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907200610254600
DOI 10.6846/TKU.2006.00572
論文名稱(中文) 身心障礙兒童家庭母親親職壓力、親密情感與衝突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arenting stress, intimate emotions and conflict-coping strategy for mothers of disability childre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2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黃珊峨
研究生(英文) Shan-I Huang
學號 69213012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6-26
論文頁數 12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宗堅
委員 - 周玉慧
委員 - 李麗君
關鍵字(中) 身心障礙兒童母親
親職壓力
親密情感
衝突因應策略
關鍵字(英) mothers of disability children
parenting stress
intimate emotions
conflict-coping strateg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身心障礙兒童母親之親職壓力、親密情感與衝突因應策略之間的關係。其主要目的有三:一、探討身心障礙兒童家庭中,不同背景變項的母親在親職壓力、親密情感、衝突因應策略上的差異情形。二、探討身心障礙兒童家庭中,不同親職壓力的母親在親密情感、衝突因應策略上的關聯情形;以及不同親密情感的母親在衝突因應策略的關聯情形。三、探討身心障礙兒童家庭中,母親的親職壓力對親密情感、衝突因應策略的預測情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共獲得200位身心障礙兒童母親填寫之有效問卷,同時以「母親及身心障礙兒童基本資料表」、「親職壓力量表」、「夫妻情感量表」、「衝突因應方式量表」為研究工具。在資料處理方面,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階層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考驗十個研究假設。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身心障礙兒童母親感受到的親職壓力受到自己本身年齡、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子女數、兒童障礙程度等因素的顯著影響。
二、身心障礙兒童母親知覺到的信任、尊重與和諧之夫妻情感受到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子女數等因素的顯著影響。
三、身心障礙兒童母親在面對各種衝突情境時,採用的因應策略受到家庭收入、家庭型態、子女數、兒童年齡等因素的顯著影響。
四、身心障礙兒童母親在面對沉重的自我發展、情緒適應、擔心孩子等親職壓力時,較易採取情緒宣洩、指責對方的衝突因應方式。
五、當身心障礙兒童母親感受到先生較多的信任、感激、敬重等夫妻情感時,其採用「直接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及想法」、「先試著體會對方處境,選擇適當時機再說」的頻率將增加;相較之下,採用「情緒宣洩、指責對方」的頻率則會減少。
六、母親在面對生下的孩子是身心障礙兒童時,以「擔心孩子」的親職壓力為最顯著的,這突顯出母親因生下身心障礙兒童,而存有過多的擔憂與罪惡感,甚至會將兒童未來的發展視為一生無法卸下的責任。
七、身心障礙兒童母親感受到夫妻和諧、尊重、信任之情與親職壓力之間呈現顯著負相關,而學者利翠珊的研究結果則是呈現正相關。面對上述不一致的結果,除在文本中提出相關討論外,亦有待學者們進一步的探討。
八、「全家每月收入」對身心障礙兒童母親而言,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它不僅能夠預測夫妻之間的信任、尊重與和諧之情,同時也會影響親職壓力本身對夫妻之間親密情感的預測力,亦即親職壓力對親密情感的預測力會因為「全家每月收入」的影響,而變得較不顯著。
研究者亦發現東西方對於父母責任的承擔亦有不同的看法。例如,西方文化中,父母親比較願意主動尋求家庭外的人力資源而獲得需要的協助;相較之下,在本研究中可發現母親通常將孩子的未來發展當做責無旁貸的重擔,這樣的心態反而阻礙其主動尋求相關資源的協助及壓力的釋放與因應方式。
最後,提出相關的具體建議,以供讀者和後續研究參考。希望藉由本研究,能協助身心障礙兒童母親、社會福利單位、諮商輔導人員能了解到親密情感的重要性,並提供需要的相關資源與諮商輔導,協助母親能夠降低親職壓力並採用較佳的溝通方式。
英文摘要
This research is for the purpose of discussing the parenting stress, the intimate emotion and conflict-coping strategy for mothers of disability children. Its main goal has three: First, in the discussion disability children family,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mother in parenting stress, the intimate emotion, conflict-coping strategy in difference situation. Second, in the discussion disability children family, family, differently parenting stress mother in intimate emotion, conflict-coping strategy in connection situation; As well as different intimate emotion mother in conflict-coping strategy situation. Third, in discussion disability children family, mother's own parenting stress to intimate emotion, conflict-coping strategy.

