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907201110181500
DOI 10.6846/TKU.2011.01275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反介入戰略」(Anti-access Strategies)中巡弋飛彈能力虛實
論文名稱(英文) The PLA Cruise Missile Capability in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Anti-Access Strateg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2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周世榮
研究生(英文) Shih-Jung Chou
學號 79833009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6-17
論文頁數 14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曾復生
委員 - 林中斌
委員 - 王高成
關鍵字(中) 反介入
區域封鎖
巡弋飛彈
嚇阻
關鍵字(英) Anti-access
Regional blockade
Cruise missile
Intimid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1985年的金門砲戰及1996的台海飛彈危機中,美國皆派遣優勢兵力及航空母艦馳援台灣;中國面對如此困局,既無力面對更無力反擊,因此積極尋求及建立解決之道。而「反介入」的概念,就是阻止、延遲或嚇阻其他國家以武力或其他方式插手自己國內的紛爭。70年代後,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的政策帶領下,使其綜合國力快速提升;90年代開始,中國深受「軍事事務革命」與波灣戰爭的啟發,將軍事戰略著眼於質量建設,走「有中國特色的新軍事變革」,以著重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的需要,而從整體上提高威懾力量和實戰能力。因此,加強各軍種包括二砲在內的「遠距接戰、精準打擊」能力,將「內向型」的防禦思想轉為「外向型」的積極防禦。

    在兩次波灣戰爭後,中國軍方發現巡弋飛彈其構造簡單、造價低廉,在戰術運用上具有超低空及依地形地貌飛行、突穿能力強等特性,亦能機動配置進行快速打擊;不但具有超強實質的破壞殺傷能力,更是具有心理上高度的威嚇功能,因此便積極的進行巡弋飛彈的研發及製造,企圖反制並影響美國及其盟邦在亞太地區的部署。但縱使當前中國在電子及航天技術水準已接進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唯在軍事武器裝備上,中國比之美國之武器種類與性能水準仍是遠遠落後,且在短期之內無法追上。 中國持續發展反介入戰略之巡弋飛彈作戰能力,用意與影響已造成亞太地區國家及美國方面的擔憂;但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其研發歷程仍以模仿及反向工程方式進行,外型雖已趨近美、日、俄等國先進彈種,唯在諸多核心要點因素及載台研發與改造搭配技術上,仍尚待更進一步突破。但儘管如此,依中國堅毅的學習精神及持續進步的工業技術,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共反介入戰略中巡弋飛彈能力所扮演的「殺手鐧」角色及「點穴戰」作用,仍是會讓美國及亞太地區國家所擔憂及高度重視的重中之重。
英文摘要
Within the events such as the 823 Artillery Bombardment and the 1996 Taiwan Strait Missile Crisis, the United-States provided superior numbers of forces and fleets of aircraft carriers in assistance of Taiwan. Encountering such predicament, the mainland China was well acknowledged of its shortage of capabilities if confronted with U.S. troops. Therefore, China eagerly seeks and tries to develop a solution toward this dilemma.  As a result, the concept of “Anti-access” represents to deter, delay, or intimate other countries to access any kind of civil conflicts by force or other means.

  Since the 70s,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of mainland China has gradually improved contributed by its economy reform strategy. Starting from the 90s, mainland China was also deeply inspired by the “Renovations in Military Affairs” and the Gulf war. This leads to the emphasis in developing qualities of the military strategies, which started the “New military renovation embedde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necessity of prevailing a regional war with high technology factors involved, the improvements on intimidation strengths and its overall combat capabilit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herefore, mainland China has strengthened its abilities in “Long range detection with accurate attack” within all its military forces, which also included the second artillery corps, and turning its defense strategies from an introversive approach to a much aggressive extroversive approach.

