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001201601264900
DOI 10.6846/TKU.2016.00589
論文名稱(中文) 以中共制天權(太空權)發展探討反衛星戰力
論文名稱(英文) Chinese Space Power Development and Anti-Satellite Capabiliti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1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陳俊翰
研究生(英文) Jyun-Han Chen
學號 70133031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6-01-12
論文頁數 20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介正
委員 - 丁樹範
委員 - 林穎佑
關鍵字(中) 太空權
衛星
反衛星
飛彈
關鍵字(英) Space Power
satellite
ASAT
Missil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主要在研究探討以中共制天權(太空權)發展探討反衛星戰力,探討中共制天權(太空權)能力形成背景及其理論意涵、「反衛星」的認知及其奪天權之思維、未來中共「反衛星」戰略的影響,因此從1956年起開始發展航太工業,經歷組建、發展、運用等過程,籌建「天軍」發展太空戰以爭奪太空權。
研究結果發現,中共試射反衛星飛彈摧毀運行於近地軌道上衛星成功,對美國偵察衛星、海洋衛星、氣象衛星、導航定位衛星、低軌道通信衛星等具有威脅性,由於美國陸、海、空軍部隊廣泛運用衛星於通信、情報、導航、飛彈導引等方面,破壞衛星將能削弱美國部隊戰力,因而對美國發動戰爭形成威懾力量,中共以有限的攻擊低軌道衛星力量,牽制美國不敢輕率發動不利於中共的軍事行動。
未來中共在軍事上,將以衛星結合地面網站、海、空機艦,形成國防軍事上完整作戰之指、管、通、情、監視、偵、戰略預警,遂行資訊及戰場管理高度整合系統,為共軍平時與戰時發揮快速反應作戰能力。我國應培養航太人才,並規劃加速我國太空指揮、管制、通信、情報系統的建立,以因應未來多變的戰場情勢,做好防範中共武力犯台的準備。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ing of "anti-satellite" (ASAT) system in China, discusses the origins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space power,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ASAT and its relations with space power, and China’s ASAT strategy. This thesis also discusses China’s development of aero and space industr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use of aerospace assets in pursuing space power.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successful test-firing of an anti-satellite missile to destroy China’s own 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 had posted threats against the US reconnaissance satellites, oceanic satellites,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navigation satellites, low-orbit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s. Due to significant reliance on satellite in communication, intelligence, navigation, and missile guidance by the U.S. military operations, China could use its ASAT capability to deter the U.S. from initiative of war, and take caution in military actions
  In the future, China is expected to combine its land-based cyber operations sites, naval and air assets to formulate comprehensive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surveillance, reconnaissance, and strategic early warning networks, in order to execute integrated informationized operations control, assisting China in conducting rapid reaction operations capability. To deal with ever changing situation, Taiwan should nurture more talents in aerospace industry, expedite the establishment of our own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and intelligence capabilities to better prepare a possible Chinese invas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三節 研究途徑方法與架構6
