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2200615423900
DOI 10.6846/TKU.2006.00598
論文名稱(中文) 我國公民投票制度形成過程之研究:歷史制度主義的觀點
論文名稱(英文) The Formation of Taiwan's Plebiscite System:A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1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江盛來
研究生(英文) Sheng-Lai Chiang
學號 69055008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1-05
論文頁數 15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翠蓮
委員 - 蔡宗珍
委員 - 劉淑惠
關鍵字(中) 公民投票
直接民主
歷史制度主義
關鍵字(英) Plebiscite
Direct Democracy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公民投票具有直接民權的概念,是落實主權在民的一種直接民主方式,可以彌補代議政治的不足,提昇人民的政治參與。然而長久以來公民投票這個議題,在台灣內部卻蘊藏著大量的政治因素,包含著歷史意涵與政治理念。所以本文採用「歷史制度主義」的觀點,作為理論分析的依據,回顧先前的歷史遺緒對公投制度發展的影響,延續至公投法立法過程的變遷;將公民投票先就理念主張的起源、付諸行為的狀況以及法制化的過程,作為研究的主軸來貫穿全文。本論文共分為六個章節,除緒論外,其提要概述如下:
    第二章探討公民投票與民主理論:在現行代議民主政治的運作下,產生了種種的弊端問題,促使公民投票制度的興起,藉此討論公民投票制度與直接民主理論基礎的關聯。
    第三章描述公民投票主張在台灣的歷史與實踐經驗:這部分將溯及到1947年廖文毅對台灣地位問題意見開始論述,次而對1970至1980年代公民投票與台灣地位的問題作探討,依其歷史演進至1990年代台灣公民投票案例:後勁反五輕、貢寮反核四以及台中反拜耳等等之政策議題,藉此分析我國公民投票制度的起源,論述台灣公民投票的歷史軌跡和演進階段,從制度變遷的軌跡中,分析我國公民投票法制化的政治意涵。
    第四章探討我國公民投票法之第一階段立法過程(1993-1995年):探討公投法草案一開始提案審議階段的立法意旨和政治考量,整理委員會審查過程、政黨爭議的焦點以及社會政策變遷的影響因素,以歷史制度主義的核心概念審視第一階段公投法制化的結果。
    第五章探討我國公民投票法之第二階段立法過程(2002-2003年),也就是我國公民投票法完成三讀立法的情形。針對此階段探討制度變遷的經過,分析內外環境的脈絡,以及各項重大偶發因素的影響結果。
    最後結論部分:本文透過歷史制度主義的觀點分析,發現我國公民投票理念的發展,深受憲政規範的制約歷史遺緒的影響;面對政治環境的轉變有利於公民投票法制化的成形,但關鍵性的路徑轉折卻是非預期的偶發因素-2004年總統選戰的策略考量。
英文摘要
Plebiscite contains a concept of civil rights.  It is a form of direct democracy that realizes “sovereignty belonging to the people”, which compensates the deficiency of the Representative Politics, as well as promotes the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However, the issue of referendum, owing to the huge political factors embedded inside Taiwan, has long comprised historical meaning and political ideas.  This paper, therefore, adopts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as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which reviews the impact made by previous historical discussions on plebiscite institution.  The paper then stretches to the change of the process of the legalization of plebiscite.  The main idea of the study will begin with the origin of the concept and assertion of plebiscite, the state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legalization.  There are six chapters in this thesis, aside from introduction, which are briefly listed as the following.
    Chapter II looks into theories of plebiscite and democracy.  Under the operation of modern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a variety of drawbacks and problems have occurred, which stimulate the rise of the institution of plebiscite.  Furthermore,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ebiscite and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direct democracy.
    Chapter III describes the history and experiences of plebiscite in Taiwan.  This part can be traced back to 1947, when Wen-Yi Liao (廖文毅) stated about the problems of Taiwan’s position.  Sequentially we will look into the referendum and the position of Taiwan in the decade between 1970 and 1980.  The cases of Taiwan’s plebiscite in 1990s,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re political issues including the anti-No.5 Naphtha movement in Hou-chin, the Stop-Construction-of- Nuclear-Plant-No.4 movement in Koong-liao, and the anti-Bayer movement in Taichung.  Through these cases we can analyze the origin of the institution of plebiscite in Taiwan and depict the historical course and revolutionary stages of Taiwan’s plebiscite, from which we can examine the political implication of the legalization of plebiscite in Taiwan.