  After two Gulf wars, the PLA has discovered that cruise missiles had series of advantages in simple designs, low-cost in manufacture, and strategic strengths in very low-altitude courses, navigating in different kinds of landscapes, strong penetration abilities and its quick mobilization of deployment in order to conduct a quick strike. Overall, cruise missiles not only have the actual capabilities to destroy and kill, but also have the strength of creating a strong psychological intimation effect. Therefore, the PLA was believed to be going through a rapid research and manufacture on cruise missiles in means of trying to counteract with the U.S’s and its allies’ deployment within the Pacific Rim. However, even though the technological levels in electronics and aviation of mainland China have been close to advanc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S., Japan, and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its strength and types in military weapons were still way behind the U.S., and won’t be able to catch up within a short-term of time.
  The mainland China continues to develop its cruise missile abilities to interfere the anti-access strategy, and its determination have brought concerns to its surrounding countries and the U.S.; However, throughout the research we had discovered that its cruise missile researches were based on copying and reverse engineering of existing missiles. Although its shapes were identical to the cutting-edge types produced by the U.S., Japan, and Russia countries, a great technology breakthrough is essential on multiple key factors, development on carrier platforms, and fine tuning the coordination technology. Despite all the difficulties, the Chinese persistency in learning and its unstopp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e believed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the mainland China’s cruise missiles will play a master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ti-access strategy and acupuncture warfare, becoming the spot light of concern between surrounding countries and the U.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主題、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8
第四節 概念界定……………………..……………….………..13
第五節 文獻評析……………………..……………….………..14
第二章 中共反介入戰略…………………………28
第一節 中共國防戰略思想演變…..………………….………..29
第二節 中共軍事戰略發展趨勢…..………………….………..33
第三節 中共反介入戰略概念及發..展……………….……..…35
第四節 小結………………………..………………….………..44
第三章 中共巡弋飛彈兵力結構…………………45
第一節 建軍歷程………………….……………………………45
第二節 兵力部署………………….……………………………55
第三節 發展趨勢………………….……………………………58
第四節 小結……………………….……………………………59
第四章 美日相應措施……………………………62
第一節 提升威脅預警能力……….……………………………63
第二節 強化飛彈攔截防線……….……………………………69
第三節 形成反制嚇阻縱深……….……………………………71
第四節 小結……………………….……………………………74
第五章 中共巡弋飛彈作戰能力評估……………77
第一節 中共巡弋飛彈作戰能力與北斗衛星之發展….............77
第二節 美日反制巡弋飛彈能力……………………….......…..82
第三節 各方能力比較…………………………………...……..88
