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2200811581500
DOI 10.6846/TKU.2008.00621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對台政策之研究(2002~2006)
論文名稱(英文) China's Policy Towards Taiwan(2002~2006)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1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王全毅
研究生(英文) Chiuan-Yi Wang
學號 69424014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1-08
論文頁數 13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潘錫堂
共同指導教授 - 龔春生
委員 - 高孔廉
委員 - 徐瑜
關鍵字(中)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江八點」
「胡四點」
「反分裂國家法」
關鍵字(英) Peaceful Unification and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Jian's Eight Points
Hu's Four Points
Anti-Sessession Law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主要係研究中共第四代領導胡錦濤的對台政策思維。中共對台政策都有其一貫性與連續性,毛澤東時期係於1949年至1976年期間,該階段的對台政策主要是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而自1978年鄧小平主政以後,中共才改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策略為主,惟仍不放棄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江澤民主政時期除了加強「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策略外,另外亦提出「江八點」作為對台策略的依據。
    胡錦濤上台初期仍是遵循江澤民時期的對台政策路線,其後隨著其權力的逐漸鞏固與面對台灣內部日漸高漲的台獨意識,如「一邊一國論」、「公投」、「制憲」與「正名」等的提出,促使中共新一代領導人在對台政策上作了一些策略上的調整,除了提出對台工作的四個「決不」,包括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妥協、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及反對台獨活動決不妥協,並藉由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來貫徹胡錦濤的四點意志,和抑制台獨勢力的發展。
    中共第四代領導人對台政策思維的特色,除了建立「依法涉台」的原則外,另外亦非常強調要爭取台灣人民的支持,尤其在「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後,更是積極與台灣的在野黨進行交流,並主動提出更多的優惠給台灣人民,主要的目的就是想拉攏台灣在野勢力及台灣人民,進而造成民進黨政府的壓力,並迫使其在政治上屈服。
    中共在「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後,已對台獨發展勢力劃出所謂的「三道紅線」,因此目前中共對台政策的基本態度是「以靜制動」,不想再節外生枝,好讓其可以傾全力處理內部與外交問題。綜此觀之,「反分裂國家法」及「胡四點」已成為中共第四代領導人對台政策的基本方針。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thoughts on China’s policy towards Taiwan by the leader of its 4th generation, Hu Jintao. China’s policy has been consistent and continuous. Mao’s period is from 1949 to1976, which China’s policy towards Taiwan was focused on force to solve Taiwan issue. Since Deng Xiaoping came to the power in 1978, China had changed the strategies into “Peaceful Unification and One China, Two Systems” policy. However, China still never give up using force to solve Taiwan issue. In addition to strengthen “Peaceful Unification and One China, Two Systems” policy, China’s strategies toward Taiwan was based on “Eight Points” during Jiang’s period.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Hu’s period, he still followed Jiang’s policy toward Taiwan. Afterwards, what made China’s new leader adjust strategies toward Taiwan was that he consolidated his regime increasingly and faced the internal independence of Taiwan getting rampant, for example, it proposed “One Side One Country,” “Referendum,” “Founding a new Constitution,” and “Amending the official name of Taiwan.” Hu Pronounced four “Nos” toward Taiwan, including “not to change One China Policy,” “not to give up the pursuit of peaceful unification,” “not to change the expectation relying on Taiwan people,” and “not to compromise on activities in support Taiwan’s independence.” In addition, China carried through Hu’s four opinions and restrained the independence of Taiwan by Passing “Anti-Sessession La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oughts on China’s policy towards Taiwan by its leader of 4th generation are establishing the principle of “Negotiating Taiwan Issue by Law.” In addition, he stressed on striving for the supports of Taiwan people, in particular, the “Anti-Sessession Law” was passed, he interacted with Taiwan’s opposition parties more actively, and address much more preference to Taiwan people. The purposes of these strategies are drawing Taiwan’s opposition parties and Taiwan people to China’s side, furthermore, it wanted to press the DPC yielding to politics.