This research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law, altogether obtains 200 disability children’s 
mother to fill in effectively asks the volume, simultaneously take "basic data questionnair", "
 parenting stress scale ", " couple emotions scale " and "conflict-coping strategy scale
 ",. In the data processing aspect, by single factor variation statistical method and so on number 
analysis, Pearson correlation, social stratum regression analysis tests ten research suppositions. This 
research main discovery as follows:

1.	The disability children’s mothers feel the own parenting stress receive the oneself itself age, the education level, the household income, the children counts, factor and so on disability children’s degree reveal the influence.
2.	The disability children’s mothers consciousness arrive the trust, the respect and the harmony husbands and wives of emotion receives the education level, the household income, the children counts and so on the factor reveal the influence.
3.	The disability children’s mothers when faces each kind of conflict situation, use receives the household income, the family in accordance to the strategy condition, the children counts, factor and so on child age reveal the influence.
4.	The disability children’s mothers in faces the serious self-development, the mood adapts, worried when the child and so on kisses the parenting stress, is easier to have the mood to divulge, to accuse opposite party conflict in accordance to the way.
5.	When the disability children’s mothers feel gentleman more husbands and wives emotion and so on trusts, gratitude, respect, its use "directly expresses the oneself innermost feelings the feeling and the idea", "first tries to realize opposite party situation, the choice opportune moment said again" the frequency will increase; Under compares, the use "the mood divulges, accuses opposite party" the frequency to be able to reduce.
6.	When the mothers in faces the children which give birth to is the body and mind barrier child, to "worried child" the own duty pressure for most reveals, this suddenly appears the mother because of to give birth to the body and mind barrier child, but has excessively many worrying with the crime malice, even will be able to regard as the child future development the responsibility which the life is unable to dismount.
7.	The disability children’s mothers feel the husbands and wive harmony, the respect, the trust sentiment of with kisses between the duty pressure to present reveals, but the scholar benefits Li, green-shan findings is presents is being connected. Facing the above inconsistent result, besides in the text proposed the correlation discussion, also wait for the scholars further discussion.
8.	"Entire family each month of income" speaking of the disability children’s mothers, has acted the quite important role. It not only can forecast between husbands' and wives' trust, the respect and the harmony sentiment of, simultaneously also can affect kisses duty pressure itself to the husbands and wives between the intimate emotion forecast strength, that is kisses the duty pressure to the intimate emotion forecast strength to be able because "entire family each month of income" influence, but changes comparatively does not reveal.

The researcher also discovered East and West undertakes regarding the parents responsibility also has the different view. For example, in the western culture, the parents compare are willing to seek the assistance on own initiative which outside the family the human resources obtains needs; Under compares, the detectable mother usually will treat as in this research child's future development the heavy burden which will be duty-bound, such point of view instead will hinder it to seek the sources on own initiative the assistance and the pressure release and in ordance to the way.

