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907200621111300
DOI 10.6846/TKU.2006.00587
論文名稱(中文) 國家認同與台灣的未來-政治與戰略的選擇
論文名稱(英文) National Identity and Taiwan's Future-Political and Strategic Choic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2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黃麗蓉
研究生(英文) Li-Jung Huang
學號 69226026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6-23
論文頁數 10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京育
委員 - 陳明通
委員 - 王高成
關鍵字(中) 國家認同
兩岸關係
台灣未來
戰略選擇
關鍵字(英) National Identity
Taiwan
Strategy Choic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台灣與兩岸關係的發展自冷戰結束後一直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本論文藉由國家認同來分評估台灣的未來。不僅透過台灣國家認同發展的歷史,了解台灣人民對國家認同複雜的情結與分裂的原因。同時,分別藉由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四層面來釐清內部國家認同的面貎與趨勢後,再分析美國與中共對外部認同的影響,藉由建構主義結合內外部認同,找出當前國家認同的發展的傾向與危機,呈現出台灣當前戰略決策的基礎(環境)。最後,以此基礎分別評估目前兩岸與台灣未來的三大政治主張傾向-一個中國、統合論與兩國論傾向。經過戰略的評估-兩岸接受度、國家認同因素及政經考量等,以統合論為台灣當前較佳的戰略的選擇。
英文摘要
Taiwan or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has become one of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issues since the end of cold war.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of Taiwan’s Future, it is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 complex about national identity in Taiwan.  National identity in Taiwan has been lead to two different ways – Taiwan and China identity.  This study is exploring the history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Taiwan to get rough sketch of its development.  Then, from the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e aspects, we could get the long development trend of inner national identity in Taiwan.  In addition, we get the long development trend of outer national identity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PRC.  This study shows that it is lead to Taiwan identity in the inner national identity aspect, but meanwhile China identity in the outer national identity.  With this result, we access three different political assumptions of Taiwan’s Future – pro-One China (like one coutry and two systems), pro-Functionalisms (like confederation), and pro-Two countries (like one China and one Taiwan).  With conclusion, Functionalism or confederations is the best Strategic Choic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
第三節	文獻分析………………………………………………2
第四節	研究架構………………………………………………5
第二章	國家認同與國際關係…………………………………7
第一節	認同與國家認同………………………………………7
第二節	社會建構主義與國家認同……………………………10
第三節	國際間認同爭議案例…………………………………14
第三章	台灣國家認同發展歷史………………………………19
第一節	1945年以前台灣意識的發展…………………………19
第二節	1945年接收台灣1987年戒嚴廢除……………………24
第三節	解嚴後的台灣意識發展………………………………27
第四節	小結……………………………………………………31
第四章	台灣國家認同國內因素分析…………………………33
第一節	政治與國家認同………………………………………33
第二節	經濟發展與國家認同…………………………………40
第三節	社會文化發展與國家認同……………………………44
第四節	小結……………………………………………………49
第五章	台灣國家認同外部因素分析…………………………50
第一節	美國因素………………………………………………50
第二節	中共因素………………………………………………59
第三節	美中台三角關係與國家認同…………………………72
第四節	小結……………………………………………………76
第六章	政治與戰略選擇………………………………………78
第一節	兩岸關係主張…………………………………………78
第二節	兩岸關係主張檢視……………………………………82
第三節	戰略的選擇……………………………………………85
第七章  結論……………………………………………………90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果………………………………………90
