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907201110341700
DOI 10.6846/TKU.2011.01276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和平發展下的中美關係
論文名稱(英文) Sino-U.S. Relations Under P.R.C's Peaceful Development Polic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2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顏志榮
研究生(英文) Chih-Rong Yen
學號 79733034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6-17
論文頁數 14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高成
委員 - 朱新民
委員 - 潘錫堂
關鍵字(中) 中國崛起
和平崛起
中美關係
台灣問題
美台軍售
關鍵字(英) China rise
China’s Peaceful rise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Sino-U.S. Relations
Taiwan Issue
U.S. Arms sales to Taiwa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冷戰結束後,美國發展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在「一超多強」的國際格局下,美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各方面的實力遠遠超過其他大國。尤其是在全球化時代,國內政治國際化、國際政治國內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任何一國內部的政治和經濟都和世界政治與經濟緊密相連。因此,無論是中共的政經發展、社會變化,抑或是安全、外交、貿易和兩岸統一的問題等,美國都深涉其中,成為影響「中國崛起」的最大外部因素。
本研究即著眼於大陸「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鄭必堅於2003 年4 月在「博鼇論壇」發表「中國和平崛起與亞洲的未來」演講,首次提出「和平崛起」概念,藉此反擊「中國威脅論」,有關「中國崛起」的討論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對「中」美關係亦漸次產生影響。惟近年中共官方已較少使用「和平崛起」,轉而使用「和平發展」,主張透過和平而非戰爭的方式來實現「和平發展」,其面對的重大課題是如何讓大國、周邊國家接受自己,從而創造一個有利於國內改革和發展的國際環境。
研究探討的結果顯示,中共不滿美國推行單極的全球戰略,將防止出現可能挑戰其「一超」地位的國家,作為全球戰略核心目標,所以將正在崛起的中共視為威脅「一超」地位的主要障礙和潛在對手,而在臺灣問題方面,中共認為臺灣是美國遏制大陸在亞洲擴張的重要籌碼,對臺軍售是美國涉入臺灣問題的主要手段,臺灣問題仍將是影響「中」美關係的不確定因素。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國際戰略格局不變,「中」美關係不會有重大突破,美國的對「中」政策也不會進行大幅調整,臺灣在美國全球戰略格局中的地位沒有改變,仍具有重要的「制中」作用。但是當前美國自身深陷伊拉克、阿富汗等反恐問題泥沼,「中」美軍事交流也逐漸恢復正常,近期應不致於高調地處理對臺軍售問題,引起雙邊關係的嚴重倒退。建議我政府宜持續爭取美方支持,化解其對臺軍售疑慮,俾在兩岸談判中居於主動地位。
英文摘要
After the Cold War, the United States developed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in the "one superpower and many"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United States in political, economic, military and cultural
strengths far more than other big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domestic politics,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the country is increasingly clear that any country's internal
politics and the economy and world politics and economy are closely
linked. Therefore, regardless of the CCP'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change, or security, diplomatic, trade and
unification problems, which the United States are deeply involved, with
an impact on "the rise of China" the biggest external factors.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mainland, "China Reform Forum," Zheng
Bijian in April 2003 in the "Boao Forum" published "China's peaceful rise
and Asia's Future" speech, first proposed a "peaceful rise" concept, to
fight back. "China threat theory "and the" rise of China "discussion into a
new phase," in "‐US relations have gradually have an impact.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officials have rarely used "peaceful rise" in favor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in favor of the war through peaceful means
rather than to achieve the "peaceful development", which face a major
issue is how to make a big country, neighboring countries to accept
themselves, thereby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domestic
reforms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for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 to implement CPC unipolar global strategy, there will be
challenges to prevent its "superpower" status of the country, as a core
objective of global strategy, it will be seen as a rising Communist threat
"superpower" status the main obstacles and potential adversaries, and in
Taiwan, the PRC considers Taiwan to contain mainland U.S. expansion in
Asia, an important bargaining chip in arms sales to Taiwan is the Taiwan
issue, the United States involved in the primary means of Taiwan issue
will continue to affect the "in" US relations of uncertainty.
