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907201814261000
DOI 10.6846/TKU.2018.00569
論文名稱(中文) PaGamO遊戲式學習平台融入國中數學課後學習成效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PaGamO Game-based Learning Platform to Mathematics Remedial Teaching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2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黃宇莊
研究生(英文) Yu-Zhuang Huang
學號 70575009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6-26
論文頁數 7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儒傑
委員 - 陳瑞貴
委員 - 林吟霞
關鍵字(中) PaGamO
遊戲式學習
學習態度
關鍵字(英) PaGamO
game-based learning
learning attitud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PaGamO遊戲式學習平台融入國中數學課後學習成效,採準實驗研究法並搭配質性研究,以臺北市某市立國中八年級兩個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包含實驗組22人,在PaGamO遊戲式學習平台進行課後作業;對照組25人,以傳統的紙筆進行課後作業。
研究以量化為主、質性為輔的方式進行,量化資料有數學領域學習態度量表、數位學習滿意度問卷、第一次數學定期考查及第二次數學定期考查,並以SPSS 22.0版統計軟體進行分析;質性資料以學生文字回饋及半結構式訪談進行,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對數位學習模式的看法與感想。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	經由「數學領域學習態度量表」,研究顯示PaGamO遊戲式學習平台未顯著提升國中生數學科學習態度。
二、	經由「數位學習滿意度問卷」,研究顯示大部分學生對於在PaGamO遊戲式學習平台進行課後作業持正向的看法。
三、	PaGamO遊戲式平台未顯著提升國中生數學科學習成效。
四、	利用PaGamO遊戲式平台進行課後作業的國中生在學習態度與自我效能之間有顯著的高度正相關。
五、	利用PaGamO遊戲式平台進行課後作業的國中生在學習模式滿意度與科技接受度之間有顯著的高度正相關。
六、	利用PaGamO遊戲式平台進行課後作業的國中生在學習態度與第二次數學定期考查之間有顯著的中度正相關。
七、	利用PaGamO遊戲式平台進行課後作業的國中生在自我效能與第二次數學定期考查之間有顯著的高度正相關。
英文摘要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the PaGamO platform to help students to learn math after class.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was adopted in the study. The participants were from two classes of the eighth graders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including 22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o used PaGamO platform to do their homework, and 25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ho do traditional pen and pencil homework. 
This study implemented a quantitative method supplemented with qualitative data. The quant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the mathematics learning attitude scale, the digital learning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the first sectional exam, and the second sectional exam. SPSS 22.0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Also, the qual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students’feedback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 understand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s and their perceptions towards digital learning.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results of the mathematics learning attitude scale showed that the PaGamO game-based learning platform did not 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tudents’learning attitude towards math.
2. The results of the digital learning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showed that most students held a positive view of the after-class homework on the PaGamO platform.
3. The PaGamO platform did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in math.
4. There was a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arning attitudes and the self-efficacy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use the PaGamO platform to do their homework assignments.
5. There was a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the learning model and the acceptance of technology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use the PaGamO platform to do their homework assignments.
6. There was a moderate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arning attitudes and the second sectional exam score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use the PaGamO platform to do their homework assignments.