第二節	研究建議………………………………………………91
第三節	研究展望………………………………………………92
附件一   1989-2005年台灣人/中國人認同的民調表…………93
參考書目 …………………………………………………………96

圖次目錄
圖1-1:兩岸關係重要理論分布圖示…………………………………5
圖1-2:研究架構圖……………………………………………………6
圖2-1:建構主義中身份認同-共識與國際文化建構概念圖………11
圖2-2:內部與外部國認同對外政策關係概念圖………………… 14
圖3-1:台灣意識演變流程圖……………………………………… 32
圖4-1:2000-2005年台灣內部重要選舉泛綠/泛藍得率圖示…… 36
圖4-2:1997年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調查分析圖……………………37
圖4-3:2000-2006初統獨傾向趨勢圖………………………………38
圖4-4:1989年-2005年台灣人/中國人認同圖……………………39
圖4-5:民眾對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的看法圖…………………… 40
圖5-1:中共歷來對台問題的表述………………………………… 64
圖5-2:民眾認知大陸當局對我敵意態度(1999-2000)…………65
圖5-3:台灣人民認知中國對台灣政府與民眾的敵意(1995-2006/4)………67
圖5-4:台灣人民對抗指數圖(1995-2006/4)……………………68
圖5-6:台灣人民對於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的看法(1994-2006/4)………70
圖5-7:冷戰兩大集團對立的架構圖…………………………………73
圖5-8:冷戰後期架構圖………………………………………………74
圖5-9:冷戰後-九一一事件美中台三角關係架構圖……………… 75
圖5-10:九一一後至今的美中台三角架構圖……………………… 76
圖5-11:台灣國際地位與美國/中共對台灣地位說法………………77
圖6-1:兩岸接受度的評估圖示………………………………………86
圖6-2:國家內外部認同的評估圖示…………………………………87
圖6-3:政治與經濟的評估圖示………………………………………88
表次目錄
表3-1:台灣漢人與原住民人口比例變化……………………………20
表4-1:2000-2005年台灣內部重要選舉各政黨得票率…………… 36
表4-2:1997年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調查表………………………… 37
表4-3:2000-2006初統獨傾向調查表……………………………… 38
表4-4:我國對大陸地區貿易統計表…………………………………42
表4-5:台商在大陸投資發展概況……………………………………43
表4-6:2001年不同世代選民自我認同為台灣人/中國人的多元對數分析………46
表5-1:台北與北京邦交國變化趨勢(1972-1997)……………… 57
表5-2:武裝解放時期之中共對台政策(1949~1978)…………… 62
表5-3:台灣人民認知中國對台灣政府與民眾的敵意(1995-2006/4)………66
表5-4:台灣人民對於外交關係與兩岸關係的優先性之看法(1996/10-2006/4)……67
表5-5:對中國貿易總額佔總額比重(1989-2005)……………… 69
表5-6:台灣人民對於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的看法(1994-2006/4)………70
表6-1:三種不同傾向的政治選擇整理………………………………81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中文書目
一、專書
大前研一,《民族國家的終結》。台北:聯經出版社,1996。
大前研一,趙佳誼、劉錦秀與黃碧君譯,《中華聯邦》。台北:商周出版,2003/1。
中共中台灣工作辦公室與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合編,《中國台灣問題》。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1998。
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與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合編,《中共中央統一戰線文獻選編》。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85。
厄尼斯特。蓋爾特(Ernest Gellner),韓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1。
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1997。
王曉波,《走出台灣歷史的陰影》。台北:帕米爾書店,1986/11。
正中書局主編,《存在、希望、發展-李登輝先生「生命共同體」治國理念》。台北:正中書局,1993。
田弘茂,《大轉型-中華民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遷》。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2/1。
石之瑜,《政治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8。
石之瑜、黃競涓,《當代政治學的新範疇-文化、性別、民族》。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1。
安德森。本迪特(Aderson Benedict),吳叡人譯,《想像共同體:民族主義起源與散佈》。台北:時報出版,1999。
朱陽明,<中國的亞太安全戰略>,《亞太安全戰略論》。北京市 : 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出版社,2000/4。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92/3。
吳濁流,《台灣連翹》。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
吳濁流,《無法果》。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
李昂,《施明德前傳》。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2。
李家泉,《兩岸「双贏」之路-試論「一國兩制」的台灣模式》。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1。
李登輝,《台灣的主張》。台北:遠流出版社,1999。
李筱峰,《台灣史100件大事(上)-戰前篇》。台北:玉山社出版,1999。
