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907201015320500
DOI 10.6846/TKU.2010.00544
論文名稱(中文) 西門異域-權力下的西門考古學
論文名稱(英文) Ximen heterotopias- under the power of Ximenting archeolog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建築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張宸浩
研究生(英文) Chen-Hao Chang
學號 69736035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6-25
論文頁數 11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賴怡成
委員 - 宋立文
委員 - 邱浩修
關鍵字(中) 異質空間
權力
考古
西門
傅柯
關鍵字(英) heterotopia space
power
archeology
Ximen
Michel Foucaul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設計論文的嘗試起於有感異質空間(heterotopia)的形態遍布於日常生活
中,甚至是在旅行經驗裡,異質化的空間堆疊穿雜於不同場域,使人於不同位
址常有不同的感受氛圍,形成邊緣化或異質化的空間,因此透過傅柯
(Michel Foucault)「論其他空間」的論述,以及對知識與權力的探討,運用考
古學的方法,將台北做為一個權力與知識下空間化的閱讀文本,目的是表現
出隱藏在西門町下的歷史,以利用慣用的再現手法與對權威的擾動,試圖重
現不可見的西門歷史以及與對可見的公權力批判。
  
      本論文以西門地區做為規畫範圍,將隱藏在都市中的權力脈絡以傅柯考古
的方法,發掘出一套西門考古策略,透過三種不同的都市尺度(L、M、S),提
出一連串對都市的反動與再現。都市L尺寸: 以西門整體區域為西門考古策略的
範圍,將隱藏的權力點與線再現異質,考掘出城市中的歷史脈絡,並在這樣的
權力策略中,置入權力盒子(hyper boxes),架構出西門權力的網絡;都市M尺
寸:以西門圓環周遭為範圍,使之定位與分析,去探索空間設計的其他可能性;
都市S尺寸:以西門圓環為基地而發展設計,做為擾動與再現西門權力的據點。

      本研究所建構的設計,不論是hyper boxes或是西門圓環,除了符合使用者
機能、解決基地現有問題外,同時展現出西門地區過去到現在的權力脈絡,以
及未來人與權力的可能性。此研究提出一種以新的分析方法,去探索城市各層
面的不同面向,未來也許可以利用此方法,去探討其他類似的城市,讓都市空
間有更多樣的設計,讓廢棄空間有更多元的使用,締造一個有記憶溫度的城市。
英文摘要
This research is motivated by the heterotopia space (a concept of “other 
spaces” created by Michel Foucault) that is commonly found in daily life, even in 
the travel experiences. The heterotopia space is stacked and mingled in different 
fields that people usually have different feeling and atmosphere at different sites 
to form marginalized or heterogeneous space. Based on Michel Foucault's discourse 
in his “Of Other Spaces: Utopias and Heterotopias” and his study on the 
knowledge and power, the research applies the archeological method to take Taipei 
City (especially Ximenting) as a spatial context to explore. The purpose is to 
represent invisibility hidden in the history of Ximenting, and then to establish the 
criticism on the visible public power through the recurrence and the disturbance to 
the authority. 

      We excavate a set of archeological strategies from the power context hidden 
in Ximenting with Michel Foucault's archeological method. Through three different 
urban scales (Large, Medium, Small) in Ximenting, we propose a series of the 
reactions and recurrence of this city. Large scale (L): With the whole Ximenting 
area as the range of the archeological strategy, it represents the heterotopia space 
of the hidden power points and lines through excavating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aipei City. We also put the power boxes (called hyper boxes) under such strategy 
to provide the network of Ximen power. Medium scale (M): with the surrounding of 
Ximen circle as the range, we program and analyze the area to explore the spatial 
possibilities. Small scale (S): we take the Ximen circle as the base to develop design 
to disturb and represent the Ximen power. 

      The design outcome (including urban strategies, hyper boxes and Ximen circle) 
provides a solution for user' functions and solves the existing spatial problems in 
Ximenting area. In the meantime, it unveils, excavates and represents the power 
context from the past time to the present time, and then proposes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power in the city.  Additionally, the research proposes a new 
analytical method to explor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city. The method will help us to 
explore other similar cities not only to find more diverse design possibilities in urban 
but also to create a more humanity city than befor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chaper1序幕
1.1序言....................2
1.2景與觀、建與築..........3
1.3城市旅者................4
1.4權力與異質..............6
1.5研究流程................8