In the next period of time,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ituation the
same, "and" there will be no major breakthrough in US rel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to "China" policy and will not be a substantial adjustment
in the U.S. global strategic situation of Taiwan's status has not changed,
still important "system in" effect. But the current U.S. itself bogged down
in Iraq, Afghanistan and other counter‐terrorism quagmire, "in"‐US
military exchanges have gradually returned to normal, the recent
high‐profile deal to be Buzhi Yu arms sales to Taiwan, causing a serious
setback for bilateral relations. I suggest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tinue
support for the U.S. to resolve its doubts arms sales to Taiwan, to serve
in cross‐strait negotiations living initiativ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檢閱..............................................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二章 中共和平發展策略分析..................................13
第一節 中共和平發展的內、外環境...............................13
第二節 中共和平發展的概念演變.................................32
第三節 中共和平發展的主要內涵.................................43
  第四節 小結................................................50

第三章 中共和平發展與對美政策................................52
第一節 中美關係發展概況......................................53
第二節 中共和平發展下的對美政策...............................80
第三節 小結................................................99

第四章 中美在臺灣問題上的互動...............................103
第一節 中美戰略互信與兩岸關係.................................104
第二節 中美關係中的對臺軍售問題...............................108
第三節 小結................................................125

第五章 結論.................................................121
第一節 研究心得與發現.......................................127
第二節 未來發展與建議.......................................131
參考書目....................................................136



圖目錄
圖1-1研究架構圖………………………………………………………10
圖2-1大陸原油月度累計進出口量情況…………………………………………15
圖2-2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35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中文專書與著作
1.	丁松泉,《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2.	于  沛,〈對近代大國崛起的文化思考〉,《北方論叢》,第1期,2005年。
3.	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理論熱點面對面〉,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6年。
4.	中共研究雜誌編輯部,《2003年中共年報》,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94年。
5.	中共研究雜誌編輯部,《2004年中共年報》,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95年。
6.	中共研究雜誌編輯部,《2005年中共年報》,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96年。
7.	中共研究雜誌編輯部,《2006年中共年報》,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97年。
8.	王高成,《交往與促變-柯林頓政府對中共的外交戰略》,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民國95年。
9.	王緝思,〈美國霸權與中國崛起〉,《外交評論》,總第84期,2005年10月。
10.	朱蓓蕾,〈全球化與中共安全觀:轉變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6期,民國92年11-12月。
11.	江西元、夏立平,《中國和平崛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12.	江憶恩,〈美國學者關於中共與國際組織關係研究概述〉,《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 