李筱峰,《解讀二二八》。台北:玉山出版社,1998/1。
亞歷山大。溫特著,秦亞青譯,《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北:自立晚報出版部,1989。
彼得。柏克(Peter Burke),江振寬譯,《歷史學與社會理論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
林衡道主編,《台灣史》。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98/10。
法務部調查局編,《中國大陸綜纜》。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修訂第3版,1998/6/30。
俞可平,《社群主義》。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9。
施正鋒,《台灣人的民族認同》。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
施正鋒,《台灣政治建構》。台北:前衛出版社,1999/7。
洪金珠、許佩賢,若林正丈著,《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
約瑟夫。奈伊,蔡東杰譯,《美霸權矛盾與未來》。台北:左岸文化,2002/8。
倪世雄著,包宗和校訂,《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03。
徐宗懋,《日本情結-從蔣介石到李登輝》。台北:天下文化,1997。
徐明旭,《陰謀與虔誠﹕西藏騷亂的來龍去脈》。加拿大:明鏡出版社,1999。
高朗,《中華民國外交關之演變(一九七二~一九九二)》。台北:五南,1994
張德水,《激動!台灣的歷史》。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7。
張慧英,《李登輝-1988~2000執政十二年》。台北:天下文化,2000。
陳正茂編,《台灣經濟發展史》。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陳君愷,《台灣「民主文化」發展史研究》。台北:記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04。
陳隆志,《台灣的獨立與建國》。台北:月旦出版社,1993/11。
陳儀深等編,《台灣國家定位的歷史與理論》。台北:玉山社出版,2004。
麥克。克雷爾(Michael T. Klare),《資源戰爭-全球衝突的新場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彭懷恩,《台灣政治發展的反思》。台北:風雲出版社,2000。
費玉清著,張理京譯,楊凡逸校,《美國與中國》。台北:左岸文化,2003/11。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
黃智偉等編,《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黃照堂,《台灣民主國之研究》。台北: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1993。
黃照堂,《台灣淪陷論文集》。台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1996。
奧斯汀。蘭尼(Austin Ranney),倪達仁譯,《政治學》(Governing :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台北:雙葉書廊,1998。
熊祥林,《心理學導論》。台北:大學專書,1994/9/22。
蒙徹拉。吉貝曼(Montserat Guibernan), 周志杰譯,《無國家民族-全球時代的政治社群》(Nations Without States: Political Communities in a Global Age)。台北:韋伯文化,2002。
趙既昌,《美援的運用》。台北:聯經出版社,1985。
蕭全政,《台灣地區的新重商主義》。台北:國策中心,1989。
戴天昭著,李明峻譯,《台灣國際政治史》。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
鍾謙順,《煉獄餘生錄-坐獄二十七年回憶錄》。台北:自由時代出版社,1988/5。
簡炯仁,《台灣開發與族群》。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

二、專篇(論文集)
于迎麗,<國家認同:對上海台商的個案研究>,《國家認同與兩岸未來國際研討會議程與論文集》。澳門:澳門大學等主辦,2004/12。
毛鑄倫,<試論中國意識在台灣困境與台灣意識中的外力因素>,《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澳門:夏潮基金會,1999。
王甫昌,<省籍融合的本質:一個理論與經驗的探討>,張茂桂主編,《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出版社,1992。
王明珂,<過去、集體記憶與族群認同:台灣的族群經驗>,《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6。
由冀,<回應後冷戰時代挑戰-中國亞太外交戰略>,陶威廉等著,《後冷戰時期亞太集體安全》。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12。
朱天順,<略論台灣社會意識的發展與統一事業的關係>,煥圭、趙復三編《台灣之將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友誼出版社,1983。
江宜樺,<新國家運動下的台灣認同>,林佳龍等主編,《民族主義與兩關係-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新自然主義,2001。
江政寬,<台灣歷史中的反抗精神-一個意識層面的初步考察>,《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一九九九澳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澳門:夏潮基金會,1999。
吳銘能,<由「高中歷史課程網要」之爭論見台灣的認同危機>,《國家認同與岸未來國際研討會議程與論文集》。澳門:澳門大學等主辦,2004/12。
吳叡人,<民主化的弔詭與兩難-對於台灣民族主義的再思考>,游盈隆主編,《民主鞏固或崩潰:台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台北:月旦出版社,1997。
李筱峰,<一百年來台灣政治運動中的國家認同>,張炎憲等編,《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