第四節 小結………………………..…………………….....…..92
第六章 結論  ……………………………………95
第一節 研究總結.…………………………..……..………..…..96
第二節 心得與啟示………….………………..……..…..……104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建議….…………………………..……110
大事紀要  ………………………………………112
參考書目  ………………………………………137

表目錄
表1-1 文獻一覽表…………………………………………………………………………………………………..14
表2-1中共「反介入戰略」中重點打擊目標區分………………………………………………...43
表3-1中共巡弋飛彈型式及性能諸元…………………………………………………………………….51
表3-2共軍二砲部隊駐地及任務目標…………………………………………………………………….57
表4-1近年中共艦船行經日本附近海域統計表……………………………………………………..67
表5-1中共巡弋飛彈能力分析………………………………………………………………………………...93
表6-1重要大事紀(2006.2-2010.9)…………………………………………………………………...112

圖目錄
圖1-1研究架構圖   ………………………………………………………………………………………………11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
(一)書籍
1. 美國防部“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China2008”(Chapter.four)。
2. 胡光曲,「美新版中國軍力報告全文」,華夏經緯網,http://hk.huaxia.com/thjq/jsxw/dl/2010/08/2044178.html,2008.8.18。
3. 錢程燦,「美國專家稱解放軍反介入戰略已經嚴重威脅美軍」,東方網,http://big5.eastday.com:82/gate/big5/mil.eastday.com/m/20091028/u1a4765861.html,2009/10/28。
4. 施澤淵,〈中共軍事戰略回顧與展望〉,《中共建政暨兩岸分治60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9年11月。
5. 王志鵬,〈中國將阻止美國控制西太平洋的戰略作為〉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有限公司,2008年12月。
6. 曾祥穎,〈飛彈防禦的迷思〉台北,天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8月。
7. 林利垣著,《專題寫作》,台北,弘揚圖書有限公司,(2008年9月)。
8.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 施道安、伍爾澤編,《中共軍力成長》,〈台北,史政編譯室,2009年1月〉
9. 許嘉主編,冷戰後中國周邊安全態勢。
10.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Mark Buries and Abram N >Shulky著,《中共動武方式》。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3月。
11.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Roger W.Bamett著,《不對稱作戰:當前美國軍力面臨之挑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9月。
12.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Andrew Scobell、Larry M.Wortzel合編,《中共軍力成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1月。
13. 林中斌主編,《廟算台海-新世紀海峽戰態勢》。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2月。
14. 林中斌編,《以智取勝:國防兩岸事務》。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有限公司。2005年1月。
15. 林中斌著,《偶爾言中》。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0月。
16. 喬良、王湘穗著,《超限戰》台北:左岸文化出版。2004年12月。
17. 蘇進強著,《全球化下的台海安全》台北:揚智文化出版。2003年9月。
18. 謝茂淞著,《亢龍有悔:中共反介入之研究》台北:高手專業出版。2010年3月。
19. 楊念祖主編,《決戰時刻》,台北:時英出版社,2007年2月。
20. 余佳玲、方淑惠譯,伊凡・費根堡(Evan A.Feigenbaum)著,《中共科技先驅》,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6年5月。
21. 高一中譯,沈大偉著,《現代化中共軍力》,台北:國防部譯印,2004年4月。
22. 余佳玲、方淑惠譯,伊凡・費根堡(Evan A.Feigenbaum)著,《中共科技先驅》,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6年5月。
23. 張台航譯,克里斯多夫・寇克著,《沒有戰士的戰爭》,台北:國防部譯印,2006年4月。
24. 傅慰孤,亓樂義著,《高維戰略-看台澎防衛作戰新思維》全球防衛雜誌社有限公司出版,2006年5月。
25. 常顯奇、李雲芝、羅小明、徐偉、耿艷棟、陳浩光、林東等著,《軍事航天學》,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2年10月。
26. 張建邦總策劃,翁明賢執行編輯,林中斌審校,《二0一0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1月。