13.	冷  溶,〈科學發展觀的政治意義〉,《政治學研究》,第3期,2005年。
14.	吳瑟致,〈評中國和諧外交的內涵與影響〉,《中共研究》,第41卷,第1期,2007年1月。
15.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民國83年。
16.	李勇,〈中美關係進入戰略穩定期〉,《中國評論》,民國94年10月。
17.	李稻葵,《大國發展戰略-探詢中國經濟崛起的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18.	卓慧苑、楊仕樂合著,〈美國小布希政府對臺軍售的分析:維持兩岸軍力平衡〉,《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6期,2003年11-12月。
19.	林中斌,《以智取勝》,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印,2004年出版。
20.	林正義,〈八一七公報後美國對臺軍售政策〉,《歐美研究》,23卷,第3期,1993年9月。
21.	林其屏,〈科學發展觀:中國和平崛起的指導觀〉,《天府新論》,2004年第4期。
22.	林宗達。《強權較勁—中共與美國攻防的外交戰略》,臺北: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03年。
23.	林尚立,《政黨政治與現代化:日本的歷史與現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24.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臺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6年。
25.	林德昌編著,《聯合國千禧年宣言與千禧年發展目標:世紀的交的困境與挑戰》,臺北:青輔會,民國95年。
26.	邱坤玄,〈美國對中國崛起的認知與美中互動〉,《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11期,民國94年11月。
27.	金增林,〈論科學發展觀〉,《黑龍江社會科學》,第1期,2006年。
28.	查道炯,《中國石油安全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
29.	胡元梓、薜曉源,《全球化與中國》,臺北:創世文化,民國90年。
30.	倪世雄等著,《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北京: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31.	孫  岩,《臺灣問題與中美關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32.	孫晉忠,〈反恐合作與中美關係〉,《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2005年。
33.	翁明賢,《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臺北:創世文化出版,民國92年。
34.	張幼文,〈中國和平崛起與世界共贏〉,《解放日報》,2004年4月22日。
35.	張克華,〈中國崛起挑戰美國政策與地位〉,《中共研究》,第39卷,第1期,民國94年1月。
36.	張清敏,《美國對臺軍售政策研究-決策的視角》,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37.	郭武平、吳坤財、孫國祥、連錦水、蔡昌言,〈中國和平崛起:國際社會的威脅或夥伴〉,《歐洲國際評論》,第2期,2006年。
38.	郭震遠,〈趨於成熟的中美關係〉,《中國評論》,2006年4月。
39.	陸忠偉,《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40.	黃仁偉,〈大國興衰的歷史比較〉,《世界史》(中共〈全國〉人大複印資料),2004年。
41.	楊再平、向東著,《中國唱不衰》,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
42.	楊安哲編輯,《全球金融危機與中美關係變革〉,北京:時事出版社,2010年3月。
43.	楊劍、信強。〈制訂「反分裂國家法」的必性和法理依據〉,《中國評論》,2005年1月。
44.	楊潔勉,〈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國際問題研究》,第94期,2003年3月。
45.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46.	葉志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頂文化,民國89年。
47.	熊  玠,〈蛻變中的中美關係—透視「終統」後果及對胡錦濤訪美的期待〉,《中國評論》,2006年4月。
48.	熊  玠,〈布什的外交演變與中美關係-兼談其對臺政策底細〉,《中國評論》,2004年1月。
49.	劉建飛,〈和平崛起是中共的戰略選擇〉,《世界經濟與政治》,2006年。
50.	劉建飛,《大博弈—中國的太極與美國的拳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51.	蔡明彥,〈美國與中國軍事交流的發展與限制(2004-2007年)〉,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歐美研究》第39卷第3期,民國98年9月。
52.	蔡東杰譯,《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臺北:左岸文化,民國91年。
53.	閻學通、孫學峰,《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54.	韓玉貴,《冷戰後的中美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12月。
55.	譚  中,〈中國應如何建立「和諧世界」〉,《中國評論》,2005年12月。
(二)中譯書籍
1.	施錫銓譯,《策略與博弈—理論與實踐》,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年。
2.	沈宗瑞、高少凡、許湘濤與陳淑鈴譯,David Held、Anthony McGrew、David Goldblatt、Jonathan Perraton合著,《全球化衝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臺北:韋伯文化,民國93年。