chaper2異質理論與案例
2.1傅科-權力與異質.........10
2.1.1 空間-六個異質狀態....11
2.1.2 權力與空間...........17
2.1.3 我的異質.............19
2.2研究案例
2.2.1 深圳之眼.............21
2.2.2 解構公園.............22
2.2.3 紐約高架.............23
2.2.4 新竹東城門...........24
2.2.5 Facsimile............25
2.2.6 Toledo Light Field...26
2.2.7 小結.................27

chaper3城市的權力考古    
3.1權力、空間、台北城......29
3.2權力、空間、西門町......32
3.3權力的再現..............33
3.3.1 點的分佈.............34
3.3.2 線的痕跡.............40
3.3.3 面的變遷.............44
3.4城市的考古學............45

chaper4西門考古策略
4.1範圍界定................48
4.2西門考古學..............50
4.3權力點的再現............53
4.4權力線的隱喻............60
4.5權力面的建構............63

chaper5西門權力網絡
5.1基地分析................65
5.2權力網絡 ...............69
5.2.1 Hyper box............73
5.2.2 權力之眼.............78

chaper6西門圓環
6.1圓環定位與分析..........81
6.2圓環設計................83
6.2.1 圓環發展.............89
6.2.2 圓環動線.............90
6.2.3 圓環權力表徵.........92
6.2.4 圓環異質空間.........94
6.2.5 設計輔助說明.........96

cahper7終章
7.1權力、異質、人.........100
7.2結論與建議.............101

參考書目..................102
附錄......................103



圖1-1   城市旅者………4
圖1-2   旅行手稿………5
圖1-3   駭客任務………7
圖1-4   電影元素分析………7
圖1-5   論文流程圖………8

圖2-1   Michel Foucault………10
圖2-2   異質氛圍………11
圖2-3   上海世博六面鏡盒-強烈異質4D………12
圖2-4   上海世博作為強烈的權力與空間的案例………17
圖2-5   全景敞視建築(panopticon) ………18
圖2-6   異質空間定義邏輯圖………19
圖2-7   OMA深圳之眼………21
圖2-8   解構公園概念圖………22
圖2-9   HIGH LINE廢棄空間再活化………23
圖2-10   新竹之心競圖圖面………24
圖2-11   Facsimile………25
圖2-12   Toledo Light Field………26
圖2-13   台北城都市脈絡………27

圖3-1   台北都市復原圖………30
圖3-2   西門窪地………31
圖3-3   中華路歷史變遷………32
圖3-4   西門區域古蹟分布圖………34
圖3-5   古蹟program分析圖………39
圖3-6   西門町區內建物時間表………39
圖3-7   中華商場………40
圖3-8   台北城牆………40
圖3-9   橢圓廣場………40
圖3-10   將軍廟………41
圖3-11   康定路的繁榮………41
圖3-12   城內區………42
圖3-13   東本願寺………42
圖3-14   新起街………42
圖3-15   撫台街………43
圖3-16   北門城外………43
圖3-17   劇場林立………43
圖3-18   面狀地景變遷………44
圖3-19   史物考古………46
圖3-20   傅柯考古學………46 

圖4-1   範圍界定圖………48
圖4-2   權力空間分佈………50
圖4-3   權力空間堆疊………51
圖4-4   尋找權力脈絡………52
圖4-5   西門考古策略………52
圖4-6   再現權力………53
圖4-7   再現點現況圖………54
圖4-8   再現點分布圖………55
圖4-9   河港………56
圖4-10   接官亭………56
圖4-11   北門………56
圖4-12   將軍廟街………57
圖4-13   電影街口………57
圖4-14   巡撫衙門………57
圖4-15   西門圓環………58
圖4-16   榮町通………58
圖4-17   西門町通………58
圖4-18   新起街………59
圖4-19   西本願寺………59
圖4-20   登瀛書院………59
圖4-21   漫遊者路徑………60
圖4-22   表演者分布………60
圖4-23   邊緣者分布………61
圖4-24   自行車路線………61
圖4-25   觀影者路徑………61
圖4-26   權力線的隱喻………62
圖4-27   西門町權力網絡建構………63