亞歷山大。溫特,<無政府狀態是由國家造成的:權力政治的社會建構>,James Der Derian ed.,秦治來譯,《國際關係理論批判》,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2。
林佳龍,<台灣民主化與國族形成>,林佳龍主編,《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新自然主義,2001。
邵玉銘,<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美國、蓀聯與國共四角關係之研究>,《中美關係研究論文集》。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0。
施正鋒,<台灣意識的探索>,《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一九九九澳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澳門:夏潮基金會,1999。
施正鋒,<吳濁流的民族認同>,《族群與民族主義》。台北:前衛出版社,2001。
約瑟夫。拉彼德(Yosef Lapid),<文化之丹: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回歸和啟程>(Culture’s ship: Returns and Departur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Yosef Lapid & Friedrich Kratochwil ed.,金鏵譯,《文化和認同:國際關係回歸理論》。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1。
張焱憲,<台灣史上的政治運動與國家認同>,《國家認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1993。
張萬坤,<後冷戰時期中國的世界多極化戰略之行為模式:夥伴關係的邏輯>,鄭宇碩編,《邁進廿一世紀的中國外交:回顧與前瞻》。香港:天地圖書,2000。
許佩琴,<台灣文化的淵源>,夏潮基金會,《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一九九九澳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澳門:夏潮基金會,1999。
郭炤烈,<台灣意識的歷史軌跡>,《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一九九九澳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澳門:夏潮基金會,1999。
陳小沖,<日據時期台灣社會的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一九九九澳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澳門:夏潮基金會,1999。
曾建民,<「台灣意識」辯析>,《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一九九九澳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澳門:夏潮基金會,1999。
童振源,<台灣對於中國軍事威脅的反應>,《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關係》。台北:生智出版社,2003。
黃俊傑,<論「台灣意識」的發展及其特質>,《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一九九九澳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澳門:夏潮基金會,1999。
楊念祖,<從美國東亞戰略的演變看對台安全的影響>,國防大學編,《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防大學,2002/11。
蔡英文,<台灣民主理念的發展及其問題>,《華人世界的現代國家結構》。台北:商周出版社,2003。
蕭高彥,<民主化與國家認同在台灣:政治理論的反思>,《華人世界的現代國家結構》。台北:商周出版社,2003。
薛化元,<台灣自由主義思想發展的歷史考察(1949-1960):以《自由中國》的反對黨問題為中心>,殷海光基金會主編,《民主轉型?台灣現象》。台北:桂冠出版社,1998。

三、期刊論文
王光正、黃秋龍,<反分裂國家法與允諾策略>,《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5期,2005/9-10,頁29-53。
王甫昌,<族群意識、民族主義與政黨支持:一九九○年代台灣的族群政治>,《台灣社會研究》,第2期,1998/7,頁1-45。
丘宏達,<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的法律地位>,《法令月刊》,第52卷,第2期,2001/2,頁3-10。
丘宏達,<中國統一問題:「一國兩制」與「中華邦聯」>,《當代中國研究》,第4期(總第79期),2002,頁149-55。
石之瑜,<「復興基地」論述的再詮釋:一項國家認同參考指標的流失>,《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4期,2003/10,頁37-66。
朱雲漢,<台灣民主發展的困境與挑戰>,《台灣民主季刊》,第1卷,第1期,2004/3,頁143-61。
江宜樺,<自由民主體制下的國家認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5期,1997/3,頁83-121。
吳介民,<台海上空的粉紅色幽靈>,《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7期,2005/1,頁219-33。
李美枝,<台灣地區族群與國族認同的顯性與隱性意識>,《本土心理學研究》,第20期,2003/12,頁39-72。
亞歷山大。溫特,<國際政治中的三種無政府狀態“Three Cultures of Anarchy”>,《美歐季刊》,第15卷,第2期,2001/夏,頁153-98。
周陽山,<統合論的幾種抉擇>,《國政評論》,2001/3/28,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0/CL-C-090-073.htm。
林火旺,<自由主義、民主政治與公民教育>,《訓育研究》,第33期,1994,頁5-10。
林國棟,<「一邊一國」論述模式的緣起與轉折>,《黃埔學報》,第44輯,2003/3/31,頁77-97。
林琮盛、耿曙,<從「安全」與「利益」的兩難中解套:再思兩岸關係中的市場力量>,《遠景基金會季刊》,第6卷,第4期,2005/10,頁239-277。
林麗香,<中共睦鄰友好政策之探討>,《國防雜誌》,第17卷,第6期,2001/12,http://www.ndu.edu.tw/new/res/magazine/17/magazine17-06.htm。