    Chapter VI surveys the process of legalization of plebiscite at the first stage (1993-1995).  This part examines the legal meaning and political consideration in proposing the draft of plebiscite laws at the beginning.  With the core concept of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mind, we will look into the result of the legalization of plebiscite at the first stage thorough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mmittee’s process in examination, focus of arguments between political parties, and factors such as social changes.
    Chapter V investigates the process of legalization of plebiscite at the second stage (2002-2003).  This is also about the completion of legalization of plebiscite in Taiwan, when the Legislative Yuan three reads through it.  This chapter, focusing on this stage, will discuss the process of the changes of institutions, and analyze the context of both interior and exterior environments, as well as the impacts of individual important accidental occurrences.
    At the conclusion, we unco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ebiscite ideas in Taiwan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conditioned historical thoughts, which are regulated by norms of a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We underwent a change in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that is in favor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legalization of plebiscite, while the critical turning point was an unanticipated, accidental factor – a strategic consideration of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2004.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目的……………………………………1
壹、研究背景……………………………………………………1
貳、研究動機與目的……………………………………………3
第二節文獻回顧…………………………………………………5
壹、民主理論與實踐經驗面向…………………………………5
貳、公民投票法制面向…………………………………………7
第三節研究途徑、方法與範圍…………………………………12
壹、研究途徑與運用……………………………………………12
貳、研究方法與範圍……………………………………………18
第四節名詞界定與章節分佈……………………………………20
壹、名詞界定……………………………………………………20
貳、章節分佈……………………………………………………22
第二章公民投票與民主理論……………………………………25
第一節代議民主理論……………………………………………25
壹、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26
貳、麥迪遜的憲政觀點…………………………………………26
參、約翰彌爾的民主理論………………………………………27
肆、熊彼德的精英民主理論……………………………………28
第二節公民投票與民主理論……………………………………29
壹、直接民主理論………………………………………………29
貳、參與式民主理論……………………………………………30
參、國民主權論…………………………………………………32
肆、公投制度與直接民主之關聯………………………………33
第三節公民投票支持者與反對者意見…………………………35
壹、公民投票支持者的意見……………………………………35
貳、公民投票反對者的意見……………………………………36
參、制定公民投票法或創制複決法之爭議……………………37
第三章公民投票主張在台灣的歷史與實踐經驗………………41
第一節廖文毅與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的公投主張……………41
壹、廖文毅略傳…………………………………………………42
貳、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43