Finally, proposed the correlation concrete suggestion, supplies the reader an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ference. Hoped the affiliation from this research, can assist  the disability children’s mothers, the social welfare unit, to consult business to counsel the personnel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intimate emotion the importance, and provides the related resources which needs with to consult business counselling, assists the mother to be able to reduce parenting stress and selects the better communication metho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名詞解釋……………………………………………………………………5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身心障礙兒童家庭…………………………………………………………6
第二節	親職壓力的理論基礎………………………………………………………9
第三節	親密情感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18
第四節	衝突因應策略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21
第五節	親職壓力、親密情感與衝突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30
第二節	  研究假設……………………………………………………………………31
第三節	  研究對象……………………………………………………………………31
第四節	  研究工具……………………………………………………………………32
第五節	  倫理考量……………………………………………………………………39
第六節	  研究步驟……………………………………………………………………39
第七節	  資料分析方法………………………………………………………………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43
   第一節   樣本資料描述分析…………………………………………………………43
第二節	母親的親職壓力、親密情感與衝突因應策略之現況分析………………47
第三節	不同背景的母親在親職壓力、親密情感與衝突因應策略之差異分析…50
第四節	母親的親職壓力對親密情感與衝突因應策略所產生的差異分析
、親密情感對衝突因應策略產生的差異分析……………………………77
第五節	母親的親職壓力、親密情感與衝突因應策略間的相關性………………82
第六節	母親的親職壓力對親密情感的預測情形、親職壓力對衝突因應策略
         的預測情形、親密情感對衝突因應策略的預測情形……………………85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94
第一節	研究結果摘要………………………………………………………………94
第二節	綜合討論……………………………………………………………………98
第三節	研究建議、限制與貢獻……………………………………………………103
參考文獻………………………………………………………………………………… 109
附錄…………………………………………………………………………..115	
   附錄一   身心障礙兒童母親參與研究說明書………………………………………115
   附錄二   母親及身心障礙兒童基本資料表…………………………………………116
         附錄三   親職壓力量表附錄…………………………………………………………118
附錄四   夫妻情感量表………………………………………………………………120
附錄五   衝突因應方式量表…………………………………………………………122

表次
  表2-1-1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第三條與特殊教育法第三條之整理比較………………6
  表2-4-1   衝突調適的不同歷程……………………………………………………… 24
  表2-4-2   衝突因應策略測量量表…………………………………………………… 26
  表3-3-1   研究對象來源……………………………………………………………… 32
  表3-4-1   親職壓力量表之因素分析結果…………………………………………… 34
  表3-4-2   親密情感量表之因素分析結果…………………………………………… 36
  表3-4-3   衝突因應策略之因素分析結果…………………………………………… 38
  表4-1-1   母親個人基本資料………………………………………………………… 44
  表4-1-2   身心障礙兒童相關基本資料……………………………………………… 46
  表4-2-1   母親的親職壓力之向度分析摘要表……………………………………… 48
  表4-2-2   母親的親密情感之向度分析摘要表……………………………………… 48
  表4-2-3   母親的衝突因應策略之向度分析摘要表………………………………… 49
  表4-3-1   不同背景變項的母親在整體親職壓力的平均數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0
  表4-3-2   不同年齡的母親在親職壓力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52
  表4-3-3   不同年齡的母親在親職壓力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3
  表4-3-4   不同教育程度的母親在親職壓力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54
  表4-3-5   不同教育程度的母親在親職壓力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4
  表4-3-6   不同全家每月收入的母親在親職壓力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55
  表4-3-7   不同全家每月收入的母親在親職壓力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6
  表4-3-8   不同子女數的母親在親職壓力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57
  表4-3-9   不同子女數的母親在親職壓力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7
  表4-3-10  不同兒童障礙程度的母親在親職壓力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58
  表4-3-11  不同兒童障礙程度的母親在親職壓力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9
  表4-3-12  不同背景變項的母親在整體親密情感的平均數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0