7. There was a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lf-efficacy and the second sectional exam score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use the PaGamO platform to do their homework assignmen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次	v
表目次	vii
圖目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數位遊戲式學習	7
第二節	課後學習	10
第三節	國中學生數學科學習之相關研究	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1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	1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21
第三節 實驗步驟	2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5
第一節	PaGamO融入課後學習影響學習態度層面	35
第二節	PaGamO融入課後學習之數位學習滿意度分析	41
第三節	PaGamO融入課後學習影響數學概念理解層面	46
第四節	數學領域學習態度、數位學習滿意度及第二次數學定期考查之相關分析與討論	5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3
第一節 結論	53
第二節 建議	55
參考文獻	57
附錄一 數學領域學習態度量表	64
附錄二  數位學習滿意度問卷	65
附錄三  PaGamO教學介入之教案設計	67
附錄四  家長同意書	69
附錄五  第一次數學定期考查試卷	70
附錄六  第二次數學定期考查試卷	72
附錄七  訪談大綱	74


表目次 
表 2-2-1  數位學習應用於課後學習之相關研究 11 
表 2-3-1  數位遊戲式學習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14 
表 3-1-1  研究設計  19 
表 3-1-2  實驗活動之樣本人數  20 
表 3-4-1  第一次數學定期考查題目分析結果  30 
表 3-4-2  第一次數學定期考查題目分析結果  31 
表 4-1-1  學習態度之數學科學習態度的相依樣本 t 檢定  35 
表 4-1-2  高分組數學科學習態度前後測之描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 t 檢定 36 
表 4-1-3  低分組數學科學習態度前後測之描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 t 檢定 37 
表 4-1-4  學習態度之個人自我效能的相依樣本 t 檢定  38 
表 4-1-5  高分組個人自我效能前後測之描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 t 檢定 38 
表 4-1-6  低分組個人自我效能前後測之描述統計表及相依樣本 t 檢定 39 
表 4-2-1  學習模式滿意度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42 
表 4-2-2  學習模式靈活度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43 
表 4-2-3  學習系統認知有用性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43 
表 4-2-4  學習系統認知易用性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44 
表 4-3-1  實驗組與對照組「第一次數學定期考查」迴歸係數同質 性檢定摘要表 47 
表 4-3-2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前測與後測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47 
表 4-3-3  實驗組與對照組後測成績之共變數分析  48 
表 4-4-1  相關係數分析之相關程度分類  51 
表 4-4-2  學習態度、自我效能與第二次數學定期考查之相關係數 矩陣表 51 
表 4-4-3  學習模式滿意度、科技接受度與第二次數學定期考查之相關係數矩陣表 52 

圖目次 
圖3-1-1  研究架構	17
圖3-3-1  研究流程圖	24
圖3-4-1  PaGamO登入畫面	25
圖3-4-2  PaGamO設計作業清單	25
圖3-4-3  PaGamO遊戲畫面	26
圖3-4-4  PaGamO進行攻擊	26
圖3-4-5  PaGamO作答畫面	27
圖3-4-6  PaGamO答對畫面	27
圖3-4-7  PaGamO答錯畫面	28
圖3-4-8  PaGamO詳解畫面	28
圖3-4-9  PaGamO工具箱	2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Andylu(2016)。數位平台-PaGamO【討論群組】。取自http://scl.ice.ntnu.edu.tw/course3/d7
王如哲(2010)。解析學生學習成效。評鑑,27,62。
中國教育部(201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取自 http://www.edu.cn/html/info/10plan/ghfb.shtml
方炳林(1995)。普通教學法。臺北市:教育文物出版社。
行政院(2002)。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取自http://wiki.teldap.tw/index.php?title=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李勇輝(2017)。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數位學習為例。經營管理學刊,14,68-86。
李嘉祐(2014)。在遊戲學習中加入維持學生興趣的元素-以系統程式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李鴻宗(2016)。遊戲式學習結合體感操作之認知負荷評估-以全球暖化的科學迷思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臺南市。
宋雲卿(2005)。數學遊戲活動對國中學生數學學習態度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余盈珊(2016)。運用雲端數位學習平台進行國文教學對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國中三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吳毓瑩(2003)。多元評量之解毒與解讀。課程與教學季刊,6(1),133-154。
沈泓颺(2017年3月20日)。不然你是在玩什麼?「遊戲」的界限。哲學新媒體。取自:https://philomedium.com/blog/79877
尚志英(譯)(1995)。哲學研究(原作者:L. Wittgenstein)。臺北市:桂冠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53)
林莉臻(2017)。PaGamO遊戲融入六年級社會領域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林雅雯、江柏叡、曾志隆(2015)。應用合作學習於國中數學課程之前實驗研究。臺灣數學教師,36(2),13-25。
周婉芸、謝蕙宜、楊逸菊、林慧錚、鄭其嘉(2017)。「數位學伴網路學習系統」推動原住民高年級學生性教育之行動研究計畫。中華職業醫學雜誌,24(3),227-238。
胡天玫、周育萍(譯)(2016)。蚱蜢:遊戲、生命與烏托邦(原作者:Bernard Suits)。臺北市: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1978)