第二節公民投票主張與台灣地位問題…………………………47
壹、台灣法律地位未定論………………………………………47
貳、台灣住民自決論……………………………………………48
參、公民投票與台灣前途………………………………………50
第三節公民投票在台灣實行的狀況……………………………55
壹、後勁五輕公投案……………………………………………55
貳、核四電廠公投案……………………………………………57
參、拜耳投資公投案……………………………………………60
第四章我國公民投票法第一階段立法過程(1993-1995年)65
第一節我國公民投票法制化緣起………………………………65
壹、憲政體制的規範……………………………………………65
貳、政治理念的歷史依循………………………………………67
第二節政治環境與政治行動者…………………………………70
壹、威權體制轉型與行動者之主張……………………………70
貳、公投法的爭議焦點與輿論變化……………………………73
參、小結…………………………………………………………79
第三節制度之變與不變:第一階段公民投票法制化的結果…81
壹、1993年至1995年公投法審查過程…………………………81
貳、第一階段公投法制化結果…………………………………86
第五章我國公民投票法第二階段立法過程(2002-2003年)89
第一節路徑依循:政治現狀對兩黨的挑戰……………………89
壹、修憲結果對國民黨的挑戰…………………………………89
貳、民進黨政治理念的轉型……………………………………92
第二節政治環境與政治行動者…………………………………95
壹、內在政治環境:政黨輪替…………………………………95
貳、外在政治環境:國際情勢…………………………………98
參、重大偶發因素………………………………………………101
第三節制度變遷:第二階段公民投票法制化結果……………107
壹、2002年至2003年公投法審查過程…………………………107
貳、第二階段公投法制化結果…………………………………112
第六章結論………………………………………………………115
第一節公民投票法制化的理想與現實…………………………115
第二節研究成果…………………………………………………118
第三節研究檢討與限制…………………………………………123

參考文獻…………………………………………………………127

附錄一:蔡同榮版公民投票法草案……………………………135
附錄二:創制複決法草案………………………………………136
附錄三:五合一協商版公民投票法草案………………………141
附錄四:「公民投票法」立法院第二屆審查情形一覽表……142
附錄五:「公民投票法」立法院第五屆審查情形一覽表……146
附錄六;公民投票法……………………………………………151

表 目 次

表 2-1 支持與反對公民投票的主要論點…………………………39
表 3-1 台灣前途主張對兩岸關係定位的意涵……………………51
表 3-2 民進黨台獨論述發展紀要…………………………………54
表 3-3 台灣公民投票案例…………………………………………62
表 4-1 台灣人民對公民投票的基本態度…………………………77
表 4-2 各種有關公民投票法草案版本比較表……………………83
表 4-3 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各政黨得票率與席次………………84
表 5-1 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各政黨得票率與席次………………96
表 5-2 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各政黨得票率與席次………………98
表 5-3 我國公民投票法第二階段之提案審議程序表……………110
表 5-4 藍綠陣營公投立法主要歧異一覽表………………………111
參考文獻
一、政府出版品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三卷第四期,總號:2678(下)。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三卷第九期,總號:2683。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三卷第十八期,總號:2692。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三卷第二十期,總號:2694。
立法院公報,第八十四卷第二十七期,總號:2784(上)。
立法院公報,第九十一卷第十四期,總號:3210(上)。
立法院公報,第九十二卷第三十九期,總號:3313(一)。
立法院公報,第九十二卷第四十五期,總號:3319(上)。
立法院公報,第九十二卷第四十七期,總號:3321(上)。
立法院公報,第九十二卷第四十九期,總號:3323(上)。
立法院公報,第九十二卷第十九期,總號:3293(二)。
立法院公報,第九十二卷第三十五期,總號:3309(下)。
立法院公報,第九十二卷第五十四期,總號:3328(上)。

二、報紙
彭威晶,聯合報(1993.10.18),〈理念不同,民進黨不會支持創複法〉,第2版。
郭瓊俐,聯合報(2000.03.31),〈新黨:樂見凍國大,還政於民〉,第2版。
社  論,聯合報(1998.07.03),〈一個思考方向,從「台獨公投黨綱」轉向「統一公投憲典」〉,第2版。
黃淑玲,聯合報(1990.05.07),〈反對興建五輕者占多數〉,第1版。
孫榮光,聯合報(1993.10.13),〈國民黨政策會決定支持創複法,反對公投法〉, 第4版。
陳素玲,聯合報(1995.06.19),〈公民投票支持率急速竄升〉,第4版。
江中明,聯合報(1993.06.27),〈反對公民投票活動〉,第4版。
徐國淦,聯合報(1993.07.15),〈公投法,刀一出鞘會見血〉,第4版。
何振忠,聯合報(1993.10.18),〈公投法,夾纏憲政辯論統獨糾葛〉,第2版。
