對中國大陸投資統計速報」,96年12月20日。
劉昌黎,「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新衰退極其展望」,現代日本,2003年第2期。
蔡宏明,「『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關鍵是產官共識」,全球台商e焦點,第44期,2006年1月24日。
蔡宏明,「經續會對於兩岸經貿發展之影響」,2006年9月4日,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譚謹瑜,「東南亞投資在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所扮演的角色」,東南亞投資雙月刊,第2期,1998年10月12日。
蘇顯揚,「日本景氣是否再現衰退危機及小泉的經政策略分析」,主要國家經貿政策分析月刊,2001年9 月。
(三)報紙及新聞網站
工商時報,「半導體廠喊話0.13製程西進鬆綁」,2007年10月30日。
中國時報,「和艦案最大的輸家是政府」,2007年10月28日。
中國新聞網,2006年3月26日
內政部地政司全球資訊網,2007年12月9日。
自由時報,「馬:當選後推動常態性直航」,2007年10月1日。
自由電子報,「投資中國維持40%上限」,2006年7月29日。
兩岸財經報第1338期,2006年12月8日。
海基會,兩岸經貿網,2006年3月22日。
經濟日報,「台商回流,經濟部掌握89家」,2007年12月11日。
經濟日報,「台灣開窄門,台商難回流」,2007年10月25日。
聯合晚報,「馬:當選後推動常態性直航」,96年11月5日。
二、外文部份
(一)英文
Aliber,Robert.Z.,”A Theor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in The Investment Cooporation: A Symposium, ed. By Charles P. Kindleberger, Cambridge: MIT Press, 1970.
Barry Buzan, “Economic Structure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the Limits of the Liveral Cas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38,No.4 ,1984, p.620.
Barry Buzan, Ole Waever, and Jaap de Wilde, Security: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Londn: Lynne Rienner,1998, p.115。
Barry Buzan, People States and Fear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1, pp.19-20。 
Barry Buzan, People, States and Fear: The National Security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hapel Hill, NC: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83, pp.65-69.
Bartlett, Christopher A. and Sumantra Ghoshal, Managing Across Borders : The Transnational  Solution, 2nd ed.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1998.
Caves,R. E,”International Cooporations: The Industrial Economics of Foregin Investment”, Economica,38,1971, pp.1-27.
David Baldwin, ”The Concept of Security ,”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23, No. 1,1997, pp.5-26.
Dunning, J. H., “Toward an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 Some Empirical Test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1,1980, pp.9-31 
Guy J. Pauked, “Security Economics: Issues of Priority for ASEAN,” in Karl D. Jackson & Hadi Soesastro, eds., ASEAN Secur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rkely, CA: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1984, pp.275-291. 
James Lilley William Carpenter & David Wieneck, eds., Asian Security Handbook ,NY:M.E. Sharpe, 1996, p.vii.
Joseph Nye,”The Case Deep Engagement,” Foreign Affairs, Vol.70, No4 ,July/Augest 1995, pp.90-91。
Kojima,K.,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A Japanese of 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Corrm Helm,London,1978.
Nobutoshi Akao, “Japan’s Search for Economic Security,” Nobutoshi Akao, ed., Japan’s Economic Security ,NewYork: St. Martin’s Press,1983, p.245.
Ozawa,T.,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dustial Structure:New Theorical Implications Form the Japanese Experience,” Oxford Ecomomic Paper,1979,31, pp.72-79. 
Paul Kennedy, The Rise and Fall of Great Powers: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 ,NY:Random House, 1987.
Richard Rosecrance, The Rise of the Trading State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6.  
Root,F.and A.A.Ahmed,”Empirical Determinants of Manufacturing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in Develonping Countrie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7, 1979, pp.751-767.
Rugman,Alan M.,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and the Multinatonal Enterprise,Lexington: D.C. Heath,1979.
Samuel Huntington, “Why International Primacy Matter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17,No.4,Spring1993,pp.72.
Theodore Moran, “An Ecomomic Agenda for Neo-Realist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18, No.2,1993, pp.211-215.
Vernon,R.,”International Investmes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80,1966,pp.190-207.
Vincent Cable, “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71, No.2,1995, pp.307.  
(二)日文
日本機械輸出組合編印, 直接投資政策,1999年6月。 
日本貿易振興會編印, ,各年版。 
通商產業省編,通商白書,各年版,大藏省印刷局出版。 
經濟企劃廳調整局編, ,1990年版,大藏省印刷局印。 
大藏省國際局網站,http://www.mof.go.jp。 
通商產業省網站,http://www.miti.go.jp。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