第四節 概念/名詞界定9
第五節 文獻評析13
第二章 「太空權」理論的發展17
第一節 「太空權」理論形成與發展18
第二節 美、俄「太空權」之理論與實踐21
第三節 中共「太空權」之認知與理論發展29
第四節 小結31
第三章 中共航太科技發展與影響33
第一節 中共航太科技發展歷程34
第二節 中共航太科技發展現況與成果50
第三節 中共航太科技發展的戰略意義127
第四節 小結113
第四章 中共發展「反衛星」武器的概念與運用135
第一節 美國發展「反衛星」武器的歷程與應用135
第二節 中共發展「反衛星」武器的歷程與應用160
第三節 美、中發展「反衛星」武器的比較170
第四節 小結181
第五章 未來中共「反衛星」武器之戰略能力與影響183
第一節 中共發展「反衛星」武器未來運用183
第二節 中共發展「反衛星」武器對臺安全之意涵186
第三節 小結190
軍語錄專有名詞192
參考文獻194


圖目次
圖1-1:研究加構流程圖9
圖3-1:遠望1號示意圖107
圖3-2:遠望2號示意圖108
圖3-3:遠望3號示意圖109
圖3-4:遠望4號示意圖110
圖3-5:遠望5號示意圖111
圖3-6:遠望6號示意圖112
圖3-7: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示意圖114
圖3-8: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示意圖115
圖3-9: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示意圖117
圖3-10: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示意圖118

表目次
表2-1:美國太空權實踐情形彙整表24
表2-2:蘇聯太空權實踐情形彙整表28
表3-1:神舟系列太空船彙整表42
表3-2:中共太空科技發展歷程概要表45
表3-3:中共載人飛船發射及返回彙整表52
表3-4:中共太空實驗室及太空站彙整表54
表3-5:粒子束武器優、缺點彙整表60
表3-6:中共歷代返回式照相偵察衛星主要參數彙整表66
表3-7:中共研製各式通信衛星發射彙整表72
表3-8:北斗定位衛星發射時間彙整表80
表3-9:中共歷年研製氣象衛星彙整表86
表3-10:中共與巴西歷年研製各式地球資源衛星彙整表91
表3-11:中共實踐衛星系發射彙整表96
表3-12:中共嫦娥探月衛星系發射彙整表103
表3-13:中共航太測控系統發展概況112
表4-1: 美國研製的反衛星武器系統彙整表115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專書
(一)中文
張明睿,中共國防戰略發展:跨世編軍事革命浪潮跟尖者》,臺北:洪        
葉文化出版社,1998年9月。
劉彥軍、萬水獻、李大光、郭彤著,《制天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7。
寧淩、王春、榮輝著,《太空對抗》,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10年1月。
劉彥軍、萬水獻、李大光、郭彤著,《論制天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徐矛著,《航太科技知識解讀》,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0年12月。
丁振華、王省良、周美娟著,《現代高新技術武器及其防護》,中國大陸: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1月。
徐矛、康建勇著,《航太科技基礎》,北京:國防工業出版,2008年3月。
李邸乃庸,《航太百科》,鄭洲:海燕出版社,2004年9月,頁37。
王永剛 ,劉玉文著,《軍事衛星及應用概論》,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3年5月。
	廖文中,《中共組建「天軍」發展「星戰」》,見林中斌主編,廟算台海,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2年12月。
	唐國東、華強著,《中國載人航太》,香港:中華書局,2012年11月。
鄭曉虹、余英著,《航太概論》,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年5月。
張明睿,《中共國防戰略發展:跨世編軍事革命浪潮跟尖者》,臺北:洪葉文化出版社,1998年9月11月。
彭繼超,《東方巨響:中國核武器試驗記實》,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年6月。
張萬年著,《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中共中央當校出版社,2003年8月。
梁光烈,《世界新軍事變革叢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藺督學、王琪,《新概念武器與未來戰爭》,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1年1月。
王稚,《21世紀美軍先進軍事技術和武器技術》,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5月。
馮平、王國富、吳志樵著,《世界軍事百科之五一現代武器》,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年6月。
	朱也璿,《軍事高科技知識通覽》,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1997年8月。