高  朗,聯合報(1993.12.28),〈公民複決若真實行,民眾自主性宜思量〉,第11版。
李伯岳,聯合報(1994.03.11),〈公民投票法易放難收,出柙猛虎〉,第11版。
張宗智,聯合報(2002.08.06),〈美重申一個中國政策沒變〉,第1版。
張宗智,聯合報(2003.11.22),〈薛瑞福:台灣公投若傾向台獨,美不支持〉,第4版。
羅嘉薇,聯合報(2003.11.21),〈公投立法是民主深化過程〉,第3版。
張宗智,聯合報(2003.07.26),〈台灣問題,美不會忽略中共意見〉,第4版。
林新輝,聯合報(2003.06.28),〈國親:七月立法,八月核四公投〉,第3版。
何孟奎,聯合晚報(2002.08.03),〈扁:兩岸是一邊一國〉,第1版。
陳杉榮,中國時報(1994.05.22),〈公投朝野立委關注〉,第3版。
呂理德,中國時報(1994.11.28),〈吳伯雄:公投無法源依據〉,第3版。
林凱盈,中國時報(1990.05.07),〈後勁公民投票,六成反對五輕〉,第1版。
樊嘉傑,中國時報(1991.09.27),〈許信良:民進黨本來就是台獨黨〉,第3版。
劉益宏,中國時報(1991.10.12),〈刑法一百條修改或廢除之前〉,第2版。
林金正,中國時報(1993.10.12),〈公投法立法爭議,執政黨今研商底線〉,第2 版。
黃清龍,中國時報(1993.07.08),〈公民投票和憲法規定國大複決權有所牴觸〉,第4版。
社  論,中國時報(1993.10.14),〈制定公民投票法是體制外的行為〉,第3版。
陳杉榮,中國時報(1994.05.31),〈協商制定公投法與會立委均贊成〉,第4版。
張瑞昌,中國時報(1993.12.29),〈公投法差一點逕付二讀〉,第2版。
黃清龍,中國時報(1994.01.03),〈國民黨立委對公投法尚未凝聚共識〉,第2 版。
劉添財,中國時報(2000.03.31),〈民國兩黨協商同意,國大5月20日起虛級化〉,第1版。
呂昭隆,中國時報(2002.08.05),〈62%民眾贊成公投決定台灣前途〉,第4版。
林  端,中國時報(2000.09.09),〈民進黨與謝長廷,置身於十字路口〉,第15版。
劉添財,中國時報(2003.06.28),〈國親主張:七月開臨時會八月公投〉,第3 版。
黎珍珍,中國時報(2002.04.07),〈公民投票法變身〉,第4版。
何榮幸,自由時報(1995.06.19),〈民調顯示近六成民眾贊成,公民投票決台灣前途〉,第1版。
田世昊,自由時報(2003.06.28),〈爭取發球權,泛藍轉守為攻〉,第2版。
俞智敏,自由時報(2003.11.24),〈溫家寶:籲美阻止台灣走向台獨公投〉,第2 版。
王平宇,自由時報(2003.11.27),〈立院表決前夕,中國再批公投,政院強硬回擊〉,第3版。
田世昊,自由時報(2003.06.28),〈國親黨團連署開臨時會,爲公投立法〉,第2 版。
陳隆志,自由時報(1999.01.13),〈儘速制定公民投票法〉,第15版。
石秀娟,自由時報(2003.07.08),〈公投法協商,朝野不歡而散〉,第4版。
李欣芳,自由時報(2003.07.09),〈民進黨公投法新版出爐〉,第1版。
李欣芳,自由時報(2003.07.10),〈公投立法攻防,朝野動作不斷〉,第4版。
邱燕玲,自由時報(2003.09.26),〈民進黨首度表態,主權可以公投〉,第2版。
黃維助,自由時報(2003.11.14),〈公投立法本月完成,朝野獲共識〉,第2版。
黃維助,自由時報(2003.11.14),〈選前論公投,綠攻藍守且戰且走〉,第2版。
李欣芳,自由時報(2003.11.18),〈審查公投法將加開院會〉,第4版。
黃維助,自由時報(2003.11.28),〈藍軍主導立法,公投範圍緊縮〉,第2版。
謝志岳,中央日報(1998.12.07),〈宜蘭公投,於法無據〉,第6版。
陳明旺,台灣時報(1999.02.15),〈公投範圍界定,修憲攻防重點〉,第3版。
蔡同榮,自立早報(1993.07.23),〈公民投票法草案付委〉,第5版。
張明貴,自立晚報(1991.11.20),〈公民投票非不可行〉,第3版。
林守哲,中央日報(1993.12.28),〈目前政治形勢不適宜實施公民投票〉,第2 版。
社  論,台灣日報(1994.01.08),〈謹慎立法避免導致社會不安〉,第2版。
社  論,民眾日報(1993.07.15),〈公民投票將是擋不住的潮流〉,第2版。
社  論,民眾日報(1993.06.24),〈國民黨不應拒絕公民投票制度〉,第2版。

三、中文專書
中央研究院台灣研究推動委員會主編,《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台灣》,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出版,2001年。
曲兆祥著,《公民投票理論與台灣的實踐》,台北:揚智文化,2004年。
江宜樺著,《民族主義與民主政治》,台北:國立台灣大學,2003年。
何兆武譯,Jean-Jacques Rosseau原著,《社會契約論》,台北:唐山,1987年。
吳宜容譯,David Butler and Austin Ranney原著,《公民投票的實踐與理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2年。
南方朔,《帝國主義與台灣獨立運動》,台北:四季出版社,1981年。
呂文通等譯,Carole Pateman原著,《參與和民主理論》,台北:幼獅,1990年。
李少軍等譯,David Held原著,《民主的模式》,台北:桂冠圖書出版社,1995年。
李炳南著,《憲政改革與國是會議》,台北:永然文化出版,1992年。
李炳南著,《憲政改革與國民大會》,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年6月。
李世傑著,《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廖文毅投降始末》,台北:自由時代出版社,1988年。