3.	孟傑慕著,林添貴譯,《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
4.	Robert D. Kaplan著,杜默譯,《戰的華:美國帝國主義大戰略》,臺北:時報文化,民國91年。
5.	羅伯特‧吉爾平著,武軍譯,《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
6.	Jerel A. Rosati著,周啟朋、傅耀祖等譯,《美國對外政策的政治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民國94年。
7.	Malcolm Waters著,徐偉傑譯,《全球化》,臺北:弘智文化,民國89年。
 (四)報紙
1.	人民日報(大陸)。
2.	大公報(香港)。
3.	中央日報。
4.	中國時報。
5.	文匯報(香港)。
6.	自由時報。
7.	明報(香港)。
8.	信報(香港)。
9.	經濟日報(大陸)。
10.	青年日報。
11.	新華社(大陸)。
12.	環球時報(大陸)。
13.	聯合報。
14.	聯合早報(新加坡)。
15.	讀賣新聞(日本)。
(五)期刊
1.	冷溶,〈科學發展觀的政治意義〉,《政治學研究》,第3期,2005年。
2.	唐彥林,〈美國對中國崛起的認知、對策及中國的應對〉,《中國外交》,第9期,2010年。	
3.	馬振崗,〈中美戰略競爭論剖析〉,《國際問題研究》,第6期,2010年。
4.	袁  鵬,〈911事件與中美關係〉,《現代國際關係》,第11期,2001年。
5.	陳一新,〈從美國看中國軍力〉,《全球防衛雜誌》,263期,2006年7月。
6.	楊文靜,〈大國崛起理論探析〉,《現代國際關係》,第176期,2004年。	
7.	楊仕樂,〈美國小布希政府對臺軍售的分析:維持兩岸軍力平衡〉,《問題與研究》,第6期,2003年第11-12月。	
8.	過家鼎,〈臺灣問題一直是中美關係的癥結〉,《國際問題研究》,第6期,2000年。	
9.	蔡榮祥,〈小布希政府時期的美中臺三角關係的持續與變遷〉,《臺灣國際研究季刊》,2007年。
10.	羅會鈞,中南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學院,《探索與爭鳴期刊》,2006年。










二、英文部分
(Ι)Books
1.	American Foreign Policy,2003。
2.	Collins, Alan, Security and Southeast Asia: Domestic, Regional, and Global Issues. C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2003. Connors, Michael Kelly, Remy. Davison, and Jorn Dosch, The New Global Politics of the Asia-Pacific. NY: Routledge, 2004.
3.	Dittmer Lowell,The Strategic Triangle: The Elementary Game-Theoretical Analysis, World Politics, Vol. 33, No. 4, 1981。
4.	Downs, Erica Strecker, China's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Santa Monica, CA: Rand, 2000.
5.	Foot Rosemary, Practice of Power: US Relations with China since l949(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6.	Fred I.Greenstein, “The George W. Bush Presidency: An Early Assessment”,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3.
7.	Harding Harry, A Fragile Relationship: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since    l972 (Washington,D.C.: Brookins lnstitution,2006)。
8.	Keohane, Robert O., Power and Governance in a Partially Globalized World. NY: Routledge, 2002.
9.	Kindleberger .C,Dominance and Leadership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C.Kindleberger,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10.	Kerry Dumbaugh, “Taiwan-U.S. Political Relations: New Straits and Changes”(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Order Code RL33684, October 10, 2006)。
11.	Kolbert, Elizabeth, Field Notes From a Catastrophe: Man, Nature, and Climate Change. NY: Bloomsbury Pub, 2006.
12.	Lane, Jan-Erik, Globalization and Politics: Promises and Dangers. VT: Ashgate Pub., 2006.
13.	Noreng, Oystein, Crude Power: Politics and the Oil Market. London: I.B.Tauris, 2006.
14.	Paul J.Bolt and Willner S.Albert, China's Nuclear Future. C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2006. 
15.	Rabel, Roberto Giorgio, The American century?: I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CT: Praeger, 2002.