圖5-1   基地區位………65
圖5-2   基地古蹟區位………66
圖5-3   基地圖底圖………66
圖5-4   都市計畫圖………67
圖5-5   交通動線圖………67
圖5-6   消費娛樂分佈圖………67
圖5-7   視覺景觀差異圖………67
圖5-8   基地高程分析圖………68
圖5-9   基地高程分析圖………69
圖5-10   Hyper boxes&權力點與線的剖面關係………70
圖5-11   Hyper boxes style………71
圖5-12   Hyper boxes function………71
圖5-13   Hyper boxes 分佈圖………72
圖5-14   Hyper boxes 權力連結………72
圖5-15   Hyper boxes 基地尺寸分析………73
圖5-16   Hyper boxes Program………74
圖5-17   Hyper boxes Design………74
圖5-18   Hyper boxes 基本型………75
圖5-19   Hyper boxes 自行車型………75
圖5-20   Hyper boxes 開展型………76
圖5-21   Hyper boxes 休憩型………76
圖5-22   Hyper boxes 分布與連結關係………77
圖5-23   Hyper boxes 與權力關係………77
圖5-24   權力網絡的權力集結………78
圖5-25   權力之眼的權力功能………78

圖6-1   西門圓環連結為都市博物館………81
圖6-2   西門圓環為西區資訊中心………81
圖6-3   西門圓環區位………82
圖6-4   基地範圍………83
圖6-5   周遭產業分析圖………83
圖6-6   開放空間………83
圖6-7   交通分析圖………84
圖6-8   人行與自行車動線………84
圖6-9   地域屬性分析………84
圖6-10   基地高程關係………85
圖6-11   捷運剖面關係………85
圖6-12   使用者與時間分佈………86
圖6-13   基地活動時間強度………86
圖6-14   權力之眼program………87
圖6-15   圓環設計發展………89
圖6-16   權力之眼鳥勘圖………90
圖6-17   垂直動線連結………90
圖6-18   圓環各層動線圖………91
圖6-19   西門圓環配置圖………92
圖6-20   圓環剖面圖………92
圖6-21   多媒體權力展現………93
圖6-22   影像放大至都市尺寸………94
圖6-23   捷徑穿插………94
圖6-24   空中橢圓花園………95
圖6-25   不同速度呈現不同異質………95
圖6-26   西門圓環再現………96
圖6-27   西門圓環夜間照明………96
圖6-28   各層平面配置圖………97
參考文獻
碩士論文
蔡榮任,《一種傅柯權力技術的歷史性建構—從臺灣日治時期神社到戰後忠烈祠》,2000,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陳懿欣,《不可見的城市:探尋西門町的精神性》,2000,淡江建築研究所
潘瑾怡,《西門文化空間轉化、國家與社會》,2000,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
陳柏翰,《城市失格:在西門町的介面》,2003,淡江建築研究所
張曉婷,《西門町的年齡政治》,2004,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史曜齊,《反烏托邦的地景建構:西門町恐怖電影慶典空間》,2005,淡江建築研究所
梁騰,《第三空間城市—地下莖文化行動之探討》,2007,淡江建築研究所
張錦桐,《以步行者觀點探討西門圓環周邊開放空間之研究》,2008,台北科技大學建築所
施欣辰,《台北市中華路都市空間轉移歷程之研究》,2008,淡江建築研究所
中文書目
李乾朗,1993,《台北古城門》,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李清志,1996,《建築電影學:電影中空間類型的比較與解讀》,台北:創興
顏忠賢,1996,《影像地誌學:邁向電影空間理論的建構》,台北:萬象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
王紀鯤計畫主持,1998,《松山—板橋線捷運工程用地規劃研究:南港線(西門站-南港站)研究報告書》,台北市政府捷運局
葉龍彥,1999,《紅樓尋星夢:西門町的故事》,台北縣蘆洲市:博揚文化
黃武達,2000,《追尋都市史之足跡:台北「近代城市」之構成》,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莊展鵬主編,2000,《台北古城之旅》,台北:遠流
畢恆達,2001,《空間就是權力》,台北:心靈工坊
黃大洲,2001,《更新:中華路的重建》,台北:正中
何培齊文字編撰,國家圖書館閱覽組編,2001,《日治時期的台北》,台北:國家圖書館
蘇碩斌,2005,《看不見與看得見的台北:清末至日治時期台北空間與權力模式的轉變》,台北:左岸
中文譯書
貝島桃代、黑田潤三、塚本由晴,林建華譯,2007,《東京製造》,台北:田園城市
Raoul Bunschoten,CHORA,何炯德譯,2004,《後設空間》,台北:田園城市
Gilles Deleuze,楊凱麟譯,2000,《德勒茲論傅柯》,台北:麥田
J.G.Merquior,陳瑞麟譯,1998,《傅柯》,台北:桂冠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