施正鋒,<台灣人的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台灣民主季刊》,第1卷,第1期,2004/3,頁185-92。
胡全威,<「一中兩國」的理論與政治爭議>,《國政分析》,2004/12/10,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NS/093/NS-B-093-007.htm#_ftn8。
胡慶山,<台灣民主化與國家形成之關係-由國際法上的自決權與承認論之>,《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17期,2003/12,頁105-28。
唐仁峻,<當前中共對台之政策探討>,《空軍學術月刊》,第518期,2000/1,頁14-31。
孫溯源,<集體認同與國際政治-一種文化視角>,《現代國際關係》,第1期,2003年,頁1-11。
徐永明、范雲,<「學作」台灣人:政治學習與台灣認同的變遷軌跡,1986-1996>,《台灣政治學刊》,第五期,2001/12,頁3-55。
袁易,<對於Alexander Wendt 有關國家身份與利益分析之批判:以國際防擴散建制為例>,《美歐季刊》,第15卷,第2期,2001/夏,頁265-91。
袁鶴齡,<國家認同外部因素之初探-美國因素、中國因素與台灣的國家認同>,《理論與政策》,第14卷,第2期,2000/7,頁141-63。
高朗,<評析近十年來兩岸外交競賽(1988~1997)>,《理論與政策》,第12卷,第3期,頁23-47。
張志銘,<兩岸關係中的台灣文化實踐與文化認同>,《國家發展研究》,第3卷,第2期,2004/6,頁1-54。
張亞中,<兩岸未來之認同與統合>,《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10期,1999/10,頁1-25。
張亞中,<兩岸統合:「整個中國」與「第三主體」的建立>,《立法院院聞》,第29卷,第5期,2001/5,頁20-34。
張亞中,<論兩岸治理>,《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6期,2003/11-12,頁29-66。
盛治仁,<統獨不再對決-從2000年總統選舉看台灣新社會分歧的興起及影響>,《理論與政策》,第14卷,第2期,2000/7,頁199-39。
許勝懋,<通婚家庭子女之台灣人/中國人認同(一九九二年至二00一年)>,《理論與政策》,第17卷,第4期,2004/7,頁125-53。
郭艷,<全球化時代的後發展國家:國家認同遭遇「去中心化」>,《世界經濟與政治》,第9期,2004,頁1-7。
陳朝政,<台商在兩岸的流動與認同>,《國政研究報告》,2002/10/31,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86.htm
童振源,<兩岸經濟整合與台灣的國家安全顧慮>,《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3期,2003/7,頁41-58。
黃馨慧,<從後殖民理論觀點探討中國與台灣之文化認同>,《政治學學報》,第4期,2005/2/1,頁237-56。
楊泰順,<憲政困局與國家認同-形似獨立的兩個糾結議題>,《台灣民主季刊》,第2卷,第3期,2005/9,頁1-31。
葉定國,<文化、認同與國家安全>,《遠景基金會季刊》,第5卷,第1期,2004/1,頁125-54。
趙建民,<中共對台獨因素的互動解釋>,《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3期,1996/3,頁29-40。
劉勝驥,<台灣民眾統獨態度之變化>,《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3期,1998/3,頁7-30。
鄭端耀,<國際關係「社會建構主理論」評析>,《美歐季刊》,第15卷,第2期,2001/夏,頁199-229。
蕭政全,<經濟發展與台灣的政治民主化>,《台灣民主季刊》,第1卷,第1期,2004/3,頁1-25。
蕭高彥,<國家認同、民族主義與憲政發展:當代政治哲學的發展與反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6期,1997/6,頁1-27。
賴怡忠,<從公民投票看台灣主體定位>,《國家政策季刊》,第4卷,第3期,2005/9,頁90-108。
薛化元,<中華民國與台灣國家定位的再檢討-以「兩國論」為中心的討論>,《現代學術研究》,2004/12,頁17-43。
龐解,<論「統合」與「邦聯制」>,《中山學報》,2001/12,頁113-24。
關中,<十年必辯,十年必變-五十年美國對華政策的轉折>,《國政研究報告》,2002/4/1,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32.htm
四、學位論文
呂華維,<台灣的國家同與國家安全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2/7。
林姮妤,<台灣國家認同爭議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3/6。
馬駿義,<當代「台灣意識」之研究-兼論台灣地區之「國家認同」>。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4/6。
陳俊榮,<後現代的認同政治>。台北: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2000//5。
劉建誠,<政治文化變遷下之兩岸關係-中國民族主義與新台灣主體意識>。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2001/1。
蕭巧怡,<俄羅斯聯邦與車臣問題>,台北:台灣大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2004/6。
賴元魁,<九0年代中共愛國主義下的對台政策與台灣國家認同之互動-以「一個中國」問題發展為例>。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未出版,2003/6。
賴建國,<台灣主體意識發展與對兩岸關係之影響>。台北: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未出版,1997/10。
羅世宏,<後蔣經國時代的國家、大眾媒介與反對運動:國家認同題的媒介框架分析>。台北: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未出版,1994/6。


英文書目
1.Books
Baylis, John (ed), Strategy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ic Studies.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2002.