27. 薛利濤 孫曉春譯,巴里‧布贊 埃里克‧海凌著《世界政治中的軍備動力》長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28. 楊紫函譯,愛德華・歐森著,《21世紀的美國國防:大退場戰略》,台北:國防部譯印,2007年12月。
29. 劉亞洲,《對台作戰:戰略評估》,北京:國家戰略編輯部,2001年7月。
30. 鈕先鍾著,《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1月。
31. 吳傳國,《國軍軍官對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戰略認知與態度之研究》。
32. 《慶祝建軍80周年大會舉行 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
33. 曾祥穎著,《飛彈防禦的迷思》,台北,天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94年。
34. 美中經濟安全與評估委員會2011年度報告。
35. 長空利劍-導彈兵《北京大陸橋文傳媒編譯》,重慶,重慶出版集團,2008年6月。36. 林宗達,《防衛霸權的武力》,台北: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03年6月。
37. 《2008中國的國防》,北京: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9年1月。
38. 《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第二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年7月。
39. 《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一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12月。
40. 王高成主編,《前瞻二十一世紀的戰略思潮》,台北:時英出版社,2008年4月。
41. 王高成著,《交往與促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3月。
42. 李林、張付主編,《司令機關工作指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
43. 《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6月。
44. 林長盛,《解放軍的武器裝備》,香港:明鏡出版社,1996年3月2版。
45. 朱宏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0年4月。
46. 李美華等譯,Eral Babbie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台北:時英出版社,1998年2月。47. 周克玉編,《當代中國軍隊的政治工作》(上)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4年。
48. 岳天主編,王桂巖等著,《現代國防戰略-國防之鑰》,台北:中華戰略協會,2001年12月1日。
49. 吳傳國,《國軍軍官對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戰略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台北:中華戰略協會。
50. 柳惠千,《21世紀美軍在東亞的戰略部署》,台北:高手專業出版社,2008年8月初版1刷。
51. 紐先鍾,《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3月1日初版2刷。52. 鈕先鍾,《孫子三論─從古兵法到新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10月7版。
53. 紐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1日。
54. 鈕先鍾譯,薄富爾(Andr,e Beaufre)著,《戰略緒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2月15日初版4刷。
55. 高一中譯,David Shambaugh著,《現代化中共軍力》,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3年4月。
56. 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台北:鼎易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57. 耿志雲,黃明勳,《全球國防新知&軍事採購》,台北:勒巴克顧問有限公司,2009年8月。
58. 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 第1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4年11月。
59. 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 第2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1版。
60. 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 第3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1版。
61. 曾清貴譯,《日本自衛隊的實力》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0年1月。
62. 廖文中主編,《中共軍事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1年初版。
63. 謝茂淞,《亢龍有悔:中共反介入戰略之研究》台北:高手專業,2010年1月。
64. 曉兵、青波,《中國能否打贏下一場戰爭》台北:周知文化,1995年1月。