	葛立德、趙潞生、黃文政,《獨出心裁的殺手,新概念武器發明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10月。
白炳泉,《波束與粒子束武器》,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2年1月。
李大光,《太空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二)譯著
Ibid.; Norman Friedman 著;余忠勇等譯,《海權與太空》(Seapower and Space) (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 年)。
Lt. Gen. Jay M. Ganner,李育慈譯,《戰術高能雷射防空系統》,(國防譯粹),(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5月,第29卷,第5期)。
 二、期刊
應天行,〈共軍太空戰力發展現況〉,《臺北:中共研究》,第46卷第1期,2012年1月)。
唐仁俊,〈空權理論的發展與回顧〉,《空軍常術雙月刊》,第616期。
王大宇,〈中國大陸神舟號太空船發展之戰略意涵〉,《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34期,2012年10月。
桑治強,〈中共航太戰略發展與我國應採之策略〉,《臺北:國防雜誌》,第22卷第6期,2007年4月。
曹雄源、劉先倫,〈中國大陸神舟號太空船發展之戰略意涵〉,《臺北: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30期,2012年10月。
林宗達著,〈中共軍事革之資訊戰與太空戰〉,《臺北:全球防衛出版社》,2002年。
曾銘義,〈中共「定向能武器」研發現況探討〉,《臺北,國防雜誌》,第21卷第6期,2005年11月。
桑治強,〈剖析中共航太戰力〉,《臺北:陸軍學術雙月刊》,第43卷第495期,2007年10月。
應天行,〈共軍太空戰力發展現況〉,《臺北:中共研究》,第46卷第1期,2012年1月。
許文雄,〈中共衛星科技發展與運用研析〉,《臺北:陸軍學術雙月刊》,第48卷第526期,2012年12月。
周東嶽,〈中共太空科技發展及對我影響之研析〉,《臺北:聯合後勤季刊第13期》,2008年5月。
應紹基,〈中共偵察衛星發展之歷程與展望〉,《臺北:海軍學術雙月刊》,2006年8月。
湯褔昌,〈中共衛星發展之研析〉,《臺北:陸軍學術雙月刊》,2010年8月。
黃俊麟,〈中共衛星航太科技與反衛星系統發展〉,《臺北:國防雜誌》,第22卷第4期。 
張蜀誠,〈中共航太計畫軍事戰略意涵之研究〉,《臺北:海軍學術月刊》,第38卷第10期。
周東嶽,〈中共太空科技發展及對我影響之研析〉,《臺北:聯合後勤季刊》,第十三期,2008年6月。
林長盛,〈中共衛星武器的現況與發展〉,《中國大陸研究》,第39卷第9期,1996年9月。
林明武、林輝龍,〈導航衛星於電子戰作為之研究〉,《臺北:國防雜誌》,第二十五卷第五期,2010年11月。
王崑義,〈中國發展北斗衛星系統對台灣安全的威脅與因應之道〉,《臺北:全球政治評論》,第三十四期,2011年4月。
應紹基,〈中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研建歷程與面對之挑戰〉,《臺北:海軍學術雙月刊》,第四十八卷第四期,2014年8月。
應紹基,〈中共航太科技的發展歷程〉,《臺北:海軍學術雙月刊》,第三十八卷第五期,2004年5月。
郝立仁,〈中共北斗導航衛星系統架構分析與研究〉,《臺北:空軍軍官雙月刊》,第161期,2011年12月。
應紹基,〈中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研建歷程與面對之挑戰〉,《臺北:海軍學術雙月刊》,第四十八卷第四期,2014年8月。
劉宜友,〈對中共「航太戰」之研析〉,《臺北:國防雜誌》,第十九卷第十一期,2004年11月。
毛正氣、戴世傑,〈共氣象衛星之發展與現況〉,《臺北:海軍學術雙月刊》,第四十五卷第四期,2011年8月。
應紹基,〈中共深遠太空測的第一步-「月球探測」計畫〉,《臺北:空軍學術月刊》,2004年7月。
廖文中,〈中共發展天軍將導致美中台軍備競賽〉,《臺北:全球防衛雜誌》,第 249 期,2005 年 5 月。
張豈銘,沈明室,〈中共發展太空相關科技的戰略意涵〉,《臺北:國防雜誌》,2013 年 5 月17日。
鄧心安〈21世紀初科技發展趨勢與我國科技政策的戰略選擇〉,《中國科技論壇》,2000年11月,第87期。
王國語,〈外空透明與建立信新措施〉,《中國航太》,2012年12月19日,第416期。
吳正光,〈21世紀新戰爭型態-不對稱作戰探討〉,《臺北:國防雜誌》,2003年1月,第18卷第7期。
中國航太編輯部,〈走自主創新之路,實現中國航太事業跨越發展〉,《北京:中國航太》,2006年11月,總343期11期。
戚發軔,〈毛澤東與東方紅衛星〉,《北京:中國航太月刊》,2000 年 4月第4期。
陳宇震,〈中共發展太空事業之戰略意義〉,《臺北:中華戰略學刊》,2000年10月,秋季利。
尚景賢,〈雷射武器〉,《臺北:空軍航空技術學院科學發展月刊》,2007年12月,第420期。
陳建國,〈美國海軍研究導軌砲和自由電子雷射〉,《臺北:尖端科技軍事雜誌》,2010年1月1日。
田俊儒,〈世界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發展現況〉,《臺北:國防雜誌》,91年3月,第十七卷第九期。
施榮,〈美國的未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中國:中國航太》,2006年,第12期。
林玉琛,〈戰區導彈防禦(TMD)和國家導彈防禦(NMD)〉,《中國:航太機電集團公司》,2001年12月,第29卷,第6期。
劉曉恩,〈2002年空間系統攻防對抗技術發展態勢〉,《北京:中國航太》,2003年5月,第5期。
劉先倫,〈中國大陸太空發展之挑戰與契機:新自由制度主義的觀點〉,《臺北:國防雜誌》,2012年10月。
	曾銘義,〈中共「定向能武器」研發現況探討〉,《臺北:國防雜誌》,第21卷,第6期。
	熊鸞祥、熊延峰,〈美軍重視發展定向能武器〉,《現代軍事》,1999年,第273期。