Beaufre, André.  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  London: Faber and Faber, 1965.
Connolly, William E. IdentityDifference-Democratic Negotiations of Political Paradox.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1.
Hobsbawn, Eric J. Nation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Programme, Myth, Real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 1990.
Hughes, Christopher.  Taiwan and Chinese Nationalism: National Identity and Status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1997.
Kellas, James G..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ism and Ethnicity. London: Macmillan, 1991.
Klapp, Orrin E.  Collective Search for Identity. 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1969.
Lewin, Kurt. A dynamic theory of personality: Selected papers. NY: McGraw-Hill, 1935.
Liddell Hart, B.H. Strategy. New York: Praeger, 1967.
Morgenthau, Hans J. In Defense of the National Interest. NY: Knopf, 1951.
Rutherford, Jonathan (ed). Identity: Community, Culture, Difference. London : Lawrence & Wishart, 1990.
Smith, Anthony D.  National Identity. Las Vegas: University of Nevada, 1991.
Taylor, Charles.  Philosophical Argument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Walters, Vernon A.  Silent Missions. NY: Doubleday Company, 1978.
Whynes, David, What Is Political Econom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4.
2.Articles
Christopher H. Achen, “Social Psychology,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Linear Regression: Breaking the Iron Triangle in Voting Research,” Political Behavior, 14, 1992, pp.195-211
Goldstein, Melvyn C. “The Dalai Lama’s Dilemma,” Foreign Affairs, 77:1, 1998, pp. 83-97.
Nye, Joseph S. “The Decline of America’s Soft Power,” Foreign Affairs, 83:3, 2004/May & June, pp. 16-20.
Wendt, Alexander. “Anarchy is What States Make of it :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ower Politic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6, No. 2, 1992/Spring, pp. 391-425
Wendt, Alexander. “Collective Identity Form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at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s Review, Vol. 88, No. 2, 1994/June, pp. 384.
Wendt, Alexander “The Constructivist Tur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World Politics, Vol. 50, No. 2, 1998/Jan, pp.325

網路資源
TVBS民調,http://www.tvbs.com.tw/news/poll_center/default.asp
二二八紀念基金會http://www.二二八.org.tw/
中央日報http://www.cdn.com.tw/welcome.htm
中央選舉委員會http://www.cec.gov.tw/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page.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頁http://www.fmprc.gov.cn/chn/
中華民國(台灣)總統府http://www.president.gov.tw/index_c.html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http://www.stat.gov.tw/
中華經濟研究院http://sear.cier.edu.tw/zlk.htm
外交部網站http://www.mofa.gov.tw/
東森新聞網http://www.ettoday.com/
南方快報http://home.kimo.com.tw/snews1965/News/200208/news_20020803_02.htm
看中國網站http://www.secretchina.com/l
美國國務院網站http://www.state.gov/
破報http://listing.pots.com.tw/
國台辦網站http://www.gwytb.gov.cn:82/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
陸委會網站http://www.mac.gov.tw/index.htm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http://www.idic.gov.tw/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延後至2006-08-15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延後至2006-08-15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