65.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二)期刊論文
1. 〈美軍將在台海衝突中敗北?!〉,《尖端科技》(台北: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社,2007年5月),273期,頁8。
2. 沈世一,〈中共空、天力量運用對我防衛作戰的省思〉《國防雜誌,第32卷第3期》,頁100。
3. 劉宜友,〈對中共軍事轉型之研析〉,《國防雜誌,第23卷第3期》,76頁。
4. 袁祖惇,「對中共威懾戰略之研究」,《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第3卷第4期,2002年10月》,頁104。
5. 高雄柏博士,〈從2009天安門閱兵談些戰略思維〉,《尖端科技》第304期(台北:尖端科技雜誌社2009年12月),頁50。
6. 陳子平,〈美國《2006年中共軍力報告》研析─中共軍力擴張對臺海安全之影響〉《陸軍學術雙月刊,第43卷第491期》,(台北,2007年2 ),頁65。
7. 蘭寧利,〈顛覆遊戲規則的武器系統-中國的反艦彈道飛彈〉,《亞太防務雜誌第23期》(台北:粵儒文化創意國際企業有限公司,2010年3月)頁42。
8. 威海衛,〈爭霸東亞(V)─隱形戰機的威脅與解放軍的因應之道〉《尖端科技》第294期,(台北:尖端科技雜誌社,2009年2月),頁35。
9. 蘇冠群,〈解放軍區域防空能力分析〉,《全球防衛雜誌》第311期﹝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有限公司,99年7月﹞,頁80。
10. 蔡國堂,〈中共「法律戰」哲學基礎之探析〉,《國防雜誌,第22卷第6期》,(2007年12月),頁70。
11. 應天行,〈中國研發先進武器對美作戰殺手鐧〉,《全球防衛雜誌》第297期,(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有限公司,98年5月),頁34。
12. 何文,〈戰略巡弋飛彈發展現況〉《全球防衛雜誌》第207期,(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有限公司,90年11月),頁28。
13. 李昌宇,〈從二次波灣戰爭看美國陸軍軍事轉型〉,《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2003年8月,第18卷第14期),頁39。
14. 安德烈.平可夫、Yuri Baskov、A.Buistlov執筆,《漢和防務評論》,2011年2月,頁60。
15. 鳥克蘭推出新型巡航導彈和反艦彈道導彈,《漢和防務評論》,2006年3月,頁29。
16. 鄭大誠,〈中共飛彈對國際之威脅〉《陸軍學術雙月刊,第43卷,第41期,》(96年2月),頁75-77。
17. 齊珮文譯,John Stilion,〈強化空軍基地之飛彈防禦能力〉,《國防譯粹,第36卷第11期》,(98年11月),頁72。
18. 黃文啟譯,Rivhard Halloran著,〈中共崛起〉,《國防譯粹,第34卷第11期》(台北,2009年11),頁69。
19. 馬振坤,〈中共軍力擴張與限制〉,《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2006年8月,第21卷第6期),頁162。
20. 高一中譯,Robert O. Work and F. G. Hoffman著,〈21世紀的兩棲登陸戰〉,《國防譯粹,第38卷第2期》,(100年2月),頁5。
21. 袁治中譯,Otto Kerisher著,〈強化彈道飛彈防禦〉,《國防譯粹,第34卷第8期》,(96年8月),頁27。
22. L.Paul JamesIII著,〈美海軍飛彈防禦戰力的重要性〉,《國防譯粹,第34卷第8期》(96年6月),頁32。
23. 王志鵬著,〈中國將阻止美國控制西太平洋的戰略作為〉,《全球防衛雜誌》第292期(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有限公司,97年12月),頁61-62。
24. 鄭舜元,〈廿一世紀日本防衛武力整建意涵之研究〉,《國安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第3卷第4期》(2002年10月冬季號),頁70。
25. Bruce A. Wright,〈持續轉型的美日同盟〉,《國防譯粹,第34卷第8期》,(96年6月),頁6。
26. 施澤淵著,〈日本計畫增兵西南諸島對亞太區域安全之影響與衝擊〉,《中華戰略學刊》(台北,99年冬季刊)27. Richard D. Fisher,Jr,〈東北亞飛彈武力攻防〉,《國防譯粹,第34卷第4期》,(96年4月),頁34。
28. 劉東遠譯,J.M. Jamaludin著,〈日本和平防衛政策演變〉《國防譯粹》(台北:國防部史編譯室,98年1月,第36卷第1期)頁,92。
29. 張蜀誠,〈中共海軍威脅與西太平洋地區反制作為〉,《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97年6月,第23卷第3期),頁66-76。
30. 陳偉寬、李安曜,〈試論中共發展航天戰略之意涵〉,《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2010年4月,第25卷第2期),頁78。
31. 蔡和順著,〈中共衛星發展對我地面防衛作戰威脅〉,《陸軍學術雙月刊(龍潭:陸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97年4月),頁52。
32. 劉啟文,〈中共發展北斗衛星對我之影響與因應之道〉,《國防雜誌,第23卷第6期》(桃園,國防大學2008年12月),頁119。
33. 劉宴慈,〈中共「網絡中心戰」能力之研究〉,《國防雜誌,第23卷第6期》(桃園,國防大學2008年12月),頁110。
34. 沈世一,〈中共空、天力量運用對我防衛作戰的省思〉,《國防雜誌,第23卷第3期》,(桃園,國防大學2008年6月),頁91。
35. 湯名暉譯,Andrei Chang著,〈大幅躍進的中共空軍戰力〉,《國防譯粹,第36卷第3期》,(台北,2009年3月),頁89。
36. 湯名暉譯,Adam J. Hebert,〈台海軍事情勢〉,《國防譯粹,第36卷第7期》,(台北,2009年7月),頁37。