李筱峰、劉峰松合著,《臺灣歷史閱覽》,台北:自力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4年。
李筱峰著,《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1993年1月。
李建榮著,《藍天再現:連戰與國民黨重新出發》,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林  勁著,《台獨研究論集》,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3年。
林水波著,《選舉與公投》,台北:智勝文化,1999年。
林山田著,《抗爭100:廢除刑法一百條抗爭札記》,台北:自立晚報社,1991年。
南方朔著,《帝國主義與台灣獨立運動》,台北:四季出版社,1980年。
施正鋒編著,《民族認同與台灣獨立》,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
張明貴著,《民主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採訪記錄,《台灣獨立運動的先聲:台灣共和國》,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上、下冊,2000年。
張瀚書著,《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初版,1994年。
曹金增著,《解析公民投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許慶雄著,《台灣建國的理論基礎》,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
郭邱永著,《當代三大民主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郭正亮著,《民進黨轉型之痛》,台北:天下遠見出版,1998年。
陳翠蓮著,《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個面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5年。
陳恆鈞譯,James P.Lester Joseph Stewart , JR原著,《公共政策-演進研究途徑》,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陳菁雯、葉銘元、許文柏譯,David Marsh .Gerry Stoker 原著,《政治學方法論》,台北:韋伯文化,1998年。
陳隆志編著,《公民投票與台灣前途》,台北:前衛出版社,1999年。
黃紀男口述,黃玲珠執筆,《黃紀男泣血夢迴錄》,台北:獨家出版社,1991年。
廖揆祥、陳永芳、鄧若玲等譯,Maija Setala原著,《公民投票與民主政府》,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3年。
謝復生、盛杏湲著,《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四、中文期刊論文
丘昌泰,〈解讀公民投票的迷思〉,《全國律師》,9211期2003年11月,頁44-49。
曲兆祥,〈公民投票概念的定義、性質與種類之分析與建議〉,《師大政治論叢》,第2期,2004年2月,頁1-28。
江宜樺,〈公民投票與民主政治的關聯〉,《全國律師》,2003年11月,頁68-72。
台灣長老教會,〈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對國是的聲明和建議〉,《台獨》,創刊號,1972年3月。
呂育誠,〈台灣地方政府組織革新的變與不變--歷史制度主義的觀點〉,《中國行政》,2002年12月,頁83-108。
李山仁,〈公民投票法政策建言書發表會紀要〉,《新世紀智庫論壇》,第5期,1999年3月,頁14。
李酉潭,〈約翰彌勒論民主的問題及其解決〉,《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8卷,第1期,2000年,頁126-127。
李炳南,〈第五、六次修憲國民大會制度改革過程中政治力之分析〉,《立法院院聞》,第29卷,第10期,2001年10月,頁50-27。
李炳南,〈第四次修憲-重大修憲議題的政治邏輯與法理分析〉,《憲政時代》,第24卷,第2期,1998年10月,頁1-45。
李炳南,〈九0年代關於台灣地區憲法修正的幾點考察〉,《海峽評論》,第155期,2003年11月。
李俊增,(公民投票之理論與實踐),《憲政時代》,第23卷,第1 期,1997年7月,頁35-52。
李俊賢,(論公民投票在我國適用之制度設計:從核四建廠案爭議談起),《全國律師》,第4卷,第10期,2000年10月,頁33。
李惠宗,〈談中央與地方對土地利用之權限分配-從拜耳案談地方政府對工業土地之規劃利用權限〉,《月旦法學雜誌》,第42期,1998年11月,頁52-53。
李昌麟,〈全球公民投票制度之探討〉,《全球政治評論》,第6期,2004年4月。
李濠仲,〈小妹大拉連戰打阿扁,公投反守為攻〉,《新新聞》,第853期,2003年7月。
紀俊臣,〈內政部創制與複決法草案之基本法制架構—推展直接民權,宜回歸法制面〉,《考銓季刊》,第20期,1999年10月。
吳煙村,〈公民投票平議〉,《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3卷,第1期,1994年6月。
周志宏,〈公民投票法與憲法的相關問題〉,《全國律師》,第8卷,第1期,2004年1月,頁15-28。
周宗憲,〈國民主權、參政權與公民投票:公民投票法的檢討〉,《全國律師》,第8卷,第1期,2004年1月,頁4-14。
林水波,〈政黨輪替的憲政影響〉,《立法院院聞》,第28卷,第9期,2000年9月,頁35。
林國明,〈到國家主義之路:路徑依賴與全民健保組織體制的形成〉,《台灣社會學》,第5期,2003年6月,頁1-71。