     China has drawn so called “Three Red Lines” toward Taiwan independence, since it passed “Anti-Sessession Law.” Therefore the primary attitude on China’s policy towards Taiwan at present is “Controlling Acting by Still.” Because China doesn’t want to get too much stuff, so that it could endeavoure to deal with internal and foreign affairs. In conclusion, “Anti-Sessession Law” and “Hu’s Four Points” have turned into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China’s policy towards Taiwan by its leader of 4th gener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基本概念之界定...................................4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9
第五節	研究架構之建立..................................10

第二章  中共對台政策之回顧...............................12
第一節	毛澤東時期之對台政策............................12
第二節	鄧小平時期之對台政策............................18
第三節	江澤民時期之對台政策............................27

第三章  影響中共制定對台政策的因素.......................43
第一節	大陸內部因素....................................43
第二節	美國因素........................................52
第三節	台灣內部因素....................................60

第四章  胡錦濤對台政策思維的演變.........................65
第一節	「四點意見、三個凡是」..........................65
第二節	「五一七聲明」..................................72
第三節	「反分裂國家法」................................77
第四節	 胡錦濤對台政策思維的特色.......................82

第五章  反分裂法後的對台交流策略與目的...................88
第一節	政黨交流........................................88
第二節	爭取台灣民心....................................98
第三節	造成民進黨政府的壓力...........................104

第六章  結論............................................107

附錄....................................................114
參考書目................................................132

圖目錄
圖1-1 本論文研究架構圖...................................11

表目錄
表2-1 中共前三位重要領導人對台政策的變化.................42
表4-1「十六大」後中共高層的重要談話......................68
表5-1 2006年第一屆「兩岸經貿論壇」會議期間陳雲林宣布對台15
項新措施.................................................94

附錄目錄
附錄一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事授權就當
前兩岸關係問題發表聲明全文「五一七聲明」................114
附錄二  賈慶林在紀念“江八點”發表十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116
附錄三  胡錦濤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出了四點意見......126
附錄四  「反分裂國家法」全文............................129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專書>
1. 丁樹範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出版社,2002年12月)。
2.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出版公司,1999年9月)。
3. 王功安等編,國共兩黨關係通史(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年11月)。
4. 王耕生等著,一國兩制論(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5. 中國國民黨大陸研究工作會編,中共對台政策的特性與走向(台北:中國國民黨大陸研究工作會,1998年3月)。
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一國兩制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 年5月)。
7. 中國國情研究會編,世紀之交的中國政策研究(下卷)(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1 年11月)。
8. 台灣主權與一個中國論述大事記編輯小組編,台灣主權與一個中國論述大事記(台北:國史館, 2002年8月)。
9. 朱新民主編、俞雨霖等著,2003年胡溫體制權力與政策總體檢(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年1月)。
10. 朱新民主編,胡溫主政下對台政策與兩岸關係-兼論中共《反分裂國家法》(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6年9月)。
11. 林正義,1958年台海危機期間美國對華政策(台北:商務出版社,1985年7月)。
12. 林正義,台灣安全三角習題(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年6月)。
13. 法務部調查局主編,歷史的教訓為何不與中共談判(台北:法部部調查局,1982
年7月)。
14. 胡為真,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6月)。
15. 邵宗海,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6月)。
16. 李玉榮,統戰史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17.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79年,4月)。
18. 何增科,反腐新路-轉型期中國腐敗問題研究(北京:中央編譯,2002年4月第1版)。
19. 軍事社會科學叢書編輯部,反三戰系列之一-中共對台心理戰(台北:政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6年4月)。
20. 軍事社會科學叢書編輯部,反三戰後列之一-中共對台輿論戰(台北:政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6年4月)。
21.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5月)。
22. 吳定,公共政策(台北:華視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2月)。
23. 吳新興,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年8月)。
24. 洪儒明,民進黨執政後的中共對台政策(2000.5~2003.5)(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
25. 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揚智出版社,2004年4月)。
26. 許志嘉等編,知己知彼—您所忽略的大陸風險(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2005)。
27. 載牛軍主編,克林頓的治國方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0月。
28. 徐博東編,台灣研究論文選集(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年4月)。
29. 黃光國,一中兩憲-兩岸和平的起點(台北:生智,2005年5月)。
30. 張五岳,分裂國家互動模式與統一政策比較研究(台北:業強出版社,1992年8月)。
31. 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2003年9月)。
32. 張五岳主編,兩岸關係研究(台北:新文京,2003年7月)。
33. 張同新、何仲山主編,一國兩制與海峽兩岸關係(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
34. 張靜如等,國共關係與中國社會現代化(武漢:武漢出版社,1999年8月)。
35.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3
月)。
36. 張亞中,全球化與兩岸統合(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
37. 張徵麟,泥淖與新機-台灣政治與兩岸關係(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年6月)。
38. 閻學通、漆海霞編,國際形勢與台灣問題預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
39. 郭立民編,中共對台政策資料選輯(1949-1991)上冊(台北:永業,1992年4
月)。
40.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下)(台北:聯經,2000 年9月)。
41. 陳墇津主編,2004年至2005年中國形勢(台北:政大國關中心,2005年)。
42. 陳毓鈞,胡錦濤時代的中美台動向──維持現狀‧遏制台獨(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6年2月)。
43. 鄭永年,胡溫新政:中國變革的新動力(新加坡:八方文化創作室,2004年8月)。
44. 餘炳輝等編譯,社會研究的方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
45. 程金中,「中共對台政策的歷史發展及其趨向」,回顧與展望─論兩岸關係(北京:時事出版社,1989年12月)。
46. 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北京:世界出版社,1998年6月)。
47. 謝傳聖,大陰謀─共匪統戰顛覆實錄(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年6月)。
48. 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二版(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7月)。