37. 章昌文譯,Richard Halloran著,〈關島─美軍經太平洋的鎖鑰〉《國防譯粹,第35卷第5期》(台北,2008年5月),頁,91。
38. 陳克仁譯,Christopher J. Bowie,〈機場防護風險〉,《國防譯粹,第36卷第7期》(台北,2009年7月),頁47。39. 袁治中譯,Joseph G Garrett and Peter Franklin著,〈全球彈道飛彈防禦〉《國防譯粹,第34卷第11期》(台北,2009年11),頁39。
40. 鄭大誠,〈中共反介入能力之評估與展望〉,《空軍學術雙月刋》,(台北,空軍司令部,2008年8月),頁16。
41. 方金龍譯,Tom Hone 著,〈預測中共未來發展走向〉《國防譯粹,第32卷第10期》(台北,2005年10),頁91-92。
42. 剛鐵軍,〈面對兩岸新局 軍事也要造勢求變〉,《亞太防務》第15期(台北:粵儒文化創意國際企業有限公司,2009年7月),頁12-13。
43. 曾復生,〈華美因應中共反介入戰略的思維〉
44. 李柏彥譯,H. B. Warimann著,〈再談中共軍事現代化〉,《國防譯粹,第35卷第9期》(台北,2008年9月),頁78。
45. 李育慈譯,Ellen L. Frost,James J. Przystup. andPhillip C. Saunders著,〈中共在亞洲日增的影響力及對美國政策之意涵〉,《國防譯粹,第35卷第7期》(台北,2008年7月),頁76。
46. 孫紹正,〈艾森豪政府處理第二次臺海危機之理性決策分析〉,《國防雜誌,第25卷第1期》,(桃園,國防大學2010年2月),頁49。
47. 劉廣華,〈以「國際建制」為基礎的兩岸終局〉,《國防雜誌,第25卷第1期》,(桃園,國防大學2010年2月),頁21。
48. 謝游麟,〈中共「三非作戰」之研析與因應〉,《國防雜誌,第25卷第期》,(桃園,國防大學2010年2月),頁93-101。
49. 李永悌譯,M Abas著,〈海軍防空飛彈系統〉《國防譯粹,第37卷第2期》(台北,2010年2 月),頁33。
50. 〈三軍春節加強戰備〉,《全球防衛雜誌》第211期(台北:全球防衛雜誌,2002年3月)。
51. 〈中國航母&反介入能力〉,《現代艦船》第298期(北京:現代艦船雜誌社,2007年7月B版)。
52. 〈中國獲得俄羅斯反潛導彈〉,《漢和防務評論》第40期,2008年2月。
53. 「中共船隻在海南島騷擾美軍觀測船」,《青年日報》,2009年3月10日,第5版。〈中日是否相互威脅〉,《漢和防務評論》第15期,2006年1月。
54. 〈中共持續擴軍與謀台野心 益顯強化國防的急迫性〉,《社論「選輯」─中華民國95年至96年》,(台北:青年日報社,2007年7月30日)。
55. 「日本戰力 亞洲強國」,《自由時報》,2004年11月11日,第3版。
56. 王道弘,〈1998年美國軍力專輯PART2〉,《全球防衛雜誌》第163期(台北:全球防衛雜誌,1998年3月)。
57. 王光磊,「希拉蕊抵日,強化美日同盟關係」,《青年日報》,2009年2月17日,第5版。
58. 王志鵬,〈中國將阻止美國控制西太平洋的戰略作為〉,《全球防衛雜誌》第292期,(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8年12月)。
59. 平可夫,〈閱兵式、航母建造與胡錦濤政治〉,《漢和防務評論》第55期,2009年5月。
60. 江暢,〈中共海軍戰略思想演進之研究〉,《海軍學術雙月刊》第36卷第2期(台北:海軍司令部,2002年2月)。
61. 朱傳枝,〈從『國家安全』論中華民國安全發〉,《國防雜誌,第19卷第11期》(桃園:國防大學,2004年11月1日)。
62. 李志堯,〈中共發動懲越戰爭戰略作為之研析〉,《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2007年2月)。63. 李明駿,「美日同盟關係生變 牽動東亞局勢」,《青年日報》,2009年12月14日,第7版。
64. 宋玉寧,〈關島系列報導〉,《尖端科技》第157期,(台北:尖端科技雜誌社,1997年9月)。
65. 吳建德,張蜀誠,〈中國軍事戰略內涵分析〉,《新戰略論》(台北:五南書局,2007年8月)。
66. 〈胡錦濤在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強調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推動部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積極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解放軍報》(北京2007年3月13日),第1版。
67. 胡元傑譯,James Kitfield著,〈中共、美國與崛起中的日本〉,《國防譯粹,第32卷第10期》(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10月)。
68. 胡元傑譯,〈中共核武探微〉,《國防譯粹,第32卷第1期》(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1月)。
69. 〈美軍將在台海衝突中敗北?!〉,《尖端科技》273期(台北: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社,2007年5月)。
70. 〈美日戰略對話政策同步〉,《漢和防務評論》第43期,2008年5月。
71. 〈美稱中國部署新海洋偵察系統〉,《現代艦船》第333期(北京:艦船知識雜誌社,2008年7月A版)。
72. 「美將擴大參與東亞事務」,《青年日報》,2010年1月15日,第5版。
73. 〈美國如何保衛太平洋〉,《艦船知識》第334期(北京:艦船知識雜誌社,2007年7月)。
74. 〈軍報評論: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解放軍報》(北京:2008年4月2日),第1版。
75. 柳昆助,「南海地區對中共能源運輸安全意涵」,《青年日報》,2008年6月27日,第7版。
76. 施孝瑋,「關島勇敢之盾演習紀實」,《青年日報》,2007年11月5日,第3版。
77. 高雄柏,〈大戰略觀點看2008年環太平洋演習〉,《尖端科技》第289期(台北:尖端科技雜誌社,2008年9月)。