林聰吉,〈近代自然權利理論-霍布斯與洛克觀點之比較〉,《政治學報》,第23期。
林銘德,〈國民大會的定位及有關問題之研究-以國家發展會議有關國大的憲改「共同意見」為立論中心〉,《憲政時代》,第22卷,第4期,1997年4月。
王文機,〈藍軍女諸葛陳文茜!〉,《財訊》,2004年1月。
邱延正,〈精英民主理論初探〉,《復興崗學報》,第63期,1998年,頁138-139。
邱瑞瑯,〈公民投票(創制、複決)實施方案之研究〉,《政策月刊》,第65期,2000年12月,頁39-43。
姚立明,〈論公民投票〉,《理論與政策》,第6卷,第2期,1992年1月,頁26-31。
柳金財,〈民進黨關於台灣前途主張的歷史發展演變〉,《中國事務》,第2期,2000年10月,頁100-114。
柳金財,〈國府遷台以來反對勢力台獨論述的形成、理論建構與轉型〉,《台灣史料研究》,第17期,2001年5月,頁71-98。
洪永泰,〈選舉投票日同時辦理公投對二零零四年總統選舉的影響〉,9211期,2003年11月,頁55-58。
胡婉玲,〈論歷史制度主義的制度變遷理論〉,《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6期,2001年12月,頁86-94。
頁129-156。
徐世榮,〈試論科技在地方環保抗爭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8期,1995年2月,頁125-153。
徐永明,〈公投民主與代議民主的關係:以台灣經驗為例〉,《全國律師》,第8卷,第1期,2004年1月,頁29-41。
曹金增,〈公民投票之理論〉,《憲政時代》,第28卷,第2期,2002年10月,頁38-57。
曹金增,〈論公民投票三階段:各國實施經驗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4期,2003年7月,頁129-159。
莊文忠,〈制度的研究:「新制度論」觀點的比較與「後現代制度論」的發展〉,《理論與政策》,第16卷,第4期,2003年1月,頁15-44。
許宗力,〈公民投票入憲的評估與建議〉,《新世紀智庫論壇》,第6期,1999年6月,頁16-26。
許宗力,〈憲法與公民投票-公投的合憲性分析與公投法的建制〉,《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期,1998年5月,頁35-51。
許世楷,〈有關台灣的基本常識〉,《台獨》,第17期,1973年3月。
郭秋慶,〈西歐公民投票的執行及其功能之分析〉,《空大行政學報》,第8期,1998年5月,頁151-168。
陳芝萱,〈公投法千回百轉,打亂綠營腳步〉,《商業周刊》,2003年12月8日。
陳英鈐,〈公民投票法的制度設計〉,《台灣民主季刊》,第1卷,第2期,2004年6月,頁73-93。
陳滄海,〈論公民投票及其法制化原理〉,《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35卷,第1期,2004年。
陳翁平,〈主權公投對於當前台灣統、獨問題的意涵與影響之探討〉,《政策研究學報》,第2期,2002年7月,頁71-103。
陳淳文,〈法國公民投票制度簡述〉,《憲政時代》,第21卷,第4期,1996年4月,頁85-109。
陳朝政,〈公民投票與憲法變遷〉,《國家政策論壇季刊》,第93卷春季號期,2004年1月,頁14-19。
陳翠蓮,〈二二八事件與美國〉,《法政學報》,第五期,1996年1月,頁1-42。
陳翠蓮,〈第五屆立法院政治生態分析〉,《月旦法學》,2002年7月。
陳佳宏,〈戰後「台獨素求」之發展與演進〉,《中國訊息資料彙編》,第26卷,2001年7月,頁1-17。
彭堅汶,〈公民投票與台灣地區的憲政發展〉,《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8卷,第1 期,2000年6月,頁1-34。
彭明敏、黃有仁,〈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台獨》,1977年3月。
曾建元,〈動員戡亂時期台灣憲法變遷的歷史回顧〉,《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10期,2002年3月,頁113-148。
曾建元,〈歷史制度論探原〉,《世新大學學報》,第11期,2001年10月,頁195-206。
湯紹成,〈德國公民投票制度的發展〉,《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3期,1999年3月,頁33-43。
隋杜卿,〈當前國內公民投票的爭議與辯證〉,《國家政策論壇季刊》,第92卷,冬季號期,2003年10月,頁13-20。
黃克武,〈公民投票與盧梭思想-從民主理論看當前台灣公民投票之論爭〉,《當代》,第104期,1994年12月,頁116-121。
黃偉峰,〈由國際經驗看公民投票〉,《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期,1998年5月,頁18-34。
黃錦堂,〈從拜耳案論地方自治團體之參與權〉,《月旦法學雜誌》,第42期,1998年11月,頁75。
廖俊松、潘啟生,〈從民族自決理論探討台灣前途自決之可行性〉,《暨大學報》,第5卷,第1期,2001年3月,頁64-87。
褚靜濤,〈公投與台灣前途〉,《中國評論》,第57期,2002年9月,頁23-25。
齊光裕,〈台獨理論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學報》,第19卷,第2期,1998年11月,頁28-43。
齊光裕,〈住民自決、公民投票的理論與實際-兼論國家認同的建立〉,《國魂》,第644卷,1999年7月,頁44-46。
趙春山,〈論中共對台灣公投的反應〉,《交流》,第73卷,2004年2月。
褚靜濤,〈公投與台灣前途〉,《中國評論》,2002年9月,頁23-25。