香港教育局(2015)。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取自 http://ite4.fwg.hk:8080/ite4/Chin/content/index.html
柳棟(2004)關於學習遊戲化的思考。現代教學,5。取自www.being.org.cn/theory/learning-play.htm
凃金堂(2012)。量表編製與SPSS。臺北市:五南。
洪文榮、蔡俊彥、施文玲、林郁為、林芳白(2013)。數位遊戲式學習對學生PISA科學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正修科技大學,高雄市。
洪意雯(2012)。國外教育訊息。教育資料與研究,104,202-203。
洪蘭(2016)。遊戲與閱讀:最符合孩子需求的學習方法。臺北市:信誼基金出版社。
侯惠澤(2016)。遊戲式學習:啟動自學×喜樂協作,一起玩中學。臺北市:親子天下。
淡江大學資訊概論教學團隊(2016)。2016資訊概論。臺北市:碁峰。
郭玉生(1989)。心理與教育測驗。新北市:菁華。
郭育嘉(2014)。利用Facebook數位輔助教學對高中生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大灣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政宏(2013)。數位遊戲教學對學童學習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簡單機械」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禮文(2009)。國小英語輔助教學平台的應用與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張乃方(2016)。遊戲式學習系統對補救教學成效影響之探討―以二次函數圖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張基成、林冠佑(2016)。從傳統數位學習到遊戲式數位學習―學習成效、心流體驗與認知負荷。科學教育學刊,24(3),221-248。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佩蓉(2016)。數位遊戲學習對國小五年級因數與倍數學習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嘉恩(2016)。結合情境與精熟學習之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對國小因數概念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馨尹(2006)。探討專輯導向學習教學法之學習理論。師說,192,47-49。
康軒盃PaGamO電競大賽(2015)。康軒愛teach。取自http://www.945enet.com.tw/promo/20150323/PDF/pagamo.pdf
教育部(2016)。2016-2020資訊教育總藍圖。取自https://ws.moe.edu.tw/001/Upload/3/relfile/6315/46563/3d9a977d-cd20-429f-a5d0-a17a68e86199.pdf
徐世瑜(2003)。自我導向學習對於國小教育的意義。教育研究,116,114-119。
陳金聲、葉為谷、劉志鈺(2015)。不同區域學生在平日與休閒時間配置之研究。休閒運動健康評論,2(2),79-95。
陳佩瑜、龔心怡(2016)。翻轉吧,國文!學思達教學法對國中學生國文學習之行動研究。教育脈動,8。取自https://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4ab3a273-a140-4138-9894-24a07104db6d
陳庭祥(2015)。行動載具輔助高職建築科電腦製圖課課後學習成效與認知負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陳錦儒(2010)。引導式的遊戲式學習用於數學應用問題解題與錯誤類型分析-以二元一次方程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陳勝文(2010)。研究數位學伴對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黃美芳(2016)。雲端學習平台融入翻轉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數學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黃信雄(2016)。在MOODLE數位學習平台應用混成式學習策略於國中資優數學延伸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淑玲(2010)。學其所做、做其所學-以CHEA傑出校院學生學習成效執行獎為例。評鑑,25,36-39。
黃皓伶、陳明溥、邱寶萱(2012)。不同探索式遊戲學習策略對國民小學流行性感冒防治概念學習之影響。數位學習科技期刊,4(3),1-15。
黃舜華(2012年6月)。資訊素養與手持行動裝置使用接受度對使用意向之研究。「2012 第八屆知識社群國際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曾憲雄、翁瑞鋒、楊宗瑜(2016)。基於真實案例之網路安全素養遊戲式教學設計。人文社會學報,12(4),305-317。
曾卿原(2012)。建立國小整數乘法之互動式數位學習教材—以印度數學的演算思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臺南市。
喬麗文(2008)。課後學習對國中生數學成就的影響—九國/地區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程毓明、郭勝煌(2011)。遊戲式學習對學習成效影響之探討:以國中綜合活動童軍課程為例。工業科技教育學刊,4,25-32。
楊之瑜(譯)(2013)。愛玩才會贏:發揮自然學習力 遊戲讓孩子更聰明。(原作者:David Elkind)臺北市:台視文化。(原著出版年:2007)
楊善媛、高錦瑗、黃國禎(2014)。由失敗經驗探討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設計的考量因素。數位學習科技期刊,6(4),37-51。
楊雅婷、陳奕樺(2013)。競賽數位遊戲結合學生出題運用於國小電磁教學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5(4),1-25。
葉惠如(2013)。國中數學學習共同體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賓靜蓀(2013年6月)。直擊美國數位教育浪潮 最自由也最焦慮的時代。親子天下,46,154-159。
鄭宇君(2013)。從數位學習到新素養:電子書閱讀器對高中生社群的可能影響。新聞學研究,114,127-163。
鄭明韋(1999)。國立空中大學嘉義地區學生學習方式、學習參與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鄭雅瑄(2016)。適性化數位學習模式對國小三年級數學領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虎尾科技大學,雲林縣。
潘尼、陳潮、宋雅文、劉思嘉、秦彬(譯)(2016)。遊戲設計夢工廠(原作者:Tracy Fullerton)。大陸:電子工業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4)
蔡宗憲(2015)。數學遊戲App融入國小五年級數學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蔡貞雄(2000)。體育教師的教學效能。國民體育季刊,29(4),42-51。
蔡淑慧、沈俊毅(2013)。「Wii太鼓達人」遊戲融入國民中學音樂節奏教學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5(2),1-26。
蕭景德(2016)。利用PAGAMO網站提升國中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賴淑惠(2008)。合作式數學遊戲融入國中學生數學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水南、顏國樑(1996)。國民小學作業指導之探討。載於黃正傑(主編),班級實務的改進(97-140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顏春煌(2012)。數位學習。臺北市:碁峰。