  表4-3-13  不同教育程度的母親在親密情感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62
  表4-3-14  不同教育程度的母親在親密情感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2
  表4-3-15  不同全家每月收入的母親在親密情感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63
  表4-3-16  不同全家每月收入的母親在親密情感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4
  表4-3-17  不同子女數的母親在親密情感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65
  表4-3-18  不同子女數的母親在親密情感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5
表4-3-19  不同背景變項的母親在順從隔離的平均數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6
  表4-3-20  不同背景變項的母親在宣洩指責的平均數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8
  表4-3-21  不同背景變項的母親在面質挑戰的平均數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0
  表4-3-22  不同背景變項的母親在配合調整的平均數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2
  表4-3-23  不同背景變項的母親在僵持己見的平均數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4
  表4-4-1   不同親職壓力程度的母親在親密情感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77
  表4-4-2   不同親職壓力程度的母親在親密情感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8
  表4-4-3   不同親職壓力程度的母親在衝突因應策略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79
  表4-4-4   不同親職壓力程度的母親在親密情感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9
  表4-4-5   不同親密情感程度的母親在衝突因應策略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80
  表4-4-6   不同親密情感程度的母親在衝突因應策略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1
  表4-5-1   母親的親職壓力變項與親密情感變項之積差相關矩陣………………… 82
  表4-5-2   母親的親職壓力變項與衝突因應策略變項之積差相關矩陣…………… 83
  表4-5-3   母親的親密情感變項與衝突因應策略變項之積差相關矩陣…………… 84
  表4-6-1   母親親職壓力向度及背景變項在親密情感上的階層迴歸預測分析摘要表…85
  表4-6-2   母親親職壓力向度及背景變項在順從隔離上的階層迴歸預測分析摘要表…86
表4-6-3   母親親職壓力向度及背景變項在宣洩指責上的階層迴歸預測分析摘要表…86
   表4-6-4   母親親職壓力向度及背景變項在面質挑戰上的階層迴歸預測分析摘要表…87
   表4-6-5   母親親職壓力向度及背景變項在配合調整上的階層迴歸預測分析摘要表…88
   表4-6-6   母親親職壓力向度及背景變項在僵持己見上的階層迴歸預測分析摘要表…88
   表4-6-7   母親親密情感向度及背景變項在順從隔離上的階層迴歸預測分析摘要表…89
表4-6-8   母親親密情感向度及背景變項在宣洩指責上的階層迴歸預測分析摘要表…90
   表4-6-9   母親親密情感向度及背景變項在面質挑戰上的階層迴歸預測分析摘要表…91
   表4-6-10  母親親密情感向度及背景變項在配合調整上的階層迴歸預測分析摘要表…92
   表4-6-11  母親親密情感向度及背景變項在僵持己見上的階層迴歸預測分析摘要表…93


圖次
   圖3-1-1   研究架構圖………………………………………………………………… 3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 (1994) 。兒童福利法施行細則。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 (2001)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台北:內政部。
王天苗(1980)。唐氏症幼兒與母親於自由遊戲情境互動行為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6,131-149。
王天苗(1993)。心智發展障礙兒童家庭需求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73-90。
王天苗(1994)。心智發展障礙幼兒家庭狀況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0,119-141。
王天苗(1995)。心智發展障礙幼兒家庭支援實施成效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2,75-103。
任文香(1995)。幼兒母親親職壓力、因應策略與親子關係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椒華(2004)。視覺障礙學生家庭需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利翠珊(1999)。婚姻親密情感的內涵與測量。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2(4),29-51。
利翠珊、陳富美(2004)。配偶親職角色的支持與分工對華人夫妻恩情的影響。本土心理學研究,21,49-83。
李文英(1989)。當前社會中離婚問題之探討。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銀(1989)。妥瑞症患童父母親職壓力、因應方式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敏(2003)。核心家庭中年夫妻親密關係本質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怡穗(1999)。症候群母親的壓力感受、因應方式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卓紋君(1999)。父母衝突行為與成年子女親密關係和婚姻態度之相關研究。嘉義師院學報,
    13,25-55。

吳欣蕙(2004)。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對自閉症兒童母親的賦能效果。國立暨南國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慧婷(1994)。台北市殘障居家生活補助對成年智障者家庭影響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