謝台喜,〈中共太空發展對我之威脅與因應作為〉,《陸軍學術雙月》,2012年12月,第48卷第526期。
余永章,〈探索中共太空科技發展與我國因應之道〉,《陸軍學術雙月》,2003年3月,第39卷第451期。
China reportedly working on new Star War laser,” China News 30 ,November 1998。
應天行,〈前中共研發衛星的新重心「小型衛星」〉,《全球防衛雜誌》,2001年7月,第203期。
袁易,〈重新思考外空安全:一個中國建構安全規範之解析〉,《中國大陸研究》,2009年 6月,第52卷第2期。
蔣遠平,〈對中共「反導系統」之研析〉,《海軍學術以刊》,2006年7月,第40卷,第3期。
耿豔棟、肖建軍,〈關於空天一體化的初步研究〉,《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2004 年12月,第15卷第6期。
唐仁俊,〈中共的航太戰略與發展〉,《空軍常術雙月刊》第621期。
許文雄,〈中共衛星科技發展與運用研析〉,《臺北:陸軍學術雙月刊》,2012年12月,第48卷第526期。
張永維,〈小衛星在軍事中的應用〉,《現代軍事》,2006年1月2日。
王起飛,〈機載反衛星武器的發展與展望〉,《湖北航太科技》,2005年3月21日,第4期。
陳偉寬,〈中共航太的核心價值及其戰略意涵〉,《中共研究》,第42卷第1期,2008年1月25日,頁41。
應紹基,〈中共首次成功測試反衛星飛彈之戰略目標與影響〉,《陸軍學術雙月刊),2008年3月,第602期。
劉宜友,〈對中共軍事衛星發展之研析〉,《國防雜誌》,2000年6月,第15卷第12期。
沈明室,〈天宮1號與神舟八號成功對接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頁28。
三、學術論文
蔣成明,〈中共「反衛星武器」的戰略性能力虛實評估〉,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所,2008年6月。
桑治強,〈中共制天權理論與航太載具發展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2007年6月。
李進興〈制天權之爭-中共「太空戰」發展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2005年6月。
湯名暉,《中共航太計劃2000-2006》,新北:淡江大學,2006年6月。
李進明,〈中共太空戰能力發展之研究〉,新北:淡江大學,2008年6月。
態偉、郝強、謝永亮、單兆春,〈走向前臺的新概念武器〉,〈飛航導彈〉,北京:中國航太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310所,2006年7月。
賈利、張弓胤、武文軍、彭小龍著,〈21世紀美空軍的反導先鋒:機載鐳射武器〉,北京:中國航太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301所,2006年7月。
付偉,〈國外鐳射反衛星技術發展綜述〉,中國:東北電子技術研究所,2001年4月,第 25 卷 第 2 期。
任國光、黃裕年,〈美國高能鐳射武器的發展戰略(上篇)〉,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2001年8月,第 25卷,第 4期。
趙江、徐世錄,〈鐳射武器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北京:東北電子技術研究所,2005年2月,第 35卷,第 2期。
張建革、劉躍新、路宏,〈美國的艦載電磁砲研〉,北京: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3研究院,2009年3月,第31卷,第3期。
王德滿、王躍進、謝慧才著,〈線圈砲—電磁同軸發射器及其系統分析〉,陝西:西安電子科技大學,1996年10月,第17卷,第4期。
王慧錦、曹延傑、王成學才著,〈美國海軍電磁導軌砲發展綜述〉,山東煙臺:海軍航空工程學院,2010年2月,第32卷,第2期。
王靜瑞著,〈電磁發射技術的發展及其軍事運用〉,中國江西:南昌陸軍學院,2001年3月,第26卷,第1期。
吳傳國,〈嚇阻在國家安全戰略上的運用與實踐-兼論小國嚇阻之道〉,臺北:中華戰略學會,2013年2月。
四、新聞報紙
胡錦濤,〈在慶祝我國首次載人航太飛行圓滿成功大會上胡錦濤同域的講話〉,(北京:解放軍報,2003年11月8日,版1)。
邁克爾•基利安,〈空軍將試驗反導彈鐳射飛機〉,美國:芝加哥論壇報, 2000 年 1 月 26 日。
摘自,李雅惠,〈獨家-詹氏評神舟:中國太空計劃-飛彈導彈準確度將躍進〉,臺北,東森新聞台,2003年10月15日,2015年11月14日檢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航太白皮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6年中國的航太白皮書〉。
陳子平,〈中共航太戰略對兩岸情勢的影響〉,青年日報,2007年10月9日,第7版,2015年11月24日檢視。
呂烔昌,〈中共發展太空戰力-衝擊全球和平穩定〉,青年日報韜略談兵版,2008年5月4日,2015年11月28日檢視。。
五、網路資料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新華網:http://www.news.cn/jsyw.htm。
中評網:http://www.zhgpl.com/。
新浪網:http://www.sina.com.cn/。
大公網:www.takungpao.com。
文匯網:http://www.wenweipo.com/。
阿波羅新聞網:http://www.aboluowang.com/index.html。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
八一軍事網:http://www.81.net/。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