劉文仕、林昱奇,〈我國公民投票制度之立法取向—以民國九十年行政院版「創制複決法」草案為中心〉,《憲政時代》,第27卷,第2期,2001年10月,頁75。
劉義周,〈解嚴後台灣政黨體系的發展〉,《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台灣》,2001年,頁89-118。
劉淑惠,〈科技的發展與直接民主〉,《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17期,1995年7月。
潘錫堂,〈台灣公投、大選與兩岸危機〉,《中國評論》,第75期,2004年3月,頁27-30。
蔡同榮,〈舉行公民投票以台灣名稱進入聯合國〉,《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0期,2002年12月,頁86-90。
蔡同榮,《返鄉兩年回顧》,1992年。
蔡同榮,《公民投票手冊》,1991年。
蔡同榮,《公民投票雜誌》,第16期,1994年。
蔡宗珍,〈從憲法層面看公民投票之爭議〉,《全國律師》,2003年11月,頁73-78。
蔡宗珍,〈國民主權於憲政國家之理論結構〉,《月旦法學雜誌》,第20期,1997年1月,頁30-31。
鄭又平,〈務實評估公民投票的利與弊〉,《政策月刊》,第45期,1999年5月,頁28。
錢永祥,〈公民投票是一項民主價值嗎?〉,《全國律師》,2003年11月,頁65-67。
謝復生,〈公民投票:主權在民的體現或民粹主義的濫用〉,《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7期,1996年7月,頁38-46。
鍾凱勳,〈論公民投票法制化之技術性難題〉,《植根雜誌》,第17卷,第11期,2001年11月,頁15-40。
羅傳賢,〈法律制定案覆議之憲政法理分析:以公民投票法以案為例〉,《法令月刊》,第55卷,第2期,2004年2月,頁4-9。
蘇永欽,〈分裂國家的主權和公投問題〉,《法令月刊》,第55卷,第1期,2004年1月,頁4-15。
蘇永欽,〈創制複決與諮詢性公投-從民主理論與憲法的角度探討〉,《憲政時代》,第27卷,第2期,2001年10月,頁22。
蘇永欽,〈全國事務的公民投票非修憲不可〉,《走向憲政主義》,1994年6月,頁430。

五、學位論文
王健瑞,《論環境影響評估於公民投票制度之整合—從拜耳案談起》,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何政光,《我國公民投票法制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1994年。
吳棟傑,《公民投票法制之憲法許容性暨法政策分析:以全國性公民投票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林昱奇,《公民投票:社會選擇理論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林國龍,《從比較觀點與過去實踐經驗論我國當前公投議題》,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林如娜,《直接民主理論發展之研究-兼論我國2003年公民投票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張正寰,《台灣地區解嚴後獨立建國運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張建中,《公民投票與議會投票之比較研究》,國立政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曹金增,《我國公民投票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莊雅萍,《公民投票之理論與經驗:一九九八年台南市公民投票之個案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陳永芳,《公民投票與民主政治之發展:我國實施公民投票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陳潁峰,《台灣環保政治的結構與策略分析-拜耳案與核四案的比較》,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黃子哲,《東帝汶獨立運動之研究:兼論其對台灣前途之意涵》,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黃勝興,《從「國民主權」原理論公民投票制度》,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楊增暐,《我國創制複決制度之研究-「創制複決法」草案各項版本之合憲性分析》,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蔡彦延,《西方國家公民投票之研究-就法制規範與政治裁量類型析論之》,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蔡季廷,《論台灣公民投票之法制化問題----以Robert Dahl民主程序標準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衛芷言,《公民投票與公民複決概念暨使用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鍾凱勳,《從權利分立原則論公民投票法制之建構》,國立台北大學法學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馮美瑜,《「分立政府」之形成與運作-美國、法國第五共和與中華民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六、網站資源
Google台灣,http://www.google.com.tw/
國家圖書館,http://www2.ncl.edu.tw/