78. 〈海軍60周年大事紀〉,《現代艦船》第368期(北京:現代艦船雜誌社,2009年5月A版)。
79. 「產經:美日應聯手遏制中共擴軍」,《青年日報》,2009年5月6日,第5版。
80. 耿志雲,〈2009塔里斯曼軍刀演習〉,《亞太防務》第16期(台北:粵儒文化創意國際企業,,2009年8月)。
81. 張立德,〈美軍進不進得了『龍穴』?〉,《尖端科技》第273期(台北: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社,2007年5月)。
82. 〈確保東亞海上首強〉,《亞太防務》第20期(台北:粵儒文化創意國際企業有限公司,2009年12月)。
83. 「穆倫:中共海空軍擴張,針對美國」,《青年日報》,2009年5月6日,第5版。
84. 蔡明彥,〈美國東亞軍事優勢地立的挑戰:中國「反介入」與美國「反反介入」的角力〉,《東亞安全戰略與軍力發展》(台北: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5月)。

(三)學位論文
1. 田富國,〈中共「巡弋飛彈」的戰略性嚇阻能力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2009)。
2. 呂振安,〈中共潛艦突穿第一島鏈之戰略意涵〉,(台北: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論文,民國2010年6月)。
3. 呂其國,〈中共「反介入戰略」中電子戰的能力虛實〉,(台北: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論文,民國2010年6月)。
4. 馬仕偉,〈中共「反介入戰略」中反潛作戰能力虛實〉,(台北: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論文,民國2010年6月)。
5. 程盈彰,〈中共反介入戰略中核動力潛艦的能力虛實〉,(台北: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論文,民國2009年6月)。

(四)報紙
1. 《中國時報》(台北)。
2. 《自由時報》(台北)。
3. 《青年日報》(台北)。
4. 《解放軍報》(北京)。
5. 《聯合報》(台北)。
6. 《蘋果日報》(台北)。
7. 《美國旗幟日報》

二、英文書目
1. Entering the Drag,s Lair-Chinese Antiaccess Strategies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P.11
2. Roger Cliff, Mark Burles, Michael S.Chase,DerekEaton,Kevin L.Pollpeter, “ Entering the Dragon , sLair-Chinese Antiaccess Strategi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RAND, March,2007).
3. Roger Cliffetc.Entering the Drag’s Lair C.A. :RAND,2007
4.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dlic of China 2005(Washington D.C : offi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5. Murray Scot TannerChinese Economic Coercion Against Taiwan C.A : RAND, 2007
6. Defense Japan 2001,Urban Connections.2001.9.3

三、網際網路
1.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2. 中央社,http://www.cdns.com.tw
3. 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tw/main.htm
4. 中國時報,http://www.chinatimes.com
5.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6. 中華網,http://military.china.com
7. 西陸軍事網,http://junshi.xilu.com/2009/0701/news
8. 奇摩知識網,http://tw.knowledge.yahoo.com
9. 東方軍事網,http://mil.eastday.com
10. 東森新聞報,http://ww.ettoday.com.tw
11. 軍事天地網,http://mil.big5.anhuinews.com
12. 香港文匯報,http://www.wenweipo.com
13. 飛揚軍事網http://www.fyjs.cn/bbs/htm
14. 國防部軍事新聞網,http://news.gpwb.gov.tw
15. 華夏經緯網,http://big5.huaxia.com
16. 華盛頓觀察網,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
17. 搜狐軍事資料庫,http://product.news.sohu.com
18. 新加坡聯合早報,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
19. 新軍事網,http://mil.anhuinews.com
20. 新浪網,http://jczs.sina.com.cn
21.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
22.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23.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http://www.csis.org
24. 聯合早報網,http://www.zaobao.com
25. 聯合報,http://udn.co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