    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俐君(2003)。學前身心障礙子女母親親職壓力與社會支持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汪麗真(1994)。自閉症兒童母親教養壓力、親職角色適應與教養服務需求之研究。文化大學
    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玲(2001)。夫妻依附風格、衝突因應策略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純文(1995)。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裕芳(1999)。過動兒行為問題、父母親教養壓力與治療接受意願之相關探討。高雄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玲(1988)。燒燙傷兒童社會支持系統與福利需求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月清(1998)。身心障礙者福利與家庭社會工作-理論、實務與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周月清、李文玲、林碧惠譯(1994)。家庭壓力管理,Pauline Boss著。台北市:桂冠出版社。
柯識鴻(2002)。苯酮尿症患孩母親之壓力源與因應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榮正(2004)。職業婦女親職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珮婷(2000)。過動兒的母親壓力與因應策略之探討。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怡廷(1998)。發展遲緩幼兒家庭對兒童照顧需求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
   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毓秀(2003)。女性單親親職壓力與因應策略。社區發展季刊,83,70-101。
許靖敏(2001)。提出發展遲緩兒母職經驗與體制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1997)。特殊教育法。中央主管機關:教育部。
陳昭儀(1995)。身心障礙兒童與家庭。師大學報,40,187-212。
陳若琳、李青松(2001)。臺北縣雙工作家庭父母親的親職喜悅與壓力之探討。生活科學學報,7,157-179。
陳秋玫(1993)。早產兒母親社會支持系統與母親角色適應之研究。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凱琳(2000)。影響發展遲緩幼兒家庭社會支持因素之研究。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程一民(1995)。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
    系,碩士論文。
程子芸(1996)。慢性病兒童家庭的適應。護理雜誌,43(4),49-53。
曾文志(1996)。成年早期婚姻親密量表之編制及影響婚姻親密之因素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紀瑩(1993)。癌症病童母親之壓力與調適行為。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炆煋(1981)。從人格發展看中國人性格。載於李亦園、楊國樞等,中國人的性格, (pp:227-256) ,台北:全國出版社。
曾端真(1991)。婚姻與家族治療。台北市:天馬出版社。
游美貴(1995)。顏面傷殘兒童家庭福利服務需求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淑芬(1992)。母親親職壓力與兒童社會行為關係之研究 : 一般兒童和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明華、楊國樞(1997)。中國人的家族主義:概念分析與實徵衡鑑。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3,169-225。
張金鑑(1991)。行政學新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張淑芳(2000)。自閉兒童家庭的壓力。台東特教簡訊,11,57-63。
張世彗(1996)。臺北市學前障礙幼兒家庭需求之調查研究。國小特殊教育,20,7-20。
黃玉苹(1999)。腦性麻痺患孩母親的壓力、因應方式與健康狀況相關性之探討。國立台
    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先量(1993)。從了解到形成親密關係─以人格構念的觀點看。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黃淑文(2001)。早期療育服務介入後對心智障礙兒童家庭的影響。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
    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宗堅、葉光輝、謝雨生(2004)。夫妻關係中權力與情感的運作模式:以衝突因應策略為例。本土心理學研究,21,3-48。
黃宗堅、周玉慧、張思嘉(2000)。家庭系統的測量與類型:以青少年原生家庭為例之初探。國科會專題計劃成果報告,NSC89-2413-H032-001。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楊金寶(1992)。白血病病童母親支持狀況之調查。國立台北護專學報,9,19-45。
趙明玲、高淑芬、葉健全(1998)。探討附母親照顧家中長期重度慢性疾病兒的感受。
    護理研究,6(3),219-229。
劉惠琴(1999)。辨證的歷程觀點看夫妻衝突。本土心理學研究期刊,11,153-202。
劉惠琴(2003)。夫妻衝突調適歷程的測量。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23-50。
賴倩瑜、陳瑞蘭、林惠琦、吳佳珍、沈麗惠(2000)。心理衛生。台北:揚智文化。
盧瑞陽(1997)。組織改變與工作不安全感對組織行為後果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穆佩芬(1995)。家庭護理與臨床之應用。榮總護理,12(4),244-251。
穆佩芬(1997)。孩童健康有危機隻家庭壓力調適─父母親之調適模式。榮總護理,15(2),15-123。
戴傳文(1983)。婚姻與婚姻諮商。台北:大洋出版社。
羅麗春(2003)。身心障礙青少年家長之社會支持與教養態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科學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國英(2000)。母親教養期望與親職壓力及青少年親子關係知覺的關聯-兼談學業成就於其中
    的角色。東吳社會工作學報,6,35-72。
蘇玲慧(2003 )。提出身心障礙兒母親的生命經驗初探;以女性主義觀點分析。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Abidin, R .R. (1990a). Parenting Stress Index,3rd Edition: Test Manual. Charlottesville, VA: Pediatric Psychological Press.