16.	Ross Robert,Negotiating Cooperati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1987- 2007(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17.	Shirley A.Kan,” Taiwan: Annual Arms Sales Proces”s,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Order Code RS20365(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Updated June 5, 2001)。
18.	Shirley A.Kan, “Taiwan: Annual Arms Sales Process”,”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Order Code RS30957(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Updated August 31, 2010), pp. 1-2。
19.	Shirley A.Kan, “Taiwan: Major U.S. Arms Sales Since 1990”,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port for Congress” (Washington, D.C.: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October 21, 2004),  pp. 3-4。
20.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Hearing on Military Modernization and Cross-Strait Balance, p. 12, 21。
21.	Yee, Herbert S. and Ian, Storey, The China Threat: Perceptions, Myths and Reality. NY: Routledge Curzon, 2002.
22.	Yeomans, Matthew, Oil: A Concise Guide to the Most Important Product on Earth. NY: New Press, 2005.
23.	Zhao, Suisheng, Chinese Foreign Policy: Pragmatism and Strategic Behavior. NY: M.E. Sharpe, 2004.
 (II)Periodicals
1.	Foot, Rosemary, “Chinese Strategies in a US-hegemonic Global Order: Accommodating and Hedging,”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1, No. 82, 2006, pp. 77-94.
2.	Wang, Jisi, “China’s Search for Stability with America,” Foreign Affairs, Vol. 85, No. 5, 2005, pp. 38-48.
3.	Zha, Daojiong, “An Opening for U.S.-China Cooperation,”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Vol. 168, Iss. 5, 2006, pp. 44-47.
(III)Newspapers
1.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2.	Jane’s Defence Weekly。
3.	New York Time。
4.	The Strait Times。
5.	The Economist。
6.	Washington Post。









三、網路資源
1.	大公網,http://www.takungpao.com。
2.	文匯網,http://news.wenweipo.com。
3.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4.	中國調查網,http://www.srchina.org.cn。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
6.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7.	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chinese。
8.	中國臺灣網,http://www.chinataiwan.org/。
9.	多維新聞網,http://national.dwnews.com。
10.	亞洲週刊網站,http://www.yzzk.com/cfm/main.cfm。
11.	財團法人經濟資訊推廣中心網站,http://www.aremos.org.tw/DEMO/economy/table.html
12.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
13.	維基百科網站,http://zh.wikipedia.org/wiki。
14.	華夏經緯網,http://big5.huaxia.com。
15.	國際石油網,http://www.ebicn.com/oil/stat/import。
16.	美國國務院網站,http://www.state.gov。
17.	〈中國威脅論的評析〉,2008年11月5日。http://tw.myblog.yahoo.com/jw!D6X0naSUERlPyjFFd7kQgQA-/article?mid=424。
18.	〈中國和諧外交貢獻世界〉,大公網,2007年2月26日,http://www.takungpao.com。
19.	陳有為,〈中國崛起改變中美關係格局 從胡錦濤訪美看中美關係的一〉,《聯合早報》,2006年4月10日,〈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3/forum_zp060410.html〉
20.	鄭方生,〈美教授:中國崛起不會威脅美在亞洲地位〉,《聯合早報》,2006年6月9日,〈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sino_us/pages6/sino_us060609a.html〉
21.	立法院第6屆第1會期國防委員會第1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4卷,第27期,委員會紀錄,民國94年4月14日,http://lci.ly.gov.tw/1cew/1dad000.jsp?irKey=%E6%BD%9B%E8%89%A6&htmlType=communique&fileName=communique/final/html/91/38/LCIDC01_913801_00004.htm。
22.	美國在臺協會網站:http://www.ait.org.tw/en/about_ait/tra/.
23.	〈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5月3日記者會〉民國96年5月3日,臺北,http://www.ait.org.tw/zh/news/officialtext/viewer.aspx?id=2007050302。
24.	中時電子報,〈美通知國會對臺軍售  袁建生:大門已開〉,民國97年10月6日, http://www.iao.mnd.mil.tw:8080/MIKSEX/mergeDoc.jsp?newsId=574949。
25.	〈Daily Press Briefing, Adam Ereli, Deputy Spokesman,〈Department of State, Apr. 29, 2005, < http://www.state.gov/r/pa/prs/dpb/2005/45441.htm>。
26.	〈Remarks to the Press in China,〈Department of State, Mar. 21, 2005, http://www.state.gov/secretary/rm/2005/43678.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