饒見維(1996)。國小數學遊戲教學法。臺北市:五南。




英文部分:
Baker, D. P., Akiba, M., LeTendre G. K. & Wiseman, A. W. (2001). Worldwide shadow education: Outside-school learning, institutional quality of schooling, and cross-national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23(1), 1-17.
Baker, D. P., Alexander, K. L. & Wiseman, A. W. (2004). The American summer learning gap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In Borman, G.D. & Boulay, M. (Eds.), Summer Learning: Research, Policies, and Programs (pp. 53-69). Mahwah, N. 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Barrows, H. S., & Tamblyn, R. M. (1980).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 approach to medical education. New York: Springer.
Bruner, J. (1983). Child's Talk: Learning to Use Language. New York: Norton.
Burns, M. (2003). Using Games in Your Math Teaching. Connect Magazine, 17(2), 1-4.
Code.org Advocacy Coalition. (2015). Why computer science in K-12. Retrieved from https://code.org/advocacy.
Greenfield, P. M. (1984). Mind and media: The effects of television, video games, and computer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ickey, D. T., Ingram-Goble, A., & Jameson, E. (2009). Designing assessments and assessing designs in virtu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Technology, 18, 187-208.
Hogle, J. G. (1996). Considering games as cognitive tools: In search of effective "edutainment". Athens, GA: University of Georgia.
Kebritchi, M., & Hirumi, A. (2008). Examining the pedagogical foundations of modern education computer games. Computers & Education, 51(4), 1729-1743.
Kore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formation Service. (2014). White Paper on ICT in Education Korea 2014. Retrieved from http://english.keris.or.kr/whitepaper/WhitePaper_eng_2014.pdf
McVatta, R. (1981).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student affect,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Research extension at the community college.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203962)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The Vision for ICT in Education-Towards the Creation of a Learning System and Schools Suitable for the 21st Century. Retrieved from http://www.mext.go.jp/b_menu/houdou/23/04/__icsFiles/afieldfile/2012/08/03/1 305484_ 14_1.pdf
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 (2015). The fourth Masterplan for ICT in Education (mp4). Retrieved from http://ictconnection.moe.edu.sg/masterplan-4
Vos, N., Meijden, H. V. D., & Denessen, E. (2011). Effects of constructing versus playing an educational game on student motivation and deep learning strategy use. Computers & Education, 56(1), 127-137.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ET). (2016). 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 Retrieved from http://tech.ed.gov/netp/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0). 21st Century Skills: How can you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 new Global Economy? Retrieved from http://www.oecd.org/site/educeri21st/40756908.pdf
Papastergiou, M. (2009).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in high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Impact on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and student motivation. Computers & Education, 52(1), 1-12.
Pivec, M. (2007). Editorial: Play and learning potentials of game-based learning.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8(3), 387-393.
Prensky, M. (2007).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New York: McGraw-Hill.
Seppälä, P., & Alamaki, H. (2003). Mobile Learning in Teacher Training.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9, 330-33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