Abidin, R. R. (1990b). Parenting Stress Index short form: Test manual. Charlottesville, VA: Pediatric Psychological Press.
Belsky, J. (1984). The determinants of parenting: A process model. Child Development, 55, 83-96.
Berk, S. F. (1985). The gender factory: The apportionment of work in American households. New York: Plenum Press.
Bowman, M.L. (1990). Coping efforts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Measuring marital coping and its correlat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2, 463-474.
Boyd, B. A. (2002).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and lack of social support in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Focus on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17, 208-215. 
Chen, F.M.&Li, T.S. (2001) .Family stress, spouse,s devotion, and couples,affection in marriage. Unpublished manuscript. 
Clark, M.S.,& Reis, H.T. (1988).Interpersonal proces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Annal Review of Psychology,39,603-672.
Coser, L.A. (1956). The functions of social conflict.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Figley, C.R., & McCubbin, H.I. (1983) . Stress and family:Coping with catastrophe. NY:
Brunner/Mazel Publishing Co.
Folkman, S.(1991).Coping across the life-span: Theoretical issues. In E.M. Cummings, A. L.
Greene,& K. H. Karraker(Eds.), Life-spa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Perspectives on
stress and coping. Hillsdale, N: Erlbaum.
Hill, R.(1958).Social stress on the family. Social Casework,39,139-150.
Hocker,JL., & Wilmot, W. W. (1991). Interpersonal conflict(3rd ed.). Open University Press.
Jenkins, R.(1996).Grieving the loss of the fantasy child. Home Healthcare Nurse,14(9),  
    691-694.
Jordan, P.S. (198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stress and maternal disciplin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3, 06A, 1825.  
Killmann, R. & Thomas, L.(1975). Interpersonal conflict handling behavior as reflections of Jungian personality dimensions. Psychological Reports,37,971-980.
Lazarus, R. S. & Folkman, S.(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Longo, D. C.& Bond, L. (1984).Families of the handicapped child: Research and practice. Family Relations,33,57-65. 
McCubbin, H.I. & Patterson J.M.(1981).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family stress, resoures,
   and coping: Tool for research, education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 St. Paul: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usser, S. J.(1982).“A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choice of conflict management strategies  
    By subordinates in high-stakes conflict. ”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9, 263-267. 
Peterson, D. R.(1979). Assess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by means of interaction records. 
Behavioral Assessment, 1, 221-236. 
Rahim, M. A. (1993).A measure of styles of handling interpersonal conflic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6, 368-376.
Reiss, Ira L.(1960).Premarital Sexual Standards in America. New York: The Social
Context of Premarital Sexual Permissiveness.
Rosenbluth, S. C., & Steil, J.M.(1995).Predictors of intimacy for women in heterosexual and homosexual couple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0,175-204.
Schaefer, M.T.,& Olson, D.H.(1981).Assessing intimacy:The pair inventory.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7(1),47-60.
Sokol,M.(1995).Creating a community of caring for families with special needs. J. O. G.N.N.
,24(1),64-69.
Stinnett, N., Walters, J.,& Stinnett, N.(1991).Relationships in marriage and the family(3rd  
   ed.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