<論文、期刊及學報>
1. 毛磊,「論中國共產黨對台工作八十年」,台灣研究(北京),2001年第4期。
2. 毛澤東,〈致周恩來的一封信1949.7.10〉,軍史資料(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53月),期10。
3. 王演慶,胡錦濤時期中共對台政策的持續與變遷-以「反分裂國家法為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所,李英明教授指導,2006年6月。
4. 王芳蕙,中共「反分裂國家法」與兩岸關係之發展,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潘錫堂教授指導,2007年1月。
5. 唐振軒,中共對台統一論述之建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6. 陳德昇,「兩岸學術交流之發展與評價-台灣地區學者觀點的調查研究」,遠景季刊,第2卷第1期,2001年1月5日。
7. 童振源,「『十六大』後對台政策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2期。
8. 楊立憲,「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談判主張及其演變」,台灣研究(北京),1998 年第4期。
9. 黃秋龍,「胡錦濤接任中央軍委主席與對台海形勢之影響」,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10期,2004年10月。
10. 張五岳,「反分裂法後的兩岸關係」,發表於《反分裂法之反思:國際與兩岸》研討會(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2006年3月13日)。
11. 張五岳,「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展望」,展望與探索(台北),第2卷,第2期,
2004年2月。
12. 張五岳,「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展望」,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2期,2004年2月。
13. 張五岳,「從反分裂法檢視中國對台政策法律化的困境與兩岸新挑戰」,律師
雜誌,第309期2005年6月。
14. 張運洪,「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對台政策及其對祖國統一的影響」,上海黨史與黨建(上海),2002年1月號。
15. 趙春山,「展望兩岸關係及中共對台工作取向」,中共研究,第40卷,第1期,2006年1月。
16. 趙國材,「分析《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海峽評論,第113期,2001年5月。
17. 蔣邦文,中華民國「大陸政策」制定過程之研析(一九八七年-迄今)(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1997年6月)。
18. 謝麗娟,「台灣大選期間之中共對台政策:2004年總統大選個案分析」,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5期,2005年5月。
19 蕭治華,「陳總統連任後中共對台政策動向評析」,中共研究,第38卷,第7期,2004年7月。

<網路資料>
1.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2. 中國網,http://www.china.org.cn/chinese/ 
3. 中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http://www.gwytb.gov.cn
4. 中華歐亞基金會,http://www.fics.org.tw/ 
5. 中共中央台中國廣播網網站,<http://www.cnr.cn/>。
6. 和平論壇,http://www.peaceforum.org.tw/ 
7. 政大國關中心,http://iir.nccu.edu.tw/2002report/prchigh.htm
8. 陸委會網站,http://www.mac.gov.tw/big5
9. 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

<中文報紙>
1. 人民日報(北京)
2. 大紀元時報(台灣)
3. 工商時報(台灣)
4. 中國時報(台灣)
5. 中央日報(台灣)
6. 民眾日報(台灣)
7. 自由時報(台灣)
8. 聯合報(台灣)
二、英文部分
1. Acheson, Dean, President at the Creation: My Years in the State Department(New York: Norton, 1969).
2. Bachman, Davi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Rhetoric and Reality,”Current History(September 2001) .
3. Dye , Thomas y.,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Inc., 1975).
4. Dyke , Vernon Van,”Process and Policy as Focal Concepts in Political Research”, in Austin Ranneyed, op.cit.
5. Easton, David, The Political System(N.Y.:Knop, 1953).
6. Friedrich, Carl J., Man and His Government(New York:Markham-hill, 1963).
7. Hachigian, Nina and Mulvenon, James,“A Chance to Get Closer to China,”Los Angel Times, September 27, 2001.
8. Lasswell, Harold D. & Kamplan , Abraham, Power and Society(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0).
9. Ranney , Austin, The Study of Policy Content:A Framework for Choice, in Austin Ranney ed., op.cit.
10. Xiang, Lanxin,“Washington’s Misguided China Policy, ”Survival, vol. 43, no. 3(Autumn 2001).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