民主進步黨全球資訊網,http://www.dpp.org.tw/
中國國民黨全球資訊網,http://www.kmt.org.tw/
中華民國總統府全球資訊網,http://www.president.gov.tw/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xn--nwwt11aprv.tw/index.jsp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http://www.rdec.gov.tw/mp.asp?mp=1
政大選舉研究中心,http://www2.nccu.edu.tw/~s00/news/main.htm
核四公投促進會,http://green.csie.ntu.edu.tw/humeco/
台灣獨立運動,http://www.wufi.org.tw/events.htm
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台灣政治網,http://www.twpolitics.com/
聯合知識庫,http://www.udndata.com/
民主論壇,http://www.asiademo.org/author/linyixiong.htm
公民投票,http://www.gov.tw/referendum/related_links.htm
台灣共和國大統領-廖文毅略傳/杜謙遜整理,http://www.oceantaiwan.com/land/20040301.htm
新聞全文檢索,
http://210.69.89.224/search/hypage.cgi?HYPAGE=login.htm

七、西文論著及期刊論文
Barber, B. R. (1984).  Strong Democracy: Participatory Politics for a New Ag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udge, I. (1996).  The New Challenge of Direct Democrac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Berlin, I. (1969).  Two Concepts of Liberty, In Four Essays on Liberty,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ronin, T. E. (1989).  Direct Democracy: The Politics of Initiative, Referendum and Recall,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oodin, R.E. (1996).  Institutions and Their Design. In R. E. Goodin, ed., The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Desig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 P. A. & Rosemary C. R. Taylor (1996).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al Studies, 44: 936-957.
Held, D. (1987).  Models of Democrac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Kobach, K. W. (1993).  The Referendum: Direct Democracy in Switzerland, Aldershot: Dartmouth.
Krasner, S.D. (1984).  Approaches to the State: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and Historical Dynamics. Comparative Politics Studies, 16: 223-246.
Krasner, S.D. (1988).  Sovereignty: 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21(1): 66-94.
Laffan, B. (1999).  Becoming a Living Institution: The Evolution of the European Court of Auditors. Common Market Studies, 37(2): 251-268.
Peters, B. G. (1999).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London: Pinter Press.
Pateman, C. (1978).  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tic The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uksi, M. (1993).  Bring in The People: A Comparison of Constitutional Forms and Practices of The Referendum, Dordrecht, Boston: Martinus Nijhof.
Thelen, K., Longstreth, F., & Steinmo, S. (1992).  Structuring Politics: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